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秋思》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陆游《秋思》阅读答案

陆游《秋思》阅读答案

陆游《秋思》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题目】:
秋思
陆游
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注]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

并州,东汉州名,古时并州以产剪刀著名。

1.本诗作者描绘了何种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炼字炼句角度,点评“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的妙处。

【参考答案】:
1.作者借物写景,以富有代表性的典型景物,如乌桕、菊花、鸿雁、天空等,生动明快地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形象鲜艳的秋景图。

表达了作者轻松愉悦之情。

2.作者以“并刀”比喻“诗情”的敏锐,新颖别致,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一个“剪”字,锤炼精当,化无形为有形,形象逼真,充分表现了诗人构思的敏捷和技巧的娴熟。

(意对即可)。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陆游《秋思》(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陆游《秋思》(含答案)

诗歌专题训练------陆游《秋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秋思陆游人生四十叹头颅,久矣心知负壮图。

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

风凋木叶流年晚,秋入窗扉病骨苏。

信步出门湖万顷,季鹰不用忆莼鲈[注]【注】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

张翰躲避乱世,因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而辞官还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感叹自己年龄已到四十岁,内心也早知道辜负了一生的抱负。

B.颔联中的“闲日月”“醉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无可奈何的心情。

C.颈联写落叶和透过门窗的寒气,点明了深秋的时节和诗人的身体状况。

D.闲居的诗人面对着秋色秋景,思绪万千,全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秋日所感。

2.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秋思陆游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今。

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寒雨滴愁心。

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①忧勤德泽深。

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②城阙又秋砧③。

【注】①列圣:指宋朝历代帝王。

②大梁:北宋都城开封的古称。

③秋砧:秋日捣衣声。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得病之久,颔联写孤独愁苦,都是为了表现诗人晚景之落魄。

B.诗人选择的“昏灯”“寒雨”等意象富有表现力,与意境的整体色彩、情调很吻合。

C.颈联写中原关河和历代贤君,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尽在不言中,尽显诗歌含蓄之美。

D.诗歌塑造了一个年迈多病却依然心忧国家黎民,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诗人形象。

4.诗作是如何紧扣“秋思”展开的?请加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思陆游黄落梧桐覆井床,莎根日夜泣寒螀。

老生窥镜鬓成雪,俊鹘掣鞴①天欲霜。

破虏谁持白羽扇?从军曾拥绿沈枪②。

壮心自笑何时豁③,梦遶祁连古战场。

【注释】①鞴(bèi):把鞍辔等套在马身上。

②绿沈枪: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枪名。

③豁:舍弃。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以梧桐叶发黄而飘落、寒蝉在低矮的灌木莎根日日夜夜啼鸣来表现“秋”。

古代诗歌陆游《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重庆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

古代诗歌陆游《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重庆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思陆游南郑归来①二十霜,背人岁月去堂堂。

破裘不补知寒早,倦枕无憀②厌夜长。

年少若为评宿士?狂生曾是说高皇。

慨然此夕江湖梦,犹绕天山古战场。

[注]①南郑归来:这里指从战场上回来。

②无憀:无所依赖,空闲而烦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A.首联中的“二十霜”指时间二十载,“背人岁月”写出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失。

B.颔联中的“破裘不补”“厌夜长”体现了诗人十分“无憀”的心绪,真切动人。

C.颈联运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从而写出了诗人对少不更事、狂妄无知的后悔。

D.诗人将叙述与议论、抒情相融,能够做到情由事出,情至论随,流畅自然。

(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答题时要读懂诗歌,从不同角度分析,把握作者的感情。

【解答】(1)C.“从而写出了诗人对少不更事、狂妄无知的后悔”分析错误,这里通过设问手法,表明了自已年少时志向远大,而不是“少不更事、狂妄无知”,更没有后悔之意。

故选:C。

(2)“南郑归来二十霜,背人岁月去堂堂”首联写作者南渡归来已经二十多年,但岁月无情,光阴易逝,抒发了对光阴逝去的感慨。

对现实无奈的感叹。

“破裘不补知寒早,倦枕无憀厌夜长”,写出了疲倦无聊,夜不成寐但又无可奈何之态,抒发了对现实的无奈。

“慨然此夕江湖梦,犹绕天山古战场”,尾联写自己虽然身在江湖,但做梦依然是想着上战场,能够报效国家,抒发了作者报效祖国之志。

答案:(1)C(2)①对光阴逝去的感慨。

首联写南渡归来二十多年,但岁月无情,任由光阴逝去,有着无尽的感叹。

②对现实无奈的感叹。

现实中只能是无所依赖,十分烦闷,但又无可奈何。

陆游《秋思 半年闭户废登临》阅读训练及答案

陆游《秋思 半年闭户废登临》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秋思陆游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今。

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寒雨滴愁心。

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①忧勤德泽深。

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②城阙又秋砧。

【注】①列圣:指历代帝王。

②大梁:北宋都城开封的古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围绕“秋思”二字展开,塑造了一个体弱多病却依然心忧国家、情系天下的爱国诗人形象。

