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凌源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
最新-辽宁省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历史) 精品

2018—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年级历史科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
载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的出现D.小农经济的产生2.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A.铁器牛耕的使用B.社会人口的增加C.国家分裂的影响D.土地制度的变化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有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借用牛力耕田③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④“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为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省暖,盖老少贵族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反映了A.棉花在内地的广泛种植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C.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D.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5.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这实质上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B.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度C.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6.“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与雍正的这句话观点不一致...的是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7.平遥是著名的“晋商”的发源地之一。
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
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支机构。
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B.晋商对外国资本由一定抵制作用C.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D.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8.260多年前,瑞典商船“哥德堡号”来华经商,带走大量货物,可惜在返航途中沉没了。
精校Word版含答案---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

2018年—2019学年度下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一期初考试历史试题I卷(选择题共7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7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这一年应该是A. 公元前20世纪早期B. 公元前20世纪末期C. 公元前21世纪早期D. 公元前21世纪末期2.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订立盟约。
盟约中有“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妻”的规定。
该盟约的订立A. 旨在维护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B. 为了进一步规范诸侯的婚姻行为C. 说明当时宗法制已经开始动摇D. 反映出分封制已经出现崩溃迹象3.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
”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为使“兵不复起”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是A.攻打匈奴,修长城 B. 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D.实行郡县制4.在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据考证这是墓主人准备上报给秦始皇的有关当朝百官罪行的报告。
据此推断,该墓主人生前可能任职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郡守5.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分封建国 B.剥夺王侯爵位 C.推恩令 D.监察制度6.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
而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作“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
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A.人才选拔渐趋开放B.宗法关系仍受重视C.选官不受身份限制D.官僚政治逐步形成7.为了安抚后周留下的大批官员,北宋在保留了唐代以来三省、六部及各寺、监的官称的同时,实行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的政策,另派官员担任实际职务,称为“差遣”。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凌源市高一下学期期初抽测历史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凌源市高一下学期期初抽测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记载,周初分封的同姓诸侯国之间有兄弟之国和同姓之国的差别。
此差别主要反映了A. 政治等级严格B. 国家大小不同C. 血缘亲疏不同D. 国家权力不同【答案】C2.根据下图,可以得出的正确主题是A. 秦国实行远交近攻战略B. 秦朝时期皇权的至高无上C. 秦朝完善三公九卿制度D. 秦国已经出现郡县制雏形【答案】B3.《元史・百官志七》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这里的“都省”是指A. 中书省B. 宣政院C. 尚书省D. 门下省【答案】A4.据下图可知,古代希腊A. 工商业非常的发达B. 各邦都实现了独立自主C. 地理环境非常恶劣D. 城邦小国寡民特征明显【答案】D5.罗马共和国初期,平民为了摆脱悲惨的命运,同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其斗争的焦点之一就是反对贵族的司法垄断和专横,由此产生的法律是A. 习惯法B. 《十二铜表法》C. 《卡拉卡拉救令》D. 《民法大全》【答案】B6.美国自19世纪50年代确立两党制后,一直由民主党和共和党通过竞选总统而轮流执政,但是在现代美国还有第三党,包括绿党、公民党等。
这说明美国政治的特点之一是A. 组织完善,纪律严明B. 两党竞争,权力制衡C. 驴象之争,渔翁得利D. 两党执政,多党并存【答案】D7.下图所示为某论文的基本框架。
其中方框空白处所填写的内容应是A. 欧洲资本主义兴起B. 欧美法律体系发展与完善C. 欧洲的复兴与崛起D.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答案】D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双方都谨慎地避免提及鸦片之未来地位问题。
”下列规定属于该“条约”内容的是A.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 美国获得领事裁判权C.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D. 允许洋人到内地经商【答案】A9.下面图示的逻辑关系揭示的事件是A. 金田起义B. 永安建制C. 定都天京D. 天京变乱【答案】D10.“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观念里萌动着中华民族第一缕复兴的力量。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2018年—2019学年度下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一期初考试历史试题I卷(选择题共7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7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这一年应该是A. 公元前20世纪早期B. 公元前20世纪末期C. 公元前21世纪早期D. 公元前21世纪末期2.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订立盟约。
盟约中有“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妻”的规定。
该盟约的订立A. 旨在维护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B. 为了进一步规范诸侯的婚姻行为C. 说明当时宗法制已经开始动摇D. 反映出分封制已经出现崩溃迹象3.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
”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为使“兵不复起”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是A.攻打匈奴,修长城 B. 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D.实行郡县制4.在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据考证这是墓主人准备上报给秦始皇的有关当朝百官罪行的报告。
据此推断,该墓主人生前可能任职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郡守5.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分封建国 B.剥夺王侯爵位 C.推恩令 D.监察制度6.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
而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作“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
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A.人才选拔渐趋开放B.宗法关系仍受重视C.选官不受身份限制D.官僚政治逐步形成7.为了安抚后周留下的大批官员,北宋在保留了唐代以来三省、六部及各寺、监的官称的同时,实行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的政策,另派官员担任实际职务,称为“差遣”。
辽宁凌源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一模抽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凌源市教育局高三“抽考”文科综合2018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这反映出当时A. 宗法等级秩序的基础稳固B. 农业生产出现严重的衰退C. 土地国有制度已彻底瓦解D. 土地私有化趋势日渐加强【答案】D【解析】表格中“土可贾”说明土地可以买卖,“田宅可买”“卖其宅园”说明当时土地均可以买卖,D正确;宗法制关系材料没有体现,A错误;土地买卖不能说明农业生产的衰退,B错误;民间的土地私有制,不能说明国有制土地瓦解,C错误。
2. 汉文帝时,晁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
但普通五口之农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100石,根本无600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贾所乘。
这表明在当时A. 重农政策与现实相背离B. 农民生产生活十分艰辛C. 商人可凭经济实力任官D.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政府想通过降低租税让老百姓封爵,可是由于百姓收入较低,无法满足,显示出重农政策与现实相背离,A正确;B不是材料反映主旨,排除;商人是不可以买官,C错误;古代商人地位十分低下,D错误。
3. 唐初,高祖李渊规定,“诸宗姓官(李姓官员)宜在同列(官员)之上。
每州置宗师(李姓官员)一人,以明管摄,别为团、伍,所司明立条式”。
此举A. 实现了皇室对政权的垄断B.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凸显了皇帝天下独尊地位D. 加强了对皇室宗亲的管理【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李姓官员)宜在同列(官员)之上,由于唐朝时李士王朝,所以把李姓排在前列,彰显皇帝天下对尊地位,C正确;A中垄断不符合题意;B地方管理体系不符合潮流材料主旨,B错误;皇室宗亲不属于材料主旨,排除D。
4. 哲学家谢林指出:“经过宗教原则的彻底转变和世俗化.中国人的意识完全避开了宗教过程,并在一开始即达到了其他民族经过神话过程才能达到的纯粹理性的境地”。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下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笫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公田变为私田B. 铁器牛耕的推广C. 国家走向统一D. 封建制度的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等信息表明,生产力水平提高,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是铁器牛耕的推广,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劳动者的能力,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无关,A错误;材料与国家是否统一无关,C错误;材料与社会制度无关,且生产力水平提高(铁器牛耕的推广),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D错误。
2.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A. 开始使用铁器B. 注重精耕细作C. 尚未推广牛耕D. 雇佣关系盛行【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农业注重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
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器,故A项排除。
汉代已经推广牛耕,故C项错误。
明朝中后期出现雇佣关系,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特点3.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A. 将公田化为私田B. 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C. 土地兼并D. 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力,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土地兼并。
辽宁省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测考试试卷

