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n 介绍

合集下载

802.11N知识_速率计算方法

802.11N知识_速率计算方法

802.11n 速率计算方法802.11n采用了MIMO多天线技术,当存在两根天线(即假如是2X2时),在每种带宽下它存在16种速率(记为MCS0-MCS15,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当有3根或者4根天线都同时能够发射数据的时候,理论上应该是1根天线时的3倍或4倍)。

这16种速率分别是:HT20时:(MCS0-MCS7) 6.5M、13M、19.5M、26M、39M、52M、58.5M、65M (MCS8-MCS15) 13M、26M、39M、52M、78M、104M、117M、130MHT40时:(MCS0-MCS7) 13.5M、27M、40.5M、54M、81M、108M、121.5M、135M (MCS8-MCS15) 27M、54M、81M、108M、162M、216M、243M、270M。

从上面可以看出,MCS8-MCS15分别是对应的MCS0-MCS7的两倍。

这是因为在MCS8-MCS15时,采用了MIMO技术,一个数据流会分成两部分,分别由两个stream发出去,所以速度提高了一倍;而在MCS0-MCS7时,虽然两根天线也是同时发出信号,但这两路信号是一样的,所以速度只有MCS8-MCS15的一半。

802.11n采用多种调制技术,但是在上表中每一列速率对应的码率(即有效数据和发出的数据的比率)是不一样的,例如在MCS7和MCS15时,码率是5/6,而在MCS6和MCS14时,码率是3/4。

由于11n采用的是和11a/g一样的OFDM方式,而OFDM是将一个宽的带宽正交地分割成几个小的子载波,这些子载波并行地传输数据。

所以为了得到某个理论上的速率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可以从这方面着手。

下面示范HT20在MCS7时速率的计算方式。

首先,每次传输的时间是4us(这点对于11a/11g相同),由于MCS7采用的是64QAM的调制技术,即每个子载波每次可传输6bit数据,同时,在MCS7时,码率(coding rate)是5/6,在HT20时,OFDM将20M带宽分割成56个子载波,其中有效传输数据的子载波数目为52。

802.11n技术详解

802.11n技术详解

9
802.11n的关键技术
Spatial multiplexing补充
MIMO技术运用了多径效应的正面
影响,使用多天线来实现多通道,传 输信息流经过空时编码形成多个信息 子流经过多个天线发射出去,多天线 接收机使用先进的空时编码处理能够 分开并解码这些数据子流,从而实现 最佳的处理。

SIFS的时间间隔是16usec

20
802.11n的关键技术
Block Acknowledgements
按照11n协议,对于MSDU聚合帧的确认,可以作为一个帧来确认。对于
MPDU聚合帧,需要对构成该聚合帧的每个帧进行分别确认。 为了提高MAC层效率,协议定义了block acknowledgement机制,可以通 过一个frame来实现对整个MPDU聚合帧的确认。 据了解:Block Acknowledgements+Frame Aggregation可以将文件传输 等流量的吞吐提高100%。 在AC上可以通过display wlan client verbose 查看已经建立的BLACK ACK

19
802.11n的关键技术
Reduced Interframe Spacing (RIFS)
按照11协议,在收到确认帧和发送下一帧之间需要一个时间间隔 (IFS)。较11协议,11n定义了更短的IFS并称之为RIFS,提高了发送 效率。但是该模式只能应用于greenfield模式,即纯n的设备。 RIFS将两个帧间的时间间隔缩短到2usec
层,随后几年IEEE相继提出了802.11b、802.11a和802.11g的物理层标 准。
(2)802.11b提供了最大11Mbit/s的传输速率,802.11a和802.11g提

802.11n_概述

802.11n_概述

802.11n 概述1.11n简介【简介】IEEE 802.11n使用2.4GHz频段和5GHz频段,IEEE 802.11n标准的核心是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和OFDM技术,传输速度300Mbps,最高可达600Mbps,可向下兼容802.11b、802.11g。

北京时间2009年9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行业标准组织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在9月11日批准了802.11n高速无线局域网标准。

