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M1E分析法

合集下载

5M1E分析法--人机料法环测解析

5M1E分析法--人机料法环测解析

5、测量的因素 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1)确定测量任务及所要求的准确度,选择使用的、具有所需准确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测试设备。 (2)定期对所有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确认、校准和调整。 (3)规定必要的校准规程。其内容包括设备类型、编号、地点、校验周期、校验方法、验收方法、验 收标准,以及发生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 (4)保存校准记录。 (5)发现测量和试验设备未处于校准状态时,立即评定以前的测量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并记入有关 文件。
1、操作人员因素
凡是操作人员起主导作用的工序所生产的缺陷,一般可以由操作人员控制造成
操作误差的主要原因有:质量意识差;操作时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
练,以及由于工作简单重复而产生厌烦情绪等。
防误可控制措施: (1)加强“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户”的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6、环境的因素 所谓环境,一般指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噪音干扰、振动、照明、室内净化和现场污染程度等。
在确保产品对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外,还要做好现场的整理、整顿和清扫工作,大力搞好文明生产, 为持久地生产优质产品创造条件。
5、测量的因素 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1)确定测量任务及所要求的准确度,选择使用的、具有所需准确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测试设备。 (2)定期对所有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确认、校准和调整。 (3)规定必要的校准规程。其内容包括设备类型、编号、地点、校验周期、校验方法、验收方法、验 收标准,以及发生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 (4)保存校准记录。
4.工艺方法的因素 工艺方法包括工艺流程的安排、工艺之间的衔接、工序加工手段的选择(加工环境条件的选择、工艺 装备配置的选择、工艺参数的选择)和工序加工的指导文件的编制(如工艺卡、操作规程、作业指导 书、工序质量分析表等), 工艺方法对工序质量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指定的加工方 法,选择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等正确性和合理性,二是贯彻、执行工艺方法的严肃性。

5m1e分析法

5m1e分析法

5m1e分析法什么是5m1e分析法呢?所谓5m1e分析法,就是运用系统的观点、综合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思想方法,按照教学的目标、内容、条件、过程、影响等要素,对教学系统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判断、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预测教学前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

这种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通过对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自身实践中积累的一些体会,我认为把教学过程中的五个因素与其它领域中的五种方法( 5w1h分析法)结合起来,对教学活动进行综合分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以新课程为指导,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提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本身是件好事情,然而,有许多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忽略了对学生能力和特长的培养,对新教材的基本理念不清晰,只顾一味地向课堂要时间,而没有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策略等方面考虑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

但从另一方面看,课堂教学仍是传授知识的主渠道,由于新课程改革正在推广,有很多人不太熟悉新课程理念,教学模式,甚至连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也不太明白。

在这样的情况下,若还一味的沿用原有的陈旧模式,势必造成教学效率低下。

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认真领会新课程精神的基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教学第一线,从具体问题入手,创造性的开展教学,不断总结反思,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去,使自己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达到新课改的目的。

进入新课改以来,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讨论热火朝天,那么,我们教师究竟应如何进行专业发展呢?为了突破上述教师和学生都有难度的问题,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新授-练习-归纳"三步走教学模式。

所谓"新授"是指在初读课文后对课文作整体感知,并抓住课文的重点进行概括;所谓"练习"就是对课文重点字词句进行训练;所谓"归纳"就是对所学内容的小结和提升,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5M1E

