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证据法学》期末考试拓展学习第14-15讲期末考试拓展学习4
西交《证据法学》在线作业15秋100分解答

西交《证据法学》在线作业15秋100分答案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证据法为法院裁判提供正当的根据B. 证据法受宪法指导并将其有关诉讼证明的规范具体化C. 证据法是程序法的重要组成部分D. 证据法与实体法之间不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正确答案:D2. 下列有关证据规则的表述,正确的是()证据法学案例分析A. 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仅在行政诉讼法中有明确规定B. 证据失效排除规则是强行性规范,在适用上没有例外情形C. 人民法院违反证据失效排除规则认定案件事实,采纳不应采纳的证据的,构成认定事实错误D. 刑讯逼供取得的证据无效,应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予以排除正确答案:D3. 下列表述中能够正确反映证据能力与证据力之间关系的是()A. 证据力是证据能力的简称,两者在内涵上是一致的B. 证据能力与证据力并不完全一致,证据力的内涵包括但又超出证据能力的内涵C. 证据能力与证据力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对诉讼证据的要求,前者决定证据资料可否作为定案依据,后者则决定证据资料对案件事实认定的影响力D. 证据能力与证据力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法院对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是否属实形成心证的根据,而后者则是指证据资料与待证案件事实之间关联性的强弱正确答案:C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做出有罪判决B. 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可以作出证据不足的疑罪判决C. 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D. 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正确答案:B5. 审查判断证据的主体是()A. 审判人员B. 当事人C. 律师D. 鉴定人正确答案:A6. 根据证据是否能够单位证明__为标准,可以把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A. 主要案件事实B. 次要案件事实C. 一般案件事实D. 全部案件事实正确答案:A7. 关于使用“ 测谎仪”来审查被告人口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测谎仪的测试结果是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B. 测谎仪技术在我国仅仅处于理论探讨阶段,还没有进入实际应用C. 测谎仪的测试结果,本质上是一种鉴定结论D. 测谎仪的测试结果可以成为侦查的向导,但不宜作为定案的根据正确答案:D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做出有罪判决B. 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可以作出证据不足的疑罪判决C. 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D. 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正确答案:B9. 沉默权性质上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A. 民事权利B. 行政权力C. 抗辩权D. 防御权正确答案:D10. 根据证据是否能够单位证明()为标准,可以把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A. 主要案件事实B. 次要案件事实C. 一般案件事实D. 全部案件事实正确答案:A11. 下列有关证据保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证据保全是以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为前提条件B. 证据保全可应申请采取,法院也可依职权主动采取C. 证据保全可分为诉讼前的证据保全和诉讼中的证据保全D. 法院可依职权主动采取诉讼前的证据保全正确答案:D12. 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A. 意见证据规划B. 相关证据规则C. 最佳证据规则D. 补强证据规则正确答案:D13. 关于证据种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证据种类是法律根据证据资料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对待证事实的证明作用方式而对证据所划分的类别B. 我国现行的三大诉讼法对证据种类的规定是完全不同的C. 勘验笔录是刑事诉讼法中特有的证据种类D. 证人证言是指所有了解案情的人向司法机关就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正确答案:D14. 从现代法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A. 