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文学类文本阅读作业Word版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作业(16)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司空图字表圣,自言泗州人,少有俊才。
咸通中,一举登进士第,雅好为文,颇自矜伐,端士鄙之。
初,从事使府,洎登朝,骤历清要。
巢贼之乱,车驾播.迁,图有先人旧业在中条山,极林泉之美。
图自礼部员外郎因避地焉,日以诗酒自娱。
属天下版荡,士人多往依之,互相推奖,由是声名藉甚。
昭宗反正,以户部侍郎征至京师。
图负才慢世,谓己当为宰辅,时要恶之,稍抑其锐。
图愤愤谢病,复归中条,与人书疏,不名.官位,但称知非子,又称不辱居士。
其所居曰祯贻溪,溪上结茅屋,命曰休休亭,常自为《亭记》云。
臣谨按注:图,河中虞乡人。
少有文彩,未为乡里所称,会王凝自尚书郎出为绛州刺史,图以文谒之,大为凝所赏叹,由是知名。
未几,凝入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知贡举,擢图上第。
顷之,凝出为宣州观察使,辟图为从事。
既渡江,御史府奏图监察,下诏追之。
图感凝知己之恩,不忍轻离幕府,满百日不赴阙,为台司所劾,遂以本官分司。
久之,征拜礼部员外郎,俄知制诰。
图见唐政多僻.,中官用事,知天下必乱,即弃官归中条山,寻以中书舍人征,又拜礼部、户部侍郎,皆不起。
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
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图撰碑,得绢数千匹,图致于虞乡市心,恣乡人所取,一日而尽。
是时盗贼充斥,独不入王官谷,河中士人依图避难,获全者甚众。
昭宗东迁,又以兵部侍郎召至洛下,为柳璨所阻,一谢而退。
梁祖受禅,以礼部尚书征,辞以老病,卒时年八十余。
臣又按梁室大臣如恭翔、李振、杜晓、杨涉等,皆唐朝旧族,本以忠义立身,重侯累将,三百余年,一旦委质朱梁,其甚者赞成弑逆,惟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
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选自《五代史阙文》,有删节)注:臣谨按,意为“我恭谨地考察过”,后面一般为作者的补叙以及议论。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车驾播.迁播:迁移B.不名.官位名:占有C.图见唐政多僻.僻:不正D.良.有以也良:认为……好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空图自负的性格使他招致权贵的反感,于是他弃官不做,隐居山林。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11)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7题。
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恶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
俗主则不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也。
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此贤不肖之所以分也。
使獐疾走,马弗及至,已而得者,其时顾.也。
骥.一日千里,车轻也;以重载则不能数里,任重也。
贤者之举事也,不闻无功,然而名不大立、利不及世者,愚不肖为之任也。
冬与夏不能两刑.,草与稼不能两成,新谷熟而陈谷亏,凡有角者无上齿,果实繁者木必庳,用智褊者无遂功,天之数也。
故天子不处全,不处极,不处盈。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先王知物之不可两大,故择务,当而处之。
孔、墨、宁越,皆布衣..之士也,虑于天下,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故日夜学之。
有便于学者,无不为也;有不便于学者,无肯为也。
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
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
”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
今有宝剑良马于.此,玩之不厌.,视之无倦;宝行良道,一而弗复。
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难乎!宁越,中牟之.鄙人也。
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
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
”宁越曰:“请以.十五岁。
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
”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
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
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养由基、尹儒,皆文艺之人也。
荆廷尝有神白猿,荆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荆王请养由基射之。
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尹儒学御,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梦受秋驾于其师。
明日往朝其师,望而谓之曰:“吾非爱道也,恐子之未可与.也。
今日将教子以秋驾①。
”尹儒反走,北面再拜曰:“今昔臣梦受之。
”先为其师言所梦,所梦固秋驾矣。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4 论辩类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

论辩类文言文阅读(2020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秦废封建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
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
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
