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1961—2009年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合集下载

平顶山市农业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平顶山市农业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农业科学NONGYEKEXUE 平顶山市农业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王妹丽1 李红艳2治理环境问题是保证农业合理有效发展的一项基本条件。

因此,对平顶市农业环境污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合理对策及措施。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含汝州市),辖叶县、郏县、宝丰县、鲁山县4县。

平顶山市是典型的以能源、化工为主的工业城市,随着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土地遭受到污染的面积大量增加。

“民以食为天”,农业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可以有效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解决我市资源枯竭,煤矿企业倒闭的现状,促进经济的发展。

1 农业环境存在问题分析1.1 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平顶山市所辖各县区自然条件参差不齐,平原地区具有良好水热与光照的地形地势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而山区、丘陵等劣势地区缺水、地形地势不平,自然条件比较差,则会产量不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

1.2 人为破坏带来的环境问题1.2.1 养殖业导致的污染问题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水、粪便和恶臭气体等是造成农村及城市周边水源、空气和土壤等污染的主要原因。

平顶山市是以工业、种植业为主的城市,养殖业发展较慢,畜禽养殖大多数以农户散养为主,规模养殖场较少,而农村养殖户采取放养,粪便随意排放。

畜禽粪便在过去被称为农家肥,但随着不同形式的养殖场数量增加,兽医匹配不足,疾病诊断设备较落后,很难准确定位畜禽疾病,粪便处理技术和处理措施不成熟,不可避免地大量用药,不规范用药的现象时常发生,畜禽排放的粪便是否还能被称为农家肥受到争议。

由此,造成了水源、土壤的严重污染,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1.2.2 农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薄弱带来的污染问题我国是农药和化肥使用大国,农业化学药品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体危害极大。

农业生产中农药使用不规范,导致使用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低,每年农药使用量呈增加趋势,只有1/3的农药作用于作物,其余2/3的农药降到地面,造成土壤和农作物中有害物质的积累,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

1961—2009年辽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1961—2009年辽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第2 8卷 第 1 期
21 0 2年 2月
气 象 与 环 境 学 报
J OURNAL ETEOROLOGY OF M AND ENVI RONM ENT
Vo . 8 NO 1 12 .
Fe r r 2 2 b uay 01
梁红, 孙风华 , 隋东.9 1 20 16 - 0 9年辽河流域水文气象要 素变化特征 [ ] 气象与环境学报 ,0 2 2 ( )5 6 . J. 2 1 ,8 1 :9— 4
R vr ra[ ] Jun f t rlg dE v ome t 0 2 2 ( ) 5 ie es J .ora o e oo ya n i n n , 1 ,8 1 :9—6 . a l Me o n r 2 4
16 -- 0 9 1 2 9年 辽 河 流 域 水 文气 象 要素 变 化 特 征 -0
L A o g S N e gh a S o g C aat iis f y rlgcl n t rl c l nsrm 9 1 o 0 9i eLah I NG H n ,U F n -u ,UI n . hrc r t doo i d e oo a e me tf 1 6 0 t io e D e sc o h a a me o g l e i o t2 nh
的年平均 气温是在波动 中逐 渐上升的 , 温趋 势明显 , 季呈明显的升 温趋势 , 且升 春 夏季略有 下降 , 季 变化 不大 , 秋 冬季是 气温上
升最明显的季节 ; 日降水量与径流量存在 正相 关关 系, 日降水量与降水第二 日的径流量相 关显著 。 且
关键词 : 辽河流域 ; 降水量 ; 径流 ; 历史演 变特征 中图分类号 :3 2 1 P 6 P 3 ./ 4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3—5 3 2 1 ) 1 0 5 0 17 0 X(0 2 0 — 0 9— 6

