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几何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考过关-专题13几何图形初步-备战2024年中考数学真题解密(全国通用)(含解析)

专题13几何图形初步目录一览知识目标(新课程标准提炼)中考解密(分析考察方向,精准把握重难点)重点考向(以真题为例,探究中考命题方向)►考向一认识立体图形►考向二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考向三有关角的计算问题►考向四余角、补角与对顶角、邻补角►考向五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最新真题荟萃(精选最新典型真题,强化知识运用,优化解题技巧)1. 掌握五个基本事实;2. 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3. 理解角的概念,能比较角的大小.认识度、分、秒,会对度、分、秒进行简单的换算,并会计算角的和、差;4. 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5. 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6.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7. 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8.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原命题及其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9. 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该版块内容是初中几何的基础,是非常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年年都会考查,分值为8分左右,预计2023年各地中考还将出现,大部分地区在选填题中考察可能性较大,主要考察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位角、角度的大小等知识,这些知识点考查较容易,另外平行线的性质可能在综合题中出现,考查学生能力,比如:作平行的辅助线,构造特殊四边形,此类题目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灵活掌握.►考向一 认识立体图形(2023•乐山)1.下面几何体中,是圆柱的是( )A .B .C .D . (2023•娄底)2.一个长方体物体的一顶点所在A 、B 、C 三个面的面积比是3:2:1,如果分别按A 、B 、C 面朝上将此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地面所受的压力产生的压强分别为A P 、B P 、C P (压强的计算公式为F P S =),则::A B C P P P =( )A .2:3:6B .6:3:2C .1:2:3D .3:2:1(2023•巴中)3.下列图形中为圆柱的是( )A . B . C . D .►考向二 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2023•达州)4.下列图形中,是长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A.B.C.D.(2023•威海)5.如图是一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将其折叠成正方体后,与顶点K距离最远的顶点是( )A.A点B.B点C.C点D.D点(2023•青岛)6.一个不透明小立方块的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其展开图如图①所示.在一张不透明的桌子上,按图②方式将三个这样的小立方块搭成一个几何体,则该几何体能看得到的面上数字之和最小是( )A.31B.32C.33D.34►考向三有关角的计算问题(2022•烟台)7.如图,某海域中有A ,B ,C 三个小岛,其中A 在B 的南偏西40°方向,C 在B 的南偏东35°方向,且B ,C 到A 的距离相等,则小岛C 相对于小岛A 的方向是( )A .北偏东70°B .北偏东75°C .南偏西70°D .南偏西20°(2022•湘潭)8.如图,一束光沿CD 方向,先后经过平面镜OB 、OA 反射后,沿EF 方向射出,已知120AOB ∠=︒,20CDB ∠=︒,则∠=AEF .(2019•烟台)9.小明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顺序折叠成纸飞机,当机翼展开在同一平面时(机翼间无缝隙),AOB ∠的度数是 .►考向四 余角、补角与对顶角、邻补角解题技巧/易错易混1.识别对顶角时,要抓住两个关键要素:一是顶点,二是边.先看两个角是否有公共顶点,再看两个角的两边是否分别互为反向延长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两对对顶角.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但一个角的补角可以有很多个(2023•北京)10.如图,90AOC BOD ∠=∠=︒,126AOD ∠=︒,则BOC ∠的大小为( )A .36︒B .44︒C .54︒D .63︒(2023•河南)11.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若180∠=︒,230∠=︒,则AOE ∠的度数为( )A .30︒B .50︒C .60︒D .80︒(2022•桂林)12.如图,直线l 1,l 2相交于点O ,∠1=70°,则∠2= °.►考向五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2023•绵阳)13.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因此当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要发生折射,由于折射率相同,所以在水中平行的光线,在空气中也是平行的.如图,1122,2∠=︒∠的度数为( )A .32︒B .58︒C .68︒D .78︒(2023•重庆)14.如图,,⊥∥AB CD AD AC ,若155∠=︒,则2∠的度数为( )A .35︒B .45︒C .50︒D .55︒(2023•金华)15.如图,已知12350∠=∠=∠=︒,则4∠的度数是( )A .120︒B .125︒C .130︒D .135︒(2022•自贡)16.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若130∠= ,则2∠的度数是( )A .30°B .40°C .60°D .150°(2022•河北)17.①~④是由相同的小正方体粘在一起的几何体,若组合其中的两个,恰是由6个小正方体构成的长方体,则应选择( )A .①③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023•临沂)18.下图中用量角器测得ABC ∠的度数是( )A .50︒B .80︒C .130︒D .150︒(2023•河北)19.淇淇一家要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如图,西柏坡位于淇淇家南偏西70︒的方向,则淇淇家位于西柏坡的( )A .南偏西70︒方向B .南偏东20︒方向C .北偏西20︒方向D .北偏东70︒方向(2022•甘肃)20.若40A ∠=︒,则A ∠的余角的大小是( )A .50°B .60°C .140°D .160°(2023•金昌)21.如图1,汉代初期的《淮南万毕术》是中国古代有关物理、化学的重要文献,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学者在科学领域做过的一些探索及成就.其中所记载的“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是古人利用光的反射定律改变光路的方法,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了探清一口深井的底部情况,运用此原理,如图在井口放置一面平面镜可改变光路,当太阳光线AB 与地面CD 所成夹角50ABC ∠=︒时,要使太阳光线经反射后刚好垂直于地面射入深井底部,则需要调整平面镜EF 与地面的夹角EBC ∠=( )A .60︒B .70︒C .80︒D .85︒(2023•临沂)22.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l 外一点P 作l 的垂线m ,再过P 作m 的垂线n ,则直线l 与n 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B .相交且垂直C .平行D .不能确定(2022•泸州)23.如图,直线a b ,直线c 分别交a ,b 于点A ,C ,点B 在直线b 上,AB AC ⊥,若1130∠=︒,则2∠的度数是( )A .30︒B .40︒C .50︒D .70︒(2022•贺州)24.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下列各组角是同位角的是( )A .1∠与2∠B .1∠与3∠C .2∠与3∠D .3∠与4∠(2022•台州)25.如图,已知190∠=︒,为保证两条铁轨平行,添加的下列条件中,正确的是( )A .290∠=︒B .390∠=︒C .490∠=︒D .590∠=︒(2022•吉林)26.如图,如果12∠=∠,那么AB CD ∥,其依据可以简单说成( )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021•铜仁市)27.直线AB 、BC 、CD 、EG 如图所示,1280∠=∠=︒,340∠=︒,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B CDB .40EBF ∠=︒C .32FCG ∠+∠=∠D .EF BE>(2023•内蒙古)28.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点C 在FD 的延长线上,且AB FC ,则CBD ∠的度数为( )A .10︒B .15︒C .20︒D .25︒(2023•荆州)29.如图所示的“箭头”图形中,AB CD ∥,80B D ∠=∠= ,47E F ∠=∠= ,则图中G ∠的度数是( )A .80B .76C .66D .56(2023•常州)30.