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电视专题片的悬念设置
悬念设置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应用

悬念设置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应用作者:高卫来源:《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2014年第03期悬念又称悬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
人类本性好奇,对未知的领域或事件存有探求结果的意愿,悬念正是利用这一点引起观众的兴趣。
在电视专题中,编导在处理情节、设置冲突、展示人物命运时,常常利用神秘的情节、诡异的气氛让观众欲罢不能,产生强烈的探求意愿,对事情的发展变化、对人物或事物的处境和结局产生关切的心理,使作品情节发展更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悬念的设置与破解一般来讲,电视专题片的编导惯于以该专题片的素材特点和叙事方式为基础,设置整体悬念结构和收视兴奋点。
1. 总悬念悬念在设置中要有一个总悬念即主要悬念,贯穿整个专题片的始终。
主要悬念的作用在于构建作品的整体框架,突出作品的总体构思,揭示作品主题和思想内涵。
在专题片的故事开端或者情节展开之前迅速地抛出总悬念吸引观众,是电视专题片编导常用的手法。
通常,总悬念并不急于在运行阶段解开,而是一直延续到作品结尾处才出人意外地给予揭示。
片中的总悬念吸引着观众关注作品的情节发展,并遵循着编导的思路,去体味、感受作品中的氛围,领会并接受作品的思想主题,从而受到感染,引发内心的共鸣。
从对电视专题片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电视专题节目,通常专题栏目或专题片的题目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悬念,如凤凰卫视系列专题节目《唐人街》、央视专题节目《新闻调查》《天网》《第一线》等。
《唐人街》是一个专访海外华人的纪录片集,根据摄制组在不同国家的采访、拍摄制作了三十多集电视专题。
节目通过唐人街这一特定视角,以海外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故事主线,以华人移民的历史为背景,全景式地展示了天下华人真实而多彩的现实世界——生存状态、心路历程、生态环境和文化景观,从而烘托出“华人移民、创业与发展”的大主题,而“唐人街”这个名称本身便成为了这一主题的巨大悬念。
电视专题节目中的悬念应用

地加入悬念设置 ,使故事或者人物不再一
一
节 目的节奏方面起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
可 以适 当地增加一些 “ 不真实 ”的桥 段 , 观众 的认 同也 成为 必须 要思 考 的问题 , 成功的悬 念设 置对提高收视率具有不 但是 最终 你 必须 去解 释这 种现 象 ,让人 这就 与节 目制 作 的方法 相关 联 。在 节 目 可多得 的作用 。电视专题节 目就像叙事小 豁 然开 朗 ,让 人更 加信 服 ,而不 是感 到 中设 置悬 念似 乎成 了众 多节 目的不 二选 说 ,有开 头、起 因、经过 、高潮及结尾。 受 到欺 骗 ,这个 是 节 目制作 赢得 民心 的 择 ,因为节 目的悬念 设 置可 以使节 目紧 在观看 的过程 中,观众对于每个部分的心 基 础 ,也 是 业 界 良心 。 凑, 吸引人们的视线 , 提高收视率 。 然而 ,
一
觉得疲劳而没有心情继续观看。但 是适 当 奏像动人 的音乐一样 ,酣畅淋漓。
些小 的悬念起着引导故事发展的作用 ,就 悬 念设 置不 应该 脱离 原本 存 在 的事 如同侦探故事 中的 “ 线索与突发状况 ”。 成不变 ,让观众在平缓的节奏中能够有所 实。新 闻实 事最 重要 的是 给读 者 真实 的 将大悬念 与小悬念相结合 ,如此丝丝人扣 怀疑有所思考 ,就像 是一个曲子进入高潮 信息 ,电视 专题 节 目同样如 此。现 在有 才能让整个专题完整而又有看头 。 或者是转折 ,使感情更加生动充沛 , 如此 很多 不负 责任 的 电视人 为 了引起更 多人 如何 设 置悬 念是一 个专 题节 目值 得 个节 目的节奏感也更加强烈。把握好悬 的兴 趣 ,会 在 原有 的节 目内容基 础 上 , 突破 与发展 的地方 ,通 过悬 念 的成 功应 念 的设置 ,使得一个节 目有精彩的地方也 篡改 或者 强加 一些 不存 在或 不真 实 的内 用 ,节 目就会 更加精彩。 有平静 的部分 ,波澜起伏抑或柳暗花明 , 容 ,这种行 为 是有 悖 于职业 道 德 的 ,电 4 结 语 观众才会继续观看下去。可见悬念 在调动 视节 目不 应该 给 观众传 递虚 假信 息 。你 电视节 目发展越来越迅速 , 如何获得
