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17-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 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 又具实用价值
书法大家
①魏晋: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 ②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①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②唐朝:张旭、怀素等 ①东晋:王羲之 ②唐朝:颜真卿 ③宋元:苏轼、赵孟兆页 ④明朝:文征明
-5-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6-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时期 宋代
元明 清
绘画艺术的发展
①宫廷画院进入最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 ②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①文人画成就最突出,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 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②写意画最能反映文人画的风貌,元代王冕的《墨梅图》、 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10-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典例分析
明末清初画家朱耷有一首题画诗写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
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体现此特点的绘画作品是( )
A.《洛神赋图》
B.《游春图》
C.《清明上河图》 D.《墨兰图》
题目立意:本题主要通过对评价性材料的阅读考查对古代文人画特点的理解。
-16-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12345
探究: (1)依据材料二,判断材料一中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京剧中的什么行当?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京剧艺术的主要特点。 (3)当今时代,京剧的发展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你认为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参考答案:(1)行当:图1是生,图2是净,图3是丑,图4是旦。 (2)主要特点:以板腔体音乐为主;角色行当的划分极为严格。 (3)措施:国家大力保护和倡导;注意吸收传统京剧艺术的精华;注意与时俱进,推 陈出新。(如答其他内容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赵孟頫楷书《寿春堂记》书于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是 融合二王、李邕而又出以劲肆之作。墨迹为清人陈廷庆所藏
楷书《西厢记全本》 明: 文徵明
清:何绍基书法作品《楷书册》
3、草书
草书起源于 汉初,成熟于 东晋,特点是 笔画简约,钩 连不断;线条 流畅,任情纵 性,但不容易 识别.
王 羲 之 的 《 七 月 都 下 帖 》
篆书笔画粗细如一像铁丝,隶书一波三折像雁尾
3、总趋势:
由繁到简
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1、两个阶段: 自发(实用) 自觉
(审美)
2、书法的主要字体: 楷书、行书、草书
3、书法的意义
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 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盛 行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达 到顶峰。 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 钟繇作品 (欧阳询)、“虞体”(虞世 《宣示表》 南)、“颜体”(颜真卿)、 “柳体”(柳公权)、“赵体” (赵孟頫 )等。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的发展 历程、艺术特点、艺术家代表。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有的在刀柄上刻上一点圆,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 文字就多起来” -------(鲁迅语)
起源: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 大多是象形文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 称为“图画文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 老的文字之一, 从殷商的甲骨文起至唐 楷书形成之前,中国文字的发展就是书 法的发展。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 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1 年),向全国颁布的官 定文字。缘于当时六国 的文字过于混乱而决定 “书同文”。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标要求】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脉络,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家代表;②理解:书画同源和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③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

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使学生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中国书画艺术魅力,体会国粹京剧魅力;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②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和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③古代艺术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要使学生:树立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觉性,从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一、汉字与书法艺术汉字源远流长。

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世界上另外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中美洲印第安族玛雅人创造的象形文字,都已经成为死文字,不再使用。

汉字从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一直到今天的现代文字,尽管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现代汉字和古代汉字一脉相承,现代汉字是从古代汉字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

1.汉字的演变及特点(1)演变①起源:六千多年前称为“图画文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黄 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 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 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 行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征明(1470~1559年)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文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的时间、发展脉络、演变的
总趋势?
时间:商朝
脉络: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总趋势:由繁到简






















一、文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的时间、发展脉络、演变的 总趋势?
心所欲。这种几乎
怀素 《自叙帖》
无法辨识的“狂草” 实际上不再是一种
释文: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 实用的书写字体了,
满座失声看不及。
而只是一种艺术观
赏形式罢了。
一、文字与书法艺术
魏晋 自发 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以前 阶段 (小篆——富于图案美;隶书——字型结构平衡对称)
笔画详备
结构严整 魏晋--定鼎 钟、王
楷书 实用价值
魏 自 兼具
笔画简约 唐代--盛世 欧、颜、柳
晋 时 期
觉 阶 段
审美 功能 与实 用功
草书
线条流畅 审美价值
兼具楷书的
东晋
王、王
唐晋朝王羲之、唐张颜、真怀卿、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程标准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历史史实:阅读理解概念:王羲之与《兰亭序》、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山水画、文人画、风俗画、顾恺之与《女史箴图》、吴道子与《天王送子图》。

