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死可以往生吗

合集下载

佛教丧葬礼仪

佛教丧葬礼仪

佛教礼仪--丧葬礼仪篇在很多的礼仪中,丧葬礼仪和我们大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生自古谁无死,所谓生死无常” 生死事大”生死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生死看成是人生的两件大事,尤其慎终追远”的孝亲思想一直是中国固有文化中为人所称誉的美德,此与佛教的报恩思想颇为符合。

不过,中国民间的丧葬礼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很多不合时宜的观念、作法实在应该净化、改良。

例如:民间延续着一种令人费解习惯,人死后出葬的时候,在沿途上,边走边洒一些用黄纸剪成形状像古币一样直径在10公分左右的纸钱”而且,在出殡的车辆所经过的桥头上,还要压上一张黄纸,叫做买路钱”据年纪大的人讲是为了打发小鬼儿”让逝去的人在通往黄泉的路上顺顺当当,不再有什么磨难,至于这种习惯是怎么来的,很少有人能说清楚!类似这样的丧葬习俗不但浪费,而且有失庄严。

为更好地为广大信士服务,特别订定佛教礼仪一一丧葬礼仪篇,说明往生前的临终关怀、撰写遗嘱,以及往生后的助念、入殓、殡葬等礼仪。

一、临终关怀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佛教认为: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而死并非生命的结束,只是另一场轮回的开始,所以说"生死一如",要我们看淡生死,进而勘破无常。

但是在大限将至之际,如何让病者身心安乐,无苦而终,才是最实际的一种做法,这也就是所谓"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并不是消极的等死,而是积极的拔济饶益。

透过对死亡的认识,让人从死亡的恐惧中解脱死亡的认识,让人从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坦然欢喜地面对死亡。

我们也希望家属对临命终人给予种种的协助,如舒适的环境,整洁的衣单,调和的饮食,乃至以庄严的佛号引导病人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不但人生无有遗憾,更拥有死亡的尊严,以及充满着移民的欢乐。

一般人提到死亡,总会产生种种恐怖、可怕的想象,担心自己会上刀山下油锅,受种种的苦刑。

其实如果我们了解死亡的真相之后,死亡对我们而言,就像领了一张出国观光的护照,到处可以海阔天空,悠游自在。

一般人都是横死,正命死很难

一般人都是横死,正命死很难

佛教把培福叫种田:就像农民在春天播种,到了秋天才能有收获,如果春天不播种,那么到了秋天就一无所获。一个人的福报是从哪里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有的人在一生中,任何好事都落不到他的头上,于是怨天尤人,说老天爷没有长眼睛,不幸的事情总落到自己头上。
其实,一个人的运气好不好并不是取决于老天爷,倒是与你的福报有关,而福报是来源于培植福田,广种恩田、敬田、悲田,通过布施、供养才会有福报。广修供养,从经文表面上看,虽然只讲到供养诸佛,但是从经的内容来看,其实已包含了供养一切众生。
南怀瑾:一般人都是横死,正命死很难!
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佛、菩萨上供的习惯。还有,天天吃饭之前,我们都要供佛,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所以,供养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对佛陀的尊重、恭敬的一种表达。
供佛并不是说佛一定要吃我们的东西,到时候你不供养,佛就得饿一顿肚子了,不是这回事。供养,是表达我们对佛陀的虔诚和恭敬,同时也体现我们对佛陀恩德的报答!
人因为贪著的关系,使得我们不能够广修布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拿去送人:送人的衣服,是过时、自己不喜欢穿的,才会比较大方的送给人家,很少有人能把刚买的时装送给他人。
再比如送人家电器,总是看家里那些用不着用旧了的拿去送人,你不会把刚买回来的大彩电搬去送人。为什么我们舍不得把最高档、最贵重的东西送给人家?原因就是贪著,因为我们对好的东西产生执著。
佛教中讲培植三种福田:
一是恩田。
是说对我们有恩的人,我们要知恩报恩,怀有一种感恩心,去报答他们的恩情。佛经里面讲:“一个人能孝敬他的父母,此人功德最大。”如果佛陀没有出世,我们孝敬、供养自己的父母,功德就是最大了。孝养父母,报答父母的恩情,也是在培植我们自己的福田。因此,一个学佛的人,如果在家里连孝敬、供养、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都做不到的话,那你就不是一个好的佛子。

