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草莓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凋 查 分 析 , 提 出相 应 的综 合 防 治措 施 。 并
1 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 症 状
草 莓 灰霉 病 主 要 危害 花 、 蕾 及 果 实 , 、 花 叶 叶柄 及 匍匐 茎 均 可感 病 。 叶片 染 病 , 期 产 生 水渍 状病 初 斑 , 大 后病 斑 褪 绿 , 不 规 则形 。 田间 湿度 大时 , 扩 呈 病 部 产 生灰 色 霉 层 , 生 严 重 时病 叶 枯死 。 发 叶柄 、 果 柄 及 匍 匐茎 染 病 ,初 期 形成 暗 褐 色 油渍 状 病 斑 , 常 环 绕 1周 , 重 时受 害 部 位萎 蔫 、 严 干枯 , 度 大 时 病 湿 部 也会 产 生 白色 絮状 菌 丝 。花 器 染病 , 在 花 萼 上 初
维普资讯
病虫 治 防
矗地园艺
草 莓灰 霉 病 的发 生 与, 合 防 治 综
张相 文 王 志仲 李 莹 赵 英杰 张 建生
陕 西 眉 县槐 芽镇 是 有 名 的草 莓 生 产 基 地 , 种植 面 积约 l2 0h 年产 草莓 约 30 0万 k 。因 连续 0 m , 0 g 产 生 水 渍 状 小 点 ,后 扩 展 为椭 圆 形 或 不 规 则 形 病
9 %以上 ,在 气 温 2 左 右 的连 阴 雨气 候 条件 下 0 0c c
发 病 最 重 。地 势低 洼 、 株过 密 、 草 丛 生 、 风 不 植 杂 通
张相 文 , 志 仲 , 英 杰 , 西省 眉 县 园 艺 工 作 站 , 王 赵 陕
邮 编 7 2 0 ; 莹 , 县植 保 植 检 站 ; 建 生 , 2 30 李 眉 张 眉县 农 业
丰 产 , 尽 量 少施 氮肥 , 应 尤其 是 7月份 以后 。 理施 合
草莓灰霉病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维普资讯
上海 农业科 技
20 一l 06
小麦条纹病发生原 因及综合 防治技术初探
谷爱 娣 张开 朗 成 阳 周 艳 马 勇 ( 江苏省 建湖县 病 虫测报 站
因灰飞虱大爆发 , 造成水稻条纹 叶枯 病大发生 已被人们 熟知。随灰飞 虱虫 量 和带毒 率 的提高 , 及 了越 冬 寄生 小 殃 麦, 小麦条纹病 电逐年加重 ,0 4年仪 零 星发生 , 2 0 20 而 0 5年 发病率在 2 %左右 , O 严重 田块 达 8 %以上 , 乎绝收 。笔者 ( 】 几 就小麦条纹病发生原 因及综合治理对策作初步 探讨
冬虫量在 1 3~4 2万 头/ 。蒋 营镇 义 兴 二组 徐 南 生3 4 . . 亩 .
