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孢囊线虫病和疫病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并继续侵染大豆植株。
农机具传播
带病土壤中的幼虫和成虫可以通过 农机具的携带进行传播,导致病害 的扩散和蔓延。
水源传播
带病的水源也可以传播大豆胞囊线 虫病,例如灌溉水可以携带病土中 的幼虫和成虫,导致病害的扩散和 蔓延。
03
症状识别与诊断
症状识别
01
02
03
幼苗
生长缓慢、矮小、叶片苍 白,根系发育不良,根瘤 少。
成株
植株矮化,叶片变黄,结 荚少,荚小而秕。
胞囊
白色,表面有光泽,像卵 圆形肾形物体。
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观察植株是否有上述症状。
土壤养分分析
测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了解是否有营养缺 乏导致线虫病发生。
显微镜检查
取根际土壤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胞 囊存在。
实验室检测
使用专业的检测方法进行确诊。
04
生物控制
利用天敌如捕食性螨、昆虫等控制线虫数量。
化学防治
土壤处理
用化学药剂如石灰、硫磺等处理土壤,消毒灭杀 线虫。
种子处理
使用含有杀线虫剂的种子处理剂进行种子处理, 预防线虫危害。
田间施药
在发病初期及时施用杀线虫剂,如涕灭威、呋喃 丹等,控制线虫繁殖。
05
防治效果评估与监测
防治效果评估
防治效果评估指标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引进国外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经验,加 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大豆胞 囊线虫病的挑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农业防治
通过轮作、深耕等农业措施,能够减少胞囊线虫的数量,减轻病 害发生。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发掘新型防治手段
继续研究和开发新的生物、化学和农 业防治手段,提高防治效果和可持续 性。

大豆胞囊线虫病

大豆胞囊线虫病
抗病品种选育
通过抗病基因的挖掘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成功选育出了 一批抗病性强的大豆品种,有效降低了线虫病的危害。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手段,对大豆胞囊线虫病 进行了有效控制,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了生态 环境。
科研展望
1 2 3
深入研究线虫与大豆的互作机制
进一步揭示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发展及大豆 抗病的分子机制,为抗病育种和防治提供更有力 的科学依据。
采取合理的轮作模式,如与非寄主作物 轮作,可以显著降低线虫的数量和危害 。
VS
轮作年限
适当延长轮作年限,可以降低土壤中线虫 的积累,减轻病害的发生。
06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科研 进展
科研现状
分子机制研究
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线虫 基因组、繁殖机制、致病基因等方面,为防治线虫病提供 了理论依据。
种子传播风险
虽然种子携带的线虫数量较少,但仍 然存在一定的传播风险,特别是在重 病田种植时。
03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 方法
农业防治
01
02
03
轮作换茬
通过与非寄主植物进行轮 作,可以显著减少线虫的 数量,减轻病情。
抗病品种选择
选择对胞囊线虫病抗性较 强的品种,可以降低发病 风险。
深耕土壤
深耕土壤可以将线虫翻至 土壤深层,减少其侵染机 会。
化学防治
药剂拌种
使用杀线虫药剂拌种,可 以有效预防线虫的侵染。
土壤处理
在播种前,使用杀线虫药 剂处理土壤,可以杀死土 壤中的线虫。
根部施药
在发病初期,将杀线虫药 剂施于大豆根部,可以有 效控制病情。
生物防治
生物农药
植物提取物

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作者:曲建国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1年第03期黑龙江垦区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大豆出口基地,每年播种面积1000万亩左右,占全国大豆面积的十分之一;总产105万t,年出口大豆在50万t左右,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然而大豆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影响着大豆的产量与品质,而且病虫害近年来有明显加重趋势,如不进行综合防治,则严重影响产量及效益,现将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一、大豆主要病害1、大豆胞囊线虫病该病为土传病害,一旦线虫传人无病区,后患无穷,再治就难了。

所以,应对所有农田进行线虫普查,查清有无与发病程度,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治。

