疼痛对创伤患者血浆TNF—α及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术后镇痛与免疫反应

术后镇痛与免疫反应手术的创伤和术后疼痛均可导致“全身应激反应”,适度的应激可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对机体的内环境的稳定起重要作用,而过度的应激反应则对机体有害。
术后疼痛不仅引起感觉不适,而且造成机体应激,从而影响机体自主性和免疫系统,导致一系列的术后紊乱。
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术后疼痛不仅可减轻病人主观感觉上的痛苦,更能适宜地调节机体的应激反应,达到减轻免疫抑制、减少术后感染的目的,是加快病人康复、减少医疗费用的重要举措。
1 创伤性疼痛引起应激所致的免疫抑制手术创伤所致的应激反应程度与免疫抑制程度密切相关,免疫抑制持续时间越长,手术后并发感染或脓毒血症的病死率越高。
资料表明机体损伤可引起免疫改变,如IL-1β、IL-2和 IL-6是机体防御机制和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
手术应激可以引起免疫抑制性激素和血清IL-1活性增高,免疫增强性激素、淋巴细胞、 CD3、CD4明显降低,提示手术应激对细胞免疫功能有重要影响。
T细胞的抑制程度与手术应激程度成比例,激素浓度水平在T细胞的反应性方面有重要地位,是T细胞受抑制的最重要因素。
焦虑或(和)疼痛使病人激素浓度升高,从而抑制淋巴细胞的反应性。
免疫调节因子IL-2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并在免疫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双相关系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术后机体产生的多肽和其它因子可抑制IL-2的产生和释放,从而造成免疫抑制。
2 镇痛对应激所致的免疫抑制的影响手术创伤及术后损伤组织的炎性反应均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致敏,使术后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
吗啡具有中枢性镇痛作用,可“有效”缓解因疼痛应激所引起的免疫抑制,但吗啡本身又有免疫抑制作用。
创伤性疼痛引起的应激与镇痛是作用于主体的二个方面,镇痛能缓解应激,减轻因应激所致的免疫抑制,但有些镇痛药物与方法本身又可造成某些免疫抑制,因此应激与镇痛对于免疫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免疫与内分泌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应激反应的发生与发展。
免疫稳定需要维持交感神经的正常兴奋性,适度的应激对于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提高机体免疫力是有利的,但过度应激与交感神经广泛阻滞则对机体免疫不利。
术后镇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术后镇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天津市宝坻医院张守林301800摘要:手术后疼痛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增加了术后感染发生的几率,对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意味着术后微肿瘤病灶转移的高风险,因此尽可能采取各种方法减轻手术后免疫功能抑制。
主要镇痛方法有硬膜外自控镇痛、静脉自控镇痛、外周自控镇痛等,各自有不同的特点,而且镇痛药品的不同、剂量的不同产生的免疫功能不同,其主要药物包括强阿片类和弱阿片类镇痛药、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等等,给药途径不同,产生的免疫抑制效果不同。
本文进行综述。
关键词:手术后;疼痛;镇痛;免疫功能术前焦虑、手术导致的组织创伤、术中大量失血、异体血输入、低温、疼痛以及药物等均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增加了术后感染发生的几率,对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意味着术后微肿瘤病灶转移的高风险,因此尽可能采取各种方法减轻手术后免疫功能抑制是围术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1]。
疼痛引起的并发症临床报道不少,也可引起免疫系统的变化。
不同的镇痛药物和镇痛方法对免疫功能不同,本文将进行综述。
1.围术期免疫功能抑制的可能机制有众多的研究观察了不同手术(如腹腔镜手术、结肠肿瘤切除术、心脏手术、开颅手术等)对动物及人体围术期细胞因子、应激激素分泌及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认为大手术能抑制机体数日的免疫功能,而且手术创伤越大术后免疫抑制的程度越深,维持时间越长[2]。
术后免疫功能抑制可能与五方面因素有关。
1.1 首先,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活化。
手术创伤应激导致该神经内分泌轴剧烈兴奋,大量的糖皮质激素释放入血,大手术后数天糖皮质激素仍是增高的,且糖皮质激素的水平与组织损伤的程度以及术后免疫功能抑制的程度密切相关[3]。
1.2 其次,交感神经兴奋。
所有的淋巴组织均受交感神经支配,大部分白细胞都表达β受体,围术期大量的儿茶酚胺释放入血。
体外研究提示儿茶酚胺通过β-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cAMP通路直接抑制自然杀伤细胞(NK)和细胞毒淋巴细胞(CTL)活性,此外儿茶酚胺还可影响巨噬细胞和TH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少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C-干扰素(IFN-C)释放,刺激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
肿瘤坏死因子-α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的机制

