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汽车制造工艺过程基本概念
1第一章汽车车身结构讲课用概述

三段双梁式车架
1.2.1车架结构
双梁式车架
单梁式车架
单双组合式车架
1.2.1非承载式车身
优点:
减振性能好:发动机和底盘各主要总成,直接装配在介 于车身主体的车架上,能较好地吸收来自各方面的冲 击与振动。 工艺简单:壳体与底架共同组成车身主体,它与底盘 可以分开制造、装配,然后 再组装到一起,总装工艺 因此而简化。 易于改型:以车架作为车身的基础,易于按使用要求 对车身进行改装、改型 和改造。 安全性好: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冲击能量的大部 分由车架吸收,对车身主体 能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4.鱼形汽车
1.1.1 汽车车身发展史 6.楔形汽车
“鱼形鸭尾式”车型虽然部分地克服了汽车高速行驶时 空气的升力,但却未从根本上解决鱼形汽车的升力问题。 设计师最终找到了一种新车型——楔形。
第一次按楔形设计的汽车是1963年的司蒂倍克〃阿本提。 1968年,通用公司的奥兹莫比尔〃托罗纳多改进和发展了 楔形汽车,1968年又为凯迪拉克高级轿车埃尔多所采用。 楔形造型主要在赛车上得到广泛应用。
固有频率震动低,噪音小 。
1.2.2承载式车身优缺点
缺点:
底盘部件与车身结合部在汽车运动载荷的作用下, 易发生疲劳损伤 。
乘客室易受到来自汽车底盘的振动与噪声的影响。 事故碰撞导致的汽车整体变形复杂,会直接影响到 汽车的行驶性 能。
汽车碰撞钣金维修作业中复原参数时,须使用专门 设备和特定的检查与测量手段。
1.1.1 汽车车身发展史 (视频)
总之,汽车车身给驾驶人提供便利的工作 条件,给乘员提供舒适的乘坐条件,保护 他们免受汽车行驶时的振动、噪声、废气 的侵袭以及外界恶劣气候的影响,并保证 完好无损地运载货物且装卸方便。
第一章汽车发展史

三、蒸汽汽车的发明
1769年,法国陆军工程师、炮兵 大尉尼古拉斯· 古诺(1725一1804年)
经过6年的苦心研究出世界第一辆
蒸汽汽车,这是汽车发展史上的第
一个里程碑,也标志着人类以机械
力驱动车辆时代的开始。车速为4 km/h。一次试车时撞到般圣奴兵 工厂的墙上,被认为是世界第一起 机动车事故。
奥拓
奇瑞QQ
捷达
飞渡两厢 10 万
花冠、卡罗拉
本田思域
本田雅阁
奥迪A6
宝马760
奥 德 赛
路虎揽胜
1.公路分类 (1)公路的技术等级 我国公路按交通量、任务及功能可分为高速公路、一、二、三、 四级公路五个等级。在各级中,根据地形规定了不同的计算行车 速度及相应的标准。 1)高速公路。指经国家公路主管部门验收认定,符合高速公路 工程技术标准,并设置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管理设施和服务设 施,专供机动车高速行驶的公路。其设计年限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25 000~100 000辆。 2)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公路,其设计年平 均昼夜交通量为15 000~30 000辆(折合轿车)。 3)二级公路。设计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7500辆(折合中 型载货汽车)的公路。 4)三级公路。设计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4000辆的公路。 5)四级公路。设计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双车道15 000辆以下, 单车道200辆以下的公路。
2)禁令标志。用于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禁令标志的颜色 除个别禁令标志外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
3)指示标志用来指挥车辆、行人行进的标志。指示标 志的颜色为蓝底、白图案,其形状分为圆形、正方形 和长方形。 4)指路标志是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的标志。 5)辅助标志附设在主标志下面,是起辅助说明作用的 标志。辅助标志的颜色为白底,黑边及黑边框,形状 为长方形。
汽车制造工艺绪论

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人才竞争中充分利用各种机遇和
课 程
优势加速培养自身价值和竞争力。
教
学
目 标
课程教学力求体现内容、方法的不断改革创新及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和开放性,制作MOOC,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为学生提供 更多的碎片学习空间,力求浅显易懂和形象化,注重反映本学科理论与
技术的新进展,着力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造
汽车节能、环保和安全
业
的
现 状
现代汽车
(雷克萨斯LS)
新LS 500h搭载雷克萨斯最新多级全混动科技,令驾驭游刃于 平顺与静谧之间,人性与科技由此相得益彰。
现
状
目的快速发展,但是在产品研发、零部件
生产技术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品仍
存在一定的差距。
汽车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生产中应用了各种高
新工艺技术,在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都
汽
离不开工艺。
车
制 造
汽车生产的工艺过程十分复杂,是包括生产准备、原
工
艺
材料供应、制造工艺、计划管理、生产计划调度、组织劳动生产、
第10章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4学时)
第11章 汽车制造轻量化(4学时)
安排
学时总数:50学时+6学时实验
教 学
总成绩:卷面+平时
内 容
卷面考试方式:闭卷
与
安
平时成绩:mooc+到课情况+平时作业
排
谢 谢!
蒸汽汽车/电动汽车——内燃机汽车
汽车技术进步时期
汽车产品多样化时期
汽
汽车全球化
车 制
汽车电子化、智能化
机械制造工艺学 教学课件 作者 陈明 第一章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基本概念-大学课件-