5M1E
测量设备(包括量检具)发生变更时
测量设备失准、超过检定或确认周期时
测量的频次发生变化时
测量的因素
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1)确定测量任务及所要求的准确度,选择使用的、具有所需准确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测试设备。
(2)定期对所有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确认、校准和调整。
(3)规定必要的校准规程。其内容包括设备类型、编号、地点、校验周期、校验方法、验收方法、验收标准,以及发生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测机器设备的关键精度和性能项目,并建立设备关键部位日点检制度,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备进行重点控制;
(2)采用首件检验,核实定位或定量装置的调整量;
(3)尽可能培植定位数据的自动显示和自动记录装置,经减少对工人调整工作可靠性的依赖。
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凡是操作人员起主导作用的工序所生产的缺陷,一般由操作人员控制造成操作误差的主要原因有:质量意识差;操作时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练,以及由于工作简单重复而产生厌烦情绪等。
防误可控制措施:
(1)加强“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户”的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2)编写明确详细的操作流程,加强工序专业培训,颁发操作合格证;
新开发的材料
设计变更的材料
新更换供应商的材料
供应商生产变更的材料
材料因素
主要控制措施有(1)在原材料采购合同中明确规定质量要求;
(2)加强原材料的进厂检验和厂内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检验;
(3)合理选择供应商(包括“外协厂”);
(4)搞好协作厂间的协作关系,督促、帮助供应商做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
机器(Machine):是否已证实实现产品质与量规定要求。包括机器设备、工量夹具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

什么是5M1E分析法

什么是5M1E分析法

什么是5M1E分析法?造成产品质量的波动的原因主要有6个因素:a) 人(Man):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b) 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工夹具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c) 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d) 方法(Method):这里包括加工工艺、工装选择、操作规程等;e)测量(Measurement):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f) 环境(Enviromen)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由于这五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所以常简称为5M1E。

6要素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就必须重新计算。

工序质量受5M1E即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因素的影响,工作标准化就是要寻求5M1E的标准化。

[编辑]5M1E各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1、操作人员因素凡是操作人员起主导作用的工序所生产的缺陷,一般可以由操作人员控制造成操作误差的主要原因有:质量意识差;操作时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练,以及由于工作简单重复而产生厌烦情绪等。

防误可控制措施:(1)加强“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户”的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2)编写明确详细的操作流程,加强工序专业培训,颁发操作合格证;(3)加强检验工作,适当增加检验的频次;(4)通过工种间的人员调整、工作经验丰富化等方法,消除操作人员的厌烦情绪;(5)广泛开展QCC品管圈活动,促进自我提高和自我改进能力。

2、机器设备因素主要控制措施有:(1)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测机器设备的关键精度和性能项目,并建立设备关键部位日点检制度,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备进行重点控制;(2)采用首件检验,核实定位或定量装置的调整量;(3)尽可能培植定位数据的自动显示和自动记录装置,经减少对工人调整工作可靠性的依赖。

3、材料因素主要控制措施有(1)在原材料采购合同中明确规定质量要求;(2)加强原材料的进厂检验和厂内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检验;(3)合理选择供应商(包括“外协厂”);(4)搞好协作厂间的协作关系,督促、帮助供应商做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

人机料法环测的分析(5M1E分析法)

人机料法环测的分析(5M1E分析法)

公司内部的设备也在更新。好的设
备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5M1E各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 定期检测机器设备关键精度和性能项 目,并建立设备关键部位日点检制度
采用首件检验
核实定位或定量装置的调整量,对 工序质量控制点设备进行重点控制 尽可能培植定位数据 自动显示和自动记录装置,经减 少对工人调整工作可靠性的依赖
组装现场光线不足 检测和安装现 场环境太差
模具在运输、沙洗、 安装过程的损坏


人机料法环测的运用
模套 型腔 活络模装配图
上模固定板 上胎侧板
花纹块
弓形座
下胎侧板
下滑板
人机料法环测的运用
纠正措施的QC手法 措施制定的系统对策图
方法1 措施1 方法2
单击键入文本单击键入文本
单击键入文本单击键入文本
准记录。
键入文本
确定测量任务及所要求的准确 度,选择使用的、具有所需准 确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测试设备。
键入文本
键入文本
规定必要的校准规程。其内容 包括设备类型、验收标准,以 及发生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
键入文本
4
人机料法环测的运用
Add your titles here add your titles here
人机料法环测的运用
问题的层次性
初步定性后的二
对二次定性结 果的原因查找 原因的查找仍然用 人机料法环的分析 多问几个为什么
次原因的查找
对人机料法环 的初步定性
2
4 5
1
3
人机料法环测的运用
1:发现地上的机油
4:假”机”的原因是 买的”人”有问题
举例
2:定性为人机料法环 中的”机器”问题

