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和服文化

合集下载

日本和服的历史演变

日本和服的历史演变

日本和服的历史演变在世界各地的传统服饰中,日本的和服是独具特色的代表之一。

它源于古代日本,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变迁,成为了日本文化的象征之一。

本文将介绍日本和服的历史演变,从起源至今,展示其多样的款式与独特的魅力。

1. 古代和服的起源古代日本的和服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八世纪的奈良时代。

那时,日本的服饰主要受到中国的影响,主要是以宽袍、圆领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和服。

2. 平安时代的和服在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的日本,和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女性的和服开始变得更加华丽,以丝绸和金属丝为主要面料,同时采用了更多的刺绣和装饰。

男性的和服则更加简约,通常由单色或简单的图案构成。

3. 戰國時代的和服战国时代(1467年-1568年)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对和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和服的款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不同的地区和家族开始使用不同的图案和色彩。

士兵和武士也开始在和服中加入更多的防护措施,使其适应战斗的需要。

4. 江户时代的和服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是和服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和服成为了上层社会的象征,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款式和规矩。

男性的和服变得更加庄重,女性的和服则更加绚丽多彩。

同时,和服的设计和制作也进一步精细化,出现了更多的刺绣和织物技术。

5. 明治以后的和服随着明治维新的到来(1868年),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服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影响。

西方的服饰开始进入日本,并对和服的款式和面料选择产生了影响。

在这一时期,和服逐渐变得更加简约和实用,成为了更多人宴会、婚礼和节日等场合的着装选择。

6. 当代和服的演变到了现代,和服已经不再是日本人日常着装的主要选择。

然而,和服依然保留着独特的魅力,成为了特殊场合的着装选择。

如今,和服在传统婚礼、祭祀仪式和各种文化节日中依然被广泛使用。

同时,和服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不仅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日本的和服文化和特点

日本的和服文化和特点

日本的和服文化和特点日本的和服文化和特点和服起源于中国的唐朝,日文作“着装”源自中国的唐代长袍。

由于唐朝的昌盛, 此时的服装和服饰中外相互影响。

据说,日本的和服就是从此时中国的江浙一带“移植”过去的。

公元3世纪左右,据《魏志·倭人传》中记载:“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

”这便是和服的雏形了。

大和时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节前往中国,带回大批汉织,吴织以及擅长纺织、缝纫技术的工匠,而东渡扶桑的中国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艺者,他们将中国的服饰风格传入日本。

奈良时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团来到中国,受到唐王的接见,获赠大量朝服。

这批服饰光彩夺目,在日本大受欢迎,当时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羡慕不已。

次年,日本君主下令,日本举国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样的服装。

到了14世纪的室町时代,按照日本的传统习惯和审美情趣,带有隋唐服装特色的服装逐渐演变并最终定型,在其后600多年中再没有较大的变动。

至于腰包则是日本妇女受到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的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开始腰包在前面,后来移到了后面。

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服,但在明治维新之后,上层社会中的男士开始流行穿西服,也就是俗称的"洋服"。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由于当时的妇女仍穿和服,故因行动不便而遭遇不幸或身留残伤。

此后,日本妇女才逐渐改穿套裙或其它服装。

不过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爱,无论是在节日庆典、毕业典礼、婚礼、葬礼或是在庆祝儿童的"七五三"等重大场合之上,随处可见身着传统和服的人们。

和服的两个袖子在左肩上打结,腰间用别针固定,下排开衩是一种新设计的无袖和服。

使布面起立体皱纹的直线式和服。

在长衬衣外披上和服并用别针固定腰部,行动起来两袖轻盈飘逸。

和服是日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它是在依照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形成的。

