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成因分析当今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时期,引发大学生价值取向出现多样性、矛盾性和功利性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关键因素学校教育因其教育的科学性、长期性、专业性而成为一切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场所。
学校教育中的失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失范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专业化的要求,教育实践从小学到大学成为“功利主义”教育,往往偏重于知识、技能传授,而忽视价值教育和心灵塑造。
“由于现代人对于知识观与价值观的看法,价值教育这种对于建立价值观不可或缺的学问,完全被排除在正规教育之外。
”其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受教育者价值的迷失。
大学教育应该是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形成科学价值观的最后阶段。
而普遍的封闭式教育,使得学校教育与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相脱节。
特别是校园内外道德评价标准的差异、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长期教育与社会短期误导的冲突等都在冲击着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但实践中却被学生视为政治理论灌输的工具,为拿学分而学,对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收效甚微。
“80末”、“90后”大学生自主意识强,他们期盼着大学教育能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能力上解弱。
而传统的高校教育理念已无法适应全球化、网络化时代的需要。
另外,当前高校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教育和引导不足。
在急功近利的理念驱动下,一部分学生根本分不清什么是创业?甚至把业余时间在外兼职与创业等同,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以牺牲自己正常上课学习时间去走自己心中的“创业”之路,最终得不偿失。
学生的愿望是好的,而创业是需要条件的,并不是个个学生都具备条件。
家庭背景条件是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家庭背景条件是指一个家庭在经济条件、地域位置、和睦度、父母受教育程度及社会地位等方面所处的一种状况,有时也称家庭环境。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193d0067c1cfad6185fa769.png)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意义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有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
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其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及其他主体均有重大影响。
价值取向是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认同的一个倾向性态度,即一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作出相应的选择。
人们的价值取向往往是对该时期特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一定的社会环境,对一个人价值取向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所以,不同时期价值取向的研究对该时期社会及个人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现状(一)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1,自我意识增强。
据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择业、恋爱等方面56%以上的同学比较注重自己的兴趣、爱好。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逐渐增强,对自我需要的尊重,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关注与追求,对自我价值主体地位的确认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尽管从主流看,当代大学生并没有忘却社会主体,他们追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要求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但自我意识的增强,在少数人身上极化成为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已不容忽视。
2,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增强。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尤其是当前经济危机的影响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竞争二字。
调查结果显示,73%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竞争太强”,这不仅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强烈,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变得更加现实,对自身的分析和定位也更加实际、客观。
调查还显示,有48%的同学认为在大学中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而57%的同学认为最重要的是社会工作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这表明,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工作效益的提高。
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过去,大学生更注重稳定的职业、薪水和社会地位,而现在,大学生更加关注自我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着大学生自身,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1.1 过去的就业价值取向在过去,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主要集中在经济实惠和社会地位。
许多大学生将薪水、职位和福利作为衡量自己就业满意度的标准。
他们更加偏向于选择那些稳定、高薪的职业,将自己的人生目标设定在获取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上。
1.2 当前的就业价值取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大学生更加关注自我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符合自己兴趣和理想的职业,将自己的人生目标设定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价值上。
他们更愿意追求有意义和有挑战性的工作,追求平衡的生活与工作。
1.3 变化原因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变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工作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不再满足于物质上的需要,而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满足。
另一方面是教育理念的转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到了更加全面的教育,更加重视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就业的选择和看法。
