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五章 人与环境苏教版练习题
2021_2022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人与环境第2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业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第2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议用时:25分钟)题组一保护生物多样性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因其缺少天敌制约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其生态价值。
]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当今生物界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有关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的栖息地减少和人类过度开发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多样性D.外来物种入侵往往对当地的物种多样性产生巨大的影响C[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的栖息地减少和人类过度开发,A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B正确,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外来物种入侵往往使当地的物种多样性降低,D正确。
] 3.某某省某某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
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生态建设工程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丰富度,使群落结构复杂,增加生态系统的类型,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但不一定会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B、C正确,D错误。
]题组二人类可持续发展4.《吕氏春秋》记载:“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会使部分个体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变B.“竭泽而渔”使鱼虾数量大幅度低于K/2,可能会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对于自然资源,我们应反对掠夺式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利用D.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A[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与环境有关,不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过度放牧可能会导致草场退化,使牲畜的环境容纳量变小,A项错误;“竭泽而渔”使鱼虾数量大幅度低于K/2,可能会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B项正确;对于自然资源,提倡合理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利用,C项正确;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D项正确。
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后练习

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后练习
第1题【单选题】
有研究表明,一些生活在阔叶树上的食叶甲虫是落叶林中的重要生物。
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
以下分析有误的是( )
A、食叶甲虫属于营养结构中的第二营养级
B、食叶甲虫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食叶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食叶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不应位于最底层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南方地区普遍釆用在荔枝园内养鸡的生产模式,总收益约是普通荔枝园的2倍。
下图为该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模式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鸡粪中所含的能量流入果树,促进果树的生长
C、与普通荔枝园相比,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D、荔枝树固定的太阳能是输入该系统的全部能量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③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要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④荒漠中,食草昆虫→青蛙→蛇→鹰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A、努力实现物质的分层多级利用。
最新精选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人教版习题精选第三

最新精选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人教版习题精选第三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A、去除田间杂草可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一个生态系统在任何时期其能量的输入与输出都是基本相等的C、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对捕食者必然有利D、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B、生物群落中的C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A、通过兔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D、流入到狐狸体内【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 )A、100 kgB、44.5kgC、25 kgD、15 kg【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C、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人工鱼塘里的某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幼鱼与浮游动物可能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B、幼鱼和成鱼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分析下面有关生态系统碳循环、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B、人体O2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C、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D、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B所处的营养级【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图表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CO2B、光合作用是CO2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途径C、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③过程增强后②过程随之增强,不能通过增强③减少大气中CO2 【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右图a、b、c、d表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指标的相对值。
人教版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生物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习题精选

人教版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习题精选第1题【单选题】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小鱼吃的小虾B、泥巴中的藻类C、吃小鱼的大鱼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A、青草→鼠→蛇→鹰B、阳光→青草→鼠→蛇→人C、大米→鼠→蛇→人D、营养物质→鼠→蛇→鹰【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会( )A、迅速上升B、缓慢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先上升后下降又趋于稳定【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A→D→E→BD、E每增加1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kg的A【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N代表能量值。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第一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N5/N3B、各生物所同化的部分能量是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C、蜣螂利用的能量N6属于草同化量的一部分D、合理放牧适量的牛羊,则N2/N1的值会升高【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生物多样性是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森林生态系统低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苔原生态系统低④进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⑤跳羚擅长使用“小牛跳跃”的特殊方式吓跑追赶它们的动物,这属于行为信息⑥草原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保障⑦广阔的草原能激发艺术创作灵感,属于其间接价值A、②③⑤⑥B、①②⑤⑦C、②④⑤⑥D、③④⑤⑥【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A、方案一B、方案二C、方案三D、三个方案都不能达到【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面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课堂练习)能力拓展1.水果、蔬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