在该标准支持下的产品理论速率为300Mbps,较之前的802.11a/g产品的54Mbps有极大提升。

IEEE当天并未公开宣布这一消息,但802.11n工作组的主席Bruce Kraemer向工作组的成员发送了通知邮件。

802.11n工作组成员包括一系列的Wi-Fi芯片制造商、软件开发人员和设备制造商。

2.11n - 术语解释Wi-Fi联盟在802.11a/b/g后面的一个无线传输标准协议在当今各种无线局域网技术交织的战国时代,WLAN、蓝牙、HomeRF、UWB等竞相绽放,但IEEE802.11系列的WLAN是应用最广泛的。

自从1997年IEEE802.11标准实施以来,先后有802.11b、802.11a、802.11g、802.11e、802.11f、 802.11h、802.11i、802.11j等标准制定或者酝酿,但是WLAN依然面临带宽不足、漫游不方便、网管不强大、系统不安全和没有杀手级的应用等。

就像当今VoIP应用中一个全新的领域VoWLAN那样,虽被业内人士看作是WLAN最有希望的杀手级应用,却因为这四个“不”,很难进一步发展。

3.11n的关键技术802.11(WLAN)技术作为成熟而广泛应用的无线接入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家庭、企业等。

据统计,仅2008年一年,全球销售了3亿8千多万颗WLAN芯片。

尽管802.11a/g技术已经将物理层吞吐提高到了54Mbps,但是随着YouTube、无线家庭媒体网关、企业VoIP Over WLAN等应用对WLAN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带宽要求,传统技术802.11a/g已经无法支撑。

802.11n简述

802.11n简述

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MIMO-OFDM
Channel bonding(40MHz)
20MHz是单层道 40MHz是双层道
20/ 40MHz频宽选择方式
TXOP/Block ACK
TXOP(对称的传输机会)
当站点需要传输MSDU时,并不会在获得接入机会的同时接入信道,而
是等待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发送。一个节点从其获取接入信道的机会到其 开始传输的时间叫做一个TXOP。通过轮询或者竞争的机制可以调整不 同站点TXOP的大小,使得信道可以得到更好的应用
802.11k
管理增进 无线资源管理:指定 无线电频率环境的测 量方法
易与802.11i混淆,预 留不使用 802.11家族规范进行 维护、修正、改进, 以及为其提供解释文 件
------
------
2008
802.11l 802.11m
-----------
-----------
-----------
802.11n
600Mbps >100Mbps
20MHz /& 40MHz
DataRate和吞吐量
DateRate
DataRate指物理层传输速率,是传输信号的速度,不管这是 数据帧还是其他的控制帧。11N提供最高达600M的物理层传 输速率
吞吐量
吞吐量指的是真正的数据载荷部分传输的速率。一般测试结果 大致为总传输速率的一半左右它是不计算诸如:TCP负载,MAC 头负载,和PHY负载,以及控制帧管理帧,和空闲时间,冲突 造成的负载等
传统:去相同地方的人各自开车 更新:组织去同一目标的人共乘
Frame Aggregation
传统情况
发送端先获取频道,发送一个数据帧后释放频道,再获取频道重新发送下一个帧。

802.11n中用来提高吞吐量的机制

802.11n中用来提高吞吐量的机制

802.11n是一种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标准,旨在提高无线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

在802.11n标准中,有几种机制被用来提高吞吐量,从而改善无线网络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802.11n中用来提高吞吐量的机制,并对其原理和实际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MIMO技术MIMO是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的缩写,即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802.11n标准采用了MIMO技术,通过同时使用多个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从而提高了无线网络的吞吐量。

MIMO技术能够在不增加频谱带宽的情况下,通过空间复用的方式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增强了信号的抗干扰性和覆盖范围。

利用MIMO技术,802.11n标准支持了1x1、2x2、3x3甚至4x4等不同数量的天线配置,能够实现更多数据的并行传输,提高了网络的整体性能。

MIMO技术还能够通过空间复用和波束成形等手段来提高信号的覆盖范围和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和稳定性。

二、帧聚合技术802.11n标准引入了帧聚合技术,通过将多个数据帧合并成一个更大的帧进行传输,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吞吐量。