2.2 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升级,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现代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教育理念的改变使得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社会责任,也对他们的就业价值取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2.3 媒体影响媒体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通过各种渠道,媒体向大学生灌输着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理念。
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年轻人不再单纯追求高薪就业,而是更加关注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
这种变化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下面就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教育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念的重要因素。
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教育界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能力、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他们不再仅仅追求一份高薪工作,而是更注重工作与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生命意义的契合度。
其次,社会环境也对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社会转型正加速进行,人们的价值观念在不断变化,这也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改变。
近年来,中国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得到了大力加强,人们对于自己的民族文化要求更高。
因此,许多大学生希望自己的工作可以为民族文化做出贡献,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和创新中。
此外,社会的变化也使得大学生更看重社会责任,追求对社会的贡献,例如大力参与公益活动等等。
最后,人生阅历和家庭教育也对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念产生影响。
通常来说,个体的成长和经历对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求职价值观念。
父母的价值观习惯、职业观念等,都是直接传给孩子的,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求职观念、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所以,家庭成长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念也是有较大影响的。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把高薪作为唯一追求的目标,而是更加注重个人兴趣、社会责任和民族文化价值等方面的体现。
当然,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是众多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教育和社会环境、家庭教育。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和价值观念也会发生改变,相信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念也将随之而变。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现代社会中,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的问题备受关注。
面对日益多元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的价值观不断受到挑战和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以期帮助他们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推动他们积极向上地追寻真善美的价值。
一、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首先,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往往能够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其次,教育经历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一些学校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而另一些学校则注重功利性教育,导致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
此外,当代大学生还受到社交媒体和流行文化的影响,这些外界因素往往会对价值观带来新的冲击和改变。
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为迅速和广泛,大学生们对于金钱、名利和物质享受等表象价值的追求也更加明显。
流行文化中的偶像崇拜、攀比心理等现象也极易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二、正确的价值追求从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当代大学生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追求。
首先,大学生应当追求真理和知识。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让他们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
其次,大学生应当追求个人精神和心灵的成长。
人的一生不仅仅只有物质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富足和成长。
大学生应当通过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修养自己的品格,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探索自我。
另外,大学生应当注重社会责任和价值观的实践。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力军,应当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热衷于参与各种志愿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大学生还应当积极践行自己的价值观,遵循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
三、价值观教育与引导为了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实现价值追求,我们需要进行有效的价值观教育和引导。
首先,学校应当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价值观的教育环境。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功利主义倾向
追求物质利益:注重金钱、 地位、权力等物质利益
忽视精神追求:忽视道德、 文化、艺术等精神追求
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对 社会、国家、民族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
自我中心主义:以自我为 中心,忽视他人和社会的
利益
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现象: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
追求物质享受:注 重物质生活的满足, 追求名牌、奢侈品 等
注重个人发展:注 重个人能力的提升, 追求个人价值的实 现
缺乏社会责任感: 对社会问题关注不 够,缺乏社会责任 感和使命感
价值观多元化:受到 各种文化、思想、观 念的影响,价值观多 元化,缺乏统一的价 值观念
价值取向问题的表现形式
功利主义:过分追求物质 利益,忽视精神追求
自我中心:过于关注个人 利益,忽视集体利益
享乐主义:追求享乐,忽 视社会责任
虚无主义:缺乏信仰,缺 乏人生目标
