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危急值报告流程

合集下载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图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图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图报告制度危急值是指患者可能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是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出现意外和严重后果。

此外,制定和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也能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理论水平,促进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加强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包括放射科和CT室。

放射科的危急值包括一侧肺不张、气管、支气管异物、液气胸、急性肺水肿、心包填塞、纵膈摆动、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食道异物、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外伤性膈疝、严重骨关节创伤等。

CT室的危急值包括脑内出血、脑干、丘脑出血、脑疝、肺动脉内栓子、冠状动脉狭窄率大于70%、主动脉夹层或胸腹主动脉瘤、脏器多发挫裂伤、多发骨折、胸腹腔积血、气胸、肺组织压缩70%以上、膈下游离气体、肠梗阻、套叠、扭转、血管明显狭窄或闭塞、患者突然出现大汗淋漓、脉搏细数、肢体湿冷、血压下降等。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可以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同时,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也得到了增强,医技人员也更加主动参与临床诊断,促进了医疗团队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1.急性大面积脑梗塞、急性脑干梗塞、巨大脑动脉瘤(直径超过2.5厘米)、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出血倾向的动脉瘤、急性脑出血(出血量超过30毫升)、急性脑干出血、急性重症脑炎、急性一氧化碳及药物中毒性脑病、硬膜下血肿并脑疝、弥漫性轴索损伤;2.急性肺动脉栓塞、主干动脉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急性心包填塞;3.实质性脏器巨大肿瘤破裂出血、外伤性或自发性脏器破裂出血、急性重型(出血坏死性)胰腺炎;4.急性外伤性脊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明显压迫脊髓的硬膜外血肿;5.宫外孕。

四、超声科“危急值”:1.宫外孕破裂出血;2.胎盘早剥;3.小儿肠套叠;4.外伤性腹腔出血(肝、胆、胰、脾、肾破裂);5.急性心肌梗塞;6.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5厘米),并合并胎儿呼吸、心率过快(>160次/分钟)或过慢(<120次/分钟)。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是临床放射诊断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实行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病情的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在放射科工作中,危急值是指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健康的放射学检查结果,并且需要立即通知临床医生采取必要的技术和治疗措施,以及全部相关的协作和夜间值班人员进行跟踪观察,确保患者病情得到妥善的处理。

下面就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探讨。

I.制度应用1.制度范围放射科危急值通报制度适用于所有放射科工作人员。

2.工作流程照射医师或技师在发现患者有危急值时应立即通知门诊或急诊医师或住院医师,再基于医生的要求提供危急值信息、资料。

在病历上记录通报人、通报时间和通报方式,注明医生的处理意见。

3.制度执行人员临床医生、放射科医师、技师是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人员,其中放射科技师应承担技术细节、技术规范和技术质量。

II.应用分析1.放射科危急值通知制度在现实中应用医院在实际工作中,对危急值的通报早已普遍化。

当然,个别地区医院还没有完全取消人工接报,但是绝大多数医院都已经启动了数字化管理系统。

在实际工作中,放射科技师首先发现患者的危急值,并立即通知临床医师,并基于医生要求提供危急值信息和数据。

2.放射科危急值通知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候会存在放射科技师通知及时而没有得到及时回复的情况。

这就需要加强医生的处理意识,并规范放射科医师、技师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态度。

如果与临床医师的合作不够密切,也容易造成数据的延迟通报。

这就需要放射科医师、技师之间密切的合作互动,提高案例处理的速度。

3.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的优势1)放射科危急值通知制度有利于医生进行预警,及时发现患者的疾病变化,安排合适的突发处理方式。

2)规范放射科危急值通知制度操作流程,加强技师数据转移、处理、备份能力提高,减少了医疗证据产生的纠纷和疑义。

3)提高患者感知,建立医患关系的相互信任,为临床放射诊断减少丢失、误差机会。

新整理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新整理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1、凡急诊科请检项目、住院抢救及手术中必要的放射检查均列为急诊任务,应立即进行放射检查。

会同临床医师作出临时初步诊断,最终结论以书面报告为准。

2、凡属危重病人及检查中可能出现意外的病人,临床医师必须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到场监护,由放射诊断技术人员共同配合完成检查工作。

3、各科室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在影像申请单上签注急字,申请目的及检查部位均应填写明确。

