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结构加工设计(焊接余量)研讨会记录 BOMESC(DS)-2013001

合集下载

焊接顺序和焊接结构对振捣座残余应力的影响

焊接顺序和焊接结构对振捣座残余应力的影响

焊接顺序和焊接结构对振捣座残余应力的影响房元斌;踨雪梅;张华清;殷咸青;张林杰【摘要】焊接残余应力大小影响整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研究振捣座的残余应力分布有着重要的工程意义.利用焊接数值模拟手段,对整机振捣座的不同焊接结构和多种焊接顺序进行优化分析,获得振捣座的焊接残余应力分布状况,结合实验手段,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对称施焊得到的残余拉应力的峰值最小.改变焊接结构形式,加强板在关注位置内侧残余应力分布趋势稳定,而在外侧趋势变化较大,且峰值增大.该研究为优化生产工艺,为后续控制焊接残余应力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电焊机》【年(卷),期】2016(046)006【总页数】5页(P75-79)【关键词】振捣座;焊接结构;残余应力分布;数值模拟【作者】房元斌;踨雪梅;张华清;殷咸青;张林杰【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江苏徐州221004;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江苏徐州221004;徐工集团道路机械分公司,江苏徐州221004;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710049;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71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404一直以来,人们对焊接残余应力做了大量的计算和实验研究[1]。

对于典型T接头和平板对接,国内外学者更是深入剖析其机理,总结出很多宝贵的经验[2],但对于工程问题的研究甚少,尤其是考虑焊接结构和焊接顺序交互作用方面。

工程应用问题关注的往往是实际结构件的焊接残余应力问题,对其简单接头的分布趋势和机理信任程度低,加之复杂因素的影响,大型结构件的残余应力分布更多表现为无规则分布趋势。

本研究避免对整体结构件的残余应力分布分析,只研究其关键结构件的关注位置的残余应力分布。

整机振捣座结构形式复杂,同时,该位置结构件的焊接质量要求较高,其残余应力分布也直接影响着整机性能和疲劳寿命[3]。

对于已成熟的焊接工艺,设计合理的焊接结构,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4-5],有利于提高振捣座使用寿命。

技术交流会撷英

技术交流会撷英

油有着火的 问题 ,用盐有爆炸
问题 ,用 户 如 何 采 取 适 当 的措
施 ,防止其爆炸 ,这是一个管
理 问题 ,也 是 一 个技 术 问题 。 随着盐 使用时 间的增长 ,
亚 硝 酸 根 的 污 染 问 题 怎 么 处
理 ? 现 在 国 外 已经 解 决 , 国 内 要 应 用 的 话 ,可 以 借 鉴 国外 的
不添加速冷 剂 ,只提高热油 的抗氧 化性 、热稳 定
性 。粘 度 也是 影 响 油 品冷 却 性 能 的重 要 方面 ,粘 度 越 低 冷 却 速 度越 快 ,所 以 2 6  ̄ 的 冷 却 速 度 比 较 55
慢 ,而3 5 5油冷却速 度较快 。
可 能 当时 我 们 的 工 程 师没 有 把 这 个 问题 介 绍 清
了。
最 后 提 醒 一 下 ,盐 也 不 是 万 能 的 ,对 有 些 材 料 ,用盐 存 在 一定 问题 ,所 以用 之 前大 家还 是 认真 调 研一 下 ,看是 否 适 合 自己的产 品。
北 京控 制 工 程研 究所 高级技 师 许 东 : 由 马
氏体 不 锈 钢 3 1 制 成 的 不 封 闭 圆环 状 簧 片 ,厚 Cr 3
的过程中应特 别注意防锈和生物稳定性问题 。感应
淬 火 冷 却 介 质应 用 浓 度较 低 ,应该 有 意 识地 提 高 防 锈 添 加 剂 、抗 氧 化 剂和 p H保 持 剂 等 , 最好 使 用 专 用 的感 应 淬火 聚 合物 冷 却 介 质 。 东风 汽车有 限公 司刃量具厂 工程 师 罗华 中: 我 厂 在 加 工 某 军 品 时 , 考 虑 到 心部 硬 度 要 求 低 于
的 选择 上 稍 有 差 别 , 因为 感应 淬 火 只是 加 热表 面 一 层 ,且 加 热 速 度 快 ,很 多 合 金 元 素 来 不 及 溶 入 基 体 ,所 以可 适 当提 高 淬 火 冷却 介 质 的冷 却 强 度 ,可 选 择 聚 合度 小 一 点 的聚 合 物 介 质或者 降低 浓 度 ,以 保 证 其淬 硬 能 力 。 从 维护 的 角 度 来讲 ,感 应 淬 火使 用 聚 合 物 介 质