电视纪录片的悬念设置研究

电视纪录片的悬念设置研究作者:张豫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27期摘要:电视纪录片的生命力所在就是真实性和客观性,在遵从“非虚构性”的基础上巧妙运用悬念实现纪录片叙事情节、叙事手法的不断突破,有利于扩大我国纪录片的受众范围。
本文分析了悬念设置这一手法在电视纪录片中的重要性,并以悬念设置的其中一种结构性设置为例讲述电视纪录片悬念设置的途径,从而进一步探讨合理设置纪录片悬念的多重途径。
关键词:纪录片;悬念设置;结构性悬念俗称“扣子”、“关子”,实际上就是平时所说的“故弄玄虚”,它被定义为在欣赏电视剧、电影、故事情节等表现出来的对发展环节的深切关怀,设置悬念是记叙文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者冲突矛盾,以达成使情节环环相扣、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突出文章主旨和人物形象、震撼人心的效果。
电视纪录片如同新闻等纪实类节目一样,运用相关的电子设备和手段,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现象为题材,着重展现原生态的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电视节目形态,无论是现实性题材、历史性题材还是现实与历史相结合的题材都要求作者在真实和纪实的前提下以真诚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创作,将电视纪录片的魅力“非虚构性”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即纪录片的角色扮演必须是表现的人物本身,不能找其他人扮演;故事片的发展是未知和充满变化的。
随着我国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电视纪录片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真实、自然、精致的纪录片镜头让观众获得艺术与精神的双重愉悦和享受,但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是:伴随多元化市场的演进,我国电视纪录片在国际市场中还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叙事情节上进行创新能更好地引起观众的共鸣,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来看,设置悬念这一技巧的应用是当下电视纪录片迫切需要的应对之术。
一、悬念:电视纪录片的魅力所在电视纪录片是利用电视剧叙事的媒体,它所记录的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
从《普法栏目剧》看电视法制栏目的发展策略

从《普法栏目剧》看电视法制栏目的发展策略作者:刁姗姗来源:《传媒》 2014年第16期文/刁姗姗“看普法故事,品百味人生”,这是《普法栏目剧》的核心定位。
2011年4月18日,CCTV-12打造了这档以普法为核心内容,同时展示公、检、法、司工作中突出成绩的栏目。
以栏目剧的电视形态表现出来的法制栏目,在“介绍”“合声”“尾声”的展现上都可以说是其一大优势。
栏目剧在还原纪实场景的同时,将主持人的讲述以及栏目中的解说配合得淋漓尽致,并且在栏目尾声将法制信息结合栏目中的故事传达给观众,表现了叙事结构在电视法制栏目中的合理应用。
《普法栏目剧》的叙事策略悬念化的叙事结构。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好的故事即使再丰富也要通过合理的叙述表达给观众,这也就是叙事结构在栏目中的重要作用。
结构能够使得电视栏目的叙事显得更为流畅,也能够凸显故事的核心地位。
所以,挑选何种结构,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电视法制栏目能不能进行下去,并成功地实现叙事目标。
在电视法制栏目中,线性发展和悬念设置成为其主要采用的叙事结构。
而且从电视法制栏目来看,以《普法栏目剧》为代表,栏目中主持人采用更多的是一些话中带话的方式,譬如“无意间的一个举动”,那究竟是什么样的举动呢?但是并未马上告诉观众,相反却是引导观众继续往下看。
“果不出所料”,那又会料想到什么样的情况呢?这也不会提前让观众知道,这样做的意图就是吊足观众的胃口。
站在受众心理学的视角,传播学将“注意”划分成了“被动注意”以及“主动注意”,观众在主动注意时,思想集中度极大地超过被动注意的程度。
对观众来说,被动接受以及线型接受某些理性信息,实在是比不过那些吸引人的故事。