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和服上。

和服艺术与日本文化

和服艺术与日本文化

271021)
洁的大自然的理解与把握。正如东山魁夷所说 : 即使是 今天 , 自古不变的自然观和美 的心灵 , 仍深藏于日本人的 心底。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和服手绘纹样上得出结论。按 照纹样形象分为以下 几种 : 1. 植物 绘成的 纹样。早 春的 梅、 夏天的菖蒲 , 秋天的枫、 冬天的松柏 等与日本人 的季 节感直接相关的花草都 被作为 题材加以 表现 , 樱花 纹充 分表现出春天活跃热情 的气息 , 然而 纷纷飘 落而下 的樱 花 , 又让人感受到留恋短暂生 命的那种感伤情怀和 忧郁 情绪。 2. 自然物绘成的纹样。自然物的形象一般体现在 文学纹样 中 , 这是 日本和服 手绘纹 样中一 种典型 的象 征图形。它是从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以及各种古歌中某些 故事的情节、 场景、 道具中 提炼出 来的 , 逐步演 变为 一种 隐喻符号。例如 , 依据! 源 氏物语∀ 中 某些章 节而设 计的 近江 八景 纹样 , 是由 落雁、 暮雪、 晚钟、 夜 雨、 夕照、 晴 岚、 归帆、 秋月这些故事中的场景凝练成的 视觉符号 , 借 纹样寄托人的忧郁和寂寞之情。 3. 用素雅色彩绘成的纹 样。日本民族自古就崇尚自然色 , 崇 尚简素的 色彩 , 例 如 , 日本人喜欢白 色 , 源 于 雪、 月、 花 的 自然 景观 , 雪 是白色的、 月是白色的、 花在日本人的色彩感受中也以白 色为最美。日本人喜欢青色 , 因为青色 是日本赖以 生存 的山野和湖泊的自然环境之色。 另外 , 日本古典女 性身着 和服时 , 梳理 成长 发 , 使之 与装饰融为一体。这如同 在大自 然中树 木的枝 干 , 也有 着天然的梳理一样 , 树枝垂 挂如同 梳理的 长发。这 些无 不体现出日本人 亲自然 的情结。 ( 二 ) 日本民族是善于 包装 的民族 和服之所以在日本大 受欢迎 , 是与 日本人 的爱 好和 习惯一脉相承的。众所周 知 , 日本是 世界上最 深谙 包装 之道的民族 , 讲究包装是日本 人的最大特点之一。例如 , 在商场购物时 , 精美的包装令 人眼花缭乱 , 即使是很小的 一件物品 , 日本的商家也会包 装得非常精致 , 让人爱不释 手。对日本人来说 , 和服是日常生活不 可缺少的物品 , 和 服对日本女性的包装 真乃美 妙绝伦。日 本女人 , 尤 其在 古代 , 她们身材大多矮小 , 腰粗 , 腿不直 , 从视觉上看不能 称之为美 , 然而穿上 和服就 不一样 了。和服全 身上 下没 有一个扣子 , 采用整体裁剪 , 只用一个衣带系住。和服的 奥妙就在一裹一系之 间。裹 , 裹出了 修长的 身材 , 系 , 系 出了婀娜的身形。和服和衣带是吸取西方传教士长袍的 衣带与朝鲜人衣着之 平带 的 特点加宽 而创制 的 , 成为 和服上的画龙点睛之 物。衣带缠 于腰间 , 在背 后打 一个 大结 , 形同小包。有的还在打结处衬上 一个好似小 枕头 的小软托 , 其目的 是为了 协调身段 , 衬 托身材。 这样 , 即 使是相貌平平的女性穿上和服也会显得妖娆美丽。我国 古代各朝各代的审美标准都不一样 , 楚以女子细腰为美 , 唐朝以女子胖为美 , 清朝以女 子脚小为美。然而 , 日本男

