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5 古诗四首 -泊船瓜洲(冀教版)-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2018-2019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四首ppt优秀课件

2018-2019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四首ppt优秀课件
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 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 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自由朗读,要求:读 准字音,声音洪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 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品味探究苑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 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1层(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 2 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
(实景)
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 (虚景) 的气概。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 容无关。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2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句运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拟人,明月有了人性,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 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23
主旨:
通过对暮春时节景物的描绘,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 的思想感情。
次北固山下
王湾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14
关于汉乐府诗
乐府,原来是汉武帝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 诗体名称,原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指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 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 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 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乐府诗合乐时的附文

【语文课件】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PPT★★★诗四首

【语文课件】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PPT★★★诗四首

诗意
自古以来人们是每逢秋天就悲叹寂寞凄凉, 而我却是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好。 万里晴空中一只白鹤冲云直上, 我的诗情也随它飞上了蓝天。
1、具体分析诗的前两句用了什么手法? 2.第一句中的“自古”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诗人直率坦言“我言秋日胜春朝”? 4:写出一句与“秋日胜春朝” 观点相同的诗句; 写出一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的诗句
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夜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 这秋雨一样,涨满了秋池。
6.“问“、“话”二字好在何处?
“问”写出了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 “话”照应了“问”,写出了宦游人的乡愁和歉意。
7、“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
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题解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 “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 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 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 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 切。
夜雨寄北(七言绝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秋夕》)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作者简介
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 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在晚 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
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
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中 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贺)。
他擅长律诗,绝句。所作诗歌典雅华丽,形象鲜明,工于 比兴,深于寄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爱情诗, 最为人传诵,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的影响很大。主要名篇有: 《登乐游原》、《无题》、《夜雨寄北》等。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章节测试习题(4)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章节测试习题(4)

章节测试题1.【综合题文】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答题】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__________(人名)的组诗《______________》。

【答案】曹操观沧海【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解答】《观沧海》为《步出夏门行》组诗的第一章。

这首诗作于曹操屯军无终之时,诗中描写登山所见海上雄浑壮观的景色,是古诗中写景的名篇。

原诗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答题】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

【答案】上阙“白浪滔天”从下到上,“秦皇岛外”由近及远;词人视通万里,写出了阔达辽远的境界。

下阙“往事越千年”由今及古,“今又是”又由古及今;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今之豪情。

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交错,富有张力,尽显词的时空美。

【分析】本题考查诗的赏析。

【解答】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

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

“秦皇岛外打鱼船”回应开头一句的“幽燕”,点明地点,又与题目相吻合。

“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意境也取自于古人对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但《浪淘沙》是小令,不直铺叙,用精炼的设问句式写出来,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笔!与其说是写人写船,不如说是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崖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答题】这首词上阙写景寄情,下阙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

2018-2019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四首朗诵ppt优质课件

2018-2019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四首朗诵ppt优质课件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23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最新中小学课件
24
整体感知
让我们回顾下课文内容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25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 没有谁能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靠近这战场开放了。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10
理解诗句的意思: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①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②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③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
思君不见下渝州。④(诗人)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 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 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 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 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 课外古诗词诵读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1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2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等。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
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 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 作。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 诗人。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27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最新中小学课件
28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最新中小学课件
29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填空(1)水何澹澹,。

(2) ,洪波涌起。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既写景又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6)《天净沙·秋思》中的语句,“,,”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方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7)《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平仄也有规定。

B.《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翼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律诗。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3.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

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的“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________天4.学了《古代诗歌四首》后,班上准备举行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要举行赛诗会,请你为赛诗会拟定一种形式,写在下面。

(2)下面是“生活处处有古诗”情境表演中的几个片段,请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古诗名句。

