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随堂练习

合集下载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随堂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随堂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
基本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进 一步扩大企业权力,推动国企进入市场,使企业自主经营.自 负盈亏.自我发展。(邯郸钢铁)
二、国家的就业制度人民就业观念发生变化
•政府的就业指导方针:“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 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课堂小结(二)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邓 小 平 理 论 理论 指导 互 推
相 动
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更加 完善 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综 合 国 力 提 高
课堂练习
• 1.(2010· 江苏泰州)1993年后,大批国有 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 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 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三、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
建立的目的:适应社会主义改革的需要,编织社会安全网,维 护公民的社会保障权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社保制度的逐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 中国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 国际竞争与合作,并在国际事 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ontent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新宪法:1982年五届人大通过新宪法,这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法 2.制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 成 3.直接选举已成为中国基层选举的主要形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1978—1984年,改革的重点在 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阶段:1984—1992年,改革从农村转 向城市,以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国有大 中型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为重点. • 第三阶段:1992年后,我国确定了经济体 制改革的新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习题精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习题精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二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忽视了( )A、人民的愿望B、党的领导C、人民的积极性D、客观经济规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痛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68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第1版《全国革命人民热烈欢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决心按照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吐故纳新,搞好整党建党工作,革命已经把中国赫鲁晓夫这个叛徒、内奸、工贼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文中的“中国赫鲁晓夫”是指( )A、邓小平B、周恩来C、华国锋D、刘少奇【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二月抗争”、“四五”运动和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实质上是( )A、整顿全国治安秩序B、恢复全国的法制C、发展国民经济D、抵制、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文革”中,许多知识分子遭到迫害,其中,他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到非法监禁,被迫害致死。

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政治冤案。

请问,“他”是( )A、彭德怀B、刘少奇C、邓小平D、周恩来【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D、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976年发生的“四五运动”( )①是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运动②奠定了“四人帮”覆灭的群众基础③粉碎了“四人帮” ④是一场反革命运动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情况。

八年历史下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导学案及习题答案

八年历史下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导学案及习题答案

八年历史下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导学案及习题答案课型:展示反馈课执笔:邹平审核:东山中学历史备课组时间:2012-3.28【学习目标】1. 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2. 认识邓小平理论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 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4. 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学习流程】一、自学与交流:(10分钟)(一) 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教材2、重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以及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中取得的重大进展。

认识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3、问题:(1)我国是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有什么意义?(2)说一说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我国是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4)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旗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5)我国是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二)个人默学课本(8分钟)(三)小组交流(2分钟)二、展示与质疑:三、点拨与归纳:教学反思:四、巩固与检测(一)巩固训练(二)检测反馈:1.我国有权制定、颁布国家法律文件的机构是()A.中共中央委员会B.全国政协C.全国人大D.国务院2.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式有()①现代化②公司制③股份制④劳动保险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 下列属于我国市场机制就业导向的是…()①“铁饭碗”②“大锅饭”③公平竞争上岗④医疗保险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4.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A.1989年B.1991年C.1993年D.1995年5.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A.1989年B.1991年C.1997年D.2003年6. 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是()A.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B.促进世界合作和共同繁荣C.促进亚太地区和平事业的发展D.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7.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8.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刑法》C.《刑事诉讼法》D.《民法通则》9.“亚太经合组织”习惯性缩写为()A.OPC B.APEC C.WTO D.DGP学习后记:八年历史下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导学案及习题答案3、问题:(1)我国是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有什么意义?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宪法》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练习巩固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练习巩固北师大版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选择题1.“跳槽”、“人才招聘会”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A.人民生活的改善B.就业制度的变化C.综合国力的提升D.医保制度的建立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国有企业改革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D、实行对外开放3.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开发区是A、厦门B、深圳C、海南D、上海浦东4.“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这段歌词歌颂了哪三代领导人的功绩()A、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B、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C、孙中山、刘少奇、江泽民D、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5.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些观点的提出在A、982年的十二大B、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时C、十四大上提出的D、十五大上提出的6.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A、十二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三大D、十四大7.《人民日报》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80年《人民日报》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D、联产承包、深圳特区、经济建设8.20世纪80年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成为对外开放“窗口”城市的是A、广州 B、上海C、大连D、深圳9.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A、土地改革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国有企业改革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10.中国共产党十分注意理论创新,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 中共十二大B. 中共十三大C. 中共十四大D. 中共十五大11.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A. 邓小平B. 江泽民C. 周恩来D. 胡锦涛12.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定为我国新时期改革的目标的会议是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六大13.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D. 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14. 1992年,邓小平同志到南方观察,他所讲的一些话,后来统称为“南巡讲话”。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课后练习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课后练习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课后练习第六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时间与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6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C、1969年——中国“文化大革命”开始
D、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江苏省组建了沙钢集团、春兰集团、徐州工程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政策上直接为这些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是党的(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B、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十三大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九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九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九第1题【单选题】如图所示宣传画应该出现在( )A、“一五计划”时期B、人民公社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有( )①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②民主与法治被肆意践踏③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④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大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一些历史名词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

“大串联”“红卫兵”“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A、土地改革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时间与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1956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C、1969年——中国“文化大革命”开始D、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66﹣1976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挫折和损失的这场运动是( )A、文化大革命B、十年内战C、四五运动D、反右斗争扩大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记录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这节课复习的专题是( )A、建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B、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C、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其中“又是一个春天”到来的标志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中共十四大的召开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步练习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步练习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新宪法的颁布颁布: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历史地位:成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一批法律的制定和通过,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1993年11月,中共中央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劳动就业制度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我国政府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人们逐步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工作岗位社会保障制度为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发展稳定的需要,我国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建立1.重大举措: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我国领导人出席了历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且为其发展提出了“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