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
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
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
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
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
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
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
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
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题狂练《文学类文本一》

小题狂练23+文学类文本一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限时:______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2)朝晖夕阴,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3)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4)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5)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6)何处望神州?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7)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8)《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衬托出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整顿,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场不再互相拥挤。
B.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万元以上。
C.参加亚运会的中国游泳队,是由二十名集训队员中挑选出的十二名优秀选手组成的。
D.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它在中美贸易协定、多种纤维品协定和纺织品协定中所应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难以预料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会不会出现逆转。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古人云:“上善若水。
”世上之人,没有谁不__甲__(A.感慨 B.感叹)水中蕴藉着的无穷力量,有谁能说清水包含着怎样的处shì__①__(A.世 B.事)智慧?水很刚劲__②__(A.jìn B.jìnɡ),遇到岩石,__________;水很懂迂回,遇到高山,________;水很识时务,遇到堤坝,_________。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 作业 (21)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革命头嘉男黄昏时,她潜进了一个村子。
她在村边一户人家的柴草垛与院墙之间的空隙中蹲伏下来。
其实她已筋疲力尽,肚子咕噜响着,胳膊上的伤口灼灼地痛着。
但她深吸了一口气,用以支撑自己,眼睛警惕地盯着四周。
这户人家的院门吱呀一响,一个大闺女迈出门槛,向柴草垛走来。
这闺女,一根乌黑的大辫子垂到脸下,留着长长的辫梢,红头绳系了有三指宽。
她屏住呼吸,看着这根长辫子。
她也曾有这样一根长辫子,绸缎一样亮光光油滑滑的,村里的姐妹们羡慕,她自己也暗自得意。
两年前,两支共产党的队伍来到她的家乡,她一下子羡慕起那些女兵来了,她们个个都梳着齐耳短发,又新潮又神气,村里人把那叫革命头。
女兵们把村里的女子组织起来唱歌:“人人来宣传,妇女听一番,宣传的话儿好好听,放足闹革命,打败鬼子兵,保家保和平!”于是,会唱民歌的她瞒着娘,跳下火炕,冲出家门,去了区政府,也成了一名“女宣传”,辫子咔嚓一声落了地,她也有一个革命头了。
没想到,只一年,日本鬼子被打跑了,又开始打国民党。
最近的一仗打得不顺,她和战友们被打散了。
怕吓着这闺女,她一动不动,一声不吭。
闺女抱了一抱柴,扭身离去,辫子晃悠着。
她刚想叫住闺女,一个梳着发髻的中年妇女,挎着篮子从柴垛边的小路经过,她只得又缩了回去。
看着妇女的发髻,她想起了母亲,两年没见,不知母亲怎么样了。
她发现这个村子和她的家乡一样,女人们的发型就两种,没出嫁的就是一根大辫子,出嫁的,上了年纪的,就是一个发髻。
正犹豫着要不要去敲这户人家的大门,那闺女又出来了,又朝柴垛走过来。
她四周瞅了一圈儿,没有人,便轻咳一声,站了起来。
闺女吃了一惊,一看她的发型和衣服,认得是共产党的女兵,脸上的表情松下来,眼睛倏地放出光芒。
闺女也四周看了看,朝她招招手,扭身往家走,她跟了进去。
闺女的娘正在做饭,平静地看了她一眼,和蔼地说:“你不用怕,我儿子也在外面打国民党呢。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32分)申用嘉,字美中,号经峪。
申相国文定公时行季子..也。
为人恭俭廉仁,勤于职事。
留侍文定京师,益肆力经史..百家,口诵手钞,经寒暑不辍。
讲求本朝典故,曰:“吾他日当为朝廷致实用,岂能终作书生哉?”尤留心明刑之学,以为民命之死生、国祚隆替所关。
时黔、蜀用师,檄.调赣兵,月饷缺,聚而哗,抚军仓卒无计划,用嘉慷慨出谕,皆惧伏退。
而抚军反愧而忌之,前缙绅..不得请者,因乘机中之,平迁高州府同知。
用嘉治赣五年,再摄府事,摄属县一,奉檄巡行他郡县三,菹醢之属无所扰于民。
将行而军民诉制府请留者,连日不得休。
寻奉旨擢应天治中,丙寅..夏之任。
府尹故尊重,不亲狱讼钱谷,多委僚佐。
治中又领江防钤辖,沿江屯营,职最剧。
上官知其练达,凡大事非其职掌者,更以属之。
如经画江东驿马,商民并赖者数十年,是其一也。
尝奉檄盘盐,却盐商例金。
司鼓铸局,不取羡,令铜费而工精,私铸者不禁自绝,而用嘉所铸钱久行不废焉。
逆奄魏忠贤方横,大吏牒下为建祠,用嘉独持不可。
丁卯,晋刑部江西司员外郎。
时先帝御极,诛忠贤,其党者分别定罪。
张体乾、谷应选尝罗织刘铎以死,至是用嘉主其狱,据律论大辟..称快。
..,谳状出,海内都察院易应昌以忤旨得罪,司谳者普受重谴。
用嘉案呈,不抗不阿,卒荷宽典。
甲戌计吏举异等,升贵州按察司副使。
察所属孔子庙,废者建之,圮者修之,备祭器,习礼乐,董师儒,以教化诸生,彬彬兴文教,而诸兴作费又皆捐俸禄以倡僚属,多方措置,不以取诸民。