女子证言的证明力高于男子证言B. 被告人的口供是最佳证据C. 可以用决斗的方式决定案件的是非曲直D. 认定案件事实应当遵守证据裁判原则正确答案:D15. 从现代法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A. 女子证言的证明力高于男子证言B. 被告人的口供是最佳证据C. 可以用决斗的方式决定案件的是非曲直D. 认定案件事实应当遵守证据裁判原则正确答案:D16. 在运用间接证据时,不正确的做法是()A. 只用一个间接证据B. 每个间接证据都查证属实C. 各个间接证据之间不存在着矛盾D. 得出的结论必须是肯定的、唯一的正确答案:A17.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的代理律师()、A. 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B. 可以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C. 经被告委托可以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D. 经原告和证人同意可以向该原告或者证人收集证据正确答案:A18. 诉讼证明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证明相比,相同之处是()A. 证明的主体都是司法机关和诉讼当事人B. 证明的对象都是案件事实C. 都需要遵守法定的证明标准D. 都是人们的逻辑思维活动正确答案:D19. 沉默权性质上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A. 民事权利B. 行政权力C. 抗辩权D. 防御权正确答案:D20. 诉讼证明行为不包括()A. 提供证据B. 调查收集证据C. 审查证据D. 提起诉讼正确答案:D21. 证据规则是()、A. 规范民事行为的法律规范B. 有关证据资格和证明力的法律规范C. 保护言论自由的法律规范D. 仅存在于民事诉讼之中的法律规范正确答案:B22. 物证的根本特征是()、A. 以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证明案件事实B. 以属性、特征或者存在状况等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C. 能够证明案件主要事实D. 不受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正确答案:B23. 下列说法中,符合意见证据排除规则的是()A. 除非法定例外,证人有关事实的意见、推测或者结论应被排除B. 当事人在法庭审理中只能就案件事实作出客观陈述C. 法官在审理中应当中立地听取双方意见,不得随意发表评论D. 专家证言应被排除正确答案:A24.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当事人陈述的特点的是()A. 当事人陈述是在诉讼过程中形成B. 当事人陈述是当事人就案件真实所作的陈述C. 当事人陈述是当事人以其专门的知识或技能对案件事实所作出的判断性意见D. 当事人陈述是当事人向法院所作的陈述正确答案:C25. 物证的根本特征是()A. 以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证明案件事实B. 以属性、特征或者存在状况等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C. 能够证明案件主要事实D. 不受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正确答案:B26. 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证据进行对比作出认定结论的是()A. 甄别法B. 辨认法C. 比较印证法D. 同一认定法正确答案:D27. 盖然性优势的证明标准()A. 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标准B. 是英美法系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标准C. 是双方当事人举证在证明力上的比较标准D. 是当事人双方举证在数量上的比较标准正确答案:C28. 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法学本科《证据学》考试-答案

《证据学》辅导题(选择部分)1.在广义上,证据学的研究对象除了诉讼活动中的证据以外,还包括(abcd)等活动。
A.司法B.执法C.仲裁和公证D.监察2.作为证据学研究对象的证据规则可以分为(ac)。
A.诉讼证据规则B.司法证据规则C.非诉讼证据规则D.审判证据规则3.德国由于是职业法官认定案件事实,故采用(a)。
A.自由心证B.神示证据C.证据规则D.法定证据4.美国由外行组成的陪审团审理案件事实,为了正确引导他们判断证据,建立了(C)。
A.自由心证B.神示证据C.证据规则D.法定证据5.诉讼证据规则包括(abc)中运用证据的规则。
A.刑事诉讼B.民事诉讼C.行政诉讼D.经济诉讼6.非诉讼证据包括(abcd)等活动中运用证据的规则。
A.行政执法B.仲裁C.监察D公证7.证据的证明力是指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
以及人们通常所说的(bcd)。
A.科学性B.可信性C.可采性D.可靠性8.证据是与案件有关的一切事实,它可以是(abcd)的。
A.口头B.书面C.复制D.实物9.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之一,它与诉讼制度是(a)。
