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通报教师聚餐,矫枉过正了
老师下班回家吃个饭居然被全县通报批评?这事听着都觉得委屈

“下班回家吃个饭,就被通报了,心里真的很委屈。
”前几天,广西百色市西林县教育系统内部下发了一份《关于西林县教育系统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暗访督查情况的通报》。
在这份通报中,李红(化名) 老师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个人违纪现象的名单中,所犯问题是未办理请假手续擅自离校返回县城。
乍一看,这样的行为被看作是违纪好像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您知道吗,这位老师“未办理请假手续擅自离校返回县城”是在下班之后,只是为了回县城的家去吃个饭。
下班回家吃个饭,就被通报批评了。
这样的规定让西林县一些老师觉得自己连基本的尊严和自由都没有了。
如果是您,是不是也会觉得很委屈?那么事情的始末到底是怎样呢?今天,中教君就来和您聊一聊!老师下班后回家吃饭竟被通报批评?回应:对教师的“走教”行为进行规范李红是广西百色市西林县一所乡镇小学的教师。
她还记得,3月3日,下午5点下班后,她就回县城的家去吃饭了,没想到晚上7点被到校督查的暗访组认定为脱岗。
前几天,在《关于西林县教育系统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暗访督查情况的通报》中,李红发现自己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个人违纪现象的名单中。
今年3月初,西林县的每个教师都签了一份师德师风承诺书。
其中第一条要求教师“每周一至周五放学前必须留在学校”,这并不是指周一到周五的上班时间要留在学校,而是从周一上班至周五下班的全部时间都要留在学校。
“我家虽然在县城,但距离学校才几公里,何况学生也不上晚自习,为什么下班时间也不让回家?”李红感到不理解。
这条新规实行后,李红的家庭生活就被打乱了,不但年迈的公婆和年幼的孩子得不到她的照顾,而且连家务都做不了。
在接受采访时,西林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黄有志说:“我们确实出台了这样的规定不让农村教师…走教‟,是为了把之前懒散的风气整治好。
”现在西林县有一些教师虽然在农村工作,但家却安在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外的县城。
此次通报提到的几所乡镇学校离县城有10多公里,学生早上7:30开始进教室,老师如果从县城赶过去的话,起码要提前1个半小时出发,这样来回奔波老师还有多少精力应付教学?黄有志表示,这种情况下,有的老师平时对教学纪律敬畏心不强。
锐评

锐评作者:暂无来源:《廉政瞭望》 2016年第10期文_水风20 16年9月9日教师节前夕,山西长治屯留一中南校区部分教师中午到饭店聚餐饮酒,AA制人均50元。
日前,屯留县纪委监察局就此事进行了全县范围的通报批评并登报,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质疑。
网友质疑主要集中两点:一,当天虽然是周五工作日,但因教师节学校下午放假半天,属于教师的放假时间;二、不是公款付费,也不属于大吃大喝。
这样就“给该县教育系统和广大教师抹了黑”,实在有些“用力过猛”。
也有网友认为,中学教师本来属于“弱势群体”,这是当地纪委柿子捡软的捏,是对中央反腐精神的高级黑。
网上舆论一边倒的打抱不平,估计让屯留县纪委始料未及。
在节日节点,抓“四风”典型曝光,本是为了给党员干部一个提醒,给社会群众一个鼓劲,没想到却变成“惊吓”了。
网友的质疑从常识出发,一群普通教师放假后凑份子吃顿便饭,就算有不妥,扯扯袖子红红脸也就可以了,用得着这么上纲上线吗?中央反四风,要求紧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重点问题,点准穴位,打准靶子,如此看来,这屯留县的“眼神”也太不好了吧!按网友的话说,不打苍蝇打蜜蜂。
打错靶子,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应当引起重视。
一些地方因为对中央反腐精神的理解偏差导致的执行错位,在当下新的社会舆论场下产生的滚雪球效应,是对民众反腐败心理期望的无谓“损耗”;对我们党的反腐事业,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伤害。
执纪越往后越严,这是必然趋势。
在为各级纪检机关辛勤付出点赞的同时,还是有必要提醒一句,分清纪律的边界,准确把握执纪尺度。
执纪也是种权力,但凡权力,都有越位跨界的风险,这与权力自我扩张的属性有关,也与行权者的能力素质相关。
凡事皆有度,过之,或为笑柄,或成祸殃。
纠风肃纪“矫枉过正”,基层执法人员该怎么办?