第2课-日本和服文化

第2课-日本和服文化

向左右拉开。这样来收紧腰带,和服就被
固定住了。
7、捏住上下多余的部分,做
成折痕。
8、让手握的羽稍稍膨起来,
让“手”穿过。
9、把“手”拉向正上方,再 打个结。
10、把剩下的“手”卷进 去。
响,日本平民和服受东吴传来的编制缝纫风格影响较深, 故称为“吴服”。而贵族的服装则受之后的唐朝影响更深,
称为“唐服”。昔日吴服与和服两种概念是分别的,但今
天这两种概念已几乎重叠。现在很多卖和服的商店,招牌 上会写着“吴服屋”(吴服屋),可见两词已经基本上同
义化。今天,平民在节日、庆典上多穿着吴服,即一般意
第 2 章 日本人的衣食住行
第1节
日本人の和服
和服(わふく,wafuku) ,江户时代以前通常指吴服,是日 本的一种民族服饰。日本的和服,与我们中国的旗袍一样, 是日本的民族传统服饰。明治时代前和服泛指所有服装, 而与这个词相对的是洋服(ようふく),指来自西洋的衣
饰。和服最早期因中日文化交流而深受古代中国的汉服影
花大会中。
三、和服发展的六个时期
从中国引进日本,并使之制度化的,应该是从
奈良时代开始。日本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
时期。 服饰制度化,服装色彩较为简单。
国风盛行:日本和服渐渐摆脱外
来因素的影响,发展出独有的奢
美与精致的特色,衣袖向宽大方 向发展。
1、武家文化出现在日本服饰上。
2、原本中国服饰中的裤裆跟裳被省去,袖口
日本人有一种使外来文化日本化,把它变成自 己东西的能力。在平安时代,日本把汉字日本
化,创造了日本假名。6世纪传来的佛教,是
镰仓时代出现了法然和他的弟子亲鸾,脱离了 外来宗教,把它变成日本佛教。作为江户时代

日本和服文化

日本和服文化

日本和服文化工一1509 唐金科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民族服装,也是日本人最值得向世界夸耀的文化资产。

它寄托了1000多年来日本人对艺术的感觉,成为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和服就是日本的象征。

从和服的各个方面无处不体现了日本传统的文化。

借这次写论文的机会,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日本和服的演变和发展,并在这种变化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通过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从客观的角度清楚的了解日本传文化。

3世纪左右,倭王三次派遣使节前往中国,带回大批汉织、吴织以及擅长纺织、缝纫技术的工匠。

奈良时代(718年),又有成批的日本遣唐使团被派遣到中国,受到唐王的接见,获赠大量朝服,这批服饰光彩夺目。

在日本大受欢迎,当时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以能够得到而自豪。

次年,天皇下令,举国上下全部改穿模仿隋唐式样的服装。

一时之间,唐装风靡东瀛,成为一种时尚。

第二次世界战争爆发后,由于日本国内混乱,和服的发展进入一个完全的空窗期。

服装趋向以实用为主,不过在当今和平时代和服仍是日本人的最爱,不论是在节日庆典、毕业典礼、婚礼、葬礼、或是在庆祝儿童“七五三”等重大场合之上,随处可见身着传统和服的人们。

另外,日本艺妓、高级宾馆的服务人员也以和服为职业装,花道、茶道等文化活动以及民间舞蹈和传统艺术表演中也离不开和服。

日本自身的地理因素也对和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向西延伸的弧形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北面与库页岛、西伯利亚隔海相望。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能使传统民族文化能够很好的保存下来,而且与亚欧大陆国的交流也变的更加方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因此,自从日本国对外开放以来,在无形之中形成了再吸收提取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保存自己原有的文化基础这种社会制度。

