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钢结构的材料
钢结构的材料

钢结构的材料
钢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材料,具有许多优点,如高强度、耐腐蚀、可
塑性好等特点,因此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钢结构中,材料的选择对于结构的性能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就钢结构中常用的材料进行介绍。
首先,钢结构中最常用的材料就是碳素钢。
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焊接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因此在一般建筑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碳素钢的耐腐蚀性较差,因此在潮湿或腐蚀环境中需要进行防护措施,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其次,不锈钢也是钢结构中常用的材料之一。
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因
此在潮湿或腐蚀环境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不锈钢还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因此在特殊环境或对材料要求较高的场合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钢结构中还常用合金钢。
合金钢通过添加一定比例的合金元素,如铬、镍、钼等,可以显著改善钢的性能。
合金钢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因此在一些对材料要求较高的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除了上述几种常用的钢结构材料外,钢结构中还有一些新型材料得到了发展和
应用,如高强度钢、耐磨钢等。
这些新型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磨性能,可以满足一些特殊工程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总的来说,钢结构的材料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使用环境来进行合理选择。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在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希望本文对钢结构材料的选择有所帮助。
2023年开放大学钢结构(本)单元小练习题目与答案

钢结构(本)章节小练习第一章绪论1.世界第一座铸铁拱桥是()正确答案是:雪纹桥2.在公元前60年前后,我国就修建了()正确答案是:铁链桥1.最早的钢结构由铁结构发展而来。
()正确的答案是“对”。
2.钢结构的广泛应用源自于钢材的优异性能、制作安装的高度工业化、结构形式的丰富多样以及对复杂结构的良好适应等特点。
()正确的答案是“对”。
1.下面关于钢结构特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正确答案是:耐热性差、耐火性好2.相比较来讲,最适合强震区的结构类型是()正确答案是:钢结构3.相比较来讲,钢结构最大的弱点是()正确答案是:易于锈蚀4.相比较来讲,当承受大荷载、动荷载或移动荷载时,宜选用的结构类型是()正确答案是:钢结构5.下列均为大跨度结构体系的一组是()正确答案是:网壳、悬索、索膜6.通常情况下,输电线塔和发射桅杆的结构形式属于()正确答案是:高耸结构1.钢材在冶炼和轧制过程中质量随可得到严格控制,但材质波动范围非常大。
()正确的答案是“错”。
2.钢材质地均匀、各向同性,弹性模量大,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可近似看作理想弹塑性体。
()正确的答案是“对”。
3.结构钢具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不适合在专业化工厂进行生产和机械加工。
