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通今博古,又要心细眼明——《红楼梦》校勘存疑20例

合集下载

《红楼梦》文本献疑

《红楼梦》文本献疑

为雪 芹手 笔 。又 ,打去 ” “ ” 为后 缀 , “ ,去 作 是湘 方言 重要 的表达 方式 。如 “ 吃去 ” “ 、玩去 ” “ 、告去 ” 等 。 等 “ ” 读作 k , 去 , e人声 ( 音客 )。红研所 本作 “ 呢” 离原 始文本 远 了些 。 去 ,
四 唬
第 五 回—— “ 玉听 如此说 , 唬得欲 退不能 退 ……” 宝 便
此处 为 “ 、失 ” 词吗 ?感谢 原始 文本作 者 的智 慧 , 感谢 雪芹 等人 的慎 重 , 留了这 一颇 为 独特 诙 冒” “ 一 亦 保
谐 的语意 表达 。
三 失 了家
收稿 日期 :09— 4—0 20 0 8 作 者简介 : 邓牛顿 , ,9 0年生 , 男 14 湖南长沙人 , 上海大学教授。
41
第五 回—— “ 玉在梦 中欢 喜 , 宝 想道 :这个 去处 有趣 , ‘ 我就 在此 处 过一 生 , 总然 失 了家也 愿 意 , 如 强
天天 被父母 、 傅打去 。 …… ” 师 ’ 周汇 校本 注 : 了家 , 失 虽摹 拟小儿语 态 , 实复后 文有家 亡人 散之境 , 总非 闲笔 。 邓说 : 老所言很 对 !需要 说 明的是 , 失 了家 ” 在 湘 方 言 中为 “ 了屋 ” 周 “ , 失 。将 “ ”改为 “ ” 疑 屋 家 ,
不懂 这个 缺笔 画 的“ 字 之义 , 昌” 于是 揣测加 注 “ 顶撞 ” 一类 的词 汇之 意 , 造成 语 义欠 通 。依 上 下文 义 , 愚 见 以为原始 文本 大约 为 “ 冒失 ” 一词 。说 到此处 , 获神 悟 : 冒” 下头 一横 丢失没 有 了 , 顿 “ 字 这不 就 是寓 意
邓说 : , 耕 娘胎 里带来 的体 斑 。典 型的湘 方言 , 当为原始 作者 以音 记字 。

寻找原味_红楼梦_

寻找原味_红楼梦_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1月/26日/第009版读周刊寻找原味《红楼梦》周汝昌曹雪芹的真《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项特异瑰宝,是一部体真、感善、悼美的文史哲综合撰作的民族精神奇迹。

我们为之校勘,正是要尽可能地保存她的真、善、美,对一切破坏、歪曲、改篡这种真善美的做法表示抗争。

“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热播,电影剧《红楼梦》要重拍,《红楼梦》选秀节目火热进行……一波一波的《红楼梦》热和红学热也带动了红楼出版热。

随着红学研究逐步走近大众,一些红学著作也成了热销产品。

本期读周刊从近期出版的红学著作中摘录了几篇文章,供读者参考。

本报也将继续关注红学出版话题,并对其进行报道和探讨。

这是一部不寻常的《红楼梦》。

说不寻常,是实在的话,并无夸大张皇之意。

其所以不寻常,说来万言难尽,如今只粗叙几个要点,以供读者朗鉴。

第一不寻常,在于全书的肇创、经营以抵今日出版问世,共历56年之久。

第二不寻常,56年的种种经历、曲折、坎坷,风波艰险,俱非一般情况、等闲小事,也非今日读者所能想象(甚至难以理解)。

这是可以写成另一部书的。

第三不寻常,这部《红楼梦》的校字订文,与已有的各种版本皆有不同之处,本身的特点特色很多且大。

这些特点特色,来之不易。

正因如此,也许会让读者感到陌生,甚至一时不易接受,疑问:“能是这样的吗?”第四不寻常,这“白文本”看起来没甚稀奇,却是一种“精髓”之表现。

比如有的校订者只是取一部较好的流行本作为底本,然后,再以别种良本加以校核,遇有底本不尽惬意处,则据良本圈改、勾乙……是就个别字句而改动,改动后便成“新校本”,拿它作为定稿排印出版。

