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寿书法家马良骥:满纸云烟一抹笑

合集下载

陈少梅题画诗欣赏2

陈少梅题画诗欣赏2

陈少梅题画诗欣赏2101.陈少梅戊寅(1938年)作二乔赏画图扇面设色纸本钤印:陈、少梅、荼小圃题识:孙策欲取荆州,以周瑜为中护军从。

攻皖时得乔公二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伯刚吾兄方家雅令。

戊寅秋日少梅陈彰。

102.陈少梅松溪载酒图成扇背面:李国松行书款署“诵先仁兄方家正腕。

”戊子(1948年)夏,李国松。

钤印:松、陌阳翁扇骨:斑竹扇骨。

钤印:陈、少梅、少梅书画题识:松溪载酒图。

诵先吾兄博教。

少梅陈云彰。

103.陈少梅 1953年作京郊春景立轴水墨纸本钤印:少梅、陈云彰印本幅米景扬题:一九五三年癸巳,泰山大人陈少梅先生由津迁京,即赴京郊写生,得此春景新稿,未及着色。

辛巳又逢新春,米景扬敬识于柳芳新居之十墨山房。

钤印:米景扬、辛巳104.陈少梅 1937年作修竹仕女镜心款识:玉苕女士正之。

丁丑春日。

少梅陈云彰时客沽上。

钤印:陈彰、少梅、衡山陈五。

105.陈少梅慈云普渡册页(10开) 水墨、设色绢本款识:佛弟子陈云彰临古。

钤印:「陈彰」(六钤)、「少梅」(六钤)、「陈少梅」(三钤)、「少梅」(四钤)、「陈」(二钤)、「少梅」、「少梅」、「陈」、「陈」(二钤)、「少梅」。

106.陈少梅观云图镜心设色纸本题识:开此鸿蒙荒,真成羽人宅,洪厓居可移,天姥梦亦得,松树千年荣,瑶草四时发,唯闻鸾鹤鸣,寥寥上烟月,石洞出云根,触肤云自至,壁垒欲怒飞,亦作等闲事。

丙戌(1946年)冬日少梅陈云彰。

钤印:陈、少梅107.陈少梅仿宋碧山图(局部)卷设色纸本钤印:少梅(朱)云彰(白)款识:碧山深处绝织埃面面轩窗对水开。

谷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

少梅陈云彰。

108.陈少梅乙酉(1945年)作寿山福海立轴钤印:云彰、忠莲题识:乙酉正月,冯忠莲、陈少梅合写奉祝博珩大哥寿。

少梅并记109.陈少梅 1941年作高士图立轴钤印:陈少梅题识:茫茫大造,万化齐轨,罔悟云同,竞异标旨,平勃云谋,黄绮隐几凡我仰兮,期山期水。

胸卷云烟意纵横──访书法家柴建方

胸卷云烟意纵横──访书法家柴建方

★中原名人★◆本刊记者 常红晓 程鲲———访书法家柴建方胸卷云烟意纵横 40年前,一个普通的河南少年,随家庭奔赴大西北。

40年后,同是这个人,在第五届长安国际书法年会上,在同海内外书法界高手切磋中,以其擅行各体、沉雄隽雅的书法风格而令人刮目。

苍白的语言言不尽开拓者的足迹,沉重的历史挡不住奋斗者的脚步。

他,就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宁夏书画院副院长、宁夏书协副主席———柴建方先生。

1997年11月20日下午,在郑州,柴建方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贺兰山下铸精魂 1944年元月17日,柴建方出生于豫东郸城县一个农民家庭。

