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练习
凸透镜成像规律经典练习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经典练习题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以在距离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如果使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小于10cm。
2、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会变大,像距会变小。
3、如果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20cm。
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5、XXX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
如果XXX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6、XXX和XXX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XXX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右图中的甲和乙。
根据图片可以得知,XXX离XXX的距离近。
7、通过凸透镜观察XXX的脸庞时,不可能看见下图中的像。
8、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
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如果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9、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
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实像。
10.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同学使用了四块有不同焦距的凸透镜。
在将光屏移到距离凸透镜16厘米的位置后,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f=4厘米;B、f=8厘米;C、f=12厘米;D、f=16厘米。
1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经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则物距u应满足:A。
u>2f;B。
2f>u>f;C。
u=2f;D。
u<f。
12.当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距与实像的变化情况是:A。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答案)

1.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__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
生活中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_(凸透镜/凹透镜),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视/远视)的矫正相似。
【答案】10 同一高度照像机凹透镜近视【解析】(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处即为焦点的位置,由图甲可知,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同一高度。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此时的物距为40cm,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之外,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像。
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像成在了光屏的前方,要使像仍成在光屏上,需要一个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凹透镜是用来矫正近视眼的,因此这与近视眼的矫正相似。
故答案为:(1). 10 (2). 同一高度 (3). 照像机 (4). 凹透镜;近视。
2.(7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 5cm(1)实验前应首先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2)如图,光屏应在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清晰、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则发现像变得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4)若实验中将光屏换成平面镜,则从侧面(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倒立的烛焰像,此时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凸透镜大小.【答案】(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③;放大;幻灯机;(3)右;(4)不能;相等.【解析】试题分析:(1)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由图知,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30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cm﹣30cm=20cm,即蜡烛在1倍和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在2倍焦距之外,幻灯机(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比以前会聚得要晚了,像距更大了,因此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当烛焰距凸透镜40cm时,物距大于2f,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4)平面镜所称成的像是虚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同,所以此时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蜡烛大小相等.考点:凸透镜成像、平面镜成像3.(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凸透镜成像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练习题(含答案)A. 等大的实像B. 等大的虚像C. 缩小的实像D. 放大的虚像6. 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像看得见,虚像看不见B. 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C. 实像总是缩小的,虚像总是放大的D. 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放大或缩小11. 放大镜是利用______可以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使用放大镜时,必须要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______。
清晨,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像。
16. 画出像的大致位置。
四. 实验题:17.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在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即___________。
点燃蜡烛应在调整之 ____,而________应当放在其他两种器材之间。
(2)在实验过程中,要么固定________的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和像屏找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么固定________的位置不变,通过移动凸透镜和像屏找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利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已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此时如果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则光屏上的像________。
(4)如图,把一物体先后放在a、b、c、d各处,则把物体放在_______处,在光屏上的像最大;把物体放在________处,在光屏上的像离凸透镜最近;把物体放在_________处,光屏无论怎样移动,都得不到像。
难题提高1.当物体位于凸透镜前的哪一位置时能得到放大的像?2.若一物体从距凸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移到1.5倍焦距的地方,则()A. 像距变小,像变小B. 像距不变,像不变C. 像距变大,像变大D. 像距变大,像不变3.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物体清晰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5 cmB. 10 cmC. 15 cmD. 20 cm4.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移到距凸透镜45cm 处,则成像的情况是()A. 放大的实像B. 缩小的实像C. 等大的实像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位于凸透镜某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则在光屏上将出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其正面呈圆孤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孤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__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
A. 透镜的直径B. 入射光线的方向C. 透镜的曲率D. 透镜的颜色答案:C解析: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透镜的曲率,曲率越大,焦点位置越近;曲率越小,焦点位置越远。
