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从宇宙看地球 第4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第1部分 第1章 第4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0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第1部分 第1章 第4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4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方向甲 乙 丙甲图为侧视图,方向为自西向东;乙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呈逆时针方向;丙图为南极上空俯视图,呈顺时针方向。

2.周期(1)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分布规律①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约为15°/h。

②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

(2)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①比较和判断纬度高低a.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自转线速度越大,纬度就越低;线速度越小,纬度就越高。

b.赤道的自转线速度为1 670 km/h,南北纬30°为1 447 km/h,南北纬60°为837km/h,根据所给地点线速度数值,就可以判断其所处高、中、低纬度。

②选择航天发射基地位置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考法1借助星空观测实践,考查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地轴北极在自转和公转中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下图为甲地观测者夜晚观察北极星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甲树位于乙树的()A.北方B.东方C.南方D.西方2.如果甲处观察者在夜间连续观察2小时,会发现()A.北极星与地面夹角将逐渐升高B.北极星与地面夹角将逐渐降低C.图中某恒星沿圆形轨道向M方向移动D.图中某恒星沿圆形轨道向N方向移动1.D 2.C[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40°N(该地观测北极星的仰角即为该地的地理纬度),北极星所在方向为正北,所以甲树位于乙树的正西方。

第2题,北极星与地面的夹角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当地的地理纬度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北极星与地面夹角不会发生变化。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恒星的位置相对固定,因而其视运动方向应为向M方向运动。

]◎考法2借助等值线示意图,考查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2019·湖北荆州第一次质量检查)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4.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3.A 4.A[第3题,南北纬60°处的自转线速度为837千米/小时,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的纬度略小于60°,且纬度自北向南减小。

人教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单元第章第讲地球自转与其地理意义

人教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单元第章第讲地球自转与其地理意义

人教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单元第章第讲地球自转与其地理意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心进行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对地理学具有重要意义,影响着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

自转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过程地球自转是地球上各地经历昼夜变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地球自转的轴线经过地球南北两极,即地球北极和南极。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

地球自转的运动过程中,地球表面的各部分相对地轴保持固定方向。

这意味着地球上的地理要素,如大陆、海洋、气候等,会随着地球的自转而经历周期性的变化。

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影响:1.昼夜变化:地球表面的昼夜变化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当地球某一地区位于太阳直射点时,该地区将经历白天;当地球某一地区远离太阳直射点时,该地区将经历黑夜。

这种不断变化的昼夜变化对生态系统、气温、气候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季节变化:地球自转也是地球上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存在,当地球某一半球暴露在太阳光照下的时间更长时,该半球将经历相对较暖的季节;而另一半球则相对较冷。

这种季节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都具有重要影响。

3.风力分布:地球自转对大气环流和风力分布起着重要影响。

由于地球自转的作用,地球表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惯性离心力。

这使得大气在赤道地区向东飘移,形成副热带气旋、西风带等特定风向的风系统。

这种不同风力分布对气候和天气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

4.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导致地球呈现出稍微偏扁的形状。

由于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球的赤道半径稍大于极半径。

地球形状的差异对地理环境和测量地球有着重要意义。

自转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地球自转对人类社会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时间计量: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这决定了我们以一天为计量单位。