本书则是以大汇校《石头记会真》的校定本文字为底稿,再加标点及必要的汉字简化等技术性之安排,并保留部分原笔原貌,以便普通文学爱好者阅读,所以与上述的校订法很不相同,这是“结晶”,是对曹雪芹的文心笔法之深刻领会,而不是“事务性”工作结果。

第五不寻常,本书的校订,不仅仅是要从异常复杂的版本依据中深思细究其异文的正误真伪,而且还要超越版本依据的“字面”而探索到雪芹原稿手迹的若干真相。

红楼梦作者洪升说辨续完

红楼梦作者洪升说辨续完

“《红楼梦》作者洪升说”辨(续完)第三,我们来看看土默热教授所举出的“直接证据”(三)吴绮“记《南山书屋》”的诗。

土默热教授在其《洪升初创〈红楼梦〉踪迹》说:洪升的好朋友吴绮诗中多有对洪升的记载,他的记《南山书屋》诗中说:“词堪洒血宁为难,事到伤心定可传。

”“游人遗与千钟酒,高士传家一卷书。

” 洪升以写“伤心事”可供流传的书是什么呢?他“传家”的“一卷书”又是什么呢?不可能是《长生殿》,因为《长生殿》在洪升生前早已风行天下,不能认定为“传家”之作;更何况写的也不是自己和家庭的“伤心”之事。

惟一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作品,只有《红楼梦》。

笔者要指出的是,为了蓄意制造《红楼梦》为洪升所作这样一种假象,土默热先生在这段话中不惜使用了“偷天换日”的蒙骗之术。

下面我们先叙吴绮与洪升的交往,然后揭露土默热先生使用的这种骗术。

吴绮字薗次,一作园次,江苏江都人。

顺治十一年拔贡,以荐授秘书院中书舍人,累官至湖州府知府。

有《林蕙堂集》。

《清史稿》、《清史列传》、《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国朝先正事略》、《国朝诗人征略》(初编)等有传。

闽尔昌辑《碑传集补》卷二十一有王方岐撰写的《吴园次后传》。

洪升与吴绮游处,章培恒先生考得有康熙二十六年在江阴的一次相会。

由于吴绮《林惠堂集》所收的诗未经编年,其与洪升交游的其他诗作皆时不可考。

土默热教授说他引录的吴绮的四句诗出自“记《南山书屋》”,实为偷天换日。

按“词堪洒xiě宁惟难,事到伤心定可传”两句见于吴绮的《夜读昉思诸乐府题赠》七律二首其一,只是“宁惟难”的“惟”字被土默热错抄成了同音的“为”字。

看一看上引土默热先生相关的“论证”文字,就知道他为什么要匿去《夜读昉思诸乐府题赠》一诗的诗题了:“词堪洒xiě宁惟难,事到伤心定可传”的议论明明是吴绮就洪升的“乐府”而发的,如果明白道出此诗诗题能不泄漏天机?又如何能用乾坤大挪移的手法把所谓“伤心事”的“证据”硬派到洪升创作《红楼梦》上去?然而吴绮的原诗俱在,土默热先生实在难以遮掩天下人之眼,匿去事实的谎言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事实。

富查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的再考察

富查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的再考察

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的再考察刘相雨《红楼梦》的版本与成书过程,一直是红学界比较关心的问题。

最近马瑞芳教授通过对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的再三研读,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明义所见《红楼梦》非今存任何一个脂砚斋评本,而是一部早期的、原创性、内容单一而首尾齐全的《红楼梦》!”①那么,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这样一部《红楼梦》吗? 应该如何看待明义的《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呢? 笔者不揣谫陋,想就此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并就教于各位专家。

一明义和他的《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明义姓富察氏,号我斋,满洲镶黄旗人,傅恒的二兄傅清之子,明仁的胞弟。