故事显得越离奇,就越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所以,悬念也就变成了法制栏目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之一。
大众化的叙事定位。
电视法制栏目的叙事定位取决于观众,因此,叙事对象的平民化也就对电视法制栏目的长远发展垫定了扎实的基础,进而也能很好地提升传播效果。
电视专栏节目的悬念设置——以专题片《荷花浅说》为例

电视专栏节目的悬念设置——以专题片《荷花浅说》为例在电影故事中最常用,最不可少的艺术手法之一就是在故事中设置悬念,并用这种方法紧紧抓住观众一定要知道“结果”的心理,使观众看下去并受到感染。
电视剧在播出时常常被插播的广告打断,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这种中断不是随意的,而是在剧情发展中有了“悬念”或者有了“小高潮”的时候中断节目插播广告,这样做在于使观众不致于在插播广告后不再收看这个电视剧了,这也是在此处插播广告的原因——使更多人同时收看了广告。
这里姑且不论电视台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要创造经济效益。
当然,抛开插播广告的因素,电视剧的创作也是要“悬念”叠出的,否则观众很难看下去。
所以,我们在制作电视专栏节目时,有意识地采用设置悬念的手法,就能够抓住观众的好奇心理,从而增加观众对节目的兴趣,达到作者的目的。
电视专栏节目缺少故事情节,那么,怎样来设悬念呢?我认为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观众——对平时熟悉的事物——由于缺乏研究而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是电视专栏节目设置悬念的较好的方法。
用这种提出问题并通过节目回答问题的手法来引起观众对节目的兴趣,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请看电视专题片《荷花浅说》的内容提要;一、荷花浅说(一)(采访专家)1.荷花和莲花是一种花吗?睡莲是荷花吗?2.荷花原产地在哪里?(关于荷花原产地的争议)3.我国栽培荷花的历史。
二、话说荷花名称的由来1.在荷塘池畔采访游人:荷花为什么叫荷花,荷字是什么意思?2.(插播)舞蹈担鲜藕3.采访专家,解答荷花名称的由来。
三、荷花浅说(二)荷花都有哪些实用价值?四、以荷为友中国人崇尚荷花,形成了传统的荷花文化。
1.歌颂荷花的诗、文。
2.历代画荷的绘画。
3.画家谈画枯荷枯叶。
五、荷花浅说(三)1.荷花有多少品种,是如何对荷花进行改良,培育新品种的?2.如何欣赏荷花。
3.荷花对美化环境的作用。
这个节目分五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提出了若干个问题这里提出问题就是在设悬念。
如果观众对这些问题感兴趣就会继续收看这个节目。
浅析悬念设置在专题片创作中的运用

浅析悬念设置在专题片创作中的运用作者:李岩来源:《今传媒》2017年第10期摘要:悬念是许多文学影视作品吸引读者和观众的主要手段。
电视是一项时间的艺术,在时间上,它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拉开距离,悬念让观众的注意力在这段时间内保持住,即保证了收视率。
本文主要从专题片创作的角度入手,以作品为例证,阐述设置悬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置悬念,悬念的表现方式,和如何更好地运用悬念,增强专题片的感染力。
关键词:悬念设置;悬念;专题片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0-0121-02一、设置悬念的意义在美国三位学者赫伯特·霍华德、迈克尔·基夫曼和芭芭拉·穆尔的著作《广播电视节目编排和制作》中,总结出“电视节目让观众想看下去”的要素为电视节目的“感染力”。
他们认为电视节目有7种可以识别的感染力,分别是:冲突和竞争、浪漫性传奇和性感、喜剧性、人情味、情感激发、信息、重要事件[1]。
其中,最基本、最有效的因素是冲突和竞争。
因为冲突和竞争产生了悬念,观众对悬念后果的期待是让他们“想继续看下去”最好的办法。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老师说过:悬疑永远都是电视的基础卖点,我们看电视,最大的吸引就是命运的未卜,悬念链的生成。
因此,要想使观众注意力长时间的保持住,让观众锁定栏目不换台,吊足观众的胃口,设置悬念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电视专题片是集中对某一社会现象和人生课题给予深入的、专门的报道和反映的电视节目形态。