A.从属关系B.因果关系C.优势互补关系D.权利义务关系10.控诉式诉讼制度产生于(b)。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1.纠问式诉讼制度的证据制度是(bc)。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刑讯逼供C.口供主义D.自由心证12.混合式诉讼实行的是(a)诉讼制度。
A.诉讼双方权利对等B.刑讯逼供C.口供主义D.纠问式13.我国的诉讼制度是(a)的诉讼制度。
A.分权主义B.纠问式C.职权主义D.混合式14.审问主义主要盛行于(a)的一些国家。
A.欧洲大陆B.英美C.非洲D.亚洲15.研究证据学的方法,除了借鉴和创新的研究方法以外,还有(abcd)。
A.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方法B.系统、全面研究的方法C.比较研究的方法D.实证研究的方法16.神示证据制度产生于(b)。
证据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证据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证据法中,以下哪项不属于证据的法定种类?A. 物证B. 书证C. 证人证言D. 非法录音答案:D2. 在证据法中,以下哪项不是证据的基本原则?A. 相关性原则B. 合法性原则C. 真实性原则D. 随意性原则答案:D3. 根据证据法,以下哪项不属于证据的排除规则?A.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B.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C. 特权规则D. 证据的任意性规则答案:D4. 在刑事诉讼中,以下哪项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A. 物证B. 书证C. 非法取得的口供D. 证人证言答案:C5. 证据法中,以下哪项不属于证据的证明力?A. 直接证据的证明力B. 间接证据的证明力C. 证人的可信度D. 证据的来源答案:D6. 在民事诉讼中,以下哪项不属于证据的分类?A.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B. 主观证据与客观证据C. 法定证据与非法证据D.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答案:C7. 根据证据法,以下哪项不属于证据的收集方法?A. 询问B. 搜查C. 监听D. 观察答案:C8. 在证据法中,以下哪项不是证据的审查判断?A. 证据的合法性审查B. 证据的关联性审查C. 证据的充分性审查D. 证据的可接受性审查答案:C9. 根据证据法,以下哪项不属于证据的运用?A. 证据的提出B. 证据的质证C. 证据的排除D. 证据的保管答案:D10. 在证据法中,以下哪项不属于证据的保全?A. 证据的封存B. 证据的扣押C. 证据的复制D. 证据的销毁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证据法中,以下哪些属于证据的法定种类?A. 物证B. 书证C. 证人证言D. 电子数据答案:ABCD12. 在证据法中,以下哪些属于证据的基本原则?A. 相关性原则B. 合法性原则C. 真实性原则D. 充分性原则答案:ABC13. 根据证据法,以下哪些属于证据的排除规则?A.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B.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C. 特权规则D. 最佳证据规则答案:ABCD14. 在刑事诉讼中,以下哪些证据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A. 物证B. 书证C. 合法取得的口供D. 证人证言答案:ABCD15. 证据法中,以下哪些属于证据的证明力?A. 直接证据的证明力B. 间接证据的证明力C. 证人的可信度D. 证据的来源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证据法中的证据必须具有相关性,与案件事实无关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西安交通大学18年9月课程考试《证据法学》作业考核试题

(单选题) 1: 鉴定结论与证人证言的相同之处在于()。
A: 都是主要证据B: 都是直接证据C: 都是原始证据D: 都是言词证据正确答案:(单选题) 2: 下列关于证据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证据法受宪法指导并将其有关诉讼证明的规范具体化B: 证据法保障当事人的上诉权C: 在英美法系,证据法的具体规则一般规定在诉讼法典中D: 证据法与实体法之间不存在着密切关系正确答案:(单选题) 3: 审查判断证据的主体是()。
A: 审判人员B: 当事人C: 律师D: 鉴定人正确答案:(单选题) 4: 反证()。
A: 是指能够证明当事人自己主张的事实存在的证据B: 是指能够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C: 是指产生于案件事实发生过程中的证据D: 是指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不存在的证据正确答案:(单选题) 5: 下列关于证明标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证明标准仅与法官相联系B: 证明标准指导当事人如何举证C: 证明标准与当事人仅有极其间接的联系D: 证明标准决定着证明责任的分配正确答案:(单选题) 6: 我国诉讼立法中,没有明确将视听资料规定为独立的证据种类的法律是()。