1958年随父母支边定居宁夏农村。

他和宁夏回族群众一起迎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诞生。

少年时生活贫困,他曾放过牛、牧过马。

辽阔的大草原使这个少年人忘却了塞北的荒凉,却培育了他狂放不羁的性格。

他自幼酷爱书法,勤学苦练,寒暑不辍。

中学时代,县文化馆举办国庆书法展,柴建方的作品不仅卓然入选,而且结识了这次书法展的主办者、于右任的入室弟子、著名书法家胡公石先生。

柴建方倍受鼓舞,劲头更足,在熟悉颜柳欧赵等书体后,他又开始临习隶书和篆书,并且逐渐爱上篆刻。

1964年,柴建方考入宁夏大学中文系,有了优越的学习环境。

他把自己关进图书馆,化入阑夜孤灯,融入书法艺术长河,从汉隶、六朝北魏诸碑到颜米郑吴、于右任,日日流连于名家名作之间,心追手摹,领悟精奥。

66年他作为国庆节学生代表到北京,他看到《怎样刻印章》、《篆刻入门》等书,如获至宝。

不久,“文革”开始,安静的校园也放不下一张书桌,学生们大串联无法上课。

柴建方与同学一起,扑向名山大川,扑向古刹名寺,银川、四川、西安碑林,都留下了他们苦心向学的足迹。

丰富的生活阅历激发了他的艺术创造灵感,不断提高的文史知识和勤奋苦练的品格使他一步一步地向书法高峰攀登。

积健为雄 厚积薄发在采访中,柴先生一时兴起,挥毫泼墨,为我们两个后生辈欣然题字:“积健为雄,厚积薄发”,表达他对青年人的忠告和期望。

转载 张伯驹红氍纪诗注(上)

转载 张伯驹红氍纪诗注(上)

转载张伯驹红氍纪诗注(上)是书1978年6月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

中华书局編辑部有如下说明:张伯驹先生晚年因回忆自七岁以来,所观乱弹崑曲、其他地方戏,以及他所演的崑乱,并戏曲的佚闻故事,写成七绝句……这部《诗注》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戏曲史者不无裨助,故予出版,以供读者参考。

“补遗”二十二则为《诗注》香港中华书局初版时所无,宝文堂再版时补入其中。

第一部余自七岁起所观昆乱演员及各地方戏演剧油布遮车驶铁轮,端阳时节雨纷纷。

飞叉大闹金钱豹,凛凛威风欲夺魂。

——余七岁,随先君居天津南斜街,值端阳无雨,乘东洋车(后称人力车,铁轮,座为椅,前两木把,人于中挽之。

)遮油布,不能外视,车把上插黄蓝野花,以示过节。

直驶下天仙茶园观戏,大轴为杨小楼《金钱豹》,亮相扔叉,威风凛凛。

大喊一声:“你且闪开了!”观众欲为夺魂。

后大街小巷齐学“闪开了”不绝。

此余生平观乱弹戏之首次。

至今已七十年,其印象犹似在目前也。

洪钟韵响落梁尘,三派程门一继人。

七十二沽新子弟,无人不道老乡亲。

——程长庚三弟子:汪桂芬、谭鑫培、孙菊仙。

孙声如洪钟,一句唱后,欲落梁尘。

孙天津人,是以天津好戏剧者皆以“老乡亲”称之。

但孙得此名号亦有原因,因孙曾去烟台演戏,烟台有票友帮,势力甚大,凡演员去烟台演戏,必须先去票房拜客送礼,演出始能顺利;否则,或终场无一好声,或票友手提一灯,将灯点着,出场而去,后之观众,亦随而去,至空场停演。

孙至烟台,对票房疏于礼节,首场演出《空城计》,自出场至城楼,台下无一好声。

孙唱至末句“我面前缺少个知音的人”,孙改为“我面前只可惜对牛弹琴”,台下大哗,即令其停演,在台上磕头赔礼。

时烟台亦有天津帮,乃天津人在此地经商任职者,亦在观戏,乃起而抗言,谓孙改唱戏词,固为非礼,但孙为天津人,是我们老乡亲,而票房对其演戏,自始至终,无一好声,就是藐视我们天津人。

刻于明日找一地方说理,武打文打,概所不计。

此时已成僵局,乃另有观戏者,出面调停,认双方各失礼,次日由孙重演《空城计》,两方言归于好。

潘天寿:画家本质上应是文人!(附潘天寿百幅画作及其题画诗释文)

潘天寿:画家本质上应是文人!(附潘天寿百幅画作及其题画诗释文)