理解记忆: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主要的书法家、画家及其代表作。

阅读理解概念:元杂剧、《牡丹亭》、昆曲、京剧。

理解记忆: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历史解释:分析汉字的演化规律及其原因,感悟这一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

分析探讨各类书法艺术的特征,感悟其艺术特色。

分析不同时期绘画风格演变的原因,感悟其艺术特征。

分析元朝元曲发展的原因,探讨元朝文人生存状态。

分析艺人群体生存状态的变迁,探讨社会对艺人的观念变迁。

发展性选择:分析秦“书同文字”的必要性,探讨其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

感悟楷书“颜筋柳骨”特色,探讨个性与艺术特色的关系。

比较文人画与杨柳青年画的异同,探讨中国古代艺术品商品化的原因及表现。

综合古代艺术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模块相关知识,探讨艺术与城市商品经济、文化精神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关系。

学习提纲一、汉字与书法艺术(一)汉字1、演变:⑴起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

⑵成熟: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至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⑶演变: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小篆、、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

2、特点: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

学思之窗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复杂。

汉字跨越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沟通不同方言区域,连接汉族和诸多少数民族。

至今仍为人们所使用,起到了增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团结凝聚中华民族的重大作用。

思考?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答案提示:1、中央集权的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2、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10 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10 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 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知识结构】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略讲)1.起源: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

2.演变发展脉络: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楷书。

3.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详讲)1.发展的两个阶段:①自发阶段:魏晋以前。

②自觉阶段:魏晋开始。

2.两大功能:审美功能、使用功能。

3.书法三种形体的发展与特点、代表人物和作品。

①楷书:发展: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楷书步入盛世。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代表人物: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

②草书:发展:成熟于魏晋。

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

③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

它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唐朝的颜真卿,北宋的苏轼,元朝的赵孟頫,明朝的文征明。

三、笔墨丹青中国画(略讲)1.起源: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

2.演变:(学生整理线索)夏商周三代: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战国:《人物龙凤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如顾恺之;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绘画的高峰。

如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及莫高窟壁画;两宋时期:绘画艺术全面发展,画学兴起,风俗画是最大亮点;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四、京剧的出现(详讲)1.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学生根据导学问题自学)起源:原始的歌舞;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艺人优伶;元:杂剧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成熟;明朝: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文化生活内容,昆曲流传甚广;清朝前期: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