往生的条件——精选推荐

往生的条件——精选推荐

往⽣的条件有⼀个观点认为临终时⼀定要有正念,⼀定要念头落在阿弥陀佛名号上才能往⽣。

否则便不能往⽣。

这个说法听起来好象蛮有道理。

然就净⼟特别法门往⽣⽽论,却不可作这样的判⾔。

如果净业⾏⼈念佛功夫良深,临命终时,正念在阿弥陀佛上,则决定往⽣。

对此我们要提倡、要⿎励⾝体⼒⾏。

但是却不能把这视为往⽣的标准。

念头没有放在阿弥陀佛上就不能往⽣,正念才能往⽣,意味着把⾃⼒功夫还是放在了第⼀要素。

真如此,则在往⽣这⼀紧要关头,阿弥陀佛在起什么作⽤呢?难道阿弥陀佛那么的被动?五劫的思维,⽆量劫的修⾏,整个的⼤愿都是要救度每⼀个众⽣,法界当中不遗留⼀个众⽣滑⼊轮回。

有着这样的⼤悲⼼,难道在我们往⽣之时不施展威神愿⼒,予以帮助,这可能吗?我们平时只要具⾜信愿持名,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的⼤悲愿⼒便会法尔⾃然地展现在被救众⽣⾝上。

令其往⽣净⼟。

这是有圣⾔量依据的。

《佛说⽆量清净平等觉经》(⽀娄迦谶译),是五种原译本中最早的译本。

其中谈到三辈往⽣及边地疑城的情况。

先看中辈和下辈疑城往⽣的情况,以明了阿弥陀佛在众⽣临终时是如何令其往⽣的。

经中谈到中辈往⽣时,主要是指不能出家⾏作沙门者,然应饭⾷沙门,建造佛寺佛塔,烧⾹散花燃灯等等。

然这类⾏⼈平时做这些功德,“若其然后中复悔,⼼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诸善后世得其福,不信有⽆量清净佛国,不信往⽣其国中。

”他中间有怀疑了,不信这些事了。

或者“暂信暂不信”,他便或不念佛了,或以轻浮⼼来念。

那么“其⼈寿命病欲终时,⽆量清净佛,则⾃化作形象,令其⼈⽬⾃见之。

⼝不能复⾔,便⼼中欢喜踊跃”,此⼈临命终时⾃因业⼒必然会下三恶道,阿弥陀佛在这个时候开始他的愿⼒作⽤了。

就⾃⼰变化成佛的形象,让这个亡者亲眼⽬睹。

这个⼈⼝⾥都不能说话了,但是⼼⾥⾮常踊跃。

同时他后悔原先的疑⼼,悔过原来的过失并忏罪,接续念佛求⽣。

这样,“其⼈寿命终尽,则⽣⽆量清净佛国,不能得前⾄⽆量清净佛所”。

⽣到边地疑城,不能见佛,不能闻法,不能亲近⽐丘僧。

人死后有三种力量决定他的去向

人死后有三种力量决定他的去向

人当在出生的时候,就已决定了死亡的命运。

所以,生的情景未必可喜,死的情景也未必可哀。

以佛法来说,若不出离生死,都是可怜悯者!因此,信佛学佛的人,平日所做的佛事,在临命终时最能得力。

平日修行有素,命终之后,必可出离生死的凡界,往生佛国的净土。

人死之后的去向,有三种力量来决定他的上升或下降:1、随重,随着各自所造的善恶诸业中的最重大者,先去受报。

2、随习,随着各自平日最难革除的某种习气,先到同类相引的环境中去投生。

3、随念,随着各自临命终时的念头所归,而去受生六道或生佛国净土。

由于如此的原因,佛教主张人们应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应当革除不良的习气,应当着重平日的心念,乃至念念不忘佛法僧三宝,念念要将自己所作的一切功德作为往生佛国净土的资本和道粮。

学佛的工夫,主要是靠平时的修行,归依三宝,受持五戒,供养布施,礼忏诵经,救济贫病,造福社会。

假如平时没有进入佛法,临命终时尚有一个补救之道,那就是根据“随念往生”的道理,劝他一心念佛,劝他万念放下,切切不要怕死,切切不要贪恋家属亲友和产业财物,切切不要心慌意乱,应该一心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若已无力出声念,则在心中默念;他的亲属如果真的爱他,那就不可在他弥留之际放声大哭,那只有使他增加痛苦和下堕的可能;并且要劝大家陪伴念佛,使得临终之人的心念融洽于一片虔敬恳切的念佛声中。

若能如此,死后当可往生佛国净土;若其寿数未尽,也能以此念佛功德使他早日康复、福寿增长。

人将命终,或坐或卧,侧卧仰卧,均以他自己感到舒适为宜。

若已昏迷而尚未断气时,切勿因他有便溺沾身就给他洗澡或擦拭,以免增加他的痛苦嗔恼而影响到死后的去路。

命终之后,鼻息虽断,只要尚存一丝暖气,他的神识仍未脱离肉体,故须经过八小时后才可为他浴身更衣。

若用火化,最好是在经过二十四小时后。

人死之后,若不超凡入圣,一般说来,便成了亡灵。

无意识下死亡能否往生

无意识下死亡能否往生

无意识下死亡能否往生
问:在无意识状态下死亡,是否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慧律法师答:往生是要靠平常下功夫的。