A: 《民事诉讼法(试行)》B: 《行政诉讼法》C: 《律师法》D: 《刑事诉讼法》正确答案:(单选题) 7: 将证据划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根据是()A: 证据的表现形式B: 证据与主要证明对象之间的关系C: 证据与当事人证明责任的关系D: 证据的来源正确答案:(单选题) 8: 下列证据中属于言词证据的是()。
A: 勘验、检查笔录B: 鉴定意见C: 书证D: 视听资料正确答案:(单选题) 9: 诉讼中未经当事人质证的证据材料()、A: 都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B: 在明确告知当事人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C: 由法院依职权决定是否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D: 一律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正确答案:(单选题) 10: 从现代法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A: 女子证言的证明力高于男子证言B: 被告人的口供是最佳证据C: 可以用决斗的方式决定案件的是非曲直D: 认定案件事实应当遵守证据裁判原则正确答案:(单选题) 11: 在刑事自诉案件中,承担证明责任的是()A: 自诉人B: 法院C: 检察院D: 公安机关正确答案:(单选题) 12: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的代理律师()、A: 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B: 可以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C: 经被告委托可以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D: 经原告和证人同意可以向该原告或者证人收集证据正确答案:(单选题) 13: 关于程序法事实是否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正确的说法是()A: 程序法事实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B: 程序法事实不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C: 广义上的证明对象包括程序法事实D: 证明对象包括程序法事实,但举证责任仅仅涉及实体法上的事实正确答案:(单选题) 14: 英美最佳证据规则的适用是针对()。
期末证据法学试题及答案

期末证据法学试题及答案(正文)1. 选择题:1)在证据法中,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两类。
下列哪种不属于间接证据?A. 证人证言B. 鉴定意见C. 书证D. 被告人陈述答案:C. 书证2)下列哪种情况下,法庭可以采取非常规方式进行证明?A. 证人作证不符合规定程序B. 当事人提出新证据C. 辩护人提出的证据有重大瑕疵D. 证据主要以书证为主答案:B. 当事人提出新证据3)以下哪种情况,被告人在审判中享有证据排除权?A. 被告人的证据损害国家机密B. 被告人透露了重要证人的姓名C. 被告人提供了与案件事实关联不大的证据D. 被告人提供了报复性的证据答案:A. 被告人的证据损害国家机密2. 简答题:1)请简要说明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区别。
答案:直接证据是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如目击证人的证言、监控录像等;间接证据是通过推理或其他证据支持来推断案件事实的证据,如鉴定意见、书证等。
2)请列举三种常见的证据困境,并说明可能的解决方法。
答案:证人证言不一致:通过与其他证据相结合进行推断,或对证人进行进一步追问,了解更多情况。
证据违法或不合规:排除非法证据,重视合法证据的分析和使用。
证据不足或难以获取:充分发挥法庭调查权,追加收集证据,借助鉴定意见等方式弥补不足。
3)请简要解释“证据的拼接原则”。
答案:证据的拼接原则是指在判断案件事实时,法庭应将各种证据进行组合和拼接,综合考虑,从而获得更准确、完整的证据链条,提高案件事实的确定性。
3. 论述题:请分析我国证据法对电子证据的规定,并论述其适用性和挑战。
答案: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56条等法律均对电子证据进行了规定。
电子证据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网络犯罪、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
该规定的适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电子数据与书面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2)明确电子证据的提交、保存、鉴定等程序和要求;3)规定了对电子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4)便捷了电子证据的提交和审查,提高了诉讼效率。