2. 关于凸透镜焦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B.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中心C.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正焦距D.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表面答案:A解析: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因为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在透镜的透镜中心的同侧。
3. 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关注的光线是()。
A. 仅仅想光轴靠近的光线B. 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C. 只有经过透镜中心的光线D. 完全垂直于光轴的光线答案:B解析: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是通过将光线聚焦在焦点上实现的,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其余光线则在透镜后面的位置得到成像。
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
A. 实物体B. 虚物体C. 光线D. 影子答案:B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虚物体,即物体的投影形成在透镜后的位置。
5.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实物体与虚物体的区别在于()。
A. 实物体有质量,虚物体没有B. 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C. 实物体是透明的,虚物体是不透明的D. 实物体发出光线,虚物体不发出光线答案:B解析: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虚物体是通过光线经过凸透镜成像后形成的投影。
二、填空题1. 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如果经过像方焦点,成像在()方的位置。
答案:虚物方2.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焦点位置在()透镜的位置。
答案:凸3. 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物体放在焦点处,成像在()。
答案:无穷远处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成像的位置是()。
答案:物距焦距的倒数5. 凸透镜焦距越大,对物距的要求越(),反之亦然。
凸透镜成像习题(有答案)

凸透镜成像习题一、选择题1.物体距凸透镜20 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镜30 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是()A.放大的B.缩小的C.等大的D.无法判断2.一个同学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得出了下面的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3.张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40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验.接下来他改用焦距为10 的透镜乙继续实验.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调节光屏的方法及光屏上的像变化情况是()A.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大B.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小C.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大D.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5.小张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总结了三个实验结论如表所示,其中正确第2页,共8页的选项是( )A.第一次实验B.第二次实验C.第三次实验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将蜡烛移动到25 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将蜡烛移动到40 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 7.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实像”和“虚像”,关于“实像”与“虚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 B.凹透镜可能成实像C.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D.虚像能用光屏承接实像则不能8.小明站在平静的湖边,看到清澈的湖水里小鱼在白云间穿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B.白云是实像,鱼是虚像 C.白云是虚像,鱼是实像D.白云和鱼都是虚像9.烛焰通过相距15 远的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正立,凸透镜的焦距等于15 B.像正立,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5 C.像倒立,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 D.像倒立,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5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虚像是人的幻觉,实际上并不存在B.人能看到物体是因为人眼发出的光射到物体上C.实像可在光屏上显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显示D.实像和虚像都可在光屏上显示二、填空题11.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镜.、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______________摄像头(“靠近”、“远离”).12.通过水滴看书上的字,字是______________的(填“缩小”或“放大”),此时水相当于______________镜.13.市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的上下车安全,在公交车上安装了“电视监控器”.凸透镜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电视监控器”的摄像头能成____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14.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首先将烛焰、透镜、光屏放置在______________上,并将三者的中心调节在______________.1该同学把这块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离地面大约15厘米处出现了一个亮点,由此判断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__厘米;2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透镜调至点时,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那么成的一定是______________像;3仍保持蜡烛、光屏的位置不变,将透镜调至点时,若光屏上再一次出现了一个像,那么该像肯定是______________.第4页,共8页4 如果该同学继续移动透镜并调至 点时,成像情况为______________.15.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__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是__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16.在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2 ,当蜡烛在20 刻度处时,在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倒立的、___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6 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____________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______________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一特点来观察物体的(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幻灯机”). 17.实像是实际光线______________ 的.18.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外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某处成______________像.19.有 、 、 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下:由此可知 、 、 三个透镜的焦距 、 、 从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20.用焦距未知的凸透镜“探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通过调整物距及像距,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实验序号为1、2;通过调整物距再做两实验,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实验序号为3、4.1在实验前,需要调节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2如图是实验序号4对应的实验图,请将物距、像距填写在表格中;3分析前面的4组数据及对应的现象,为了尽快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像,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进行完此操作后,把测得的物距与凸透镜焦距对比,发现当物距24 时,能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用你学过的知识判断,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__.4把物距调节到小于______________时,用眼睛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发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1.A2.A3.B4.D5.C6.B7.A8.D9.D10.C11.凸透靠近12.放大放大13.倒立缩小14.光具座;同一高度;115;2倒立缩小的实;3倒立放大的实像;4正立放大虚像.15.实虚16.缩小不能放大镜17.会聚而成18.倒立缩小的实19.20.同一高度完整的像成在光屏中央2见下表:第6页,共8页将凸透镜向右移动,使物距等于像距1212感谢下载!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第8页,共8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一、选择题1.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内时,所成的像是:A. 倒立的实像B. 正立的虚像C. 正立的实像D. 倒立的虚像2. 凸透镜成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距:A. 越近B. 越远C. 不变D. 先变远后变近3. 凸透镜成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的大小:A. 越大B. 越小C. 不变D. 先变大后变小4. 凸透镜成像时,若物体位于焦点之外,所成的像是:A. 正立的虚像B. 正立的实像C. 倒立的虚像D. 倒立的实像5.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位于二倍焦距处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A. 倒立的等大实像B. 倒立的放大实像C. 正立的等大虚像D. 正立的放大虚像二、填空题1.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处时,所成的像位于______。