4、检查时,必须强调安全、快速、细心、谨慎,及时签发诊疗报告。

遇疑难诊疗问题,应请上级医师指导处理。

5、急诊报告及时发出,并注明患者住址或电话号码。

次日对科内留档资料应经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复审,如发现差错立即纠正并迅速通知经治医师或患者,以利及时治疗。

ct室工作制度1、ct室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从事普通X线诊断、技术操作工作经验,并经过专业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ct检查。

ct工作人员应相对固定,在保证稳定使用和具有上岗证的人员中定期轮转。

2、ct室应配有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定机、定岗监护操作。

3、ct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平诊病人随到随检查,介入性治疗、检查等均需预约进行。

4、ct诊断医师扫描前应审阅申请单,了解病情,提出扫描计划。

扫描人员按规定常规程序操作,在常规以外的选层、加层等应和诊断医师共同探讨,扫描结束要准确填写各种规定记录参数并签名。

诊断医师必须及时阅片、书写或打印并按时送检查报告。

5、ct造影检查前必须确认静脉法碘试验阴性及无其他禁忌症者才能增强,注入造影剂后应随时注意有无不良反应,扫描结束,患者离开机房后,仍应在候诊室处观察15分钟,以防碘迟发反应。

6、特殊造影的病人,由临床医师陪同并协助完成检查。

7、对垂危与强化过敏的病人的抢救,由值班医师和放射科护士组织并负责实施。

8、每天集体阅片研究解决诊断中的疑难问题和评价胶片等级,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书写报告规范,诊断报告必须经上级医师审核、签名。

9、ct片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有重要作用,全部ct片须上索引片、归档、统一保管(因病人有一份复制片)原则上不外借。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1、凡急诊科请检项目、住院抢救及手术中必要的放射检查均列为急诊任务,应立即进行放射检查。

会同临床医师作出临时初步诊断,最终结论以书面报告为准。

2、凡属危重病人及检查中可能出现意外的病人,临床医师必须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到场监护,由放射诊断技术人员共同配合完成检查工作。

3、各科室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在影像申请单上签注急字,申请目的及检查部位均应填写明确。

4、检查时,必须强调安全、快速、细心、谨慎,及时签发诊疗报告。

遇疑难诊疗问题,应请上级医师指导处理。

5、急诊报告及时发出,并注明患者住址或电话号码。

次日对科内留档资料应经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复审,如发现差错立即纠正并迅速通知经治医师或患者,以利及时治疗。

ct室工作制度1、ct室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从事普通x线诊断、技术操作工作经验,并经过专业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ct检查。

ct工作人员应相对固定,在保证稳定使用和具有上岗证的人员中定期轮转。

2、ct室应配有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定机、定岗监护操作。

3、ct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平诊病人随到随检查,介入性治疗、检查等均需预约进行。

4、ct诊断医师扫描前应审阅申请单,了解病情,提出扫描计划。

扫描人员按规定常规程序操作,在常规以外的选层、加层等应和诊断医师共同探讨,扫描结束要准确填写各种规定记录参数并签名。

诊断医师必须及时阅片、书写或打印并按时送检查报告。

5、ct造影检查前必须确认静脉法碘试验阴性及无其他禁忌症者才能增强,注入造影剂后应随时注意有无不良反应,扫描结束,患者离开机房后,仍应在候诊室处观察15分钟,以防碘迟发反应。

6、特殊造影的病人,由临床医师陪同并协助完成检查。

7、对垂危与强化过敏的病人的抢救,由值班医师和放射科护士组织并负责实施。

8、每天集体阅片研究解决诊断中的疑难问题和评价胶片等级,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书写报告规范,诊断报告必须经上级医师审核、签名。

9、ct片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有重要作用,全部ct片须上索引片、归档、统一保管(因病人有一份复制片)原则上不外借。

放射科危急值的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的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的报告制度放射科危急值的报告制度「篇一」为加强“危急值”的管理,保证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以便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病人的医疗安全,杜绝病人意外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我院“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

具体项目和危急警戒值见附件。

二、具体操作流程1、检验科流程:当检验出现“危急值”时,检验者首先要确认检验仪器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然后立即电话告知有关科室医生或护士,了解病情及标本采集情况,在确认临床及检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经过复查后,才可以将检验结果发出;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如果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验科应重新向临床报告“危急值”。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人须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具体到时、分)、报告人、接受人、备注等项目。

病区、ICU、门诊部及体检中心“危急值”报告接收人须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签字。

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

无论平诊、急诊,都应立即报告给临床。

2、病区、ICU报告流程:主班护士立即向主管医生报告该“危急值”,主管医生需立即(10分钟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如找不到经管医生,需及时报告值班医生、住院总医生、护士长或科主任,由他们负责采取相应措施。

