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速生人工树种制浆造纸研究
木材制浆造纸

木材制浆造纸工艺学1、造纸工业特点:①是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生产资料所离不开的;②造纸工业投资大,生产复杂;自动化、连续化、机械化程度高;③能源消耗大;水耗量大;④纤维原料消耗大;⑤化工原料消耗大;2、所谓纸,就是从悬浮液中将植物、动物、化学纤维、矿物纤维或这些纤维的混合物沉积到适当的成型设备上,经过干燥制成的平整、均匀的薄页。
3、中国的造纸工业存在问题:①纤维原料中木材的比重很小;②原材料及能源消耗偏高,并且供应紧张,对环境污染严重;③企业平均规模较小,给生产和三废治理带来很大的困难;④技术装备落后,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很低;⑤经营管理分散,不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以发挥最好的经济效益;4、制浆基本概念制浆是指将木材或其它纤维原料转化为纤维物质的任何工艺过程;具体而言,制浆是指利用化学的、机械的或二者结合的方法使植物纤维原料磨解成浆或分离出浆的过程;5、制浆的基本过程:化学浸渍和磨碎原料-→备料-→化学蒸煮――→洗涤-→筛选-→漂白-→贮浆磨解6、制浆方法的分类碱法:烧碱法、硫酸盐法、氨法等;化学法40-50% 亚硫酸盐法:酸性亚硫酸盐法、亚硫酸氢盐法等;机械法:原木磨木法、木片磨木法、草类机械法;高得率法 94-98%化学机械法:高得率化学法、半化学法、化学机械法;50-65% 65-85% 85-90%7、我国制浆技术的发展重点在:化学法→碱法→硫酸盐法;原因:(1)原料的适应性强,纸浆强度大,针、阔叶材都可适用;(2)由于多段漂白技术的发展,使纸浆漂白度提高,从而扩大纸浆使用范围;(3)由于碱回收技术的完善,使黑液的污染大大减少,降低了生产成本;8、原料贮存的意义⑴满足连续化生产的需要;⑵降低水分,提高装锅量;⑶降低树脂障碍,改善原料质量,从而降低碱耗;9、原料场的要求⑴要有防火安全措施⑵要求运输方便⑶要求排水畅通⑷要求通风良好⑸要有良好的照明条件10、木片露天贮存的优点:①节省场地;②节省劳动力及备料费用;③不同材种木片易于分开堆放,易于计量,工艺条件精确;不影响连续化生产;④新伐树木立即剥皮削片,原料损失小;⑤多树脂原木削片后贮存,有利于树脂分的降低;缺点:①木片易受污染,特别在贮存时间较长时;使用前必须进行洗涤等处理;②木片长时间贮存会使其质量下降;11、备料的生产流程:削片机→筛选→木片仓→蒸煮锅原木→拉木机→锯木机→去皮机→短原木去节机→劈木机→磨木机→磨浆12、碱法蒸煮:用碱性化学药品处理植物纤维原料,将木素溶出,尽可能地保留纤维素和不同程度地保留半纤维素,使原料中的纤维分离出浆;13、硫酸盐法优点:成浆强度大,色泽较深;但采用多段漂技术后,可得到白度较好的纸浆;缺点:①纸浆得率低,仅40~50%;②成浆颜色深;③要获得漂白浆,需采用比较复杂的多段漂;④碱回收设备复杂,投资大;⑤虽有碱回收但仍有水域污染;⑥蒸煮产生恶臭气体污染大气;14、亚硫酸盐法优点:①本色浆颜色较浅,漂白剂及其它化学药品消耗量低;②制精制浆不需预水解,从而简化生产过程;③针叶木浆废液可以生产酒精;④各种原料制浆后的废液都可用于制造酵母、粘合剂、香兰素等;缺点:①蒸煮时间较KP法长;②除碱性SP法外,多需要耐酸器材;③对原料要求一般都较严格;④大多数情况下需附设制酸设备;15、蒸煮常用术语:绝干原料和风干原料;蒸煮液;黑液;绿液;白液;活性碱;有效碱;总碱量;硫化度D;用碱量;液比;化合酸、游离酸、总酸、酸比;红液;16、碱法蒸煮的目的:就是利用碱的作用除去原料中的木素,使纤维间结合力下降,从而削弱纤维间的结合力,促使其解离成浆或为离解成浆创造条件,同时使原料中的树脂、蜡、脂肪等皂化除去;SP法蒸煮的目的:是要使植物原料中的木素与药液反应,变为可溶性的木素磺酸和木素磺酸盐而除去;17、草类在100℃前就大量脱木素原因:①含半纤维素多,特别是聚戊糖、糖醛酸、乙酰基易溶解脱除;②草类原料含易溶木素多,达60%,木材只占30%;③草类原料所含木素量比木材少,为18~20%,而一般木材为25%左右;④木素在原料中位置的不同对它的溶出也会造成影响;⑤草类原料结构分子中只有少量酯类连接,在蒸煮中易断裂;⑥草类细胞壁、胞间层脱木素速率一样,这也使木素的溶出更为方便;18、碱法蒸煮中臭味产生的原因:R-OCH3+NaOH→R-ONa+CH3OHR-OCH3+NaSH→R-ONa+CH3SH (甲硫醇)CH3SH+O2→CH3-S-S-CH3(二甲二硫醚)R-OCH3+CH3SH→CH3-S-CH3(二甲硫醚)H2S19、蒸煮操作过程:碱法蒸煮基本操作过程包括装锅、送液、升温、小放汽、保温和放锅等;亚硫酸盐法基本工艺过程为:装锅→预处理→送液→酸液循环→第一段通气与保温→第二段通气与保温→移液或转注→蒸煮终点确定→放气与放锅20、机械浆特点:纸浆得率高,生产成本低,化学药品消耗少,蒸汽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小,成纸吸墨性强,不透明度高,纸张软而平滑,适合印刷上的要求等特点;缺点:动力消耗大,成纸纤维短,非纤维组分含量高,成纸强度低,易返黄发脆,不能长期保存等;21、磨浆机理:压力脉冲理论;①由于热机械作用引起木材胞间层的塑化;使纤维和纤维间结合松弛;②从木材结构上分离纤维;③分离出的纤维和纤维束的精磨和复磨;22、CMP、SCP化学处理目的:①在得率高的基础上,满足所抄造纸张的性能;②为降低成本,不用或少用高价的长纤维化学浆;③开辟制浆原料;④软化纤维,提高纸浆强度,减少碎片含量;⑤节约磨浆能耗;机械处理作用:①木片的加热和软化;②解离成单根纤维;③单根纤维的细纤维化;23、纸浆洗涤的目的:①除去会在以后工序中污染纸浆的残液;以获得洁净的纸浆;②以最低限度的稀释,回收最大量的废化学品;24、黑液分布形式:①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纤维与纤维之间,其含量约占总液量的70~80%;这一部分黑液可通过挤压作用很容易除去。
制浆造纸新技术讲座绪论

二十世纪50年代以后,造纸机械又有许多发展和创新。 如在备料制浆设备方面,出现了立式连续蒸煮器、置换 洗涤器、热磨机、新型压力筛和除渣器等;在造纸机方 面出现了新型流浆箱、夹网、复合压榨、聚脂成型网等。 60年代以后,直流电动机的可控硅稳速调速系统开始广 泛应用于造纸机,电子技术用于检测、控制和记录造纸 过程的参数,如机器的速度,物料的浓度、温度、流量, 纸幅的干度、定量、厚度、紧度和强度等。 到了80年代,大型的立式连续蒸煮器能日产纸浆1350吨; 造纸机的门幅可达10米,车速在1000米/分以上,日产量 超过500吨。 现在,最大的立式连续蒸煮器产能3227吨(风干)/d,纸 现在,最大的 机车速1800-2000 m/min,幅宽 11000 mm,效率 90+%, 1800m/min,幅宽 mm,效率 90+%, 产量350 产量350 000 t/a(日产量超过1000吨)。 t/a(
土耳其
赫特福德郡(位于英 国英格兰东南部)
内
• • • •
容
第一讲 中国造纸工业现状和前景 第二讲 林纸一体化和速生人工树种制浆造纸 第三讲 制浆技术的发展状况 第四讲 造纸技术的发展及我国造纸技术的现状
考核方式
• 三部分组成
1、出勤:20% 2、课堂测验:20% 3、考试:60%
制浆造纸新技术讲座
天津科技大学
201 1、造纸原料有哪些? • 2、制浆造纸的过程怎样? • 3、造纸技术的发展史。
Tapa:树皮布 Papyrus: 纸草
公元105年,蔡伦就总结了西汉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 改进了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造纸。 造纸术后来传入欧洲。到18世纪初出现了荷兰式打浆机,改 变了捣捶成浆的工艺,这是造纸过程走向机械化的重要一步; 1798年法国人罗贝特取得手摇无端网造纸机的专利,后经英 国人福郡尼尔兄弟资助,1803年英国技师唐金经改进制成能连 续形成纸张的长网造纸机,并于1805年成功造出纸张;1809年 英国人迪金森试制成功圆网造纸机。 在备料制浆方面,1839年德国的皮特开始用蒸煮锅蒸煮破旧 棉布制浆;1843年德国的克勒尔发明剥离木材纤维的磨木法制 浆,并经弗尔特尔费时十年改进而获得成功;1851年英国的伯 格斯和美国的瓦特发明烧碱法木材制浆;1857年美国的蒂尔曼 发明亚硫酸盐木材制浆技术;1884年德国化学家达尔又发明硫 酸盐木材制浆技术。这些发明开辟了以木材作为造纸主要原料 的道路,到了20世纪初期,造纸机械已成为大型高产的产业机 械。