潘天寿:画家本质上应是文人!(附潘天寿百幅画作及其题画诗释文)潘天寿《东海波涛》潘天寿曾写诗评价明代上虞书法家倪鸦宝说:“上奥诗亦虎,画以诗为主“,他认为,“画“在本质上也是“诗“,画家本质上应是诗人。

潘天寿画风雄阔奇崛,高华质朴,显示出一种深沉雄大的格局和霸悍无敌的气势。

其画风所显示的是画家推崇宏大之境和阳刚之气的审美理想。

潘天寿在他自己的诗中自喻:“老夫指力能扛鼎,不遣毛龙张一军”,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气魄!这也正是其绘画中雄霸之气的诗句表达。

一、潘天寿山水一诗一画:潘天寿《松荫观瀑》题画诗:清游最爱梦中山,怪壑奇崖笔外扳。

又见水晶帘不卷,从天摇曳到人间。

潘天寿《云谷菱歌图》题画诗:谷底白云飞复飞,残红春老落花稀。

一番新雨菰蒲长,听唱菱歌实正肥。

潘天寿《长风白水图》题画诗:残叶残叶千林摧,长风净扫圆空开。

奔流独许三万里,此水源从天上来。

潘天寿《空山晴翠》题画诗:晴翠漾云白,山空衣带寒。

小楼昨夜雨,新水涨滩前。

潘天寿《长松山房图》题画诗:虬松虬松岸白马,叶青青兮干深赭,参天欲与齐者寡,吾师颐公结屋于其下。

大风来,涛声起,虬化龙,天尺咫,腾行云,千万里,作霖雨,寂秋水,师颐公,闲负手,永欢喜。

潘天寿《富春江上》题画诗:蜡屐闲情未可删,富春江水绿潺潺,莫嫌卷子长无限,怕写大痴水墨山。

潘天寿《古松矮屋》题画诗:土腴处处可桑麻,亦种棠梨与菊花。

三径荒,人迹少,孤松矮屋老夫家。

潘天寿《白云飞瀑图》题画诗:青云青云天已曙,蕊珠之宫在何处。

白龙飞瀑乱石间,绛袂仙人自来去。

潘天寿《登高观波图》题画诗:极海波涛耐细听,重裘无碍洒初醒。

陡知绝顶苍茫立,百万峰峦为我青。

潘天寿1944年题诗《黄山虬松图》:我爱黄山松,墨渖泼不已。

高者直参天,低者盈尺咫。

鬅鬙万叶青铜古,屈铁交错虬枝舞。

霜雪干漏殷周雨,黑漆层苔滴白云。

乱峰飞月啸饥虎,世无绝笔韦偃公,谁能纤末起长风?蔡侯古纸鹅溪绢,展付晴光凌乱中。

潘天寿《浔阳江景》题画诗:俯水昂山势绝群,谁曾于此驻千军。

楹联选萃

楹联选萃

楹联选萃前几天,我收到许多年轻人草拟的楹联,热情可嘉,意有未惬。

仓促间选择一些古人——主要是清代名家的楹联,以博一哂。

从浩如烟海的楹联中,挑选一些与医药养生有关的作品,也算是我自己养生的心得吧?1、但将药裹供衰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桃符联)2、到此日方辨妍媸,更向鸿蒙开面目;过这关才算儿女,还从祖父种根苗。

(痘神庙联)3、宝痘匀圆,喜个个金丹换骨;天花消散,愿家家玉树成林。

(吴信辰)4、远看疑画,近看似诗,及至身到其间,又觉诗画都无着手处;善者敬神,恶者畏鬼,究竟皆非异物,须知神鬼出在自心头。

(梁章钜)5、元龙币聘以来,泽被广陵,到此日青囊未烬;孟德头颅安在?烟消漳水,让先生碧血常新。

(扬州华佗庙联)6、千树桃花万年药,半潭秋水一房山。

(集唐诗句)7、无求便是安心药,不饱真为祛病方。

(《随园诗话补遗》)8、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陈白崖)9、言易招尢,对朋友少说几句;书能益智,劝儿孙多读几行。

