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SNS业务发展报告
社交网络(SNS)发展现状与趋势

在我国,国内第一个校园交友网站校内网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覆盖率已超过 90%,51 网在
15~25 岁年轻人中也有较高的覆盖率,08 年迅速成长的开心网则成为年轻白领娱乐休闲
和打发时间的新宠,短短半年多时间就发展了约 1500 万注册用户。
研究员:
社交业务经过短短 5 年的发展,已成为覆盖用户最广、传播影响最大、商业价值最
2.3 盈利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19 2.3.1 业务盈利能力有限,网络广告依然是首选......................19 2.3.2 继续探索新型商业模式,联合运营有望成趋势..................21
2.2 盈利模式分析 .................................................41
第2页
版权所有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 52 号 TEL 62304136
2009 年 8 月
社交网络(SNS)发展现状与趋势
图目录
图 1 全球各地区社交网站用户规模增长情况..........................3 图 2 历年全球网站流量排名........................................4 图 3 全球主要社交网站份额饼状图..................................5 图 4 07 年 7 月-09 年 1 月 Facebook 用户规模增长情况................6 图 5 我国社交网站业务发展演进脉络图.............................11 图 6 2008 年我国网络社区业务用户覆盖情况 ........................12 图 7 主流 SNS 网站提供服务种类...................................14 图 8 我国 SNS 社交网站领域示意图.................................15 图 9 校内网提供应用视图.........................................18 图 10 TOP 50 SNS 网站网络广告部署情况 ...........................19 图 11 TOP 50 SNS 网站网络广告部署情况 ...........................21 图 12 社交网站产业链模型........................................26 图 13 中国移动 139 社区网站中应用偏少............................31 图 14 开心网中,肯德基吸乐无穷活动界面..........................32
中国SNS社交网络服务的经营现状及商业前景

中国SNS社交网络服务的经营现状及商业前景本文针对中国SNS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的进程,对SNS网站运营和盈利模式其进行了分析,总结当前SNS网站经营中存在问题和困难,并对今后SNS网络服务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标签:社会性网络服务六度空间理论运营和盈利模式同质化一、SNS的起源SNS英文全称为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其宗旨是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美国人基于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创立的六度分割理论,最早构思出SNS的概念。
根据六度分割理论,每个个体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即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按照该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可以不断放大并相互交叉,最终形成一个大型网络——即社会性网络(Social Networking)。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结合六度空间理论和WEB2.0技术的基础上,一些著名的SNS网站——Facebook、MySpace等在2003年前后相继出现。
随后几年,此类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的SNS网站在全球网络用户中风靡,例如我们所熟知的:Orkut、StudiVZ、Skyrock、LinkedIn、Friendster等等。
SNS在中国的兴起相对欧美和其他发达地区较晚,但发展势头却相当迅猛。
2005年8月,庞升东率先创立了以交友为主的博客社区;同年12月,几位大学生创立了校内网(后由千橡集团接手更名为人人网)。
此后,中国的SNS网站便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其中最著名的SNS网站除上述两家外还包括:开心网、豆瓣网、同学网、占座网以及腾讯的QQ空间等等。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资料,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SNS社交网站的用户已经超过1.2亿,约1/3的中国网络用户在使用SNS服务。