辽宁省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测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8高一上·抚顺期末)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确的理解是()A . 一半是封建社会一半是殖民地社会B . 半殖民地是沦为殖民地的过程中保留了封建主义C . 半封建是保留部分封建主义D .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仍保留一部分主权2. (2分)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 . 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 . 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 .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 . 国家强盛,疆域广阔3. (2分) (2017高一上·会宁期中) 贵族制与君主制的明显不同是()(1)终身制(2)世袭制(3)任期制(4)选举制A . (2)(3)(4)B . (3)(4)C . (1)(2)(3)D . (1)(3)(4)4. (2分) (2017高一下·扶沟期中)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A . 帝国的彷徨B . 中华的荣耀C . 东方的曙光D . 王朝的振兴5. (2分) (2017高二下·东台月考) 下图所示的中央官制()A . 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B . 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C . 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D . 标志着君主专制强化达到顶峰6. (2分) (2019高三上·杭州月考)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苏联推行多党制②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③“八一九”事件④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A . ①②③④B . ④①②③C . ①④③②D . ①②④③7. (2分) 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2019年最新题库 辽宁凌源第一高级中学高一月考历史

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34x1.5=51分)1.中国古籍中曾出现下列人名:殷孝祖、刘敬先、汤显祖、蔡兴宗等。
下列制度中,对这些人的起名影响比较大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C.刺史制D. 禅让制2.据《史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由此可见该制度()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B.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D.扩大了国家疆域3.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的特殊图书体裁,“隐恶扬善”是修纂族谱的基本原则之一。
族谱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具体体现。
这表明族谱()①有利于凝聚宗族②不利于弘扬正统观念③有利于规范社会人际关系④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君主)独制四海之内”。
下列制度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5.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A.从分封制到郡县制B.从奴隶制度到封建制度C.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D.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6.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C.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7.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镈的建议作罢。
由此可见()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B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C.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8.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