纠风肃纪“矫枉过正”乱象频发4分钟内因没能及时接听安徽省脱贫攻坚巡查组电话,扶贫干部被公开通报“给予党内警告处分”事件,这两日引起强烈舆情,也再次勾起了广大基层干部对近年来纠风肃纪“矫枉过正”乱象的回忆——上述案例仅仅是经媒体曝光的几起极端事件,而没被曝光的类似矫枉过正的“小事儿”则数不胜数。
可以说,纠风肃纪“矫枉过正”现象在全国早已不是个例,已发展到了乱象频发的地步。
纠风肃纪“矫枉过正”严重违背中央精神,严重挫伤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寒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心,也会让别有用心的人借此机会对党的纪律与规定进行“高级黑”,更会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正之风,严重损害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形象,其危害不容小觑。
因此笔者强烈呼吁,中纪委是时候拿出刀刃向内、刮骨疗伤的决心和勇气,对基层纪检机关这种“矫枉过正”乱象来一次“拨乱反正”了!一、在全国纪检系统开展一次“慎用处罚权、敬畏处罚权”教育新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已于10月1日正式实施,按照新版处分条例,理想的状态是,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应该知道,纪检机关作出的党纪处分对一名公务员的职业生涯会有多么重大的影响。
按新版处分条例规定,党员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后,“一年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
受到这一处分的情况有很多,违反六大纪律(政治、组织、廉洁、生活、工作、群众)的任何一项,视情节轻重,都有可能受到处分,从警告、严重警告、撤职、留党察看到开除党籍不等。
通俗来说,党员要“犯事儿”才会被处分,党内警告处分不是闹着玩的。
但部分纪检工作者对此还没有清醒的认识,有的甚至有些“自我膨胀”。
因此很有必要在全国纪检系统开展一次“慎用处罚权、敬畏处罚权”教育,使新版处分条例确定的“对党员违犯党纪的行为,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章、其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准确认定违纪性质,恰当予以处理;应当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的原则深入每一位纪检工作者的心,教育广大纪检工作者坚持做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乱用执纪处罚权,自觉维护党纪的严肃性。
高校教师违规吃喝整治工作自查总结

高校教师违规吃喝整治工作自查总结
高校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行为举止不仅代表了高
校的形象,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然而,长期以来,一些高
校教师违规吃喝现象时有发生,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形象带来
了负面影响。
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各高校对于高校教师违规吃
喝的整治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我校于近期对高校教师违规吃喝开展了
专项整治工作,下面是本人的自查总结:
一、问题全面排查
我们学校成立了由教务处、工会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检查组,分别对全
校的三餐餐厅、自助餐厅、教室、实验室等场所进行了全面排查,主
要查看违规吃喝、公款聚餐等问题。
二、制定严谨规范
对于违规吃喝的问题,学校在《高校教师工作规范》中明确了违规吃
喝行为不得受到宽容,各系部门也根据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和倡议书,要求教师遵守相关规定。
三、宣传教育
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整治违规吃喝的工作,如在校内宣传栏、班会、开展调查问卷、餐厅宣传等,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到该问题的危害,引
导大家树立正确的食饮理念。
四、严格惩处违规教师
学校针对被查出的违规教师,坚决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严肃
批评、书面警告、组织调整、停职、开除等多种措施,给到了教师的
一定警示作用。
本次整治工作让我深刻认识到,高校教师作为一名公共人物,举
止行为应该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身体力行带头树立好的形象。
我们将
继续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于违规吃喝等问题的整治,全力营造良好的
教育氛围。
教师聚餐被通报后续

教师聚餐被通报后续教师聚餐被通报后续_教师聚餐被通报山西24名教师放假自费聚餐被纪委通报,好经让歪嘴和尚念歪了xxxx分享的教师聚餐被通报。
供大家参考教师聚餐被通报据报道,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一中高二年级组24名教师,在放假后到酒店AA制聚餐且饮酒,花费1390元,被中共屯留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县通报批评,并在当地一报纸上刊登。
消息一出,就引发无数人的关注:在假日期间自费聚餐,纪委为何会通报批评当地纪委的意见主要有几条:1屯留一中是县最高学府,每位教师的精神和风貌是全县广大教师的缩影,所有聚众校外进餐饮酒给教师抹了黑2与中央省市县委关于作风建设要求格格不入3在纠四风问题的高压态势下打擦边球4发挥警示震慑作用,确保屯留政治生态良好。
尽管当地纪委有着各种不同的理由通报教师集体聚餐,但与以往纪委通报官员违纪情况迎来喝彩不同的是,这次评论一边倒的指责当地纪委滥用职权,欺凌教师,不少网友呼吁上级部门对此进行调查,还原事件一个真相。
教师假日自费聚餐被通报,反映出当地纪委生搬硬套国家相关规定,好经让歪嘴和尚念歪了。
八项规定主要针对党员干部,其中有要求厉行节约的条款,其目的就是为了遏制公款大吃大喝的不良之风,在社会上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屯留县24名教师花费1390元,人均50多元,在一个县城来说,怎么样都算不上大吃大喝,况且这些费用是教师们AA制支付的,并没有动用公款。
不知道哪门子规定说教师不可以自掏腰包集体聚餐如果教师自掏腰包聚餐都要被通报的话,那么同事之间亲朋之间是不是也不能聚餐否则也应该予以通报,不然对屯留一中的教师太不公平。
如此一来,屯留所有的餐馆都得关门歇业,因为所有进饭馆吃饭的人都有可能被通报,这些跟你吃饭的可能是你的同事,也可能是你的亲戚。
纪委的职责是监督官员行为,使其畏于国法,不敢伸手贪污,或者将贪官污吏揪出来,肃清官员队伍。
也许屯留县纪委的初衷是好的,以一中教师集体聚餐为例,给其余机关干部敲响警钟,只不过这个例子选择的不太恰当,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违规被通报,教师不能只当教书匠