2.国际影响:中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树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良好形象。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邓小平理论1.确立: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

2.意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问题1】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探究:①必要性: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规定的建设目标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依法治国,不仅能够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而且有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管理方面的主体作用,真正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初二历史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试题

初二历史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试题

初二历史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试题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

这一规定通过的时间是()A.1978年B.1982年C.1993年D.1997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子目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内容:“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可见,这一规定通过的时间是1993年,故选C。

【考点】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点评:本题难度教小,主要考查学生对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时间和影响。

2.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式有()①现代化②公司制③股份制④劳动保险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子目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内容:“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先进典型。

”可见,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式有公司制、股份制,故选②③,故选C。

【考点】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点评:本题难度教小,主要考查学生对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时间和影响。

3.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高举伟大的旗帜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第四子目高举伟大的旗帜中的内容:“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可见,故选B。

ACD选项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自主预习知识点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1.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保障。

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刑法》C.《刑事诉讼法》D.《民法通则》知识点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建立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

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制、制改革。

我国政府实行“自主就业、调节就业、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导向的就业机制。

知识点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3.1985年3月,邓小平提出与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

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人亚太经合组织。

我国领导人出席了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且为其发展提出了“、、、”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

2001年,我国加入组织。

知识点四高举伟大的旗帜4.江泽民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5.连线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建设上取得很大成就,请把下列法规和文件与相应的时间连接起来。

1993年新宪法1982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7年《义务教育法》1986年邓小平理论的确立基础巩固6.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从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到改革开放后颁布新宪法相距约( )A.10年B.20年C.30年D.40年7.《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自己的事情。

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实施是在( )A.1979年B.1982年C.1988年D.1990年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等一批重要法律,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是( ) A.刑法B.宪法C.民法D.经济法9.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在( )A.1985年B.1989年C.1990年D.1993年10.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具体表现为( )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②再就业工作普遍得到加强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④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迈出了步伐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④1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内实行改革。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对国有企业实行改革。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建立劳动保障制度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消除失业现象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增进对外交流与合作。

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 )A.1979年B.1989年C.1991年D.2000年13.20世纪末,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能够反映当今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事件是( )A.参加万隆会议B.中美建交C.重返联合国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4.下列适合填入下边表格名称画线处的是中国成就表( )时间成就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1991年中国正式加人亚太经合组织A.科技B.国防C.外交D.文化15.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②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③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 ④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A.②①④③B.②④①③C.④②①③D.④①②③16.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17.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在努力探索民族独立和富强之路。

但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论和实践。

下列人物与探索的道路对应不正确的是( )A.康有为——走日本的路B.孙中山——走美国的路C.毛泽东——走苏联的路D.邓小平——走自己的路18.20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其中产生的三位伟人是( )A.孙牛山、毛泽东、邓小平B.毛泽东、邓小平、蒋介石C.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D.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19.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历了四个时期。

请分别说出这四个时期的特征。

(1)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2)1956年底至1966年:(3)1966~1976年:(4)1978年底至今:20.阅读下列材料: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反复对大家讲这样的道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请完成:(1)邓小平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什么?(2)邓小平讲这番话有什么意义?21.阅读下列材料: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请完成:(1)这位“老人”指的是谁?他画出一个“圈”是指什么?当时在广东画的“圈”总共有多少个?(2)对外开放的主要含义包括( )①吸收侨资、外资②引进先进科学技术③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④扩大对外贸易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风向标是指什么?拓展创新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文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包括“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

材料二2004年4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东盟会议上首次提出“和谐社会”理念,同年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

“和谐世界”的提出,是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思想的深化与发展,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回应。

——新华网请完成:(1)“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始终的追求,在中国古代社会也曾出现过社会关系相对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治世”或“盛世”,请举一例(2)“和谐世界”是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思想的深化与发展,请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3)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为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列举两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民主与法制、教育与科技、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的有力措施。

答案: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自主预习1.A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公司股份劳动者市场政府市场3.和平发展1991 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世界贸易4.D5.基础巩固6.C 解析:1954年,我国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l982年通过新宪法,中间相距约30年。

7.C8.B 解析: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

9.D10.D 解析: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社会救济等。

11.A 解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12.C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l989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

13.D 解析:A、B、C三项反映的是中国政治走向世界,只有D项是反映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事件,14.C 解析:表格中的史实都属于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5.A 解析: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l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所以先后顺序为②①④③。

16.D 解析:中共十五大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称谓,并且确定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7.C 解析:对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毛泽东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苏联走的则是先城市后农村的道路18.A解析:20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变化分别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9.(1)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或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3)“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或十年动乱。

(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或改革开放新时期。

20.参考答案:(1)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

(2)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专利,市场经济也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1.(1)邓小平。

设立经济特区。

3个。

(2)D(3)邓小平理论。

拓展创新22.(1)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参考答案以外的答案符合要求即可)(2)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民主法制方面:将依法治国写进宪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劳动法》等。

教育与科技方面:1986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大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等;航天技术、水稻杂交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技术等发展,实施“八六三计划”等。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

(参考答案以外的答案符合要求亦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