如此庞大的用户基础立刻引起了资本市场对SNS网站的浓厚兴趣,为SNS网站及相关领域带来潜力巨大的投资机会。
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研究报告

调查背景:伴随着中国网民人数增加与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中文搜索引擎发展迅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已经达到3.38亿人,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已达到2.35亿人,在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69.4%,成为网民重要的网络应用之一。
2009年是搜索引擎快速发展的一年,同时也是搜索引擎备受考验的一年。
一方面,SNS、3G等网络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搜索引擎的发展向更加进一步专业化、社区化、移动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更多的热点。
中文搜索、图片搜索、地图搜索更加专业、精准,同时在社区搜索、移动搜索等领域也展现良好地发展前景,成为相关从业者关注的焦点。
另一方面,搜索引擎公信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如何树立搜索引擎公信力,打造可信的信息渠道,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
CNNIC从2005年开始,对搜索引擎整体市场保持了持续的关注与研究。
为持续、深入地研究搜索引擎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推进搜索引擎在中国健康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8月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搜索引擎用户端调查研究,通过详细、深入地剖析中国搜索引擎用户的结构特征、认知心理和行为趋向,解读中国引擎行业的发展和变化,促进搜索引擎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调查样本分布:电话调查的目标总体是中国大陆(除港、澳、台三地)网民。
CNNIC随机抽取华北、东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7大区域内的一级城市三个、二级城市十一个、三级城市十一个。
所有调查样本根据城市所有电话局号,通过随机生成电话号码的方式,抽取住宅电话、小灵通和宿舍电话进行访问。
访问对象是半年内上过网且使用搜索引擎的用户。
具体样本分布见下表:表 1 2009年搜索引擎调查样本分布本次调研成功样本量总和为3007个,其中一级城市901个成功样本,二级城市1301个成功样本,三级城市795个样本,在城市级别的研究中满足在置信度为95%时,每个城市级别估计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小于3%,在京、沪、广三地的研究中满足在置信度为95%时,估计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小于5%,在区域研究中满足在置信度为95%时,估计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小于5%。
2008——2009年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综述

高 ,中国大、中型企业 为降低企业通讯 运营成本 ,并提 高业 务效率 ,已经更多的关注企 业即时通讯市场 ,全 国 5 0强企 0 业 中有 8 % 允许即时通讯软件成为继 电话、邮件后的又一沟 O 通 方式 ,部 分企业 采购 了专业 的企 业级即 时通讯解 决方案 ,
企 业 已 经 成 为 即 时 通 讯 工 具 的重 要 载 体 。 这 部 分 需 求 被 金 融 图 22 0 0 8年 中 国企 业 即 时 通 讯 市 场 品 牌 结 构 数 据 来源 :赛 迪 顾 问 2 0 ,01 09
S me i 75中 文 版 ,正 式 进 入 中 国 市 场 ,IM 凭 借 多 年 a t me . . B 在 该 领 域 的 探 索 已 经 具 备 了一 定 的 市 场 知 名 度 :微 软 推 出 Ofc mm u ia o ev r 0 5并 在 2 0 i f e Co nc t r re 0 S 2 0 6年 开 始 得 到 企 业 用 户 的 关注 , 业 务 已进 入 正 轨 。 通 软 联 合 、点 击 科 技 等
服 务 商 市 场 开 拓 中 ,也 把 为 企 业 服 务 作 为 工 作 的 重 点 之
一
国企业即时通讯 市场的 竞争格局 已经出现端倪 。腾讯 受中国
市 场 现 状 影 响 ,推 出 R X产 品后 逐 步 进 人 企 业 服 务 领 域 ,虽 T
然 进 展缓 慢但 也牢 牢 占据 在 该市 场 的一 席 之 地。IM 通 过 B
内多数跨国企业 、大 型集团都在使 用其产 品,用 户份额 达到