焊接结构应力与变形仿真分析

焊接结构应力与变形仿真分析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 1 章 绪论----------------------------------------------------------------------------------------------- 1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焊接变形预测方法的研究动态------------------------------------------------------ 1 1.3 论文内容安排---------------------------------------------------------------------------------- 2 第 2 章 焊接应力与变形及其仿真技术---------------------------------------------------------------- 3 2.1 焊接应力与变形的产生原因及分类--------------------------------------------------------- 3 2.2 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影响因素----------------------------------------------------------------- 4 2.3 焊接数值仿真分析技术----------------------------------------------------------------------- 4 第 3 章 SYSWELD 焊接仿真分析------------------------------------------------------------------------- 7 3.1 热源校核过程---------------------------------------------------------------------------------- 7 3.2 几何模型以及网格划分---------------------------------------------------------------------- 12 3.3 利用焊接向导进行焊接仿真计算---------------------------------------------------------- 16 第 4 章 基于“局部-整体”法的焊接仿真分析----------------------------------------------------- 25 4.1 局部模型的选择------------------------------------------------------------------------------- 25 4.2 局部模型的仿真分析------------------------------------------------------------------------- 26 4.3 转换模型的获得和验证:--------------------------------------------------------------------26 4.3 整体模型的网格划分------------------------------------------------------------------------- 34 4.4 整体装配分析----------------------------------------------------------------------------------36 结论------------------------------------------------------------------------------------------------------- 39 结束语-----------------------------------------------------------------------------------------------------40 参考文献-------------------------------------------------------------------------------------------------- 41

焊将QCC小组汇报(一等奖)ppt课件

焊将QCC小组汇报(一等奖)ppt课件

心态调整 奖惩措施
外协
(3)物 料
内制
班组实施
文件支持(工艺实施)
整改 改进工艺路线
工艺实施
(4)工艺要求:修定工艺路线
11
东芝分厂QC小组活动
九、实施对策
TOSHIBA
Carrier
1:新焊工焊接培训流程的编制
焊接员工培训流程
理论培训
考核
焊接整体操作 过程培训
理论考核
焊接装置点 检培训
配管加热保温 操作培训
TOSHIBA
Carrier
1:05年度由于新员工刚上岗,导致整个上半年 焊接不良率过高。
2:焊工通过一年的焊接,技能上不存在问题。 3:东芝分厂的相对产量较小,焊接速度不要求
过快。 4:焊接质量要求严格,有明确的奖罚制度。 5:新员工焊接培训体系健全。
8
东芝分厂QC小组活动
TOSHIBA
Carrier
考核
焊枪火焰调 节培训
考核
焊工认定
12
东芝分厂QC小组活动
(1)焊接员工理论培训及考核
理论培 训资料!
目录
1.焊接 2.焊条的选择方法 3.助焊剂的作用和种类 4.焊接装置 5.焊接气体 6.焊枪的种类和构造 7.焊接作业 8.母材(铜管) 9.焊接方法 10.焊接外观 11.母材、配管 12.自问自答,提高意识 13.安全问题 14.最后…
48
59
67
50
0
室内线225/255/285EAR365/405/406EAR 506EAR
单位:ppm
▪ 焊接不良率统计:焊接不良率=不良点数/总焊口数
5
东芝分厂QC小组活动
现状调查得出:

