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3.0T磁共振灌注成像在颅内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

3.0T磁共振灌注成像在颅内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

3.0T磁共振灌注成像在颅内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韩为清吕正飞平水静李春娟曹阳黑龙江省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158100脑胶质瘤是脑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所选择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有很大差别,因此,术前对其进行明确的分级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有研究表明"肿瘤恶性度与微血管结构肿瘤细胞增殖性密切相关,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能够通过计算灌注参数反映组织血流灌注功能及血管生成情况,因此可为胶质瘤的分级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在造影剂快速通过组织时,将引发局部磁敏感性的改变,T2*衰减过程加快。

GRE-EPI可快速成像,对局部组织在造影剂通过时发生的这种局部磁敏感性的改变非常清楚地显示,从而可用来测量局部组织的血流量,这就是灌注成像。

在脑组织应用,可以测量局部血流量,发现早期缺血组织,对肿瘤的灌注成像可按其灌注表现区分肿瘤的良恶性程度。

收集2012年6月一2013年3月间在本院经手术证实原发癌症并脑转移的患者26例。

入选标准:①病理证实原发恶性肿瘤;②行MRI颅脑增强检查并诊断为脑转移瘤;③患者无扎对比剂过敏,无体内金属植入物或异物,无幽闭恐惧症等核磁共振检查禁忌症。

26例患者都经手术病理证实原发癌症,其中男性14例,女12例,年龄39^88岁,平均年龄(62.19士10.42)岁。

26例病例中原发肿瘤肺腺癌18例,肺鳞状细胞癌2例,乳腺癌2例,肺非小细胞癌1例,’肾癌1例,结肠癌1例,小细胞肺癌1例。

应用GE 3.0T Discovery750磁共振扫描仪和8通道相控阵头颅线圈对患者进行头颅MRI扫描。

平扫序列包括:T,WI FLAIR序列(TR 1 750 ms,TE24ms,NEX 1),T2 WI序列(TR 7 411ms,TE94ms,NEX 1),IVIM序列(扫描参数为:TE91.2ms,TR 6 OOOms,矩阵192 X 192,Bandwidth250,b值取,50,100,150,200,300,500,1 000,1500,2 0003 OOOs/mmz 共10个值的单方向扩散梯度)。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脑膜瘤;表观扩散系数脑膜瘤是最常见的脑膜起源的肿瘤,在颅内肿瘤中其发生率仅次于胶质瘤,占原发颅内肿瘤的15%-20%[1]。

脑膜瘤可发生于颅内任何部位,大多居脑外,常发生于大脑凸面、矢状窦旁、蝶骨嵴及天幕等,而多数脑膜瘤患者能够经影像学检查得以诊断,磁共振检查对于脑膜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脑膜瘤患者通常存在典型的磁共振表现。

然而,对于部分脑膜瘤良恶性的判断仍然存在一定难度,无法经影像学检查进行确切的判断[2]。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能够对水分子的布朗运动进行直观的反映,能够对脑部肿瘤的分级和细胞结构进行准确评价[3-4]。

DWI 及 ADC 值测定已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ADC 值是通过对 DWI 信号强度变化的计算,定量反映分子的扩散特性[5]。

笔者就磁共振DWI成像在脑膜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磁共振DWI的基本原理DWI是通过特殊磁共振序列对人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微观扩散情况进行观察的一种成像技术,其对于水分子运动的观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在脑膜瘤的检查和诊断过程中,包括血管增生以及坏死、细胞核变形、有丝分裂行为、核异型性、细胞密度等在内的肿瘤组织学特征是其临床诊断的最重要病理学依据[5-7]。

病灶组织的细胞密度与DWI之间存在直接联系,主要表现为纤维细胞密集程度、血管增生情况以及间质成分等。

DWI能够对人体组织的水分子布朗运动情况进行直观的表达,经ADC的定量检测,能够对患者体内的水分子运动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反映[8-9]。

医学报道证实,病灶组织的细胞致密程度与其ADC值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性,随着ADC值得升高,其细胞间隙也明显加大,证实其存在病灶细胞致密性过低、囊变、坏死,可见,若病灶组织ADC值较低,则其细胞致密度较高[10-11]。