①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常引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本次活动主题拟写一条标语。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 (共16张PPT)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 (共16张PPT)
江 春 入 旧 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时,江上已有了春意。思念故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四)天净沙·秋思
枯 藤 老 树 昏 鸦, 小 桥 流 水 人 家,古 道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
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友人贬谪遭遇的同情、无奈,以及思念之情。
(三)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下列问题。 1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乡愁乡思之情。
1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 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 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哲理。
西 风 瘦 马。 夕 阳 西 下,断 肠 人 在 天 涯。 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暝西下,羁旅在外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7.试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做简要赏析。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 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8.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观 ”。写景时, 先写岛上的 树木百草 ,再写海面上的 秋风洪波 ,最后写天空中日 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百草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远远地伸向大海,大海宛如日月星辰的母亲。真是幸运极了,能用诗歌来表达我的雄心壮志。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诗四首回乡偶书课件2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诗四首回乡偶书课件2冀教版
乡音无改鬓毛衰。
(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 可是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了。
小孩
认识
儿童相见不相识,
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
指作者自己 什么地方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译文
我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家的口音没有改变,但 是耳朵旁边的鬓发都已经白了。
村里的孩子看见我都不认识啦。
都笑嘻嘻地问我:“老爷爷,您是从哪儿 来的呀?”
句:
从自己的角度说明离乡时间很长的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写诗人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心情难以平静 的诗句—————————
虽写自己,却从儿童的角度着笔,极富生活情趣的 诗句——————————
中心思想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 怀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山河依旧,人 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练习检测
( 1 )试着把这首诗编个故事, 再演一演。
( 2 )从诗中摘录两组反义词
(少小)—(老大)
( 离 )—( 回 )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2019/5/23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7
thank you!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初一)上册备课资料:古代诗歌四首1-精品可打印

【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初一)上册备课资料:古代诗歌四首1-精品可打印

【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初一)上册备课资料:古代诗歌四首1-精品可打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诵读并背诵。

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欣赏品味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观沧海》1、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大胜。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他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2、写作背景:东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

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

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

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

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

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3、朗读诗歌,理解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Jié临:登临以:来,表示东临碣石的目的是观沧海这是本诗的第一层,交代了观海的地点,显得很质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堂练习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ch_ó_n_g(重复) j_i_ā_n(中间)
重 z_h_ò_n_g(重要)间 j_i_à_n(间隔)
随堂练习
课件PPT
⒉填一填
京口瓜洲一水间,_钟__山__只_隔__数__重__山__, _春__风__又_绿__江__南__岸_,明月何时照我还。
课文详解 品词析句
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 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 路途遥远。可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 “一水”“只隔”呢?
实际距离这么远,而心理距离 却这么近,这正说明了诗人虽人在 途中,却心系家乡。
课文详解 品词析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作者离开
家乡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春天。
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
课文详解 品词析句
课件PPT
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 就是在瓜州停船。
课文详解 品词析句
课件PPT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钟山
课件PPT
课文详解 品词析句
思考:作者此刻站在什么位置? 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作者站在瓜洲时的所看所想。他看 到的是跟瓜洲一水之隔的京口,想到再 过几重山就是钟山。而钟山,就是诗人 的家乡。
写法点拨
课件PPT
这首诗通过空间的距离的拉近,
表现了归心似箭的思乡情,又以
“明月何时照我还”来展现内心的
惆怅。
拓展提升
表现思乡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课件PPT
心灵感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 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他们往 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 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 细去品味。
字词乐园 我会认
bó gé
泊隔
课件PPT
字词乐园 多音字
课件PPT
huán (归还) 还
hái (回家)
字词乐园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泊— 停
反义词:
还— 回
南— 北
课件PPT
课件PPT
字词乐园 词语释义
京口: 在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 南岸,和瓜州相对。
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与京 口相对。
间: 间隔。
课件PPT
5 古诗四首——泊船瓜洲
资料宝袋
课件PPT
王安石(1021年 12月18日-1086年5 月21日),字介甫, 号半山,汉族,临川 (今江西抚州市临川 区)人,北宋著名思 想家、政治家、文学 家、改革家。
课件PPT
预习检查
1. 朗读《泊船瓜洲》,了解课文大概 意思。 2. 认读生字和词语。
课文详解 品词析句
读了这个“绿”字,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个“绿”字不仅使 我看到了成行的碧树, 荡漾的春水,还让我 看到了烂漫的桃花, 各色的野花,江南的 小桥流水人家。
课件PPT
结构图解
泊船瓜洲
王安石 恋乡思乡之情 又绿 何时还 惆怅
主题解说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 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 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 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 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 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