日本传统的庭院也无处不体现自然之美,池塘,流水,假山,天然石,小树林等都配合的恰到好处,没有一丝夸张之意,走向日本庭院就犹如走进了大自然。

从日本和服看日本文化

从日本和服看日本文化

2、颜色与文化含义
和服的颜色与图案往往寓意深远。例如,白色和服通常用于婚礼,象征着纯洁 与美好;黑色和服则代表着神秘与高贵。此外,和服上的图案还反映了日本的 文化元素,如樱花、竹子、桃子等象征着忠诚、正直和长寿。而龙、凤、狮子 等则代表着权威与力量。
文化元素
1、纹样与logo
和服上的纹样和logo不仅是装饰,更是日本次演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 菊花、桐叶、蝙蝠等纹样代表着吉祥与富贵;而品牌logo如Lolita和Zozo等 则体现了时尚与品牌文化。这些纹样和logo在传承日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展 示了设计师的创意与审美。
如今,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日本和服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成为时尚界的焦点之 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和服的文化内涵与品牌意义,感叹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 历史与传统文化魅力。可以说,日本和服不仅是时尚的代表,更是文化的传承 者,为人们带来了别具一格的美学体验。
谢谢观看
2、结与腰带
和服上的结与腰带不仅是装饰,更是传统工艺的体现。结的样式和打法往往反 映了和服的款式和用途。例如,正式场合所穿的直筒袖和服通常采用一字结或 蝴蝶结,而日常穿着的和服则随意地打成各种样式。腰带也是和服的重要组成 部分,不仅能够凸显女性的身材线条,还具有固定和服的作用。
品牌文化
1、Lolita品牌
Lolita是日本著名的和服品牌之一,其设计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 Lolita品牌的和服在继承传统织法的基础上,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图 案,展现出独特的品牌魅力。此外,Lolita还推出了一系列周边产品,如背 包、鞋子等,使品牌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
2、Zozo品牌
Zozo是日本另一知名和服品牌,其设计理念是“让传统焕发新生”。Zozo品 牌的和服运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将传统织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和服更加 舒适、轻便。同时,Zozo还致力于传承日本的传统文化元素,将之融入到品牌 设计之中,使消费者在穿着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

浅谈日本的和服文化

浅谈日本的和服文化

浅谈日本的和服文化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民族服装,也是日本人最值得向世界夸耀的文化资产。

和服的穿著巧技,乃是随著时代的风俗背景,琢磨考验,蕴育而生.高雅而优美的图案,源自於日本民族对於山水的欣赏及对於风土的眷恋,乃至於对人本精神与情境的细腻感受。

标签:和服、文化日本和服文化不仅融合了优雅气度与深层内敛之本质,更反应了穿著之人的「心」与「动」。

每一套优美的和服,都经精心裁制,讲究穿著时的每一个细节及步骤。

因此,不论是坐姿或站姿,都需经由完整的学习训练,而成为内外在兼具的完美礼仪.和服又有另外一个名称叫「赏花幕」,因为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当人们穿著和服走动时,会因为晃动而使得和服如同一块动态的画布。

下面从和服的发展史、和服的种类及和服的色彩、图案特征等方面论述从中体现的日本文化,从而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日本文化的了解。

一、和服的由来日本几乎所有传统习俗,如茶道、花道、书道、祭祀、陶瓷、织锦、古诗、古词甚至文字,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国的影响,和服也不例外。

综观日本上古时代的粗布服装,窄袖斜襟与古代中国穿着十分相似。

但是,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并将之制度化,应该是从奈良时代开始。

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

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

“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

“衣服令”规定了礼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职等级区分。

制服是无官职的公务人员服装,按行业分类。

奈良时代服装色彩较简单。

到了平安时代,衣服色彩开始多样化,衣袖也向宽大方向发展。

镰仓时代,大概受元朝的影响,为了便于战斗,服装又回归素朴,宽袖又变回窄袖。

在衣服上印上家纹,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纹,估计家纹数目超过两万种。

便服设计开始礼服化,是进入室町时代的特征。

桃山时代,人们开始讲究不同场所穿着不同服饰,于是出现了参加婚宴、茶会时穿的“访问装”和参加各种庆典、成人节、宴会、相亲时穿的“留袖装”。

和服——日本文化的浓缩

和服——日本文化的浓缩

和服——日本文化的浓缩和服——日本文化的浓缩日本和服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服饰,承载着丰富的日本文化内涵。

它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同时也体现了日本人民对于和谐、优雅和自然之美的追求。

和服是日本文化的浓缩,展现了日本人民对于传统价值观和审美标准的珍视。

和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六世纪,源于中国的汉服。

在日本,和服从最初的穿着方式演变为具有特定款式和形式的服装,成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穿着有着明显的区别。