在传统的802.11a/g标准中,每个数据帧都需要经过一定的信道竞争和保护间隔,从而导致了较为低效的信道利用率和较低的吞吐量。

而在802.11n标准中,通过帧聚合技术,可以将多个数据帧合并成一个更大的帧进行传输,减少了信道竞争的次数,提高了信道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

帧聚合技术的引入显著改善了无线网络的性能,使得802.11n能够更好地满足多媒体数据传输等高吞吐量的应用需求。

三、频谱聚合技术802.11n标准还引入了频谱聚合技术,通过同时使用多个频段来传输数据,从而提高了无线网络的吞吐量。

在传统的802.11a/g标准中,无线网络只能使用2.4GHz或5GHz的某一个频段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受到了频谱资源的限制,无法充分利用现有的频谱资源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

IEEE802.11n介绍

IEEE802.11n介绍

IEEE802.11n标准发展历程
2002年9月11日 2003年9月11日 2003年9月15日 2004年5月17日 2004年9月13日 2005年3月 2005年7月 2006年3月 2006年5月2日 2006年11月 2007年1月19日 2007年6月25日 2007年11月 高性能传输研究小组(HTSG)第一次会议结束 IEEE标准委员会批准成立旨在定义基于IEEE802.11 PHY层和MAC层的最大速率超过100Mbps的项 目组 802.11新工作组(TGn)首次会议 通知提交议案 首轮32个议案提交 议案被合并,缩减为1个,但未获75%共识.该分歧造成后续3次会议均未对任何一个提案达成共识 竞争对手TGn Sync,WWiSE,MITMOT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合并彼此标准,并预期于2009年第二 季完成最终版本 IEEE802.11工作组发布第一个802.11草案,超过500个802.11选民检查了该文档并给出了修改和提 升建议 IEEE802.11工作组对draft1.0进行投票,仅达到46.6%通过率,该草案未获通过 TGn投票通过draft1.06, IEEE工作组一致通过(100票赞成,0票反对,5票弃权) 802.11n工作组的draft2.0标准 WI-FI联盟宣布其设备认证基于Draft2.0 工作组批准Draft3.0
IEEE802.11n主要技术
1. 2. 3. MIMO-多入多出 Frame aggregation-数据聚合 SpatiEE802.11n主要性能介绍
传输速率(Mbps) MCS index 空间码流数 调制方式 20MHz带宽 800ns帧间距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BPSK QPSK QPSK 16-QAM 16-QAM 64-QAM 64-QAM 64-QAM BPSK QPSK QPSK 16-QAM 16-QAM 64-QAM 64-QAM 64-QAM 6.5 13 19.5 26 39 52 58.5 65 13 26 39 52 78 104 117 130 400ns帧间距 7.2 14.4 21.7 28.9 43.3 57.8 65 72.2 14.4 28.9 43.3 57.8 86.7 115.6 130 144.4 800ns帧间距 13.5 27 40.5 54 81 108 121.5 135 27 54 81 108 162 216 243 270 40MHz带宽 400ns帧间距 15 30 45 60 90 120 135 150 30 60 90 120 180 240 270 300

无线WiFi-802.11N技术

无线WiFi-802.11N技术

802.11n技术802.11n是在802.11g和802.11a之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最大的特点是速率提升,理论速率最高可达600Mbps(目前业界主流为300Mbps)。

802.11n可工作在2.4GHz和5GHz两个频段,分别向下兼容802.11g 和802.11a。

2009年9月11日这天,802.11n正式成为标准,整个WLAN产业链也为之一振,随后各种支持802.11n 的终端变得越来越普遍,802.11n在未来的物联网背景下显得举足轻重。

