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风险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比较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比较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比较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如何评估和管理这些建筑的消防安全风险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比较风险矩阵法、故障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和火灾模拟计算法四种常用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探讨了它们的优势、局限和适用场景。

研究表明,不同方法适用于建筑的不同阶段,通过合理选择和结合使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矩阵法引言: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问题尤为重要。

特别是消防安全,不仅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全,还直接影响到财产的保护和法律责任的承担。

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评估,对于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减少火灾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消防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出发,比较和分析常用的评估方法,并根据建筑的不同阶段讨论这些方法的适用场景,以期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一)确保人员生命安全高层建筑因其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疏散难度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后果极其严重,人员生命安全面临巨大风险。

因此,进行消防安全风险评估对于确保居住或工作在这些建筑中的人员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系统的风险评估,可以识别出高层建筑在设计、建造、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火灾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这样不仅可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还可以优化建筑的设计和管理,比如改进疏散通道、增设消防设施等,以保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1]。

(二)减少财产损失火灾不仅威胁人员安全,还会导致巨大的财产损失。

高层建筑中通常聚集了大量的财物,包括住户的个人财产、企业的办公设备和商业活动中的货物等。

一旦发生火灾,这些财产可能在短时间内遭受损毁,造成经济损失惨重。

不同风险类型下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

不同风险类型下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

不同风险类型下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时,对风险评估的需求越来越高。

如何评估风险,对企业、组织、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不同风险类型下的评估方法展开讨论。

一、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活动中可能产生的不确定性,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金融风险评估方法中较为常用的方法是VaR(Value at Risk),它是用于测量金融风险的一种方法。

VaR方法可以评估投资组合的最大可能亏损,其运用比较普遍,特别是在金融市场中。

二、环境风险环境风险评估是指对人类和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方法较多,其中比较常用的是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生态风险评估方法是对生态系统可能遭受的威胁进行评估。

这种评估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生态系统,例如湿地、河流、湖泊等。

评估时,需要对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景观完整性、动态平衡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是对影响环境的开发项目进行评估。

这种评估方法是针对特定项目的,需要考虑项目的范围、影响程度以及采取的对策等各种因素。

三、安全风险安全风险是指人身、财产和机构或其他目标在受到潜在威胁时的暴露程度。

对于安全风险的评估,可采用安全等级评定、安全指数评定或风险矩阵法等多种方法。

安全等级评定是一种等级划分方法。

根据威胁的类型和程度,将目标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然后对不同等级的目标采取对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安全指数评定是一种数学方法。

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分析对象的安全指数,判断其安全性。

风险矩阵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它采用数学模型将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定量化,从而进行风险评价。

四、健康风险健康风险评估是指对人们可能面临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

常用的方法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和风险沟通等。

其中,风险评估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风险评估方法根据被评估健康问题的不同,评估内容和方法也各异。

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方法综述与比较

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方法综述与比较

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方法综述与比较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是确保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对项目潜在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项目管理者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项目失败的概率。

本文将综述并比较常用的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方法,以帮助项目管理者选择适合自己项目的评估方法。

一、定性风险评估方法1. 敏感性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是最常见的风险评估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对项目关键因素的变化进行模拟,评估这些变化对项目结果的影响。

敏感性分析法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了解项目的风险敏感性,并制定相应的风险规避策略。

然而,敏感性分析法只能提供相对定性的结果,无法精确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2. 事件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是一种系统性和定性的评估方法,用于分析可能发生的事件和事件之间的关系。

通过绘制事件树,项目管理者可以识别出项目潜在风险的各种可能性,并估计这些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事件树分析法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了解不同风险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二、定量风险评估方法1. 批评路径法批评路径法是一种基于网络图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项目的网络图,计算关键路径上各个活动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从而评估整个项目的风险程度。

批评路径法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定量评估项目的风险,确定项目实施的关键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项目风险。

2. 蒙特卡洛模拟法蒙特卡洛模拟法是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项目各个不确定因素进行随机抽样,模拟项目结果的不确定性分布,从而评估项目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蒙特卡洛模拟法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更准确地评估项目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规避和应对策略。