期年之间,文事武备,粲然可观矣。
甲申闻变,痛愤甚,谓家人曰:“吾不能面颜人世矣。
”言讫而瞑。
用嘉天性仁厚,约于自奉而厚人。
当理刑赣州时,有通判伍君到官,未几,卒.,贫不能殓,用嘉经纪其丧而归之。
同乡沈应奎为郡狱官共其职厚遇之罢官中道舟覆衣食其妻子封丘陇其他周恤姻族盖不胜计云。
(节选自《明史·申用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乡沈应奎为郡狱官/共其职/厚遇/之罢官/中道舟覆/衣食其妻子/封丘陇/其他周恤姻族/盖不胜计云B.同乡沈应奎为郡/狱官共其职/厚遇之/罢官/中道舟覆/衣食其妻子/封丘陇/其他周恤姻族/盖不胜计云C.同乡沈应奎为郡狱官/共其职/厚遇之/罢官/中道舟覆/衣食其妻子/封丘陇/其他周恤姻族/盖不胜计云D.同乡沈应奎为郡/狱官共其职/厚遇/之罢官/中道舟覆/衣食其妻子/封丘陇/其他周恤姻族/盖不胜计云解析:选C 本题考查断句。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 作业 (34)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朗读与呐喊莫言今年二月,在故乡的大街上,我与推着车子卖豆腐的小学同学方快相遇。
方快提着我的乳名骂我闯富了忘了老同学。
我说我都六十多岁了,你就别叫乳名了吧!他说,你想让我叫你什么?叫你莫言?呸!方快是很聪明的,他六十多岁了还在卖豆腐,只能说他没碰上展露才华的机会。
他喊我的乳名就说明他对我的不服气。
我获奖后,面对采访的记者他提着我的乳名说:“他呀,根本不行!朗诵课文,他不是我的对手。
”于是我回想起方快与朗读有关的事来。
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学校唯一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
在我们那里,谁要是出去上几天学或当几年兵,回来就说普通话,肯定成为嘲讽的对象。
在强大的习惯势力压迫下,还坚持用普通话讲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我们齐声朗读时,老师提着教鞭在教室里转悠,辨别谁的声音里有着对课文的故意歪曲。
方快是挨教鞭最多的——其实也不是真打,略有痛感而已。
有天中午,方快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脚下。
那天新课是《青蛙》,老师带领我们朗读:“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
呱!呱!呱!……”我们从来没有像那次朗读那样卖力,那样愉快,那样充满期待。
我们一边朗读一边偷眼看方快。
他的脸膛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喜气。
他从来都是朗读的捣乱者,但这次却成了领读者。
他的嗓音洪亮,富有韵味,而且,他使用的竟是普通话!连老师也用讶异的目光看着他。
这时候,我看到他用脚推倒了瓦罐,几十只青蛙争先恐后地跳出来。
伴随着女生们的尖叫和男生们的怪笑,我们看到老师变色的脸——教室里只有方快一个人还在朗读:“……青蛙,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我们原以为老师会跟方快决一死战,没想到在方快响亮的朗读声中,老师蜡黄的脸渐渐红润起来。
我们老师是一个有酒涡的男人,他的脸上出现酒涡我们便知道他笑了。
方快停止朗读,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老师傻笑。
高中语文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含答案(一)

202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一)(考试时间:30分钟,满分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4分)父亲的老房子余开泰傍晚,母亲打来了电话,说拆了一半的老房子终于被雨水冲垮了,院子里只剩下一堆红土。
六年前,父亲从医院回来对母亲说:“我要建一栋新房子!”母亲一愣:“我们哪来的钱呢?”父亲说:“我这病怕是治不好了,我还有一个愿望没有完成。
那就是为你建一栋新房子,当初结婚的时候我就答应过你的!”那时家里住的房子是爷爷二十多年前建的。
是一栋土砖房,有四个房间,一个客厅和一个厨房。
虽然已经过了二十多年,爷爷也已经去世,土砖房的墙上也有了一些黑色的印子,甚至有些地方还开了裂,瓦楞上长满了野草,窗棂也被某些小动物啃啮过,但是在村里依然没有落伍,可是现在父亲却坚持要把它拆掉。
母亲沉默了,扎竹扫帚的速度越来越快。
老房子被推倒了,工人们挑来了一担担红色的泥土,板车运来了一堆堆沙石、瓦片和木头,院子里一派热火朝天。
一个月后,房子就建好了﹣﹣那是一栋两层的土坯房。
父亲还请人在墙壁上刷了一层石灰。
乔迁宴上,父亲开心地陪客人们喝酒,父亲过去从不喝酒,但那一天他喝了很多,母亲一直在厨房里忙碌,我看见她的眼角挂着泪珠。
半年后,我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妹妹也考上了高中。
而父亲的病更严重了,严重得已经没有办法去外面打工,只好呆在家里帮母亲没日没夜地扎竹扫帚。
毕业后,我在老家县城的一所中学担任高中语文教师。
后来,我认识了女朋友小莉﹣﹣一位漂亮的幼儿园老师。
元旦放假,我邀请小莉来到了我的老家。
小莉说,老家就像一幅水墨画,漂亮极了!不过就是上厕所有点不太方便。
临走时,我对父亲说,我要在老房子旁边建一栋新房子。
母亲有些担心地说,如果建一栋新房子我们家就有了两栋房子,按照一户一宅的政策,多余的一栋房子就会被政府拆掉。
父亲一愣,嘴角蠕动了几下,接着沉默了。
轰隆轰隆的挖掘机开过来了,大卡车也从远方运来了一堆堆沙石、砖头、水泥和钢筋。
工人们砌墙的砌墙,搬砖的搬砖,一个多月后,新房子就建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学类文本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命若琴弦史铁生①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
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
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②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
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
”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
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
”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