关键技术一:MIMOMIMO(音maimou),即多输入多输出,主要原理是通过多根天线发射和接收多条空间流。

传统方式只能发射和接收一条空间流,所以从理论上通过MIMO可以成倍的增加无线传输的速率,而不需要增加实际的频谱资源开销。

802.11n协议规定最大为4条空间流,理论速率为600Mbps。

而目前由于产业链也在发展当中,最为普及的是300Mbps的速率,即采用2条空间流的方式进行。

介于2条和4条之间,当然还有一种3条流的方式,最大速率为450Mbps。

也就是说,目前业界的11n产品也在不断发展当中,一个基本的趋势就是“300Mbps->450Mbps->600Mbps”。

MIMO的实现依赖于多天线技术。

如果把一个802.11n的AP比作一辆家用汽车,那么300Mbps相当于是1.6L 排量,450Mbps和600Mbps相当于是2.0L和2.0T的排量。

在300Mbps这档中有三种不同的MIMO实现方式,分别是2×2、2×3和3×3(前者表示发射天线的个数,后者表示接收天线的个数)。

2×2可以认为是手动低配版(天线的个数绝对不可能小于空间流的个数),而2×3和3×3则是分别属于“中等配置”和“高级配置”。

虽然这三种MIMO方式显示的理论速率均为300Mbps,但是在实际使用的感受上,802.11n的传输性能与MIMO天线的多少息息相关,天线越多,实际获得的吞吐量越高,使用当中抗干扰的能力也会更强。

ieee802.11n 标准

ieee802.11n 标准

IEEE 802.11n标准是一种无线局域网(WLAN)通信标准,旨在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大的覆盖范围。

该标准在2009年正式发布,并取代了之前的IEEE 802.11a和802.11g标准,成为当时最先进的无线网络技术之一。

IEEE 802.11n标准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用户提供了更稳定、更快速的网络连接体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IEEE 802.11n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使读者对该标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IEEE 802.11n标准的发展历程IEEE 802.11n标准最初的研发工作可追溯至2004年,当时IEEE无线局域网工作组启动了一个名为“高速组网”(High Throughput)的项目,旨在提高无线网络的传输速度。

随着技术的发展,该项目逐渐演化成IEEE 802.11n标准,并在几年后正式发布。

IEEE 802.11n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无线通信技术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用户提供了更便利的无线网络连接方式。

二、IEEE 802.11n标准的技术特点1. MIMO技术IEEE 802.11n标准采用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天线并利用多径效应,从而提高了信号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MIMO技术使得无线网络可以同时传输多条数据流,极大地提升了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和覆盖范围。

2. 40MHz信道和聚合技术与之前的802.11a和802.11g标准相比,IEEE 802.11n标准引入了40MHz信道和帧聚合技术,使得数据的传输速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40MHz信道可以提供更大的带宽,进而加快了数据的传输速度;而聚合技术可以将多个数据帧合并在一起发送,有效地提高了信道利用率。

3. 空间频率块调制(Spatial Frequency Block Coding,SFBC)IEEE 802.11n标准还引入了SFBC技术,通过在不同的天线上发送相位不同的信号,从而避免了多径信道的干扰,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2.11n 概述1.11n简介【简介】IEEE 802.11n使用2.4GHz频段和5GHz频段,IEEE 802.11n标准的核心是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和OFDM技术,传输速度300Mbps,最高可达600Mbps,可向下兼容802.11b、802.11g。

北京时间2009年9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行业标准组织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在9月11日批准了802.11n高速无线局域网标准。

在该标准支持下的产品理论速率为300Mbps,较之前的802.11a/g产品的54Mbps有极大提升。

IEEE当天并未公开宣布这一消息,但802.11n工作组的主席Bruce Kraemer向工作组的成员发送了通知邮件。

802.11n工作组成员包括一系列的Wi-Fi芯片制造商、软件开发人员和设备制造商。

2.11n - 术语解释Wi-Fi联盟在802.11a/b/g后面的一个无线传输标准协议在当今各种无线局域网技术交织的战国时代,WLAN、蓝牙、HomeRF、UWB等竞相绽放,但IEEE802.11系列的WLAN是应用最广泛的。

自从1997年IEEE802.11标准实施以来,先后有802.11b、802.11a、802.11g、802.11e、802.11f、 802.11h、802.11i、802.11j等标准制定或者酝酿,但是WLAN依然面临带宽不足、漫游不方便、网管不强大、系统不安全和没有杀手级的应用等。

就像当今VoIP应用中一个全新的领域VoWLAN那样,虽被业内人士看作是WLAN最有希望的杀手级应用,却因为这四个“不”,很难进一步发展。

3.11n的关键技术802.11(WLAN)技术作为成熟而广泛应用的无线接入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家庭、企业等。