如果临命终能够有端相(佛来接引:见佛、见光、见花、闻香),当然这是最好的了。

但如果说,我们在无意识当中死亡了,这要看他这辈子所造的因果。

神识脱离出来以后,就不会受到身体无意识状态的影响,也就是说,神识只要脱离肉身,无意识状态就摆脱了,它就照样比活人更清楚。

看过经典就知道,我们的中阴身脱离出来以后,六根猛利,似有神通,好像有大神通。

所以,就算他临命终在无意识状态下死亡,但如果他这辈子自从听到佛法,肯修福、肯修慧,就算他被车子撞到了,变成植物人,可是他深厚的善根还是在,只是因为他的灵魂受到肉体羁绊,只要断气以后,灵魂脱出来,所有的善业就继续显现出来,不影响往生。

再讲一句更贴切的话:如果这个人平常一心念佛、戒 ... 、放生、吃素、用功、度众生、散播正法……就算有一天走出去,在路上很不小心被车子撞死了,当下就往生,一定往生!
所以,临命终不管发生什么意外,他是综合这辈子所修的善根,是这辈子的综合体,要不然,修了那么多的福报,临命终怎么报呢?因为这样死,就不能往生,太不公平了。

所以,临命终怎么死的还是其次,重点在于活着你怎么做。

往生有两个意思

往生有两个意思

往生有两个意思往生有两个意思:一是佛教用语,谓由人或非人修行到成佛,以为人死后会转生于天界、仙界等。

二是出家僧尼死亡,称“往生”,俗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时所说“功满德就,接引上路”即此意。

还有就是指人的死亡。

古代官员退休离职叫做“致仕”;致,就是归,回去。

生命终结,都要向这个社会做最后的告别。

因而,每一次告别,我们也许只能留下匆匆一瞥。

当然了,不论你身在何处,心却永远牵挂着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哪怕你在外面混得再好,你的根始终在那里,你的灵魂始终在他们身边。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可是,人活着的价值并不仅限于长度,更重要的是宽度和深度。

有些人把它看作一条单调的直线,从来没想过生命可以拥有多种色彩。

对于人类来讲,生命的内涵已超越了时空的局限,生命本质上具有了普遍性与共同性。

因此,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应该具有平等性、普遍性、持续性。

如果生命缺少这三大特征,无疑将使其失去意义。

正如高尔基所言:“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

”而我认为,生命的伟大意义,恰恰在于生命的长度,而不在于生命的广度。

因为生命的价值在于其厚度。

纵观人类历史,凡能名垂青史者,莫不具备丰富的精神底蕴,绝非单纯地追求物质财富。

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忠诚,对事业的执著,对人生的追求。

他们不但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也给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他们的生命虽然很短暂,但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让我们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吧!世间之事变化万千,唯有理想信念亘古不变。

当今时代,我们依旧需要有志者“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需要前赴后继的奋斗,需要坚定不移的决心,需要百折不挠的毅力,需要开拓创新的锐气……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历久弥新,正是因为人类怀揣梦想,才不停歇地寻找答案。

这种执着,就像阳光一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往生是活着去还是死后去

往生是活着去还是死后去

往生是活着去还是死后去
问:请问,当人往生去极乐世界时,是活着去或死后去?
大安法师答:活和死是什么意思?实际上往生的时候,这两个概念都是超越了。

在你死的当下,就是你活的当下:你业报身临终在定之时,即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时。

用智者大师这句话来考量,一般来说,它可以理解为活着去的。

如果你死了滑到中阴身阶段,他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其实它叫文成印坏,常常用这个概念。

往生的时候,「文成印坏」是什么意思?用了《涅槃经》的一个比喻。

一个印是用蜡做的,他把这个印按下去的时候,这个印跟泥巴混在一起,当混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印就显现出来了,叫「文成」,印的纹路就出来了。