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物距小于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______像。
3.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时,所成的像与物体______等大。
4.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______像。
5.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与物体的距离是______。
三、判断题1. 凸透镜成像时,物体越靠近透镜,所成的像越小。
(对/错)2. 凸透镜成像时,物体位于焦点处不成像。
(对/错)3. 凸透镜成像时,物体位于二倍焦距处,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
(对/错)4. 凸透镜成像时,物体位于焦点之外,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对/错)5. 凸透镜成像时,物体位于焦点之内,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对/错)四、计算题1.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距离透镜15厘米。
求像的性质、大小和位置。
2.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20厘米,物体距离透镜30厘米。
求像的性质、大小和位置。
3.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物体距离透镜5厘米。
求像的性质、大小和位置。
五、简答题1. 请简述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对应的成像规律。
2.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给出具体的数学表达式。
凸透镜成像经典30道题

2.(2015•济宁)小夏用如图中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在如图的四个实验情景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
A.B.
C.D.
6.(2015•成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20cm的凸A.B.C.D.
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70cm
A. B.C.D.
这个像是(填“实”或“虚”)像.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如果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此时蜡烛在光屏30.(2015•江西模拟)小华在使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像,上(填“成缩小的像”“成放大的像”或“不成像”)。
凸透镜成像练习题(附答案)

凸透镜成像练习题(附答案)A卷: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器材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A.凹面镜B.潜望镜C.凸透镜D.凹透镜2、如图所示,把人参泡在酒中,通过酒瓶看见的是人参的放大虚像,这时的瓶和酒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3、(2012湖南衡阳第3题)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2cm处,则所成的像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4、下图所示是“天网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摄像头,该摄像头的主要光学部件是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凹面镜5、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15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距为30cm 时,它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缩小的虚像6、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离凸透镜15cm处,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cmB.10cmC.15cmD.20cm7、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
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
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A.焦距为4cm的凸透镜B.焦距为8cm的凸透镜C.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D.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8、(2012江苏南京,第4题)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9、某同学们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的记录:当物体距ul=30厘米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厘米,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u=10厘米,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0年安徽芜湖,13题)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 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20cm B .15cm C .10cm D .5cm 2.(2010·河北省,17题)下列有关凸透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B .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的视力C .凸透镜所成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D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3.(2010年浙江温州,9题)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蜗牛爬行用到的工具分别是( ) A.显微镜、放大镜 B .放大镜、放大镜 C .显微镜、显微镜 D .放大镜、显微镜 4.(2010年山东潍坊,12题)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 和物距u 所在的范围是( ) A .v <f B .f <v <2f C .u >2f D .f <u <2f5.(2010江苏扬州,9题)把下图甲所示的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乙中的 ( ). (2010江苏泰州,12题)如图 6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 A .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 .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 .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 .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7.(2010广东肇庆,9题)如右图所示,蜡烛经透镜所成的像是:(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正立放大的虚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 8.(2010河南省,13题)如图6所示,a 、b 、c 、d 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 为焦点。