尤其在叙事类的专题片中,简单的故事艺术化、平实的故事情节化,通过设置悬念,可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也是电视节目进行形式创新的重要手段。
二、悬念的定义在维基互动百科上,对悬念是这样解释的。
悬念是指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作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2]。
美国剧作家威·路特在《论悬念》中说:“从广义讲,它埋下一颗炸弹,这颗炸弹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感情的,然后把它留到最后爆炸。
浅谈电视专题节目中悬念的设置和运用

浅谈电视专题节目中悬念的设置和运用作者:赵燕革来源:《神州》2012年第38期【摘要】悬念,通常又被称为“扣子”,是指在文稿中作者有意设置的让人疑惑和难解之处。
目的是引起受众的注意,吸引受众带着问题一直看(听)下去。
成功的悬念设置总能起到吸引眼球、激发兴趣的作用。
就电视节目尤其是专题节目而言,悬念的设置是能否吸引观众眼球的一大法宝,也是电视节目进行形式创新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专题节目;电视制作;悬念设置【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202-01在大众传媒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电视行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电视媒体人需要考虑的问题。
随着专题栏目的不断发展,悬念被广泛应用到各类电视节目当中,对于引发观众好奇心,吸引观众眼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 电视专题节目引入悬念的必然性首先,电视专题节目具有叙事性特点。
从文体的形式上来看,几乎所有的电视栏目都是叙事性的问题。
电视栏目讲究图像优先的原则,同时结合语言叙述和文字叙述,可以对现场进行同步的记录描述,也是当前最为先进的叙事媒介。
因为电视叙事所具有的这种叙事包容性,所以必然会加入一些悬念,使叙事更加具有趣味性。
其次,大众文化具有一定的叙事性原则。
电视节目是一种大众通俗文化样式,如果想被大众接受,就一定要借助叙事。
叙事是进行大众文化传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大众消费艺术就是消费叙事,大众更喜欢叙事而不是理念,加入悬念可以使叙事更加具有说服力。
最后,在电视专题栏目中应用悬念,也是电视行业竞争的结果。
独家新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对于每一个媒体都是十分重要的资源,独家选题和独特视角也水涨船高。
电视栏目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方式竞争,所以借鉴其他艺术门类中的手法,应用喜剧理论中的悬念,可以提高节目的竞争力。
电视专题节目中悬念的设置和运用艺术论文

电视专题节目中悬念的设置和运用艺术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各类电视专题节目,分析了悬念设置的一般位置,从总悬念和小悬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悬念设置的构建问题,以及如何设置悬念才能获得成功。
关键词电视专题悬念悬念,通常又被称为“扣子”,是指在文稿中作者有意设置的让人疑惑和难解之处。
目的是引起受众的注意,吸引受众带着问题一直看(听)下去。
成功的悬念设置总能起到吸引眼球、激发兴趣的作用。
电视专题片是集中对某一社会现象和人生课题给予深入的、专门的报道和反映的电视节目形态。
就电视节目尤其是专题节目而言,悬念的设置是能否吸引观众眼球的一大法宝,也是电视节目进行形式创新的重要手段。
一、悬念设置的位置一般来说,悬念设置的位置有四种情况。
1、节目导视,先声夺人。
《今日说法》中,编导总是在当期的节目中开篇先做一个节目导视,用片段的镜头及同期声,引出争执双方的歧见。
虽说导视只是粗线条地勾划出案情,但却起到了制造悬念的作用。
2、标题中设置,埋下伏笔。
《今日说法》去年12月21日播出的《敬老院里的两记耳光》。
看到这个题目,观众就不禁会问:敬老院是怎么会出现耳光?是谁打谁呢?为什么要打?于是,观众的兴趣被吸引起了。
3、主持人设置,引人入胜。
《新闻调查》播出的《河流与村庄》中,在片子开头,记者便提出了问题:一个区区2000多人的村庄一年怎么能有这么多人患上癌症呢?而且病情这么快恶化?观众必然会跟着节目的思路去解开谜底。