人类社会的时间、日历、时区等制度都是基于地球自转来设计的。

2.交通和通信:地球自转使得不同地区经历不同时区,这对交通和通信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第四节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第四节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4)四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
如E点地方时为:12:00+45°÷15°=15:00, F点地方时为:24:00-45°÷15°=21:00。
12:00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
(2)时区和区时。 时区:分为东、西各12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区时:每个时区 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2)极地投影图示:
5.确定日期范围。 方法一: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 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 例: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 全球的几分之几?。
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 60°W向东至180°(如上图所示),跨240个经度,占全球的 2/3。
(2020·浙江卷)图1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 轨迹示意图。图2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 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时。据此,完成下题。
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C )
A.5时
B.6时
C.7时
D.8时
1)图1甲乙丙不在同一经线/纬线&图2
甲、乙、丙为晨昏线
✓ 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 点,则E点位于D点 以东,应“ 东加”;
✓ 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0:00 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
18:00
(3)三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
以确定时差。
6:00
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度相差 45°,时差为 3小时 。 如F点所在经线与NB经度相差 45° ,时差为 3小时 。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3
微点 6 晨昏线的三种判断方法
自转法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
时间法
赤道上地方时为 6 时的是晨线,为 18 时的是昏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微点 7 晨昏线上的点的地方时 位于晨线上的点正值日出,但日出地方时不同。位于昏线上的点正值日落,但日落地方时 不同。
11
微点 3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1)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 15°/h,卫星运行 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2
微点 4 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决定的。 (2)昼夜交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但如果地球不 自转只公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周期为一年。 微点 5 晨昏线运动方向及速度 晨昏线在地面上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移动速度约为 15°/h。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4
微点 8 时间计算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两个特殊时间: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120°E)的区时,而不是北京的地方时。 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在经线(116°E)的地方时。世界时为 0°经线地方时或零时区的区 时。 (2)用东加西减法求区时时,东西方向的确定方法:若两地皆在东时区,则时区数大的在 东;若两地皆在西时区,则时区数小的在东;若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东时 区的在东。 (3)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地方时数值越大,地方时越早,位置越靠东。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4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4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地球上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
偏转。在北半球向⑪__右___偏转,在南半球向⑫___左____偏
转,在赤道上没有偏转。
返回目录
第4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完善提醒] 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

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真正原因是地球为不发光也不
• 例1 读北京时间某日8时太阳光照图(图4-7),回答 问题。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图4-7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此日K地的日落时间为____时,昼长为_____。 (3)图中各点,自转线速度最慢的是________。 (4)A到C走最短路线的方向是________。

b.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c.意义: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
起居作息,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各地温度发生昼
夜变化,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使得地球上的白天不至于
太热,夜晚不至于太冷,适宜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返回目录
第4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产生时差

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⑩_地__方__时____。
考 点
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时为夏至(6月22日前后),北极

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时为冬
动 探
至(12月22日前后)。
究•
返回目录
第4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 (5)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第4讲 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第4讲 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湘教版

的地方
时。
东八区
120°E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3.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如上图)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 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
北半球: 沿赤道:
向右 偏转图中C处向南运动的物体向西 不偏转

南半球: 向左 偏转图中D处向北运动的物体向 西 偏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区时的计算
计算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一定时区,二定区时,三定向, 四定差,五定值。
(1)定时区:若题中只有经度,可根据经度确定出所在的时 区,方法为:该地的经度数÷15°,所得商为整数即为该 地所在时区数,如果余数小于7.5则时区数为商,如果余数 大于7.5则时区数为商+1,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确定。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方法技巧
日期变更四要点
(1)确定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位置,即寻找180°经线,一 定要注意实际日界线的弯曲情况。
(2)极地俯视图上一定要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西,然后 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判定越过180°日界线的日期。
(3)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一定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 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 化。
(2)定区时,(3)定向,(4)定差,(5)定值的方法同地方时的 计算。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特别提醒:在进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时,尽量要按照东(经 度或时区)早、西(经度或时区)晚的原则,尽可能不跨越日界 线;在跨越日界线时,一定要注意日期的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4第4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件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4第4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件鲁教版

王教授某日坐飞机从悉尼到西安,飞机着陆时西安正值日
落。下表示意该航班的信息,据此回答 1~2 题。
航班号 出发城市 起飞时间 降落时间 到达城市
HU7994
悉尼 (151°E,
34°S)
9:20
17:45
(当地区时) (北京时间)
西安 (109°E, 34°N)
1.当天悉尼的日出时间约为当地时间( )
2.周期:1 个__恒__星__日___ (23 时 56 分 4 秒)。 3.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 约为_1_5_°__/时__。 (2)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__减__小___。
(1)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 相同,均为 15°/h,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 度。 (2)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 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2.区时的计算 确定 时区 —
计算时间 — 计算方法与地方时的计算方法相同
在进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时,尽量要按照东(经度或时区)早 西(经度或时区)晚的原则,尽可能不跨越日界线;在跨越日界 线时,一定要注意日期的变更。
3.与行程(运动)有关的时间计算 例如: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 A 地起飞,经过 m 小时到达 B 地,求飞机降落到 B 地的时间。 可以用两种公式计算: (1)降落到 B 地的时间=起飞时 A 地的时间±时差+行程时间 (m)。 (2)降落到 B 地的时间=起飞时 A 地的时间+行程时间(m)±时 差。 注意:“±”选取原则为东加西减。
A.5:01
B.5:59
C.6:01
D.6:59
2.王教授乘坐的航班实际飞行时间约为( )