长江流域参照蒸发量突变及其原因分析

长江流域参照蒸发量突变及其原因分析
文献标志码 : A
中 图法 分 类 号 :P 3 3 4
气 候 突变 定 义 为 : 气候从一种稳定 态( 或 稳 定 持 续 的变 化趋 势 ) 跳 跃 式 地转 变 到 另一 种 稳 定 态 ( 或 稳 定持续 的变化 趋 势 ) 的现象 , 它 表 现 为 气 候 在 时空 上 从一个 统 计 特 性 到 另 一 个 统 计 特 性 的 急 剧 变 化 … 。
个, 下游为 7 0个 ( 见图 1 ) 。
基金项 目: 国家 重 点 基 础研 究 发展 “ 9 7 3 ” 计 划 项 目( 2 0 1 2 C B 9 5 5 9 0 3 )
作者简介 : 刘 娜, 女, 硕 士研 究 生 , 主 要 从 事 气候 变化 和 土 地 利 用 对 水 资 源 的 影 响研 究 。 E—m a i l : l i u n a 0 5 0 4 @g ma i l . c o n
的长 江流域 。
本文利 用彭 曼 一蒙 特 斯 方 程 , 计算 长江流域 1 3 9
个气 象站 点的参 照蒸 发 量 , 并 采 用 4种 不 同方 法 对 其
进行 突变检 测 , 分析 可 能 引 起 突变 的原 因。分 析 结 果
随着 人类 活动 和 自然 因素 的综 合影 响不 断 加 强 , 大 范
Ma n n— K e n d a l l 法、 滑动 t 检验 、 C r a m e r 法、 Y a m a m o t o法 联 合 检 测 参 照 蒸 发 量 的 突 变 , 通 过 相 关 法 分 析 参 照 蒸
发 量 与 气 象要 素 的 关 系 , 揭 示 了 长 江 流域 参 照 蒸发 量 产 生 突 变 的 时 间 及 原 因 。结 果 表 明 , 5 0 a来 长 江 流 域 上

黄河流域1961-2012年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黄河流域1961-2012年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T ONG Ru i ,YANG Xi a o l i ,REN Li l i a n g,L I U Yi ,M A Mi n g we i
(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H y d r o l o g y —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H y d r a u l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 H o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j i n g 2 1 0 0 9 8 , C h i n a )
Te mp o r a l a n d s pa t i a l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e v a p o t r a n s p i r a t i o n i n t he Ye l l o w Ri v e r
Ba s i n d ur i ng 1 9 6 1 —- 2 O 1 2 a n d a na l y s i s o f i t s i n lue f n c e f a c t o r s
供 应 条件 限制 影响较 大。
关键 词 : 水文过 程 ; 蒸散 发 ; 干 燥 指 数 ;可 变 下 渗 能 力 模 型 ;B u d y k o水 分 能 量 平 衡 公 式 ;Ma n n —
K e n d a l l 趋势检 验 法 ; 黄 河流 域 中图分 类号 : P 3 3 9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4— 6 9 3 3 ( 2 0 1 5 ) 0 3— 0 0 1 6— 0 6
A b s t r a c t :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1 5 0 0 g r i d s o f 0 . 2 5 。 × 0 . 2 5 。 ,t h e V I C( V a r i a b l e I n f i l t r a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 - 3 L mo d e l w a s

1961_2010年黄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_柳春

1961_2010年黄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_柳春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第9卷 第5期2013年9月PROGRESSUS INQUISITIONES DE MUTATIONE CLIMATISV ol. 9 No. 5September 2013doi:10.3969/j.issn.1673-1719.2013.05.003柳春, 王守荣, 梁有叶, 等. 1961—2010年黄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 9 (5): 327-3341961—2010年黄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柳 春1,5,王守荣2,梁有叶3,Ruby L. Leung 4引 言 蒸发是水循环和能量循环中的重要过程。

一般认为气温是影响蒸发的重要因子,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人们预期陆面和水面蒸发将明显增加,可能引起干旱,水资源短缺进一步加剧[1-2]。

实际蒸发与蒸发皿蒸发是有所区别的,在湿润地区两者表现为一致性趋势,而在干旱和半干旱区表现为实际蒸发上升而蒸发皿蒸发下降[3]。

由于实际蒸发难以观测,多数研究主要关注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

1995年,根据美国和前苏联的蒸发皿观测数据,Peterson 等[4]指出,过去50年间蒸发皿蒸发量持续下降。

很多研究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4;2 中国气象局,北京 100081;3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 100081;4 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 Richland WA 99352, USA ;5 安徽省气象局,合肥 230031摘 要:利用黄河流域内61个气象站逐月观测资料,使用Mann-Kendall 非参数检验方法对1961—2010年黄河流域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用SVD 和多元回归方法检测影响蒸发量变化的因子。

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年蒸发皿蒸发量在1961—2010年显著下降,四季中夏季的下降趋势最显著,年和春、夏季蒸发量均在1979年发生突变。

平顶山市雾、霾天气气候特征及预报方法

平顶山市雾、霾天气气候特征及预报方法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8期雾霾天气是降低水平能见度和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其影响范围较广,产生的危害十分严重[1]。

持续性雾霾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内外对雾霾天气的研究较多[2]。

本文根据1961—2010年平顶山市近50年雾霾资料,分析了雾霾天气气候特征,利用天气学方法进行分型,建立了平顶山市雾霾客观预报方法。

1雾霾天气气候特征1.1雾日数年际分布如图1所示,1961—2010年平顶山市雾日数呈波动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98d/10年。

近50年年均雾日数13.8d ,其中有29年雾日数低于平均值,21年雾日数高于平均值。

年雾日数最大值为33d (1980年),年雾日数最小值为0(1962年);年雾日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33d ,差值是年平均雾日数的2倍以上。