人工种植构树的材性特点及制浆性能研究

供科学依据。
212 人工种植构树纤维特性
1 实验原料及方法
实验采用 Kajaani FS- 100 分析仪及显微镜来测定 构树的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和细小纤维百分含量
实验原料 取自北京 凤凰岭 1 年生 人工种植构 树, 经人工剥皮后将皮和杆分离。
纤维特性测定 对人 工种植构树各 部位分别备 料, 软化后进行组织切片, 采用光学显微镜测定纤维 特性。
0128
01 39
01 54
43131
171 21
20161
53186
21195
2128
1127
层粗皮颜色为黑棕色, 主要组分为木栓细胞, 几乎不 含纤维细胞; 内层韧皮含青皮层和白皮层, 青皮层是 外层 粗皮 和内 层 白皮 的 过渡 层, 纤维 平 均 长度 为 7158 mm, 略优于内层白皮的纤维质量。由于青皮层 和白皮层相连紧密, 一般将青皮层和白皮层的纤维统 归为韧皮纤维。韧皮纤维以纤维束形式不规则地镶嵌
残氯 白度 定量 紧度 不透 裂断长 / g#L- 1 / % ISO / g#m- 2 / g#cm- 3 明度/ % / km
撕裂度 / mN
01058 791 4 7110 01 38 7416 2148
1008
21412 人工种植构树木质部化学法制浆及漂白 本实验采用 NaOH- AQ 法和硫酸盐法制浆, 实验
料抄纸后的浆张裂断长为 4165 km。 关键词: 人工种植构树; 化学成分; 材性特点; 纤维形态; 制浆性能
中图分类号: TS721+ 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4-508X( 2006) 09-0001-05
作者 简介: 薛崇 昀 女 士,
(完整版)制浆造纸技术讲座

4.2 助剂使用及加入方法
(1)阳离子淀粉:30%浓度糊化至90~95℃后,加入清水 烯 释至2%浓度,过筛后在高位处加入,加入量为0.8%1.3% (对成纸)。
(2)AKD施胶剂:按0.6%-1.0%用量(以原液浓度15% 计)将原液或稀释液用计量泵定量在高位箱处加入。
(3)聚丙烯酰胺:用清水搅拌溶解,每槽(1m3)溶解0.5kg 聚丙酰胺,搅拌2~3h后,在稳浆箱连续加入,加入量100150ppm。
因此实际生产中PH值一般控制在7.5~8.5之间。
3.6 ξ电位
AKD的保留率和施胶效率受浆料动电性质的影 响很大。一般认为,浆料的ξ电位在-3~5V之间有利 于浆料中各组分的相互吸附和絮聚,并能改善纸浆的 滤水性能。如果ξ电位偏正,说明阳离子助剂用量过 剩,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如果ξ电位偏负,说明阳离 子助剂用量不足。
外观乳白色,固形物含量18.5士1.0%,密度(20℃)1010士 10g/l,粘度(BROOKFIELD,20‘C)<l00MP·S,pH(分散液)2.5~ 4.5,贮存稳定性( 20℃)30天。
三、AKD施胶剂应用要点
2.1 不需稀释(否则会水解)即可使用。在稍后的位置(如混 合泵或以后)加入,只要松香微粒能均匀吸附到纤维表面 即可。 2.2 适宜于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施胶,最理想的pH值为 6.8~8.5。可加NaHCO3 ,平衡碱性。 2.3 纸页干度达到80%时,胶料才发生反应,因而它与松 香胶料不同,允许前段烘缸有较高的干燥温度。
❖ 在木材中木素作为一种填充和粘结物质,在 木材细胞壁中能以物理或化学的方式使纤维素纤 维之间粘结和加固,增加木材的机械强度和抵抗 微生物侵蚀的能力,使木化植物直立挺拔和不易 腐朽。
木素的含量
林业工程概论制浆造纸概论

•新闻纸工厂
林业工程概论制浆造纸概论
李洪信