而现在和服已变成了日本的代表性服饰,常见于特殊节日、婚礼和传统演艺活动中。

传统的和服包括多个组成部分,如袖口、腰带和蓬莱等。

每个部分都有着独特的名称和用途。

和服的摆放也有着严格的规范,所使用的腰带必须紧密结绑,以展现身材曲线。

这些细节都体现了日本人对于完美和谐的追求。

和服的材料非常考究,常见的有丝绸、绢和汉服等。

设计上,和服体现了对于自然之美的崇尚,常以花卉、瀑布和鸟类等自然元素为纹饰。

这些纹饰细腻而富有层次感,传达出日本人对于自然和生命的崇敬之情。

和服的颜色也有着特定的象征意义,例如红色是富兴和喜庆的象征,白色则代表纯洁和祥和。

这些颜色的选用与日本人对于平衡与和谐的追求密切相关。

和服的穿着和维护也有一套独特的流程,需要细致的技巧和耐心。

首先,和服的穿着需要严谨的步骤,包括固定腰带、穿着襦袢、系着袴等。

其次,和服在清洗和保养上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需要采用特殊的洗涤剂和手法。

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日本人对待和服的敬重和对细节的追求。

和服的传统仪式活动中更是充满了日本文化的内涵。

例如,成人式是日本的一个重要节日,年满20岁的年轻人在这一天会穿着传统的和服,参加庆祝仪式。

这个仪式不仅代表着他们进入成年,还象征着责任和自立。

由此可见,和服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中承载了日本人文化认同和传承的重要意义。

总之,和服作为日本文化的浓缩,体现了日本人对于传统价值观和审美标准的追求。

和服的细腻之美、和谐之道以及对自然与生命的崇敬之情,与日本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10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Oc t.,2011第29卷第5期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Vol.29 No.5浅谈日本和服文化朱春玲(鸡西大学东方语言系,黑龙江鸡西158100)[摘 要]提起日本、日本文化,绝大多数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身着华丽和服的美丽日本女人优雅神韵的身影。

和服为什么有如此魅力,下面就和服的演变、和服的种类及适宜场合、以及和服折射出的日本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和服的演变;和服的种类;和服的纹理;日本文化[中图分类号]K3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1)05-0078-02 和服 指的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因为大多数日本人都属于大和民族,又因为日本文化中有很深的 和 观念,因此被命名为和服,它与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化息息相关,下面简单介绍和服的演变、种类、家纹,从而进一步了解日本文化。

一、和服的演变和服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左右,据 魏志 倭人传 中记载: 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

这便是和服的雏形了。

大和时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节前往中国,带回大批汉织,吴织以及擅长纺织、缝纫技术的工匠,而东渡扶桑的中国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艺者,他们将中国的服饰风格传入日本。

从应神天皇的时代起,中日两国交往密切,推古天皇模仿隋唐的服装,制定了冠服和朝服。

奈良时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团来到中国,唐王赠与大量朝服。

由于都是贵族服饰,非常精美、华丽,深受日本人的欢迎,次年,天皇下令,日本举国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样的服饰。

室町时代(14世纪),按照日本的传统习惯和审美情趣,带有隋唐服装特色的服装逐渐演变并最终定型。

至于腰包则是日本妇女受到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的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开始腰包在前面,后来移到了后面。

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服,但在明治维新之后,上层社会中的男士开始流行穿西服,也就是俗称的 洋服 。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日本妇女因穿和服行动不便而遭遇不幸或身留残伤,此后,日本妇女才逐渐改穿套裙或其它服装。

不过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爱,无论是在节日庆典、毕业典礼、婚礼、葬礼或是在庆祝儿童的 七五三 等重大场合之上,随处可见身着传统和服的人们。

二、和服的种类以及适宜穿着的场合和服的种类繁多,基本分为便服和礼服两种。

男式和服款式较少,颜色单调,多以深色为主,腰带细,穿着简便。

女式和服款式多样,色彩艳丽,腰带宽,穿戴繁琐,一个人很难完成。

此外根据参加的场合不同,穿着和服的颜色,样式等也有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浴衣:是棉质材料的简化版和服,它是安土桃山时代浴后流行穿着的 汤帷子 由于轻便凉快,很适合浴后、室内、夏季炎热时作为休闲服饰穿着,很受平民的喜爱,因此演变成现在的 浴衣 。

