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护理
呼吸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呼吸内科分级护理制度呼吸内科是医学领域中专门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科室,其疾病类型众多且复杂,涉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呼吸内科引入了分级护理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呼吸内科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什么是呼吸内科分级护理制度呼吸内科分级护理制度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将患者分为不同的护理级别,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患者能够得到最适合的医疗和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呼吸内科分级护理制度的级别划分呼吸内科分级护理制度通常将患者分为三个护理级别:重症患者、中症患者和轻症患者。
具体的划分标准如下:1. 重症患者:- 呼吸频率≥30次/分钟,或≤8次/分钟;- 血氧饱和度≤90%;- 有明显呼吸窘迫,说话困难;- 需要持续吸氧治疗或机械通气;- 病情危重或恶化。
2. 中症患者:- 呼吸频率15-30次/分钟;- 血氧饱和度91-94%;- 有轻至中度呼吸窘迫;- 需要间断吸氧治疗。
3. 轻症患者:- 呼吸频率<15次/分钟;- 血氧饱和度≥95%;- 呼吸无窘迫;- 不需要吸氧治疗。
三、呼吸内科分级护理制度的重要性呼吸内科分级护理制度在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个性化护理:不同级别的患者具有不同的护理需求,通过分级护理制度可以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2. 优化资源利用:重症患者需要更多的医疗和护理资源,而轻症患者则需要较少的资源。
通过分级护理制度,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分配有限的资源,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3. 提高工作效率:分级护理制度将护理人员的工作重心放在重症患者身上,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护理资源分配,有助于提高整个科室的运转效率。
4.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及时发现和干预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降低病死率。
五、总结呼吸内科分级护理制度是一种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护理级别划分的系统,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满足患者需求。
呼吸内科优质护理实施方案

呼吸内科优质护理实施方案呼吸内科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科室,负责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等。
在呼吸内科工作的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下面将介绍呼吸内科优质护理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对广大护士同行有所帮助。
首先,呼吸内科护理工作需要重视患者的病情评估。
护士在接诊患者时,应当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及时进行病情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还应不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其次,呼吸内科护理工作需要注重呼吸功能的监测和支持。
护士应当熟练掌握各种呼吸功能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准确测量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压力等指标。
在患者呼吸功能受损时,护士还需要及时给予呼吸支持,包括氧疗、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措施,确保患者呼吸稳定。
另外,呼吸内科护理工作需要强调感染控制和预防。
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伴随着感染的风险,护士应当加强对患者的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征象。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还需要做好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等工作,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最后,呼吸内科护理工作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患者在患病期间往往情绪低落,护士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还应当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尊重患者的人格,提升护理效果。
总之,呼吸内科护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护理经验。
希望广大呼吸内科护士同行能够认真学习本文所述的优质护理实施方案,不断提升自身的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呼吸内科护士岗位职责

呼吸内科护士岗位职责呼吸内科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成员,承担着关键的岗位职责。
他们积极参与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确保病患得到最佳的护理和关怀。
本文将详细介绍呼吸内科护士的岗位职责。
1. 评估和监测病患呼吸内科护士负责评估病患的呼吸系统状况,包括肺功能、氧气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等指标。
他们使用各种医疗设备和仪器,如肺功能测试仪、氧气浓度监测仪等,对病患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和诊断呼吸内科护士密切与医生合作,协助医生进行呼吸疾病的治疗和诊断工作。
他们负责帮助医生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措施,如氧气治疗、呼吸机操作以及支气管镜检查等。
在诊断工作中,他们也承担责任,协助医生进行呼吸系统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扫描等。
3. 提供护理指导和教育呼吸内科护士是患者和家属的重要咨询者和支持者。
他们负责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指导和教育。
他们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向他们讲解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教授正确的自我监测方法和使用设备的技巧,提供健康生活的建议和指导。
4. 管理和维护护理环境呼吸内科护士负责维护和管理呼吸内科病房的护理环境。
他们确保病房的清洁和卫生,并对病房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