当食用这些食物时,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人体的即时反应是:(1)碳酸钠与血液中的______缓冲对发生作用,相应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形成的______通过______(器官)以______的形式排出体外。
(3)因此,通过血液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使血液中的______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2.右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T-E-N-F-B途径主要表示______调节过程。
B过程主要是通过______作用实现。
(2)在寒冷环境中,人体血液中______(激素)的含量会明显升高,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B、C都表示热量,则A+B______C。
(选填“>”“<”或“=”)(4)人体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是在______,该结构还具有调节______等功能3.试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血浆中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确定人的生理盐水的浓度。
4.读图作答:蜥蜴属变温动物,在一个小的温度范围内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请先仔细阅读右图,然后简要说明蜥蜴一天中是如何通过行为来调节体温的?1.(l) NaHCO3/H2CO3Na2CO3+ H2CO3→ 2NaHCO3(2) NaHCO3肾脏尿液(3) pH2.提示:由图解观察,T-E-N-F-B途径体温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完成的。
而骨骼肌的收缩本质上还是通过加快新陈代谢来完成的。
当体温下降时,人体的肾上腺激素水平升高,刺激机体代谢加快而产生更多的热量。
当人体产热量高于脑热量时,体温会升高。
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
答案:(1)神经有氧呼吸(2)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3) >(4)下丘脑水的平衡、无机盐平衡、血糖平衡、内分泌等其他活动3.(1)取7 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1-7 号,分别加人2mL 浓度为0.5%、0.7%、0.9%、1.1%、1.3%、5%的NCl 溶液及蒸馏水,并各加人2 滴抗凝剂(如肝素钠或柠檬酸钠)。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教版习题精选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教版习题精选
➢第1题【单选题】
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信息所起作用的是
A、蝙蝠的“回声定位”
B、萤火虫发荧光
C、蚊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D、雄鸟的“求偶炫耀”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1250J/(cm^2·a)
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细胞呼吸和被丁利用
D、在此生态系统中,一只狼捕食一只野兔,获得的能量只能在10%~20%之间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朱鹃是频危动物。
朱鹮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右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B、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C、若朱鹃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7.5kg(干重)
D、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答案】:
【解析】:。
高中苏教版生物必修3作业:第四、五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人与环境 章末测评 【含解析】

章末综合测评(三)(含第四、五章)(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有“插茱萸”的习俗,因为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
下列有关分析不科学的是() A.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的种群密度B.茱萸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茱萸与秋蚊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息D.茱萸、秋蚊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D[“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说明茱萸与秋蚊之间通过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的种群密度,A、C正确;茱萸属于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正确;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茱萸、秋蚊没有包括该地域的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D 错误。
]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异养型生物都是分解者B.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C.分解者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有重要作用D.分解者仅包括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异养型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也可能是消费者,A错误。
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蚯蚓;微生物中的硝化细菌是生产者,B正确。
消费者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C错误。
分解者不仅限于细菌和真菌,如蚯蚓,D 错误。
]3.科学家在水深约3 200米的太平洋底部的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两种新型蠕虫。
这些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们通过附肢里的细菌摄取营养。
像树根一样的附肢可深入死鲸的骨髓里“挖掘”营养,其中的细菌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这些蠕虫与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蠕虫与细菌的关系在生物学中属于互利共生C.这种细菌在繁殖时不可能发生有丝分裂D.可创造一个富含有机物和氧气的人工环境培养这种细菌D[蠕虫通过细菌间接从鲸的骨髓里摄取营养,蠕虫与细菌都是营腐生生活,所以为分解者;细菌生活在蠕虫的附肢中并为蠕虫提供营养,所以两者为互利共生关系;细菌没有染色体等结构,不能进行有丝分裂;海底是一个含氧量极低的环境,所以这种细菌应为厌氧型细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信息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
A、鸟类鸣叫
B、蜜蜂跳舞
C、植物开花
D、萤火虫发光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如图是关于生物学中某些变化趋势的曲线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表示时间,y表示生理作用,则a、b可以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横放根的远地侧和近地侧的促进
作用
B、若x表示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y表示稳定性,则a、b可以分别表示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C、若x表示喷施农药的浓度,y表示基因频率,则a、b可以分别表示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和不抗
药基因频率的变化
D、若x表示时间,y表示变化量,则a、b可以分别表示适当提高CO2浓度后,某植物叶绿体内C3、
C5的含量变化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科学家对某湖泊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的调查。
表中的①-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表中单位是J/cm^2a(焦每平方厘米年),NP(生物体贮存的能量)=GP(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R(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②→④→①→③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大于输出,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C、④的粪便中所含能量不是其GP的一部分