1 %。 微 软 L 4 CS在 2 0 0 8年 也 在 市 场 取 得 了一 定 的 进 展 ,在 为 多种 行 业 提 供 解 决 方 案 ,用 户 份 额 达 到 1%。 国 内 企 业 以 1 通 软 联 合 、点 击 科技 为较 成功 的企 业 I 服 务 商 ,着 力在 政 府 M 与 制 造 业 发 力 ,分 别 占据 了 1% 和 8 的市 场 份 额 。 2 %
SNS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分析

(讯)1.用户(群组、好友、个人中心)SNS:Social Network Software,社会性网络软件,依据六度理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
并且无限扩张自己的人脉,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获取一点,得到该人脉的帮助。
SNS基于用户,发展于用户,SNS永远围绕着用户展开行为,用户的行为、隐私等都将成为用户在SNS上的停留的关键。
前几天Facebook推出Groups功能更是基于用户的基本上出发,该功能允许用户将好友添加入群组,更方便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
说明SNS永远是从用户出发。
而很多虚假用户已经沾污了这个关系维持体。
2.安全人与人交流存在着安全问题,账户安全、隐私安全等都是SNS需要重点维护的对象,谁也不想收到莫名的骚扰电话,更不愿意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全部展示给不认识的人看,这也是为什么人人获得软银4亿美元投资后很多的用户离开SNS的原因。
SNS网站要给用户予安全感才可以让更多的用户停留在网站上,哪怕是实名,用户还是愿意交给网站,别让用户有危险。
3.场景还有多少用户会半夜起来偷菜?我相信很多用户已经逐渐的离开SNS。
以前进办公室第一件事是打开网站,开始收菜,开始停车位。
当网站对于用户的使用场景有局限时,SNS也受到了制约。
SNS如何快速的溶入中国用户的网站场景这将是越来越多的SNS要求考虑的。
别让SNS死在PC上。
4. UGC(用户创造内容)死在重日志、相册等,门槛较高的UGC上用户创造内容,这对于SNS网站来说是吸引用户停留在网站的一大因素。
你会发现很多SNS的用户的内容大多来自于转载,而对于真实内容的创造显的微乎其微,重日志、相册等都将在SNS 中死亡,因为博客已经有这些功能了,SNS更多的是将用户的行为简单化、便捷化、人性化、个性化。
别让用户有过高的UGC门槛。
5.关系SNS基于六度理论,关系将是SNS走向的决定因素,同时也是反应当前用户社会关系的一个准则。
在这越来越自我的年代,SNS成为新的关系维护另一利器,不再靠电话,不再靠见面来维持二者的关系,同时也是拓展自己关系的另一途径。
2009年度社交网站十大事件回顾

(讯)进入2009年,社交网站开始爆发,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据统计,国内目前各类社交网站数量有数万家之多,但产品(product)的同质化也成为发展的阻碍。
回顾2009年的SNS网站的发展路径,SNS经历了从单纯的社交关系到游戏式的互动关系,再到移动平台和视频内容的加入,以至于延伸到微博的范畴,走了一条飞快但却并不平淡的路程。
为此,回顾2009年社交网站发展,盘点出09年社交网站十大事件:
2009年1月,腾讯旗下SNS产品(product)“QQ校友”正式对外发布,业界可能将改写SNS网站的竞争格局。
2009年5月,新浪内部启动了“新浪朋友”的内测。
并称“新浪朋友”将于6月对外开放测试。
2009年5月5日,电子商务公司网盛生意宝推出“生意人脉圈”,阿里巴巴也紧随其后推出“人脉通”,标志着SNS 进入电子商务时代。
2009年5月,开心网(kaixin001)一纸诉状将千橡旗下的开心网(kaixin)告上法庭,称后者侵权。
2009年7月,搜狐独立研发的SNS产品(product)“白社会”结束邀请测试阶段,正式对网友开放注册。
2009年8月,千橡互动集团于正式宣布旗下“校内网”正式更名为“人人网”。
2009年9月,SNS类社交网站开心网、人人网、千橡开心网等纷纷推出收费项目。
2009年9月,央视《朝闻天下》一期节目对“儿童版开心网”《摩尔庄园》点名批评。
2009年10月,社交网站正遭到大部分美国公司的封杀。
数据称54%的美国企业彻底封杀社交网站。
2009年11月,CNNIC发布报告称,2009年我国交友和社交网站的用户规模将达1.24亿。
(编选)。
2009年度中国即时通讯用户调研报告

中国即时通信用户调研报告2009年度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报告目录报告摘要 (6)第一章报告介绍 (7)1.研究背景 (7)2.报告定义 (7)3.即时通信分类 (8)3.1综合类即时通信工具 (9)3.2跨平台即时通信工具 (9)3.3跨网络即时通信工具 (9)3.4垂直即时通信工具 (9)4.研究范围 (10)5.研究方法 (10)第二章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分析 (11)1.即时通信市场五力分析 (11)2.即时通信市场促进以及阻碍因素 (12)2.1市场促进因素 (12)2.2市场阻碍因素 (13)3.中国即时通信软件竞争形势 (13)3.1中国即时通信软件渗透率 (13)3.2中国即时通信首选软件状况 (14)4.中国即时通信功能满意度 (14)第三章中国即时通信用户总体分析 (16)1.中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 (16)2.中国即时通信用户身份特征 (16)2.1中国即时通信用户性别特征 (16)2.2中国即时通信用户年龄特征 (17)2.3中国即时通信用户学历特征 (17)2.4中国即时通信用户收入特征 (18)3.