(石天基)10、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彭玉麟)11、万里烟云开瘴户,一天风雨护神炉。

(梁山舟病中梦)12、一阴一阳之谓道,此时此际难为情。

(《随园诗话补遗》)13、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

(葛秋生斋中联)14、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理发店联)15、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

(理发店联)16、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郑板桥对李啸村联)17、爱惜精神,留此身担当宇宙;蹉跎岁月,将何日报答君恩?(孙陞之妻杨夫人)18、一生哪有真闲日,百岁仍多未了缘。

(徐灵胎)19、满山灵草仙人药,一径松风处士坟。

(徐灵胎)20、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草圣,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钱梅溪联)21、名场利场,无非戏场,做得出泼天富贵:冷药热药,总是妙药,医不尽遍地炎凉。

(药王庙戏台联)22、一点心苗,汝那里好生培养;十分善果,我者边总肯周全。

(严问樵痘神庙联)23、有水园亭活,无风草木闲。

联语杂酱面(二十一言对3)

联语杂酱面(二十一言对3)

联语杂酱面(二十一言对3)喜踏炊烟曙色,我背虽枯,且收来几瓣桃花,一堆青草。

难闻牧笛童声,人心不古,竟荒废三春时物,十亩良田。

览峰峦翠黛,波流浩渺,红日也含情,永耀名园长锦绣。

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青山可作证,曾经沧海几桑田。

与君本萤窗旧交,悔频年浪走南湘,离合悲欢双铁砚。

况我正鸰原急难,痛此日刍陈下里,友生兄弟两桑田。

与君本萤窗旧交,悔频年浪走南湘,离合悲欢双铁砚。

况我正鴒原急难,痛此日刍陈下里,友生兄弟两桑田。

惟公以风流文藻冠吴中,兰陵故封,踵武荀卿曾作令。

有子将行歌负薪泣道危,寝丘何处,伤心孙叔竟无田。

惟公以风流文藻冠吴中,兰陵故封,踵武荀卿曾作令。

有子将行歌负薪泣道左,寝丘何处,伤心孙叔竟无田。

碧云飘处,树树刺梨,铺开十里春光,旅游人共红花美。

新露浓时,枝枝润玉,熟透一沟秋色,岁月歌同金果甜。

古构造两三轩阁榭,浮翠缀云,问梧竹幽居,与谁同坐?巧安排卅六馆鸳鸯,见山倒影,教海棠春坞,有雨留听。

我叹人生如梦,搵英雄泪,灰志士心,无奈昔时奠狱吏。

君能仙境有知,睹平反书,听忆谈会,且将此讯誇天廷。

长淮望断,有泪如倾,那堪留守席前,吟成一曲抒忠愤。

短髪萧骚,孤光自照,试问先生泉下,记否当年过洞庭?八百里洞庭,波涌连天,考历代兴亡,国计民生何日喜?五千年岳郡,虹飞拔地,看神州崛起,吴头楚尾一朝通。

是谁从百世以后,能常念华夏同胞,长尽其医家义务。

惟公崇上古之风,独自精歧黄遗学,不愧为国手神通。

四海共争锋,虽国籍各异,民族各异,竞赛交流诚有益。

五环齐紧扣,任肤色不同,语种不同,和平梦想本相通。

西方贝叶演真经,如问如来,总不出戒定慧三条法要。

东海莲花生妙相,自观自在,也只消闻思修一味圆通。

揽胜登楼,倍觉襟怀坦荡,心境豁开,故悟出希文文意。

居今溯古,方知国是清明,家邦兴盛,乃归于朝政政通。

看官场宴饮,鸡鸭鱼肉尽奢华,皆民脂民膏,叹为观止。

闻众庶生活,柴米油盐常告罄,与尔奉尔碌,煞是不同。

万里赫声名,哀华夏沉沦,冲冠一怒,中原决战堪经典。

对联赏析【一】

对联赏析【一】

对联赏析001、出句:海天一色云为岸[兰之露兮]对句:风月无边浪是歌[静舍茶香]视野辽阔,心情旷达。

整联手法相当,对仗工整。

云是岸/浪是歌,皆明喻手法。

海天/风月,皆并列词组,作名词用。

一色/无边,皆数量词;其中,色/边本为名词,此处作量词用。

出句/海天一色的壮美景象,因为“云是岸”而增添了悠远飘渺的意境;对句/风月无边的浪漫情怀,通过“浪是歌”而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整联不仅状景,更是抒情,具有“志存高远,心系海天”之意趣,在豪迈中别具浪漫情怀。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在万物前抒发感慨,品味自然之玄妙,思索人生之意义,写下《兰亭集序》之不朽篇章,千百年来令人幽思不已。