留袖和服:主要分为黑留袖和色留袖。

以黑色为底色,染有五个花纹,在和服前身下摆两端印有图案的叫 黑留袖 ,为已婚女性礼服。

在其他颜色的面料上印有三个或者一个花纹,下摆有图案,从下摆、左前袖左肩到领子展开后是一幅图画的,叫 色留袖 ,又称 访问和服 没有已婚和未婚之分。

主要是女性在在参加亲戚的婚礼和正式的仪式、典礼、晚会等场合时穿的和服。

振袖和服:又称长袖礼服,根据袖的长短,分为 大振袖 、 中振袖 和 小振袖 ,其中最常见的是中振袖,通常是未婚女性所穿,但是由于此和服给人一种时尚的感觉,现在已婚妇女穿中振袖和服的也越来越多。

主要是女性在参加成人仪式、毕业典礼、晚会、访友等场合时穿的和服。

花嫁衣裳(婚服):是结婚时穿的礼服。

日本的婚礼形式分为传统的神前婚礼和西洋婚礼,花嫁衣裳是神前婚礼穿着的礼服,也是和服中最为华丽的服饰,色调以红白为主。

男式和服:以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为正式礼装。

除了黑色以外其它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子也只作为简易礼装,可以随便进行服装搭配。

素色小纹和服:除黑色以外,整体上染有碎小花纹的,可作礼服,没有花纹的,则作日常时装,,很适合用于约会和外出购物的场合。

三、和服上的图案反映出的家纹文化家徽在日语中称为 家纹 。

它是日本家族世代相传的一种图案化徽号,是家族的标志。

家纹最早出现于平安时代,当时贵族为了显示自己的特殊地位及家世,从当时流行的花、鸟、鱼、虫、孔雀、蝴蝶、牡丹、唐草、团扇、乌龟等图案中挑选自己喜爱的图案,装饰在自家的车、家具、服装上。

之后由于这一家族反复使用固定的图案,久而久之该种图案成为了该家族的标志即家纹。

随着历史的发展,家纹逐渐被普及,到了江户时代,除了皇室、贵族,武士也开始使用、佩戴自己的家徽,甚至平民百姓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家纹。

此时的家纹所象征的家族门第观念已日渐淡薄,取而代之的装饰意义则愈益浓厚。

日本家纹种类繁多,多数选材于自然现象、动物、植物、文字、花纹等。

如银杏、松、竹、柏、日、月、云、霞、凤凰、鹿、鹤、78[收稿日期]2011-05-28[作者简介]朱春玲(1979-),女,黑龙江鸡西人,鸡西大学东方语言系助教,主要从事日语语言学研究。

雁、雀、水、百、万、山、川、林等比较温和典雅的图案,体现了日本人的自然观。

和服中所用纹章的个数一般为五纹、三纹,或一纹三种,五纹用于最正式的黑留袖、振袖、黑羽织等礼服,背部中央一个,两袖后边与两胸前各一个,共五个;三纹是后背一个,后袖两个,一般(除了黑色)的男女和服都用三纹;一纹用于最简单的和服。

日本家纹就如同中国的家谱象征着家世。

同时,家纹作为 社会统一的主要力量 的家族意识的一种强化手段,对家族成员具有约束作用。

因为一般家族成员要佩戴自家家徽、通过有家徽的衣服或使用绘有家徽的什物便可知对方的家族。

因此家族成员为避免因个人行为不端而玷污家的名誉,处处特别小心谨慎,遵守家规。

由此可见,日本是一个家族意识很强的民族。

四、从和服中解析出的日本文化(一)从和服的演变可以看出日本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改造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公元8世纪,中国的唐装传入日本,日本天皇下诏宣布,全国人民的服饰都要以唐朝的样式加工,并把当时的和服成为 唐花 、 唐草 、 唐锦 等,然后根据自己民族的喜好,在和服上刺绣植物、自然物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又如:日本根据中国的汉子创造了日本假名,根据法语、英语等创造了外来语-片假名,经过改造成为自己的语言。

(二)从和服的图案能体现出日本人热爱大自然、崇尚大自然一位日本学者说过 日本文化形态是由植物的美学支撑 ,对于日本人看来说,自然就是神,没有神就不能成为生活。

和服 是日本人最喜爱的服饰,它表现出日本人的优雅、细腻、深沉美,它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件艺术品,集中体现在纹样图案上。