西安交大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西安交大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西安交通大学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A. F = maB. F = m/aC. a = F/mD. a = F * m2. 在化学中,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A. 原子核的质量B. 质子数C. 中子数D. 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A. 星型拓扑B. 环形拓扑C. 总线拓扑D. 树形拓扑4. 经济学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A.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的边际效用逐渐增加B.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C.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的边际效用保持不变D. 消费者对商品的边际效用与消费量无关5. 以下哪个不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A. 物种多样性B. 基因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个体多样性6.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熵总是:A. 增加B. 减少C. 保持不变D. 先增加后减少7. 以下哪个是线性代数中矩阵的特征值?A. 矩阵的元素B. 矩阵的行列式C. 矩阵的秩D. 矩阵的逆8. 计算机编程中,递归算法的基本思想是:A. 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问题B. 将问题转化为更复杂的问题C. 将问题重复执行多次D. 将问题推迟解决9. 根据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精确测量,因为:A. 测量设备不够精确B. 粒子太小,难以测量C. 这是量子力学的基本特性D. 粒子在测量时会移动10. 在心理学中,认知失调是指:A. 个体在面对矛盾信息时产生的不适感B. 个体在面对困难任务时产生的挫败感C. 个体在面对新信息时产生的好奇心D. 个体在面对压力时产生的焦虑感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牛顿三大定律的内容。
2. 描述化学键的形成原理及其在分子结构中的作用。
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法学》期末考试拓展学习(四)4

西交《知识产权法学》(四)一、例举专利法规定的专利侵权行为?1.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2. 假冒他人专利的;3. 以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以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的;二、何谓判断专利的相同侵权和等同侵权?1.专利的相同侵权判断:专利产品和被控产品之间具有相同的特征、相同的结构、相同的性能、相同的产品或专利方法与被控方法具有相同的特征、相同的性能、相同的技术参数等,即为相同侵权。
2.等同侵权判断:专利产品和被控产品之间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基本相同的结构、基本相同的性能、基本相同的产品或专利方法与被控方法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基本相同的性能、基本相同的技术参数等,即为等同侵权。
三、专利申请遵循那些基本原则?1.书面原则2.先申请原则3.单一性原则四、专利权强制许可要哪些条件?1.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以合理的条件请求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而未能在合理长的时间内获得这种许可时,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根据该单位的申请,可以给予实施该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
2.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者非常情况时,或者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
3.一项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比前已经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经济意义的重大技术进步,其实施又有赖于前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实施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根据后一专利权人的申请,可以给予实施前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强制许可。
在依照前款规定给予实施强制许可的情形下,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根据前一专利权人的申请,也可以给予实施后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强制许可。