肿瘤坏死因子-α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的机制
王功玲;文芳;曹仁贤
【期刊名称】《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6(034)002
【摘要】TNF-α(肿瘤坏死因子)主要通过不同通路激活色/苏氨酸(Ser/Thr)激酶,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影响受体后信号传导通路,最终造成外周胰岛素抵抗,控制TNF-α的产生可以预防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总页数】3页(P289-290,308)
【作者】王功玲;文芳;曹仁贤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湖南,衡阳,42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肿瘤坏死因子α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与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机制的关系 [J], 叶秀峰;李丽文
2.肿瘤坏死因子α信号传导通路在儿童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J], 齐玲;王玮瑶;张艳春;蔡尚霞;杨宁江;刘晓丽
3.胰岛素抵抗对肝胰岛素PI3K/Akt/GSK-3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J], 杨运华
4.运动对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胰岛素PI3K/Akt/GSK-3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的研究进展
[J], 杨运华
5.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机制 [J], 梁卫江;张万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岛素抵抗对外科手术的影响及相关措施

胰岛素抵抗对外科手术的影响及相关措施作者:王敬民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29期【摘要】胰岛素抵抗是外科手术中的一种常见综合征。
手术中及手术后经常出现糖耐量下降、病理性高血糖等症状。
本文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发生机制以及防治三个方面综述目前对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胰岛素;糖尿病;手术Insulin resistance the impact of surgery and related measuresWANG Jing-min.Department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Puyang City Dilfield General Hospital ,Henan 457001,China【Abstract】 Insulin resistance is a kind of common syndrome in the surgical intervention.The decrease of carbohydrate tolerance and the pathological hyperglycaemia can usually be found during the operation.We give a review for research advancement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influencing【Key words】Insulin;Diabetes;Operation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 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对外周靶组织(主要为骨骼肌、肝脏、脂肪组织、主动脉及微小血管)的敏感性、反应性以及顺应性降低, 导致机体糖代谢紊乱体、内环境的稳态失衡等生理效用。
IR在外科手术间及术后经常发生,一般麻醉后1~2 h 发生,术后18~24 h达到高峰,2~3周逐渐恢复。
临床上经常出现糖耐量下降、病理性高血糖、分解代谢增加、负氮平衡、创口愈合不良以及感染等症状,这一现象被称为“外科糖尿病”。
TNF-α、IL-1β、HOMA-IR水平变化与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性分析及作用机制研究

TNF-α、IL-1β、HOMA-IR水平变化与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性分析及作用机制研究迟鹏威【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TNF-α、IL-1β、HOMA-IR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观察两组研究对象TNF-α、IL-1β、HOMA-IR水平、血糖、血脂、氧化应激指标的差异,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TNF-α、IL-1β、HOMA-IR水平变化与血糖、血脂、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HOMA-I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4.101、-14.747、-6.878,P<0.001);观察组患者的TC、LDL-C、TG和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NO、NOS、SOD水平低于对照组,MDA水平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TNF-α、IL-1β、HOMA-IR水平与TC、LDL-C、TG、空腹血糖、MDA水平正相关,与HDL-C、NO、NOS、SOD水平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TNF-α、IL-1β、HOMA-IR 水平较高,且与患者的血糖、血脂和氧化应激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患者临床监测的重要指标.【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年(卷),期】2018(036)004【总页数】4页(P596-598,608)【关键词】糖尿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血脂【作者】迟鹏威【作者单位】许昌市人民医院,河南许昌 4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2;R587.12 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病情持续性进展,可以导致患者心血管系统、肝肾功能等组织器官的功能衰竭,促进病死率及致残率的上升。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T2DM的发病率可达223~345/1万人左右,在具有肥胖症或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中,T2DM的发病率可进一步上升[1,2]。
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清TNF-α、IL-6变化的意义