2.京剧的出现(详讲)乾隆末年:安徽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演出,形成“徽汉合流”局面;徽剧和汉剧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一新剧种——京剧;同光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民国以来:京剧逐步走向世界。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2010年福建卷,13 )表2中的日 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 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2010年北京卷,14 )元代《富春山 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 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 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A.顾恺之《洛神赋图》 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 D.李贽《焚书》
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墨兰图》 .
元代王冕的《墨梅》
中国绘画的发展
阶段
原始社会 战国 秦汉 隋唐 两宋
特征
起源 成熟 门类丰富
代表作
《鹳鱼石斧图》
《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夫妇宴饮图》 《游春图》《步辇图》
魏晋南北朝 理论发展、以形写神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吸取外来风格
宫廷画活跃,风俗画兴起
(二)战国时期
表 明 中 国 绘 画 艺 术 从 萌 芽 走 向 成 熟
《人物龙凤画》
《人物驭龙画》
(三) 秦汉时期
这时期绘画艺术有进 一步的发展,绘画门类 丰富,有壁画、帛画、 木刻画、木版画、画 像石、画像砖பைடு நூலகம்,注重 线条和色彩.代表作有 汉代马王堆墓帛画、 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 的壁画 《夫妇宴饮图》等.
《清明上河图》
《墨梅图》《墨兰图》
元明清
文人画盛行
三、京剧的出现
问题一:
原始歌舞 春秋战国的优伶 元杂剧 明朝昆曲
清朝以 前,中国戏 曲的发展历 程是怎么样 的?
问题: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
①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 ②道光年间,“徽汉合流”。融合兼收,形成 新剧种——京剧 发展: ③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 三绝”。 ④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 ⑤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
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
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
情况的写照,是了解北宋
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
民生活的史料。
元 王冕 墨梅图 明 徐渭 牡丹蕉石图
清 郑板桥 墨竹图
画集文学、 书法、绘 画及篆刻 艺术为一 体,强调 表现个性, 讲究借物 抒情,追求 神韵意趣。
南宋夏圭《渔笛清幽》北宋被金朝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灭亡,宋室南渡,“残山剩水”。
成为典型的工笔重彩画。
东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宗教画盛行。人顾恺之“以形写神”理论提出要求, 绘画作品应注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这时期的画家以东晋顾恺之最为著名。
丹 青 中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笔 墨 丹 青 中 国
(现存中国最早的山 画 水画,也是迄今为止 存世最古的画卷。)
经过东汉中期至西晋 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 书体完全成熟。
名家
钟繇、王羲之、欧 阳询、颜真卿、柳 公权等
王羲之、王献 之、张旭、怀 素。
王羲之、颜真 卿、苏轼、赵 孟頫、文征明。
汉字发展的两个阶段:
自发 魏 晋 自觉
实用
兼具审美与实用
演变趋势:由繁到简;由具体 到抽象;越来越规范、稳定。
演变原因:更加便于书写和交流。
(3)宋代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 瓦肆。

元 朝 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明朝时期,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 明朝
要的文化生活方式,昆曲流传甚广。
清 朝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形成京剧。

形成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形成京剧。
成熟 扩展
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涌 现出“同光十三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楷书
B
趋势:由繁到简
E
C
D
2、书法: (1)发展阶段:自发阶段——————自觉阶段
魏晋时期
(2)功能:实用功能、审美功能
(3)三种书体的特点、成就:(教材P46-47页)
书体
特点
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 严整
笔画简约、勾连 草书 不断,流畅、纵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 和草书的放纵
功能
实用 功能
审美 功能
审美 实用
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魏]钟繇、 [东晋]王羲之 [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 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 》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唐]张旭、怀素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唐]颜真 卿《祭侄文稿》 [北宋]苏轼、 [元]赵孟頫、 [明]文征 明
远 古 彩 陶 画 《 鹳 鱼 石 斧 图 》
元朝:元杂剧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成熟
明朝:昆曲流传甚广
清朝:京剧形成、发展
2、京剧的形成、发展过程:
①乾隆末
③同、光年间——京剧成熟;
④民国以来——走
向世界。
(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
(梅兰芳
等)
感谢下 载
中国绘画的高峰
展子虔《游春图》、
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全面发展,宫廷画活跃,风俗画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出现
文人画成就最突出(文人画特点) 王冕《墨梅图》、徐渭《牡丹蕉石 图》、 郑板桥《墨兰图》
三、戏曲艺术
1、中国戏曲的发展:由原始歌舞发展而来
春秋战国:出现优伶
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 图》
阎立本《步辇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二、绘画艺术
时期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 朝
隋唐时期
两宋时期
元明清时 期
特点 由萌芽走向成熟,人物画为主 门类丰富
士大夫活跃于画坛
代表人物及作品
《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壁画《夫妇饮宴图》、马王堆汉墓 帛画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课标要求
• 掌握汉字的演变,书法、绘画成就,京剧形成发展的过程
一 汉字和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演变: • (1)起源:图画 • (2)演变过程: 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 (商朝时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走向成熟) • (3)演变趋势:由繁到简
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