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格式-word格式 (1页)

合集下载

最新大学物理实验1-实验报告模板

最新大学物理实验1-实验报告模板

最新大学物理实验1-实验报告模板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1. 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基本方法。

2. 熟悉使用比重瓶和电子天平的操作。

3. 分析实验误差,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原理:密度定义为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 \( \rho = \frac{m}{V} \)。

本实验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其密度。

对于固体,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测量;对于液体,体积可通过比重瓶直接测量。

实验仪器:1. 电子天平2. 比重瓶3. 烧杯4. 移液管5. 蒸馏水6. 待测固体样品7. 待测液体样品实验步骤:1. 使用电子天平测量待测固体样品的质量 \( m \)。

2. 将适量的蒸馏水倒入烧杯中,使用移液管将部分水转移到比重瓶中。

3. 将待测固体样品完全浸入比重瓶中的水中,并记录比重瓶中水的体积变化 \( V_{water} \)。

4. 计算固体样品的体积 \( V = V_{water} \)。

5.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固体样品的密度 \( \rho = \frac{m}{V} \)。

6.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不同液体样品的密度。

7. 记录所有数据,并进行必要的误差分析。

实验数据与结果:(此处填写实验数据表格,包括样品编号、质量m、体积V、计算出的密度ρ以及可能的误差分析)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不同固体和液体样品的密度,并掌握了使用比重瓶和电子天平进行密度测量的方法。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近,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这些误差来源包括仪器的精度限制、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

未来可以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和提高操作精确度来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格式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格式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格式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格式示例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

常量组分分析时Ka1>10-8,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H2C2O4+2NaOH===Na2C2O4+2H2O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COOK-COOH+NaOH===-COOK-COONa+H2O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 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

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实验编号123备注mKHC8H4O4 g始读数终读数结果 VNaOH mL始读数终读数结果NaOH mol·L-1 NaOH 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二、H2C2O4含量测定实验编号123备注NaOH mol·L-1 m样 g V 样 mL20.0020.0020.00VNaOH mL始读数终读数结果ωH2C2O4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实验结果与讨论:(1)(2)(3)……结论:例二合成实验报告格式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实验目的:1. 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一系列物理演示实验,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了一些物理原理和现象。

在实验中,我们利用了不同的装置和方法,包括倾角计、电磁铁、追踪仪器等,以及一些常见的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杠杆等。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验证了一些基础物理概念,并学习了一些实验操作技巧。

引言:大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物理演示实验是一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和现象。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们进行的一些物理演示实验,以及实验的目的、原理、装置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一:倾角计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倾角计测量物体倾斜角度,验证正、副切线定理。

实验原理:正切定理:在法平面上,对于任意与倾角α相对的斜面,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的比值等于该斜面的正切值tα。

副切线定理:在法平面上,对于任意与倾角α相对的斜面,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的比值等于该斜面的副切值coα。

实验装置和方法:1. 将倾角计放置在待测倾角的斜面上。

2. 调整倾角计,使其与斜面重合。

3. 在倾角计的直角边上放置物体,使其保持平衡。

4. 记录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和重力,并计算其比值。

实验结果和结论:我们通过倾角计实验,测量了不同斜面上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和重力的比值,并计算了其正切值和副切值。

实验结果与正切定理和副切线定理的预测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这两个定理。

实验二:电磁铁实验实验目的:通过电磁铁实验,观察磁力的作用,并了解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原理: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磁场。

对于一根直导线,其磁场的方向可以通过安培环法则确定。

当导线被弯曲成螺旋形时,就形成了一个电磁铁。

实验装置和方法:1. 将电磁铁通电,使其产生磁场。

2. 将一根带有铁钉的细线放置在电磁铁附近。

3. 观察铁钉受力的情况,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和结论:在电磁铁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铁钉被吸附在电磁铁上,说明磁场对铁物体具有吸引力。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弹性碰撞演示仪【实验目的】本实验用于演示正碰撞和动量守恒定律,形象地显现弹性碰撞的情形。

【实验原理】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如果正碰撞的两球,撞前速度分别为V10和V20,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 (1)由碰撞定律可知:(2)若e=1时,则分离速度()等于接近速度()解式(1)和式(2)可得:(3)(4)若m1=m2=m;e=1则v1=0,v2=v10即球1正碰球2时,球1静止,球2继续以V10的速度正碰球3,等等以此类推,实现动量的传递。

【实验器材】1、实验装置如实验原理图示:1一底座 2—支架 3—钢球4—拉线 5—调节螺丝2、技术指标钢球质量:m=7×0.2kg直径:l=7×35mm拉线长度:L=55Omm【实验操作与现象】l、将仪器置于水平桌面放好,调节螺丝,使七个钢球的球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2、将一端的钢球拉起后,松手,则钢球正碰下一个钢球,末端的钢球弹起,继而,又碰下一个钢球,另一端的钢球弹起,循环不已,中间的五个钢球静止不动。

但在一般情况下,两球碰撞时,总要损失一部分能量,故两端的钢球摆动的幅度将逐渐减弱。

【注意事项】操作前一定将七个钢球的球心调至同一水平线上,否则现象不明显。

在理想情况下,物体碰撞后,形变能够恢复,不发热、发声,没有动能损失,这种碰撞称为弹性碰撞(elastic collision),又称完全弹性碰撞。

真正的弹性碰撞只在分子、原子以及更小的微粒之间才会出现。

生活中,硬质木球或钢球发生碰撞时,动能的损失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通常也将它们的碰撞看成弹性碰撞。