内血清细胞因子 T F仪 I- N .、 6进行动态观察 , L 为进一 步提高创 伤性休 克救 治水平 提供依 据 。
1 I 资料 晦床
创 伤 组患 者 血浆 T F仪、L6水 平 6天 内持 续 N . I- 高于 正 常 对 照组 , 中 T F仪 于 伤 后 第 4天 达 峰 其 N.
1 中华医学会 呼吸 分会支 气管 镜学组 纤 支境 临床应 用指 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00 2 ( ) 14 2 0 ,3 3 :3 2 新克香 , 关钊钰 , 素琴 , 纤支境下灌洗治疗严重颅脑 周 等. 损伤合并肺部感 染 的 临床分 析. 中国急 救 杂志 ,0 6 1 20 ,
照组 3 0例均 为正常献 血员 , 1 , 1 ,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1 5 8~ 8岁 。 2 观 察方法
与 正常 对 照 组 比 较 , p .5 J<0 0
4 讨
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 F仪是 由单核. N. 巨噬细胞分泌 的一种多肽细
胞 因子 , 具有 多种 生 物 学活 性 。观 察 发 现创 伤 和失 血性休 克可诱 生 T F仪, 是 严重 创 伤后 最 重要 的 N. 它 细胞炎 性 因子 , 有广泛 的生物 学效应 , 刺激其他 具 能 细胞 因子 I.B I- L1 、L6等产 生释 放 , 激释放 活性氧 、 刺
生, 其机制可能为 : ①宣肺化痰 , 稀释痰液利于灌 洗后未能吸除的痰液稀释后吸除。②清热解毒 , 痰 热清有抗菌、 抗病毒之功效 , 杀灭阻塞后形成的气管 内感染 的病 原菌 , 或使抗 生素 不易 耐药 。
参 考 文 献
内的分泌物、 痰栓 , 除气道阻塞 , 解 迅速提高血氧浓 度, 降低二氧化碳潴 留, 有利于解 除脑水肿 , 降低颅 内压 。但常规灌洗时生理盐水 能稀释痰液 , 但临床 疗效还不尽如人意。目前已有开展局部灌洗抗生素
2型糖尿病人肿瘤坏死因子-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2型糖尿病人肿瘤坏死因子-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曾顺和;吴建能;黄幸青;王莉;熊宝莲【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年(卷),期】2005(021)007【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氧化酶法,放免法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正常健康人23例,2型糖尿病人22例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TNF-α.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2型糖尿病人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而ISI较正常组降低(P<0.01).结论:2型糖尿病人TNF-α水平增高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总页数】2页(P763-764)【作者】曾顺和;吴建能;黄幸青;王莉;熊宝莲【作者单位】韶关粤北人民医院,广东,韶关,512026;韶关粤北人民医院,广东,韶关,512026;韶关粤北人民医院,广东,韶关,512026;韶关粤北人民医院,广东,韶关,512026;韶关粤北人民医院,广东,韶关,512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J], 李伟民;徐魁;贺治冰2.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J], 丁维珍;刘桂馨;李俊英;张咏梅3.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J], 周茵;刘英;宋雷凤4.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的关系研究[J], 张天弼;冯慧斌;林斌;杜雪霞;陈小龙;吴明清5.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的关系分析 [J], 陈发胜;候晓亮;周茹;杨思为;潘正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脑损伤急性期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 3 1 c o n t e n t i n s e v e r e b r a i n i n j u y r i s h i g h e r t h n a t h e m i n o r i n j u y( r p< 0 . 0 5 . s e r u m T N F— O t c o n t e n t i n u n f a v o u r a b l e
ZHANG Hu a i d o n g,XI E
,ZHANG Y a o we i ,e t a l
【 摘
要】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 急性期 患者血清 T N F — 和 I L 一 1 8 含 量的变化 及临床意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
检
测6 o例 急性颅脑损 伤患者和 1 7例正常对照组的血 清 T N F一0 【 和I L一1 B含量 的 变化 , 分析 颅脑损 伤急性期 创 伤程度 、 临床预后 、 c T表现与血 清中 T N F— 和 I L一1 B含量之 间的 关 系。结果 重型 颅脑损伤 组血 清 中 T N F— 、 I L一1 B含量 高于轻型损伤组 ( p <0 . 0 5 ); 预 后 不 良组血 清 中 T N F一0 【 含 量 高于预后 良好组 ( P< O . O 5 ) 。结论 血清 T N F—a和 I L一1 B测定可作为颅脑损伤 急性期 的早期诊 断、 判断病情严 重程度 的重要 指
张怀 东 谢 扬 张摇 威 陈郁 强
CHANGE S AND CL I NI C AL SI GNI F I C ANCE OF SE RUM TNF—A AND I L一 1 BCON TE NT S I N
P A TI E NT S WI TH ACUT E BR AI N I NJ UR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