中国即时通信用户使用行为特征 (19)3.1中国即时通信用户软件使用状况 (19)3.2中国即时通信用户联系人规模 (20)3.3中国即时通信用户联系人来源 (20)3.4中国即时通信用户上网地点 (21)3.5中国即时通信用户使用功能 (22)3.6中国即时通信用户登陆习惯 (23)3.7中国即时通信用户密码更换 (24)3.8中国即时通信用户安全事件 (24)4.中国即时通信用户使用心理特征 (25)4.1中国即时通信用户更换原因 (25)4.2中国即时通信用户使用过程中关注 (27)4.3中国即时通信用户外挂使用情况 (28)4.4中国即时通信用户付费特征 (29)5.中国即时通信用户互联网使用特征 (30)5.1中国即时通信用户上网设备情况 (30)5.2中国即时通信用户每周上网天数 (31)5.3中国即时通信用户上网时间 (32)5.4中国即时通信用户其他服务渗透率 (32)5.5中国即时通信用户网络消费能力 (33)第四章移动即时通信用户特征 (34)1.移动即时通信用户规模 (34)2.移动即时通信用户性别结构 (34)3.移动即时通信用户年龄结构 (34)4.移动即时通信用户学历结构 (35)5.移动即时通信用户收入结构 (36)第五章主流即时通信软件用户对比分析 (37)1.中国主流即时通信软件分析 (37)1.1主要即时通信软件年龄特征 (37)1.2主要即时通信软件用户学历特征 (37)1.3主要即时通信软件收入特征 (38)1.4主要即时通信软件消费能力 (38)2.主流即时通信软件用户互联网行为特征 (39)2.1即时通信软件用户互联网使用时间 (39)2.2即时通信软件用户单次在线时长 (40)2.3主要即时通信软件互联网服务使用特征 (40)第六章结论 (42)图 1 IM软件分类图 (8)图 2 即时通信市场五力分析 (11)图 3 IM软件用户渗透率 (14)图 4 IM用户首选软件 (14)图 5 IM用户软件功能满意度 (15)图 6 IM用户规模以及渗透率 (16)图7 IM用户性别比例 (17)图8 IM用户年龄结构 (17)图9 IM用户学历结构 (18)图10 IM用户收入结构 (19)图11 半年内用户使用IM软件数量 (20)图12 IM用户联系人数量 (20)图13 IM用户联系人来源 (21)图14 IM用户上网地点 (22)图15 IM用户使用功能 (23)图16 IM用户登陆习惯 (24)图17 IM用户密码更换频率 (24)图18 IM内容安全状况 (25)图19 IM用户更换软件比例 (26)图20 IM用户软件更换原因 (27)图21 IM用户使用过程关注要素 (28)图22 IM用户外挂使用情况 (28)图23 IM用户外挂使用原因 (29)图24 IM用户付费意愿 (30)图25 IM付费项目 (30)图26 IM用户上网设备情况 (31)图27 IM用户每周上网天数 (31)图28 IM用户平均单次上网时间 (32)图29 IM用户互联网服务使用状况 (33)图30 IM用户网络消费状况 (33)图31 移动IM性别结构 (34)图32 移动IM用户年龄结构 (35)图33 移动IM用户学历结构 (35)图34 移动IM用户收入结构 (36)图36 IM软件学历结构 (38)图37 IM软件消费状况 (39)图38 IM用户每周上网天数 (39)图39 IM用户单次在线时长 (40)图表1 主要即时通信用户年龄结构对比 (37)图表2 主要即时通信软件用户收入对比 (38)图表3 主要即时通信软件用户其他互联网服务使用情况 (41)报告摘要据测算,截至2009年底,即时通信产品用户规模已经突破2.77 亿人。
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市场研究报告

目录一.中国移动互联网总体市场总结及趋势预测二.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综合特点分析三.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热点细分应用总结及趋势预测移动互联网定义及分类易观将移动互联网定义为: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广域网、局域网及各种移动信息终端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互联网络。
当前中国主要使用的移动网络主要有GSM、CDMA1X、TDMA、TD-SCDMA、WCDMA、CDMA2000等。
目前易观当前研究的移动互联网不包含基于上网本终端实现的移动网络。
产品和服务类产品和服务模式是目前移动互联网中最常见的商业模式之一。
出于对手机终端便捷性、可移动性的设计出发,很多的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服务出现在市场中。
如位置服务、生活信息搜索等,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资源。
另外,厂商复制了互联网市场的很多产品和服务投入到移动互联网,使产品和服务模式成为移动互联网中较普遍的模式。
收入来源主要是以内容应用类产品、服务等向个人客户收入相应的费用。
广告类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输,以手机为显示终端及发布平台的广告营销活动,主要向企业类广告主收取费用。
由于手机这一新型媒体平台所特有的私密性及互动性,无线营销相对于其他传统媒体的营销行为具有更好的互动性和精准性。
电子商务类借助移动互联网提供交易平台,以中介费、交易费为主要收入来源。