()正确的答案是“错”。
4.钢结构在其使用周期内易因温度等作用出现裂缝,耐久性较差。
()正确的答案是“错”。
5.钢材是一种高强度高效能的材料,可以100%回收再利用,而且没有资源损失,具有很高的再循环价值。
正确的答案是“对”。
6.钢材轻质高强的特性使钢结构在跨度、高度大时体现出良好的综合效益。
()正确的答案是“对”。
1.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结构的()正确的答案是:可靠性2.结构可靠性主要包括()正确的答案是: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3.下列均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范畴的一组是().正确的答案是:构件或连接的强度破坏、疲劳破坏、脆性断裂1.钢结构设计的目的是保证结构和结构构件在充分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安全可靠地工作。
第二章-结构钢材及其性能

第四能量强度理论 材料由弹性转入塑性的强度指标用变形时 单位体积中积聚的能量来表达
Z
sz
zx
zy yz
xz
sy
xy yx
sx
s3 s2
s1 s2
X
o单元体受复杂应力Y
状态下的分量
s1
s3
单元体受
主应力
钢材单元体上的复杂应力状态
在三向应力作用下,钢材由弹性状态转变为塑性状态的条件, 可以用折算应力和钢材在单向应力时的屈服点相比较来判断。
s zs 3 2 3 f y (2.3.5)
1 3
f y 0.58 f y
即钢材的剪切屈服点是拉伸屈
服点fy的0.58 倍
§2.3 钢材的其它性能
不同受力状态对钢材材性的影响
σ (a)—单向拉伸
(b)—双向拉伸
(c)—双向异号应力
分析结果:
f
b y
(1)相对于单向拉伸而言,钢材在钢 f y
四、 钢材的疲劳
1 疲劳破坏的特征
定义:钢材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经历一定时间的损伤积累,构件和连接
部位出现裂纹,直到最后断裂破坏。称为疲劳破坏。
破坏特点:
(1)疲劳破坏时的应力小于钢材的屈服强度,钢材的塑性还没有展开, 属于脆性破坏。危险性大。
(2)疲劳破坏的断口与一般脆性破坏的断口 不同。一般脆性破坏后的断口平直,呈有光泽 的晶粒状或人字纹。而疲劳破坏的主要断口特 征是放射和年轮状花纹。
接近理想的弹性体。
2)屈服点之后的流幅现象又
接近理想的塑性体,并且流幅
的范围(e≈0.15%-2.5%)
已足够用来考虑结构或构件的
塑性变形的发展。 钢材是符合理想中的弹性-塑性材料
钢结构复习题

第2章钢结构材料一、选择题1 钢材在低温下,强度——,塑性——,冲击韧性——。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可能提高也可能下降2 钢材的设计强度是根据——确定的。
(A)比例极限 (B)弹性极限 (C)屈服点 (D)极限强度3 在构件发生断裂破坏前,有明显先兆的情况是——的典型特征。
(A)脆性破坏 (B)塑性破坏 (C)强度破坏 (D)失稳破坏4 结构工程中使用钢材的塑性指标,目前最主要用——表示。
(A)流幅 (B)冲击韧性 (C)可焊性 (D)伸长率5 钢材牌号Q235,Q345,Q390是根据材料——命名的。
(A)屈服点 (B)设计强度 (C)标准强度 (D)含碳量6 钢材经历了应变硬化(应变强化)之后——。
(A)强度提高 (B)塑性提高 (C)冷弯性能提高 (D)可焊性提高7 型钢中的H钢和工字钢相比,——。
(A)两者所用的钢材不同 (B)前者的翼缘相对较宽(C)前者的强度相对较高 (D)两者的翼缘都有较大的斜8 同类钢种的钢板,厚度越大,——。
(A)强度越低 (B)塑性越好 (C)韧性越好 (D)内部构造缺陷越少 是钢材的——指标。
9k(A)韧性性能 (B)强度性能 (C)塑性性能 (D)冷加工性能10符号L 125X80XlO表示——。
(A)等肢角钢 (B)不等肢角钢 (C)钢板 (D)槽钢11钢材的冷作硬化,使——。
(A)强度提高,塑性和韧性下降 (B)强度、塑性和韧性均提高(C)强度、塑性和韧性均降低 (D)塑性降低,强度和韧性提高12 承重结构用钢材应保证的基本力学性能内容应是——。