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均为a ,则它的体积是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2023•无锡)31.若直三棱柱的上下底面为正三角形,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6的正方形,则该直三棱柱的表面积为 .(2022•百色)32.如图摆放一副三角板,直角顶点重合,直角边所在直线分别重合,那么∠BAC 的大小为(2022•玉林)33.已知∠α=60°,则∠α的余角等于 度.(2022•连云港)34.已知∠A 的补角是60°,则A ∠= ︒.(2022•西藏)35.如图,依下列步骤尺规作图,并保留作图痕迹:(1)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E,F两点,作直线EF;(2)以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G,H,再分别以点G,H为圆心,大于12GH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BAC的内部相交于点O,画射线AO,交直线EF于点M.已知线段AB=6,∠BAC=60°,则点M到射线AC的距离为.(2023•镇江)36.如图,一条公路经两次转弯后,方向未变.第一次的拐角ABC∠是140︒,第二次的拐角BCD∠是°.(2021•兰州)37.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摆放,则∥,理由是.(2023•台州)38.用一张等宽的纸条折成如图所示的图案,若120∠=︒,则∠2的度数为.(2023•武汉)3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B D ∠=∠∥,点E 在BA 的延长线上,连接CE .(1)求证:E ECD ∠=∠;(2)若60,∠=︒E CE 平分BCD ∠,直接写出BCE 的形状.(2022•武汉)4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80B ∠=︒.(1)求BAD ∠的度数;(2)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 ,50BCD ∠=︒.求证:AE DC ∥.参考答案:1.B【分析】根据圆柱的特征,即可解答.【详解】解:A.是正方体,故不符合题意;B.是圆柱,故符合题意;C.是圆锥,故不符合题意;D.是球体,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熟练掌握每个几何体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2.A【分析】首先根据长方体的性质,得出相对面的面积相等,再根据物体的压力不变,结合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长方体物体的一顶点所在A、B、C三个面的面积比是3:2:1,∴长方体物体的A、B、C三面所对的与水平地面接触的面积比也为3:2:1,∵FPS=,0F>,且F一定,∴P随S的增大而减小,∴111::::2:3:6321A B CP P P==.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本题的关键在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B【分析】圆柱是由上下两个平行且大小一样的圆面和一个侧面(曲面)组成的立体图形,直接根据圆柱体的几何特点解答即可.【详解】根据圆柱的特点可知选项B中的图形是圆柱.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认识立体图形,熟记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几何特点是解题的关键.4.C【分析】根据长方体有六个面,以及Z字型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中展开图有7个面,不符合要求;B中展开图无法还原成长方体,不符合要求;C正确,故符合要求;D中展开图有5个面,不符合要求,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体的展开图.解题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熟练掌握.5.D【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立体图形,即可求解.【详解】解:折叠之后如图所示,则K与点D的距离最远,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6.B【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得出相对面上的数字,再结合正方体摆放方式,得出使该几何体能看得到的面上数字之和最小,则看不见的面数字之和要最大,即可解答.【详解】解:由图①可知:1的相对面是3,2的相对面是4,5的相对面是6,由图2可知:要使该几何体能看得到的面上数字之和最小,则看不见的面数字之和要最大,上面的正方体有一个面被遮住,则这个面数字为6,++++=;能看见的面数字之和为:1234515左下的正方体有3个面被遮住,其中两个为相对面,则这三个面数字分别为4,5,6,++=;能看见的面数字之和为:1236右下的正方体有2个面被遮住,这两个面不是相对面,则这两个面数字为4,6,+++=;能看见的面数字之和为:123511++=,∴能看得到的面上数字之和最小为:1561132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的相对面,掌握正方体展开图中“相间一行是相对面”,是解题的关键.7.A【分析】根据题意可得∠ABC =75°,AD ∥BE ,AB =AC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 =∠C =75°,从而求出∠BAC 的度数,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AB =∠ABE =40°,从而求出∠DAC 的度数,即可解答.【详解】解:如图:由题意得:∠ABC =∠ABE +∠CBE =40°+35°=75°,AD ∥BE ,AB =AC ,∴∠ABC =∠C =75°,∴∠BAC =180°﹣∠ABC ﹣∠C =30°,∵AD ∥BE ,∴∠DAB =∠ABE =40°,∴∠DAC =∠DAB +∠BAC =40°+30°=70°,∴小岛C 相对于小岛A 的方向是北偏东7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40°##40度【分析】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可得,CDB EDO DEO AEF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40OED ∠=︒,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解:依题意,,CDB EDO DEO AEF ∠=∠∠=∠,∵120AOB ∠=︒,20CDB ∠=︒,20CDB EDO ∴∠=∠=︒,∴18040OED ODE AOB ∠=-∠-∠=︒,∴40AEF DEO ∠=∠=︒.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掌握轴对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45°【分析】根据折叠过程可知,在折叠过程中角一直是轴对称的折叠.【详解】在折叠过程中角一直是轴对称的折叠,22.5245AOB ︒︒∠=⨯=故答案为45°【点睛】考核知识点:轴对称.理解折叠的本质是关键.10.C【分析】由90AOC BOD ∠=∠=︒,126AOD ∠︒=,可求出COD ∠的度数,再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求解.【详解】∵=90AOC ∠︒,126AOD ∠︒=,∴36COD AOD AOC ∠=∠-∠=︒,∵90BOD ∠=︒,∴903654BOC BOD COD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角的计算,注意此题的解题技巧:两个直角相加和AOD ∠相比,多加了BOC ∠.11.B【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180AOD ∠=∠=︒,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答案.【详解】解:∵180∠=︒,∴180AOD ∠=∠=︒,∵230∠=︒,∴2803050AOE AOD ∠=∠-∠=︒-︒=︒,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对顶角相等.12.70【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1和∠2是对顶角,∴∠2=∠1=70°,故答案为:7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熟练掌握对顶角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答,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根据题意得:a b ,c d ∥,∴13180∠+∠=︒,32∠=∠,∵1122∠=︒,∴258∠=︒.故选:B .14.A【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CAB ∠的度数,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90CAD ∠=︒,然后根据2CAB CAD Ð=Ð-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B CD ∥,155∠=︒,∴18055125CAB Ð=°-°=°,∵AD AC ⊥,∴90CAD ∠=︒,∴21259035CAB CAD Ð=Ð-Ð=°-°=°,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垂线的定义,熟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解本题的关键.15.C【分析】由1350∠=∠=︒可得a b ∥,可得2550∠=∠=︒,再利用邻补角的含义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标记角,∵1350∠=∠=︒,∴a b ∥,而250∠=︒,∴2550∠=∠=︒,∴4180513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邻补角的含义,熟记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6.A【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2=1=30∠∠︒.