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赤壁·念奴娇
念奴娇赤壁怀古文学短评50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
该诗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怀旧之情。
杜牧通过抒发个人情感,描绘历史景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境界和历史感慨。
一、诗歌背景《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该诗描绘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壮丽场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人民的苦难遭遇。
作者把眼光投向历史,对赤壁之战做了深入的思考和感慨。
在这首诗中,杜牧运用古体诗的形式,表达对历史的热爱和对英雄人物的赞颂。
二、诗歌内容诗人在诗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忆,表现了对英雄壮举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深沉感悟。
其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这样的语句表明了诗人对当时英雄人物的景仰之情,对历史的追忆之情。
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壮丽景象和英雄人物的豪迈气概,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历史的热爱和对英雄事迹的歌颂之情。
三、诗歌风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语言清丽古朴,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
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英雄事迹的歌颂,展现了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情感饱满,富有激情和激昂的节奏感。
通过独特的意象和对历史的感慨,诗人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境界和历史情怀。
四、诗歌意义《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怀旧之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热爱和对英雄事迹的歌颂之情。
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绘和对英雄人物的赞颂,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怀之情。
这首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结尾《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对历史的深刻感悟,成为杜牧不朽的艺术之作,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绘和对历史的追忆,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历史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之情。
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重要的意义,也对我国古代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高分作文范文-忆苏卿,多情应笑我 ——读《念奴娇 赤壁怀古》有感

当子瞻习惯了穿林打叶声,学会了在痛苦中陶醉的时候,就已经对过去告别了。
他无缘去治国平天下,乐得躬耕陇亩,一蓑烟雨任平生。
说真的,我很羡慕苏轼。
他是那样完美——耿介刚直,从不随风趋时;才华横溢,一腔报国壮志。
即使局天促地之内,也有股豪情狂气奔骤心头。
可我明白,有一句残酷的哲理叫“文章憎命达”,还有一句话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原是对的。
或许正因如此,苏轼才不得不在险峻官场和飘逸词路之间选择后者;或许正因如此,天下才找不出第二个苏东坡;或许,“羡慕”一词于他太过肤浅,太过可笑吧。
我不是不知,才子的才华被弃之如敝屐是痛苦的;高洁之身面对绳营狗苟,沆瀣一气的宵小之徒是屈辱的;“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寄,有书予之,亦不答”当是怎样的孤苦和寒心啊!可非切身体会,谁能说自己真懂呢?我只是在无人之际,想到历史的洪流之中,还存在过这样一个性情中人,留一个孤标傲世的背影,面对大江东去,轻抚髯须,凭吊逝去的半生,韶华碎梦。
自此,临皋亭,东坡雪堂,赤壁矶,乃至很远的地方,都记住了苏轼,记住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乐观自强;“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凄然悄怆;听到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英雄柔情;见证了大悲之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潇洒。
也许如他所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英雄易逝,即使福寿绵长,也禁不起大浪淘沙。
苏轼的一生,已经被历史的洪流卷走,徒留一个模糊的影像而已,再追不回来了,只是我偶尔还存有幻想,春江花月夜,雪堂那边,还会不会看见他把酒问青天的醉影和那轮‘照无眠’的孤月?苏卿,你我的交集便只在这《念奴娇赤壁怀古》之中了吧。
还记得与这首词的初见,我根本未在意作者,一心欢喜地望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脑海中,是金戈铁马,是琴音相和,时而塞外狼烟,时而江南春雨。
三国,那时仿佛是我生命的全部,里面的每个人,每段往事,哪怕是个不经意的眼神都让我“心事眼波难定”。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的作文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的作文作文一:《感受诗词的魅力——〈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首特别厉害的诗词,它叫《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啊,是宋朝的大诗人苏轼写的。
苏轼这个人可了不起啦,他特别有才华。
在这首词里,苏轼写到了赤壁这个地方。
那里的江水波涛汹涌,就好像千军万马在奔腾。
他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思就是长江水一直往东流,把很多古代的英雄豪杰都冲走啦。
比如说周瑜,周瑜在赤壁大战的时候可威风了。
他年纪轻轻,就带着士兵打败了敌人。
苏轼可羡慕他啦,觉得自己没有像周瑜那样的机遇。
小朋友们,虽然我们现在还小,但是也要像苏轼一样,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学习知识,说不定以后我们也能成为很了不起的人呢!