”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③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
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
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
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
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
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④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
小瞎子蹶着屁股烧火。
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
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
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⑤一早起,小瞎子病了。
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
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
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
”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
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
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⑥“明天我就去抓药。
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
”⑦老瞎子早忘了兰秀儿的事。
“吃的、喝的、烧的全有。
你要是病好利索了,也该学着自个儿出去说回书。
行吗?”⑧“行。
”小瞎子觉得有点对不住师父。
⑨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
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
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
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⑩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
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
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
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
”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
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⑪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
“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
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
”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⑫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无所谓从哪儿、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选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有删改)1.小说开头的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第②段刻画说书老人的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小说的最后,老说书人已经知道所谓的“药方”根本不存在,为什么他还要将这个“药方”继续传给徒弟?4.请探究小说以“命若琴弦”为题的深刻意蕴。
二、人生树下(王开岭)①“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语出《诗·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心生敬意。
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
”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
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称。
②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承载光阴与家世。
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春华秋实,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者,俯瞰儿孙绕膝。
所谓“荫泽”、“荫蔽”、“荫佑”之说,皆缘于树。
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树。
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大片树荫。
这是祖辈赠与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
③幼时,父亲带我回乡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枣树,上住鹊窝,下落石几。
逢孩子哭闹,祖母便将房梁上的吊篮钩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
后来,老人去世,老屋拆迁,“老家”便没了。
虽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树乃祖辈所植,在其下纳过凉、吃过枣子的,除了我,还有我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它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④这样的树,犹若亲属。