三、综合风险评估方法1. 分析层次过程法分析层次过程法是一种结构化的综合风险评估方法。

该方法将项目风险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两两比较,构建一个层次化的评估模型。

分析层次过程法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更系统地评估和规划项目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

简述国际政治风险的评估方法

简述国际政治风险的评估方法

简述国际政治风险的评估方法
评估国际政治风险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环境是否稳定和可靠的过程。

以下是国际政治风险评估的一些常见方法:
1. 国内政治稳定性评估:评估国家的政治结构、政府权力分配、政党和选举制度等,以确定国内政治体系的稳定性。

通过分析国家的政治历史和国内冲突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可以评估国家政治稳定性的程度。

2. 外交关系评估:评估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和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

通过分析国家之间的外交互动和合作程度,可以评估国家与他国之间的政治风险。

3. 经济环境评估:评估国家的经济状况和政策环境,以确定经济风险对政治稳定性的影响。

分析国家的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财政状况等指标,可以评估经济环境的稳定性。

4. 社会稳定性评估:评估国家的社会稳定性和民众满意度。

通过分析社会不满情绪、民众抗议活动等,可以评估社会稳定性的程度。

5. 安全环境评估:评估国家的安全状况和军事力量。

通过分析国家的军事预算、军事能力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可以评估国家的安全环境。

评估国际政治风险通常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方面的因素,并运用专业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来进行评估。

此外,还需要不断跟踪和更新评估结果,以及灵活应对风险变化。

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是指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企业、项目和产品的管理中,风险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

1. 层级法层级法又称层次分析法,是一种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其基本思路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具有层次结构的子问题,逐层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层级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它能够充分考虑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避免信息丢失和不充分,对于风险评价尤为适用。

另外,层级法还能够通过加权分析,确定各个因素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但是,层级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它需要制定层次结构,这个过程需要专业人士多方面考虑,否则会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其次,由于层级法充分考虑了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所以计算量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2. 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逐层追溯原因的分析方法,它通过构建故障树模型,逐层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和条件,以确定最终的失效原因。

故障树分析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它能够从系统整体上考虑问题,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避免忽略某些重要的风险因素。

另外,它还能够定量分析不同因素的影响,为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故障树分析法的缺点也比较显著。

首先,它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支持,否则很容易忽略或误判某些因素;其次,故障树分析法所建立的模型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否则可能会因为新因素的出现而影响评价结果。

3. 事件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是一种类似于故障树分析法的分析方法,它通过构建事件链条,逐步分析和推演每个环节的发生可能性和结果,以确定最终的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

事件树分析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它能够从可能性和结果两个方面全面评估每个环节的危险性,对于灵活性较强的项目和产品尤为适用。

另外,它还能够通过调整事件链条的不同选择,得出最优的应对决策。

事件树分析法的缺点也比较突出。

首先,它需要对可靠性和安全性有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否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其次,事件树分析法所建立的模型需要精细的构建和不断的实践检验,否则容易出现评估失误。

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方法

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方法

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方法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某一系统、设施或活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和潜在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对策略。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方法:1. 定性风险评估方法: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分析来确定和评估风险,以达到较为精确的评估结果。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各种因素的主观分析和判断,得出风险评估结果。

2. 定量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对风险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运用数学统计方法计算风险指标,实现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这种方法主要是基于数据分析和模型计算,可以获得相对客观的评估结果。

3. 费用效益分析方法:通过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和预防措施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确定最优的安全措施和投资。

这种方法主要是综合考虑安全措施的成本和其带来的效益,以实现在有限资源下的风险管理。

4. 事件树分析方法:通过将可能发生的事故或事件按照逻辑顺序绘制成事件树,从而分析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特定事件的分析,能够清晰地展示事故发生的可能路径和影响。

5. 敏感性分析方法:通过对评估模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变化和敏感性分析,在不同条件下评估风险的变化趋势。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参数的变化和敏感性分析,来评估风险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6. 高级模型和仿真方法:通过建立高级风险评估模型和利用仿真技术,对复杂系统或活动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模拟和仿真技术,对系统或活动进行动态分析,更加准确地评估风险。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方法,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更新和调整。