《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见于他的《绿烟琐窗集诗选》,清代的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引用了其中的第十四首和第十五首。

吴恩裕先生认为“, 以现有的资料推测,大概他比永忠小五、六岁,生于1740 年即乾隆五年左右”“, 曹雪芹死时,他大约是二十三岁左右”。

②周汝昌先生根据《绿烟琐窗集诗选》和伍拉纳子舒坤批本《随园诗话》的一些记载,推测明义“可能生在乾隆初年,比曹雪芹小一些,但雪芹死时(乾隆二十八年) 他大约也该有二十多? 1995-2007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岁。

”③明义的《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作为较早的正面提到《红楼梦》的资料,一直备受红学界的重视。

对于这二十首诗前的小序,除了极个别学者认为是伪作以外, ④绝大部分学者认为是真作,并作为探讨《红楼梦》成书过程的重要材料。

如果以《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来探讨《红楼梦》的成书过程,首先就要判断这组诗的写作时间。

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意见。

吴恩裕先生认为,该组诗写于乾隆二十三、四年(1758 年———1759 年) ,冯其庸先生则在吴恩裕先生的基础上,认为“这二十首诗的作年还应提前”。

⑤朱淡文先生则认为,“它的写作下限不能迟于乾隆二十七年;它的写作上限不应早于乾隆二十四年,因为当年明义才十六、七岁,再提前就不太合理。

红楼梦课题研究

红楼梦课题研究

、背景:贾宝玉:传说女娲炼石补天之时,单留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

该石自经锻炼之后,通了灵性,可大可小。

一僧一道见后,便在石上镌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几个字,投它入世,成为贾政与王夫人的次子—贾宝玉。

他是封建叛逆者。

他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讽刺那些热衷于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

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贾宝玉的种种叛逆思想,当然被封建正统人物视作“草莽”、“不肖”。

他和林黛玉真心相爱,互为知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他被迫娶薛宝钗为妻。

终因双方思想不同,且无法忘怀精神上的伴侣林黛玉,婚后不久,宝玉就出家当和尚去了。

薛宝钗:出身于封建皇商家庭,“家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

”慧质的她看过许多复杂争斗所带来的残酷。

她深知自己做为一个女人力量的弱小,在这个男权的社会里,无论自己有多大的才干,这种的反抗注定是要以失败告终的。

因此她养成了一种“罕言默语”的生活习惯。

以无言来表达对这个黑暗社会的不满,这确实很无奈,但对她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她却没有料到这种人生态度会把她推入一条不归之路。

因此薛宝钗决不是什么阴险奸诈、处处搞阴谋诡计的人,否则作者决不会在薛宝钗判词中,将她与林黛玉并列,写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林黛玉: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颗绛珠仙草,日见枯萎之时,得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灌溉,天地灵气而修成人体,然而仅修为女体,心中结一份难释之情,说若他下世为人,我也随他世间走一遭,将毕生眼泪还与他,以报灌溉之恩。

后,通灵宝玉下世,这才使整个故事得以发生……林妹妹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

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整本书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红楼梦》名家讲解批注合集

整本书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红楼梦》名家讲解批注合集

整本书阅读▏高中语文必修《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名家讲解批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戚蓼生序【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

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

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

嘻!异矣。

夫敷华掞藻、立意遣词无一落前人窠臼,此固有目共赏,姑不具论;第观其蕴于心而抒于手也,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似谲而正,似则而淫,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

试一一读而绎之:写闺房则极其雍肃也,而艳冶已满纸矣;状阀阅则极其丰整也,而式微已盈睫矣;写宝玉之淫而痴也,而多情善悟,不减历下琅琊;写黛玉之妒而尖也,而笃爱深怜,不啻桑娥石女。