DWI早期临床上常被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检查和诊断,随后逐渐在其他颅内疾病的治疗中得以应用[12],特别是对颅内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是目前医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从脑肿瘤诊断的背景出发,探讨了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脑肿瘤的磁共振功能成像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分类、定位、评估以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展望了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未来发展方向,总结了研究结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为进一步提高脑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磁共振功能成像、脑肿瘤、诊断、分类、定位、评估、预后评估、展望、结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背景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是一种通过测量脑部血流和氧合水平变化来检测大脑活动的影像学技术。

在脑肿瘤诊断中,fMRI能够提供关于肿瘤位置、大小、形态和对周围组织的影响等重要信息,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fMRI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传统的脑肿瘤诊断方法主要依靠磁共振成像(MRI)和CT扫描,虽然这些技术可以显示肿瘤的位置和大小,但对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状态了解较少。

而fMRI可以通过检测脑部活动变化,揭示肿瘤对周围神经元和血管的影响,进一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潜在风险。

通过研究fMRI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为患者的康复和生存率带来希望。

探索fMRI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科研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探讨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深入了解该技术在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脑肿瘤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具体包括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分类、定位、评估以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治疗决策,并提高脑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优势和局限性,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并为脑肿瘤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浅析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

浅析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
2.2比较两组病理分型准确率 经统计学分析,对于脑胶质瘤患者,观察组具有更高 分型准确率,两组比较观察组病理分型诊断准确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详见表 1
表 2 两组诊断方法对于脑胶质瘤的病理分型准确率对比(n;%)
组别
星形细胞瘤 少枝细胞瘤 混合胶质瘤
诊断总准确率
病理诊断
30
13

100%
观察组(n=51) 30
【关键词】 磁共振;灌注;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是由于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癌变引起的原发性的颅脑肿瘤。其主要受遗 传因素影响,但是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脑胶质瘤的发病率有所提高,其治 疗方案需要依据患者的诊 断 分 型 确 定,脑 胶 质 瘤 其 形 态 学 分 类 复 杂、恶 性 程 度 诊 断 困 难,肿瘤所处的部位大小均需要诊断明确,才能有针对性进行治疗,而其诊断多数依据 颅脑 CT或者 MRI,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应用磁共振灌注成像诊断效果更加明确[1], 为了明确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具体诊断优势,现对我院 2012年 4月至 2014年 6月间住院 的脑胶质瘤患者 51例同时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资料(观察组)和常规 MRI成像资料 (对照组),并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如下:
2015年 6月 第 21卷 No.2
浅析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
李 伟 (河南省信阳市第 154医院 影像中心 CT室 河南信阳 464000)
【中图分类号】R57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6-0156-01
【摘要】 目的:分析磁共振再灌注成像对于脑胶质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2年 4月至 2014年 6月间住院的脑胶质瘤患者 51例同时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资料 (观察组)和常规 MRI成像资料(对照组),并分析磁共振灌注成像与常规 MRI临床资料的诊断区别,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于高、低级别的脑胶质瘤患者,观察组具有更高分辨率, 两组比较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具有更高分辨率,能够明确脑胶质瘤的血流灌注状态,为胶质瘤的临床分级及治疗提供详细 准确依据。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对脑膜瘤的诊断_不同灌注模式的对比分析_苏晟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对脑膜瘤的诊断_不同灌注模式的对比分析_苏晟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年第26卷第6期J Med Imaging Vol.26No.62016·论著·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对脑膜瘤的诊断:不同灌注模式的对比分析苏晟1,朱建国1,徐杰1,何雯雯1,田俊1,韩晖云1,曹鹏2,武江芬2(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11;2.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020)【摘要】目的对比不同灌注模式下,各定量参数对脑膜瘤的诊断效能。

方法2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脑膜瘤,术前行MRI常规扫描和灌注检查。

灌注检查包括:动态弛豫对比增强(DCE)和动脉自旋标记(ASL)两种模式,分别在瘤体实质区和对侧镜像脑区勾画感兴趣区(ROI),测量DCE-MRI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返流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血浆容量(Vp)、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ASL-MRI 定量参数:脑血容量(CBF)。