极端主义:思想偏激,行 为极端
道德滑坡:道德观念淡薄, 道德行为失范
03
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 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家庭氛围、家庭价值观等 学校环境:学校教育、校园文化、师生关系等 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社会价值观、社会舆论等 网络环境:网络信息、网络舆论、网络社交等
原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影响:不利于大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 解决对策: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的引导和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和参与度。
价值观扭曲
拜金主义:过分追求 金钱和物质享受
享乐主义:追求个人 享乐,忽视社会责任
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与价值取向的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与价值取向现状分析1.道德价值取向健康心态趋于主导,消极心态需要引导道德价值取向是学习和工作的根本,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等方面。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大学生也不例外。
对成功的人生已有自己的理解,思想也逐渐趋于成熟,大多数大学生持有积极进取心态,但部分学生对人生抱着无所谓的消极态度,感到茫然,没有现实、可行、明确的目标,还有不少学生还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结果在痛苦中学习,最后没了学习动力,放弃学习。
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是健康心态的根本,消极心态需要引导。
2.生活价值取向奢望高层次需求,消费不理性大学生的生活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当代大学生的支出包括伙食费、服饰费、上网费手机费等。
一方面,他们有着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
例如:伙食费方面,除了在校内就餐外,各种理由的校外聚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购买服饰方面,大学生对服装消费的档次越来越高,除了满足自己的实用需求,大学生也希望能够增加自己的被关注度,购买名牌产品更是能够满足这样的心理。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不能理性消费。
3.职业价值取向强调个人发展,功利色彩严重,前途渺茫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有两方面,一方面,一线基层就业无人问津。
另一方面,名牌专业受到热捧。
大部分学生把进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而非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去为之倾付心血的事业,从而错失良机。
这些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观是以个人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4.学习价值取向强调综合素质提高,专业知识学习应当加强大学生学习现状不容乐观。
当代大学生已经认识到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之外,也要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大多数大学生把主要经历放在考取会计证、英语四级、计算机等一些资格证书,和交朋友、打工等方面。
但对于学习专业课问题的思索过少。
使大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有一定难度,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当今的大学生大多是1990年后出生的,他们是在国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在这个任何事物都飞快发展的时期,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国1980—1990年大学生的几次思潮运动,导致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够加以分析、引导,为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标签:大学生;价值取向当今大学生同以往各个时代的大学生相比,虽然知识更丰富、思维更敏捷、眼界更开阔、爆发力更强、极富创新意识,但也存在着信仰危机,思维方式简单、思想不成熟,甚至幼稚、抗挫能力滑落到历史各个时期的最低点。
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偏离的原因分析。
一、理想、信仰迷茫我们一贯倡导要坚持信仰,然而,随着全球文化思潮的冲击和市场经济体制及改革开放的逐步确立和深入,我们花大量时间与精力灌输给学生的东西,往往残酷地被互联网上的一则内容抵消得荡然无存。
这必然造成思想尚处在形成期的大学生理想信仰上的迷茫与危机。
《光明日报》2008年3月30日报道:随着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
网络生活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成为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途径,相关教育机构应加强互联网上的正面引导和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二、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实际利益的获得导致集体观念的淡化随着市场经济化的确立,一方面,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和自立意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了较大的发挥空间,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一部分大学生追求个人利益,注重个人利益的实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个人主义思想的蔓延和人生价值的偏离,导致了他们集体观念的淡漠,不关心国事、人事,甚至缺乏基本的社会主义责任感。
所以,解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相当大的难度,而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成因分析
当今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时期,引发大学生价值取向出现多样性、矛盾性和功利性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关键因素
学校教育因其教育的科学性、长期性、专业性而成为一切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场所。
学校教育中的失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失范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专业化的要求,教育实践从小学到大学成为“功利主义”教育,往往偏重于知识、技能传授,而忽视价值教育和心灵塑造。
“由于现代人对于知识观与价值观的看法,价值教育这种对于建立价值观不可或缺的学问,完全被排除在正规教育之外。
”其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受教育者价值的迷失。
大学教育应该是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形成科学价值观的最后阶段。
而普遍的封闭式教育,使得学校教育与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相脱节。
特别是校园内外道德评价标准的差异、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长期教育与社会短期误导的冲突等都在冲击着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但实践中却被学生视为政治理论灌输的工具,为拿学分而学,对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收效甚微。