他们保证病患的隐私和安全,定期检查和更新医疗设备,并妥善管理和使用医疗用品和药物。
5. 协调护理团队和病患护理计划呼吸内科护士与其他医护人员密切合作,确保病患得到全面和协调的护理。
他们参与制定病患的护理计划,并与医生、其他护士和康复人员共同协调和执行该计划。
他们随时与团队成员沟通,交流病情和治疗进展,确保病患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关怀。
6. 应急处理和护理支持呼吸内科护士需要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快速的医疗支持和护理。
他们需要熟练掌握呼吸系统相关的急救操作和护理技能,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和药物应急处理等。
在病患出现并发症或病情恶化时,他们需要迅速反应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呼吸内科护士岗位职责

呼吸内科护士岗位职责呼吸内科是医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负责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内科护士是呼吸内科医院中的一员重要力量,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治疗工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呼吸内科护士的岗位职责。
一、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呼吸内科护士的主要职责是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护理工作。
这些工作包括: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频率、血压等;对患者进行身体护理,如洗澡、换衣服、换床单等;按时给患者服用药物,并对药物的副作用进行观察;帮助患者暖床保温等。
这些工作需要呼吸内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负责。
二、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治疗工作在呼吸内科医院中,呼吸内科护士需要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治疗工作。
这些治疗工作包括:为患者进行吸氧治疗、吸痰等护理工作,保持呼吸道通畅;帮助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并记录训练效果;帮助医生进行有创性操作,如插管、气管切开等。
因此,呼吸内科护士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协助医生更好地完成治疗工作。
三、处理紧急情况在呼吸内科医院中,呼吸内科护士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紧急情况。
当发生突发状况时,呼吸内科护士需要迅速采取措施,并协助医生处置。
这些紧急情况包括:急性呼吸窘迫、心脏骤停等。
因此,呼吸内科护士需要通过培训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处理紧急情况。
四、参与教学工作在呼吸内科医院中,呼吸内科护士不仅需要协助医生完成治疗工作,还需要参与教学工作。
呼吸内科护士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普及健康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呼吸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另外,呼吸内科护士还需要参与实习医生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帮助实习医生提高工作水平。
总之,呼吸内科护士是呼吸内科医院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他们需要认真负责、积极向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完整版)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知识点

完整版)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知识点一.咳嗽与咳痰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活动,但过于频繁且剧烈的咳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
咳嗽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前者为无痰或者痰量甚少的咳嗽,见于咽炎及急性支气管炎、早期肺癌等疾病;后者伴有咳痰,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扩张症。
护理评估包括病史、身体评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清理呼吸道无效是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包括观察咳嗽、咳痰情况,记录痰液的颜色、量、性质;保持室温18-20度,湿度50%-60%;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给予充分水分,使每天饮水量达到1.5L-2L;促进有效排痰,包括有效咳嗽、胸部叩击、体位引流和机械吸痰。
二.肺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呼吸时有异常的不舒服感,病人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可能有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及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等体征。
肺源性呼吸困难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造成机体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所致。
呼吸困难根据其临床特点分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和混合性呼吸困难。
护理诊断包括气体交换受损和活动无耐力,护理措施包括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予氧疗和支持性护理,如协助病人改变体位,减轻呼吸负荷。
并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出现窒息等紧急情况,及时进行抢救。
抗生素治疗通常持续5-7天,或者在退热后3天停药,或者从静脉治疗转为口服治疗并维持数天。
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也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重要手段。
支气管扩张症是由支气管壁组织结构病理性破坏引起支气管腔不可逆的扩张变形。
患者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要点包括控制感染、改善气流受限、清除气道分泌物和外科治疗。
护理措施包括清理呼吸道、休息与卧位、饮食护理、对症护理和引流配合等。
在清理呼吸道方面,可以采取体位引流的方法,每天1-3次,每次15-20分钟。
在潜在并发症方面,如大咯血和窒息,应采取休息与卧位、饮食护理和对症护理等措施,并及时进行抢救。
呼吸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呼吸内科疾病护理常规呼吸内科疾病护理常规呼吸内科疾病是指影响人体呼吸系统,包括鼻、喉、气管、肺等部位的疾病。