你文成,但你这个印原来是蜡泥做的,你按下去了是作为它文的一个组成部分,你印坏了,文成了。

那印坏和文成是同时的,而且是不间断的。

用这个比喻非常形象的表明:一个念佛人,临命终时看到阿弥陀佛带着莲华过来了,你自己就看到你的神识到了莲台里面,莲台就闭合了,弹指间就到极乐世界了。

当你的神识出来到莲台的时候,你身上的神识离开了,你这个身体就没有主人翁了,你这就叫死了。

死的当下,但是你没有滑到中阴身阶段,你死的当下就到了莲台里面,你是活着去的,你不是死著去的。

你的神识走了,你的身体死了,但是在莲华里面你的另外一个生命——法身慧命就诞生了。

这叫文成印坏。

你死亡的当下,就是你往生的当下,是同时的。

这样理解,大家就明白了,就不会有这种担忧。

横死是否违背因果律

横死是否违背因果律

横死是否违背因果律问:“横死有哪几种?这种现象是否违背因果律?”答:说违背因果律,是你对于因果定律的疑惑,你对于因果定律的无知。

世出世间任何一法,都没有办法违背因果律。

十方三世诸佛如来都没有办法违背,横死的人能违背?了不起!哪有这种道理!横死,有横死的因果。

我记得过去我讲经的时候也跟诸位报告过,我初学佛的时候,朱镜宙老居士常常跟我讲故事。

那个时候我们二十几岁,他老人家已七十岁了,把我们看作小朋友。

常常聊天讲故事给我们听,而且都是讲他自己亲身的经历。

他讲在民国二十一年,日本人侵略中国,一二八事变在上海爆发。

他那个时候在苏州一家银行作经理。

他们当中有几个朋友,常常在一块,公余的时候都在一块玩、在一块聊天。

其中有一个人是走阴差的,地位不很高,传递公文管文书的,在苏州城隍庙里面管公文,管这个的。

他说有一天很奇怪,他们在聊天的时候,这个朋友就说:“昨天晚上,上海城隍庙城隍送一批生死簿过来。

”人还没有死,名册已经送去了,送到苏州城隍庙。

在我们人世间,上海是特别市,是很大的,但是在阴间,上海的城隍地位很小,是个县长而已,苏州是都城隍,苏州好像是个省,省长一样,上海是县长,他们的公文送到省里面来。

他说他翻了一翻,觉得很奇怪,名字都是四个字、五个字的,一本都是的,很疑惑,所以他就跟朱老谈这个事情。

都想不出来,中国人的名字最多是四个字,有复姓。

但是不可能,这么多人死,全是出现复姓的,这个不可能。

怎么想都想不透。

三个月之后一二八事变,他们才恍然大悟。

知道什么?日本人的名册。

日本人该在这个战役里头死亡的名单,三个月之前,已经送到苏州都城隍那里去了。

没有一个冤枉死的。

为什么会遭横死?造作不善的业因。

所以,什么样的业因感什么样的果报,丝毫不爽,哪里会违背因果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死可以往生吗
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大安法师发布时间:2013-3-5 0:47:31繁體版
问:一个人有信愿行三资粮,不管佛号念的多与少、功夫浅与深,都能往生。

可是有人说只有不生病才能往生。

如果是横死,比如车祸、落水、喝药都不能往生,请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答:净土往生的条件,这是圣言量讲得很清楚的了,我们可不要随便去立一个什么条件。

蕅益大师用非常精辟的语言概述《阿弥陀经》的核心意思: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

有信愿就一定能往生,如果没有信愿就不能往生。

往生的品位是看念佛功夫的浅深。

这两句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就不要去生很多的枝节。

那么往生是看你有不有信愿持名,没有说你生病不生病。

你信愿持名,就是得了癌症也能往生;你没有信愿,你就是身体非常强壮也不能往生。

跟你身体的生病不生病没有关系。

甚至有人还说,坐着才能往生,躺着不能往生。

这个就越说越奇怪了。

躺着怎么不能往生呢,连佛都是躺着涅槃的了。

所以你能够坐着当然也好啊,端坐面西往生,祖师大德也作过示范,但祖师里面也有很多是躺着走的。

也有坐着走的,站着走的,还有倒立着走的,那是个人风格问题。

但是就往生这一点来说,跟生病不生病没有关系,甚至跟横死也没有关系。

为什么呢?你只要具足信愿持名,已经握到了往生的资粮保证。

就算是出了车祸,甚至喝毒药都能往生。

这个有例子的,《印光法师文钞》谈到一个例子,说他有一个皈依弟子的母亲,那个皈依弟子三十多岁,经商。

在外面奔波生了重病,去世了。

去世以后他
的母亲非常想念她的儿子,忍受不了失去儿子这样的痛苦,就喝毒药。

喝毒药之后在那里打坐,在那里盘腿一坐就念佛。

哎,往生的非常好。

没有任何的痛苦,面色身心非常柔软,而且面上红红润润的,所以当地都引起了轰动。

这不是横死吗?但她往生了。

还有一个念佛行人,是由于讨债和家里各种各样的事情,就想不开,跳河了。

后来出现什么情况?打捞他的时候发现,他站在水里,合掌面西。

所以往生跟横死不横死没有关系,问题还是有没有信愿,能不能信愿持名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