高考地理精品讲义从宇宙看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精品讲义从宇宙看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四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标考点知识细化素养要求应用实践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与航天基地选址地球自转的方向灵活判断自转方向实例分析自转速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航天基地选址中的应用周期与速度理解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地球自转与运动偏向会判断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时差产生原因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地方时比较判断地方时的早晚时区与区时掌握时间计算、日期变更技巧日期的变更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昼夜交替的成因、周期通过晨线、昏线的判断,解答实际问题晨昏线的特点判断判断晨线、昏线及意义一、地球的自转特点1.地球自转方向甲乙丙甲图为侧视图,方向为自西向东;乙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呈逆时针方向;丙图为南极上空俯视图,呈顺时针方向。

2.周期时间意义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昼夜交替的周期3.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任何地点都相等,约为15°/小时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点为零[特别提醒]赤道的自转线速度最大,为1 670千米/小时;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线AOB 为晨昏线。

(2)昼夜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3)昼夜交替的成因及周期 ①成因:地球自转。

②周期:1个太阳日或24小时。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图中C 点和O 点因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C 点在O 点的东方,地方时比O 点早,且两地经度相差30°,地方时相差2小时。

(2)时区和区时①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3)日界线⎩⎪⎨⎪⎧自然界线:地方时为24时(或0时)的经线。

人为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 180°经线)。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偏移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时间:40分钟分值:72分)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读下面的日照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B.C在昼半球
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AB是昏线
2.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 )
A.120°E B.100°W
C.20°W D.60°E
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C在夜半球,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AB是晨线。

第2题,由图可知180°经线的地方时为8:00,故地方时为0:00的经线为60°E。

答案:1.A 2.D
(2018·佛山一中模拟)读某日晨线图,a、c两点为晨线的顶点,b点为晨线的中点,晨线在地球上为西北—东南走向,b点的经度为50°E。

据此回答3~4题。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有关各地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际标准时间是2时40分
B.a点地方时是12时
C.b点地方时是14时
D.c点地方时是0时
4.假设一自然运动的物体从a点过b点到c点,其运动过程中的方向偏转表现是( )
A.东—西—东B.西—东—西
C.右—不偏转—左D.左—不偏转—右
解析:第3题,ac为晨线,b点为晨线的中点,因此b点应位于赤道上,b点的地方时应为6时;b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50°E,根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计算出国际标准时为2时40分。

a、c两点为晨线的顶点,则a点地方时为0时,c点地方时为12时。

第4题,ab段位于北半球,bc段位于南半球,b点在赤道上,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赤道上不偏转。

答案:3.A 4.C
(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我国有一艘科学考察船进行国土资源调查时,停泊在某海域。

当地凌晨2时44分(北京时间3时)从船上测得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为10°。

据此回答5~6题。

5.该船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
A.(10°N,112°E) B.(10°N,116°E)
C.(10°S,116°E) D.(10°N,124°E)
6.此时属于东半球且与该船所在地点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大于1/2 B.大于1/3
C.小于1/4 D.小于1/5
解析:第5题,根据从船上测得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为10°判断当地纬度为10°N。

当地时间为2时44分,北京时间为3时,两地相差16分钟,说明当地比北京的经度小4°,为116°E。

第6题,根据上题解析可知,该船位于新的一天和东半球。

此时北京时间为3时,则可求得0时经线为75°E。

即75°E向东到160°E为新的一天且属于东半球,其所跨经度范围为85°,小于全球范围的1/4。

答案:5.B 6.C
晨昏线即晨昏圈,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上的大圆。

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二至日,它同经线交角最大,全球昼夜长短差值最大;由于大气散射作用和太阳视半径的存在,它实际上比大圆略小。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半球图的一部分,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

