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一语文必修课本想北平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训练:03+想北平+Word版含解析.doc

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蝴蝶慷概茉莉幽静赐给疲乏杜娟蜻蜓健康峻伟隐含漂泊【答案】“概”应为“慨”,“娟”应为“鹃”,“峻”应为“俊”。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北平也有________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________。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________的香片茶就够了。
A.安静静中有动暖和B.热闹动中有静温和C.热闹静中有动暖和D.安静动中有静温和【解析】由语境“它和太极拳相似”可知,第一、二处分别填“热闹”和“动中有静”,由词语间的搭配关系看,最后一处应填“温和”。
【答案】 B3.对下面一组句子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②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③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④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⑤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⑥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⑦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A.①③②④⑥⑤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②④③①⑥⑦⑤ D.②④⑥①⑦③⑤【解析】②句是整个句群的总括句,其他各句都是这句话的具体解说。
解说句的顺序可参照②句中“花多菜多果子多”。
【答案】 D阅读课文6~7段,完成4~6题。
4.第6段作者写北平选了哪些材料?选择的材料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内容?【解析】根据“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可以判断,作者选择了北平的“花”“菜”“果子”等材料,而这些材料恰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我却喜爱”表现了作者对北平的喜爱和思念之情。
【答案】(1)选了北平的“花”“菜”“果子”。
西安高一语文必修课本想北平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2)

西安高一语文必修课本想北平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2)三、技法迁移以小见大[文本回顾] 北平是座历史悠久的大都市,以历史著名的建筑取胜,可是老舍却抛开这些不写,而专挑墙根、院子、花草等小事物去写,借此表达真切浓郁的故乡之思。
“老城墙”,“小蝌蚪”,“牵牛”,“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沙果、海棠”,“玉李”,家家都有的“院子”等等,这些正是他对当时“我的北平”的生动写照,又是对深烙在他脑海中的北平的真实反映。
局部可以反映整体,细节可以反映真实,王维的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正反映了这一点。
一人一事一景,虽至简单,但却与故乡血肉相连,借此可以挖掘出深广的内容,深厚的情感和思想,这就叫以小见大。
[技法点拨] 以小见大法就是用日常生活中平凡的“小题材”来表现深刻主题或生活哲理的方法,也就是通常说的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
这里的“小”指的是材料,而“大”则指的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情感。
以小见大是完全可能的。
俗话讲,窥一斑而知全豹,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以小见大,以少总多,“以不全求全”,这样的诗文,生动形象,意蕴丰厚,韵味深长。
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关键是要从“小题材”中挖掘大意义。
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往往蕴含有性格的必然性。
《世说新语·忿狷》载:“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箸(筷子)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木屐)碾之,又不得。
瞋甚(愤怒至极),复于地取内(“内”通“纳”)口中,啮破即吐之。
”有的从日常小故事、小事件、小场景中烘托时代的大背景,透视本质意义。
如鲁迅在《一件小事》中刻画了救助老女人的车夫形象,从而凸现了普通劳动者的高尚品质。
《韩非子·喻老篇》有个故事:箕子发现纣王的生活越来越奢华,就问宫中的侍从:“纣王现在吃饭还用筷子吗?”侍从说:“已改用象牙筷子了。
”箕子说:“用了象牙筷子,还会使用陶碗吗?必然要配玉器皿啊。
高一语文想北平同步测试

《想北平》学案(含答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辜.负( gu )菜圃.(pu )粘.贴(zhan )粘.合(nian )鲜.嫩(xian )廿.七(nian )匀调.(tiao )什.刹海(shi )愧.杀(kui )悠.然(you )2.文学常识填表空(6分)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
原名__舒庆春______,字___舍予_______, ___满__族,北京人。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__骆驼祥子______》、《四世同堂__________》,中篇小说《____月牙儿______》,短篇小说《___赶集________》,剧本《___龙须沟______》、《茶馆_________》等,老舍写___长篇小说_____和_剧本______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优秀长篇小说《___骆驼祥子_______》、《__四世同堂_______》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__茶馆_______》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3.第2自然段中,作者说“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答)答: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
4.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的“摇篮”是比喻的说法,具体指什么?所指内容在特征方面与“摇篮”有何相似之处?(7分)答:具体指“城墙和积水潭之间的一块石头”。
坐在面向积水潭背后有城墙的石头上看水中的小蝌蚪叶上嫩蜻蜓,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一样:安适。
5. 作者写北平,文中为什么写到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等城市?(5分)答:通过比较,历数北平的好处,突出北平虽是大都市却保住了乡野的幽静,让人和大自然保持着亲近的特点。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习题:第三单元第10课想北平 Word版含答案.doc