今天,我们选择此联作为《天河联想》第一联,是想和各位朋友一起,以宽阔之胸襟来拥抱天地之大美,以积极之心态,来感受对联之乐趣。

以云为岸,以浪为歌,让我们一起扬帆启程。

002、出句:茶于淡处方知味[风景]对句:山到尽头始见天[简直]文字顺畅,流水成对;自然意趣,人生哲理。

出句/既是论事,亦是说理/通过日常的品茶,体味人生---轰轰烈烈终如梦,平平淡淡才是真。

对句/既是写景,亦是说理/通过眼前的景色,参悟人生---天地之大无穷已,井底之蛙岂识天。

对句构思有趣,仿佛幽静茶馆之真实再现---我们在山水之间悠闲品茗,溪水潺湲,花香隐约。

偶尔举目一望,但见群山逶迤,青翠欲滴,连绵不绝,仿佛到了遥远的天边。

初看对句与出句似乎各说各话,仔细读来,实则浑然一体,深得“行云流水”之妙。

003、出句:沧桑不改青山色[落梅]对句:岁月难移赤子心[滑弦惊梦]由景及人,正对手法!通过青山之笃定,衬托出赤子之坚贞!人犹山乎,山即人也!沧桑/岁月,皆并列词组,作名词用;青/赤,皆颜色字。

改---色,移---心,用字准确,呼应到位。

004、出句:一曲清弦蝶恋花[风景]对句:半帘细雨风敲竹[画面玲珑]美在自然,美在内心!蝶恋花/风敲竹,皆词牌名,巧妙自然,不留凿痕。

方地山楹联

方地山楹联

“联圣”方地山和撰联集粹方地山(1873--1936.12.14),原名方尔谦,字地山,又字尔止,别署大方(因与弟方泽山,原名方尔咸,双双名重于一时,故世人多以大方先生相称),江苏省江都(今扬州市)人。

出生于书香世家(父方沛森为清季同治丁卯科举人,多年来在地方上执掌教谕)。

擅长书法和楹联,清末民初著名学者、书法家、楹联家,时人称其为“民国联圣”。

晚清时期,幼年失怙,与小他3岁的弟弟方泽山全倚仗长姊抚养长大成人。

其父方沛森见这一双小兄弟聪颖多慧,故摒弃杂务,悉心课读,使他们小小年纪在当地颇有才名,齐名文坛,时称“二方”。

初治经学,娴于辞章,擅长书法,对金石书画和古籍版本诸学多所精通,书法挺峭,有山林气。

清光绪十二年(1886),方地山13岁时考中秀才,后在北洋武备学堂教书,常在天津《大公报》上发表文章,文名渐著,被天津直隶总督袁世凯看中,重金聘为家馆西席(家庭教师),教授袁氏几个儿子诗词作文,并与袁世凯次子袁克文成为莫逆之交和儿女亲家。