• 山东太阳纸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 22年前,李洪信贷款3万元,带领36位农民创办了一
家小造纸厂,初时为镇办企业, • 后来他筹资1900万元一次性买断集体资产,并募集企
业内部职工资金入股,组建股份公司。 • 短短22年,太阳纸业一跃发展为拥有资产总额26亿
PPT文档演模板
林业工程概论制浆造纸概论
现代制浆漂白系统 Modern Bleaching System
PPT文档演模板
林业工程概论制浆造纸概论
福建南纸股份有限公司,Valmet OptiConcept 纸机
PPT文档演模板
林业工程概论制浆造纸概论
福建南纸股份有限公司,Valmet OptiConcept 纸机
下降。
PPT文档演模板
林业工程概论制浆造纸概论
•Dagang PM 1 / PM 2 (1999)
•The widest fine paper production lines in the world (10.5 m)
PPT文档演模板
林业工程概论制浆造纸概论
•Ettringen PM 5 (1999)
现代化自动控制
PPT文档演模板
林业工程概论制浆造纸概论
三 世界现代制浆造纸工业发展特点
全球信息科学的发展带来对纸的消费量和品种需求的 增长;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并促进了清洁生产技术的进步; 纤维资源短缺,发展速生专用造纸林,特别是阔叶林;
二次纤维利用增长迅速; 设备向大型化、自动化、高效率方向发展,能源消耗
林业工程概论制浆造纸概论
•Most productive fine paper machine with online and offline •coating technology for prime paper quality (470 000 t/a)
制浆造纸基础学:植物纤维化学研究

植物纤维是地球大陆上最重要的可再生资源,而造纸工业是人类大规模利用植物纤维的重要产业。
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的制浆造纸过程,无论是采用哪一种工艺,其本质是用化学、机械或兼用化学及机械的方法将纤维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出来,再在浆、水混合的悬浮体中使纤维重新交织成均匀而致密的纸张。
植物纤维来源十分广泛,不同植物中纤维的性质千差万别,制浆方法的不同也使得纸浆纤维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产生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最终反映在纸的物理强度、白度等性质上。
我国由于缺乏木材资源,非木材原料始终是我国造纸原料的主要组成部分,而非木材原料来源比木材原料复杂得多,种类繁多的非木材原料造成我国造纸用纤维种类比其他国家复杂,制浆造纸工艺也较复杂,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比较多,制浆造纸技术的进步对植物纤维化学研究成果的依存度比其他国家高。
尤其在非木材纤维的研究方面,无论是研究课题的广度、科研人员的数量还是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数量,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至今为止,国际上曾经召开过五届非木材原料制浆造纸技术国际研讨会,都是在我国召开,可见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