● 4)一个定位支承点只能限制一个自由度。
●5)定位支承点必须与工件的定位基准始终贴紧 接触。一旦分离,定位支承点就失去了限制工 件自由度的作用。
常见的装配工作内容有下列几项: 1 清洗 2 联接 3 校正、调整与配作 4 平衡 5 验收
对旋转体内部的不平衡,需要结合校正 方法进行: ●1)用补焊、铆接、胶接或螺纹联接等方法 加配部分质量。 ● 2)用钻、铣、磨或锉等方法去除部分质量。
●3)在预制的平衡槽内改变平衡块的位置和 数量,加以平衡
●6)工件在定位时需要限制的自由度数目以及究 竟是哪几个自由度,完全由工件该工序的加工 要求所决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合理设置定位支承点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7)定位支承点所限制的自由度,原则上不允许 重复或相互矛盾。
(二)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
工件的6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 确定的唯一位置,称为完全定位。
在分析基准问题时,必须注意下列两点:
● 1)作为基准的点、ຫໍສະໝຸດ 、面在工件上不一定具体存在,而 由某些具体的表面来体现,这些表面称为基面。例如,内 孔的中心线是通过内孔表面来体现的,内孔中心线是基准, 内孔表面是基面。因此,选择基准的问题就是选择恰当的 基面的问题。特别地,有时为了叙述方便,可以将基准和 基面统称为基准。
没有全部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 要求的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图1-6
图1-7
(三)欠定位与过定位
根据加工的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 全部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汽车制造工艺学习题册及答案

汽车制造工艺学习题集第一部分习题第一章现代制造工艺学基本概念一、判断题1.现代汽车制造技术正进入刚性自动化阶段。
2.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过程。
3.产品依次通过的全部加工内容称为工艺路线。
4.工位是指工件在一次安装内,工件连同夹具在机床上所占有的相对位置。
5.工序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
6. 在切削加工时,如果同时用几把刀具加工零件的几个表面,则这种工步称作复合工步。
7.成形法是依靠刀具运动轨迹来获得工件形状的一种方法。
8.加工的经济精度指以最有利的时间消耗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9.生产纲领就是生产计划。
10. 大量生产中自动化程度较高,要求工人的技术水平也高。
11.一道工序只能有一次安装。
1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改变零件形状及尺寸。
13. 运用多工位夹具,可减少工件安装次数,缩短工序时间,提高生产率。
14. 调整法就是不断调整刀具的位置。
15. 主动测量法需要使用精密的仪器。
16. 成形法中加工表面是由刀刃包络而成的。
17. 在生产加工中,能达到的精度越高越好。
二、选择题1.《汽车制造工艺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汽车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即()A. 质量,生产力,经济性B. 产量,生产率,经济性C. 质量,生产率,经济性D. 质量,生产率,经济精度2.工艺过程是()A. 在生产过程前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B. 在生产过程后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C. 在生产过程中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D. 在任何时候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3.工艺规程是()A. 文件形式的工艺路线。
B. 各种工艺的规划。
C. 工艺的规范化程度。
D. 工艺路线的一部分。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工艺过程()A. 工序B. 工程C. 工位D. 工步5. 在某机床上加工某零件时,先加工零件的一端,然后调头再夹紧零件加工另一端,这应该是( ) 个工序( ) 次安装。
现代汽车制造工艺学习题集

现代汽车制造工艺学习题集第一部分习题第一章现代制造工艺学基本概念一、判断题1.现代汽车制造技术正进入刚性自动化阶段。
2.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过程。
3.产品依次通过的全部加工内容称为工艺路线。
4.工位是指工件在一次安装内,工件连同夹具在机床上所占有的相对位置。
5.工序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
6. 在切削加工时,如果同时用几把刀具加工零件的几个表面,则这种工步称作复合工步。
7.成形法是依靠刀具运动轨迹来获得工件形状的一种方法。
8.加工的经济精度指以最有利的时间消耗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9.生产纲领就是生产计划。
10. 大量生产中自动化程度较高,要求工人的技术水平也高。
11.一道工序只能有一次安装。
1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改变零件形状及尺寸。
13. 运用多工位夹具,可减少工件安装次数,缩短工序时间,提高生产率。
14. 调整法就是不断调整刀具的位置。
15. 主动测量法需要使用精密的仪器。
16. 成形法中加工表面是由刀刃包络而成的。
17. 在生产加工中,能达到的精度越高越好。
二、选择题1.《汽车制造工艺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汽车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即()A. 质量,生产力,经济性B. 产量,生产率,经济性C. 质量,生产率,经济性D. 质量,生产率,经济精度2.工艺过程是()A. 在生产过程前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B. 在生产过程后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C. 在生产过程中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D. 在任何时候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3.工艺规程是()A. 文件形式的工艺路线。
B. 各种工艺的规划。
C. 工艺的规范化程度。
D. 工艺路线的一部分。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工艺过程()A. 工序B. 工程C. 工位D. 工步5. 在某机床上加工某零件时,先加工零件的一端,然后调头再夹紧零件加工另一端,这应该是( ) 个工序( ) 次安装。
汽车制造技术基础