龙源期刊网
违规被通报,教师不能只当教书匠
作者:毛开云
来源:《师道》2014年第10期
前不久,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纪检监察网了解到,该区通报了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相关规定精神的案件。
其中一起是: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教师薛茂伟、师振琴夫妇为儿子举办升学庆典问题。
(见《北方新报》)
通报6起案件,为啥单单挑出这起案件来说呢?因为这起案件的男女主角都是教师。
不是对教师有偏见,而是觉得教师不能只当教书匠,应该学习时事、关心时事。
假如这对教师夫妇两人或其中一人关心时事,或许不会为儿子举办升学庆典,因为这违反了有关规定。
6月28日《北方新报》就曾报道,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各种“谢师宴”“升学宴”再度来袭。
内蒙古纪检监察网为此推出“坚决刹住‘升学宴’等不正之风”专题,在网站开设举报窗口,对党员干部违规操办“升学宴”、婚丧嫁娶等不正之风进行监督。
不知道这对教师夫妇是否知道这事。
如果不知道,当然是不关心时事;如果知道,那就是顶风作案了。
有的教师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把书教好就行了,时事与自己无关。
真是这样吗?这对教师夫妇被通报,不就与时事有关了吗?再说,不关心时事的教师,又怎能教好书呢?。
禁令难净谢师宴污浊之水

【自由谈】禁令难净谢师宴污浊之水本报上午版【今日谈】栏目抛出话题:日前,安徽铜陵、广东江门、山东滕州等多地教育和纪检部门发布禁令,禁止教师和党员干部参加或操办谢师宴。
这样的强制手段真能让屡受诟病的谢师宴返璞归真吗?以下为本报截稿时,部分参与者对此事的看法。
<光明磊落办谢师宴>*尾号2677的用户:谢师有何不可?言高为师,德高为范,好老师本来就应该尊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表达对老师的谢意升级为吃饭了。
这不能等同于官员公款吃喝,只要是真心感谢老师,不搞名堂,无可厚非。
*尾号8966的用户:礼尚往来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如今正常的走人情已变了味,除传统的红白喜事外,谢师宴、过生日、乔迁之喜、生孩子等都变成搞关系的俱乐部了,不去、不办感觉不踏实。
<尊师传统理当弘扬>*尾号8250的用户:各家婚丧嫁娶请来亲戚挚友,或是可喜可贺,或是揖别送终,亘古不变。
谢师宴名利双收,既有学子成才之名又可收道喜之利,有谁不操办?关键是看谁做到名副其实,既尊师重教,又摒弃敛财恶习。
*尾号9679的用户:我儿子今年金榜题名,谢师宴肯定要办,但我不会去攀比,更不会敛财!确实要感谢老师的培养!心术不正的人,干什么都能搞出花样,做事自己清白就好。
<风气难靠禁令改观>*尾号2345的用户:政府禁令不能让谢师宴杜绝。
行政部门和纪检系统应该想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党员和公务员乐于参加。
要是仅仅是出于尊重师长、感恩,去去无妨,没必要管头又管脚。
若是有别的目的,就查查他们。
*尾号6711的用户:到底是谁把谢师宴搞得这么负面?普通感谢都是礼轻情意重,现在倒过来了,可见“关系”是多么重要,这也决定令行不止啊。
*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
教师自费聚餐遭通报凸显权力任性