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有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下面将介绍呼吸内科疾病护理的一般常规。
1. 监测病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等。
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肺功能等指标,以及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2. 安全防护: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常常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容易带菌飞沫。
护理人员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佩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3. 维持呼吸畅通:护理人员可以采取适当的体位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呼吸通畅。
例如,高位半卧位可以减轻患者呼吸负担,促进痰液排出。
4. 管理呼吸辅助装置:对于需要使用氧气或呼吸机等呼吸辅助装置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使用方法,并定时检查和更换相关设备。
5. 给予药物治疗:根据医嘱,护理人员需要按时给予患者口服或静脉药物治疗。
对于吸入药物治疗,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器或雾化器。
6. 鼓励患者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提高肺功能。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推荐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呼吸操等。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提供营养支持: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消瘦等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合理调配患者的饮食,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
必要时可以给予营养补充剂。
8. 心理支持: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恢复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等。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交流,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9. 教育指导: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疾病的相关知识,如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
还需要指导患者学习正确的用药和呼吸训练方法,以及提供预防和康复的相关指导。
10. 病情记录和交接: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措施,以及医嘱执行情况等。
护理呼吸内科知识点总结

护理呼吸内科知识点总结呼吸内科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在护理呼吸内科中,护士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各种呼吸系统疾病进行全面的护理工作。
本文将从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常见的护理技能以及常用的护理药物等方面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护理呼吸内科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呼吸内科常见疾病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以气道慢性炎症为基础、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气道疾病的统称。
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胸闷等症状。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道护理,规范患者的用药情况,并且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锻炼和康复训练。
2.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可以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炎症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气喘、咳嗽、呼吸困难等。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帮助患者制定良好的生活规律,规范用药和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治疗措施,分析评估患者的发作原因,并指导患者进行支气管哮喘的自我管理。
3.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指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加强患者的个人卫生,注意饮食的搭配和合理的营养补充,同时严格控制感染的风险源,保持患者周围环境清洁,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4. 肺栓塞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气道通畅程度,及时指导患者进行肺栓塞的防治。
5. 肺功能异常肺功能异常包括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等,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有效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维持患者的生理平衡。
二、呼吸内科常见护理技能1. 气道管理气道管理是呼吸内科护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气道通畅的维护和呼吸功能的保障至关重要。
护士需要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有效的清洁和护理,及时排除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讲义

第一章绪论1。
内科护理的工作任务:①护理病人②协助诊疗③健康指导④沟通协调2.范畴、服务对象:青少年(年龄>14岁以上)、中年、老年直至高龄老人。
第二章呼吸系统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一、咳嗽与咳痰1。
★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病因:感染2。
★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咳嗽3。
咳嗽的性质:①干性咳嗽(无痰或痰量很少)②湿性咳嗽(伴有痰液)4。
左心衰竭常于夜间出现阵发性咳嗽5.咳嗽的音色①金属音:纵隔肿瘤。
②声音嘶哑③犬吠样咳嗽:见于喉部疾病或气管受压。
6.痰的性状:黏液性、浆液性、脓性、黏液脓性、血性★①白色黏痰:慢性支气管炎②铁锈色痰:肺炎链球菌肺炎③粉红色泡沫状痰:急性左心衰④恶臭痰:厌氧菌感染7。