总之,植物纤维化学的基础研究的进展对我国造纸工业的技术进步始终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成为众多技术革新的源泉,本文中分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植物纤维主成分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纤维素、木素和半纤维素的组成和化学结构的研究是开发利用造纸原料的基础,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文革结束,以天津轻工业学院(含天津大学)、华南工学院、西北轻工业学院(含北京轻工业学院)、大连轻工业学院以及轻工部制浆造纸科学研究所等为主力,针对我国的造纸用植物纤维原料的特殊性,广泛开展了纤维素、木素和半纤维素的组成、化学结构及其对制浆漂白过程的影响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非木材和速生材的制浆造纸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
但限于我国当时落后的仪器设备,对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的结构和反应机理没有做很深入的研究,研究方法上也基本上是套用原苏联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手段。
制浆造纸生物质精炼资料

生物质精炼与制浆造纸马乐凡(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114)摘要:介绍了生物质炼制的概念,以及木质纤维原料生产生物质燃料的工艺和过程,重点介绍了制浆造纸工业与生物质精炼相结合的主要技术。
关键词:生物质;精炼;半纤维素;木素;黑液气化化石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日益枯竭和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是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难题。
生物质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如果人类能用生物资源替代化石资源,就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地球上碳的自然循环,解决化石燃料燃烧所引起的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进入21世纪以后,各国政府先后制定了利用生物质资源的发展框架。
美国计划到2030年用生物质产品和生物质燃料替代25%的有机化学品、20%的运输燃料、以及5 %的电、热等能源;欧盟计划到2020和2050年分别用生物质产品替代20%的运输燃料和58%的总能源;日本和印度等国家也纷纷制定了本国的生物炼制发展战略。
同时,世界上许多大公司也参与到生物炼制(精炼)的研发中来,例如美国嘉吉(Cargill)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工业化的生物炼制工厂,杜邦(DuPont)公司投资近1亿美元开发生物质化学品,并成功地工业化生产出丙二醇产品,BP(British Petroleum)公司投资5亿美元,与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合作,共同研发生物质能源。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生物质炼制产业的发展,相继启动了一大批与生物炼制有关的“973”、“863”、以及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提出了到2020年用生物质能源替代运输燃料15%。
很多企业也在生物质精炼研发项目上投入了巨资,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生物质炼制1、什么是生物质炼制1)概念生物质(biomass)是指一切直接或间接利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质,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通称为生物质。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废纸制浆课件