各种风险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全面最新

各种风险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全面最新

各种风险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
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是企业基础工作和基层工作,是全员、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

安全生产标准化包含安全目标、组织机构和人员、安全责任体系、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队伍建设、生产设备设施、科技创新与信息化、作业管理、隐患排查和治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职业健康、安全文化、应急救援、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16个方面。

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需要,《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推荐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分
析方法,比如工作危害分析(JHA)法、安全检查表(SCL)法、预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
分析(HAZOP);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

厂里常用的是工作危害分析(JHA)法、安全检查表(SCL)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和最近展开的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很多同志对几种分析方法的区别和适用范围不是很清楚,以至于工作开展过程中会遇见很多问题,诸如感觉重复作业、分析不够全面、主次不明等等。

下面就将厂里常用的几种分析方法的区别和适用范围简单地介绍一下:。

几种常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的比较

几种常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的比较
第五阶段: 用过去类似设备和装置的事故资料 进行复查评价。根据设计内容参照过去同样设备和 装置的事故情报进行再评价, 如果有应改进的地方, 再按第四阶段要求进一步采取措施。
第六阶段: 再评价。应用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 析进行再评价。 2. 6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
该方法是在大量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中毒 事故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从物质危险性和工艺 危险性入手, 分析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评价 事故的影响范围、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 提出相应的 预防和控制措施。
该方法用于对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能较准 确地评价出系 统内危险物质和工艺过 程的危险程 度、危险性等级, 较精确地计算出事故后果的严重程 度( 危险区域范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 提出工艺 设备、人员素质以及安全管理三方面的 107 个指标 组成的评价指标集。
重大危险源评价以单元作为评价对象。一般把 装置的一个独立部分称为单元, 并以此来划分单元。 对评价目标的每一个评价单元, 逐项分层次进行评 价。其评价模型层次图如图 4 所示。
按照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 定量风 险评价方法可分为概率风险评价 1 概率风险评价法
概率风险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基本致因因素的 事故发生概率, 应用数理统计中的概率分析方法, 求 取事故基本致因因素的关联度( 或重要度) 或整个评 价系统事故发生概率的风险评价方法。常用的概率 风险评价法有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故障类型及 影响分析、逻辑树、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 析、原因 结果分析、管理失误和风险树分析、模糊 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
1 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的分类
风险评价是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 运用安全 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 辨识与分析, 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 性及其严重程度, 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 提供科学依据。定量风险评 价( Q R A ) [ 2] 是 基于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家风险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作者:顾乾屏 何 珊 解志烨 张富强 来源:《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04期

摘 要:国家风险是一种宏观性风险和综合性风险。在国家风险的各种评价方法中,定性描述、打分卡、统计模型、CAPM等方法,它们虽各有异同,但评价结果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我国应在不断规范国家风险的基本概念、夯实经济学理论基础、分析国家风险因素间相关性基础上,长期关注和研究国家风险格局、内涵的变迁,并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国家风险信息库,为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参与国际竞争并规避风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国家风险;信用风险;评级;统计模型;资产定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4-0019-04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债务、海外投资快速增长,资本流动加快和金融危机突发(墨西哥、亚洲、南美的金融危机),大家对国家风险及其变迁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 本文通过介绍国家风险的定义及全球主要的研究方法, 深入比较分析不同技术方法的差异,从而为我国的国家风险研究提供参考。

一、国家风险的定义

国家风险,也称为主权风险、国别风险,是一种宏观性风险和综合性风险, 其定义根据研究目的及实务需要而不同和不断演变。 克拉森斯和恩布里奇(Claessens和Embrechts,2003)认为国家风险包括主权风险、转移风险、债务人集体风险。标普(S&P)认为, 主权风险是主权国家及时采取行动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债务人履行其义务的能力 [1] 。穆迪(Moodys)认为, 主权评级并不是对政府信用的直接评估,而是对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债务偿还能力的综合评价 [2] 。经济学家情报中心(EIU)认为国家风险是对主权债务风险、 流动性风险和银行部门风险的综合度量,可进行不同国家及历史的比较。目前,国家风险的通行定义尚未形成。