(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语言运用(30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________等于牛的一毛。
②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________,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③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
________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呢!④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________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A.大概安适况且未免B.大致安适何况未免C.大致安逸况且不免D.大概安逸何况不免解析:选A。
大概:①形容词,不十分精确的或不十分详尽的;②名词,大致的内容或情况;③副词,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
大致:①大体上,基本上;②大概,大约。
根据语境,应用“大概”,表示不十分准确的估计。
安适:安静而舒适。
安逸:安闲舒适。
从语境看,应强调“安静”,故用“安适”。
况且:连词,用在后一分句前面,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
何况:连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未免:①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②不免。
不免:免不了。
2.根据语境,选出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3分)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________,以便刺激;在北平,________。
A.大蒜与辣椒是必要的有白白的大葱片就够了B.咖啡与酒是必要的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C.摇滚与爵士是必要的有柔曼的圆舞曲就够了D.潮水与瀑布是必要的有潺潺的小溪水就够了解析:选B。
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前者应选择与“刺激”相关的内容,后者应选择与“刺激”相反的内容。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
人类的许多文化情结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高一语文必修一《想北平》同步4 苏教版

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第一板块漂泊的旅人11、想北平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婀娜.(nuó)入场券.(juàn)任.(rèn)弼时赧.(nǎn)然一笑B.啮.(niè)噬闷.(mèn)罐车冼.(xiǎn)星海流水淙.(cóng)淙C.扒.(pá)手一撮.(cuō)毛解.(xiè)晓东蒙.(méng)头转向D.譬.(bǐ)方打折.(zhé)扣单.(shàn)田芳含辛茹.(rú)苦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下榻口头禅李代桃疆不费吹灰之力B.代劳发劳骚捉对撕杀化干戈为玉帛C.陷井绊脚石韦编三绝吉人自有天象D.名分紧箍咒名不副实迅雷不及掩耳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2007年2月5日印尼首都雅加达连日遭遇雨袭击引发水灾。
有关人士认为,城市规划欠佳是水灾发生的重要原因,而大规模砍伐森林,环境保护,也是导致水灾发生的原因。
(2)由于美伊关系前景不明朗,国际油价近日连破新高,又由于价格属性的变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的走势还很难。
(3)有关人士指出,我国生态环境形势如此严峻,主要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是传统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未根本转变。
A.忽略捉摸由于/由 B.忽略琢磨由/由于C.忽视琢磨由于/由 D.忽视捉摸由/由于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新年伊始,歼10战机正式对外亮相后,陈水扁及其幕僚急忙研究对策,几天几夜都没有合眼,真是到了目不见睫....的地步。
B.沂蒙山脉龙飞凤舞....,大部分位于鲁中南的临沂境内,形成了以蒙山为主峰的沂蒙的山群峰,景色壮美秀丽。
C.刘翔2007年首战屈居亚军,60米栏不敌罗伯勒斯,这让许多田径迷对刘翔不得不侧目而视....。
高一课本阅读答案

02.《我心归去》 1、为下文描写我的孤独、寂寞、虚空作铺垫。 2、(1)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冷清、寂寞。如 “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 光影,只有空虚。” (2)运用夸张的细节描写,如“对吊灯做第六次或六十次 研究”,百无聊赖的举动突出表现作者的虚空。 3、(1)这是人在特定环境中的音乐感受,作者因为思念故乡, 所以产生了这种感觉。这样写能突出思念得的学沉。
4、表明北平“有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表 达“我”对北平的亲切感和依恋之情。
5、具体指北平城。它与“摇篮”的相似之处: 一是有个边际;二是有所依靠,让人感到安适。 写出了作者安适的心态。含义:北平是动中有静, 人们能够在平静中品味生活,享受安适。 6、①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②不在处处设 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③既能看见人 文景观,又能看见自然景观。 7、照应了开头“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 的说法,是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把想北平的情 感推向了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8、对北平的爱无法说出。
06.《最后的常春藤叶》
1、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叶子是希望的象征,如若 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抗争的理由;当然,只要 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 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2、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也 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2)因为旅游景区的美少了血、泪和汗水这些成分。不像故乡 那样存留了我们的童年、青年或壮年,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3)对故乡你可以失望得滴血,但它也能激发人们对故乡的热 爱,从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使故乡走上繁荣富强。
4、(1)故乡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 (2)故乡是我们生命的牵挂,促使人们甘为故乡奉献。 (3)故乡使我们有种心有所归的幸福感。
苏教版-语文-高一 《想北平》同步练习