越冬代灰飞 虱带毒 率 达 4 % ,0 4年带 毒 率 为 3 %, 0 3 6 20 4 2 0 年带毒率为 1 . %。带毒灰 飞虱数量 大 , 25 小麦条纹病发病率 高。据调查 ,0 4年水稻条纹叶枯病 严重 的 田块 ,0 5年麦 20 20 田灰飞虱数量高、 条纹 病重 。如蒋 营镇乔 庄 、 义兴 等村 2 0 04
量逐 年增加 ,0 3 2பைடு நூலகம்0 年每亩越冬虫量 0 6 .9万头 ,04年 l .4 20 3 1 万头 ,0 5年达 l .5万头。且带毒 率也逐 年增 加 ,0 5年 20 60 20
虱越冬环境 , 压低 麦 田越 冬虫 量 的有效手 段 。据调 查 , 是 稻
套麦团灰 飞虱越冬虫量 l . ~4 . 4 5 2 6万头/ , 亩 而耕翻麦 田越
h 田全部 旋耕种植 , 冬灰飞虱 为 13万 头/ 小麦条 m麦 越 . 亩, 纹病零星发生; 而邻近 同品种 寄种 麦 田越 冬虫量 3 . 6 4万头/ 亩, 小麦条纹病病株率达 6 %。 8 2 3 选 育抗病品种 . 选用播 种迟 、 出苗迟 、 熟收获早 的春 成 性和半冬 性抗 性小麦品种 , 以缩短灰飞 虱冬 前传毒期和春季
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草莓是一种常见的水果,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然而,草莓灰霉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着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对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探讨。
草莓灰霉病的症状草莓灰霉病是由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真菌病害。
该病害主要在花期和果实期发生。
其症状主要表现在果实和叶片上,具体表现为:•果实上形成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灰白色霉层在果实表面形成。
•叶片上出现浅灰色不规则病斑,病斑上有灰白色霉层。
•严重感染后,草莓果实变软,腐烂,产生难闻的异味。
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气候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草莓灰霉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温度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温度有很大关系。
高温环境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最适宜发病的温度为18-22℃,当温度高于30℃或低于15℃时,菌丝生长减缓,病害的发生率也相应降低。
湿度草莓灰霉病也与湿度密切相关。
高湿度环境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湿度超过90%时,病原菌菌丝和孢子的发育和繁殖都很迅速,病害发生率会大大增加。
光照光照对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光照不足会使草莓植株生长缓慢,病害易于滋生,而充足的光照则有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技术草莓灰霉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病害,因此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非常重要。
以下为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技术。
选用抗病品种草莓的抗病品种具有很高的药剂抗性,容易抵御病原菌的侵袭。
因此,选用抗病品种是降低草莓灰霉病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保持通风和减少浇水草莓灰霉病需要潮湿的环境才能生长和传播,因此保持通风和减少浇水是预防病害发生的有效方法。
及时修剪枝叶,减少植株密度,有利于通风和光照,降低病害发生率。
合理施肥缺乏养分的草莓植株易受到病害的侵袭,因此合理施肥是预防病害的关键。
草莓是一种挑剔的作物,需要丰富的有机质和少量的无机肥料。
过量施肥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增加叶片积水和病害的发生率。
草莓灰霉病防治措施

1、灰霉病是低温(18-24℃)高湿(85%以上)弱光(连阴雨雪天)病害,调节大棚湿度是
一个关键因素,一定要选用无滴棚膜,可以用通风的办法使湿度保持60%以下,通风应在提
温后进行。
2、灰霉病病菌喜欢“甜嫩”,最喜欢侵染的部位是花、幼果和转色成熟期的果实,病菌极易
从伤口侵入,侵染速度极快,灰霉病“防”重于“治”。
3、从花序显露开始用药防治效果最佳,在首批花坐果后药剂可选择咯菌腈、腐霉利,嘧霉胺、异菌脲等。
4、大棚内尽量使用腐霉利、百菌清烟剂,避免增加湿度以及减少对花果的危害,也可将棚
内温度提高到35摄氏度,闷棚两小时,放风后降温继续闷2-3次,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5、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花、病果、病叶,拔除重病植株,带出棚外销毁,这一步必须要做,否则你一打药借助喷雾的外力,成千上万的病菌迅速扩散,不打药还好,可能越打药,灰霉
病发生越严重。
6、以上清理工作做好后再用药防治,否则只想用药就能控制住灰霉病是非常不现实的。
7、30%醚菌·啶酰菌(翠泽)1000倍液或42.4%唑醚·氟酰胺(健达)2000倍或32.5%吡唑萘菌胺·嘧菌酯(绿妃)1500倍+嘉美金点1000倍在发病中心及周围重点喷施。
科学预防草莓灰霉病

科学预防草莓灰霉病
