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奉贤区优质水稻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2010年国家审定品种——水稻(上)

选 育单位 :袁 隆平 农业 高科技 股 份有 限公 司 品种来源:湘陵 6 S ×华 21 2 8 l 特征特。 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 中下游
作双季早稻种植 ,全生育期平均 1 9. 0 8天 ,比对照浙 7 3 3 短
审定意见 :该 品种符 合 国家稻 品种 审定标 准 , 通过 审 定。熟期适中 , 产量较高 , 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飞虱 ,
6 7 平均产量 5 2 1 6 m 0 . 千克 ,比对照浙 7 3 3 增产 7 4 . %,增 产 点比率 8 3 %。2 O 5. 0 9年 生产试验 ,每 6 7 平均产量 6 m 4 5. 6 8千克 ,比对 照浙 7 3 3 增产 6 3 . %。 审定意 见 :该品种 符合 国家稻 品种审 定标准 ,通过 审 定 。熟期适 中,产量高 ,中感稻瘟病 ,感 白叶枯病 、褐飞虱 和 白背飞虱 ,米 质一般。适宜 在江西 、湖南 、湖北 、安徽、 浙 江的 白叶 枯病 轻发的双 季稻区作早 稻种 植。
产 71 ( .% 极显著 ) 2 0 年续试 ,每 6 7 ; 09 6 m 平均产量 5 2 9 0 .6
穗长 2 . 厘米 ,每穗总粒数 l3 8 , 45 4 . 粒 结实率 8 .%, 3 5 千 粒 重 2 . 克 。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 5 1 ,穗瘟 损失率 90 .级 最高级 9 ;白叶枯病 9 ;褐飞虱 9 级 级 级。米质主要指标 :整
平均产量 5 0. 0 2千克 ,比对照博优 9 8增产 3 1 9 . %,增产点
审定编号: 国审稻 2 0 0l 0 0 3
品种名称:陵两优 2ll
比率 7 . %。2 0 08 0 9年生产试验 ,每 6 7 6 m 平均产量 4 9 3千 8. 克,比对 照博优 9 8增产 5 6 9 . %。
2010年我国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

2010年我国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林海庞乾林阮刘青王志刚鄂志国(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6)2010年,我国共审定通过(省级及以上)523个水稻品种(组合)。
笔者曾对我国2009年和2008年我国审(认)定通过的水稻品种(组合)产量、米质、抗性等性状进行过统计[1-2],因此,笔者以2009年和2008年的数据为对照,对2010年我国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从中发现和了解2010年我国在水稻品种选育工作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1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数据来源于国家和各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公告(有个别省份未收到其品审公告的暂不列入统计分析)。
主要分析方法:将2010年审(认)定通过的水稻品种(组合)分为籼型三系杂交稻、籼型两系杂交稻、籼型常规稻、粳型杂交稻、粳型常规稻和不育系,但不育系不列入数据分析,以2009年和2008年我国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组合)的数据为对照,分析2010年我国审(认)定通过的水稻品种(组合)产量、品质、抗性的基本情况。
2结果与分析2.12010年我国水稻品种的审定情况2010年,国家和各水稻主产省(直辖市、自治区)共审定通过523个水稻新品种(含不育系),减去29个不育系,共审定494个水稻品种,比2009年、2008年通过审定的品种数(478个、488个)略多。
其中,国家审定通过55个,湖南审定50个,江西审定47个,广东审定42个,广西审定30个,湖北审定29个,云南审定28个,海南审定27个,安徽审定25个,贵州审定21个,江苏审定19个,浙江审定18个,四川审定15个,重庆审定13个,福建审定9个,上海审定7个,吉林审定30个,辽宁审定18个,黑龙江审定16个,河南审定10个,新疆审定8个,河北审定2个,山东、陕西、天津、宁夏各审定1个。
在国家和上述省份2010年审定通过的494个水稻品种(组合)中,籼型三系杂交稻有241个,占48.78%(2009年243个、占50.84%,2008年241个、占49.39%);籼型两系杂交稻有72个,占14.57%(2009年60个、占12.55%,2008年76个、占15.57%);籼型常规稻32个、占6.48%(2009年36个、占7.58%,2008年35个、占7.17%);粳型三系杂交稻24个、占4.86%,粳型两系杂交稻3个、占0.61%(2009年通过审定的粳型杂交稻共30个、占6.28%,2008年19个、占3.89%);粳型常规稻122个,占24.70%(2009年109个、占22.80%,2008年117个、占23.98%)。
2010年水稻品比试验筛选简报

县为迟熟中粳稻生产区,常年以 “ 淮稻5 号”种植为主, 生
产方 式为抛秧 或机插秧 。近年来 由于轻型省力化种植方 式的
普及 , 机插秧面积不断扩大 , 一些直 播稻和套播稻 等 懒种
收稿 E期 :2 1 —1 -2 t 0 0 2 7
上海农业科技
2 1一3 0l
“ 特优 6 7’ 2 ’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
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 1 基本情况 1 1 试验 地情况 .