根据商业模式的不同,移动互联网应用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传统移动增值业务进入第二波快速发展阶段,创新应用服务将引领市场发展WAP 19.0%CRBT 17.4%3.2%1801移动Ø2008年中国移动增值总体市场收入规模达1451亿元,其中SMS 、WAP 、CRBT 对总收入贡献较高。
Ø预计2011年中国移动增值市场规模将达3238亿元,这其中SMS 仍将是主要收入构成部分,除七大传统移动增值外的移动增值业务将会逐渐丰富,并对中国移动增值市场收入带来较高贡献。
移动增值市场总体及细分市场规模移动互联网用户及市场规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Ø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破亿达1.005亿户,年度增长率达99.9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NS社区成为用户的重要接触点(Touch point)
DCCI监测数据表明,购买行为是消费的开始而非结束,网络社区成为购买行为后分享购买心得不体验 的重要途径。这种分享一方面是对所购买产品戒服务的肯定不认知的加强,另一方面是影响其他人的购 买行为的开始。网络社区营销是对这种分享的加以影响,幵产生正面口碑导向的重要方法,亦是对消费 者产品戒服务认知途径加以影响的重要方法。 丌能忽视垂直类社区的口碑传播。塞班网对手机类品牌的活跃度贡献最大,达到11.27%,比例最高。 而对诺基亚受众的活跃度贡献中,塞班网的贡献也最大。数据表明,在与业垂直网站,尤其是更加细分、 定位更加精准的网站,用户对品牌有更高的卷入度,即浏览更多的关于该品牌的相关信息戒活劢戒评价, 因此,对于品牌广告主,为了更好的提高受众对活劢戒对品牌的体验,可不与业垂直社区网站甚至是定 位更精准的网站合作,更加有效的提高受众的卷入度,更好的提高品牌的口碑传播。
解释
市场扩张,渠道扩张
部分有进取心的企业迅速扩 张,挤占了一些先进入企业 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开 始上升
较强的市场投入,迅速的销 售扩张,市场逐渐出现细 分、定位逐渐聚焦
策略意义
Source: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 DCCI Data Center of China Internet 中国市场监测与网络测评权威第三方机构
SNS商业模式 SNS发展趋势
DCCI Data Center of China Internet 中国市场监测与网络测评权威第三方机构
产业链初步形成,商业生态仍有待完善
程序开发者
•广告费
?
•应用程序
•金钱回报
?
•交友工具 •增值服务 •广告
广告主
代理公司
•影响力
SNS网站/平台
•金钱回报 •软件服务 •注意力 •金钱
目 录
SNS发展现状 SNS竞争格局
SNS商业模式 SNS发展趋势
DCCI Data Center of China Internet 中国市场监测与网络测评权威第
• 产业专业化分工、市场专业细分是任何产业的必然。SNS市场也如此,必将出现定位 更细分、竞争能力更强的细分主体。SNS网站目前处于同质化竞争的阶段,差异化竞 争将是未来获胜的关键,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将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有效途径。
DCCI Data Center of China Internet 中国市场监测与网络测评权威第三方机构
目 录
SNS发展现状 SNS竞争格局
SNS商业模式 SNS发展趋势
DCCI Data Center of China Internet 中国市场监测与网络测评权威第三方机构
目前仍处于市场起步阶段,关键问题仍未解决
天涯
休闲平台类
奇虎网
论坛聚合 本地类 垂直主题类
Donews
51 校内
北京论坛
Facebook 外资 Myspace 赛我网
CSDN 天际网 5G
蜂巢网 户外社区
低
乐儿网
垂直交友类
商务类
参与者
低 业务创新能力
理想者
DCCI Data Center of China Internet Netmonitor 2009年第一季度监测 Note:媒介价值数据来源于DCCI 中国市场监测与网络测评权威第三方机构
people trust content created by people like themselves more than they trust ad content
——Bonin Bough,PepsiCo’s global director of digital and social media
沟通朋友类型 通过娱乐促 迚、帮劣不 朋友沟通
熟悉的朋友 Regular Friends
失去联系的 老朋友 网上认识的 新朋友
Source: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
DCCI Data Center of China Internet 中国市场监测与网络测评权威第三方机构
目 录
SNS发展现状 SNS竞争格局
传统的社区论坛网站以传统的网站广告形式为主,正在探索口碑营销等广告模式; 综合门户社区广告依然以传统网络广告为主,在口碑营销等方面还比较滞后; 新型交友社区还处在发展期,盈利模式还丌清晰,各种广告模式都在探索,但基于群组关系及真实用户 资料的精准营销、口碑营销等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聚合型社区论坛如大旗网、奇酷网等以聚合各类型的社区论坛热帖迚行整合,提出口碑营销、品牌监测 指数等产品。 但各种社区多数仍处于盈利模式的探索,营销手段的标准化将推劢社区营销价值变现。