防治方法:(1)药剂拌种:用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拌种,按种子量1%-1.5%的药剂量进行拌种;用40%甲基异硫磷或甲拌磷按种子量的0.3%拌种。

种衣剂中含有10%的呋喃丹(克百威)成分,对线虫有驱避作用,但驱避作用只有10-15天。

所以,种衣剂防治胞囊线虫病只能用于胞囊线虫中等偏轻的大豆田。

(2)土壤施药:在胞囊线虫病中等偏轻的豆田,可以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公顷75公斤与大豆种子、肥料混播,可有效抑制第一代胞囊线虫,并兼防根蛆、蛴螬等地下害虫。

(3)生物防治:用种子量2%的生物制剂保根菌(淡紫拟青霉)拌种,保根菌可在大豆胞囊线虫体内寄生,一个月内的防治效果比呋喃丹差,一个月后防治效果超过呋喃丹。

2、大豆根腐病病菌多为土壤习居菌,且寄主范围广,因此,必须采取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1)种衣剂拌种;由于大豆根腐病从大豆发芽就开始侵染,直到中后期仍能侵染发病。

用含有多菌灵、福美双和呋喃丹的种衣剂拌种,有效期仅有25-30天,若再与益微混用有效期可达50-60天。

下列配方为100公斤大豆种子所用的量:35%多克福1.5升+益微100-150毫升;2.5%适乐时150毫升+益微100-150毫升+35%阿普隆40毫升。

试论大豆主要病虫害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试论大豆主要病虫害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在大豆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病虫害,使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受到较大损害。

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避免病虫害为害的范围更广、损失更严重。

本文对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论述。

一、大豆胞囊线虫病1、主要危害:主要对植株的根部产生危害,受害植株根系发育不良,支根少,须根多,在须根上附着大量白色颗粒。

此病会导致植株发育不良,矮小,茎叶呈现淡黄色,形成瘪荚甚至不结荚,可造成大面积减产。

2、发生规律:此病在大豆的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发生,主要是由于气温及田间湿度异常所引起,而且与大豆田的栽培管理水平也密切相关。

3、防治措施:一是确保种子无病菌。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筛选,将病粒剔除,再对种子进行消毒,严禁播种带病种子。

二是实行土地轮作。

避免重茬和迎茬种植,应在禾本科的后茬种植大豆。

三是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科学施肥和灌水,既满足大豆生长对水肥的需要,又要保证不多施,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四是利用化学药剂防治。

选用含呋喃丹、3%呋喃丹颗粒、涕灭威等药剂,进行包衣、拌种、撒施或喷施防治。

二、大豆根腐病1、主要危害:此病主要危害大豆的根部,根部受害后会首先在茎基部出现暗褐色的斑块,斑块逐渐扩大并向上延伸,植株下部的侧枝受感染后叶片变得萎蔫并向下低垂,叶柄的基部也发生萎缩,植株茎基部与根系腐烂,植株枯萎死亡。

受此病影响,大豆减产率可达25%以上。

2、发生规律:此病会在大豆生长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发生,是由多种土壤病菌侵染引起的。

连作会加重根腐病发生程度,连作的年限越长,发病越严重。

土壤含水量过大或过于干旱,都会导致病情加重。

播种过早、过深,偏施氮肥等也会导致此病进一步加重。

3、防治措施:一是对种子消毒。

利用克露或瑞毒霉锰锌等药剂拌种,一方面可以杀死种子表面上的病原菌,另外播种后也可以抵抗土壤中的病菌侵袭。

二是进行土地轮作。

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严禁重迎茬种植。

大豆胞囊线虫病化学药剂防治技术总结

大豆胞囊线虫病化学药剂防治技术总结

大豆胞囊线虫病化学药剂防治技术总结大豆胞囊线虫病(别名:大豆根结线虫病,黄萎病,俗称火龙、大龙秧子)主要以胞囊在土壤中越冬。

胞囊抗逆性很强,可保持侵染力8年。

田间的传播主要通过农机具和人畜的活动携带含有线虫或胞囊的土壤。

碱性土壤最适宜线虫的繁殖,pH值小于5时,线虫几乎不能繁殖。

通气良好的砂土、砂壤土及干旱瘠薄的土壤也适于线虫生长发育。

大豆胞囊线虫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

轮作与发病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连作大豆,线虫数量迅速增加,而种植一季非寄主作物后,线虫数量便急剧下降。