《想北平》同步练习1.下列有关字的读音与所给的读音全部一致的一项是()A.粘nián粘合粘贴粘连B.刹chà什刹海刹那刹车C.调tiáo 匀调调解调和D.处chù处处处理处事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折断折本木柝拆除B.苍海悲怆仓皇苍茫C.怪癖僻静躲避开辟D.沦陷纶巾伦理理论3.填在下面句子的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面是()①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
②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③论说巴黎的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
A.寂寞安闲部署B.寂寞安适部署C.寂苦安闲布置D.寂苦安适布置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有误的一组是 ( )A.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B.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C.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D.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
5.老舍,原名,字,人。
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等,话剧《》《》等。
曾因创作话剧《》而被授予“”的称号。
阅读下面有关课文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
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以便刺激;在北平,。
高中语文《想北平》同步练习一

《想北平》同步练习一【夯实基础】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廿七niàn 菜圃bǔ翩翩piān 黏合niánB.扁舟biān 什刹海chà匀调tiáo 省亲xǐnɡC.芍药 sháo 橘子jú僻静bì恣意zìD.遒劲qiú静谧mì戕害qiānɡ桑梓zǐ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大型系列演唱会”于10月9日至13日在民族宫大剧院上演,“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五场主题演唱会,集合了目前活跃在艺术舞台上的老中青文艺工作者300余人参加,广大观众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歌曲近百首呈现在首都舞台上。
B.10月30日上午9时,北京奥运会门票面向境内公众销售第二阶段准时启动,购票者趋之若鹜。
截至上午11时,各个销售渠道共售出门票约9000张,其中官方票务网站和中国银行各代售网点所售门票数量占98%。
C.《特别文摘》社长王荣泰把期刊交云南邮政自主印发,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吸引了众多邮政同行纷纷加入创新行列,形成了“三免两减半”的全新发行机制,邮政发行的产能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D.高校新生入学两个多月,但山东省各高校对新生的入学资格审查仍在“内紧外松”地开展着。
山东经济学院是在全国率先掀起“新生打假风暴”的高校,该校打假活动发起人之一刘伯荣说起新生复查工作,依然滔滔不绝。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具有慷慨激昂、苍凉悲壮的“悲调”特点的豫剧、曲剧、越调是河南人喜爱的历史悠久的三大传统剧种,内容到形式都最适合表现中原百姓的审美情趣和道德理想。
B. 10月28日晚7时30分,“第九届中国东海水晶节暨东海县建城5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在“中国水晶之都”的东海县体育中心举行,来自美、日、韩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友好人士和本县1.2万余人观看了开幕式晚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高一语文必修课本想北平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老舍先生的《想北平》是一篇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的思念故乡的优美散文,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西安高一语文必修课本想北平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1.字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廿七年( ) ②黏合( ) ③浸在( )
④辜负( ) ⑤空旷( ) ⑥翩翩( )
⑦韭菜(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刹②调
③便④空
2.辨形组词
①②③
④⑤⑥
3.词语释义
①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②陶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③枝枝节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④俊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近义词辨析
(1)九牛一毛·杯水车薪
“九牛一毛”比喻极大数量中的微小数量,表示微不足道。
“杯水车薪”指用一杯水去灭一车柴草所烧起的火。
比喻力量太小,对于解决困难起不了多大作用。
①洛克菲勒投资公司掌管的近300亿美元的家族财产,对洛克菲勒家族庞大的家产而言,这可能只是__________。
②这场小雨也不过是__________,起不到缓解旱情的作用。
(2)寂苦·寂寞
“寂苦”重在“苦”,即感觉寂寞悲苦;“寂寞”重在“寞”即孤单冷清。
①赵明诚病逝后,李清照经历了一个女人难以面对的风风雨雨,她内心十分_________。
②离开了熟悉的人群和家园,他孤单一人在外闯荡,很是
________,特别是忙碌了一天,回到空荡荡的小屋。
一、整体感知
1.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2.题目为“想北平”,为什么不是“写北平”或“忆北平”?结合全文和写作背景回答。
二、深层探究
3.本文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可是,我真爱北平”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以爱母亲类比爱北平,有什么作用?
5.作者在第1自然段中说:“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主要在说自己对北平知道的少。
而第2自然段又说:“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
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又似乎在说,自己对北平了解得很多。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6.作者在前3个自然段中一再说“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只是说不出而已”、“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可是我说不出来”,如何理解这一点?
7.阅读4~7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本部分可分为两层,试概括层意。
(2)第4自然段写巴黎和北平的环境气氛和对自己的感受,各有什么特点?第5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写北平的建筑布置的“匀称”和这种布置的好处的?
8.简析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