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沁园春雪
七年级语文沁园春·雪[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沁园春·雪[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088a9384868762caaed588.png)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常州市朝阳中学
周莉娜
2007年5月17日
《沁园春 •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 沁园春 雪 把握节奏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风采展示
• 有一位摄影师,要根据这首 词的上阕内容拍摄一部景观 短片,请你根据词的具体内 容写一段优美的散文作为这 部短片的解说词。
在祖国的北方,到处都被冰雪覆盖,辽 阔的大地已被坚冰封冻,漫漫长空雪花飞 舞。天地间纯然一色,我们仿佛来到一个 无边无垠、雄浑壮阔的银色世界……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品读
上阕描绘了五个画面, 向大家介绍一个最吸引你的 画面,并从描绘的形象性、 语言运用的生动性、准确性 等方面来赏析。
示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用极简洁的语言寥寥几笔就概括了 北方壮丽的雪景。 “北国风光”是上阕内容的总领句 。“千 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 万里都被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的景象。“千 里”、“万里”是虚指,说明地域范围之广。 两句是对偶句,句式整齐,语言凝练。“冰 封”,大地被坚冰封冻,是静态;“雪飘”, 长空雪花飞舞,是动态。一静一动,宁静又暗 蕴生机。
初中语文沁园春雪教案范文5篇

初中语文沁园春雪教案范文5篇初中语文沁园春雪教案范文5篇1936年2月,毛泽东于一场大雪之后外出登山视察,目睹广袤无垠的北国雪景,顿生感悟,写下《沁园春·雪》。
词的上阙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词的下阙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以下是由小编为你带来的“初中语文沁园春雪教案范文”,更多内容请访问推文网。
初中语文沁园春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2.过程和方法(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词的内容。
(2)结合视频,体会本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豪迈情怀。
(3)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进行比较,加深对词主题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教学策略1.以协作式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知词的内容,提出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自主解决问题;b.学生通过竞争式发言,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调整思路并和全班同学交流。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拓展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
学生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初中文学课程必背古诗《沁园春·雪》

初中文学课程必背古诗《沁园春·雪》雪: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
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
接下来小编会给大家分享一首关于雪的诗词。
【沁园春·雪】近现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
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沁园春雪全诗文字解释

沁园春雪全诗文字解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在1936年12月写的一首诗,全文共16句,以诗人的娓娓道来,借用雪花的洁白与清新来表达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和对群众的爱护。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矛盾和斗争,也展现了毛泽东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决心。
首先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句描绘了北国的寒冷冰雪景象,显示了雪花无处不在的壮丽景象。
这里的“北国”指的是中华民族,整个民族被冰封的河流、雪飘的山川所包裹。
这也象征着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冰冻时期,极其艰难。
接着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这句描绘了“长城”的伟大壮丽,但也表达了破旧的景象。
毛泽东通过这一形象,暗示了国家内外的贫瘠与孤寂,长城只剩下苍茫的墟墟,无人问津。
第三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表现了长江黄河的宏伟和伟大,但却失去了往日的雄伟气势。
这也反映了当时的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政局动荡不安。
第四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则描绘了山岭间雪花飞舞,大地呈金色,表现出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动感。
接下来的“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则表示了希望与上天比高,也需要晴天露阳光的照耀,否则徒有美丽的外表也少了生气。
再之后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则展现了诗人情致轻松的一面,钓鱼娱乐,乘船远行,表达了对平静生活和美好梦想的向往。
最后两句“轻负沈今,驾梦逐风流”则表现了青年革命者的觉悟和决心,承担着沉重的历史责任,乘梦风流,不畏风浪,追逐光明的未来。
《沁园春雪》通过描绘出一幅冰雪和雪原的壮美画面,寄托了时代背景下的人民对革命和抗争的决心。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毛泽东诗歌的高超才华,也展现了作为领袖的坚定意志和担当责任的勇气。
毛泽东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爱,也传递出了对革命胜利的信仰与坚决。
【2000字】第二篇示例:《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在1936年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北平八月的清晨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冬雪初霁的美丽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沁园春雪原文及解读