试 验设在墩 头镇墩 头村三组 曹广 庆责 任 田内 ,土地 平 整,肥力 中等偏上 ,前茬小麦 ,单产 4 0 k / 6 m 5 g 6 7 。试验
区基 肥用量 ,每 6 7 m 6 施复合肥 ( 5 5 5 0 k 1一l 一l )4 g,追 肥用量每 6 7 m 6 施尿 素 4 g,总施 氮量每 6 7 m 4 4 0k 6 2 .
熟期 。分品种取代表性 植株考察株 高 、 长和穗粒结构 , 穗 计 算理 论产量 , 最后分 品种收实产 。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2 产量 .
据试验统计 ( 见表 2 , ) 产量 较高的品种有 “ 扬粳2 6 ” 58 , “ 扬粳 4 2 ” 淮稻 5 ” 淮 稻 7 、“ 2 7 、“ 号 、“ 号” 盐稻 9 、“ 号” 泰粳
郑景 生 ( 建省 大田县农 业技 术推 广 站 36 0 ) 福 6 10
×2 m ,丛 插 2粒 谷 ,每 6 7 m0 13 . 丛 。 通过 5c 6 插 . ~14万
关键词 :“ 优 6 7” 特 2 ;烟 后稻 ;高产 ;栽培 技术
合理密植 , 高本 田水稻合理 的群 体结构 , 提 可确保有效穗 从
成熟期植 株及穗粒 特性 ,最终 筛选 出在 生育期 和产量 。品质各 方面表现 较好的 “ 4 l “ 4 7 “ 镇 6 ” 扬 2 ” 盐稻 9号” 2 “ 淮稻 5号” 淮稻 7号” 泰 粳 l 0 ” 盐稻 l 、“ 、“ 1 、“ 0 0号 ,可 依栽培 目标 选择种 植品种 。
2010年我国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

DOI 1 . 6  ̄i n1o — 0 22 1.60 8 :03 9 .s.o 6 8 8 .0 1 .1 9 s 0
中 固 举 米 2 1 ,7 6 :9 6 0 1 1 ( )5 - 2
21 0 0年我 国通 过 审定 的水稻 品种 产 量和 品质性状 分析
林 海 庞乾林 阮刘青 王志刚 鄂志 国
关键词 : 水稻品种( 组合 )区试产量 ; 稻米品质 ; 抗性 ;0 O年 2l 中图分 类号 :5 1 ¥ 1.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6 8 8 ( 0 1o — 09 0 10 — 0 2 2 l )6 0 5 — 4
21 0 0年 , 国共 审定 通过 ( 我 省级 及 以上 )2 5 3个水 稻 品种( 组合 ) 。笔者 曾对我 国 2 0 0 9年和 2 o 年我 国 08
6 、 1. %,o 8 7 个 、 1. %)籼型常规 0个 占 2 5 2 0 年 6 占 5 7 ; 5 5 稻3 2个 、占 6 8 2 0 年 3 个 、占 7 8 20 . %(0 9 4 6 . %,0 8年 5 3 个 、 71%)粳型 三系杂交稻 2 个 、 4 6 粳 5 占 . 7 ; 4 占 . %, 8
审( ) 认 定通过 的水稻品种( 组合 ) 产量 、 品质 、 抗性 的基
本情 况。
2 结果 与分析
21 2 1 年我 国水稻品种 的审定 情况 . 00 21 0 0年 , 国家和 各水 稻主 产省 ( 辖市 、 直 自治 区 ) 共审定通过 5 3 2 个水稻新 品种( 含不育系 )减去 2 个 , 9 不育系 , 共审定 4 4个水稻 品种 , 2 o 年 、0 8 9 比 0 9 2 0 年通 过审定的品种数( 7 个 、8 个 ) 多。 中 , 4 8 48 略 其 国家审定 通过 5 5个 , 湖南审定 5 个 , O 江西 审定 4 个 , 7 广东审 定 4 2个 , 西审 定 3 广 0个 , 湖北 审定 2 9个 , 云南 审定 2 8 个, 海南审 定 2 7个 , 徽审定 2 安 5个 , 贵州 审定 2 个 , 1
2010年水稻配方肥大田对比示范试验

2010年水稻配方肥大田对比示范试验一、试验背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不仅对人类的物质生活有着巨大的贡献,同时对人类的文化与精神生活也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稻品质与数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传统种植模式下,由于忽视了水稻生长的生态环境与土地肥力的调查,导致水稻生长的效率低下、水稻的品质下降、土地肥力贫弱等问题的出现。
因此,为了提高水稻的品质与数量,改善土地肥力,发掘水稻的生产潜力,使水稻健康成长,并反哺人类,我们在此开展了水稻配方肥大田对比示范试验。
二、试验设计1.试验地点试验选取了我国南方的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白水东村为试验地点,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在江西省内有着广泛的水稻种植历史,且该地土壤肥力较好。