配对t检验观察瘤体实质区和镜像脑区上述参数差异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参数对脑膜瘤的诊断效能。

结果配对t检验显示瘤区与对侧脑区灌注参数存在统计学差异,Ktrans:(0.329ʃ0.207)min-1vs.(0.003ʃ0.003)min-1(P<0.001;Kep:(0.880ʃ0.480)min-1vs.(0.259ʃ0.246)min-1(P<0.001;Ve:(0.421ʃ0.294)vs.(0.060ʃ0.071)(P<0.001;Vp:(0.164ʃ0.186)vs.(0.027ʃ0.022)(P=0.001);BV:(53.551ʃ27.499)ml/100g vs.(5.279ʃ3.870)ml/100g(P<0.001;BF:(139.405ʃ70.771)ml/100g.min vs.(22.336ʃ21.099)ml/100g.min(P<0.001;MTT:(0.395ʃ0.110)s vs.(0.247ʃ0.091)s(P<0.001;TTP:(2.510ʃ0.754)s vs.(1.381ʃ0.506)s(P<0.001;CBF:(85.300ʃ51.786)ml/100g.min vs.(42.018ʃ17.635)ml/100g.min(P=0.001)。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 :10 3浙江中医药大学 305

23 ・ 4
浙江临床医学 2 1 0 2年 2月第 l 4卷第 2期
脑组织 缺血 、 坏死 ;3 自身免疫反应 ;4 自由基 的损 伤。 () () 2 2 基础 . 14 9 5年 , li 首 次提 出了肿 瘤血 管生成 的概 Age r 念 。17 年 ,o ma 9 1 F l n等从 人体 和 动物 的肿 瘤 细胞 中分 离 k 出一种 可促进血 管形 成 的可 溶性 物 质 , 称之 谓 “ 瘤血 管 肿 生成 因子” tm rag gns c rT F 。肿 瘤生 长分为 (u o ni eei f t ,A ) o sa o 无血 管的浸润前期 (vsua t e 和有血 管的浸润生长期 aacl s g ) r a ( aclr t e , 无 血管 期肿 瘤 主要依 靠 周 围组 织 的组 vsua s g ) 在 a 织 液弥散来获得营 养物 质 , 肿瘤 体 积在超 过 1~ mm 后 , 2 其 生长则依赖于新生 血管 。研 究表 明 , 肿瘤 血管 的增 生与 肿瘤 的恶性程度 密切 相关 。Sn m等在 其研 究 中发 现 , ee 利 用 MR灌 注 成 像 技 术 能够 评 价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的 病 理 级 别 。脑转移 瘤主要来 源于肺癌 、 腺癌 、 乳 胃肠道 肿瘤 、 泌 尿 生殖系肿瘤及 黑色 素瘤 等 , 中约 5 %来 源 于肺 癌 ] 其 0 。
3 6. 3
1 O徐丽飞 , 大琼 , 吴 李春 明. B超诊断膝关 节滑膜结核 1 例. 中国超
声诊 断杂志,0 12 5 :6 20 ,( ) 7 . 1 1王华钧 . 良结核杆 茵培 养法对 结核病 的诊 断价值. 改 浙江临床 医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磁共振功能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它基于核磁共振原理。

在脑肿瘤
诊断中,MRI广泛应用于发现、定位和评估肿瘤。

MRI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肿瘤的发现和定位方面。

MRI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脑组织中的异常结构,进而检测出肿瘤的存在。

与传统的X射线
和CT扫描相比,MRI具有更强的敏感性和分辨率,能够更精确地检测小型肿瘤。

MRI还可
以通过不同的成像序列来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进一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MRI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还包括肿瘤的分级和评估。

MRI可以通过不同的成像参数,如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和增强扫描等,提供丰富的信息。

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大小、位置和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MRI来评估,从而确定肿瘤的分期和分级。

MRI还可
以通过脑功能成像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等,评估肿瘤
对周围组织功能的影响,以及疗效的监测。

MRI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还包括手术规划和疗效预测。

MRI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3D
图像,帮助医生更精确地确定肿瘤的位置和范围,从而制定手术方案。