据统计,仅2008年一年,全球销售了3亿8千多万颗WLAN芯片。

尽管802.11a/g技术已经将物理层吞吐提高到了54Mbps,但是随着YouTube、无线家庭媒体网关、企业VoIP Over WLAN等应用对WLAN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带宽要求,传统技术802.11a/g已经无法支撑。

用户需求呼唤着全新一代WLAN接入技术。

文 / 史扬标准发展历程IEEE 802.11工作组意识到支持高吞吐将是WLAN技术发展历程的关键点,基于IEEE HTSG (High Throughput Study Group)前期的技术工作,于2003年成立了Task Group n (TGn)。

n表示Next Generation,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物理层和MAC层的优化来充分提高WLAN技术的吞吐。

由于802.11n涉及了大量的复杂技术,标准过程中又涉及了大量的设备厂家,所以整个标准制定过程历时漫长,预计2010年末才可能会成为标准。

相关设备厂家早已无法耐心等待这么漫长的标准化周期,纷纷提前发布了各自的11n产品(pre-11n)。

为了确保这些产品的互通性,WiFi联盟基于IEEE 2007年发布的802.11n草案的2.0版本制定了11n产品认证规范,以帮助11n技术能够快速产业化。

根据WIFI联盟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802.11n产品的认证增长率从2007年成倍增长,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500款的11n设备完成认证,2009年的认证数量必将超出802.11a/b/g。

技术概述802.11n主要是结合物理层和MAC层的优化来充分提高WLAN技术的吞吐。

主要的物理层技术涉及了MIMO、MIMO-OFDM、40MHz、Short GI等技术,从而将物理层吞吐提高到600Mbps。

如果仅仅提高物理层的速率,而没有对空口访问等MAC 协议层的优化,802.11n的物理层优化将无从发挥。

就好比即使建了很宽的马路,但是车流的调度管理如果跟不上,仍然会出现拥堵和低效。

所以802.11n对MAC 采用了Block确认、帧聚合等技术,大大提高MAC层的效率。

802.11n对用户应用的另一个重要收益是无线覆盖的改善。

由于采用了多天线技术,无线信号(对应同一条空间流)将通过多条路径从发射端到接收端,从而提供了分集效应。

在接收端采用一定方法对多个天线收到信号进行处理,就可以明显改善接收端的SNR,即使在接受端较远时,也能获得较好的信号质量,从而间接提高了信号的覆盖范围。

其典型的技术包括了MRC等。

除了吞吐和覆盖的改善,11n技术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要兼容传统的802.11 a/b/g,以保护用户已有的投资。

接下来对这些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逐一介绍。

物理层关键技术1. MIMOMIMO是802.11n物理层的核心,指的是一个系统采用多个天线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

它是当今无线最热门的技术,无论是3G、IEEE 802.16e WIMAX,还是802.11n,都把MIMO列入射频的关键技术。

图1 MIMO架构MIMO主要有如下的典型应用,包括:1)提高吞吐通过多条通道,并发传递多条空间流,可以成倍提高系统吞吐。

2) 提高无线链路的健壮性和改善SNR通过多条通道,无线信号通过多条路径从发射端到达接收端多个接收天线。

由于经过多条路径传播,每条路径一般不会同时衰减严重,采用某种算法把这些多个信号进行综合计算,可以改善接收端的SNR。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是同一条流在多个路径上传递了多份,并不能够提高吞吐。

在MRC部分将有更多说明。

2. SDM当基于MIMO同时传递多条独立空间流(spatial streams),如下图中的空间流X1,X2,时,将成倍地提高系统的吞吐。

图2 通过MIMO传递多条空间流MIMO系统支持空间流的数量取决于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最小值。

如发送天线数量为3,而接收天线数量为2,则支持的空间流为2。

MIMO/SDM系统一般用“发射天线数量×接收天线数量”表示。

如上图为2*2 MIMO/SDM系统。

显然,增加天线可以提高MIMO支持的空间流数。

但是综合成本、实效等多方面因素,目前业界的WLAN AP都普遍采用3×3的模式。

MIMO/SDM是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通过存在的多条路径(通道)来同时传播多条流。

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一直以来,无线技术(如OFMD)总是企图克服多径效应的影响,而MIMO恰恰是在利用多径来传输数据。