(A)抗拉强度、伸长率 (B)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冷弯性能(C)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 (D)屈服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13 对于承受静荷载常温工作环境下的钢屋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选择Q235钢 (B)可选择Q345钢(C)钢材应有冲击韧性的保证 (D)钢材应有三项基本保证13 钢材的三项主要力学性能为——。
钢结构钢结构快速入门教材第一、二章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钢结构的特点和应用钢结构的特点:钢结构构件较小,质量较轻,便于运输和安装,便于装拆、扩建。
适用于跨度大、高度高,承载重的结构。
1.钢材的材质均匀,质量稳定,可靠度高;2.钢材的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抗冲击和抗振动能力强;3.钢结构工业化程度高,工厂制造,工地安装,加工精度高,制造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建造速度快;4.钢结构抗震性能好;5.耐腐蚀和耐火性差。
第二节钢结构的应用范围一、大跨度结构:体育场、馆、会展中心、会堂、剧场、飞机库、机车库等。
二、高层建筑:纽约的西尔斯大厦共110层,总高443m;深圳的地王商业大厦总高368m;上海金茂大厦共88层,总高420.5m。
三、工业建筑设有大吨位吊车,炼钢车间,船体车间,水压机车间。
四、轻钢结构后面重点讲解。
五、高耸结构(塔桅结构)高压输电塔,微波站,雷达站,火箭发射塔,海洋石油平台。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发展,塔桅结构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如加拿大多伦多的电视塔为全钢结构,我国黑龙江省336m高的全钢结构多功能电视塔。
六、活动式结构水工钢闸门,升船机,三峡的升船机120×18×3.5m,最大提升高度113m,重11800T。
七、可拆卸或移动的结构钢栈桥、移动式平台,发挥钢结构重量轻,便于运输和安装的优点。
加拿大已建成120多万吨,可容纳5000多人的海上采油平台。
八、高压容器和大直径管道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中的发电机组压力钢管内径达12.4m,钢管壁厚60mm。
九、抗震要求高的结构十、特种结构钢烟囱、钢水塔,纪念性建筑(北京的中华世纪坛)城市大型雕塑(南海大佛)。
第三节现代建筑钢材的发展一、高强度钢材随着人们对结构性能要求的提高,研制和应用高强度钢材、优质钢和各种低合金钢,如Q345(16锰钢)、Q390(15锰钒钢)、Q420(15锰钒氮钢),有些西方国家已把钢材的屈服强度为700~800Mpa或更高强度的低合金钢列入设计规范。
第二章 钢结构的材料和计算方法

A1 A0
(5) 冷弯试验 冷弯试验——冷弯(cold bending)性能、冷弯角α、加工性 能,塑性变性能力,材质均匀性,α=180°合格。 衡量钢材塑性性能和 质量优劣的综合指 标。
d a
d+2.1a
(6)冲击(impact toughness)韧性
衡量钢材在动力(冲击) 荷载、复杂应力作用下抗脆性 (brittle fracture)破坏能力的指 标,用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弹性 和非弹性能)来表示。 冲击韧性与温度有关,当 温度低于某一负温值时,冲击韧性 值将急剧降低。因此在寒冷地区建 造的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钢结构, 除应有常温冲击韧性的保证外,尚 应依钢材的类别,使其具有-20oC 或-40oC的冲击韧性保证,应AKV ≥27J(焦耳)。
5.钢材中的主要有害元素是( )。 ①硫、磷、碳、铝 ②硫、磷、硅、锰 ③硫、磷、氧、氮 ④氧、氮、硅、锰
思考题
6.应力集中越严重钢材,则( ①变形越大 ②强度越低 ③弹塑性越高 ④变得越脆 )。
习
题
1.名词解释 (1)冲击韧性 (2)冷弯性能 2.简答题 (1)碳、硫、磷对钢材的性能有哪些影响? (2)什么是钢材的可焊性?影响钢材可焊性的化学 元素有哪些? (3)钢材的力学性能为何要按厚度(直径)进行划 分? (4)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应力集中,它对 材性有何影响? (5) 什么是冷作硬化(应变硬化)、 时效硬化?