二、主要研究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定性描述 主要采用分析报告的形式,有两类:一是非固定格式的报告,分析内容和重点随国家情况、风险分析需要而变化;二是结构化分析报告,具有标准格式 [3] 。 BMI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就是通过SWOT分析、风险评级、重点问题描述,得出对政治前景、经济发展、特别事项、商业环境的综合分析与评价,最终得到国家风险的核心结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对各国进行风险评级(共分9个等级)的同时,采用结构式报告对全球190个国家进行了风险定性描述,包括国家基本信息、政治状况、经济形势、投资状况、双边关系、总体风险评估六个部分 [4] 。

(二)打分卡 打分卡以专家经验判断为基础, 通过确定每个风险因素的权重、等级值,求出风险因素得分,加总得到综合风险得分,对应得到国家风险等级。该方法是国家风险评级的主流方法, 但不同机构的评价内容及指标选取原则有较大差异。标普分析政治风险、经济增长前景、财政弹性、货币稳定性等9个方面;穆迪分析定性因素、经济基本面和外债3个方面;环球透视分析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税收风险、管理风险、安全风险6个方面;法国的Coface分析经济增长、外币流动性风险、外债水平、银行部门的脆弱性等7个方面。EIU由分析货币风险、 主权债务风险、 银行部门风险等6项内容简化为普通风险(Generic Risks)和特定国家风险两项内容,同时用13类共77个定量和定性指标对经合组织与欧盟国家、新兴市场国家进行风险评价。日本国际金融中心(JCIF)通过对经济、政治、社会因素、市场化、数据真实度进行五级评价,得出了国家风险度量。宣国良等(1997)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政治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在内的34个指标的国家风险评价体系。

(三)统计模型 1.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Y是量化后的国家评级,xi是解释变量,a0是截距,ai是解释变量的参数,?着是随机误差,j是变量的个数。

坎托和帕克(Cantor和Packer,1995)利用49个国家的横截面数据, 使用了8个宏观经济变量回归拟合了标普和穆迪主权风险评级 [5] ,该模型拟合精度在90%以上。 朱特勒和麦卡锡(Jüttner和McCarthy,1999)增加5个变量形成了具有13个备选变量的模型 [6] 。他们对全部市场和新兴市场、亚洲金融危机前后的国家风险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 通过模型的变量筛选,形成多个模型,并认为:新模型对历史现象具有更高的解释力; 全部市场和新兴市场国家风险特性解释变量差别较大; 危机前后模型选择的解释变量差异较大。穆迪的Mahoney(2003)和Martinez-Alas、Levey等(2004)采用GDP、债务、出口、政府效率等指标,分别对政府发行的本币/外币债券的评级结果进行了模型研究, 其拟合优度分别为87%、91%。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Alexe和Hammer(2003)利用标普的评级,使用GDP、汇率等12个变量进行回归拟合,模型的拟合度为88.6%。

2. Logit回归模型 Lee(1991)、Balkan(1992)、Marashaden(1997)、Aylward和Thorne(1998)等运用Logit模型对主权债务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张金水等(2005)采用实际GDP增长率、外债、汇率等4个指标,并运用非线性变量的Logit模型对国家风险进行了研究。

3. 多元判别模型 Frank和Chine(1971),运用多元线性判别模型对1960~1968年间23个国家发生的13次债务重组事件进行了考察,发现偿债率、进口与国际储备比率、分期付款与债务比率是三个最具统计意义的指标。Citron和Nickelsburg(1987)将随机的政治因素纳入模型之中完善了模型。

4.其他模型 Roman Kr?覿ussl(2001)将债券利差、短期流动性指标作为自变量, 风险评级结果作为因变量, 运用VAR模型回归拟合了国家风险。此外,有运用Probit模型、Tobit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技术方法开展国家风险的研究。

(四)资产定价模型(CAPM) 通过计量公开市场上不同国家资本的回报水平,利用CAPM模型可以衡量国家风险,公式如下:

ERi,t=?茁i,w ERw,t 其中,ERi,t是国家的资本回报率的期望值,?茁i,w 是在全球资本下国家i的风险回报系数,ERw,t是全球的资本回报率的期望值。