1.2霾日数年际分布1961—2010年平顶山市霾日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图2),气候倾向率为2.77d/10年,年均霾日数为15.2d ,其中有7年霾日数为0,有38年霾日数低于平均值,剩余12年霾日数则高于平均值。

年霾日数最高为75d (1983年),年霾日数最小为0d ,两者相差75d ,约为历年平均值的5倍。

1.3雾和霾日数季变化1961—2010年平顶山市冬季和秋季雾日数最多,其次是春季,夏季雾日最少。

春季、夏季、冬季雾日呈逐年增加趋势,只有秋季雾日数呈减少趋势。

春季和夏季雾日数呈波动变化趋势,秋季雾日数在1975年前无太大变化,1976—1986年呈大幅减少趋势,之后雾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冬季雾日数在1970年前变化趋势不明显,之后呈大幅变化趋势。

平顶山市霾日数冬季最多,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霾日数最少。

四季霾日数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四季的霾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都没有明显的变化,春季霾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变化较明显;秋季和冬季霾日数20世纪80年代后变化明显。

1.4雾和霾日数月变化分析1961—2010年平顶山市各月雾和霾总日数变化趋势可知,雾和霾变化趋势几乎一致,平顶山市霾日数出现频率较高,1—7月雾和霾日数均呈逐月减少趋势,8—12月雾和霾总日数则呈逐月增加趋势。

河南省1961年-2014年气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河南省1961年-2014年气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第14卷 第3期2016年6月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S outh 2to 2North W 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Techn ology V ol.14N o.3Jun.2016水文水资源收稿日期:2015212216 修回日期:2016204207 网络出版时间:2016205205网络出版地址:http://w w k /kcms/detail/13.1334.T V.20160505.1100.006.h tm 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72177)Fund:Nation al Natu ral S cien ce Foundation of China (41372177).作者简介:赵路伟(19892),男,河南上蔡人,主要从事城市地貌与灾害地貌方面研究。

E 2mail:zhaoluw ei@s 通讯作者:徐 刚(19592),男,四川乐山人,教授,主要从事灾害地貌、灾害学方面研究。

E 2m ail:xulium in@sw DOI:10.13476/ki.nsbdqk.2016.03.004赵路伟,徐刚.河南省1961年-2014年气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6,14(3):17223,54.ZH AO L u 2Wei,XU Gang.T em po ral 2spatial v ariat ion character istics of temper ature and pre 2cipitatio n in Henan P ro vince fr om 1961to 2014[J].South 2to 2N o rth Water T ransfer s and W ater Science &T echno lo gy ,2016,14(3):17223,54.(in Chinese)河南省1961年-2014年气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赵路伟,徐 刚(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摘要:通过线性倾向率法、累积距平法、M 2K 检验法,对河南省近54年的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近54年气温上升趋势显著,平均幅度为0118e /(10a);春秋冬增温明显,夏季气温略有下降;气温在1993年-1994发生由低到高的突变;豫东和豫中平原区增温的速率大于豫西山地丘陵区。

1950—2009年河南省干旱灾害特征及成因分析

1950—2009年河南省干旱灾害特征及成因分析

1950—2009年河南省干旱灾害特征及成因分析作者:李治国朱玲玲程昆芦杰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第06期摘要:利用河南省1950—2009年的干旱灾情资料,分析了干旱灾害的变化特征及成因。

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干旱灾害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干旱灾情轻重交替出现,受灾面积的波动周期为4~l4年,成灾面积的波动周期为4~17年;干旱受灾面积呈减小趋势但成灾面积呈增大趋势;河南省的资源环境、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条件均对干旱灾害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干旱灾害;特征;成因;河南省中图分类号:S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6-1107-05CharacteristicsandCausesofDroughtinHenanProvinceduring1950—2009LIZhi-guoa,ZHULing-lingb,CHENGKunb,LUJiea(a.DepartmentofEnvironmentandPlanning;b.DepartmentofArchitecturalandCivilEngineering,ShangqiuNormalUniversity,Shangqiu476000,Henan,China)Abstract:Basedondroughtstatisticaldataduring1950-2009inHenan province,thechangecharacteristicsanditscauseofdroughtwereanalyzed.Theresultsshowed thatthedisastertaked placealmosteveryyearandlightandheavyagriculturaldroughtsappeared alternativelyinacycle,thecycleperiodofaffectedareas wasapproximately4~l4years,thecycleperiodofsufferingareas wasroughly4~17years;Thedroughtaffectedareasexhibited adecreasingtrendwhilethesufferingareasexhibited anincreasingtrend;Theresourcesandenvironment,climatechangeandsocioeconomicconditionsofHenan provincehad someimpactontheformationofdrought.Keywords:drought;characteristics;causes;Henanprovince干旱作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自然灾害之一,影响粮食产量,是影响世界粮食安全的决定性因素[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顶山市1961—2009年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摘要利用平顶山市1961—2009年蒸发量及温度、日照时数、风速、水汽压等资料,初步分析了平顶山市蒸发量的年代(际)、年、季、月的变化特征、趋势及引起蒸发量变化的因子。