D、能量在第三、四营养级间传递效率约为5.5%,所以数据有误
【答案】:
【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五章人与环境苏教版练习题
第1题【单选题】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景常常会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这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具有
A、科学研究价值
B、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间接价值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D、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这句诗体现生物多样性的( )
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经济使用价值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最为有效的是( )
A、人工栽培和养殖
B、就地保护
C、迁地保护
D、实施大型的生态工程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从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的角度说,野生生物资源的价值不包括下列中的( )
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商品价值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不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的是( )
A、世界上野生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B、我国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特别多
C、我国的经济物种丰富,居世界第一位
D、我国生态系统种类单一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如果在某一生态系统中,不适当地引入一个物种,如澳大利亚引入了欧洲的一种穴兔。
将会带来的后果最可能的是( )
A、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提高了生物的多样性
C、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D、绝对没有什么影响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等
B、种群密度只反映种群在某时期的数量,不能预测种群的变化趋势
C、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应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方面着手进行
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答案】:
【解析】:
下列不属于温室效应对我国环境的影响的是( )
A、建筑物和历史古迹被腐蚀
B、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C、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
D、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发生变化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正确叙述是( )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B、生物多样性应该禁止猎杀和采伐
C、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
【解析】:
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D、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利用价值的是( )
A、美景激发诗人创作灵感,而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佳句
B、森林覆盖的山体不容易发生泥石流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景常常会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这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具有( )
A、科学研究价值
B、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间接价值
【答案】:
【解析】:
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
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答案】:
【解析】:
第16题【单选题】
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B、适时有计划地捕获成鱼
C、采用人工繁殖技术
D、退耕还林、还湖、还草
【答案】:
【解析】: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散失的热能可以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人生态系统
C、碳元素以无机物或有机物的形式进人群落
D、信息传递可用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答案】:
【解析】:
第18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温室效应对我国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永冻土融化
B、植物的分布区发生变化
C、农业生产力下降
D、北方干燥地区变湿润
【答案】:
【解析】:
第19题【单选题】
社会文明与生态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关于生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B、退化的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利用群落演替的规律
C、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D、建立动物园、植物园和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答案】:
【解析】:
第20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
B、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
C、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远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答案】:
【解析】:
第21题【单选题】
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 )
A、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
B、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
C、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
【解析】:
第22题【单选题】
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水稻培育品种的产量及质量,却忽略野生品种的保存.有学者的实验结果发现,受到某些细菌感染的野生品种水稻有40%的存活率,而人工培育的水稻遭受感染后则全部死亡.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合理的一项是( )
A、野生品种的水稻逐渐对病毒产生了适应性变异
B、野生品种的水稻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C、该野生品种水稻无直接价值
D、野生品种灭绝会降低水稻的基因多样性
【答案】:
【解析】:
第23题【单选题】
为了缓解雾霾,保护美丽的天空,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
C、焚烧落叶和垃圾
D、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答案】:
【解析】:
第24题【单选题】
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依次是( )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B、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C、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答案】:
【解析】:
第25题【填空题】
人工湿地可净化生产和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建设在我国已逐步推广.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污水中的有机物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为植物提供了充足的______.图甲中不该出现的箭头是______(填序号).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______.图甲中能构成捕食链的箭头是______.(填序号)
(3)人工湿地能净化污水,这体现了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稳定性.除净化水质外,人工湿地还具有旅游观光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4)目前,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
(5)若图乙中的1、2、3为人工湿地中的三个物种,则种内斗争最剧烈的物种是______
(6)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可来源于生物或无机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