焊缝类零件超声检测工艺系统开发

焊缝类零件超声检测工艺系统开发
p r o c e s s p e r s o n n e l A t t h e s a me t i e m i t h s a l i a d a c e r t in a f o u n d ti a o n f o r o t h e r p a r t s u l t r so a n i c d e t e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y g s y s t e m s

要: 在对超 声检测的工艺体系结构及焊缝超声检测的标 准进行深入研 究的基础上, 基于 P r o / E平 台, 借助于 V c + + 6 . 0
及S Q L 2 0 0 5数据库管理技 术等 , 开发 了一套焊缝类零件 的超声检测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 系统。 该 系统建立了超声检测工 艺知识数据库和专家 系统推理机制 , 在人机交互的基础上 实现 了焊缝类零件超声检测 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 大大提 高了 工作效率, 降低 了工艺人 员的劳动强度 。同时也为其它类零件的超声检 测工艺系统开发奠定 了一定的研究开发基础 , 并
机 械 设 计 与 制 造
2 70
Ma c h i n e r y De s i g n

Ma n u f a c t u r e
第1 2期 2 0 1 3年 1 2月
焊缝 类零件超 声检 测工 艺 系统开发
和红波, 张 吉堂 , 谭 超, 马 俊
0 3 0 0 5 1 ) ( 中北大学 机械工程与 自动化学院 , 山西 太原
Ab s t r a c t :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i n - d e p t h s t u d y o n t h e u l t r so a n i c d e t e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a r c h i r e c t u r e a n d w e l d u l t r so a n i c t e s t i n g

ASME2013NDE研讨会提问解答_李衍

ASME2013NDE研讨会提问解答_李衍

56.5°
缺陷深度位置 40mm,长度 L=5.2mm,声程 56mm。 图 7 3mm 长 EDM 线槽 PAUT 测长示例
2) 缺陷测高法。垂直于试件表面的缺陷高度,可 依据 E 扫或 S 扫获取的 B 扫显示图像,用波幅降落法 或端部衍射法测出。
H
60°
H0
45°
30°
(a)
(b)
图 11 裂纹高度(H0)与 S 扫显示(H)的相关性
图 13 焊缝体型缺陷和面型缺陷示例
4
4
3
3
镜面反射波
镜面反射波
二次(衍射)波 二次(衍射)波
凡波幅比 H 1/H 2 > 4 的缺陷,可定为体型缺陷;13--入 爬射 波波4-2二1- 镜 -次面 (入13反 衍 --入 爬射射 射射 波波 )波波波 4-2二-2镜 次 -面 (镜反 衍射 面射波 )反波射 波
*因壁厚较薄、横孔埋深较浅、近声场距离较短,DAC最高点 有可能不在声程最近点(如图中1/4T孔) 图 1 横孔 DAC 曲线绘制示例
图 2 小管线槽 DAC 曲线绘制示例
图 4 DAC 法与 TCG 法的比较
Q3:E 扫或 S 扫图中,如何评定缺陷图像的波幅 值?如何对缺陷测长测高 ?
A3:PAUT 仪器一般都有放在软件中的缺陷测量 工具。这些测量工具均借助于多个覆盖在各种图像显 示上的水平光标和垂直光标。PAUT 仪器测量可靠性, 有赖于操作者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如试件厚度等), 以及准确显示缺陷量值和位置的校验准确性。
PW-11 UW-11 B31.3
3. 用 UT 取代 RT(在用管道)
B31.3 CC 181 B31.3
*MA——强制性附录;NA——非强制性附录。**2013 新添。