2.试验方案本次试验在同一地点设立了6个示范田,进行了不同品牌的配方肥试验,试验的步骤如下:① 测定土壤pH值② 日常水稻栽培管理③ 试验方案④ 报收数据分析在试验方案中,我们选用了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生态农业研究所开发的氮磷钾微量元素配方肥,包含了氮、磷、钾、镁、铁、锰、锌、钼、硼等,其中氮、磷、钾为800、100、500公斤/公顷。
以上配方肥分别是:① 氮、磷、钾比例为0.9∶1.3∶1.0的A品牌配方肥② 氮、磷、钾比例为1.1∶1.6∶0.8的B品牌配方肥③ 氮、磷、钾比例为1.2∶1.0∶1.5的C品牌配方肥④ 氮、磷、钾比例为0.5∶1.0∶1.2的D品牌配方肥⑤ 氮、磷、钾比例为1.3∶0.5∶1.0的E品牌配方肥⑥ 氮、磷、钾比例为1.0∶0.8∶1.0的F品牌配方肥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对试验的每个步骤进行详细记录,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
三、试验数据分析我们在试验结束后,对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在各个品牌配方肥的施用下,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改善了水稻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与品质。
2010年水稻配方肥大田对比示范试验

2010年水稻配方肥大田对比示范试验2010年水稻配方肥大田对比示范试验是为了研究不同配方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而进行的一项试验。
试验地点位于农村地区的一个大田,试验共设有四个处理,分别是对照组、配方肥A组、配方肥B组和配方肥C组。
试验开始前,首先对试验地进行了土壤调查,了解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试验地土壤属于黄壤,土壤质地以中壤为主,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土壤的pH值为6.5,属于中性偏酸性。
试验前对土壤进行了基础施肥,保证了试验开始前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符合水稻生长所需。
试验选取的水稻品种为当地常见的水稻品种,具有较好的抗逆性和产量潜力。
每个处理设置了3个重复,试验区域面积为15亩。
对照组不进行任何配方肥施用,只进行基础施肥和常规管理措施,作为试验的对照。
配方肥A组施用的是一种富含氮、磷、钾的配方肥料。
根据实际需要,每亩田施用了30千克的配方肥,采用分次追肥的方式,分别在播种前、返青期、孕穗期、灌浆期进行施肥。
在试验期间,对每个处理的水稻进行了常规管理。
包括及时灌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对产量和品质进行了记录和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用配方肥的处理组水稻产量明显提高。
施用配方肥A组的水稻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到了800公斤/亩,比对照组增加了10%。
配方肥B组和配方肥C组的产量分别为750公斤/亩和780公斤/亩,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5%和8%。
施用配方肥组的水稻品质更好。
经过采收和测定,配方肥A组的水稻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组,稻米口感更好。
配方肥B组和配方肥C组的水稻蛋白质含量也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明显。
2010年水稻配方肥大田对比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适量施用配方肥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不同种类的配方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差异较小。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土壤和作物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配方肥进行施用,以实现最佳的效果。
2010年水稻配方肥大田对比示范试验

2010年水稻配方肥大田对比示范试验
2010年水稻配方肥大田对比示范试验是在广东省中山市进行的一项农业试验。
这个试验的目的是比较两种不同类型的水稻配方肥在增产效果上的差异,并帮助更多的农民选择更优质的水稻配方肥。