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必须在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验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接收人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记录。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放射科危急值报告是医疗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从常规检查到紧急情况下的急救,都需要准确、及时的放射科危急值报告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建立完善的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一、危急值的定义和分类标准1. 定义:危急值指的是对诊断或治疗有重要意义的结果或变化,如果不及时采取行动,可能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或可能增加治疗难度。

2. 分类:将放射科危急值分为四类,分别是I类危急值、II类危急值、III类危急值和IV类危急值。

不同级别的危急值需要不同的报告流程和急救措施。

其中,I类危急值最为紧急,需要在30分钟内向医生通报;II类危急值需在2小时内向医生通报;III类危急值则需在一天内向医生通报;IV类危急值需按照科室要求向医生通报。

二、危急值报告的报告人和报告流程1. 报告人:放射科医生应是危急值的报告人。

在急诊室或其他科室工作的放射科医生应定期协调与其相关的医疗工作并负责及时向接收患者的医生提供放射科危急值报告。

2. 报告流程:为有效管理放射科危急值,并保证准确、及时的报告,应建立以下报告流程:(1) 危急值报告的编写:放射科医生根据患者影像检查结果,确认是否存在危急值,并标明级别和相关意义。

将结果书写在准确的危急值报告单上,及时转交至下一个环节。

(2) 危急值单的传递:放射科医生需将危急值报告及时传递给相关的医生。

传递方式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短信或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

对于I类危急值属于紧急情况,医生应接收后及时赶到放射科执行急救措施。

(3) 危急值单的反馈:医生收到危急值单后,应在通知放射科医生后及时举行科内会诊或患者讨论。

如果是紧急情况,医生应立即到放射科协助急救。

其他情况下,医生在发现危急值后应快速处理相关问题,并通知相关科室和护理组。

(4) 危急值单的审核:每周进行一次危急值单的审核,将重要信息汇总整理,分析并形成报告。

定期的审核有助于不断改善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XXX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XXX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XXX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为提高放射科工作质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使临床能及时掌握病人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特制订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报告流程:
1、放射科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首先要确认检查无异常的情况下,应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危急值登记要求详细记录患者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出报告时间、诊断结果、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姓名和报告医生姓名等。

2、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3、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

复查确认后,应在30分钟内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机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本科室在实际诊疗工作中,如发现所拟定“危机值”项目需要更改或增减,应及时与医务科联系,以便逐步改进和规范“危机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的定义进行不定期的维护:
1)临床科室如对危急值项目有修改要求,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
请将要求书面成文。

科主任签字后交放射科修改。

放射科影像诊断报告危急值报告流程

放射科影像诊断报告危急值报告流程

放射科影像诊断报告危急值报告流程放射科影像诊断危急值报告,是关系到患者生命的肿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一经发现,应立即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危急值报告。

1.放射科影像诊断危急值报告必须由医师执行。

发现危急值疾病时,首先确认是否为仪
器设备故障或不正常操作所致。

在确认各环节无异常情况下,再作出危急值疾病的诊断。

2.技师在检查中发现危急值疾病,在非急诊时间,应立即通知各诊断组组长处理;在急
诊时间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必须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

3.接到危急值报告的医师,必须马上通知相关临床科室并做好危急值报告的登记。

4.尽快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纸质诊断报告及胶片打印,对于疑难或需要进行特殊图像后处
理者应在1小时内完成。

5.积极与临床沟通,为临床提供技术咨询,必要时进一步检查,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诊断有困难时,及时请示上级医师进一步诊断。

放射科医师在向临床科室完成危急值报告之后,即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好详细记录。

记录内容见危急值登记记录本。

经与临床医师沟通,放射科遇到如下危急疾病,按照上述流程进行危急值报告:
1.急性肺动脉栓塞
2.急性主动脉夹层
3.;
4.大血管破裂
5.急性颅内出血(幕上≥30ml,幕下≥10ml)
6.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7.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挫裂伤、出血
8.消化道穿孔
9.记住骨折并脊髓严重受压
10.大量血气胸
11.气道异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流程
一、放射科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危急值”,必须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 1) 再次重复检查,检查操作是否规范,医疗器械是否有问题。

2) 对于首次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操作者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告知检查结果,及操作人员姓名,并询问接受报告人员的姓名。

3) 放射科按危急值登记要求详细记录患者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查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测结果)、向临床人员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姓名和检查人员姓名等。

二、放射科“危急值”报告范围:1、一侧肺不张2、气管、支气管异物3、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以上)4、急性肺水肿5、食道异物6、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包括肠套叠)7、外伤性膈疝8、严重骨关节创伤:(1)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2)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及或液气胸;(3)骨盆环骨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