• 纤维素的部分游离羟基形成氢键结合,非结晶结构转变为结晶结构, 产生不可逆的角质化,纤维变得挺硬,可塑性↓,吸水润胀↓,结合 强度↓
• 一旦角质化形成,纤维润胀程度降低的现象是不能恢复或不能完全 恢复。一般来说,打浆使纤维的润胀程度增加,保水值(WRV.— Water Retention Value )↑,干燥使纤维的润胀程度↓
环氧丙烯酸脂 多元丙烯酸脂 氨基甲酸乙酯 聚酯丙烯酸酯
羟基聚酯
丁苯橡胶 聚醋酸乙烯 聚丙烯酸脂 聚乙烯醇缩丁醛 苯乙烯树脂
丁苯橡胶 聚醋酸乙烯
聚氯乙烯
脂肪酸 松香酸 脂肪酯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废纸制浆
• 原生胶粘物(Primary Stickies):指原来 就存在于废纸中的胶粘物。
• 再生胶粘物(二次胶粘物)(Secondary Stickies):指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 由熔融的颗粒重新凝聚而成的胶粘物
• 打浆工艺
一次纤维打浆越强烈,回用纤维抗张强度下降
越多;未经打浆化学浆,回用后抗张强度↑ • 压榨工艺
对化学浆,压榨影响回用纤维的润胀性 对机械浆,压榨对回用纤维润胀性影响甚微
• 干燥工艺
纤维一经干燥后,其胞腔塌陷,润胀程度↓,随着干 燥温度的提高和干燥程度的强烈,润胀↓↓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废纸制浆
• 纸袋纸废纸和牛皮纸废纸
可回抄仿纸袋纸,再生条纹包装纸,也可掺入木浆作箱纸板挂面浆
• 混合废纸
①混合办公废纸 Mixed Office Waste——MOW ②一般混合废纸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废纸制浆
三、废纸再生过程性质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纸一体化
由造纸企业自身建立原材料基地,定向培 养制浆造纸速生丰产林。
我国造纸原料经历:
“以草为主” 到“草木之争” 再到现在的“林纸一体化”
中国传统造纸业对环境的破坏,是一个“历史 遗留问题”。建国初期,尽管国际上普遍采用木 材造纸,但出于节省成本、节约森林资源的考虑, 中国造纸业采用麦草作为造纸的主要原料。然而,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草浆造纸带来的弊端不断突 显。
(一)速生杨
1、速生杨主要品种
中林2025
–雄性,美洲黑杨种内杂种,上世纪80年代初杂交,父本来源 于意大利罗马农林研究中心寄来的花枝,母本是起源于美国 经意大利选出的69杨,经20余年测试育出。已分别通过有关 省、地鉴定。年均胸径3~7厘米,树高达20~30米,年均材 积生长1~3立方米。树干通直圆满,顶端优势显著,高抗天 牛、树干溃疡及叶部褐斑病、潜叶蛾等,是目前华北暖温带 生长最快的速生良种之一。适生南界北亚热带,北达沈阳, 在晋、冀、鲁、豫、苏北、皖北及京、津、辽南、陕、甘、 新及其同类气候区适于推广。材积生长较中林46提高15%~ 20%。在黄河以南,较之中林46,中林2001等欧美杨优势更 大。
用天然林还是人工林?
2003年结束的全国第6次森林普查数据显 示,中国大约有1.75亿公顷的森林,森林 覆盖率为18.21%,较1949年的8.6% 增加了1倍多。但中国人均占有森林资源仅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森林质量低, 单位林地平均林木蓄积量小,只相当于一 些发达国家的50%左右。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每年仍然需要 进口大量的木材。2004年的木材和锯材的 进口量接近我国产量的一半,外贸依赖度 极高。此外,中国还进口了2451万吨的纸 浆、废纸和纸产品,大约相当于1亿立方米 木材造纸后的产量。”为此,一些国际舆 论称:“中国在买世界的森林”!