疲劳破坏是积累损伤的结果。 缺陷→微观裂纹→宏观裂纹。
钢结构中总存在有微观裂纹或类似的缺陷,导致 应力集中。在多次反复荷载作用下,微观裂纹不 断开展,应力集中现象越来越严重。当荷载反复 循环达一定次数n(疲劳寿命)时,裂纹扩展使 得净截面承载力不足以承受外力作用时,构件突 然断裂,发生疲劳破坏。 疲劳破坏一般经历裂 纹形成、裂纹缓慢扩展和最后迅速断裂三个阶 段。
第二章钢结构材料

作用则属于连续交变荷载,或称循环荷载。
1) 加载速度的影响
高于此温度时,不论 何种加载方式材料的 韧性性能均好。T3
低于此温度时,不论 何种加载方式材料的 韧性性能均差。T1
常温下某温度时,静载下材料 的韧性最好,中等加载速度下 次之,冲击加载最差。T2
2)循环荷载的影响
钢材在连续交变荷载作用下,会逐渐积累损伤、 产生裂纹、裂纹逐渐扩展,直到最后破坏,这种现
锰、硅含量不高时可提高钢材强度,但又不会过多 降低塑性和冲击韧性,不过量时是有益元素。
硫、磷、氧、氮均是有害元素,一般情况下其含量
元旦应严格控制。(但也有例外) 2-4-2 钢材的焊接性能 指钢材经过焊接后能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的性能。 包括焊缝金属和近缝区钢材在施焊时不开裂、焊接
构件在施焊后的机械性能不低于母材。
达到屈服点作为评价钢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标
志,即取屈服强度作为钢材的标准强度。 钢材的伸长率是反映钢材塑性的指标之一。反映钢 材塑性的另一个指标是截面收缩率。 伸长率δ等于试件拉断后原标距间的伸长量和原标 距比值的百分率。原标距长度有10倍标距δ 和5倍标
10
距δ5两种。
断面收缩率ψ是试件拉断后,颈缩区的断面面积 缩小值与原断面面积比值的百分率。 由单向拉伸试验还可以看出钢材的韧性好坏。 韧性用材料破坏过程中单位体积吸收的总能量来衡 量,包括弹性能和非弹性能两部分,其值等于应力
力集中。应力高峰值及应
力分布不均匀的程度与杆件 截面变化急剧的程度有关。
实验表明,应力集中处,不仅有纵向应力,还有横向应力, 常常形成同号应力场,有时还会有三向的同号应力场。这种同 号应力场导致钢材塑性降低,脆性增加,结构发生脆性破坏的 危险性增大。
钢结构的材料

[7]大跨度结构应优先选用钢材,其主要原因是。
A、钢结构具有良好的装配性
B、钢材的韧性好
C、钢材接近均质等向体,力学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最符合
D、钢材的重量与强度之比小于混凝土等其他材料
[8]当钢材具有较好的塑性时,焊接残余应力
A、降低结构的静力强度
B、提高结构的静力强度
C、不影响结构的静力强度
D、与外力引起的应力同号,将降低结构的静力强度
第二章、钢结构的材料
一、单项选择题 (15 小题,共 15.0 分) [1]钢材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屈服条件是由( )等于单向拉伸时的屈服点决定的。
A、最大主拉应力
B、最大剪应力
C、最大主压应力
D、极限强度折算应力
[2]符号
表示。
A、等肢角钢
B、不等肢角钢
C、钢板
D、槽钢
[3]在多轴应力状态下,钢材强度的计算标准为
[7]Q215 钢与 Q235 钢相比,( )钢含碳量较高。 [8]复杂应力状态下钢材发生屈服是以( )来衡量的。
[9]某构件当其可靠指标 减小时,相应失效概率将随之( )。
[10]钢结构规范采用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规定结构或构件要满足两种极限状态,第极 限状态为( ),第二极限状态为( )。 [11]钢结构强度设计是以钢材的( )作为静力强度的标准值的。 [12][13]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是以( )来衡量结构或构件的可靠程度的。 [14]钢材受三向同号拉应力作用时,由于塑性变形受到约束,虽然其( )提高了,但塑性、 韧性却降低了。
[2]钢材的抗剪设计强度 与 f 有关,一般而言 =( )。