高
目 录
SNS发展现状 SNS竞争格局
SNS商业模式 SNS发展趋势
DCCI Data Center of China Internet 中国市场监测与网络测评权威第三方机构
SNS社区基本特性与商业模式分析
80%
盈利 模式 网络广告
15%
会员收费 电子商务 网络招聘
5%
公关营销
应用 服务
植入广告
S分享 A行劢
垂直社区网站 电子商务网站
消 费 者 行 为
D发现 I兴趣 A注意
重 要 接 触 点
搜索引擎网站 垂直媒体网站 综合门户网站
DCCI Data Center of China Internet 中国市场监测与网络测评权威第三方机构 Source: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
各类SNS社区网站营销方式将呈现多样化趋势
活劢广告
精准营销
广告
口碑传播
个人增值
服务
购物推荐 招聘推荐
线上线下
互劢活劢
SNS 特性
参不性
互劢性
主题特定
病毒传播
自我表现 情感交流
熟人网络
归属性
互劢性
Source: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
DCCI Data Center of China Internet 中国市场监测与网络测评权威第三方机构
用户更加相信志同道合的朋友对的口碑
DCCI Data Center of China Internet 中国市场监测与网络测评权威第三方机构
整合沟通:形成沟通生态圈,将是SNS的重要方向
高
移劢电话
赢家
中国移劢发展飞信
IM
面对面沟通
沟 通 的 即 时 性
短信
BBS
SNS
低 低 情感表达的丰富性,易于增加亲密性 高
DCCI Data Center of China Internet 中国市场监测与网络测评权威第三方机构 Source: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
用户/受众
SNS软件服 务提供商
Source: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
DCCI Data Center of China Internet 中国市场监测与网络测评权威第三方机构
SNS网站市场格局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
高
挑战者
西祠胡同
领先者传统综合主题论坛贴吧ChinaRen社区 开心网
媒 介 价 值
Now!
散点市场 块状同质化市场 团状异质化市场
描述
较低的市场集中度
集中度曲线
网站林立,缺乏行业领导品牌
前三名和前十名的市场集中 度迅速上升
前三名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但前十名的市场集中度继续 上升 部分行业“黑马”以其特色 产品,独特卖点以及市场细 分化策略蚕食市场,部分程 度地削减了领先企业的份额 市场细分化,特色经营,基 于差别化消费的特卖点诉求
社区/论坛的广告的购买吸引力排名第二
DCCI Data Center of China Internet 中国市场监测与网络测评权威第三方机构
互联网+口碑成为消费者消费信息的首要来源
2009年第一季度 中国互联网受众 消费信息来源
Source: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 DCCI Data Center of China Internet 中国市场监测与网络测评权威第三方机构
SNS用户细分
休眠状态 Inactivity
观察者 Spectator 评论者 Critics
创造者 Creator
创造机会促 迚用户参不
Source: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
DCCI Data Center of China Internet 中国市场监测与网络测评权威第三方机构
使用目的:与已经认识的朋友保持联系
市场预期
根本问题:流量的 变现
目前所处 阶段
市场迚入者显著增多 产品应用丌断丰富
市场起 步阶段 技术驱劢
应用不 商业模 式创新 阶段
SNS作为成熟应用, 将深入走迚人们生活 市场稳步 发展阶段
市场起步产品创生
Time
起劢阶段 被夸大的 预期峰值 预期不现实 幻灭的低谷 市场理性爬坡 成熟格局 稳定发展
DCCI Data Center of China Internet 中国市场监测与网络测评权威第三方机构
DCCI Data Center of China Internet 中国市场监测与网络测评权威第三方机构
Before we start
SNS是不是昙花一现?是不是炒作? 用户使用SNS的目的是什么? SNS是否有戏?如何赚钱? SNS未来会发展成怎样?
广告变革:SNS Advertising Next?
From campaign to conversation 从广告对话 From impression to connection 从曝光联结 首要的步骤是:找到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和品牌的拥护者(Advocate),然后 把他们带到品牌的对话中! 接下来:运用意见领袖模型实施营销活劢! 对于网站主,应该构建易于conversation marketing的网站架构、和数据采集体系, 即构建发现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和品 牌的拥护者(Advocate)的信息路径传播监 测系统和数据系统,搭建易于SNS营销的网 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