试验地点共设立了40个试验点,其中,20个点使用了一种特定的水稻配方肥,另外20个点使用了另一种水稻配方肥。
在试验之前,每个试验点的土壤被充分检测和分析,以确保均衡的施肥。
在实验期间,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每个试验点都接受了严格的监控和记录。
这些监控和记录包括水稻生长情况、化肥使用情况和产量等参数。
试验结束后,数据被收集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使用一种特定的水稻配方肥的试验点的平均产量比另外一种肥料的试验点高出了约10%。
同时,使用特定配方肥的试验点显着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
这项试验结果表明了配方肥在提高水稻产量和减少化肥使用方面的潜力。
同时,该试验证明了在更多的地区推广使用这种有益肥料的必要性。
总的来说,这项试验的成功是水稻生产领域的一次重要胜利,对种植农民来说,这也是一个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减少生产成本的好消息。
上海市优质水稻新品种(系)筛选试验

上海市优质水稻新品种(系)筛选试验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加快推进水稻育种技术进步,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稻新品种研发工作,并将其列入农业产业科技计划之中。
为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新技术研究所承担了本次上海市优质水稻新品种(系)筛选试验。
本文对这项试验进行详细介绍。
试验的目的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和传统遗传育种技术,培育出适应上海市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需求的优质水稻新品种(系),以提高水稻品质、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具体试验内容包括水稻种质资源采集、实验室及田间杂交种子生产、田间试验等。
试验采集了上海市原产和引种的优异水稻资源,包括常规水稻、杂交水稻和粳稻等,共涉及42个品种(系)。
通过对这些水稻种质资源的品质、耐病虫害能力、抗逆性等进行筛选,筛选出了5个抗病虫害、矮秆、早熟、高产的水稻新品种(系),并以此作为试验种子。
为了保证试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水稻新品种(系)的杂交及筛选工作均在实验室中进行。
试验以笼式杂交法为主,注重亲本的选择、杂交技术的掌握、结实率的提高等,以确保杂交种子的遗传变异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试验分别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和奉贤区的田间进行,通过对新品种(系)的农艺性状、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确定出优质水稻新品种(系)的选育成果。
通过本次试验的开展,不仅取得了优质水稻新品种(系)的选育成果,而且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稻育种技术的宝贵经验,为今后进一步推进水稻育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8 -2010年奉贤区优质水稻品种比较试验初报江 健 金秀华 苏瑞芳 顾 盈 (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400)陆金余 (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农业服务中心 201415)为提高稻米品质,提升种植效益,笔者引进了优质水稻品种,并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上海地区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为品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参试品种为“南粳46”(江苏省农科院)、“99-34”(宝山良种场)、“835”(上海宝山良种场)、“银香18”(上海崇明跃进农场)、“海丰1号”(上海海丰农场)、“青香软粳”(上海青浦区农技中心)、“秀水123”(CK )。
1.2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704 m 2。
1.3 试验基本情况试验设在奉贤区庄行现代农业园区,试验田前茬油菜,土壤为沟干壤土,肥力中等,田块平整,排灌方便。