MRI还可以通过提
供肿瘤的血供和代谢信息,预测肿瘤的生长和疗效,指导治疗决策。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和定位肿瘤,评估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和周围组织的关系,预测疗效和指导手术规划。

随着MRI技术
的不断发展,相信它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磁共振弥散加权与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加权与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
A pr t e 常相近 , 而预后则有明显 的区别。另外 , 脑膜瘤与其 计 算其 近 似 弥 散 系 数 也 称 表 观 弥 散 系 数 ( pa n i o c fc n, D ) f no i 他脑外肿瘤如淋巴瘤 、 神经源类肿瘤、 转移瘤等在常 d  ̄i eietA C 来 表示 。这是 一 个 能 反 映整
维普资讯
宁夏医学杂志 2 年 2月第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 9卷第 2期
Nn: id g aMe ! 幽. d F

! :
文章编号: 0 — 9920) — 1 — 3 1 1 54( 70 08 0 0 0 2 3
‘ 综 述 ・
磁 共振 弥 散 加 权 与灌 注 成 像 技 术 在 脑 膜 瘤 诊 断 中 的应 用 *
级成像序 列 : 弥散、 灌注及 皮层活 动 的功能成像 技 问呈负指数关系。如具有高度水运动的组织 一脑脊 在 WI 在 术, 提供了人体分子水平 的活动信息 , : 如 质子运动、 液 , D 像 上 因有强 信 号衰减 而 呈 现 出低信 号 , D 又因其具有较大 A C D 值而表现为高信号。 代谢产物测定 , 微血管灌注等方 面的影像学资料 , 增 A C图上 , 2 WI 而 D  ̄ -新的鉴别诊断信息 , 断r . n 目前在全身各系统疾病诊 T 透过 效应可 能会影 响 D 的信 号强 度, A C
孟淑萍, 刘娜嘉( 审校 )
[ 关键词] 磁 共振 ; 脑膜瘤 ; 弥散加权 成像 ; 灌注成像 【 中图分 类号 ] R 4 . 45 2 【 文献标识码 ] A
脑膜瘤为颅 内常见肿瘤 , 次于胶质瘤居颅 内 仅
原 发肿 瘤 的第 2位 。其 发病 率 占颅 内肿 瘤 的 1% 一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资 料 和 方 法
肿瘤 病 变 全部 , 厚 为 6O m, 隔 为 0 5 m, 扫 描 1 层 .m 问 .m 共 4
层 , 层反复激励 3 每 5次 , 用 时 7 s 共 0。
11 临床资料 .
选择 本院 20 06年 4月至 20 07年 1 期 13资料后 处理 0月 .
将所 得 E I 注原始 图像数据资料 送至 P灌
各亚型间瘤体实质最大 rB C V值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 ) 良恶性脑膜瘤实 质部分最大 rB .5 , C V值 均
数间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P<O0 ) . 。瘤 周水 肿 区的 rB 5 C V值 均数 间差 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P>00 ) . 。结论 5 rB C V值 对脑膜瘤术前分型及 良恶性鉴别有所帮助 , 而瘤周水肿 区的 rB C V值对脑膜瘤分型及 良恶性鉴别未 显
分为 1 5个亚型 , 个级 别_ 。本研究对 5种常见 亚型 良性 者均行脂 肪抑 制扫描 : 3 l 扫描参数为 :R=20 r ,E=6m , T 00n , sr 0s 脑膜 瘤的磁共振 ( R 灌注成像进行分析 , 与非 典型性及 反转 角 =9 ̄矩 阵 为 18×1 , 宽 =3 . , O M ) 并 0, 2 8 2 带 12 F V=2 c 5 4m, 恶性 脑膜瘤进行 比较 , 探讨 磁共振灌注 成像技术 对脑膜瘤 N X=1层面选择 同增强前 T F i横断 面扫描 , E ; 1lr a 尽量 包括 术前分型及 良恶性鉴别诊断 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