⑤老人们讲,闹饥荒时,都是树先枯、人后亡,因为果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
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会饿死了,因为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
⑥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头,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
民谣中唱,“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树,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魂幡。
它比屋高,比人久。
离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返乡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
⑦游同里古镇,听到个说法:江南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亲。
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大箱子,放入绸缎做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
多美的习俗!女儿待字闺中时,对该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
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环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多么亲昵。
⑧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
⑨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样东西:树。
没有了庭院,没有了户外,没有了供树根深入的大地,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
这个时代,可稳定传续的东西越来越少,“不动产”越来越少,“祖宗”的符号和痕迹越来越少。
“家”失去了树荫的覆护,光秃秃曝于烈日下。
⑩我们的家什、器皿、陈设,包括果蔬稻粟,几乎无一源于自产和自制。
我们的双手不再沾染泥土,我们不再是播种者,不再是采摘者,我们最大的身份是购买者,是终端消费者,我们彻底“脱农”了。
不仅如此,我们解除了与草木共栖的古老契约,我们告别了在家门口折朵撷果的劳作和浪漫,我们放弃了对一棵树一株花的亲近与认领,我们失去了对四季和年轮的辨识……大自然里,不再有我们的一方蒲团、一幅凉席、一具竹榻。
⑪树,在马路上流浪。
我们只是乘车迅速地掠过它们,透过玻璃扫视它们。
它们身上,没有我们的指纹和体温,没有儿童的笑声和攀爬的身影。
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
⑫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
(选自《古典之殇》,有删节)1.文章以《诗经》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这句话开篇,有什么作用?2.围绕“这样的树,犹若亲属”一句,作者写了哪些具体事件?请简要概括。
3.请赏析第⑦段画线语句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4.文章结尾说“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请探究“我们成了路人”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以及解析一答案:1.①照应题目“命若琴弦”;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③为后文写在野羊坳弹断最后一根琴弦的情节做铺垫;④体现老说书人对得到“药方”治好自己眼睛的渴望;⑤表现了老说书人内心的坚定和顽强。
2.①正面描写,通过语言描写显示老人说书的身份和说书的内容丰富,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了老人对说书的满足和技艺的娴熟、内心的从容。
②侧面描写,当老人开始说书,满场立刻鸦雀无声,从侧面表现出老人说书技艺的高超。
3.“药方”是老瞎子困苦生活中的精神依托,使他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药方”虽然最终没能治好眼睛,但老瞎子明白师父传给他这“药方”意义,所以他认为有义务把生活的希望传给下一代。
4.(1)弹断一千根琴弦才可以得到药方去治眼睛,告诫人们现实生活常常是无奈的,甚至是苦难的,但要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让生活充满奋斗的原动力。
(2)生命就像琴弦一样,总有断的时候,启示人们面对人生的苦难和命运的无奈,应勇于接受并为之奋斗。
(3)生命就像琴弦,只有“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警醒人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忙碌厚实的过程,而不在于目标是否能实现。
二答案:1.①内容上:指出桑树、梓树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点明种树的价值,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②结构上:照应文题,引出下文对树与故乡、树与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叙写。
2.①故乡的枣树荫泽家族的繁衍生息。
②饥荒年代,树为人们提供了果腹的食材。
③离家或返乡时,树是人们的精神寄托。
④在南方,香樟树是女儿的终身陪伴。
3.①使用叠音词,生动、形象、细腻地写出了女儿对香樟树的微妙情感,表现了女儿甜蜜而矛盾的心情。
②运用比喻、排比手法,表达了女儿与树的亲密关系。
③句式整散结合,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4.①没有了树,犹如我们失去了亲属,表达了作者的伤痛之情;②没有了树,致使我们与故乡越来越疏远,表达了作者的哀伤与无奈之情;③没有了树,致使我们解除了与自然共栖的契约,表达了作者的忧伤之情;④没有了树,致使传统文化逐渐衰落,表达了作者的忧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