作文二:《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世界》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一首诗词叫《念奴娇·赤壁怀古》,可有意思啦!
苏轼在这首词里,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超级壮观的画面。
他说长江的水不停地流啊流,“浪淘尽”了好多古代的名人。
就像三国时候的赤壁之战,那场面可激烈啦!周瑜在战场上指挥着士兵,他聪明又勇敢,一下子就把敌人打败了。
咱们想想,如果我们也在那个战场上,是不是会觉得特别紧张和兴奋?
虽然这首词有点难理解,但是只要我们多读几遍,就能感受到苏轼写这首词时候的心情。
说不定还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呢!
小朋友们,一起多读诗词,感受它们的美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改写作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改写作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改写作文4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改写作文1元丰五年七月,我谪居黄州。
连近几天来心里抑郁难解,听闻城西有一赤壁矶,欣然前去游之。
我携一壶琼浆在岸边登上一叶小舟顺流而下。
只见前方蜿蜒不尽的江水携卷着滔滔波涛向东涌流而去。
千百年来,这奔涌不息的浪涛洗尽了多少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
古时留下的营垒的残垣断壁突兀地立在江岸的山崖之上,在遗迹的西边,有人说那里就是魏蜀吴时期周郎大破曹军的赤壁。
江岸两边陡峭混乱的石壁直插云霄。
波澜壮阔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的浪花如同层层白雪。
面前这壮美的江山让其时多少英雄豪杰为之倾倒,为的交情战不休。
这禁不住让我想起了当年的周公瑾,美丽婀娜的小乔刚刚嫁给他。
他仪态雄俊,英气焕发,手持羽扇,头戴配有青丝带的头巾,以及将领们的说笑之间,曹军的战船早已经被大火烧患上灰飞烟灭。
我在这旧时魏蜀吴的古战场神游忘返。
现如今物是人非,即使像周瑜如许的英雄豪杰也被这东流的江水冲洗患上一干二净了。
也许该笑我心里有太多感伤愁绪,以致过早地生出了白发。
这人的生活如同大梦一场,虚实莫辨,我又何苦执念于此!不如斟一杯琼浆洒入江中,敬献给那一些过往的英雄豪杰,也敬给这一轮倒映在江中的明月,感谢它陪伴我游览这一回。
念奴娇赤壁怀古改写作文2元丰五年七月,我谪居黄州。
连日来心中抑郁难解,听闻城西有一赤壁矶,欣然前往游之。
我携一壶美酒在岸边登上一叶小舟顺流而下。
只见前方蜿蜒不尽的江水携卷着滚滚波涛向东奔流而去。
千百年来,这奔涌不息的浪涛洗尽了多少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
古时留下的营垒的断壁残垣突兀地立在江岸的山崖之上,在遗迹的西边,有人说那里就是三国时期周郎大破曹军的赤壁。
江岸两边陡峭杂乱的石壁直插云霄。
汹涌澎湃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的浪花如同层层白雪。
眼前这壮美的江山让当时多少英雄豪杰为之倾倒,为之征战不休。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当年的.周公瑾,美丽婀娜的小乔刚刚嫁给他。
他姿态雄俊,英气勃发,手持羽扇,头戴配有青丝带的头巾,和将领们的谈笑之间,曹军的战船早已被大火烧得灰飞烟灭。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的作文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的作文
哎呀呀,咱就来说说《念奴娇赤壁怀古》吧。
记得有一次我去江边玩,那可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
那天阳光特别好,我慢悠悠地走到江边,看着那江水浩浩荡荡地流淌着。
我就站在那,盯着江水发呆,脑子里就想起了念奴娇赤壁怀古里的那些场景。
那大江东去的气势,那惊涛拍岸的壮观,感觉就在眼前似的。
我看着江边的那些石头,就好像看到了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好像能听到战士们的喊杀声。
我还特意找了块大石头坐下来,闭上眼睛,感受着那种历史的气息。
想象着如果我回到那个时候,会不会也像那些英雄一样勇敢呢。
我在那坐了好久,看着江水起起伏伏,就像人生一样。
有时候平静,有时候又波涛汹涌。
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肯定也是有着很多感慨吧。
他能把那种豪迈和感慨都写出来,真的太厉害了。
等我回过神来,太阳都快落山了。
我站起身来,拍拍屁股上的土,又看了一眼那江水,然后才慢慢离开。
这次在江边的体验,真的让我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现在回想起来,那江边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呢。
就像这首词一样,虽然过去了很久,但依然让人回味无穷。
以后有机会我还要再去江边,再去感受那种历史和自然的交融,再去体会一下苏轼笔下的那种豪迈与感慨。
嘿嘿,这就是我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故事啦。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
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
“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
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总束上文,带起下片。