草莓灰霉病主要为害花、叶和果实,也侵害叶片和叶柄。
发病多从花期开始,病菌最初从将开败的花或较衰弱的部位侵染,使花呈浅褐色坏死腐烂,产生灰色霉层。
叶多从基部老黄叶边缘侵入,或沿花瓣掉落的部位侵染,形成近圆形坏死斑,其上有不甚明显的轮纹;果实染病初呈水渍状灰褐色坏死,随后颜色变深,果实腐烂,表面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
叶柄发病,呈浅褐色坏死、干缩,其上产生稀疏灰霉。
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及时清除前茬作物残留物,并对地表喷施40%悬浮剂15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对棚膜、土壤及墙壁等表面喷雾,进行消毒灭菌。
移栽前应浇足底水、施足基肥。
2、加强田间管理,根据草莓生长需求适时浇水、追肥;并在在草莓开花前、幼果期、膨大期要及时喷洒菜果壮蒂灵,提高草莓循环坐果率,促进果实发育,协调营养平衡,防治草莓畸形发生,使草莓丰产优质。
3、药剂防治,发病后应及时地将病叶、病花、病果等摘除并集中烧毁,并根据植保要求喷施、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进行防治,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增强药效,巩固防治效果。
1。
草莓病虫害的季节发生规律与防控

草莓病虫害的季节发生规律与防控草莓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水果,不仅口感鲜美,而且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
然而,草莓生长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产量和品质带来极大影响。
了解草莓病虫害的季节发生规律与防控措施,对农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草莓的主要病虫害包括灰霉病、苦脂病、白粉病、红蜘蛛、蚜虫等。
这些病虫害在不同季节的发生规律有所差异。
春季是草莓生长旺盛的季节,也是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
洋灰霉是最常见的草莓病害之一,常在春季高温多湿的环境下爆发。
洋灰霉病在潮湿环境下,病害扩散速度较快,最易侵染根颈处。
此外,春季温暖湿润的天气条件也适合苦脂病、白粉病等病害发生。
而蚜虫则通过迁飞方式,在春季成蚁羽化时出现大规模繁殖。
因此,春季是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的关键时期。
夏季是草莓生长繁衍的高峰时期,也是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季节。
高温多雨的天气为病菌和虫害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灰霉病在潮湿炎热的夏季更容易传播,特别是在雨水过多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大面积损失。
此外,夏季也常常受到红蜘蛛、蚜虫、斑点病等害虫的困扰。
红蜘蛛是一种常见的危害草莓的害虫,患者主要是草莓叶片上的小虫,其取食草莓叶片的细胞液,导致叶片枯黄、卷曲。
因此,夏季是对草莓进行定期喷洒杀虫剂和采取其它防治措施的重要时间。
秋季是草莓进入成熟期的季节,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相对较低。
由于温度逐渐下降,病菌和虫害的活动减少,草莓的抗病虫能力相对增强。
但仍要注意若干草莓病虫害的防治,以确保草莓的品质和产量。
例如,霜霉病和蚜虫轨迹病在秋季仍有一定的发生概率。
及时清除枯黄叶片,以减少病虫的寄生和繁殖,是秋季的有效防治措施之一。
冬季是草莓的休眠期,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极低。
但仍要注意对病害的预防,如清除草莓床面的残留物,以减少病菌的滋生。
此外,选择抗病虫性更强的品种进行种植,也是减少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为了防范草莓病虫害,农民可以采取一些防控措施。
首先,选择抗病虫性好的草莓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
草莓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CATALOGUE目录•草莓病害概述•草莓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草莓主要病害的防治技术•草莓主要病害的抗药性治理•草莓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草莓主要病害的防治案例分析草莓灰霉病草莓白粉病草莓炭疽病草莓疫霉果腐病病害种类与分布病害对草莓生长的影响叶片病变草莓灰霉病、炭疽病和疫霉果腐病都会导致果实腐烂、畸形和失去食用价值,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质量。
果实病变植株死亡病害发生的原因气候条件土壤环境品种抗性栽培管理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症状识别01发生条件02传播途径03症状识别草莓疫病的发生规律发生条件传播途径草莓炭疽病的发生规律症状识别发生条件传播途径草莓白粉病的发生规律症状识别草莓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草莓的叶片和果实。
感染白粉病的草莓叶片会出现白色的霉层,并逐渐扩大成片。
果实感染白粉病后,会出现白色的霉斑,并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果实品质下降。