与画家张大千成为忘年之交。

方地山善制联语,尤擅撰嵌名联、趣联,和明代解缙、清代纪昀一脉相承,尚智巧。

为人撰制的嵌名字联,全为即兴,从不起草,浑然天成,词意极工,往往将典故自然融入,不留斧凿之痕,堪称一绝,故有“近代联圣”之称。

所刻闲章为“贪财好色”,可窥其风流不羁之一斑。

以《打樱桃》剧中书僮语“我想平儿,平儿不想我”,对《翠屏山》剧中杨雄语“您说石秀,石秀也说您”,为人称道。

喜集文物,尤以古钱币为多。

从其所撰自题联:“依于金石能长寿;但善词章非壮夫”来看,在考古、诗文方面亦有所长。

居天津20年,方地山唯泉币是好,晚年以精研泉学著称于世。

一生无论是嘻笑怒骂,佯狂放荡,抑或是轻佻诙谐,不修边幅,其实都只是其人生被扭曲后所折射出来的一种镜像,从骨子里看,仍不失为一个磊落方正的诚笃君子。

正如其在家书中所述及的一首词中所写的那样:“归所梦江都,乞籴谁输,年来大事不糊涂……”北大著名历史系教授周一良评价为:“(方地山)先生善诗词,尤善于联,雅言俗谚,情文相生,信口而成,闻者惊服,人称联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米寿书法家马良骥:满纸云烟一抹笑
作者:曾勋
来源:《廉政瞭望》2017年第08期

马老说,书法艺术是一种线条美,文字有筋、骨、肉、血,延展开去,字如其人,做人也
是一样的。他的谦逊豁达,在龙游曲沼的书法作品中,得以表达。

盛 夏,酷暑,车子从都江堰出发,一路往西,213国道在优美逶迤的山岭之间蜿蜒盘旋。
马良骥的大儿子马军说,一家人每年夏天都要走这条路,到汶川境内的山谷里避暑。即使在那
里,父亲也没闲着,文房四宝不离身,不仅每天坚持挥洒笔墨,还收学生。

今年87岁的马老精神矍铄,浑身散发着儒雅之气。他说,这青山绿水中,避开了酷暑,
也避开了繁杂的讯息和人际交往,正好可以静下心来写字。

寒门走出的文艺全才
1930年,马良骥先生出生于四川南部县。当时家里穷,他就到装裱铺看别人临摹的王羲
之、颜真卿、黄庭坚等书法名家的墨迹,深受震撼,也萌发了初心。后来,装裱铺的老板见这
个小孩写字有模有样,便收他为学徒。由于刻苦努力,他只用了两年时间,便学会了别人需要
用三年学习的内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3岁时,马良骥就“出师”了,可以自己写字赚钱。他踩在板凳上,给别人写对联。邻居有
红白喜事,需要有文墨工夫的人,也都会请他去。

当时政局动荡,文化事业今非昔比,光靠写字不足以谋生,马老不得不暂时放弃挚爱的书
法,到乡村去教书。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马老眉宇间有沧桑,也有欣慰。

当时的工资他分成三份,一份给母亲,一份留着做生活费用,一份拿去买书。条件虽艰
苦,马老仍坚持学习,并不仅限于喜欢的书法。他还购买了大量书籍用于自学,从美术到地
理,从音乐到文学,不一而足。

1949年之后,马老被调到南部县城的一所学校教授书法。两年后,又被调到一所中学,
担任音乐、体育、美术、地理四个科目的教学工作。马老说,“政治上翻了身,文化上也要翻
身嘛。”当时,有了一定的条件,他更是如饥似渴地学习。二胡、手风琴、大小提琴都是自己
学会的。

他的刻苦努力有时令亲人都有些困惑,有人问马老:“你那么苛求自己干嘛?你再怎么努
力,学校还不是给你那么多钱?”马老只是笑笑说:“我学习,是想成为自身有价值、对人民有
贡献的人。”

两年后,南充市地区文工团看中马老的才华,将其纳入麾下。文工团自然是求得了一名全
能的贤才,马老不仅能演奏各种乐器,还经常上阵唱歌、演话剧。但是,马老在学校担四个科
目的教学工作,人一走,学校只好重新招了三个教师,补上他一个人的岗位空缺。

上个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从那时起,马老开始专职于书法艺术的
研究与创作,并于1984年加入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后担任南充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
书法客座教授。