汽车制造技术基础1、汽车⽣产四⼤⼯艺分类1)冲压⼯艺在⾦属塑性变形的基础上,常温条件下利⽤模具和冲压设备对板料施压,使其产⽣塑性变形,以获得形状、尺⼨和性能均符合设计要求的结构件或覆盖件。
冲压件的拉深、成形、整形、修边、冲孔、翻边以及存放和发送整套⼯艺过程。
2)焊装⼯艺汽车车⾝制造过程中,将经冲压成形的汽车车⾝结构件和覆盖件,⽤焊接加⼯的⽅式将其组合成不可拆卸的具有完整功能的结构件或汽车⽩车⾝的加⼯⼯艺过程。
3)涂装⼯艺在汽车车⾝及各总成部件表⾯进⾏油漆喷涂等⼯艺,以达到防护和装饰的功效。
主要由前处理、电泳线、密封底涂线、中涂线、⾯涂线、精修线及烘⼲系统等组成。
⼀般采⽤空中悬挂和地⾯滑橇相结合的机械化输送⽅式。
4)总装⼯艺是汽车制造过程中最后⼀个⼯艺环节,总装线采⽤100%柔性⽣产⽅式,以适应多车型、多品种的混流⽣产。
总装⼯艺包括物流、输送、装配、下线检测等多个⽣产环节。
第⼆章冲压⼯艺2.1⼆、冲压⼯艺⽅法1)开卷与校平 2)冲裁 3)弯曲 4)拉深 5)其他⼯艺(胀形和缩⼝)冲裁⼒的计算:其中,P为冲裁⼒ k—系数,⼀般取1.3; L—冲裁件的冲裁周边长度;t—板料厚度;—冲裁件的材料的抗剪强度。
2.2(3)拉深⼯艺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艺性(1)拉深过程中的起皱、板料厚度变化和硬化(2) 1)拉深件的形状应尽量简单对称。
2)拉深件凸缘的外轮廓最好与拉深部分的轮廓形状相似。
拉深⽐较困难。
3)拉深件的圆⾓半径要合适。
4)拉深件底部孔的⼤⼩要合适。
5)拉深件的精度要求不宜过⾼。
6)拉深件的尺⼨标注应符合⼯艺要求。
2.3(11)汽车冲压⽤钢板系列的基础钢种IF钢(超深冲拉深级钢)和含磷钢均为基础钢种2.4(12 16)弯曲⼯艺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艺性1)弯曲回弹 2)弯曲裂纹 3)弯曲偏移⼯艺性: 1)弯曲件的形状应对称。
2)弯曲件的圆⾓半径应⼤于板料许可的最⼩弯曲半径。
3)弯曲件的直边⾼度不宜过⼩。
汽车制造技术简介.pptx

汽车制造技术进展
第二节 现代制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统物流技术
一.加工自动化及设备
柔性制造系统(FMS):
是一个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制造系统,在这种系统中 可同时加工形状相近的一组或一类产品。
在IM(智能制造)概念下, FMS被定义为在广义上 可编程的控制系统,它具有处理高层次分布数据的能 力,具有自动的物流,它使IM的概念得以在车间实施, 从而实现小批量、高效率的制造,以适应不同产品生命 周期的动态变化。
信息制造观: 将产品定义为:在原始资源上赋予信息与知识的产物. 而将制造过程视为:赋予信息与知识的过程. 传统制造技术重点在于提高和改进对原料和能源的处理能力. 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则在于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市场分析-产品设计-生产计划-制造加工-过程控 制-材料处理-信息管理-产品销售、维修服务-回收再 生产等环节.
汽车制造技术进展
第二节 现代制造系统物流技术 制造系统是将原材料、半成品加工出成品,并和部分外
构成品一起装配成为最终产品的一个系统。 制造系统的所有活动都围绕着物流过程而进行。 一般由三个子系统组成: ①向物料供应商采购原材料和部分产品,半产品的物料
供应子系统; ②制造企业内部的物料搬运流通系统。 ③将成品送往消费者手中的成品运送流通系统。
二、汽车制造基本体系
1、专业化部门件生产厂 2、汽车附件及零配件加工厂 3、汽车总厂 1)汽车板件冲压生产线 2)汽车车身装焊自动生产线 3)现代汽车的汽车车身涂装生产线 4)整车装配生产线(汽车总装线) 5)汽车检测线
汽车制造技术进展
第一节 概述 一.传统制造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
现代制造技术发展过程
⑤智能制造与全球制造(IM/GM)
信息高速公路与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使地球变成全球经济村, 制造业全球化使竞争的含义正在发生变化,通过竞争者之间的合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