【详解】解:∵130∠= ,1∠与2∠是对顶角,∴2=1=3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17.D【分析】观察图形可知,①~④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分别为4,3,3,2,其中②③组合不能 构成长方体,①④组合符合题意【详解】解:观察图形可知,①~④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分别为4,3,3,2,其中②③组合不能构成长方体,①④组合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应用空间想象能力是解题的关键.18.C【分析】由图形可直接得出.【详解】解:由题意,可得130ABC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角的度量,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量角器是解题的关键.19.D【分析】根据方向角的定义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西柏坡位于淇淇家南偏西70︒的方向,∴淇淇家位于西柏坡的北偏东70︒方向.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向角,理解方向角的定义是正确解答的关键.20.A【分析】用90°减去40°即可求解.【详解】解:∵40A ∠=︒,∴A ∠的余角=90405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一个角的余角,掌握和为90° 的两角互为余角是解题的关键.21.B【分析】如图,过B 作BQ ⊥平面镜EF ,可得90QBE QBF ∠=∠=︒,ABC CBQ ABQ MBQ ∠+∠=∠=∠,而90CBQ QBM CBM ∠+∠=∠=︒,再建立方程5090CBQ CBQ ︒+∠=︒-∠,可得20CBQ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过B 作BQ ⊥平面镜EF ,∴90QBE QBF ∠=∠=︒,ABC CBQ ABQ MBQ ∠+∠=∠=∠,而90CBQ QBM CBM ∠+∠=∠=︒,∴5090CBQ CBQ ︒+∠=︒-∠,∴20CBQ ∠=︒,∴902070EBC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垂直的定义,角的和差运算,角平分线的含义,属于跨学科题,熟记基础概念是解本题的关键.22.C【分析】本题考查了垂线和平行线,熟练掌握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是关键.根据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l m ⊥,n m ⊥,∴l n ∥.故选:C .23.B【分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平行线的性质.首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1DAC ∠∠=,然后利用AB AC ⊥得到90BAC ∠=︒,最后利用角的和差关系求解.【详解】解:如图所示,∵直线a b ,∴1DAC ∠∠=,∵1130∠=︒,∴130DAC ∠=︒,又∵AB AC ⊥,∴90BAC ∠=︒,∴21309040DAC BAC ∠∠∠=-=︒-︒=︒.故选:B .24.B【分析】两条线a 、b 被第三条直线c 所截,在截线的同旁,被截两直线的同一方,把这种位置关系的角称为同位角,据此作答即可.【详解】解:∠1与∠2是对顶角,选项A 不符合题意;∠1与∠3是同位角,选项B 符合题意;∠2与∠3是内错角,选项C 不符合题意;∠3与∠4是邻补角,选项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熟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5.C【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1与∠2是邻补角,无法判断两条铁轨平行,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1与∠3与两条铁轨平行没有关系,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1与∠4是同位角,且∠1=∠4=90°,故两条铁轨平行,所以该选项正确;D. ∠1与∠5与两条铁轨平行没有关系,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6.D【分析】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详解】解:因为1∠与2∠是一对相等的同位角,得出结论是AB CD ,所以其依据可以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27.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等角对等边的性质依次判断.【详解】解:∵1280∠=∠=︒,∴//AB CD ,故A 选项正确;∵180∠=︒,∴80EBF EFB ∠+∠=︒,∵340EFB ∠=∠=︒,∴40EBF ∠=︒,故B 选项正确;32FCG ∠+∠=∠,故C 选项正确;∵40EFB EBF ∠=∠=︒,∴EF=BE ,故D 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等角对等边的性质,熟记各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8.B【分析】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BD FDE ∠=∠,再利用CBD ABD ABC ∠=∠-∠,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4530EDF ABC ∠=︒∠=︒,,∵AB FC ,∴45ABD FDE ∠=∠=︒,∴15CBD ABD ABC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三角板中角度的计算.正确的识图,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9.C【分析】延长AB 交EG 于点M ,延长CD 交GF 于点N ,过点G 作AB 的平行线GH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解答.【详解】解:如图,延长AB 交EG 于点M ,延长CD 交GF 于点N ,过点G 作AB 的平行线GH ,4780,E F EBA FDC ∠=∠=∠=∠= ,33EMA EBA E ∴∠=∠-∠=︒,33FNC FDC F ∠=∠-∠=︒,,AB CD AB HG ∥∥ ,HG CD ∴∥,33MGH EMA ∴∠=∠=︒,33NGH FND ∠=∠=︒,333366EGF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和性质,作出正确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30.3πa 【详解】根据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高,可得23ππV a a a == .故答案为:3π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代数式和整式的乘法运算,牢记整式乘法的运算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1.36+##36+【分析】根据题意得出正三角形的边长为2,进而根据表面积等于两个底面积加上侧面正方形的面积即可求解.【详解】解:∵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6的正方形,∴底面周长为6,∵底面为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边长为2作CD AB ⊥,ABC 是等边三角形,2AB BC AC ===,1AD ∴=,∴在直角ADC ∆中,CD ==,122ABC S ∴=⨯=∴该直三棱柱的表面积为6636⨯+=+故答案为:36+.【点睛】本题考查了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32.135°##135度【分析】根据三角板及其摆放位置可得180,45BAO BAC OAC OAC ∠=︒=∠+∠∠=︒,求解即可.【详解】180,45BAO BAC OAC OAC ∠=︒=∠+∠∠=︒ ,18045135BAC ∴∠=︒-︒=︒,故答案为:135°.【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一个角的补角,即两个角的和为180度时,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熟练掌握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33.30【详解】∵互余两角的和等于90°,∴α的余角为:90°-60°=30°.故答案为:3034.120【分析】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由此定义即可求解.