五、专利无效宣告有哪些法律后果?1.宣告无效的专利权视为自始即不存在。
2.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决定,对在宣告专利权无效前人民法院作出并已执行的专利侵权的判决、裁定,已经履行或者强制执行的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决定,以及已经履行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和专利权转让合同,不具有追溯力。
成人教育 《证据法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证据法学复习题A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被害人陈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害人陈述作为诉讼证据,可以包括严惩犯罪分子的要求B.被害人死亡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替他提供被害人陈述C.被害人陈述是一种独立的证据D.被害人陈述只能由自然人作出2.属于证明对象的是()A.法院总背回避的事实B.证据事实C.众所周知的事实D.公证的事实3.只有对()而言,才有所谓的证明责任A.证明标准B.证明对象C.证据事实D.证据规则4.下列不属于西方证据法律制度历史发展阶段的是()A.神示证据制度B.自由心证证据制度C.法定证据制度D.无罪推定证据制度5.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证据法律制度特征的是()A.刑讯是获取证据的合法手段B.重视“五听”判案法C.注重对实物证据的收集D.从未存在过神判法6. 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的是()A.刑事公诉;B.刑事反诉;C.民事诉讼;D.行政诉讼7. 下列讯问犯罪嫌疑人程序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 侦查人员告知犯罪嫌疑人必须如实回答侦查人员的一切提问B. 侦查人员未进行口头询问直接让其书写供词C. 侦查人员讯问某17岁犯罪嫌疑人时,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现场D. 侦查人员未同意犯罪嫌疑人补充并改正笔录的请求8.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逮捕时的证明标准是()A. 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B.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C. 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D. 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9. 大陆法系国家对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立法表述是( )。
A.内心确信 B.高度的盖然性C.盖然性的优势 D.排除合理怀疑10.某公安机关法医王某在下班途中目睹了甲伤害乙的经过,那么()A 王某应当作鉴定人 B.王某应当作证人C.王某既可以作鉴定人,又可以作证人D.王某既不能作鉴定人,又不能作证人二、多项选择题1. 证据的合法性包括()A.运用证据的主体要合法;B.每个证据来源的程序要合法;C.证据必须具有合法形式;D.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2. 下列那些属于物证()A.作案的工具;B.行为所侵害的客体物;C.行为过程中所遗留的痕迹的物品;D.被害人的尸体3. 下列关于证人资格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并有作证能力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B.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交《证据法学》第14、15讲“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在英美国家的理解与适用廖明近年来,我国不少学者在对我国“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法定刑事证明标准进行反思的同时,认为我国应当在法律真实说的基础上确立“排除合理怀疑”的刑事证明标准。
“排除合理怀疑”是英美法系国家在刑事诉讼中适用的证明标准,就我国而言,属于舶来品。
然而,与主张我国应当确立该项证明标准的学者人数之多、呼声之高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国内却鲜有论著对“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产生、发展以及英美法系国家在司法实践中对这一标准的理解与适用进行系统的评介。
随着现代社会中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和交往的日益增多,一国对他国法律制度借鉴和移植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