通过界定一个国家的长期政府债券收益率作为无风险回报率, 可以衡量不同国家的风险溢价。标普、国际金融协会的S&P/IFCG(Global)指数、摩根斯坦利国际资本公司的MSCI指数、J. P. 摩根的EMBI均可作为分析投资回报的参数。同时,标普提供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反映各国市场指数与世界市场指数波动性。

CAPM对于发达国家市场的拟合度较高, 但对于新兴市场的拟合与实际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很多学者提出了新的模型。Mariscal和Lee(1993)提出了主权差额模型,也称为Goldman model,即增加了反映该国国债和美国国债收益差额的变量, 方程如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于上式存在将债券的风险成本直接用于资本的情况。因此Damodaran(1999)提出了新方程:

同时,Ibbotson Associates(1999)也提出了Ibbotson贝叶斯模型,即在全球CAPM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系数(是回归模型截距的一半)。

此外,Hauptman和Natella(1997)提出了CSFB模型,即Eri,t=r ft + ?茁i,us {Erus,t-r fus,t×Ai }Ki

其中,回报率期望值、 ?茁 值概念同前,Ai是当地市场与美国市场的变异系数之比;Ki是调整系数,设为0.6。

厄尔布等(1996)提出了Erb-Harvey-Viskanta模型,公式如下: Ri,t=a0+a1Log(RRi,t-1)+?着i,t 其中,Ri,t是国家i的资本半年回报率,Log(RRi,t-1)是国家i信用等级的自然对数。

由此,对于发达国家和流动性较强的市场,CAPM和多因素模型均有良好的表现, 而对于新兴市场,则要根据其流动性是否与国际市场接轨,来判断模型的适用性, 同时还要考虑国家风险的期限结构及市场代理成本。

三、差异比较分析

由于国家风险的研究方法有较大差异, 因此本文对其不同的特性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一)定义尚未统一 如前所述, 国家风险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较大差异。 对国家风险概念认识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 国家风险概念尚缺乏稳固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国家风险的外部性导致其研究范围的宽泛和复杂; 目标导向的研究需求导致研究内容差异加大; 全球经济的发展使国家风险的新内容不断显现。

(二)原理方法差别很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定性研究对于风险的描述比较全面, 但无法进行统一的风险比较。打分卡方法,计量便捷有效,但主观性较强,打分缺乏一致性,难以实现对国家风险的一致衡量(见表1)。模型技术与打分卡技术相比,能更为准确计量风险值, 但由于其是建立在历史数据基础上的, 因此对历史数据的准确性要求较高,且该方法是一种后向(Backward Looking)的模型,因此对国家风险的最新变化无法及时反映。 模型研究国家风险目前还处于验证阶段, 且仅主要计量公开市场风险的回报, 同时对危机的预测还存在结构断裂等问题。

(三)信息渠道多样且交叉 国家风险研究的信息来源主要包括原始信息、处理后的信息和评价结果信息。 原始信息主要包括政府部门、 公开市场和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大量统计数据;处理后的信息主要包括国际政治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 Bank)、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UN)等多家机构提供的汇总的历史统计数据和预测数据。 评价结果信息主要是指全球各个信用评级机构、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咨询机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提供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和评级结果。 这些信息来源具有以下特点:国家风险数据信息来源广泛、渠道多样;数据相互之间有雷同、交叉和修正;各国经济数据的统计口径和方式有差异; 数据的有效性很难判别,及时性存在较大差异。正是由于这些信息具有以上特点, 直接决定了不同机构的评价结论非常接近。

(四)研究目的各有侧重 虽然各类机构开展国家风险分析的主要目的都是通过风险识别和计量,以决定采取回避、分散、转移、控制、自留等手段来管理国家风险,并获得符合风险偏好的回报,但是因需求不同,国家风险的研究目的存在较大差异。如标普、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的主权评级主要为跨国投资和国际债务选择提供依据; 各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国家风险评级主要为出口信用保险提供制定费率的依据; 商业银行的国家风险评级主要为金融机构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和银行监管部门的风险监控提供支撑服务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