【详解】解:∵∠A 的补角是60°,∴∠A =180°-60°=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本题考查补角的定义,熟练掌握两个角互为补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35【分析】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作法可知:EF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AO 是∠AOB 的平分线,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可知:EF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AO 是∠BAC 的平分线,∵AB =6,∠BAC =60°,∴∠BAO =∠CAO =12∠BAC =30°,AD =12AB =3,∴AM =2MD ,在Rt △ADM 中,222(2)MD MD AD =+,即22243MD MD =+,∴MD ∵AM 是∠AOB 的平分线,MD ⊥AB ,∴点M 到射线AC【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基本作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基本作图的知识解决问题.36.140【分析】根据两次转弯后方向不变得到AB CD ,即可得到140BCD ABC ∠=∠=︒.【详解】解:∵一条公路经两次转弯后,方向未变,∴转弯前后两条道路平行,即AB CD ,∴140BCD ABC ∠=∠=︒.故答案为:140.【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由题意得到AB CD 是解题的关键.37. BC D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根据三角板的角度可知90BCA DEF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断即可.【详解】解:一副三角板如图摆放,∴90BCA DEF ∠=∠=︒,∴//BC D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BC ;D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38.140︒##140度【分析】如图,先标注点与角,由对折可得:1420∠=∠=︒,求解3180220140∠=︒-⨯︒=︒,利用AB CD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先标注点与角,由对折可得:1420∠=∠=︒,∴3180220140∠=︒-⨯︒=︒,∵AB CD ∥,∴23140∠=∠=︒;故答案为:14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折叠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解本题的关键.39.(1)见解析(2)等边三角形【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AD B ∠=∠,已知,B D ∠=∠则EAD D ∠=∠,可判定,BE CD ∥即可得到E ECD ∠=∠;(2)由60E ∠=︒,E ECD ∠=∠得到60ECD E ∠=∠=︒,由CE 平分BCD ∠,得到60BCE ECD ∠=∠=︒,进一步可得BCE E BEC ∠=∠=∠,即可证明BCE 是等边三角形.【详解】(1)证明:AD BC ,∴EAD B ∠=∠,,B D ∠=∠ EAD D ∴∠=∠,,BE CD ∴∥E ECD ∴∠=∠.(2)∵60E ∠=︒,E ECD ∠=∠,∴60ECD E ∠=∠=︒,∵CE 平分BCD ∠,∴60BCE ECD ∠=∠=︒,∴60BCE E ∠=∠=︒,∴18060B BCE E ∠=︒-∠-∠=︒,∴BCE E B ∠=∠=∠,∴BCE 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0.(1)100BAD ∠=︒(2)证明见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1)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求解;(2)根据AE 平分BAD ∠,可得50DAE ∠=︒.再由AD BC ∥,可得50AEB DAE ∠=∠=︒.即可求证.【详解】(1)解:∵AD BC ∥,∴180B BAD ∠+∠=°,∵80B ∠=︒,∴100BAD ∠=︒.(2)证明:∵AE 平分BAD ∠,∴1502DAE BAD ∠=∠=︒.∵AD BC ∥,∴50AEB DAE ∠=∠=︒.∵50BCD ∠=︒,∴BCD AEB ∠=∠.∴AE DC ∥.。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微专题7 全等三角形之六大模型++++课件

39
【解析】(1)∵△ADB与△ADF关于直线AD对称,∴AB=AF,∠BAD=∠FAD,
∵AB=AC,
∴AF=AC,
∵∠FAD+∠FAE=∠DAE=45°,∠BAD+∠CAE=∠CAB-∠DAE=45°,
∴∠FAE=∠CAE,
在△AEF与△AEC中,
=
∠ = ∠ ,
=
∠AOB的平分线,请说明此做法的理由;
拓展实践:(3)小明将研究应用于实践.如图4,校园的两条小路AB和AC,汇聚形成了一个岔路口A,
现在学校要在两条小路之间安装一盏路灯E,使得路灯照亮两条小路(两条小路一样亮),并且路
灯E到岔路口A的距离和休息椅D到岔路口A的距离相等,试问路灯应该安装在哪个位置?请用
4.(2024·淄博沂 源县二 模 ) 如图 , 点E 在△ABC的 外 部,点 D 在BC 上,DE 交 AC 于点
F,∠1=∠2=∠3,AB=AD.
求证:△ABC≌△ADE.
14
【证明】∵∠1=∠2=∠3,∠AFE=∠CFD,
∴∠1+∠DAF=∠2+∠DAF,∠C=180°-∠3-∠DFC,∠E=180°-∠2-∠AFE,
∴AE=ED,
∴∠EAD=∠EDA.
30
(2)∵∠AED=∠C=60°,AE=ED,
∴△AED为等边三角形,
∴AE=AD=ED=4,
过A点作AF⊥ED于F,
∴EF= ED=2,
∴AF= − = − =2 ,
∴S△AED= ED·AF= ×4×2
=4 .
∴AP= AM,
∴AB+AN= AM.
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几何初步与尺规作图

2023年中考复习讲义几何初步与尺规作图第一部分:知识点精准记忆一、直线、射线、线段1.直线的性质:1)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2)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直线的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线段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3.线段的中点性质:若C是线段AB中点,则AC=BC=12AB;AB=2AC=2BC.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5.垂线的性质:1)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2)①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6.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二、角1.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2.角平分线(1)定义:在角的内部,以角的顶点为端点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2)性质:若OC是∠AOB的平分线,则∠AOC=∠BOC =12∠AOB,∠AOB=2∠AOC =2∠BOC.3.度、分、秒的运算方法:1°=60′,1′=60″,1°=3600″.1周角=2平角=4直角=360°.4.余角和补角1)余角:∠1+∠2=90°⇔∠1与∠2互为余角;2)补角:∠1+∠2=180°⇔∠1与∠2互为补角.3)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5.方向角和方位角:在描述方位角时,一般应先说北或南,再说偏西或偏东多少度,而不说成东偏北(南)多少度或西偏北(南)多少度.当方向角在45°方向上时,又常常说成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三、相交线1.三线八角1)直线a,b被直线l所截,构成八个角(如图).∠1和∠5,∠4和∠8,∠2和∠6,∠3和∠7是同位角;∠2和∠8,∠3和∠5是内错角;∠5和∠2,∠3和∠8是同旁内角.2)除了基本模型外,我们还经常会遇到稍难一些的平行线加折线模型,主要是下面两类:做这类题型时,一般在折点处作平行线,进而把线的关系转换成角的关系,如上图:2.垂直1)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叫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垂线段最短.3.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4.邻补角1)定义: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2)邻补角是补角的一种特殊情况:邻补角既包含位置关系,又包含数量关系,数量上两角的和是180°,位置上有一条公共边.3)邻补角是成对出现的,单独的一个角不能称为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四对邻补角.5.对顶角1)定义:两个角有一个公共的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2)性质:对顶角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四、平行线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5)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 3.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平行线间的距离1)定义: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2)性质: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夹在两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五、五种基本作图: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中考数学复习 几何专题:矩形、菱形(含答案)