要点一要点二发生条件白粉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干燥、多风、高温的气候有利于白粉菌的繁殖和传播。
此外,植株长势衰弱、土壤贫瘠、管理不当等因素也会增加白粉病的发生率。
传播途径白粉病病菌可以通过空气流动、雨水飞溅等途径传播,从植株的气孔、伤口或衰弱的组织侵入植物体内。
要点三农业防治技术针对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草莓品种,具有较好的抗病性。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制度科学施肥管理加强田间管理避免连作,实施轮作制度,减少病害的传播和积累。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草莓抗病能力。
及时清除草莓园内的枯枝落叶和病果,减少病源菌的传播。
化学防治技术预防为主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及时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预防和控制。
合理使用药剂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避免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
交替使用药剂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应交替使用不同类型药剂,以减缓病菌产生抗药性。
注意安全间隔期在果实采收前一定时间内停止使用化学药剂,确保果实的安全性。
灰霉病防治绝招

灰霉病防治绝招
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它会影响到许多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如葡萄、草莓、番茄等。
灰霉病的发生会给农民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灰霉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灰霉病防治的绝招。
1. 清除病源
灰霉病的病原菌主要是在植物残体、土壤和空气中存在的,因此,清除病源是防治灰霉病的第一步。
在种植前,要彻底清除田间的植物残体和杂草,以减少病原菌的存活。
同时,要注意保持田间的通风和干燥,以降低病原菌的传播。
2. 使用生物防治剂
生物防治剂是一种有效的灰霉病防治方法。
它们是一些天然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病毒,可以抑制灰霉病的发生。
在种植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生物防治剂,如拮抗菌、真菌和病毒等,来控制灰霉病的发生。
3. 使用化学防治剂
化学防治剂是一种常见的灰霉病防治方法。
它们是一些化学物质,如杀菌剂和杀虫剂,可以杀死病原菌和害虫,从而控制灰霉病的发生。
在使用化学防治剂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避免过
量使用和误用。
4. 加强管理
加强管理是防治灰霉病的关键。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及时修剪和清除病叶、病果和病枝,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同时,要注意保持田间的通风和干燥,以降低病原菌的传播。
此外,要定期检查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
灰霉病的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清除病源、使用生物防治剂、使用化学防治剂和加强管理等。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灰霉病的发生,保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定点方法及调查内容 移栽后至覆膜前结合其它叶 .
面病 害及虫 害进行 不定期 调 查 , 主要监 控灰 霉病 的初 见 时 间 。覆 膜后 , 定棚 4— 5棚 , 每棚 定 2— 3点 , 点 10株 , 每 0 每 7 1d 查一 次 , — 0调 记载 病株数 、 果数 、 病 病果 级别 , 时 同 每点 记载 1 的 总果 数 , 别 计 算 病 株率 、 0株 分 病果 率 和病
( 广德县植保站 , 安徽广德 220) 4 20
摘
要: 通过 系统调 查 , 初步掌握 了大棚草莓灰 霉病在 不 同时期 、 同地段 的动 态发 生规律 。通 过 药剂试验 , 不 结合农
业 措 施 , 出相 应 的 防 治技 术 。 提
关键词 : 保护地栽培 ; 草莓灰霉病 ; 生特点 ; 发 防治技术
然表现 较重 。相应 的第 二发病 高峰 在第 2年 3— 月 。而 5 病情谷 底期 处于第 2年 1 2月底 , — 由于 第一 批 果 持续 采
收, 加之气温偏低, 灰霉病较轻发生。
23 棚 内不 同地 段发 生程 度不 同 .
与 中垄 间 的侧 垄最 轻 。
我县 大棚 一般 为 东西
3 影 响灰霉 病发 生的 因素
3 1 连 年种 植 。 . 菌源 量 大 从 大 棚保 温和 经 济效 益 上 考
虑, 我县大棚 要 求 长 度 在 6 m 左 右 。而 我 县 处 于 皖 南 山 0
以下 。7 : 上 病斑 或 霉状 物 面积 占果 面 积 14— / 。 级 果 / 12
收稿 日期 :0 6— 5— 4 20 0 0
2 发 生规律
21 显 症 时间 . 花是 草 莓 灰霉 病 最 易 侵染 的器 官 , 因此 灰霉 病一 般在 花盛未 一 初果 期 显症 , 花期 早则 显症 时 间也 相应 提早 。保 护地草 莓灰 霉病一 般在 1 初显 症 。病症 2月 主要在萼 片及 果上 表现 出来 , 发病 初 期 湿度 大 、 温度 适 宜 的大棚在 叶 、 果柄 等处也 少量 表现 。 22 病 情消长 规律 .