焊后余温焊缝超声波探伤试验研究

焊后余温焊缝超声波探伤试验研究

2016年冷加工图1 WS 试块俯视图图2 WS 试块侧视图(3)校准新型高温横波斜探头(G T ) 首先,GT 与常用探头的比较。

GT 与常规横波斜探头如图3所示。

GT 楔块采用特殊材料,可耐500℃高温。

图3 GT 与常规横波斜探头的外观比较其次,G T 前沿长度X 的校准。

按照图4的方法,在C S K-ⅠB 标准试块上校准探头前沿长度,L =82mm ,X =18mm 。

2×φ2↓407.53.5152016年增刊1冷加工2016第二届轨道交通先进金属加工及检测技术交流会图4 GT前沿值X的校准最后,GT折射角的校准。

按照图5的方法,在CSK-ⅠB标准试块上校准探头折射角,K=2.4。

图5 GT折射角的校准通过以上校准,得到的具体参数值如附表所示:新型高温横波斜探头参数K值(折射角正切值)标定 2.5实测 2.4前沿长度(X)/mm18频率/MHz5(4)室温下WS试块的孔定位首先,波形变化垂直距离H的范围如公式1所示:H≈S±S±K(1)其中,S——孔中心距超声波扫描面的垂直距离;S——孔径;K——超声波扫描定位允许误差。

将S=3.5m m,R=1m m,代入式1得到波形变化垂直距离H的有效范围:2.5-K~4.5+K,取K=1mm,则垂直距离在1.5~5.5mm的波形变化均有效。

其次,N次声程选用。

由附表数据知,探头前沿值X=18mm,将探头前沿贴于焊道边沿,如图6所示,其入射点与孔外侧近端水平距离D如公式2所示:D≈X+D1-R(2)其中,X——探头前沿长度;D1——孔中心距焊道边缘水平距离;R——孔径。

将X=18mm,D1=15/2=7.5mm,R=1mm代入式(2)得到D≈24.5mm,由于KT=2.4×8=19.2mm<D,一次声程检测不到孔,故选用二次反射波对孔进行定位,所得深度值h=1.9mm(见图7),符合H的区间范围,说明室温下,GT对WS试块的孔定位准确。