[3]衡量钢材抵抗冲击荷载能力的指标称为( ),它的值越小,表明击断时间所耗的能量 越( ),钢材的韧性越( )。 [4]钢材的设计强度等于钢材的屈服强度 fy 人除以( )。 [5]钢结构是用( )和各种( )和( )等制成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钢结构的材料钢是以铁和碳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其中铁是最基本的元素,碳和其它元素所占比例甚少,但却左右着钢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钢材的种类繁多,性能差别很大,适用于钢结构的钢材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为了确保质量和安全,这些钢材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塑性和韧性,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
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以下简称规范或GB50017)具体推荐碳素结构钢中的Q235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中的Q345、Q390和Q420等牌号的钢材作为承重钢结构用钢。
钢材的性能与其化学成分、组织构造、冶炼和成型方法等内在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荷载类型、结构形式、连接方法和工作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本章简要介绍钢材的生产过程和组织构造;重点介绍钢材的主要性能以及各种因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介绍钢材的种类、规格及选用原则。
第一节钢材的生产一、钢材的冶炼除了天外来客——陨石中可能存在少量的天然铁之外,地球上的铁都蕴藏在铁矿中。
从铁矿石开始到最终产品的钢材为止,钢材的生产大致可分为炼铁、炼钢和轧制三道工序。
(一)炼铁矿石中的铁是以氧化物的形态存在的,因此要从矿石中得到铁,就要用与氧的亲和力比铁更大的物质——一氧化碳与碳等还原剂,通过还原作用从矿石中除去氧,还原出铁。
同时,为了使砂质和粘土质的杂质(矿石中的废石)易于熔化为熔渣,常用石灰石作为熔剂。
所有这些作用只有在足够的温度下才会发生,因此铁的冶炼都是在可以鼓入热风的高炉内进行。
装入炉膛内的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少量的锰矿石,在鼓入的热风中发生反应,在高温下成为熔融的生铁(含碳量超过2.06%的铁碳合金称为生铁或铸铁)和漂浮其上的熔渣。
常温下的生铁质坚而脆,但由于其熔化温度低,在熔融状态下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且价格低廉,故在机械制造业的铸件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铸铁管是土木建筑业中少数应用生铁的例子之一。
(二)炼钢含碳量在2.06%以下的铁碳合金称为碳素钢。
因此,当用生铁制钢时,必须通过氧化作用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它杂质,使它们转变为氧化物进入渣中,或成气体逸出。
这一作用也要在高温下进行,称为炼钢。
常用的炼钢炉有三种形式:转炉、平炉和电炉。
电炉炼钢是利用电热原理,以废钢和生铁等为主要原料,在电弧炉内冶炼。
由于不与空气接触,易于清除杂质和严格控制化学成分,炼成的钢质量好。
但因耗电量大,成本高,一般只用来冶炼特种用途的钢材。
转炉炼钢是利用高压空气或氧气使炉内生铁熔液中的碳和其它杂质氧化,在高温下使铁液变为钢液。
氧气顶吹转炉冶炼的钢中有害元素和杂质少,质量和加工性能优良,且可根据需要添加不同的元素,冶炼碳素钢和合金钢。
由于氧气顶吹转炉可以利用高炉炼出的生铁熔液直接炼钢,生产周期短、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已成为国内外发展最快的炼钢方法。
平炉炼钢是利用煤气或其它燃料供应热能,把废钢、生铁熔液或铸铁块和不同的合金元素等冶炼成各种用途的钢。
平炉的原料广泛,容积大,产量高,冶炼工艺简单,化学成分易于控制,炼出的钢质量优良。
但平炉炼钢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现已逐渐被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所取代。
(三)钢材的浇注和脱氧按钢液在炼钢炉中或盛钢桶中进行脱氧的方法和程度的不同,碳素结构钢可分为沸腾钢、半镇静钢、镇静钢和特殊镇静钢4类。