中图分类号 ¥3 46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7 3 (0 6 0 0 7— 7 1 20 )6—1 1 0 8—2
灰霉病 是保护 地草 莓上一 种最 常见 的病 害 , 管理 水 平 高, 也只能 使灰 霉病稍 后发 生 、 发生程 度偏 低 而 已 , 难彻 很 底 杜绝 灰霉病 的危 害 。为 了解 灰霉病 的发 生规 律 , 导 防 指 治 。20 20 02~ 04年笔者 对保 护 地 草莓 灰 霉病 进 行 了 系统 调查 , 步总结 了其 发生规 律及 防治技 术 。 初
维普资讯
安 徽 农 学 通 报 , n u A f SiB l 20 1 ( ) 1 1—12 A hi g . c. u1 06,2 6 :8 i . 8
1 81
保 护 地 草 莓 灰 霉 病 发 生规 律 及 防治 技 术
施 守华 胡长安 韦永保 刘明熙 杜桂丽
9级 : 上病斑 或霉 状物 面积 占果 面积 12以上 。 果 /
区, 田块较小 , 难 找到 长 度 、 很 面积 较 适 宜 的 田块 , 茬 无 重 法 避免 。加上夏 季抛 荒或种 菜而不 进行 水旱 轮作 , 是促使 灰 霉病逐 年重 发的一个 重要 原 因。如 20 年初 见 为害 时 01 处 于第 一批 花 未 期一盛 果 期 , 有 少 量 成 熟 果 已 开 始上 并 市 , 时 仅 显 症 于 花萼 及 果 实 上 ;0 2 20 此 20 、03年 初 见 为 害 时, 刚处于 花始盛一 盛花 期 。 3 2 适 宜的 大棚环境 促进 灰霉病 迅速 发展 . 许 多 资料显 示 , 环境 促进 了灰霉 病的迅 速发 展 , 高湿 笔者 调查 发现 , 适 宜 的温度 也是促 进病 害发 展 的一个 重要 因子 。20 、 0 0 22 3 0 年 1 月 上旬 至月底 , 均 出现连续 小雨 天气 , 内湿度 2 我县 棚 极高, 温度低 , 害发 展不 大。而温 度适 宜 , 病 湿度 较 高时病 害迅 速发 展 , 20 如 02年 4月 上旬 至 4 3 日 直 阴晴交 月 0 一 替 , 内温度适 宜 , 棚 湿度 较大 。病株 率 由 4 8 % 上升 到 9 .0 . 3 % , 更是 由 02 升到 60 。大棚草莓 前期 气温适 0 病指 .上 .6
指。
病指 T
T
24 不 同组 织器 官显 症 时 间不 一 致 .
第 一序 果较 硬 , 灰
霉 病初 发病时 多在 花萼及 小果上 , 近熟果 及果 柄等 处 为害 少; 发病后 期果柄 上较 多发现 , 叶片上也 有少 量 为害 , 熟 近 果 及 巳成熟果 发病 占病果 总量 的 13 右 。另 外 , /左 前期 基 本 上为 单一灰 霉病 为害 , 后期 能查 见许多 黑斑 病及 其他 病 害同灰 霉病共 同为 害的病 果 。
13 病情分 级标 准 病 情 分级 只针 对 病 果 , . 以果 实萼 片 正反两 面均 出现褐 色病斑 或病 果产生 灰色 霉状 物 , 确认 则 为灰霉 病 为 害 , 定 分 级 标 准 为 0级 : 常 。1 : 正 初 正 级 果
常 , 片正 反 两 面 成 褐 色 病斑 面 积 占 萼 片 总 面 积 12以 萼 / 下 。3级 : 正常 , 片正反 两面 褐色 病斑 面积 占萼 片 总面 果 萼 积 的 12以上 。 / 5级 : 果上 病斑 或霉 状物 面积 占果面 积 14 /
走 向 , 植 7垄 。南 、 定 北两 边 垄病 情 最 重 , 中垄次 之 , 垄 边
表 1 20 0 4年 1—3月 定 点 棚 不 同点 病 指 变 化 情 况 如 下 :
1 调 查方 法
1 1 调查 时 间 . 草 莓移 植 后 开 始 , 次 年 5月 份 毁 园 时 至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