然而,借鉴应当是有前提的,需要对他国采取该项制度的社会背景、该项制度的历史沿革、该项制度在实践中的实际操作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由于“排除合理怀疑”标准产生于英国和美国,同时,英国和美国既是英美法系的主要代表国家,两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这一标准的研究也最为发达、适用也最为成熟。
因此,笔者这里谨就“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在英国和美国的理解与适用作一番介绍,希翼大家不要忽视或者忽略对“攻玉之石”原产地和本来面目的考察和研究。
为方便行文,除特别指明外,下文就英国和美国一起阐述时,一般简称为英美。
一、英美法上刑、民事证明标准的差异证明标准在英美国家证据法中一般以“standard of proof”、“the degrees of proof”等词汇表述。
关于证明标准的含义,英国学者墨菲曾指出:“‘证明标准’术语,是指卸除证明责任必须达到的范围或程度。
它是证据必须在事实审理者头脑里形成的确定性或盖然性程度的尺度;是负担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在有权赢得诉讼之前必须运用证据说服事实审理者的标准,或是他为获得有利于己的认定而对某个事实争议进行证明所应达到的标准。
所以,从卸除证明责任的角度看,它是证据的质量和说服力应达到的尺度。
”也就是说,证明标准是运用证据对案件事实进行证明所应达到的程度,它与证明责任密切相关,是法定责任的卸除标准,是案件事实得到证明对证据的质和量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这是证明标准的内涵所在。
并且,从英美学者的理解来看,证明标准似乎更多的是指定罪标准,即在审判阶段认定被告人有罪、作出有罪判决的标准。
在英美国家中,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与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不同的。
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排除合理怀疑,英文表示为“beyond reasonable doubt”,我国也有学者将之译为“超出合理怀疑”、“排除一切合理怀疑”、“超出一切合理怀疑”等。
它是刑事审判中公诉方为证明被告人有罪必须达到的标准。
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盖然性优势,英文表示为“preponderance of probability”,我国也有学者将之译为“占优势的盖然性”、“概然性优势”、“占优势的概然性”等。
在英美证据法中,与之并用或换用的通常还有“balance of probability”(译作“盖然性平衡”)和“preponderance of evidence”(译作“优势证据”)。
对于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和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差异,英国的丹宁勋爵1947年在Miller v. Minister of Pensions一案中作出经典的阐述:“在刑事案件中,……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并不意味着连怀疑的影子都必须排除掉,如果法律允许幻想的可能性妨碍司法的过程,它就不能有效地保护社会。
如果不利于被告人的证据十分有力,以至使有利于被告人的可能性甚微,就应当以如下裁决来驳回这种可能性,‘当然,它是可能的,但一点也不确实’。
倘若如此,此案的证明即已达到了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但任何小于此种程度的证明都不够充分。
”“在民事案件中,……必须能达到合理的盖然性程度,但不必有刑事案件中要求的证明标准程度高。
如果证据如同法庭所说:‘我们认为是的可能性比不是的可能性高,’,则证明责任得到卸除,但如果可能性相同,则证明责任不能卸除。
”美国的哈兰大法官也指出:“虽然‘优势证据’和‘排除合理怀疑地证明”这两个术语在数量上是不精确的,但它们向事实发现者传达了关于其被希望对事实结论正确性具有的自信程度的不同观念。
”可见,排除合理怀疑的刑事证明标准较盖然性优势的民事证明标准要高。
那为什么会存在如此差异呢?这是因为错误的刑事判决往往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包括丧失自由甚至是生命。
哈兰大法官更是将排除合理怀疑标准上升到正当程序的高度,认为刑事案件中对于排除合理怀疑证明的要求是基本的程序正义的表达,正当程序要求在刑事审判中适用比民事诉讼中更为严格的标准。
銆€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据美国学者威格莫尔考证,英国最早在判例法上确立“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是在18世纪的初期,但那时仅适用于死刑案件,而对其他案件并未作如此要求,在其他的刑事案件中,最初适用的证明标准乃是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必须具有“明白的根据”。
直到1798年在苏格兰首府都柏林审判的叛乱案中,“排除合理怀疑”始作为一个固定的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这一点,我国台湾地区学者李学灯曾指出:“排除合理怀疑在英国法上可以追溯至18世纪初期。
开始要求如对被告定罪科刑,须有明白的根据。
以后曾用各种不同的用语,用来表示信念的程度。
最后仍用疑字做标准,即所谓‘合理怀疑’亦即须信其有罪至无合理之怀疑。
到了19世纪初期,流行一种典型的说法,就是由于良知的确信,足以排除一切合理怀疑。