他如摹绘玉钗金屋,刻画芗泽罗襦,靡靡焉几令读者心荡神怡矣,而欲求其一字一句之粗鄙猥亵,不可得也。

盖声止一声,手只一手,而淫佚贞静,悲戚欢愉,不啻双管之齐下也。

噫!异矣。

其殆稗官野史中之盲左、腐迁乎?然吾谓作者有两意,读者当具一心。

譬之绘事,石有三面,佳处不过一峰;路看两蹊,幽处不逾一树。

必得是意,以读是书,乃能得作者微旨。

如捉水月,只挹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庶得此书弦外音乎?乃或者以未窥全豹为恨,不知盛衰本是回环,万缘无非幻泡,作者慧眼婆心,正不必再作转语,而千万领悟,便具无数慈航矣。

彼沾沾焉刻楮叶以求之者,其与开卷而寤者几希!】甲戌本凡例【《红楼梦》旨意。

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

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

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

此三名则书中曾已点睛矣。

如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

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

又如道人亲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

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

论王伯沆和他的《红楼梦》批校

论王伯沆和他的《红楼梦》批校

论王伯沆和他的《红楼梦》批校论王伯沆和他的《红楼梦》批校苗怀明内容提要《红楼梦》批校是王伯沆整个治学生涯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尽管主要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但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王伯沆的《红楼梦》批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批点,一是校勘。

他对校本的选择颇具学术眼光,并有一些有趣的发现;其评点精当、精妙,细致入微,涉猎面广,不乏精彩之论。

由于受到时代及个人的一些局限,其批校也不无可议之处。

王伯沆的《红楼梦》研究带有杂糅和过渡的时代特点,他既是传统红学的终结者,同时也是现代红学研究的先驱者。

关键词王伯沆红楼梦学术史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精读《红楼梦》20遍,批校6次,留下1万2千多条、近30万字的批语。

尽管自《红楼梦》面世以来,进行品评、鉴赏者甚多,产生较大影响者也不乏其人,但如此投入,如此下功夫、成果如此卓著者,则极为少见。

这不能不说是红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现代著名学人王伯沆。

一王伯沆(1871-1944),名瀣,号无想居士、冬饮。

江苏南京人。

除曾在江南图书馆短暂任职外,平生大部分时间在南京各学校担任教习。

1915年,任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首任国文部主任,后在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等院校任教。

与同一时期的很多风流人物相比,王伯沆的人生似乎有些平淡,其平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图书馆中度过,不外教书、做学问,属于那种较为纯粹的学人,缺少人们所期待的传奇和浪漫色彩。

自然,这并不见得就是人生的缺憾。

唯其如此,才显得可贵。

毕竟作为学人来说,耐得住寂寞,安贫乐道方为本色,正是因为不少人做不到,所以才成为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

不可能每个学人都像胡适那样,游刃于学界、政界之间,三教九流通吃。

人各有志,不能按照一种固定的人生模式来要求所有的学人。

尽管在《红楼梦》的批校上投入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就王伯沆的整个治学生涯而言,这不过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而已,其平生事业和成就并不限于此。

他在多个领域都有不俗的建树,这也是这一时期很多学人的一个共性。

红楼梦—脂批本第二十五回

红楼梦—脂批本第二十五回

红楼梦—脂批本第二十五回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蒙回前总批:有缘的推不开,如心的死不改。

纵然是通灵神玉也遭尘败。

梦里徘徊,醒后疑猜,时时兜底上心来。

怕人窥破笑盈腮,独自无言偷打咳。

这的是、前生造定今生债。

】话说红玉心神恍惚,情思缠绵,忽朦胧睡去,遇见贾芸要拉他,却回身一跑,被门槛绊了一跤,唬醒过来,方知是梦。

因此翻来复去,一夜无眠。

至次日天明,方才起来,就有几个丫头子来会他去打扫房子地面,提洗脸水。

这红玉也不梳洗,向镜中胡乱挽了一挽头发,洗了洗手,腰内束了一条汗巾子,便来打扫房屋。

谁知宝玉昨儿见了红玉,也就留了心。

若要直点名唤他来使用,一则怕袭人等寒心;【甲戌侧批:是宝玉心中想,不是袭人拈酸。

】二则又不知红玉是何等行为,若好还罢了,【甲戌侧批:不知“好”字是如何讲?答曰:在“何等行为”四字上看便知,玉儿每情不情,况有情者乎?】若不好起来,那时倒不好退送的。