基于CBE模式提高焊接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

基于CBE模式提高焊接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
新 的教学模式 , 探索现代教育途 径。 不仅 强化 基础, 更把 实践教
已经签订 工作 单位的学生 , 认 为毕业设计成 绩不会影 响就业 , 甚至有的学生要提前上 岗, 这样做毕业设计 的时间会更 少。 还有 小部 分学生毕业后准备 转到其他行业 , 所 学的专业知识在 工作
中很少用 到, 为此对毕业设 计 的重视程 度不够, 这在很 大程度
人, 培养 学生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 毕业设计存在 的普遍问题
力, 因此精心挑选毕业设计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是保证毕业 质量的关键一 步。由 于学生 的学 习能力存在 较大差异, 毕业 设计题 目的难 易程度、 工
作 量大小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 的效 果不 同。 学习能力较强
的学生 , 根据指导 教师安排 的论 文题 目和设 计内容能够借 助网 络、 图书资料 有效 地查阅相关 文献 , 但也有部 分 学生根据 题 目
业设计 的时间不多 , 毕业设计 也只好东拼西 凑 , 敷 衍了事 。 对于
洲、 亚洲 、 澳洲 等许 多国家 和地 区。 2 O 世 纪9 O 年代 , 我国很 多高
校开始引进C B E 教育 模式。
随着科学技 术的飞速 发展 , 社会对人 才的需求也在快 速发 展变化, 各大高校更加重视人 才培养, 借助先 进教学手段 , 建立
施。 实践证明: 学生做毕 业设计 的主动性增强 , 毕业设计质量明显提 高, 学生综合 实 践能力得到有效锻 炼, 真正实现了 培养实践能力的培 养目 标, 也充分展现Y C B E 模 式教育思 想应用到毕业设计上的有效性 , 为毕业设计质量教学改革提供了 参考。
关键词: 毕业设计 ; C B E 模式;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 迟露鑫 ( 1 9 7 9 一 ) , 女, 内蒙古赤峰人 , 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 学与工程学院, 讲 师。( 重庆 4 0 0 0 5 4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数切工艺要求
5.1
所有数切机必须定期进行精度校验,同时需要在切割运行过正中,随时进行切割、画线精度检查,做好测量精度记录
5.2
施工人员必须定期(至少6个月一次)对数切机运行轨道进行直度和平度的检测,以防轨道变形或下沉后对数切机的切割精度造成影响;
5.3
施工人员每天必须对数切机进行大方精度校验,具体方法为:对平台上要切割的板材进行喷粉画线,画出板尺最大矩形,并测量长、宽、对角线尺寸,对照精度要求(见表《切割线及切割尺寸偏差》)调整数据切机,直至满足精度要求为止;
会议记录
No.BOMESC (DS)- 2013001
Subject:
2013年度结构加工设计(焊接余量)研讨会
Date of Meeting:
2013年5月28日3:00 PM
Place of Meeting:
公司开发区422培训室
参加人员:
卿文(主持)
主讲:齐振聪
序号
内容说明
人员
1
简单描述造船精度管理的目标:精度技术——预防不良——减少修改——提高质量——缩短工期——提高生产效率——减低成本——利润提升——创建一流企业
齐振聪
4
精度管理
精度管理贯穿整个制作过程,从下料精度开始、坡口精度、装配精度、焊接收缩量的统计积累(材质、板厚、环境温度等不同的收缩量统计,是否背烧),汇总数据改进精度方案。
4.1
下料尺寸及坡口跟踪检测,下料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数切下料、二是手工下料,板材一般是数切下料,型材一般是手工下料(现在的也有数切下料),通过对下料构件的实际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消除。
1.贯通的主梁每一道口+2~4mm(做检测试验),几根主梁断口位置尽量选在同一档距之间,为了便于收缩量的加放。
2.间断的主梁最好先接长后下实料,在两端頂焊处各加1mm的收缩量,即梁长+2。
3.辅梁下料在理论基础上小2mm,在主梁焊接收缩后尽量不要顶死主梁,以免应力过大。
4.支柱在理论基础上+5~10作为实料处理(根据焊接后的平台变形程度)。
大方检验示意图
5.4
施工人员必须在交接班时,首先对数切机进行小方检验,小方检验主要检验切割精度、画线精度、切割与画线匹配精度三个方面,具体方法为::根据切割机划线嘴头横向和纵向坐标尺寸,画300mmX300mm正方形,再切出400mm*400mm方板,然后分别测量矩形板尺寸、画线尺寸,以及切割边距划线边的尺寸。
齐振聪
2
信息反馈
下发文件
精度管理体系:造船精度管理策划生产设计精度控制划线、测量、搭载数据统计
信息反馈
有问题反馈
齐振聪
3
以新港船厂某条船的焊接收缩量的加放实例介绍了焊接收缩量的加放原则:拼板断口处每断一道口+2mm的焊接收缩量,货舱区舭部纵向焊接结构(SL2)除分段划分图上首尾段各加除分段划分图上首尾段各加3mm外,再加1毫米/每1米焊接收缩补偿量。
5.5
数切过程中,必须时刻观察切割件状态,并且根据数切小样,对每张板件上的标有尺寸的构件进行精度检验,发现问题即使调整。
6
主要构件下料时都做检查线标记
7
针对平台模块结构焊接收缩量加放原则:
根据平台模块等结构建造特点一般情况下只有型材下料、插入板的下料,围壁一般都是瓦垄壁,相对来说焊接收缩量的加放就简单很多(没有背烧、没有二次收缩)。但一定要充分理解平台整体尺寸的公差要求,考虑施工可行性及方便性,根据具体结构形式,根据收集的收缩量数据确定加放原则。
5.围壁高度方向的余量按支柱加放方式处理。
8
另外,焊接顺序对模块平台整体变形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建议焊接顺序如下:
1.先焊接贯通主梁,从中间向两头焊起,充分的让主梁收缩。
2.间断主梁接头,从中间向两头焊起。
3.焊接辅梁。
4.插入板、底板装配、焊接。
记录整理:王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