环境及体位:“套话"+温度18~20℃,湿度50%~60%,高枕卧位或舒适坐位。
8.饮食护理:“套话”+饮水量在1500ml以上9.★促进有效排痰:①指导病人有效咳嗽②胸部叩击:空心掌装,“自下而上,由外向内”③气到湿化:气道湿化治疗和雾化治疗④体位引流⑤机械排痰二、肺源性呼吸困难1。
肺源性呼吸困难: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所致。
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
2.★肺源性呼吸困难的类型:①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②呼气性呼吸困难:哮鸣音③混合性呼吸困难3.呼吸困难的分度:①轻度:由中度及中度以上体力活动引起,如:快走、慢跑、爬楼梯、手洗衣物。
②中度:由轻度体力活动引起,如:平地走、做饭。
③重度:由洗脸、穿衣、说话等活动引起,甚至休息时也有发作,不能外出活动。
4.氧疗护理:①缺氧不伴二氧化碳潴留者→面罩给氧,流量(2~4L/min)②低氧血症严重者→短时间内高流量(4~6L/min)吸氧;③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者→应持续低流量(1~2L/min)鼻导管或鼻塞法给氧;密切观察氧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三、咯血1.肺结核是引起咯血最常见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内科护理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
1、医院获得性肺炎:
2、自发性气胸:
3、呼吸衰竭:
4、肺心病:
5、咯血:
二、单项选择题:(20×3分=60分)
1、女,61岁,诊断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护士按计划进行呼吸训练,下列哪项训练方式适合此病人
A、有效呼吸
B、腹式呼吸
C、拱嘴呼吸
D、胸式呼吸
E、放松训练
2、一男性患者63岁,行纤维支气管镜检,三日后咳黄色粘痰,体温385-39℃,血常规:白细胞增高,应首先考虑
A、上呼吸道感染
B、化脓性扁桃体炎
C、咽炎
D、肺结核
E、肺部感染
3、造成肺部感染的因素与下列哪项无关
A、寄生于呼吸道的细菌
B、误吸入口、咽分泌物
C、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D、空气中的细菌
E、黏附于纤维支气管镜上的细菌
4、肺心病呼吸衰竭最确切的诊断根据是
A、发绀、呼吸困难
B、精神、神经症状
C、二氧化碳结合力明显升高
D、PaCO2>50mmHg,PaO2<60mmHg
E、肺通气功能明显减退
5、促进长期卧床病人排痰的简单有效措施是
A、负压吸引
B、体液引流
C、提高机体免疫力
D、药物祛痰
E、翻身、叩背
6、静脉采血以下哪几项符合要求
A、一人一针一管
B、一人一针一管一巾
C、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D、一人一针一带
7、上感时炎症向邻近器官蔓延
A、败血症
B、风湿热
C、支气管肺炎
D、咽后壁脓肿
E、胃肠炎
8、上感时炎症向下蔓延
A、败血症
B、风湿热
C、支气管肺炎
D、咽后壁脓肿
E、胃肠炎
9、感染通过血行蔓延
A、败血症
B、风湿热
C、支气管肺炎
D、咽后壁脓肿
E、胃肠炎
10、张力性气胸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A胸腔闭式引流 B吸氧 C呼吸机 D呼吸兴奋剂 E气管切开
11、缺氧患者最典型的症状是
A.心率加快
B.紫绀
C.头痛
D.兴奋
E.呼吸困难
12、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肺功能改变主要是
A.动-静脉样分流增加
B.肺泡通气功能障碍
C.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D.弥散功能障碍
E.机体氧耗量增加
13、.呼吸衰竭时发生二氧化碳潴留的主要机制是由于
A.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B.弥散障碍
C.肺组织通气不足
D.动静脉分流
E.无效腔通气
14、下列哪项检测结果符合Ⅱ型呼吸衰竭
A.PaO2>8kPa,PaCO2<6.67kPa
B.PaO2<8kPa,PaCO2>6.67kPa
C.PaO2<8.85kPa,PaCO2>6.67kPa
D.PaO2<8kPa,PaCO2<6.67kPa
E.PaO2>6.67kPa,PaCO2>8kPa
15、对于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最适宜的吸氧浓度为
A.10%~45%
B.35%~40%
C.51%~60%
D.25%~35%
E.10%~50%
16、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有效的措施为
A.持续高浓度吸氧
B.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
C.持续低浓度吸氧
D.迅速应用糖皮质激素
E.应用正压机械通气
17、呼吸衰竭的患者临床上出现最早的症状是
A.胸部疼痛
B.呼吸困难
C.咯血
D.紫绀
E.精神错乱
18、有关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时间应为
A.每年发作至少3个月,持续10年以上
B.每年发作至少1个月,持续2年以上
C.每年发作至少2个月,持续3年以上
D.每年发作至少3个月,持续2年以上
E.每年发作至少6个月,持续4年以上
19、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治疗,下列各项中不恰当的是
A.应用敏感抗生素
B.应用祛痰、镇咳药物
C.应用支气管扩张剂
D.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E.菌苗注射
20、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并发症是
A.肺出血
B.支气管扩张
C.小叶性肺炎
D.肺栓塞
E.肺气肿、肺心病
三、简答题(2×10分=20分)
1、试述肺结核的临床分型。
2、重症病人进行机械吸引痰液时,应注意哪些?
一、名词解释
1、医院获得性肺炎:指病人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是在住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出院后4小时内发生的肺炎、
2、自发性气胸:指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的自发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疱、细小气肿泡自发破裂,使肺及支气管内气体进入到胸膜腔所致
3、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4、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阴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5、咯血:指喉部以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或肺组织的出血,血液随咳嗽由口腔咯出
二、单选题
1-5:CEDDE 6-10:CDCAA 11-15:EBCBD 16-20:BBDEE
三、简答题
1、分为Ⅴ型,有:
Ⅰ型原发性肺结核
Ⅱ型血行播散型肿结核
Ⅲ型浸润型肺结核
Ⅳ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Ⅴ型结核性胸膜炎
2、.①吸痰前对病人或其家属讲解吸痰的意义及过程
②无菌操作
③吸痰管大小合适,抽吸压力要适当
④插管前吸痰管前端用生理盐水湿润,插入深度要适当;
⑤抽吸时异管要左右180度旋转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0—15秒,两次抽吸最
好间隔3分种;
⑥吸痰时观察痰液性质和病人反应;
⑦机械吸痰工作应由医护人员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