碰撞时动量守恒。

当两物体质量相同时,互换速度。

大型闪电盘(辉光盘)演示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大型闪电盘演示仪图11 大型闪电盘演示仪【实验原理】: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

【理学】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共(3页)

【理学】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共(3页)

【理学】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共(3页)实验名称:物理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演示物理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实验器材:振动线圈、直流电源、磁体、电子显微镜、带电粒子束管、宏观物体、光学仪器等。

实验过程及结果:
1.振动线圈演示
将直流电源连接到振动线圈的电极,可通过调节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使线圈振动的幅度变化。

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观察振动线圈在不同电压下的振动情况,同时可让学生根据振动的幅度变化来研究产生振动的原理。

2.磁体演示
将磁体通过直流电源与接触器连接起来,将磁铁放置在接触器上,当接触器断开时,磁体的磁力线方向改变,从而使磁体的磁力线相互作用,产生撞击声。

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观察磁体的撞击声,并进一步研究磁体的磁效应以及磁力线的性质。

3.光学演示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宏观物体的结构,并使用带电粒子束管来实现“手写”字。

实验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等基本概念,以及物质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等。

最新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物理演示,加深学生对基本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一:牛顿第三定律演示实验设备:两个气球、细绳、力计实验步骤:1. 将两个气球充气并系紧。

2. 使用细绳将两个气球相连,并在其中一个气球上挂钩子。

3. 使用力计拉另一个气球,使其与挂钩子的气球相撞。

4. 记录两个气球相撞时的力计读数。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到,当两个气球相撞时,它们都会以相等的力反向弹开。

力计的读数证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等性,与牛顿第三定律相符。

实验二: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演示实验设备:半圆形玻璃棱镜、激光指针、白纸实验步骤:1. 将半圆形玻璃棱镜放置在白纸上。

2. 使用激光指针从棱镜的一侧照射光线。

3. 调整激光指针的角度,使光线进入棱镜,并在白纸上观察光线的折射和反射路径。

4. 继续改变入射角,直到观察到全反射现象。

实验结果:实验中观察到,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也相应增大。

当入射角达到临界角时,光线完全在棱镜内部反射,不再折射出棱镜,证明了光的全反射现象。

实验三:电磁感应现象演示实验设备:线圈、磁铁、电流表实验步骤:1. 将线圈水平固定,并确保其一端与电流表相连。

2. 快速将磁铁插入线圈中,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3. 改变磁铁的插入方向,重复实验。

实验结果:实验中发现,当磁铁插入线圈时,电流表显示出电流的短暂变化。

这表明变化的磁场在闭合线圈中产生了电动势,即电磁感应现象。

改变磁铁的插入方向,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也随之改变,证实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结论:通过上述三个实验,我们直观地验证了牛顿第三定律、光的折射和全反射以及电磁感应现象。

这些实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精选范文: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共2篇)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

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

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

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

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

并观察现象。

(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实验现象: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

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

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注意事项: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实验拓展: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共2篇)]篇一: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院系名称: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测控1001姓名:王杰学号:201048770114人造火焰[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共2篇)]一、实验原理仪器下部是由半透明的材料制成的炭火造型,由于不同厚度的炭火造型各位置透光不同,在其下部的灯光照明下,较薄的地方显得火红,较厚的地方显得暗淡。

火苗的形成:为了使火苗从炭火堆中窜出,在炭火模型的后面放置一面反射镜,上面刻有火苗状的透光镜,炭火模型与其镜中的像形成对称结构,中间形成一条透光缝,在缝的下部形成一根横轴,轴的四周镶满不同反射方向的小反光片,光源的光照射到反光片上,光源的光照到反光片上,随着轴的转动,光被随机的反射出来,让我们看到了火苗的存在。

二、演示方法1、接通电源,观察视窗内似有熊熊烈火燃烧。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规律和物质本质的科学。

在大学物理学课程中,物理演示实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对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整体总结和分析,探讨物理演示实验的意义、目的以及对学生的启发。

实验一:牛顿摆牛顿摆是一种简单的物理演示实验,在解释摆动现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实验二:杨氏模量的测量杨氏模量是描述物体刚性和变形程度的物理量。

通过在实验中使用精密的仪器,我们可以测量杨氏模量,并了解其数值及其与物体刚性的联系。

这个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实验三:迈克尔逊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是用于测量光波速度、测试光的波动性等的重要实验装置。

通过调整干涉仪和其中的分束器,我们可以观察到干涉现象,从而深入了解光波的性质和光学干涉的原理。

这个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光学实验的设备和操作,并且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实验四:热传导的研究热传导是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不同材料的热传导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导热性质的差异以及热量传递的机制。

这个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还使他们更加了解热学的基本概念。

实验五:电磁感应的实验电磁感应是物理学中基础的概念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电磁感应的现象,探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电磁波的生成。

这个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六:光电效应的研究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发现,它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光波的性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研究光电效应的条件和规律,了解光子的性质以及电子的行为。

这个实验有助于学生探索光学和量子物理之间的联系,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结论: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了解物理学原理和概念,还可以培养实验设计、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并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格式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五、讨论与思考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

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