因大豆胞囊线虫病使病植株地上部表现矮化瘦弱、叶片退绿变黄,故又名黄萎病。

病株的根部可见到许多白色或黄白色的小颗粒,即线虫的胞囊,后期胞囊颜色变深,为褐色。

根上的胞囊为此病诊断的主要根据。

轻病株地上部常常没有症状,但其根部也有许多胞囊,重病株则萎黄枯死。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大豆生产国美国、巴西、中国和日本都有大面积发生。

大豆胞囊线虫病一直是美国南部16个州最严重的病害。

1991年和1992年美国南部州所有大豆病害造成的大豆产量损失分别为12.6%和11.1%,大豆胞囊线虫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分别为3.08%和2.5%,居所有病害之首。

美国中北部地区由于大豆胞囊线虫病造成的损失每年达2亿美元。

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有大豆、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等,全国大多数省份均有栽培。

油料作物病害种类很多,80年代初我国已有报道的大豆病害有30种,胞囊线虫病在东北三省的一些地区十分猖獗,是造成该地区大豆低产的主要原因,重病地可因此病而绝收,华北、西北和长江流域的部分省份和地区有发生危害。

大豆胞囊线虫病可以采用化学药剂防治。

每亩用3%克百威颗粒剂5kg,防治效果可达70%。

但该药剂毒性较大,应谨慎使用。

随着各国政府对环保的严格要求以及民众对安全性农产品的迫切需求,传统的高毒杀线剂已被禁止或限制使用,安全环保的杀线剂成为大势所趋。

大豆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技术

大豆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技术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 、萎黄病 , 俗称 “ 火 龙秧子 ”,是 世界大 豆生产 的重要 线虫病 害 ,主要发生 于 偏冷凉地区。在我国 ,主要分布于东北 和黄淮海两个大豆主 产区 ,尤其东北地区多年连作大豆的干旱 、沙碱老豆区发生 普遍严重 ,是仅次于大豆花叶病毒病的第二大病害。大豆受 其危 害后 ,轻者减产 2 0% ~ 3 0%, 严 重的达到 7 0% ~ 8 0% , 并且 每年都有大面积地块绝 产。
大豆孢囊线虫病的防技术
尹 贞 淑
( 黑龙 江省 饶 河县 小佳 河镇技 术服 务 中心 1 5 5 7 3 1 )
摘 要 :本文介绍 了大豆孢 囊线 虫病 的危 害症状、病虫形态、发 生规律 、发病 条件及 防治技 术等 综合措施 。
关键 词 :大 豆 孢 囊 线 虫病 ;症 状 ;发 生规 律 ;防 治技 术
3 发 生 规 律
大豆孢囊 线虫 以卵 、胚胎卵 和少数幼虫在 孢囊 内土壤 中越 冬 ,或者 以含线虫 的土混杂 于种子 内或 附在种子上 越 冬 ,成为第二年 发病侵染 来源 。越 冬线虫在大 豆开花前 后 侵入大豆根 内,7月问形成第二代进行再传染 。 虫卯越冬后 ,以二龄 幼虫破壳 进人土 中 ,遇大豆幼 苗 根系侵入 , 寄生 于根 的皮 层中 , 以 口针吸食 , 虫体露于其外 。 雌雄 交配后 ,雄 虫死亡 。雌虫体 内形成卵粒 ,膨大变 为孢 囊 。孢囊 落人土 中,卵孵 化可再侵 染 ,二龄线 虫只能侵 害 幼 根。秋季 温度下 降 ,卵不冉 孵化 ,以卵 在孢囊 内越冬 。 成 虫产卵适温 2 3℃ ~2 8℃ ,最 适湿度 6 0% ~ 8 0%。卵 孵化 温度 l 6℃ 一3 6℃,以 2 4℃孵化率最 高。幼虫发育适 温1 7℃ ~2 8℃ ,幼 虫 侵 人 温 度 1 4℃ 3 6 ℃,以 1 8℃ ~ 2 5 最 适 ,低 于 1 0 停止活动 。