因此心下闷闷的,早起来也不梳洗,只坐着出神。

一时下了窗子,隔着纱屉子,向外看的真切,只见好几个丫头在那里扫地,都擦胭抹粉,簪花插柳的,【甲戌侧批:八字写尽蠢鬟,是为衬红玉,亦如用豪贵人家浓妆艳饰插金戴银的衬宝钗、黛玉也。

】独不见昨儿那一个。

宝玉便靸了鞋晃出了房门,只装着看花儿,这里瞧瞧,那里望望,【庚辰侧批:文字有层次。

】一抬头,只见西南角上游廊底下栏杆上似有一个人倚在那里,却恨面前有一株海棠花遮着,看不真切。

【甲戌双行夹批:余所谓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中翻出者,皆系此等笔墨也。

试问观者,此非“隔花人远天涯近”乎?可知上几回非余妄拟也。

】只得又转了一步,仔细一看,可不是昨儿那个丫头在那里出神。

待要迎上去,又不好去的。

正想着,忽见碧痕来催他洗脸,只得进去了。

不在话下。

却说红玉正自出神,忽见袭人招手叫他,【甲戌侧批:此处方写出袭人来,是衬贴法。

】只得走上前来。

袭人笑道:“我们这里的喷壶还没有收拾了来呢,你到林姑娘那里去,把他们的借来使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录本” “ 过录 本 ” 且多 是抄 书谋 利者 所为 , 过 或 再 , 所 此后 的 作家 本 ( 9 3月 1 15 2月版 ) 《 、 红楼 梦 八 十 回校
以许 多抄本 错字 、 白字 , 漏讹 舛 的现象 很 严重 。这 本 》 台 湾潘 重 规 校 订 的《 稿 本》 1 8 脱 、 梦 (9 3年 6月 版 )
《 楼梦 》 2 红 第 8回写贾 宝 玉 当着王 夫人 的 面 , 要
开 创 了以抄本 ( 蓼生 序本 ) 戚 为底 本 的校勘 工作 。其 替 林 妹 妹 “ 一 料 丸 药 , 管 一 料 不 完 就 好 了 ” 宝 玉 配 包 。
后 , 国艺术 研 究 院《 中 红楼 梦 》 订 小组 又 以庚 辰 抄 说 , 校 这一 料 竞需 花 “ 三百 六 十两 银 子 。” 夫 人 听 了 王
本 的 “ 校本 ” 际 内容来 看 , 得 商 兑 的 问题 仍 然 绍 良 、 易 等人 标 点 、 功 注释 的新 校本 , 新 实 值 李 启 出0 2 0 — 4 1 作者 简 介 : 文彬 (99 , , 宁大 石桥 市人 , 胡 13 一) 男 辽 中国 艺 术研 究 院研 究 员 , 国红 楼 梦 学 会 副会 长 , 究 方 向为 明清 文 学 。 中 研
不足 龟. 大何 首鸟 , 千年松 根茯苓 胆 ……

7 . 2
咸 阳师 范学 院学 报
第2 4卷
的标点 法 :
百 六十两 ” 五个 字都 难于得 到令人 满意 的解释 。 这 由
此 可见 , 要解 决这段 文 字 的标 点 问题 , 关键是 先要解 决“ 三百 六 十两 ” 是否 是原文 。经 过长 时 间的思索 之
头胎 紫 河 车 , 形 带 叶参 , 百 六 十 两 人 三
细 眼 明 ” 。
关键 词 :红楼 梦》校 勘 ; 《 ; 注释 ; 评 批
中图分类 号 : 2 74 1 10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2 2 1 (0 9 0 - 0 1 1 17 — 9 4 2 0 )5 0 7 — 3
随着 早 期脂 评 抄 本 《 楼梦 》 红 的发 现 ,红 楼 梦 》 不少 。 《 本文 所举 2 0例 . 只是 其 中的一 小部 分 。 与读 愿
版本 学者 在深入 研 究 的同时 ,开 始对 这些抄 本 进行 者 和校勘 者共 同探讨 。
校勘 注释 。俞 平伯 先生 早在 15 出版 了《 楼 梦 9 8年 红 八 十 回校 本》 附《 十 回校字 记》 后部 四十 回》 , ( 八 和《 )