4、行文中设置,渐入佳境。
《今日说法》播出的《他拔掉了妻子的氧气管》中,在对事件说明清楚后,开始对主人公文裕章的行为进行原因分析。
栏目对文裕章行为的种种可能先进行猜测,然后再逐一排除,一环扣一环,最终揭示谜底。
5、文稿末设置,余味无穷。
在有些电视节目中,会有这样一种结束方式:“讇椎降自趺囱了呢?请您明天接着收看。
”这与古时评书说到精彩之处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颇为相似,可以有效地吊起受众的胃口二、悬念的构建一般来说,在电视节目中,悬念的构建有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
摘 要:举凡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影视作品,悬念设置是被普遍采用的创作手段。而法治电视专题片作为一种影视作品, 本身具有“法治”这一故事性极强的元素,悬念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电视专题片的悬念设置已经多有探讨,但是关于法制 电视专题片的悬念设置却鲜有专门论述。笔者具有十几年的法治电视专题片创作经验,本文将以大量法制电视专题片为例,从实 践创作中总结出法治电视专题片中设置悬念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关键词:法治电视专题片;悬念设置;大悬念;小悬念
72
THE FILM
影视
目,如如何预防乳腺癌、怎样看待女性月 经等,在“3.8”妇女节播出,引起了强烈 的社会反响。在制作节目内容时,将节目 内容的重点放在了健康知识的传播方面, 并未紧抓癌症这一话题不放,因为癌症是 常见病,部分癌症可以通过预防与治疗恢 复,并不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生命威胁, 对此需要引导受众正视这一问题,电视节 目需要向受众传递正确的健康观念 。 3.3 依托新媒体,扩大受众群 在新的发展时期,电视节目发展面临 着新的挑战,需要各栏目适应新的发展形 势,做好节目创新工作,积极挖掘新的受 众群体,通过网络渠道来提高节目的收视 率。目前,很多节目均利用新媒体来作为 电视节目的传播渠道,进而增加节目的收 视率的损害 后果,即赔偿责任该如何划分。 2.1.2 节目导视切忌写成故事梗概, 切忌泄底,要“犹抱琵琶半遮面”,竭 尽所能地营造悬念 节目导视位于节目的最前端,切不可 做成故事梗概,对于关键信息一定要欲说 还休,不可泄底,要全力营造悬念,否则, 观众就没有兴趣关注后面的节目了。 我们制作过这样一部电视专题片。福 建长泰县的中年男子郭某到一个大排档偷 东西, 被经营大排档的两个年轻男子殴打, 十个小时后,郭某突然死在家中。专题片 稿件的原标题叫《小偷死亡之谜》,这个 标题泄露了其被打的原因——偷东西。后 来标题修改为《迟来的死亡》,节目导视 为“男子被殴打,十小时之后离奇死亡; 可疑的花岗岩碎片、蹊跷的肝脏破裂;死 亡因何姗姗来迟?敬请关注《迟来的死 亡》”。修改后的标题“迟来的死亡”相 较于原标题“小偷死亡之谜”,多了无穷 的悬念和韵味;一句“死亡因何姗姗来迟” 使节目导视的悬念陡升。 2.2 合理的叙事结构,让悬念汩汩 而出 用悬念推动情节发展是法治电视专 题片的一个重要叙述手段。要想设置好 悬念,讲好故事,首先要有个便于设置 悬念的合理结构,理顺好结构,悬念自 然会水到渠成。 以电视专题片《迟来的死亡》为例, 最初全篇的结构大致是这样的,“郭某 (下转第 74 页)
[2]
(上接第 72 页) 在大排档偷东西—郭某被大排档摊主殴 打—郭某回到家中睡觉—十个小时后, 郭某突然死亡—法医鉴定,死于肝脏破 裂—肝脏破裂是被大排档摊主殴打所 致—大排档摊主被追究刑事责任。”这 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的,平铺直 叙,不利于设置悬念。后来,我们调整 了叙述结构,“郭某好端端地突然死在 家中,因何而死?—死因是肝脏破裂, 肝脏因何破裂?—死亡前十小时曾经被 人殴打,因何被殴打?—殴打是造成肝 脏破裂的原因吗?因何被打十小时之后 肝脏才破裂?”这种叙述结构打破了时 间顺序,先将“郭某突然死于家中”这 个离奇的结果至于节目最前端,从而引 发一系列疑问,悬念层层推进,答案逐 一揭晓。总之,设置好全篇的结构,悬 念便如行云流水一般地顺理成章了。 2.3 设置悬念要注意大小结合,锤 炼细节 安排好叙述结构,接下来就是在行 文过程中如何具体设置悬念了。在一部 法治电视专题片中,悬念大致可以分为 两类,一类是贯穿全篇始终的大悬念, 一类是时常出现的小悬念。 2.3.1 高屋建瓴,提炼“大悬念” 案件的真相只有一个。通常来讲,这 个“真相”就可以作为制作法治电视专题 片的“大悬念”,这个大悬念将一直引领 着观众观看节目,寻找最终的答案。 我们制作过一期电视专题片《一个 女孩的 89 张汇款单》 。 