间术前行 M R检查诊断为脑膜瘤的病人共 4 例 ( 7 上皮型 l 工作站进行后处理 , 到脑 血容积 ( B ) 0 得 c V 伪彩 图像及数 值。
例、 纤维 型 l 、 2例 过渡型 7例 、 血管瘤 型 7例 、 沙砾体 型 4 以对侧正常脑 白质数值为标准(0 %) 即可 获得 肿瘤灌注 10 , 例、 非典 型性 5 、 例 恶性 2例 )其中 , 1 , 3 例 , , 男 5例 女 2 平均 的相对值 , 为相对 C V rB 。 B ( V) C 年龄 4 岁 ( 7 岁 ) 2 8 5 。所有 病例均行 M R常规 及 检查 ,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 并 12 扫 描方 法 . 灌注 使用 S S 15统计软件对所得 的 rB P S1 . C V值进行统计学 分析 , 结果 以均数 ±标准差表 示 , 因素方差分析 , 单 两两 亚 使用 G .T ti pe E 15 n ed超导 型 M ws R扫 描 型之 间的最大 rB C V值均数的 比较用 t 检验 , 00 为差 P< .5 仪, 头部 专用 正交 线 圈。检查 序列 包括 : 断 面 T lr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因 非 典 型 性 及 恶 性 脑 膜 瘤 在 生 物 学 行 横 1Fa , i T WIT Fa , 2 ,2 lr矢状面 T WI i 1 及增强后横 断面 M R灌注 序列 、 为 、 病理切片上有相似性 , 故而在分析病例时将其归为一组 矢状面及横 断面 TWI层 面选 择及 扫 描参 数 同增强 前 ) ( 称 恶 性 组 ) 析 。 1 ( 。 简 分 扫描参数 : 1 a 扫 描参 数为 : R T TF i l r T / E=15/4 s反 转时 2 结 果 70 2m , 间为 70m ;2 ( F, E序列 ) 5 s TWI用 P S P 扫描 参数 为 : R T 2 1 不 同类 型脑 膜瘤常规 M T / E= . R和 M R灌注 曲线 、 伪彩 图像 40/ 0 sTFa 扫描参数为 ,R T 70 12m ;2 lr i T / E=80/ 2r , 80 10 s反转 特 点 n 时间为 20m ; 厚均 为 6 m, 隔为 05 m,O fl f 10 s层 m 间 .m F V( e o id v w =2 e , i ) 4r 矩阵为 30 2 N X=2 e a 2 ×24,E 。 在常规 MR图像 中, 良性脑 膜瘤 大多 表现为信号均匀 ,
示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 : 膜瘤 ; 脑 磁共振成像 ; 灌注
中 图分 类 号 :4 52 R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献标识码 : A
脑膜瘤是颅 内最常见 的脑外肿瘤 , 源于蛛 网膜颗粒 影剂 马根维显 1 起 0~1m , 2 L 注射 开始 后 3 进 行 G P 序列 s EE I
的内皮细胞和纤维母 细胞 , 中年女性好 发 , 体血管 丰富 , 扫描 , 瘤 注射时 间为 4 s —5。灌 注序列扫描后行与灌注扫描相 成分 复杂 。20 年 WH 00 O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 分类将 脑膜瘤 同层 面的常规 T WI 1 横断面扫描 以便于 图像分析 。所 有患
宁 夏 医 学 院 学 报

5 78 ・
J u a fNi xa Me c l l g o r l n i di l e n o g a Co e
第3 0卷 5期 20 08年 1 O月
文章编 号 :0 5—8 8 (0 8 0 10 4 6 2 0 )5—0 7 o 5 8一 3

论著 ・
磁 共 振 灌 注 成 像 在 脑 膜 瘤 诊 断 中 的 应 用 研 究
孟淑 萍 , 刘娜嘉 , 陈 兵 , 金 国宏
700 ) 50 4 ( 宁夏 医学院附属 医院放射科 , 银川
摘要 : 探讨磁共振 ( R 灌注成像技 术对 脑膜 瘤术前分 型及 良恶性鉴 别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 法 对 4 日的 M ) 7 例脑膜瘤病人行 M R灌注成像检查 , 5 对 种亚型的 良性脑膜瘤的 M R灌 注成像进 行分 析 , 并与非典型性 及恶性 脑膜瘤进行 比较。结果 血管瘤 型脑膜瘤实质部分 的 rB C V值均数最 高 , 恶性组 脑膜瘤 的 rB C V值 均数最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