采用人工直播方式,6月14日播种,播种量4 kg/667 m 2。
出苗后调查基本苗,定点考查水稻苗数、苗高、叶龄、绿叶数;成熟期调查有效穗,每品种取植株20株,室内考查每穗粒数、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
11月5日收割,测实产(其中“银香18”、“海丰1号”于10月26日收割)。
全生育期每667 m 2施纯氮26.95 kg ,病、虫、草害防治参照大田生产。
2 结果与分析2.1 生育期参试品种(系)中除“99-34”生育进程迟于对照外,其余品种(系)均快于对照,依次为“海丰1号”、“银香18”、“南粳46”、“835”、“青香软粳”。
全生育期最短的品种(系)是“海丰1号”,为135 d ,比对照短14 d ;最长的品种(系)是“99-34”,为151 d ,比对照长2 d (见表1)。
表1 各参试品种(系)的生育期比较2.2 茎蘖动态参试品种(系)的分蘖力均高于对照,其中分蘖力最高的是“海丰1号”,为2.84,其次是“南粳46”,为2.15;成穗率均低于对照,其中“835”、“青香软粳”、“南粳46”成穗率不足60%(见表2)。
2.3 主要农艺、经济性状———————收稿日期:2011-02-21摘 要:为提高稻米品质,提升种植效益,对新引进的6个优质稻品种进行大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9-34”、“银香18”等品种综合性状优良、米质佳、适口性好,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优质稻;品种比较;产量植株高度最高的是“99-34”,为100.0 cm ,比对照高7.2 cm ,最矮的是“海丰1号”,为80.0 cm ,比对照矮12.8 cm ;穗长最长的是“835”,为17.3 cm ,比对照长1.9cm ;总叶片最多的是“99-34”,平均为15.8张,比对照多1.1张;每穗实粒数最多的是“835”,为133.4粒/穗,比对照多43.5粒/穗,增48.4%;结实率均高于对照,“青香软粳”、“835”结实率均超过90%,均比对照增20%以上;千粒重均高于对照,最高的是“99-34”,为28.14 g ,比对照高3.09 g ,增12.3%(见表3)。
2.4 产 量“青香软粳”穗形较大、结实率高,理论产量最高,为629.80 kg/667 m 2,比对照增产11.78%;“南粳46”成穗率低、结实率低、千粒重不高,理论产量最低,为501.38 kg/667 m 2,比对照减产11.02%。
实收产量最高的是“青香软粳”,为581.27 kg/667 m 2,较对照增产10.78%,其余品种的产量均低于对照,产量最低的是“南粳46”,较对照减产11.26%(见表4)。
2.5 抗倒性品 种南粳4699-34835银香18海丰1号青香软粳秀水123(CK)播种期(月/日)6/146/146/146/146/146/146/14分蘖始期(月/日)7/37/37/47/17/27/27/2拔节期(月/日)8/58/48/48/18/28/38/3始穗期(月/日)9/119/119/109/39/29/99/10齐穗期(月/日)9/139/139/139/69/59/129/12成熟期(月/日)11/511/1211/510/3010/2711/511/10全生育期(d)144151144138135144149高峰苗(万/667 m 2)42.037.232.436.645.041.434.2有效穗(万/667 m 2)21.8725.3618.0026.2732.1022.8525.02表2 各参试品种(系)的茎蘖动态基本苗(万/667 m 2)13.3313.5311.6714.7311.7317.8715.477/518.020.417.419.820.425.219.87/1442.036.025.834.242.041.434.27/2237.837.232.436.645.037.831.87/3036.035.222.234.238.427.028.08/1925.232.620.431.634.024.026.4茎蘖动态(月/日)8/530.633.421.633.636.825.227.0品种南粳4699-34835银香18海丰1号青香软粳秀水123(C K)成穗率(%)52.168.255.671.871.355.273.2分蘖力2.151.751.781.482.841.321.21- 29 -中粳超级稻“淮稻11号”育种实践的分析与启示孔宪旺 袁彩勇 王 健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淮安市 223001)“淮稻11号”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系统选育出来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被农业部确认为全国第三批“超级稻”品种,是江苏省第1个中熟中粳全国“超级稻”品种。