”至于美国,有罪的刑事指控必须被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建立这一要求至少从美国建立伊始就已确立。
然而,在英美两国,刑事诉讼应当适用比民事诉讼高的证明标准这一观念却是早已有之。
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周叔厚指出,大约在公元四世纪时,应当早已反复有此标准。
銆€美国学者德瑞也论证,这一观念已经不间断地适用好几个世纪了。
二、英美法关于“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定义与解释在英美刑事诉讼中,由公诉方承担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通常指的证明标准即是公诉方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应当达到的程度和要求。
刑事诉讼中采用“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即意味着公诉方必须排除合理怀疑地证明被告人的罪行。
然而,在英美,证据法是专门为陪审团设计的。
“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最初即产生于陪审团审。
虽然陪审团审已经不是英美国家的主要审判方式,但大量刑事案件,尤其是重罪案件仍然使用陪审团审判。
在适用陪审团审时,规定证明标准的规则是法官要处理的法律问题,所提交的证据是否达到证明标准则是陪审团要处理的事实问题。
而陪审员是法律的外行,因此,在陪审团退庭评议之前,主持庭审的法官应对陪审团作总结提示,指示陪审团公诉方应达到的证明标准。
(一)英国普通法关于“排除合理怀疑”的指示、定义与解释1、指示与提法在英国,审判法官有责任以适当的提法使陪审团注意到证明标准有多高。
然而,在就证明标准指示陪审团时,并没有要求使用特定的提法。
枢密院指出,法官在审判中作总结提示时,他有机会观察陪审员,最好是让他行使自由裁量权,选择最适当的语言以使陪审团明白:除非他们对被告人有罪感到确信无疑,否则不能宣告被告人有罪。
刑事上诉法院法官戈达德勋爵在R v. Hepworth and Fearnley案中指出:“我要重申我在Kritz案中的意见:‘要紧的不是专门提法;而是总结提示的效果。
如果陪审团明白,他们必须被彻底说服相信被告人有罪,并且除非他们感到确信无疑,否则不能宣告被告人有罪,并且证明责任总在公诉一方而不是在被告一方,’这就足够了。
如果认为诉讼必须依赖于使用专门提法或者使用专门语言或语词,我对此会感到很难过。
”虽然没有专门的提法,但审判法官通常使用的指示有两种。
陪审团会被指示:或者他们“应当被说服至感到确信无疑”(或更简单些:“确信有罪”或“确信无疑”),或者他们“应当被说服至超出合理怀疑地相信被告人有罪”。
这两种提法经常使用,并且都得到了权威的支持,在某些时候,这两种提法被结合使用。
1935年的Woolmington案赋予了“合理怀疑”的指示以权威。
桑基大法官在Woolmington v. 案中指出,公诉方应当排除合理怀疑地证明案件,如果在全案终结时仍存在“合理怀疑”,被告人有获得无罪判决的权利。
在1972年的McGreevy v. 案中,它的权威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该案中,莫里斯勋爵指出:“必须向陪审团解释清楚,除非他们被说服至排除合理怀疑地相信被告人有罪,否则不能对被告人定罪。
”銆€这也是1979年被赛门勋爵和迪普洛克勋爵,1981年被迪普洛克勋爵在意见中使用的检验规则,并得到了上诉法院司法委员会的赞同。
因此,有人主张,这是就公诉方证明被告人有罪应当承担的证明标准所给出的适当指示。
然而,从1950年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刑事上诉法院表示了对如下指示的偏爱,即“应当被说服至感到确信无疑”。
这种提法由戈达德勋爵在1950的Kritz案和1953年的Summers案中倡导。
在R v. Kritz案中,戈达德勋爵指出:“一旦法官开始使用‘合理怀疑’,并试图解释合理怀疑是什么和不是什么——比起用平白语言来说明它们:‘公诉方的责任是说服你们确信被告人有罪’——他更可能把陪审团弄糊涂。
”戈达德勋爵表示他更倾向于这样对陪审团作指示:“他们必须被彻底说服相信被告人有罪,并且除非他们感到确信无疑,否则不能作出对被告人不利的裁决。
”在R v. Summers案中,戈达德勋爵再次强调他在Kritz案中的意见:“如果一个陪审团被告知他们的职责是考虑证据,看它能否说服他们,使他们在作出有罪裁决时感到确信无疑,这比起用‘合理怀疑’的措辞强多了,我希望将来能够这样做。
我在总结提示时从不用那样的措辞。
我总是告诉陪审团,在他们作出有罪判决前,他们必须感到确信无疑,他们必须被说服相信公诉方已经证明被告人有罪。
”銆€在1983年的R v. Qulnn案中,上诉法院同意“陪审团被说服以至于他们对被告人有罪感到确信无疑”的表述。
在1955年的R v. Hepworth and Fearnley案中,戈达德勋爵解释他以前反对使用合理怀疑措辞的理由,是基于向陪审团解释什么是合理怀疑存在困难。
“关于什么是合理怀疑以及什么不是合理怀疑的特定解释通常特别难以遵循,并且特别难以告知陪审团什么是合理怀疑。
给陪审团解释说合理怀疑不是一个合理的怀疑,就等于没有作出任何真正的指导;告知陪审团合理怀疑是使他们在自己的事务中产生犹豫的那种怀疑,在我看来也没有提出任何特殊的标准。
因为,一位陪审员认为会犹豫的事,另一位陪审员可能会说那件事对他来说根本不会产生犹豫。
”那么,“确信无疑”和“排除合理怀疑”的提法到底孰优孰劣呢?我们且先看看丹宁勋爵在Miller v. Minister of Pensions案中对刑事诉讼中要求的证明标准所作出的经典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