教师自费聚餐遭通报凸显权力任性作者:吴元中近日,一则教师自费聚餐遭纪委通报的消息引起网友热议。
经过是,9月9日山西长治市屯留一中24名高二教师中午放假后,到一家饭店以庆祝教师节来临之名自费聚餐,被群众举报。
经查实后,县纪委考虑到教师午餐时间饮酒影响不好,“给全县教育系统以及广大教师抹了黑”,“与加强作风建设格格不入”,责令两名年级负责人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公开作检讨,对其他22名班主任进行集体约谈,并对该事在全县范围进行通报。
但是,既然查明是自费聚餐,又发生在放假后的非工作时间,却以影响不好、“抹了黑”为由进行约谈、责令作检讨、全县通报,让人看到的并不是认真负责,而是权力任性、对被举报人处理的随意性。
虽然说,工作日中午不能饮酒是应当的,但像纪委工作人员解释的“工作日的判断要以全体机关事业单位是否上班为准”,则是笑话。
人们只能根据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安排生活,怎么能以别人是否工作或休息为准呢?如果都以“全体”、“主流”为标准,值夜班的人员是不是因为白天是“法定工作日”、晚上是自己上班时间,什么时候都不能聚餐喝酒了?甚至连睡觉、体育锻炼也是上班时间不能允许的事情,也不能准许?通过屯留县纪委的这种奇葩逻辑和任性,让人切切实实地看到纪委工作人员也会犯错误、滥用职权。
如果说,处分重了被处分人可以通过申诉使不合理处分得以纠正的话,那么,对于那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似的对当事人有利的处分,则由于不会申诉使得错误无法纠正。
若是对这种情况置之不理,任其发展下去,不但会使看似严厉的纪律处分变成蜻蜓点水,无法起到应有作用,还可能会助长执纪人员与被查处人员做交易之风,像司法腐败、执法腐败一样滋生执纪腐败。
通过近年来纪检部门一些人员违法乱纪被追责事件,人们也看到了这种腐败的现实性。
既然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必然会滥用权力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执纪人员同其他部门人员也一样是会犯错误的常人而不是神,权力监督制约与问责的道理就没理由不适用于他们,必须考虑建立科学合理的执纪监督机制、把执纪权也关进笼子里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委通报教师聚餐,矫枉过正了
作者:胡印斌
9月30日,山西长治市屯留县纪委发布通报,称“2016年9月9日星期五中午,屯留一中南校高二年级负责人段旭东、孙膑及22名高二年级班主任在学校放假后,到屯留县曙光商业街金海棠饭店聚餐且饮酒,期间共花费1390元,采取AA制付费。
该事发生在绝大多数机关单位工作日中午时间,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经县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责令段旭东、孙膑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公开做检讨,对参与的其他22名班主任进行集体约谈,并对该事在全县范围进行通报”。
从细节着手,一寸不让,以点带面,正是作风建设的要义所在,本身并无问题。
越是不经意、不起眼的小事件上面,可能潜伏着种种腐蚀性的问题。
这些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公众并非不理解、不接受。
但前提必须是分清公私界限。
不过,现实当中,公私边界也存在一个广泛交织的宽阔地带。
有些时候,难免会发生交集,有关部门的做法如果和公众理解的不太一样,也可能引发舆论反弹。
屯留一中教师聚餐发生的时间,尽管其他公职部门仍在上班,却是学校放假之后。
从公共舆情反应来看,不少人认为,有关部门以工作日期间不能饮酒为名批评这些教师,有些牵强;而其付账方式也是事先商量好的AA制,并非公款吃喝,亦非家长请客。
这可能就和一些公众理解的常识有些出入。
教师也是社会人,除了学校里、课堂上的师表形象之外,也有着其他的社会属性,有交流与沟通、嬉闹与放松的需要。
因此,这种放假之后的聚餐,算不算一种正常人的正常诉求,算不算教师们的私权利,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查处官员的“四风”问题,并非是不允许官员有自己的私生活,更不是要阻断官员在这个社会上的正常人情往来,而是旨在杜绝那种假公务之名的私人享受。
教师为人师表,当然应该注意形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以此为依据砍掉其正当的权利。
所以,不少公众认为,至少在放假后的个人时间里,教师应该拥有自费吃喝的自由,而当地权力机关也没有必要上纲上线,这未免有些矫枉过正。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区分,乃是处理国家和公民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
惟有边界清晰,公私才能各安其位,相得益彰;若模糊含混,则可能出现挤压私人空间的事件。
由此产生的悖论与混乱,不仅不会“再使风俗淳”,反而有可能加剧社会的价值观紊乱。
相对于一些官员的贪腐行为,屯留教师放假期间聚餐吃喝问题或许不是太大的事件。
不过,从事件所产生的舆论反弹来看,又必须值得认真对待。
当地纪委除了通报处分决定之后,其实也应该对处罚的理由和依据,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这样才能有助于更好地厘清公私边界。
概念清晰,边界分明,才能更好地执行纪律,并获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