草浆黑液由于其含硅量大、粘度高、滤水性差, 造成草浆黑液提取率低,一般只有80-85%,而 木浆可达到95%以上,例如国内新建的木浆厂— ——海南金海可达到98%以上。其次,碱回收率 低,一般只有65-75%,而海南金海可达98%。 再者,用水量大,国家规定的指标为每吨130立 方米,海南金海为每吨36.2立方米。因而草浆 厂中段废水排放的污染物量比木浆高6-7倍。如 何解决草浆的污染问题,是至今国际造纸界尚未 解决的课题。”
大力发展木浆十分必要
凡纸业发达的国家,都有一个发达的林业作基础。纸业因林业而生存,林 业因纸业而发展。造纸业是林业的最大用户。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 芬兰造纸所用木材达1950万立方米,占原木总产量的45.8%;瑞典造纸用 木材2590万立方米,占48.5%;加拿大为4060万立方米,美国为1.3亿立方 米,分别占两国原木产量的21.2%和25.3%;而我国用于造纸业的原木大 约为900万立方米,仅占原木总产量的3%。
纤维应具有一定的柔性、弹性、长宽比较 大(大于35~45时交织好,强度大)。
抗寒性
在当地安全越冬,树干无冻裂、苗木无冻 稍。
抗虫性
无毁灭性虫害,对危害树干的害虫具高抗 性。
于1950 年代华北中原发展美杨、箭杆 杨,1960 年代发展其杂种大官杨、北京杨、 二白杨等长期遭受天牛严重为害。
发展速生林基地的主要地区和品种
造纸工业纤维原料结构调整的目标
由以非木纤维为主向实现以木纤维为主的方向转变,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木纤维为主、扩大废纸利用 和科学合理的利用非木纤维的多元化纤维结构。
➢ 木纤维的来源:国内外2种资源。 国内依靠发展速生人工林;国外进口木浆、木片、废纸。
➢ 扩大废纸利用:重点提高国内废纸的回收率。 ➢ 合理的利用非木纤维:加强竹、苇基地建设,提高竹浆、
中林46
–雌性,欧美杨杂种,由黄东森等与各省协作育 出。获原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 步三等奖。主干通直圆满,高抗天牛等病虫, 在华北各省已大量推广,久经锤炼,广大地区 乐于选用。但在黄河以南,由于气候、日照等 因素易感病虫,应由中林2025、2026、2005等 新品种取代之。中林20Leabharlann 1原料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后果
后果之一是严重的环境污染(产业污水难以处理); 后果之二是以木浆为主要原料的纸种和高档纸供不应求,必须依
赖进口(草浆难以制造高档纸和纸板); 后果之三世界上先进的制浆造纸技术和装备无法采用; 后果之四受原料收购途径的影响,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发展; 后果之五是由于缺少战略投资者、缺少造纸对木材的需求刺激,
–是“七五”攻关推出的欧美杨诸多单系品种混合组
成的“多种品种”。单系品种包括中林28、中林23、 中林115、中林379、中林34、中林13等等。前两个与 中林46一起由林业部主持鉴定,获原林业部科技进步 一等奖;后者分别获林业部与河北、山东、河南科技 进步二、三等奖。在京郊推广10余年证明并充分显示 “多系品种”高抗天牛的优点,颇受重视。目前,为 杨树大宗育苗的良种之一。
中林2030
–雄性,为中汉17等单系品种随机混合组成的 “多系品种”。以利发挥优势互补,高抗病虫、 抗逆优势。已在江南推广应用。由中汉、中加、 中驻、中石、中潜等相关雄性品种组成。特性 见前表。
中林2040
–雄性,白杨派杂种,1995年杂交。经多年区试 育出,窄冠型。生长量接近或超过黑杨派现有良 种。材质优良,对叶部虫害高抗。适生于华北 暖温带,江南亚热带。
导致我国林业发展缓慢。
因此原料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严重限制了我国造纸工业向规模 大型化、产品高档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生产清 洁化的方向发展
草浆造纸厂的规模很小。制约草浆厂 规模的原因有二:
一是大部分草类的收割必须集中在某一季节, 这就要求草浆厂必须在一个时段内完成全年的 原料采购,庞大的堆放场地、原料长期日晒雨 淋造成的损失,都令草浆厂非常头疼;