节目一开篇就提到, 一个重庆女孩杨某两年时间里给一个贵 阳男子许某累计汇款 89 次,汇款总额近 百万元。从而提出一个贯穿全篇的大悬 念——杨某为什么源源不断地汇钱给远 在千里之外的许某呢?接下来,通篇都 是在为这一个大悬念寻找答案。 2.3.2 小处着眼,推出“小悬念” 虽然案件的真相只有一个,但是这 个真相却往往被层层迷雾——也就是疑 点包裹着,难见真容。只有驱散迷雾, 才能真相毕现。唯一的真相是大悬念, 包裹真相的层层迷雾(疑点)就是无数 个小悬念。只有一个个小悬念(疑点) 全部揭开, 大悬念 (真相) 才会显露真容。 以《 一 个 女 孩 的 89 张 汇 款 单》 一 片为例,在提出“杨某为什么源源不断 地汇钱给远在千里之外的许某”这个大 悬念后,小悬念此起彼伏,不断推出。 杨某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没多久,家 境一般,她哪来的那么多钱汇给许某? 原来,杨挪用公款给许。后来,杨挪用 资金的行为终于被单位发现,杨找许要 钱,许却说,自己没钱。这时提出第二 个小悬念。许之前说自己的父母是高官, 他是富家子弟,可他为什么宁肯坐牢也 不还钱呢?原来,许的父母就是普通农 民,家里根本没钱,杨汇给他的钱早被 他挥霍光了。这时提出第三个小悬念。 许口口声声说自己对杨是真心的,要娶 杨,果真如此吗?经调查,许早已结婚 生子,并且用从杨那里骗来的钱,同时 交往七八个女子。就这样,在一个个小 悬念的逐步推动下,大悬念(真相)“杨 某为什么源源不断地汇钱给远在千里之 外的许某”的答案不言自明——杨某遭 遇了一个骗财骗色的骗子! 3 结语 同样的一个故事,平庸的讲述者把 �
▲
法治电视专题片的悬念设置
宋立辉 何 旋
(作者单位:北京雷禾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结果谢的胸骨竟然骨折,公安机关要以 故意伤害罪追究张的刑事责任。可是, 一个年过半百的普通老人哪来的神力一 掌将人的胸骨推骨折呢?这成了本案最 大的悬念,直到最后答案揭晓:谢患有 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就是所谓的“玻璃 人”,轻微的外力就可能导致其骨折。 这一完全 “出乎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 的悬念揭晓后,案情也发生逆转,公安 机关对张撤案,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2 在创作过程中设置悬念的策略 2.1 先声夺人,一开篇就要用悬念 抓住观众 法治电视专题片通常都会有标题及 节目导视。标题提纲挈领,总括全篇; 节目导视以管窥豹,吊人胃口。作为节 目开篇的这两个重要部分,悬念设置尤 为重要。设置得好,就能激发观众收看 节目的欲望;设置得不好,会让人觉得 索然无味,没兴趣收看节目。 2.1.1 标题要拒绝平庸,既要契合 个案特点,又要悬念感十足 我们制作过一期楼上楼下住户因为 火灾打官司的案例。居民楼里一户人家 失火,火焰向上燃烧,把楼上住户也给 烧了;消防车救火时,消防用水又把楼 下住户给淹了。结果楼上楼下的住户共 同起诉失火这家,索要赔偿。节目标题 为《水深火热》,被水淹的楼下住户“水 深”,被火烧的楼上住户“火热”“水 深火热”既贴切地反映出楼上楼下住户 的窘境,也营造出本片的核心悬念——
1 设置具有合理悬念的故事情节 那么,什么样的故事情节才称得上 是具有悬念呢?我们可以给出这样一个 简单的标准——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 理之中。 1.1 出乎意料之外 近两年来,国产法治题材电影日渐 火爆,《白日焰火》《烈日灼心》《解 救吾先生》《唐人街探案》等都获得了 不俗的票房和口碑,这些优秀的法治题 材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悬念迭 起,不到最后一刻,观众都不知道案件 真相。如果观众能猜到答案,一切尽在 掌握,在意料之中,那也就算不得悬念 了。例如:一些编导在叙述警方侦破过 程中经常会设置这样的悬念,“警方能 否将凶手缉拿归案呢?”后来,一位播 音员提出了意见,“观众又不是傻子, 知道凶手肯定会落网。如果抓不住凶手, 案子破不了,公安机关怎么会宣传呢?” 此番话深中肯綮,意料之中的情节,显 然不具有悬念。 1.2 在情理之中 悬念既要 “出乎意料之外” , 又要 “在 情理之中” 。 所谓 “情理” , 即人情与道理。 万物皆有理,悬念亦然。违背人情与道 理的悬念是令人无法接受的。 我们曾采制过这样一期法治电视专 题片,标题是“‘武林高手’的秘密”。 2015 年 11 月,福建省南靖县的一个小山 村里发生一桩奇案。张、谢两名村民因 琐事发生争执,张用手掌推了谢的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