读图完成7~9题。

7.此时,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 )
A.2时B.12时
C.14时D.20时
8.图示晨昏线( )
A.呈西北—东南走向
B.属于晨线
C.实际位置要偏向东南
D.在地面上不断移动,其周期为1个恒星日
9.图示时期( )
A.乙地的白昼比甲地长
B.甲海域沿岸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
C.巴西高原正值雨季
D.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北半球,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位于90°E,印度洋中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表明北半球正值夏季,北极圈内为极昼,则90°E为0时,故北京时间为2时。

第8题,图中晨昏线呈东北—西南走向,结合上题可判定其为昏线;由于大气散射作用和太阳视半径的存在,地球上昼半球略大于夜半球,晨昏线实际上要向夜半球一侧偏移,即图示晨昏线实际位置要向东南偏移;晨昏线是太阳照射地球形成的,其移动周期为一个太阳日。

第9题,此时北半球为夏季,甲海域沿岸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因而森林火险等级高。

答案:7.A 8.C 9.B
(2018·嘉峪关一模)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完成10~12题。

10.此时,A点的区时是( )
A.7月8日12时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D.7月8日16时
11.此时,北京时间是( )
A.7月8日15时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D.7月8日18时
12.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三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
D.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
解析:第10题,国际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分别为180°经线和0时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反之,加一天;顺地球自转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加一天,反之,减一天,据此和题意,判断(如图):
0时经线为90°W,A点(0°)为6时(东加西减: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

第11题,由上题得出:0时经线为90°W,则北京时间(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14时。

第12题,全球除极点外自转角速度均为15°/时,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A、B、C三点角速度相等,纬度由低到高为A、B、C,故线速度为A>B>C。

答案:10.C 11.B 12.C
(2018·黑龙江双鸭山一模)下面图1为地球球面局部图,图中APB弧上太阳高度为0°,AQB弧上各地“坐地日行八万里”,P、Q均位于所在弧的中点,PQ弧度数为100°。

读图,完成13~14题。

13.若此刻全球同庆“五一”国际劳动节,且PQ弧位于夜半球,则图示区域在( )
A.东半球B.西半球
C.北半球D.南半球
14.若图2显示图1中某条弧线各点随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那么这条弧线是( )
A.APB弧B.PQ弧
C.BQ弧D.AQB弧
解析:第13题,图中APB弧上太阳高度为0°,说明APB弧为晨昏线的一部分,AQB弧上各地“坐地日行八万里”,说明AQB弧为赤道的一部分。

因P、Q均位于所在弧的中点,且PQ弧度数为100°,则极点位于PQ弧上。

“五一”国际劳动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若PQ弧位于夜半球,则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图示区域跨东西半球。

第14题,图2显示该弧线上其中一点线速度为0,则该点为极点,故只有B项正确。

答案:13.D 14.B
(2018·山师附中一模)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

读图,完成15~16题。

15.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
A.90°E,6时B.90°W,6时
C.90°E,18时D.90°W,18时
16.此时北京时间为( )
A.m日22时B.m日16时
C.(m+1)日14时D.(m+1)日8时
解析:第15题,日界线有自然日界线(0时经线)和人为日界线(180°经线)两条。

自东十二区(180°经线西侧)向东进入西十二区(180°经线东侧)减1天,图中阴影部分比空白部分晚一天,则判断图示地球呈顺时针自转,P点位于90°E,位于0时经线以东90个经度,时间早6个小时。

第16题,由上题知90°E为(m+1)日6时,则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m+1)日6时+(120°-90°)÷15°/时=(m+1)日8时。

答案:15.A 16.D
(2018·盐城期中)左下图为某游客坐在江西三清山海拔 1 800多米的山头,通过延时技术拍摄的“巨蟒出山”美景图,右下图为放大后的星迹图。

据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L1和L2分别为甲、乙两颗星星的延时视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星迹方向呈逆时针旋转B.甲星距地球近,乙星距地球远
C.甲星是恒星,乙星是行星D.甲星和乙星围绕北极星公转
18.若摄影者用同样的技术,同时到北冰洋沿岸拍摄,得到的星迹图与上图相比( )
A.看到的星空相同B.星迹视运动的角速度变大
C.看到的星迹更多D.星迹旋转中心位置更高
答案:17.A 18.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