和服上的各种图样按照纹样可分为:1.植物绘成的纹样,例如早春的梅、夏天的菖蒲、秋天的枫、冬天的松柏等。

2.自然物绘成的纹样,例如和服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 赏花幕 ,那些五彩斑斓的彩图,宛如一幅幅大自然的缩影图,使欣赏者好似深处大自然中。

在和服的颜色选择上,也喜欢选择贴近于大自然的素淡颜色。

因此说日本人热爱大自然、崇尚大自然不无道理。

(三)从和服的外观、结构可以看出日本人内敛、矜持、含蓄的性格特征和服的穿法比较复杂,不同的和服有不同的穿法,同时还要注意腰带的形式、特征、质地和性能,以及附件物品的搭配,成成叠叠要穿上好多件,然后从头到脚配上装饰品陪衬,在走路时,步幅要小而平稳,衣袖不能晃动,要轻轻摆动,在坐车时,把包和其他物品放在座位上,然后坐时要坐座位的一半,腰要挺直,微微前倾,脚尖着地,不能让腰带接触椅背,以免变形,在下车时,要确认衣服的整齐后下车。

处处体现一种束缚的感觉,正好与日本人性格中的内敛、含蓄、矜持相呼应。

(四)日本女和服的情色元素美国鲁斯 本尼迪克特写过的 菊与刀 的书中是这样阐述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日本人喜欢肉体享乐,却又不严肃对待。

他们只把肉体享乐当做一种纯粹的艺术来培养 。

由于日本女性的整体资质并不出色,身材矮小,脚短腿粗等缺点,设计师通过一藏一露的设计手法,掩盖了日本女性先天的不足,且又突出东瀛女性独有的魅力。

所谓的 藏 ,就是宽松,肥大的和服将肢体包裹起来,所有的和服都不用纽扣,只用一条打结的腰带。

包裹起来的身体,暗藏在各色微薄的衣料中,若隐若现更增加几分朦胧美。

充裕了想象与品位的空间。

所谓 露 就是有选择,有节制的裸露女性迷人的部位,正像中国古代男人迷恋女人的三寸金莲一样,日本男人垂涎与女人的脖子和后背,因此在设计服装时,特别眷顾这两个地方,精心剪裁,露到恰当之处,既令人陶醉,有不失端庄典雅之美。

徐志摩有一首诗 沙场娜拉 ,对日本女子的姿态津津乐道: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女性和服的袖口、衣襟、衣裾都能自由开合,不同的开合有不同的含义及代表不同的身份,比如,艺人穿的和服衣襟一直是敞开的,只在中间处系上一条带子,给人一种 似脱未脱 的含蓄美,充分体现了和服的情色元素。

[参 考 文 献][1]闫格. 和服 中体现的日本人的几个性格特征[J].长治学院学报,2007,(1).[2]武心波.当代日本社会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浯教育出版社,2001.[3]张华.和服 日本文化的浓缩[J].科技信息,2007, (34).[4]于佳婕.日本和服的审美情趣[J].视觉美学研究, 2009,(1).[5]辛艺华.日本和服手绘纹样的审美特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6).[6]王昌沛.论日本文化的兼容与传承[J].山西师大学报, 2005,(6).[7]翁丽霞.试论日本文化的源与流[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4).[8]王家国.宗教与日本人性格的养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9]刘笑明.日本国家概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10]韩立红.日本文化论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1]苑崇利.日本文化概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2]王秀文.日本社会文化解读[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On Japanese Kimono Cu ltureZHU Chun-ling(Department of Oriental Languages,Jixi University,Jixi158100,China) Abstract:The lift Japan,Japanese culture,most people can not help but think of the beauty of kimono wearing gor-geous elegant charm of Japanese women figure.Why are there so attractive kimono,following the evolution on the kimono, kimono and appropriate types of occasions,and the kimono reflec ts aspects of Japanese culture,elaborated and shared with them.Key words:evolution of kimono;kimono type;kimono te xture;Japanese culture[责任编辑:田丽华]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