该品种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抗病性较好(特别是田间表现高抗条纹叶枯病)、熟期适中等特点;谷粒饱满,壳薄粒亮;米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
该品种已成为江苏省水稻生产主推品种、国家科技部农业转化资金项目重点推广品种,目前大面积示范推广13.33万hm 2。
1 选育经过“淮稻11号”是2002年春在海南从“淮68”(后定名为“淮稻9号”)变异株中系统选育出来的新品种。
“淮68”是通过籼粳亚种间杂交育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遗传基础十分丰富,“淮68”生长势强,叶片挺立,茎秆粗壮,穗大粒多,每穗总粒数180~200粒,千粒重29 g 左右,秆青籽黄,颖尖有紫色中短芒,米质优良。
2002年春从“淮68”变异株中选得3株无顶芒单株,当年带回种植3个株系,其中“淮68-2”基本稳定,除生育期较“淮68”早熟4 d 外,其它性状都继承了“淮68”的优点,且抗倒性较“淮68”有所加强。
2003年进入本所品比试验并种植穗行100个,试验单产639.6kg/667 m 2,比对照“镇稻88”增产10.2%,居第一位,但略欠整齐。
随即从穗行圃中优中选优,得3个性状稳定、生长一致、综合性状优良的穗行混收留种。
2004年参加江苏省中熟中粳预备试验,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中熟中粳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省迟熟中粳生产试验,出圃代号“淮276”。
2 “淮稻11号”育成的体会2.1 塑造高产株型,优化产量构成因子“淮稻11号”一般每667 m 2成穗数18~25万,每穗总粒数125~160粒,结实率86%~90%,千粒重28 g 左右。
其株型集散适中,茎秆粗壮,叶色深绿,叶片长宽适中,厚而挺立,叶角较小,分布规则均匀,群体内通透性好,有效、高效叶面积比例高,叶片功能期长,这些性状提高了光合效率,———————收稿日期:2010-11-10摘 要:通过对中粳超级稻“淮稻11号”的育种分析与总结,并结合“淮稻11号”近几年在区试和大面积生产的表现,探讨了今后粳稻优质高产育种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粳稻;淮稻11号;育种表3 各参试品种(系)的主要农艺、经济性状表4 各参试品种(系)的产量比较据10月25日田间调查,“银香18”倒伏面积达95%,“海丰1号”倒伏面积为80%左右,其他品种未见倒伏。
2.6 米 质除“银香18”、“海丰1号”垩白率、垩白度较高外,其他品种外观品质均较好;11月25日组织全区20余位农业科技人员召开优质稻米品尝会,分别从大米的外观、色泽、香味,米饭的光泽、风味、软硬、粘度等方面进行打分投票,结果显示,所有试验品种米质均优于对照,其中“99-34”品质最优,“南粳46”米饭适口性相对较差,接近对照(见表5)。
表5 各参试品种(系)的米质情况3 小结与讨论“99-34”虽产量较低,比对照减产5.73%,但后期熟相好、米饭适口性佳、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优质稻在粮食合作社推广种植。
“海丰1号”、“银香18”产量一般、抗倒性差,但熟期早、吃口好,可作为国庆稻小面积种植,同时可采用小苗机插栽培,增强抗倒性。
“青香软粳”结实率高,实收产量较对照增产10.78%,米饭适口性优于对照,可推广种植。
理论产量(kg/667 m 2)501.38537.36576.42581.70521.90629.80563.45实收产量(kg/667 m 2)465.59494.64516.75506.89495.27581.27524.69(kg/667 m 2)-59.10-30.05-7.94-17.80-29.4256.58-%-11.26-5.73-1.51-3.39-5.6110.78-位次7634512品 种南粳4699-34835银香18海丰1号青香软粳秀水123(CK)实产比CK ±品种南粳4699-34835银香18海丰1号青香软粳秀水123(CK)外观21364342色泽1523021香味01011030光泽31057441风味01265622软硬11674440大米米饭粘度11355551总评879322922247品 种南粳4699-34835银香18海丰1号青香软粳秀水123(CK)株高(cm)98.5100.086.887.280.091.792.8穗长(cm)14.516.017.315.114.213.915.4总叶片14.815.815.314.414.414.814.7每总粒数(粒/穗)121.399.9145.2102.579.7110.1127.3每实粒数(粒/穗)90.475.3133.483.061.1102.589.9结实率(%)74.575.491.981.076.793.170.6千粒重(g)25.3628.1426.8226.6826.6126.89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