沸腾钢采用脱氧能力较弱的锰作脱氧剂,脱氧不完全,在将钢液浇注入钢锭模时,会有气体逸出,出现钢液的沸腾现象。
沸腾钢在铸模中冷却很快,钢液中的氧化铁和碳作用生成的一氧化碳气体不能全部逸出,凝固后在钢材中留有较多的氧化铁夹杂和气孔。
钢的质量较差。
镇静钢采用锰加硅作脱氧剂,脱氧较完全,硅在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还会产生热量,使钢液冷却缓慢,使气体充分逸出,浇注时不会出现沸腾现象。
这种钢质量好,但成本高。
半镇静钢的脱氧程度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特殊镇静钢是在锰硅脱氧后,再用铝补充脱氧,其脱氧程度高于镇静钢。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一般都是镇静钢。
随着冶炼技术的不断发展,用连续铸造法生产钢坯(用作轧制钢材的半成品)的工艺和设备已逐渐取代了笨重而复杂的铸锭—开坯—初轧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连铸法的特点是:钢液由钢包经过中间包连续注入被水冷却的铜制铸模中,冷却后的坯材被切割成半成品。
连铸法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可采用电磁感应搅拌装置等先进设施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的钢坯整体质量均匀,但只有镇静钢才适合连铸工艺。
因此国内大钢厂已很少生产沸腾钢,若采用沸腾钢,不但质量差,而且供货困难,价格并不便宜。
二、钢材的组织构造和缺陷(一)钢材的组织构造碳素结构钢是通过在强度较低而塑性较好的纯铁中加适量的碳来提高强度的,一般常用的低碳钢含碳量不超过0.25%。
低合金结构钢则是在碳素结构钢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总量不超过5%的其它合金元素,来改善钢材的性能。
C)所组成。
与纯铁的显微组织没有明碳素结构钢在常温下主要由铁素体和渗碳体(Fe3显的区别,其强度、硬度较低,而塑性、韧性良好。
铁素体在钢中形成不同取向的结晶群(晶粒),是钢的主要成分,约占重量的99%。
渗碳体是铁碳化合物,含碳6.67%,其熔点高,硬度大,几乎没有塑性,在钢中其与铁素体晶粒形成机械混合物——珠光体,填充在铁素体晶粒的空隙中,形成网状间层。
珠光体强度很高,坚硬而富于弹性。
另外,还有少量的锰、硅、硫、磷及其化合物溶解于铁素体和珠光体中。
碳素钢的力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与铁素体和珠光体这两种成分的比例有关。
同时,铁素体的晶粒越细小,珠光体的分布越均匀,钢的性能也就越好。
低合金结构钢是在低碳钢中加入少量的锰、硅、钒、铌、钛、铝、铬、镍、铜、氮、稀土等合金元素炼成的钢材,其组织结构与碳素钢类似。
合金元素及其化合物溶解于铁素体和珠光体中,形成新的固溶体——合金铁素体和新的合金渗碳体组成的珠光体类网状间层,使钢材的强度得到提高,而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能并不降低。
(二)钢材的铸造缺陷当采用铸模浇注钢锭时,与连续铸造生产的钢坯质量均匀相反,由于冷却过程中向周边散热,各部分冷却速度不同,在钢锭内形成了不同的结晶带。
靠近铸模外壳区形成了细小的等轴晶带,靠近中部形成了粗大的等轴晶带,在这二部分之间形成了柱状晶带。
这种组织结构的不均匀性,会给钢材的性能带来差异。
钢在冶炼和浇注过程中还会产生其它的冶金缺陷,如偏析、非金属夹杂、气孔、缩孔和裂纹等。
所谓偏析是指化学成分在钢内的分布不均匀,特别是有害元素如硫、磷等在钢锭中的富集现象;非金属夹杂是指钢中含有硫化物与氧化物等杂质;气孔是指由氧化铁与碳作用生成的一氧化碳气体,在浇注时不能充分逸出而留在钢锭中的微小孔洞;缩孔是因钢液在钢锭模中由外向内、自下而上凝固时体积收缩,因液面下降,最后凝固部位得不到钢液补充而形成;钢液在凝固中因先后次序的不同会引起内应力,拉力较大的部位可能出现裂纹。
钢材的组织构造和缺陷,均会对钢材的力学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钢材的加工钢材的加工分为热加工、冷加工和热处理三种。
将钢坯加热至塑性状态,依靠外力改变其形状,产生出各种厚度的钢板和型钢,称为热加工。
在常温下对钢材进行加工称为冷加工。
通过加热、保温、冷却的操作方法,使钢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以获得所需性能的加工工艺称为热处理。