初探大豆“火龙秧子”发生和防治方法

初探大豆“火龙秧子”发生和防治方法

初探大豆“火龙秧子”发生和防治方法作者:蔡雪萍夏丽芳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07期大豆孢囊线虫病即大豆根线虫病,又称月夜病、萎黄线虫病,俗称"火龙秧子",是大豆全株性病害,也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传染扩散较快,大豆种植区普遍发生,尤以东北三省发生严重,一般使大豆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70%~90%,甚至绝产,有的地区可以导致连续多年不能种植大豆,危害严重。

由于大豆孢囊线虫致病力不同,有不同的生理小种,黑龙江大豆主产地区主要分布1号、3号小种,该病寄主范围广,存活时间长,传播途径多,气温、土壤等多种条件都可以导致这种病害的发生,大豆一旦发病很难彻底消灭,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

了解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原因和传播途径,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可避免大豆减产。

1主要症状大豆孢囊线虫病在大豆整个生长发育期都可能发生。

主要为害根部,由线虫寄生大豆根部直接侵害引起细菌侵染,被害植株根系发育不良,在大豆幼苗期,生长变得迟缓,子叶和真叶开始发黄,成株期发病,植株矮小,花芽簇生,叶片变黄,节间慢慢缩短,不能结荚或结荚很少,荚小子粒不饱满,田间常见成片植株变黄萎缩,严重的地块呈大面积枯黄,好像火烧状,因而又被称作“火龙秧子”。

重病的苗株生长停止,叶片干枯、脱落,最后导致死亡。

拔出病株可见根系不发达,根瘤极少或根本不结瘤,须根增多,须根上有许多针头大小,白色或米黄色小点,大小约0.5 mm左右,是线虫的包囊,这是鉴别胞囊线虫病的重要特征,胞囊一旦撑破根皮,根液外渗,会导致次生土传根病加重或造成根腐。

孢囊内的卵在土壤中越冬,孢囊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存活多年,干旱年份,偏盐碱地发病严重。

2发病条件孢囊线虫喜温、好氧,胞囊角质层厚,对低温、干旱抵抗能力强,耐碱、耐湿及抗微生物侵染,最长可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土壤内线虫量大,是发病和流行的主要因素。

胞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土壤温湿度、类型、质地、耕作制度等因素有关。

大豆常见病害及防治

大豆常见病害及防治

大豆常见病害及防治1.大豆疫病大豆疫病是典型的土传真菌性病害,大豆疫病的发生与降雨、土壤类型、耕作制度、肥料和栽培品种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危害症状主要是侵染大豆的叶、茎蔓、豆荚和种子,以危害叶片为主。

一般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始发,初生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扩展后为不规则形暗绿色斑或暗褐斑,晴天中午可见病叶反卷、枯萎、最后变黄,病斑相互合并大块组织变褐枯死,一旦遇到阴雨天,可迅速扩展到整个田块。

防治措施:一是培育抗、耐病品种。

二是是加强栽培管理:垄作减少连作,并加强耕作作业,防止土壤板结,增加土壤的渗透性,可减轻发病。

2.大豆根腐病症状苗期主要发生在大豆根部,初期茎基部或胚根表皮出现淡红褐色不规则的小斑,后变红褐色凹陷坏死斑,绕根茎扩展致根皮枯死,受害株根系不发达,根瘤少、地上部矮小瘦弱,叶色淡绿,分枝、结荚明显减少。