2021中考数学 几何专题:矩形、菱形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 1. 如图所示,P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一动点,过P 垂直于AC 的直线交菱形ABCD 的边于M 、N 两点,设AC =2,BD =1,AP =x ,△AMN 的面积为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的大致形状是()2. 关于▱ABCD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若AB ⊥BC ,则▱ABCD 是菱形 B . 若AC ⊥BD ,则▱ABCD 是正方形 C . 若AC =BD ,则▱ABCD 是矩形 D . 若AB =AD ,则▱ABCD 是正方形3. (2020·武威)如图所示的木制活动衣帽架是由三个全等的菱形构成,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调节AE 间的距离.若AE 间的距离调节到60cm ,菱形的边长AB =20cm ,则∠DAB 的度数是( )A .90°B .100°C .120°D .150°4. (2020·牡丹江)如图,在菱形OABC 中,点B 在x 轴上,点A 的坐标为(2,23),将菱形绕点O 旋转,当点A 落在x 轴上时,点C 的对应点的坐标为 ( )A .(2,23)--或(23,2)-B .(2,23)C .(2,23)-D .(2,23)--或(2,23)BCA y5. (2020·黄冈)若菱形的周长为16,高为2,则菱形两邻角的度数之比为()A.4∶1 B.5∶1 C.6∶1 D.7∶16. (2020·乐山)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BAD=120°,O是对角线BD的中点,过点O作OE⊥CD于E,连接OA,则四边形AOED的周长为()A.9+2 3 B.9+ 3 C.7+2 3 D.87. 如图,在矩形ABCD中(AD>AB),点E是BC上一点,且DE=DA,AF⊥DE,垂足为点F.在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A. △AFD≌△DCEB. AF=12ADC. AB=AFD. BE=AD-DF8. (2020·黔东南州)若菱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长为8,边CD的长是方程x2﹣10x+24=0的一个根,则该菱形ABCD的周长为()A.16 B.24 C.16或24 D.489. (2020·邵阳)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操作:(1)将DA沿DP向内折叠,使点A落在点A1处,(2)将DP沿DA1向内继续折叠,使点P落在点P1处,折痕与边AB交于占M.若P1M⊥AB,则∠DP1M的大小是()A.135°B. 120°C. 112.5°D.115°10. (2020·绥化)如图,在R t△ABC中,CD为斜边AB的中线,过点D作DE⊥AC 于点E,延长DE至点F,使EF=DE,连接AF,CF,点G在线段CF上,连接EG,且∠CDE+∠EGC=180°,FG=2,GC=3.下列结论:①DE=12BC;②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③EF=EG;④BC=5是( )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11. 如图,在菱形ABCD中,AB=5,AC=8,则菱形的面积是________.12. 如图,延长矩形ABCD的边BC至点E,使CE=BD,连接AE.如果∠ADB =30°,则∠E=________度.13. 在菱形ABCD中,∠A=30°,在同一平面内,以对角线BD为底边作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BDE,则∠EBC的度数为________.14. (2020·四川甘孜州)如图,有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AB=8cm,BC=10cm,点E为CD上一点,将纸片沿AE折叠,BC的对应边B'C'恰好经过点D,则线段DE的长为__________cm.15. 如图,在△ABC中,AC=BC=2,AB=1,将它沿AB翻折得到△ABD,则四边形ADBC的形状是形,点P,E,F分别为线段AB,AD,DB上的任意一点,则PE+PF的最小值是.GFDCB16. 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6,BC =10.点E 在CD 上,将△BCE 沿BE 折叠,点C 恰落在边AD 上的点F 处;点G 在AF 上,将△ABG 沿BG 折叠,点A 恰落在线段BF 上的点H 处.有下列结论:①∠EBG =45°;②△DEF ∽△ABG ;③S △ABG =32S △FGH ;④AG +DF =FG .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选上)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17. 如图,对折矩形纸片ABCD ,使AB 与DC 重合,得到折痕MN ,将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使点D 落到MN 上的点F 处,折痕AP 交MN 于E ;延长PF 交AB 于G .求证: (1)△AFG ≌△AFP ; (2)△APG 为等边三角形.18. 如图,将▱ABCD的边AB 延长至点E ,使BE=AB ,连接BD ,DE ,EC ,DE交BC 于点O.(1)求证:△ABD ≌△BEC ;(2)若∠BOD=2∠A ,求证:四边形BECD 是矩形.19. 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BC ,CD 上,且BE=DF ,连结AE ,AF.求证:AE=AF.20. 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把△ABC 绕A 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DE ,连接BD 、CE 交于点F. (1)求证:△AEC ≌△ADB ; (2)若AB =2,∠BAC =45°,当四边形ADFC 是菱形时,求BF 的长.21. 如图,⊙O 的直径AB =4,C 为⊙O 上一点,AC =2.过点C 作⊙O 的切线DC ,P 点为优弧CBA ︵上一动点(不与A 、C 重合). (1)求∠APC 与∠ACD 的度数;(2)当点P 移动到劣弧CB ︵的中点时,求证:四边形OBPC 是菱形; (3)当PC 为⊙O 的直径时,求证:△APC 与△ABC 全等.中考数学 几何专题:矩形、菱形-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函数的图象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解题思路:设AC 、BD 交于点O ,由于点P 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AC 上一动点,所以0<x <2.当0<x <1时,△AMN ∽△ABD ⇒APAO =MN BD ⇒x 1=MN 1⇒MN =x ⇒y =12x 2.此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是x =0,此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B 和D 均不符合条件.当1<x <2时,△CMN∽△CBD ⇒CP CO =MN BD ⇒2-x 1=MN 1⇒MN =2-x ⇒y =12x(2-x)=-12x 2+x.此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是x =1,此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所以A 不符合条件.综上所述,只有C 是符合条件的.2. 【答案】C 【解析】逐项分析如下表:选项 逐项分析 正误 A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不是菱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不一定是正方形×C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D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不一定是正方形×3. 【答案】连结AE,∵AE间的距离调节到60cm,木制活动衣帽架是由三个全等的菱形构成,∴AC=20cm,∵菱形的边长AB=20cm,∴AB=BC=20cm,∴AC=AB=BC,∴△ACB是等边三角形,∴∠B=60°,∴∠DAB=120°.故选:C.4. 【答案】D【解析】菱形OABC中,点A的坐标为(2,23),所以OA=4,∠A=∠C=60°,分类讨论,①若顺时针旋转,旋转后的图形如图1所示,则OC=OA=4,∠C=60°,可求出点C对应点的坐标为(-2,-23);②若逆时针旋转,旋转后的图形如图2所示,则OC=OA=4,∠C=60°,可求出点C对应点的坐标为(2,23).5.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及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由菱形的周长为16可得其边长为4,而高为2,即转化为已知某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4,一直角边yxABCOyxAB CO图1图2为2,求该直角三角形的锐角.由sin α=2142=,可得锐角α=30°,所以该菱形的两邻角为150°和30°,两邻角之比5∶1,因此本题选B . 6. 【答案】B【解析】由已知及菱形的性质求得∠ABD =∠CDB =30º,AO ⊥BD ,利用含30º的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分别求得AO 、DO 、OE 、DE ,进而求得四边形AOED 的周长.∵四边形ABCD 是菱形,O 是对角线AC 的中点,∴AO ⊥BD ,AD =AB =4,AB ∥DC ;∵∠BAD =120º,∴∠ABD =∠ADB =∠CDB =30º;∵OE ⊥DC ,∴在R t △AOD 中,AD =4,AO =12AD =2,DO =AD 2-AO 2=23;在R t △DEO 中,OE =12OD =3,DE =AD 2-AO 2=3,∴四边形AOED 的周长为AO+OE +DE +AD =2+3+3+4=9+3. B 【解析】逐项分析如下表: 选项 逐项分析 正误A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F ⊥DE ,∴∠C =90°=∠AFD ,AD ∥BC ,∴∠ADF =∠CED ,∵AD =DE ,∴△AFD ≌△DCE (AAS)√B 只有当∠ADF =30°时,才有AF =12AD 成立× C 由△AFD ≌△DCE 可知,AF =DC ,∵矩形ABCD 中,AB=DC ,∴AB =AF√D ∵△AFD ≌△DCE ,∴DF =CE ,∴BE =BC -CE =AD -DF √ 8. 