图3 MIMO利用多径传输数据3. MIMO-OFDM在室内等典型应用环境下,由于多径效应的影响,信号在接收侧很容易发生(ISI),从而导致高误码率。

OFDM调制技术是将一个物理信道划分为多个子载体(sub-carrier),将高速率的数据流调制成多个较低速率的子数据流,通过这些子载体进行通讯,从而减少ISI机会,提高物理层吞吐。

OFDM在802.11a/g时代已经成熟使用,到了802.11n时代,它将MIMO支持的子载体从52个提高到56个。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802.11a/g,还是802.11n,它们都使用了4个子载体作为pilot子载体,而这些子载体并不用于数据的传递。

所以802.11n MIMO将物理速率从传统的54Mbps提高到了58.5 Mbps(即54*52/48)。

4. FE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按照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为了使信息适合在无线信道这样不可靠的媒介中传递,发射端将把信息进行编码并携带冗余信息,以提高系统的纠错能力,使接收端能够恢复原始信息。

802.11n所采用的QAM-64的编码机制可以将编码率(有效信息和整个编码的比率)从3/4 提高到5/6。

所以,对于一条空间流,在MIMO-OFDM基础之上,物理速率从58.5提高到了65Mbps(即58.5乘5/6除以3/4)。

5. Short Guard Interval (GI)由于多径效应的影响,信息符号(Information Symbol)将通过多条路径传递,可能会发生彼此碰撞,导致ISI干扰。

为此,802.11a/g标准要求在发送信息符号时,必须保证在信息符号之间存在800 ns的时间间隔,这个间隔被称为Guard Interval (GI)。

802.11n仍然使用缺省使用800 ns GI。

当多径效应不是很严重时,用户可以将该间隔配置为400,对于一条空间流,可以将吞吐提高近10%,即从65Mbps提高到72.2 Mbps。

对于多径效应较明显的环境,不建议使用Short Guard Interval (GI)。

6. 40MHz绑定技术这个技术最为直观:对于无线技术,提高所用频谱的宽度,可以最为直接地提高吞吐。

就好比是马路变宽了,车辆的通行能力自然提高。

传统802.11a/g使用的频宽是20MHz,而802.11n支持将相邻两个频宽绑定为40MHz来使用,所以可以最直接地提高吞吐。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条空间流,并不是仅仅将吞吐从72.2 Mbps提高到144.4(即72.2×2 )Mbps。

对于20MHz频宽,为了减少相邻信道的干扰,在其两侧预留了一小部分的带宽边界。

而通过40MHz绑定技术,这些预留的带宽也可以用来通讯,可以将子载体从104(52×2)提高到108。

按照72.2*2*108/104进行计算,所得到的吞吐能力达到了150Mbps。

7. MCS (Modulation Coding Scheme)在802.11a/b/g时代,配置AP工作的速率非常简单,只要指定特定radio 类型(802.11a/b/g)所使用的速率集,速率范围从1Mbps到54Mbps,一共有12种可能的物理速率。

到了802.11n时代,由于物理速率依赖于调制方法、编码率、空间流数量、是否40MHz绑定等多个因素。

这些影响吞吐的因素组合在一起,将产生非常多的物理速率供选择使用。

比如基于Short GI,40MHz绑定等技术,在4条空间流的条件下,物理速率可以达到600Mbps(即4*150)。

为此,802.11n提出了MCS的概念。

MCS可以理解为这些影响速率因素的完整组合,每种组合用整数来唯一标示。

对于AP,MCS普遍支持的范围为0-15。

8. MRC (Maximal-Ratio Combining)MRC和吞吐提高没有任何关系,它的目的是改善接收端的信号质量。

基本原理是:对于来自发射端的同一个信号,由于在接收端使用多天线接收,那么这个信号将经过多条路径(多个天线)被接收端所接收。

多个路径质量同时差的几率非常小,一般地,总有一条路径的信号较好。

那么在接收端可以使用某种算法,对这些各接收路径上的信号进行加权汇总(显然,信号最好的路径分配最高的权重),实现接收端的信号改善。

当多条路径上信号都不太好时,仍然通过MRC技术获得较好的接收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