农业防治:(1)合理轮作:实行与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严禁大豆重迎茬。

(2)采取垄作,深松,适时晚播,注意播深不能超5cm。

(3)施足基肥、种肥,及时追肥,尤其应用多元复合液肥,弥补根部病害吸收肥、水的不足。

(4)及时翻耕。

(5)避免机械伤根、防止大豆根部产生药害、防治根部害虫,以减少病菌侵入途径。

(6)及时进行中耕培土,促进地上茎基部侧生新根的形成。

药剂防治:通过药剂拌种,推迟侵染期。

用含有多菌灵、福美双和杀虫剂的大豆种衣剂拌种,每100kg种子用种衣剂1000-1500ml拌种;此外,还可施用大豆根保菌颗粒剂,每公顷用30kg与种肥混施。

药剂拌种后,药效只能维持15-25d,因此要及时进行中耕培土,尤其在地下根部受害以致死亡的情况下中耕培土措施更为重要,以促进地上茎基部侧生新根的形成,能及时补充肥、水,否则造成无侧根使幼苗死亡。

3.大豆菌核病症状:从大豆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植株的地上部分,以花期危害最重,产生叶腐、茎腐、荚腐等症状,最后导致全株腐烂枯死。

在植株上产生颗粒状的菌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大豆孢 囊线虫病和疫病 的危害及 防治方法
郑 秀艳
( 龙 江 省 绥 化 市北 林 区农 业 技 术 推广 中心 , 黑 黑龙 江 12 6) 5 0 2
1 大 豆 孢 囊 线 虫 病
11 症 状 .
线虫停止发育,72  ̄为发育适温,1 1~ 8 C 3 ℃以上幼虫开始 衰退,5 3 ℃以上完全不能发育成成虫。 适温范围内温度愈 高线虫发育愈快。 黑龙江省一年发生 3 过于粘重潮湿 代。 的土壤 , 因氧气 不足 , 虫易死亡 。 线 在凉爽湿 润条件下 , 孢
囊很快 失去活 力 。 1 . 品种 抗性 品种抗 性不 仅影 响 当年 发病 ,还 影响土 .4 2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 由大豆孢囊线虫寄生所致,大豆 孢囊线虫主要危害大豆根系,造成植株地上部分出现症 状。 大豆 在发病 初期或 发病轻 时 , 现 为叶 片缺绿 , 色 , 表 褪 逐渐 黄 化 , 严重 时植 株 矮化 、 化 、 弱 , 渐 干枯 而死 , 黄 瘦 逐 苗期发病严重时可造成不开花甚至死苗。大豆孢囊线虫 初侵入根系时, 根表面 出现褐色斑点, 根系发育缓慢 , 根 系不发达 , 根瘤减少 , 被害根部表皮龟裂 , 极易受其它真
菌或细 菌侵 害引起腐烂 。根 内雌 虫成熟 后 虫体露 出根表 皮 ,此 时 ,在根 上可 见 白色淡 黄如 小米粒 大 小 的肉质颗
粒, 即线 虫成熟 的雌虫 。因此 , 根表 雌虫 是 诊 断此 病 的重
要依据 。
中孢囊数量, 从而影响以后 的发病和品种抗性的持久性 。
13 防 治 方 法 .
材料仅增加 5 种免疫材料则降低 1. %, 8 %。 5 1. .3气候条件 土温影响孢囊线虫发育速度。1℃以下 2 0
茎部水渍状, 叶黄化 、 萎蔫或苗死亡 。耐病品种受病仅根 部被害, 植株矮化而不死亡 。 ( 下转第 5 页) 7
22 效 果 分 析 .
径之 一 , 通过 两年 的诱 木 防治 试验 , 防治 率达 9%以上 , 5 且成本 低 ,操 作简 单 易推广 ,比诱捕 器诱杀 效果更 为显 著 , 防 治松材 线 虫病最 为经济 可行 的办法之一 。 是