精益生产之5M1E分析法培训(48P PPT)

精益生产之5M1E分析法培训(48P PPT)

34
5M1E分析法
丰田生产模式TPS学习
5M1E十问:人员管理十问
1、属于什么性格?
2、工作热情如何?
3、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意识? 4、工作责任心如何?
5、操作经验是否足够?
6、是否还要培训?
7、是否适合该岗位工作? 8、有没有更合适的工作?
9、人际关系如何?
10、身体是否健康?
35
5M1E分析法
24
5M1E分析法
丰田生产模式TPS学习
5M1E的简介:法
控制措施:
➢ 严格首件检验,并保证定位中心准确,防止加工特性值数
据分布中心偏离规格中心;
➢ 培训,使操作人员熟悉定位装置的安装和调整方法,尽可
能配置显示定位数据的装置;
➢ 加强定型刀具或刃具的刃磨和管理,实行强制更换制度;
➢ 积极推行控制图管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
精益生产培训系列课程
5M1E分析法
目录
1、前言 2、5M1E的简介 3、5M1E的应用 4、5M1E的精髓
丰田生产模式TPS学习
2
5M1E分析法
前言:
丰田生产模式TPS学习
工厂现场管理的五个目标?
QCDSM
质量(Quality)、成本(Costing)、交期(Deadline) 安全(Safety)、士气(Morale)
丰田生产模式TPS学习
5M1E十问:方法管理十问
1、管理看板是否设置? 2、作业指导书是否明确?
3、有无自检互检记录? 4、有无首检巡检记录?
5、作业方法可以更改吗? 6、有没有设立质量控制点?7、返工返修及时吗?8、有无QC小组活动记录?
9、员工有合理化建议吗? 10、有无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5M1E分析法人、机、料、法、环、测资料全

5M1E分析法人、机、料、法、环、测资料全

5M1E分析法(人、机、料、法、环、测)造成产品质量的波动的原因主要有6个因素:a) 人(Man/Manpower):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b) 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工夹具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c) 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d) 方法(Method):这里包括加工工艺、工装选择、操作规程等;e)测量(Measurement):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f) 环境(Enviromen)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由于这五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所以常简称为5M1E。

6要素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就必须重新计算。

5M1E各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1、操作人员因素凡是操作人员起主导作用的工序所生产的缺陷,一般可以由操作人员控制造成操作误差的主要原因有:质量意识差;操作时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练,以及由于工作简单重复而产生厌烦情绪等。

防误可控制措施:(1)加强“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户”的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2)编写明确详细的操作流程,加强工序专业培训,颁发操作合格证;(3)加强检验工作,适当增加检验的频次;(4)通过工种间的人员调整、工作经验丰富化等方法,消除操作人员的厌烦情绪;(5)广泛开展QCC品管圈活动,促进自我提高和自我改进能力。

2、机器设备因素主要控制措施有:(1)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测机器设备的关键精度和性能项目,并建立设备关键部位日点检制度,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备进行重点控制;(2)采用首件检验,核实定位或定量装置的调整量;(3)尽可能培植定位数据的自动显示和自动记录装置,经减少对工人调整工作可靠性的依赖。

3、材料因素主要控制措施有(1)在原材料采购合同中明确规定质量要求;(2)加强原材料的进厂检验和厂内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检验;(3)合理选择供应商(包括“外协厂”);(4)搞好协作厂间的协作关系,督促、帮助供应商做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

5m1e分析法

5m1e分析法

5M1E分析法,是指造成产品质量的波动的原因主要有6个因素的总称。

具体是指人(Man/Manpower):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工夹具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方法(Method):这里包括加工工艺、工装选择、操作规程等;测量(Measurement):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环境(Environment):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

基本信息造成产品质量的波动的原因主要有6个因素:a) 人(Man/Manpower):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b) 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工夹具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c) 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d) 方法(Method):这里包括加工工艺、工装选择、操作规程等;e)测量(Measurement):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f) 环境(Environment)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由于这六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所以常简称为5M1E。

6要素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就必须重新计算。

工序质量受5M1E即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因素的影响,工作标准化就是要寻求5M1E的标准化。