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 .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 .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9. (2010四川泸州,A 卷选择8题)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 ) A 、倒立、放大的虚像 B 、正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倒立、放大的实像 10.(2010安徽,7题)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 A .光屏上仍能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 B .光屏上将能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 C .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 D .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 11.(2010年广州市花都区,7题)把高2cm 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 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 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7.5cm B.12.5cm C.4.5cm D.10cm 12.(2010年广东茂名,8题)下列关于光学仪器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面镜能成等大的虚像B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C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对光起发散作用D .照相机照相时,底片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3、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的变化是:( ) A .从小变大 B .从大变小 C .不变 D .先变大,再变小14、用照相机拍集体照,发现有一部分人没进入镜头,这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A.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B. 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C. 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D. 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 15、下列关于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物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D.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16、测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 ,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mm 以外 B.50mm 以内 C.略大于50mm D.恰为50mm17.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 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 cm 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 )A .放大的实像B .等大的实像C .缩小的实像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18.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 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 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10 cm B .20 cm C .12 cm D .以上都不对19.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蜡烛距凸透镜15 cm ,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蜡烛距透镜40 cm 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 .蜡烛距透镜18 cm 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C .蜡烛距透镜20 cm 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D .蜡烛距透镜6 cm 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20.某幻灯机的镜头和幻灯片之间的距离可在10 cm~20 cm 之间调节,现因原镜头损坏,则应选用下列哪一个元件做镜头()A .焦距为5 cm 的凸透镜 B .焦距为10 cm 的凹透镜C 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D 焦距为20 cm 的凸透镜 21.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别是( )A .大于2f ,小于fB .大于2f ,小于2f ,大于fC .小于2f ,大于f ,大于2fD .大于f ,大于2f 22.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 )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正立放大的实像C .倒立放大的虚像D .倒立放大的实像 23.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B .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C .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D .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24.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时,在透镜的另一侧距离透镜20 cm 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物体的像,若把物体移至透镜前20 cm 处,为了仍能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的移动方向和所成像的大小为( )A 光屏靠近透镜,成缩小的像 B 光屏靠近透镜,成放大的像C 光屏远离透镜,成放大的像 D 光屏远离透镜成缩小的像 25.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主光轴方向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棒AB ,如下图所示,则形成的像A`B`将( ) A.比实物长,且A`端比B`端细 B. 比实物长,且B`端比A`端细 C. 比实物短,且A`端比B`端细 D. 比实物短,且B`端比A`端细26. 使用投影仪时,当投影片离镜头的距离是40cm 时,银幕上出现了一个放大、倒立的像,则该镜头的焦距满足( ) A.f <20cm B.f <40cm C.20cm <f <40cm D.f=40cm 27、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 ,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 处向12cm 处移动的过程中( )A 、像变大,像距变小B 、像变小,像距变大C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28、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cm 处向透镜处移动时,则下列叙述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是( )A 、像始终变大B 、像始终变小C 、像先变小后变大D 、像先变大后变小 二.填空题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必须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____上,并且____应放在其他两种器材之间,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30.当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时,说明蜡烛在凸透镜_____;若想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蜡烛应向_____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____方向移动.像的大小是逐渐_____,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蜡烛处于_____的范围了.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果无论光屏怎样移动,光屏都收不到像,原因可能是:(1)_____ ;(2)_____ ;(3)_____.(4)32(2010江苏南京,20题)如图所示,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在图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 的实像。
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__ .(2)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__________(选填“向上”、“向下”或“不”)移动33、(2010江苏宿迁,25题)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⑴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填“上”或“下”)调整.⑵烛焰放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cm.⑶使烛焰向右移动2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倒立、(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34、(2010湖北武汉,10题)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⑴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__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_cm。
⑵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主光轴。
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高速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______移动。
35.(2010年吉林省,10题)用老花镜的镜片看近处书上的字,看到的像是的;若用它看远处的树,适当移动镜片直至看到清晰的像,则看到的像是的。
36.(2010内蒙古赤峰,15题)平静的湖面上能够映出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儿。
人站在湖边能看见水中的鱼儿与鸟儿在一起嬉戏。
看见水中的“鱼”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看见水中的“鸟”是光的________现象;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铅笔的形状_________ (填“不变”或“变化”);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的移动时,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会逐渐_________ (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以后,铅笔尖的方向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