沁园春雪原文及解读《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冬天在延安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描写了冬雪覆盖下的万物,以及作者的心情。
本文将分别从内容、修辞手法和意义三方面来解读这首诗。
首先,这首诗的内容主要描写了冬雪覆盖下的大地和作者的心情。
诗的开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便交代了冰天雪地的气象格局。
随后,“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而“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则展现了作者无畏的豪情,将万物融为一体。
其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充分展现了作者的诗意表达能力。
首先是描写手法。
全诗用词精练,在描述大自然的景像时采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漫卷诗书喜欲狂”等。
另外,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深具感染力。
最后,这首诗的意义不仅在于描绘了北国雪景,也表达了作者纯真的感情和诗人的使命感。
在冰雪的天地里,作者看到的不仅仅是冰天雪地的苍茫,而是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和呼唤。
诗的最后几句,“地崩山摧壮志凌云才惊四海九州,功名万里外苦寒尽铁衣冠,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则表达了作者的志向:不惧艰苦,矢志为国,追求卓越。
将他的情感融为一体,表现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总之,《沁园春·雪》作为毛泽东一首经典的诗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它对传统的诗歌形式进行了改革创新,将大气磅礴的自然风光和作者的内心感受相结合,表达了深刻而真挚的情感。
其描绘的北国冬景美得令人心醉,同时也表达出了作为诗人的良知与责任感。
这首与众不同的诗歌,展现了毛泽东的文学才华和民族情感,更是留给我们的文学遗产,值得我们深入品味。
《沁园春雪》-2023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精编精练(含2022版新课标60篇)(解析版)

2023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精编精练(含2022版新课标60篇)《沁园春雪》(解析版)T知识点(一)沁园春·雪毛泽东1.《沁园春·雪》中概写北国雪景的(动静结合)句子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毛泽东《沁园春·雪》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化静为动)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3.《沁园春·雪》中描写作者想象景色(虚写)的句子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4.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由写景到论史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沁园春·雪》中由“惜”字所统领的句子是: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6.《沁园春·雪》中点明全文主题,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T文学常识中国文学之最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语文知识: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

语文知识: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
“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
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词中大都写及历史与战争。
学者王克煜通过深入研究分析认为,《沁园春·雪》可谓写得最为出色的一首。
它既不像有些篇什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运用中国传统的比兴手法,而是“比”“赋”得体,善于将“赋”的陈述方式融于“比”之中,从而形成了比较雄浑的词风与宽阔深厚的境界。
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
“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诗人对“雪”都成功地作了新的发掘。
毛泽东这首词因“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而起兴。
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又作过批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
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
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本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1935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恢复此番号)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
毛泽东同志1945年10月7日致柳亚子先生书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
”即谓此阕。
1958年12月21日又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
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
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1945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重庆曾手书此词赠柳亚子先生,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
初中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三篇

初中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三篇初中《沁园春·雪》教案一【教学设想】《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教学应以读为主,教师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象,体会词的情感,借鉴词的表达。
为此,我对本课的教学做出如下构想:一、入情入境,加强朗读1.创设情境(登高远眺),加强朗读。
介绍背景,还原某主席登高远眺创作此词的场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老师范读,学生听读。
这样做,不仅在于指导学生将词读通读顺,而且还在于指导学生注意词句的重音、节奏,在读中初步整体感受情感。
3.播放《沁园春雪》的配乐flah,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进行朗读,实现“言、象、意”统一。
4.听歌曲《沁园春雪》,升华情感。
二、感受意象,体会情感(一)感受诗化的意象,把握上阕内容,体会情感。
1.登高远眺,广袤无垠,胸怀宽广。
静物描写,想象丰富。
动景衬托,生机勃勃。
展开想象,北国大地,晴日当空,红妆素裹,妖娆美丽。
2.通过描绘北国雪景,诗人的宽广胸怀得以崭露,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得以表达。
(二)评论历史英雄,抒发远大抱负。
1.“惜”字奠定评论基调。
肯定历代帝王的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批评历代帝王欠缺文治才华,显示无产阶级革命者将会后来居上的雄心壮志。
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褒扬中带批评;对成吉思汗,先扬后抑,略带嘲讽。
2.点名主旨,抒发抱负。
俱往矣,一笔带过封建王朝,显示诗人对自己的自信。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诗人的远大抱负,今朝的风流人物,斗志昂扬,武功与文治皆具,必将创造空前的奇迹。
三、借鉴写法1.写景抒情。
概括写景、具体写景、想象写景,动静相称,虚实相生,融情于景,抒发胸怀。
2.惜中褒扬批评,惜中寓志,后来居上,点名主旨,抒发抱负。
【教学目标】2.抓住领起诗句内容的关键句,说出诗词上阕和下阕的内容;品味并说出诗词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用,学习景中藏情,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诗词朗读中体会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昨天和朋友闲聊,说起雪夜松花江上有野鸭在游,朋友满脸惊奇,眼里露出的尽是艳羡,哇,真的,那不会是鸳鸯吧! 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跑外。那次我和同事去东北哈市,正赶上一场瑞雪的降临,我们就近住在松花江畔的一个宾馆。晚上九点多,我们吃完饭回到宾馆,由于外面雪下的正急,也是由于喝了点酒的缘 故,我在床上辗转反侧,总也睡不踏实,同事倒是鼾声雷动,索性我便披衣而起。透过窗户,能看到外面已是白茫茫的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