【答案】B【解析】解方程x 2﹣10x +24=0得(x ﹣4)(x ﹣6)=0,∴x =4,或x =6,分两种情况:①当AB =AD =4时,4+4=8,不能构成三角形;②当AB =AD =6时,6+6>8,即可得出菱形ABCD 的周长为4AB =24.9.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矩形的性质,由折叠前后对应角相等且190∠=PMA 可先求出145∠=∠=DMP DMA ,进一步求出45ADM ∠=,再由折叠可求出122.5∠=∠=∠=MDP ADP PDM ,最后在1∆DPM 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由折叠知,190∠=PMA , ∴145∠=∠=DMP DMA ,即45ADM ∠=, 由折叠可得,∴1122.52∠=∠=∠=∠=MDP ADP PDM ADM , ∴在1∆DPM 中,1=1804522.5112.5∠--=DPM ,因此本题选C . 10. 【答案】D【解析】(1)∵DF ⊥AC ,BC ⊥AC ,∴DE ∥BC .∵点D 是AB 的中点,∴点E是AC 的中点.∴DE =12BC .可见结论①正确.(2)∵AC 与DF 互相垂直平分,∴四边形ADCF 是菱形.∴FC AD .∴FC DB .∴四边形DBCF 是平行四边形.可见结论②正确. (3)∵∠CDE +∠EGC =180°,∠EGF +∠EGC =180°,∴∠CDE =∠EGC .由菱形的性质得∠CDE =∠EFG ,∴∠EGF =∠EFG .∴EF =EG .可见结论③正确.(4)易知△FEG ∽△FCD ,∴FEFC=FGFD ,即FE·FD =FC·FG .∴2DE2=2×5,DE =5.∴BC =2DE =25.可见结论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结论有4个,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11. 【答案】24 【解析】如解图,连接BD 交AC 于点O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5,AC =8,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OA =4,在Rt △AOB中,由勾股定理得OB =3,∴BD =6,∴S 菱形ABCD =12AC ·BD =12×8×6=24.解图12. 【答案】15【解析】如解图,连接AC.∵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AC =BD ,又∵AB =BA ,∴△DAB ≌△CBA(SSS ),∴∠ACB =∠ADB =30°,∵CE =BD ,∴AC =CE ,∴∠E =∠CAE =12∠ACB =15°.解图13. 【答案】105°或45° 【解析】如解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 =30°,∴∠ABC =150°,∠ABD =∠DBC =75°,且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30°.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当点E 在△ABD 内时,∠E 1BC =∠E 1BD +∠DBC =30°+75°=105°;(2)当点E 在△DBC 内时,∠E 2BC =∠DBC -∠E 2BD =75°-30°=45°.综上所述,∠EBC 的度数为105°或45°.解图14. 【答案】5【解析】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长方形纸片ABCD ,AB =8,BC =10,∴AB '=8,AD =10,B 'C '=10.在R t △ADB '中,由勾股定理,得DB '=6.∴DC '=4. 设DE =x ,则CE =C 'E =8-x .在R t △C 'DE 中,由勾股定理,得DE 2=EC '2+DC '2即x 2=(8-x )2+42.∴x =5.即线段DE 的长为5cm .461088-x x 108C'B'D A BCE15. 【答案】菱[解析]∵AC=BC ,∴△ABC 是等腰三角形.将△ABC 沿AB 翻折得到△ABD ,∴AC=BC=AD=BD ,∴四边形ADBC 是菱形. ∵△ABC 沿AB 翻折得到△ABD ,∴△ABC 与△ABD 关于AB 成轴对称.如图所示,作点E 关于AB 的对称点E',连接PE',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知AB 垂直平分EE',∴PE=PE', ∴PE +PF=PE'+PF ,当E',P ,F 三点共线,且E'F ⊥AC 时,PE +PF 有最小值,该最小值即为平行线AC 与BD 间的距离.作CM ⊥AB 于M ,BG ⊥AD 于G ,由题知AC=BC=2,AB=1,∠CAB=∠BAD , ∴cos ∠CAB=cos ∠BAD ,即=,∴AG=, 在Rt △ABG 中,BG===,由对称性可知BG 长即为平行线AC ,BD 间的距离, ∴PE +PF 的最小值=.16. 【答案】①③④ 【解析】由折叠的性质得,∠CBE =∠FBE ,∠ABG =∠FBG ,∴∠EBG =∠FBE +∠FBG =12×90°=45°,故①正确;由折叠的性质得,BF =BC =10,BA =BH =6,∴HF =BF -BH =4,AF =BF 2-BA 2=102-62=8,设GH =x ,则GF =8-x ,在Rt △GHF 中,x 2+42=(8-x)2,∴x =3,∴GF =5,∴AG =3,同理在Rt △FDE 中,由FD 2=EF 2-ED 2,得ED =83,EF =103,∴EDFD =43≠AB AG =2,∴△DEF 与△ABG 不相似,故②不正确;S △ABG =12×3×6=9,S △FGH =12×3×4=6,∴S △ABG S △FGH =96=32,故③正确;∵AG =3,DF =AD -AF =2,∴FG=5,∴AG +DF =FG =5,故④正确.综上,答案是①③④.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17. 【答案】证明:(1)∵对折矩形纸片ABCD ,使AB 与CD 重合,得到折痕MN , ∴MN ∥AB ,M ,N 分别为AD ,BC 中点,由平行线的性质可知PF=GF . 由折叠的性质得∠PF A=∠GF A=90°, ∴△AFG ≌△AFP (SAS).(2)∵△AFG ≌△AFP ,∴AP=AG ,∠2=∠3. 又∵∠2=∠1,∴∠1=∠2=∠3.又∵∠1+∠2+∠3=90°,∴3∠2=90°,∴∠2=30°,∠P AG=2∠2=60°,∴△APG 为等边三角形.18. 【答案】[解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到四边形BECD 为平行四边形,然后由SSS 推出两三角形全等即可;(2)欲证明四边形BECD 是矩形,只需推出BC=ED即可.证明:(1)在▱ABCD 中,AD=BC ,AB=CD ,AB ∥CD ,则BE ∥CD. 又∵BE=AB ,∴BE=DC ,∴四边形BECD 是平行四边形,∴BD=EC.在△ABD 与△BEC 中,∴△ABD ≌△BEC (SSS).(2)由(1)知四边形BECD 是平行四边形,则OD=OE ,OC=OB.∵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即∠A=∠OCD.又∵∠BOD=2∠A ,∠BOD=∠OCD +∠ODC ,∴∠OCD=∠ODC ,∴OC=OD ,∴BC=ED ,∴平行四边形BECD 是矩形.19. 【答案】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AD ,∠B=∠D ,∵BE=DF ,∴△ABE ≌△ADF ,∴AE=CF .20. 【答案】(1)证明:∵△ADE 是由△ABC 绕点A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得, ∴AD =AB ,AE =AC ,∠BAC =∠DAE ,(1分)∵AB =AC ,∴AD =AB =AE =AC ,∠EAC =∠DAB ,在△AEC 和△ADB 中∵⎩⎨⎧AD = AE∠EAC =∠DAB AB =AC,∴△AEC ≌△ADB(SAS ).(3分)(2)解:当四边形ADFC 是菱形时,AC =DF ,AC ∥DF , ∴∠BAC =∠ABD ,又∵∠BAC =45°,∴∠ABD =45°,(5分)又∵△ADE 是由△ABC 绕点A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得, ∴AD =AB ,∴∠DAB =90°,(6分)又∵AB =2,由勾股定理可得:BD =AD 2+AB 2=2AB =22, 在菱形ADFC 中,DF =AD =AB =2,∴BF =BD -DF =22-2.(8分)21. 【答案】(1)解:∵AC =2,OA =OB =OC =12AB =2,∴AC =OA =OC ,∴△ACO 为等边三角形,∴∠AOC =∠ACO =∠OAC =60°,∴∠APC =12∠AOC =30°,又∵DC 与⊙O 相切于点C ,∴OC ⊥DC ,∴∠DCO =90°,∴∠ACD =∠DCO -∠ACO =90°-60°=30°;解图(2)证明:如解图,连接PB ,OP ,∵AB 为直径,∠AOC =60°,∴∠COB =120°,当点P 移动到CB ︵的中点时,∠COP =∠POB =60°,∴△COP 和△BOP 都为等边三角形,∴OC =CP =OB =PB ,∴四边形OBPC 为菱形;(3)证明:∵CP 与AB 都为⊙O 的直径,∴∠CAP =∠ACB =90°,在Rt △ABC 与Rt △CP A 中,⎩⎨⎧AB =CP AC =AC, ∴Rt △ABC ≌Rt △CP A (HL).。
(完整版)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

- 1 - 中考总复习1 有理数1、有理数的基本概念(1)正数和负数定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在正数前加上符号“-”(负)的数叫做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3、相反数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一般地,a 和-a 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