1. .1选用抗 病 ( 病 品种 , 意 品种 搭配使用 。 3 耐) 注
1. .2避免重茬和迎茬 , 3 在黑土轻病区坚持 3 年以上的轮 作, 在盐碱土和沙土地区要实行 5 6 ~ 年以上的轮作。 如能
实现 水早轮 作 , 防病 效 果更好 。 1 . 强 栽培 管 理 , 意适 当增 施有 机 肥和 钾肥 , .3加 3 注 并适 当补充锌 和锰等 微量元 素 , 高大 豆抗病 能力。 提
黑土地 区对大 豆 的危 害性 大 。
1. .5药剂防治,在大豆播种前用 3%多克福种衣剂拌 3 5
种, 药种 比为 1 0或用 3 :, 7 %呋喃丹颗粒剂, 每公顷 7 。 5 颗 粒剂与 种子分 层施用 。
2 大豆疫 病
2 1症 状 .
1 . 作 物种 类及 品种 在有 孢囊 线虫 的土 中种 寄主 作物 .2 2 后, 线虫数量 迅速 增加 。而种 一季 非 寄主作 物后 , 虫数 线
病害可发生于大豆生长的各个时期,幼苗出土由受 害引起种子腐烂和幼苗猝倒, 常被误认为水淹危害。 幼苗 出土后发生根及茎腐 , 导致猝倒和萎蔫, 甚至死苗。较大 幼苗 的症状依 品种 的抗性 而不 同。 病 品种 单叶期受病 , 感
量急剧下降。 种植不同抗性的品种, 土中孢囊数量消长也 不 同 。种植 感病 品种后 , 囊数 量增 加 6 %, 种植 高抗 孢 0 而
Emicnikn 2.r 地 址 1 1 - a haa ag 6o l ixo @1 cn " 02 0 5北京市 朝阳区麦 子店街2 号楱群农业 0 部北办公区中国 .- tq ̄
维普资讯
播种盖土后 3 d内,要求用化学除草剂灭除杂草, 亩
用 5 %乙草 胺 水剂 10 5 g或 禾 耐 斯 6 g加 水 6k 0 0 g均 匀 喷 施 于 表土 。 管水 上 , 掌 握干 花 、 在 应 湿针 、 果 的科 学 管水 润
参考 文献
[ 梁细第, 国, 关效, 几种 诱杀松 墨天牛方法的效果 比较评价[ 1 ]龙坑镇 20 年度松褐天牛单株取食刻槽 07 数 下降 了 8 %, 白镇 下降 了 6 %, 0 南 7 鸭溪 镇 下 降了 7 %, 6 平均下降了 7%。单株产卵刻槽 , 4 龙坑镇 2 0 年下降了 07
5 , 白镇 下 降 了 6 %, 9南 0 鸭溪 镇 下 降 了 7%, 2 平均 下 降 了
6%。 3
3 结论
林业科学研究, 0 , () 6— 9 2 01 4: 6 6. 0 3 3 3
利用诱木诱杀松墨天牛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有效途

5 一 4
中 国农 村 小 康 科 技 2 0 0 8年 第 5期
1 . 加 强豆茬耕 翻 , .4 3 降低 虫源 。
1 影 响发 病 因素 . 2 1. . 1土壤 性质 通气 良好 的砂 土和 砂壤 土 或干旱 瘠薄 的 2
土壤适于孢囊线虫生长发育,碱 性土壤更适于线虫的生
活和繁 殖 。当土壤 p H值 小于 5时 , 孢囊线 虫几 乎不 能繁 殖 。p H值 高的土壤 中孢囊 线虫 数量远 远 高于 p H值低 的 土壤 。此外 , 中孢囊 密度 相 等时 , 土 盐碱 土和 沙土 地 区较
原则 , 涝排渍 , 遇 遇旱 浇灌 。
1 科 学 配 方 。 理 施 肥 . 4 合
2 病 虫综 合防治
21花 生主 要 病 害有 枯 萎病 、 . 青枯 病 、 痂病 、 疮 叶斑病 、 锈
病等
枯 萎病 可 用 25 . %适 乐 时 1ml 0 兑水 3 5 稀释 后 拌 - 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