(一)热加工将钢锭或钢坯加热至一定温度时,钢的组织将完全转变为奥氏体状态,奥氏体是碳溶入面心立方晶格的γ铁的固溶体,虽然含碳量很高,但其强度较低,塑性较好,便于塑性变形。
因此钢材的轧制或锻压等热加工,经常选择在形成奥氏体时的适当温度范围内进行。
选择原则是开始热加工时的温度不得过高,以免钢材氧化严重,而终止热加工时的温度也不能过低,以免钢材塑性差,引发裂纹。
一般开轧和锻压温度控制在1150~1300℃。
钢材的轧制是通过一系列轧辊,使钢坯逐渐辊轧成所需厚度的钢板或型钢。
钢材的锻压是将加热了的钢坯用锤击或模压的方法加工成所需的形状,钢结构中的某些连接零件常采用此种方法制造。
热加工可破坏钢锭的铸造组织,使金属的晶粒变细,还可在高温和压力下压合钢坯中的气孔、裂纹等缺陷,改善钢材的力学性能。
热轧薄板和壁厚较薄的热轧型钢,因辊轧次数较多,轧制的压缩比大,钢材的性能改善明显,其强度、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能均优于厚板和厚壁型钢。
钢材的强度按板厚分组就是这个缘故。
热加工使金属晶粒沿变形方向形成纤维组织,使钢材沿轧制方向(纵向)的性能优于垂直轧制方向(横向)的性能,即使其各向异性增大。
因此对于钢板部件应沿其横向切取试件进行拉伸和冷弯试验。
钢中的硫化物和氧化物等非金属夹杂,经轧制之后被压成薄片,对轧制压缩比较小的厚钢板来说,该薄片无法被焊合,会出现分层现象。
分层使钢板沿厚度方向受拉的性能恶化,在焊接连接处沿板厚方向有拉力作用(包括焊接产生的约束拉应力作用)时,可能出现层状撕裂现象,应引起重视。
(二)冷加工在常温或低于再结晶温度*情况下,通过机械的力量,使钢材产生所需要的永久塑性变形,获得需要的薄板或型钢的工艺称为冷加工。
冷加工包括冷轧、冷弯、冷拔等延伸性加工,也包括剪、冲、钻、刨等切削性加工。
冷轧卷板和冷轧钢板就是将热轧卷板或热轧薄板经带钢冷轧机进一步加工得到的产品。
在轻钢结构中广泛应用的冷弯薄壁型钢和压型钢板也是经辊轧或模压冷弯所制成。
组成平行钢丝束、钢绞线或钢丝绳等的基本材料——高强钢丝,就是由热处理的优质碳素结构钢盘条经多次连续冷拔而成的。
经过冷加工的钢材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金属晶粒沿变形方向被拉长,局部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并使残余应力增加。
钢材经冷加工后,会产生局部或整体硬化,即在局部或整体上提高了钢材的强度和硬度,但却降低了塑性和韧性,这种现象称为冷作硬化(或应变硬化)。
冷拔高强度钢丝充分利用了冷作硬化现象,在悬索结构中有广泛的应用。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在强度验算时,可有条件地利用因冷弯效应而产生的强度提高现象。
但对截面复杂的钢构件来说,这种情况是无法利用的。
相反,钢材由于冷硬变脆,常成为钢结构脆性断裂的起因。
因此,对于比较重要的结构,要尽量避免局部冷加工硬化的发生。
(三)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范围内,施以不同的加热、保温和冷却措施,籍改变其内部组织构造,达到改善钢材性能的一种加工工艺。
钢材的普通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和正火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热处理工艺,用其可以消除加工硬化、软化钢材、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以提高钢的机械性能;消除残余应力,以防钢件的变形和开裂;为进一步的热处理作好准备。
对一般低碳钢和低合金钢而言,其操作方法为:在炉中将钢材加热至850~900℃,保温一段时间后,若随炉温冷却至500℃以下,再放至空气中冷却的工艺称为完全退火;若保温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工艺称为正火。
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正火后的钢材组织比退火细,强度和硬度有所提高。
如果钢材在终止热轧时的温度正好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可得到正火的效果,称为控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