a =-a 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相反数相等。
很显然,a =0。
4、绝对值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即:如果a >0,那么|a |=a ;如果a =0,那么|a |=0;如果a <0,那么|a |=-a 。
a =|a |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绝对值相等。
很显然,a ≥0。
5、倒数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a a=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相等。
很显然,a =±1。
6、数的比较大小法则: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乘方定义: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如:43421Λan na a a a 个•••=读作a 的n 次方(幂),在a n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性质: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8、科学记数法定义: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n 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小于-10的数也可以类似表示。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时,n 是原数的整数数位减1得到的正整数。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几何辅助线规律总结(共102条)

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规律线、角、相交线、平行线【规律】1如果平面上有n(n≥2)个点,其中任何三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那么每两点画一条直线,一共可以画出n(n-1)条。
【规律】2平面上的n条直线最多可把平面分成〔n(n+1)+1〕个部分。
【规律】3如果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那么在这个图形中共有线段的条数为n(n-1)条。
【规律】4线段(或延长线)上任一点分线段为两段,这两条线段的中点的距离等于线段长的一半。
【规律】5有公共端点的n条射线所构成的交点的个数一共有n(n-1)个。
【规律】6如果平面内有n条直线都经过同一点,则可构成小于平角的角共有2n(n-1)个。
【规律】7如果平面内有n条直线都经过同一点,则可构成n(n-1)对对顶角。
【规律】8平面上若有n(n≥3)个点,任意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过任意三点作三角形一共可作出n(n-1)(n-2)个。
【规律】9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平分线所成的角的度数为90°。
【规律】10平面上有n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为n(n-1)个。
【规律】11互为补角中较小角的余角等于这两个互为补角的角的差的一半。
【规律】12当两直线平行时,同位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
【规律】13已知AB∥DE,如图⑴~⑹,规律如下:【规律】14成“8”字形的两个三角形的一对内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角等于另两个内角和的一半。
三角形部分【规律】15在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证明线段不等关系时,如果直接证不出来,可连结两点或延长某边构造三角形,使结论中出现的线段在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再利用三边关系定理及不等式性质证题。
注意: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证题时,常通过引辅助线,把求证的量(或与求证有关的量)移到同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去然后再证题。
【规律】16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平分线与一个外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锐角,等于第三个内角的一半。
【规律】17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钝角等于90o加上第三个内角的一半。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8几何初步及三角形相关计算(原卷版)

几何初步及三角形相关计算复习考点攻略考点一直线、射线、线段相关概念和性质1.直线的性质(1)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2)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直线的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线段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3.线段的中点性质:若C是线段AB中点.则AC=BC=12AB;AB=2AC=2BC.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5.垂线的性质(1)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2)①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6.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7. 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8.角平分线(1)定义:在角的内部.以角的顶点为端点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2)角平分线的性质:①若OC是∠AOB的平分线.则∠AOC=∠BOC=12∠AOB.∠AOB=2∠AOC =2∠BOC.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9.度、分、秒的运算方法1°=60′.1′=60″.1°=3600″.1周角=2平角=4直角=360°.10.余角和补角(1)余角:∠1+∠2=90°⇔∠1与∠2互为余角;(2)补角:∠1+∠2=180°⇔∠1与∠2互为补角.(3)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11.方向角和方位角在描述方位角时.一般应先说北或南.再说偏西或偏东多少度.而不说成东偏北(南)多少度或西偏北(南)多少度.当方向角在45°方向上时.又常常说成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例1】如图.在数轴上有A、B、C、D四个整数点(即各点均表示整数).且2AB=BC=3CD.若A、D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5和6.且AC的中点为E.BD的中点为M.BC之间距点B的距离为13BC的点N.则该数轴的原点为A.点E B.点FC.点M D.点N【例2】如图.∠AOB=180°.∠BOC=80°.OD平分∠AOC.∠DOE=3∠COE.求∠BOE.【例3】如图.要修建一条公路.从A村沿北偏东75°方向到B村.从B村沿北偏西25°方向到C 村.若要保持公路CE与AB的方向一致.则∠ECB的度数为A.80°B.90°C.100°D.105°【例4】计算:18°30′=__________°考点二立体图形1.常见的立体图形有:球、柱体和锥体.圆柱和棱柱的区别:圆柱的底面是圆.棱柱的底面是多边形;圆柱的侧面是曲面.棱柱的侧面是四边形;圆锥和棱锥的区别:圆锥的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棱锥的底面是多边形.侧面是三角形.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线没有粗细.点没有大小.3.设立体图形的面数为F.顶点数为V.棱数为E.则F+V-E=2.4.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如下11种类型:【例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包装盒的表面积展开图.若在其中的三个正方形A、B、C内分别填上适当的数.使得将这个表面展开图沿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则填在A、B、C内的三个数依次为A.0.-2.1 B.0.1.2C.1.0.-2 D.-2.0.1考点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023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模型02—中点—中线—中垂线—中线定理附解析

中线定理下面的那个点)图1一半,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四分之一。
①连接任意四边形四边的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连接矩形四边的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③连接菱形四边的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
④连接正方形四边的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以上四边形各中点的连线所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其证明的方法是大家学习过程当中的重点与难点,在证明过程当中要明白。