控制措施操作人员因素5M1E分析法凡是操作人员起主导作用的工序所生产的缺陷,一般可以由操作人员控制造成操作误差的主要原因有:质量意识差;操作时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练,以及由于工作简单重复而产生厌烦情绪等。

防误可控制措施:(1)加强“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户”的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2)编写明确详细的操作流程,加强工序专业培训,颁发操作合格证;(3)加强检验工作,适当增加检验的频次;(4)通过工种间的人员调整、工作经验丰富化等方法,消除操作人员的厌烦情绪;(5)广泛开展QCC品管圈活动,促进自我提高和自我改进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M1E分析法
5M1E分析法(人、机、料、法、环、测)
什么是5M1E分析法?
造成产品质量的波动的原因主要有6个因素:
a) 人(Man):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
b) 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工夹具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
c) 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d) 方法(Method):这里包括加工工艺、工装选择、操作规程等;
e)测量(Measurement):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
f) 环境(Enviromen)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
由于这五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所以常简称为5M1E。

6要素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就必须重新计算。

工序质量受5M1E即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因素的影响,工作标准化就是要寻求5M1E的标准化。

5M1E各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1、操作人员因素
凡是操作人员起主导作用的工序所生产的缺陷,一般可以由操作人员控制造成操作误差的主要原因有:质量意识差;操作时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练,以及由于工作简单重复而产生厌烦情绪等。

防误可控制措施:
(1)加强“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户”的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2)编写明确详细的操作流程,加强工序专业培训,颁发操作合格证;
(3)加强检验工作,适当增加检验的频次;
(4)通过工种间的人员调整、工作经验丰富化等方法,消除操作人员的厌烦情绪;
(5)广泛开展QCC品管圈活动,促进自我提高和自我改进能力。

2、机器设备因素
主要控制措施有:
(1)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测机器设备的关键精度和性能项目,并建立设备关键部位日点检制度,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备进行重点控制;
(2)采用首件检验,核实定位或定量装置的调整量;
(3)尽可能培植定位数据的自动显示和自动记录装置,经减少对工人调整工作可靠性的依赖。

3、材料因素
主要控制措施有(1)在原材料采购合同中明确规定质量要求;
(2)加强原材料的进厂检验和厂内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检验;
(3)合理选择供应商(包括“外协厂”);
(4)搞好协作厂间的协作关系,督促、帮助供应商做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

4、工艺方法的因素
工艺方法包括工艺流程的安排、工艺之间的衔接、工序加工手段的选择(加工环境条件的选择、工艺装备配置的选择、工艺参数的选择)和工序加工的指导文件的编制(如工艺卡、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工序质量分析表等),
工艺方法对工序质量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指定的加工方法,选择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等正确性和合理性,二是贯彻、执行工艺方法的严肃性。

工艺方法的防误和控制措施:
(1)保证定位装置的准确性,严格首件检验,并保证定位中心准确,防止加工特性值数据分布中心偏离规格中心;
(2)加强技术业务培训,使操作人员熟悉定位装置的安装和调整方法,尽可能配置显示定位数据的装置;
(3)加强定型刀具或刃具的刃磨和管理,实行强制更换制度;
(4)积极推行控制图管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
(5)严肃工艺纪律,对贯彻执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监督。

(6)加强工具工装和计量器具管理,切实做好工装模具的周期检查和计量器具的周期校准工作。

5、测量的因素
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1)确定测量任务及所要求的准确度,选择使用的、具有所需准确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测试设备。

(2)定期对所有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确认、校准和调整。

(3)规定必要的校准规程。

其内容包括设备类型、编号、地点、校验周期、校验方法、验收方法、验收标准,以及发生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

(4)保存校准记录。

(5)发现测量和试验设备未处于校准状态时,立即评定以前的测量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并记入有关文件。

6、环境的因素
所谓环境,一般指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噪音干扰、振动、照明、室内净化和现场污染程度等。

在确保产品对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外,还要做好现场的整理、整顿和清扫工作,大力搞好文明生产,为持久地生产优质产品创造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