年均胸径cm 3~6 3~6 2~5
年均树高m 1.5~4 1.5~4 1~3
年均材积m3 1~3 1~3 0.5~2
形质指标
具顶端优势,树干通直圆满,尖削度小, 枝干匀称,枝角小于70~80°
材性指标
要求木材洁白或色浅,树脂少,易于漂白, 木浆得率、强度与漂白兼优。纤维长,含 量高,早晚材纤维胞壁厚度相差小,纤维 素含量高,木素、戊糖、树脂、灰分含量 低。
原料结构不合理是瓶颈问题
中国造纸业以非木材纤维为主要原料,木浆在纸 浆中所占比重很低。
如2001年,我国纸浆比例是木浆23%(其中国产 6.7%),草浆33%,废纸44%; 2004 年,我国纸浆比例是木浆22%,草浆26%,废纸 52%;
根据国际统计资料,世界造纸工业原料结构中 木浆比重平均为90%,在造纸发达国家木材约占 制浆纤维原料的95%以上。
中林2052
–雄性,由小黑杨诸多无性系组成的多系品种提 纯精选推出。小黑杨于1978年获国家发明二等 奖。新品种可耐- 4 5℃低温,肥水适宜年均胸 径2 ~5 厘米,高达25~35米,树干通直圆满, 顶端优势显著,树干、树叶高抗病虫,对大气 干旱能良好适应,是“三北”及西部现有品种 中最抗寒、速生、丰产性最稳定的良种之一。 适生推广范围与中林2050相同。
苇浆的比重;充分利用甘蔗渣资源,实施糖纸结合、提高 综合利用效率,麦草浆实行总量控制、优化结构、规模经 营、清洁生产。
2002-2020年纸浆结构(%)
2000
2001
2005
2010
2015
2020 年增长率
木浆比例 19
23
25
28
30
32 2.6
其中国产 木浆
7
6.7
10
15
17
18 4.8
针叶树种: 马尾松、思茅松、火炬松、湿地松、樟子松 等;
阔叶树种: 桉树、相思树、杨树和其他速生丰产乡土阔 叶树种等。
杨木造纸材良种的科学标准
速生性 形质指标 材性指标 抗寒性 抗虫性
速生性
即在当地条件可以取得较高的材积生长,按照国内外丰产水平,速生品 种一般生长指标如下:
地区 江、淮以南亚热带 华北暖温带 东北、西北中温带
➢可提供长短纤维结合的漂白浆原料,杨树类轮 伐期15-20年,落叶松类轮伐期20-30年。
西部重点地区(包括新疆、宁夏、 四川、云南、贵州)
➢新疆、宁夏,年均气温10 ℃ 左右,年降水量 100-300mm,在有条件灌溉的地区可适当发 展浆纸原料林基地。
➢四川、云南、贵州,年均气温10-20 ℃ ,年 降水量1000-1500mm,无霜期300日,适宜
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安 徽、江西、湖南、湖北)
➢ 位于亚热带气候区,年均气温18 ℃以上,年降水量 500-2000mm,无霜期300日以上;
➢ 是我国发展国外松、杨树等速生丰产林的重点地区;
➢ 可提供长短纤维结合的漂白浆原料,杨树轮伐期8-10 年,国外松类轮伐期15-18年。
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北、河南、山 东、山西)
中林2041
–雌性,白杨派杂种。主干通直、圆满。生长状 况、培育经过与中林2040相同。较2040材积生 长提高10%,推广范围同上。
中林2050
–雄性,由“三北”1号诸多无性系组成的多系品种提
纯精选推出。“三北1号”于1991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 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新品种可耐45℃低温,肥水适宜年均胸径2~5厘米,高达25~35 米,树干通直圆满,顶端优势显著,树干、树叶高抗 病虫,对大气干旱能良好适应,是“三北”及西部严 寒地区现有品种中速生丰产性最稳定、最抗寒的优良 品种之一。适生于北京以北,黑龙江乌苏里江以南; 新疆乌鲁木齐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及其他气候类似地 区。
综合我国各地气候特点,提出良种分 区规划方案
粤桂琼闽地区:
➢ 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220C,年降雨量15003000mm,全年基本无霜;
➢ 开发桉树、相思树、国外松、马尾松等速生丰产林条 件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