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精选3篇

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精选3篇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篇一译文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苏轼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苏轼感触良多,更是让苏轼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八载东坡语:“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
或曰:非也。
曹公败归,由华容道,路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蒹葭,若使纵火,吾无遗类矣。
”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
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来,因以小舟载酒,饮于赤壁下。
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
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亦惊起。
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
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这句是诗人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
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8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8篇念奴娇·赤壁怀古篇一本课的地位: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2)风格流派、文体;(3)名句填空;(4)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5)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第二单元的宋词,通过学习本课,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提高鉴赏宋词的能力。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
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
所以要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
教学目标:依此学情,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①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的创作风格及豪放词的特点②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提高鉴赏宋词的能力③德育目标: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④方法目标:诵读法;讲授法,不断启发学生从而把握全词意境;讨论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征,从而针对性的确立学习的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苏轼的豪放词风和情与景的自然结合,难点是体会作者深刻含蓄的情感。
教学方法:如何突破重难点是本课的关键。
(1)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念奴娇
'庭院深深深几许,谁在落红下洒雨。
赤壁中的火光早已焦碳中神伤。
羽扇浮在江面,纶巾不见。
泪眼问花花不语,秉烛登台,谁的铜雀月光中憔悴。
双眼闭,兰舟移──画面又一次在南方铺展。
晓来谁染霜林醉,依旧等待良人归。
多愁的江山映着微红的血光,依稀的希望也无奈地哀伤。
薄如蝉翼的相思化作清风一缕,吹散远方的惆怅。
荆州观望,东吴雾茫,两难的天堂,白鬓成霜。
无邪的铜镜摔碎,英雄的铠甲只灰黑黏血,摇摇欲坠,不止美人的泪。
断剑里的惧畏,谁能相随?金属光泽,深渊黑夜,失了神色,谁来赔?
阿瞒──远方,等待,家
所谓的江南,杨柳岸旁青石桥,乌蓬船外酒家窑。
到底成了枭雄的舞台。
负天下人?终不能天下归心。
于是琴弦断,于是沧海凉。
东风的掌心撕裂,伤口中的黎明抚着泪,一切平息后,火光中独留下孤家的背影与仅剩的残阳平分此世界。
家乡,在那美的远方,也只等待着钩心的嘲讽,斗角的讥笑。
竭石东临,该不该归,老骥的背,早已很累。
然而朱红色窗棂下的泪,梳妆台前,莲花般开落盼回。
宿命知道,他不得不回。
碧眼──废墟,木梳,醉
紫须弹拨着凌乱的雨,火已熄灭,胜了的月,醉倾在脚下的湖水,父老的江东,碧眼中宁静,公谨握着旗鼓,小乔在风中停驻。
北方的残戈,凄楚地求饶,天惊的大笑,笑过之后,留下的,只是几片撕碎的尘灰。
寥落的凄悲,倒在午夜中的不止是曹氏的尸堆。
到底哪里胜了!屏风后的胭脂早已惨白地憔悴,挽着的不止是酒杯,还有纸船漏下的枫叶,遮一面战后的萧寥,血水一潭的苦笑。
大耳──东风,裙褶,舞
最大的赢家在屋檐下诡异地笑,肩上的伤,是真正的欣慰。
羽扇一挥,扇翻了九鼎,连江水也弹奏着蔑视的瑟音。
欲望的天梯,权利中拔节。
人心收,天下归,刘草屡也穿起了金丝缕。
酒洒江水,谁的目光随流水,远方璀璨的日轨。
却只无人看见他身后长发的叹息微微。
又有谁知道她曾经付出过多少泪水。
仍旧无悔。
泛黄的笑容,勾住过往的一呓一息,黎明此刻仍旧未睁眼。
一根青丝飘飞,缠绕萦语,风停,发止,沉落三千水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