“ 百 六 十 两 ” 衍 文 三 是
20 0 9年 9月
成 阳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u n l f a y n r l ie t o r a Xin a gNo ma v  ̄i o Un y
S p2 0 e .0 9
V 01 4 N O. . 2 5
第2 4卷
第 5期
[ 楼 梦研 究 ] 红
既要通今博古 , 又要心细眼明
“ 文” 当 、 注 释 ” 当等 问题 也 提 出了各 种 各 样 本 ( 校 不 “ 不 第二 册 ) : 作
的批评 。
头胎 紫河 车 , 形 带叶 参 , 百 六 十 两 人 三 不足 。 龟大何 首鸟 , 千年松 根茯 苓胆 , … …
由于 已发现 的早期 抄 本 《 红楼 梦》 基本 上都 是
— —
《 红楼 梦》 校勘存疑 2 例 0
胡 文 彬
( 国艺 术 研 究 院 , 京 10 2 ) 中 北 0 0 9
摘 要 :红楼 梦》 期抄本 多为“ 录本 ” 再 过 录本” 错 字、 《 早 过 或“ , 白字 , 漏讹 舛的现 象严重 , 脱 这就 给今 日的校勘 者 带来很 多 困难 。综 合 目前 出版 的各 种《 红楼 梦》 新校 本 ” “ 的校 注情 况 , 列举 其 中校勘 存疑 实例 2 O处 , 为作 为《 楼 梦》 认 红 的校 勘 注释 者 , 应该做 到既要 “ 今博 古” 更要 “ 通 , 心
本为 底本 参 考其 它 抄 本及 程 高 印本 校 订 出新 版本 . 道 :放 屁 ! 么药 这么 贵 ? 宝玉笑 道 : 当真 的呢 , “ 什 ” “ 我 由人 民文学 出版社 作 为“ 中国古 典文 学读 本丛 书 ” 于 这 个方 子 比别 的不 同。 那个 药名也 古怪 , 时也说不 一
给今 日的校 勘 者带来 很 多 困难 , 不仅需 要 他们 “ 通今 等 , 汪 氏标 点 本 相 同 , 间 只有 “ 足 ” “ 与 其 不 作 不彀 ” 、 博古 ” 而且 更要 “ 细眼 明” , 心 ! 毋庸 讳 言 ,从 目前 已经 出版 的以各 种抄 本为 底
“ 不够 ” 的文字 差异 。 ( )9 7年 l 2 15 0月 , 民文学 出 版社 出版 了 由周 人
18 9 2年 出版[ 1 1 。此后 陆续 出版 的校订 注释本 。 的是 清 。 ” 有 宝玉 接着说 道 :
以 甲戌 ( l 存 6回 ) 庚 辰 本 为底 本 1 广 采 诸 本 “ 、 2 1 , 优
长 ” 号称 “ , 百纳 ” ; 的是 以列藏 本为 底本 , 点而 本 有 标
只讲 那 头胎 紫 河 车人 形 带 叶 参 三 百 六
十 两不足 龟 大何首 乌 千年 松根 茯苓胆 … …
不加 注释 ; 的是 以程 甲印本 为底 本 , 有 采用 脂评 抄本 这段 文字 自“ 标点 本 ” 生 以来 。 有 自己 的理解 , 诞 各 可 作参 校本翻 。近年来 , 些 “ 校本 ” 图 书市场 均 受 谓 “ 这 新 在 百花 齐放 ” 。 到 了读 者 大众 的欢迎 , 时对 这些 “ 校本 ” 同 新 中存在 ( )9 7年 上海 亚东 图书馆 出版 的汪原 放标 点 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