“80末”、“90后”大学生自主意识强,他们期盼着大学教育能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能力上解
弱。
而传统的高校教育理念已无法适应全球化、网络化时代的需要。
另外,当前高校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教育和引导不足。
在急功近利的理念驱动下,一部分学生根本分不清什么是创业?甚至把业余时间在外兼职与创业等同,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以牺牲自己正常上课学习时间去走自己心中的“创业”之路,最终得不偿失。
学生的愿望是好的,而创业是需要条件的,并不是个个学生都具备条件。
家庭背景条件是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家庭背景条件是指一个家庭在经济条件、地域位置、和睦度、父母受教育程度及社会地位等方面所处的一种状况,有时也称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受到影响最深的环境,是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家庭环境与大学生价值取向有关的占38.67%,其中有53.45%来自农村,40.52%来自城镇,大城市的占有量仅占6.03%。
这说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镇的更关注家庭背景条件,原因是目前有一套保证处于优势位置的家庭通过代际传递使子代报酬
与父辈具有连续性的制度性安排,使价值取向更趋于功利和实用。
家庭背景条件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学业观和就业观。
由于父母从事的职业不同、经济条件的差异以及文化程度的高低,成就了大学生学业和就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且有“代际传递效应”。
学业和就业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两件大事。
就业决策的前提是专业的选择,如今,许多大学生在高考专业选择时就已经服从了家长的意愿,渗透了各种家庭背景因素。
而在大学毕业进行就业决策时,
也同样会受到家庭背景因素的影响。
农民家庭出身的大学生,生长在农村,从小接受的各方面教育都没有城市优越,且对父母每天辛苦、收入微薄的工作有着强烈的感受,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这些大学生在就业决策时就很少会选择父母从事的职业;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大学生,从小接受各方面良好的熏陶,且长期受到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教诲和影响,很可能继承父母、家人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素养从而继承了父母的职业道路。
但是,当大学生与家长的价值取向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有的极力摆脱,有的只能屈从。
家庭背景条件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占很大比重的家庭背景条件下,家庭养育风格会对大学生在观念上、情感上产生的不同影响。
由于父母过多的保护和溺爱,导致大学生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家庭教养,任性十足,缺乏自制能力和自信心,责任性不强,个人主义思想突出。
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外在推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反映整个社会价值取向演变的趋势。
多种社会因素的合力推动,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一是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由此带来的教育体制、分配和用工制度的相应变革,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竞争、效益、民主、平等等观念形成了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价值理念,而市场经济中的盲目性与趋利性又诱使部分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和金钱作用,片面追求物质享受。
在界定成功的标准问题上倾向于以物质利益或者经济实力作为衡
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准绳。
另一方面,转型期人们的生活、学习、就业生活压力明显加重,影响人生成败的不稳定因素更为复杂多变,复杂的社会环境也导致了大学生对价值选择的困惑与盲从。
再加上当前中国社会自身法制和道德建设的不完善而产生的大量社
会不合理现象和大学生对各种价值观念选择和把握的差异,这些又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形成冲击。
二是多元文化冲击。
在多种文化冲突与交融的信息化时代,这一时代特质为“80末”、“90后”大学生创造力的增强和个性培养空间的拓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能够帮助大学生实现主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的整合。
但易造成青年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取向紊乱,道德意识弱化,甚至失范。
潮涌而入的西方文化思潮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激烈碰撞,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与主流文化充满着失调和对立,但大学生文化意识层面上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主流文化的依附,由此造成价值观念上依附与超越、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多元文化的传播,大众传媒的作用不可低估。
但其人为的商业化炒作,形成不良的社会导向,对大学生价值取向产生不利影响。
三是社会的多元分层。
多元化社会分层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日益突显的一种社会格局。
这种格局也反映到大学校园,影响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目前,大学生中逐渐出现三层人群:富裕型学生,贫困生,广大的中间层学生,在象牙塔内形成了一个“纺锤型”社
会。
这种由社会分层决定的校园分层,极大地冲击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歪曲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选择,诱使一些大学生以现实利益和功效价值作为行为标准。
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个人因素不可忽视
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是价值取向形成的主观因素。
成长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被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所包围,思想更加活跃,思维更加灵活,视野开阔,求知欲强,自我设计水平高,接受新鲜事物快。
但是,他们社会经验不足,人生阅历浅薄,对信息的筛选和鉴别能力较差,对社会问题的认知不够全面,处理事情容易冲动偏激,思维、情感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并充满矛盾。
同时也呈现出青年人普遍具有的处于成长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在对事物的态度上倾向于感性认识,在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上比较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观念的多元和多变又使他们无所适从,所以,在价值判断上产生动摇,在价值选择上产生犹豫甚至步入价值观念的误区,割裂个人价值和个人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沉浸于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小圈子里。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海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