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年代、年、季和月蒸发量均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春、夏2季,其中6月偏少趋势最明显;影响蒸发量变化的主要因子有温度、日照、风速、水汽压等,蒸发量与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温度、水汽压呈负相关,它们是造成蒸发量变化的主要因子。

AbstractBased on evaporation and temperature,sunshine duration and wind speed,vapor pressure and other materials in pingdingshan from 1961 to 2009,the analysis have been made about the inter-annual,annual,seasonal and monthly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tendency and factors causing of evaporative capacity vari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annual,annual,seasonal and monthly evaporative capacity showed the decreasing trend mainly in spring and summer and the most sensitive month was Jun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evaporative capacity changes were temperature,sunlight,wind speed,vapor pressure and so on,evaporative capacit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nshine duration and average wind speed,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vapor pressure,this showed that they were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 evaporative capacity variation.
Key wordsevaporative capacity;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influence factors;Pingdingshan Henan;1961-2009
随着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大范围气候异常现象不断出现,气候变化已成为国内外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气候变化使全球水资源供给条件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蒸发是影响水循环的一个重要因子,是地表热量平衡、水量平衡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增加空气湿度、提高最低温度,还可降低最高温度,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蒸发对大气环流和降水均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进行蒸发量变化的研究,对深入了解气候变化规律及探讨气候变化的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当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时,人们通常会认为空气将变得干燥,蒸发量也会随之增加,但通过对平顶山市近49年蒸发量分析发现,蒸发量存在显著下降的趋势。

左洪超等[2]结合我国观测实况分析指出:蒸发量是多环境因子共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只利用单个环境因子的变化来解释蒸发量的气候变化并不科学。

为了解平顶山市的气候变化规律及原因,该文利用平顶山市1961—2009年以来的蒸发量及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平均水汽压、平均风速等观测资料,对该地区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揭示蒸发量变化的原因,总结其变化规律,为生活和生产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利用平顶山站1961—2009年蒸发量(小型蒸发)及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平均水汽压、平均风速等观测资料,对蒸发量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较全面的分析。

用一元回归对年蒸发量进行分析,采用统计方法对其年、季、月及5年滑动平均序列进行诊断分析,并以10年为单位,分析蒸发量的年代(际)变化情况,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分析蒸发量与日照时数、风速、气温、水汽条件等的相关系数。

2结果与分析
2.1年蒸发量的变化
对平顶山市1961—2009年的年蒸发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年蒸发量随时间变化的统计方程:y=-16.867 7x+2 236.601。

式中,y代表年蒸发量,x 是时间序数,x=0,1,2,…,48。

由分析知,平顶山市的年蒸发量变化总趋势趋于减少,平均每年减少约-16.87 mm。

从年蒸发量变化曲线(图1)中可以看出,年蒸发量最大的年份是1961年,为2742.4 mm,年蒸发量最小的年份是2003年,为1 207.6 mm;年蒸发量最大与最小年份相差1 534.8 mm,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 840.2 mm,20世纪90年代以后,年蒸发量大都在历年平均值以下。

年蒸发量的5年滑动曲线也反映出蒸发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001—2009年蒸发量最小。

2.2蒸发量的各月变化趋势
从年代(际)各月平均蒸发量(图2、表1)可以看出,20世纪60—70年代各月平均蒸发量最大,最大值出现在6月,为339.0 mm,以后逐渐减小,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月平均蒸发量下降到历年各月平均值以下。

49年来蒸发量最大的月份出现在6月,平均蒸发量为259.4 mm;蒸发量最小的月份出现在1、12月,平均蒸发量分别为73.5、81.5 mm。

而且各月的蒸发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6月蒸发量的下降趋势较明显,倾向率为-26.1 mm/10 a,其次为7、8月,倾向率分别为-17.2、-15.1 mm/10 a,下降趋势最小月份为11月,倾向率为-5.4 mm/10 a。

从蒸发量的各年代季变化趋势可以看出,49年来各季蒸发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春、夏2个季节,夏季的下降幅度是最大的,其下降率为58.4/10 a,占年总下降量的42.5%;春季次之,下降率为31.2/10 a,占年总量的22.7%;秋季最小,其下降率为20.8/10 a,占年总量的15.1%。

其中春、夏2季下降率大于秋、冬2季的变化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