作为书法家,马老于颜、鲁公、黄山谷用功尤甚。后上溯北魏、大篆散氏盘、汉隶石门,
遍临诸家碑帖。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院副院长吴长江如此评价马老:“裁剪宣纸,折叠后又铺开,饱蘸浓
墨,躬身挥毫,苍劲之字跃然纸上,现场书法创作一气呵成。这充分体现了‘老而不倦’‘老而不
朽’,真正诠释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80多岁,马老还能写小楷,他说,自己“手不抖,心不慌”。他在比明信片大一些的纸上,
写下了150多字的《马说》,“字小如绿豆”;而他写过最大的字,是在1983年为某电影院题
写的名字,每个字足足有4平方米。最小与最大,细腻与雄壮,可见马老书法技艺的真功夫。

马老的学生、同为书法研究教学专家的蓝天果告诉廉政瞭望记者,马老的风范表现在他才
气与技法的统一上。不少书法家只会照写古诗词,仍旧是技法的单纯呈现,马老却紧扣时代脉
搏,自创自题,文气斐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时,马老行书挥洒自作诗:“日照卢沟万里晴,雄狮昂首舔伤痕。
筋骨健壮疤犹在,怒视推波逐浪鲸。”他的作品绝非单纯写字,而是融汇了国学精义、家国情
怀、人生感悟,再以书法的形式表现出来。当思想与技法融合在书法作品中时,其人文价值更
为彰显。

宣纸外的笔墨情怀
马老在南充师范学院长达十年的书法教育、教学实践中,广施博教,所教学员达数千余
人,其中30余人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和省级书法家协会,可谓桃李满天下。

据蓝天果回忆,马老教学时严格严谨,为人却和蔼可亲。在马老看来,书法的学习,是一
种引导鼓励的过程。他不会写一个字让学生临摹,而是让学生自己写,然后再细致地指出学生
笔锋与走笔的问题,再让学生写出来跟以前写的作比较、观察。这样日复一日的循序渐进,方
可得法。

笔墨之外,马老是一个单纯且有心的人。当时,蓝天果与同学经常到马老家里学习交流,
外带蹭饭,马老对每个学生都十分热情。马老的二儿子马健的数学不是很好,蓝天果尽举手之
劳,给马健辅导了一下功课。

毕业时,马老找到蓝天果,说让他陪自己买点东西。来到服装店,马老让蓝天果试了一套
价格不菲的衣服,说作为毕业礼物送给他。蓝天果说:“如果马老要给我辅导他儿子的报酬,
我肯定不会要的,他也知道我不会要。所以,他多了一个心,以送毕业礼物的名义,给我买了
一套衣服。”

马军说,父亲一直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他早就有机会进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但是他并不
看重这些。在学校时,别人都在为评职称焦头烂额,甚至勾心斗角。马老却对这些“虚名”无动
于衷,他不屑地告诉记者,“争这些,没意思。”至今为止,马老依然没有任何职称。

马老说,书法艺术是一种线条美,文字有筋、骨、肉、血,延展开去,字如其人,做人也
是一样的。他的谦逊豁达,在龙游曲沼的书法作品中,得以表达。笔墨之外,他的情怀如字。

审视当下,马老慨叹,自己从来不是什么书法家,只是一个在不断学习的人。现在某些会
写字的都自称什么什么家,令人唏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文墨深如海,我依
旧在学习。”

这些年,马老教过的学生最小的5岁,最大的90岁。“某一方面来说,我是他们的老师,
但是,他们更是我的老师,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更多。孩子天真活泼,单纯灵动,我向他
们学习;中年人好学上進,他们的精力鼓舞着我;老年人忠厚、踏实,我向他们学习坦然的人
生态度。”这是一个真正的书法智者的胸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吴长江在谈到马老的艺术之路时说,他有“三大幸事”。一是他始终甘当书法界的“绿叶”,
默默从事书法研究和教学,期间不但没有被磨掉艺术锐气,反而书艺精进;二是在当今浮躁的
年代,许多画家都忙于活动和“包装”,而马老却能达到素心淡定,宠辱不惊,每天甘于平凡,
乐在其中;三是一位近88岁的老者,还像小学生那样虚心学习,天天向上,不断攀登新的艺
术高峰,还有“九十正当春”的激情。

马老说,自己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做一个书法界的“老顽童”,说完,他淡淡一笑。年轻、
淡然、纯粹,给人满纸云烟一抹笑的即视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