不管是三角形还是四边形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内中位线的实际应用,所以在题目条件当中出现边的中点时,我们优先考虑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来做辅助线。
具体做辅助线的方法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已知三角形两边的中点,可以连接这两个中点构造中位线;已知三角形一边的中点,可以在另一边上取中点,连接两中点构造中位线;已知三角形一边的中点,过中点作其他两边任意一边的平行线可构造相似三角形。
中点四边形是什么样的形状取决于四边形对角线之间的关系,有ABCD ABCD AC BD ABCD AC BD AC BD ABCD AC BD ìÞïïïï=Þïïï^Þíïï禳ï^镲ï镲Þï睚ï镲=ï镲铪ïî四边形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对角线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四边形对角线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四边形对角线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梯形中位线—1.定义: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上底和下底,其长度为上、下底长度和的一半,可将梯形旋转180°、将其补齐为平行四边形后易证。
其逆定理正确与否与上相仿。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注意:(1)要把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区分开。
三角形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
方法 1:利用特殊“点”和线段的长
例 1、已知:如图 1- 3,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 D 是线段 CB 的中点, BD = 1.2cm。求: AD 的长。
[ 思路分析 ] 由 D 是 CB 中点, DB 已知可求出 CB,再由 C 点 是 AB 中点可求出 AB 长,用 AB 减减去 DB 可求 AD 。解:略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20XX 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
几何部分
第一章: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
知识点:
一、直线:直线是几何中不加定义的基本概念,直线的两大特征是“直”和“向两方 无限延伸”。
二、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直线的这条性质是以公 理的形式给出的,可简述为: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说明:要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用判定公理(或定理)在已知条件中有两条直线平行时, 则应用性质定理。
6、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注意:当角的两边平行且方向相同(或相反)时,这两个角相等。当角的两边平行且 一边方向相同另一方向相反时,这两个角互补。
(6)周角、平角、直角的关系是: l 周角 =2 平角 =4 直角 =360°
九、相关的角:
1、对顶角: 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2、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这两个角做互为补角。
3、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4、邻补角: 有公共顶点, 一条公共边, 另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做互为邻补角。
2、表示法: ∵AB = BC
∴点 B 为 AC 的பைடு நூலகம்点
1
或∵ AB = MAC
2
∴点 B 为 AC 的中点,或∵ AC = 2AB ,∴点 B 为 AC 的中点
反之也成立 ∵点 B 为 AC 的中点,∴ AB =BC
1
或∵点 B 为 AC 的中点, ∴AB= AC
2
或∵点 B 为 AC 的中点, ∴AC=2BC 六、角
3、垂线: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 点叫做垂足。
4、垂线的性质 ( l)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己知直线垂直。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 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 垂线段最短。 十二、距离 1、两点的距离: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3、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两条直线平行, 从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向另一条直线引垂线, 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三、射线: 1、射线的定义:直线上一点和它们的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2.射线的特征: “向一方无限延伸,它有一个端点。 ” 四、线段:
1、线段的定义:直线上两点和它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2、线段的性质(公理) :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五、线段的中点:
1、定义如图 1 一 1 中,点 B 把线段 AC 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 点 B 叫做线段图 1-1AC 的中点。
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表示法有三种:如图
1—2
(1)∠ AOC =∠ BOC (2)∠ AOB = 2∠AOC = 2∠ COB
1
(3)∠ AOC =∠ COB= ∠ AOB
2
七、角的度量:度量角的大小,可用“度”作为度量单位。把一个圆周分成 每一份叫做一度的角。 1 度 =60 分; 1 分 =60 秒。
说明: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的距离实际上是两个特殊点之间的距离,它们与点到 直线的垂线段是分不开的。
十三、平行线 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的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角的两种定义:一种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要弄清定义中 的两个重点①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②这两条射线必须有一个公共端点。另一种是
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可以看出在起始位置的射
线与终止位置的射线就形成了一个角。
2.角的平分线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注意:互余、互补是指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而互为邻补角则要 求两个角有特殊的位置关系。
十、角的性质 1、对顶角相等。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十一、相交线 1、斜线:两条直线相交不成直角时,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斜线。它们的交 点叫做斜足。
2、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规律总结 ] 利用线段的特殊点如“中点” “比例点”求线段的长的方法是较为简便的解法。 方法 2:如何辨别角的个数与线段条数。
例 2、如图 1- 4 在线段 AE 上共有 5 个点 A 、B 、C、D、 E 怎样才数出所有线段,
[ 思路分析 ] 本问题如不认真审题会误以为有 4 点恰有 4 个空就是 4 条线段即 AB 、 BC 、 CD、 ED ;而如果从一个
360 等份,
八、角的分类:
(1)锐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2)直角:平角的一半叫做直角 (3)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
(4)平角:把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顺着一个方向旋转,当终止位置和起始位置成 一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5)周角:把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顺着一个方向旋转,当终边和始边重合时,所 成的角叫做周角。
说明:也可以说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平行,这实际上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4、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端点出发、再找出另一个端点确定线段,就会发现有
10 条线段:
即: AB 、AC 、 AD 、 AE 、BC、 BD 、 BE 、 CD、CE 、DE 共 1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