B.诗人久病缠身,闭门谢客,“昏灯”“寒雨"渲染了凄清的意境氛围,也影射出人世间的世态炎凉。

C.诗人心念山川壮美、关河依旧的中原,期盼南宋统治者如历代圣明君主一般忧心国事,泽被天下。

D.诗人最后以“秋帖"萦绕都城开封之景收束全诗,流露出挥之不去的浓浓愁绪,言有尽而意无穷。

16.本诗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均出现了“遗民”形象,两首诗中的“遗民”形象及塑造“遗民”的用意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B(“影射出人世间的世态炎凉”错。

)16.(1)本诗中“遗民”形象:(身在旧都故土),但被外敌统治,痛苦垂泪,(1分)思念流离失所的亲人(1分)。

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遗民的同情,以及对故国的思念。

(2分)(2)辛词中的“遗民”形象:在佛狸祠前擂鼓祭祀,欢度社日,已经安于异族统治,不思收复(1分)。

诗人通过这一形象地塑造,告诫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讽刺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复;警醒百姓不忘国耻家恨。

(三个方面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

《秋思》阅读答案

《秋思》阅读答案

《秋思》阅读答案《秋思》阅读答案「篇一」阅读下面两首散曲,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回答下列题。

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请分别说出“轻烟老树寒鸦”的“寒”字、“枯藤老树昏鸦”的“昏”字的妙处。

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元曲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1、“轻烟老树寒鸦”的“寒”字,突出了深秋的特点,渲染了冷寂的气氛,表达了惆怅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的“昏”字,点明了时间日渐黄昏,与“夕阳西下”相呼应,引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

2、不同点有:①《秋》表达了孤寂惆怅之情,这种惆怅失落之情在后来似乎得到了些许安慰;而《秋思》主要表达了羁旅之愁。

②从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看,《秋》比较含蓄蕴藉;而《秋思》则有直抒胸臆的内容。

③《秋》的写景顺序为由远及近;而《秋思》的写景顺序是由近及远。

④《秋思》的意境比《秋》更为凄清阔远。

《秋思》阅读答案「篇二」天净沙.秋思【原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全诗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

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

陆游《秋思二首(其一)》阅读训练及答案

陆游《秋思二首(其一)》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秋思二首(其一)
陆游
门巷萧条秋色深,黄花始欲慰孤斟。

久贫自笑不妨乐,过足固知非所钦。

琴调已忘还渐省,诗联未稳更长吟。

吾儿西上无多日,安得相从老故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萧条的门巷说明居所简陋,少有人至,又是深秋时节,更渲染了一种清冷的气氛。

B.第二句将菊花拟人化,与刘克庄的“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中,诗人表示自己弄琴弹唱、炼字作诗的技艺都不够精湛,最后放下古琴练习,专注吟诗。

D.本诗作为秋思诗却有不同于寻常秋思诗的丰富内涵,情感层层深入,语言明白流畅,堪称佳作。

16.本诗富含人生智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5.C“琴调已忘还渐省”是说诗人在逐渐回忆、识记过去被遗忘的曲调,并非放下练琴。

故选 C。

16.①安于贫穷,乐观知足。

诗人生活清贫,但这不影响自己寻得生活的乐趣,过于富足的生活并不是诗人的人生追求。

②有生活雅趣。

诗人喜欢抚琴、作诗,认为自己技艺不够精湛,却依然不断练习、吟咏,以求精进。

③积极进取。

诗人激励儿子不要安于现有生活,在仕途上积极进取。

(评分标准:每条 2 分。

人物形象特征的正确概括 1 分,结合诗句内容的具体、合理分析 1 分。

)。

陆游《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陆游《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秋思①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②,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③。

【注】: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

②火牛: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双角绑上利刃,尾巴绑上易燃物点燃令其冲向敌军,最早春秋时齐将田单破燕军时用了火牛。

③元龙百尺楼:汉末许汜去下邳看望陈登(字元龙),陈不理睬他,自卧高处的大床上,让许卧下床。

后来刘备对许氾说:“我要是陈登,当卧百尺楼上,让你以地为床。

”后来便用“元龙百尺楼”形容崇高的形式,或表示高下悬殊。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4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12.(1)参考答案:通过西沉的残月、凋零的井梧(上下句各写出一个典型景物并概括出特点,得1分,单单写出“月”“井梧”不得分)等肃杀萧条之景(概括出意境得1分,其他如凄清、凄凉等亦可)表达了作者的寂寥悲凉之情(概括出情感得1分,其他如悲痛无奈、孤独苍凉等亦可),融情于景(点出效果1分,情景交融亦可)。

(2)参考答案: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2分;不服年老,壮怀激烈的情怀2分;已入暮年的无奈2分;报国无门的痛苦2分。

(四点中的任意三点即可)。

古诗词赏析陆游《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赏析陆游《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秋思①陆游人生四十叹头颅,久矣心知负壮图。

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

风凋木叶流年晚,秋入窗扉病骨苏。

信步出门湖万顷,季鹰不用忆莼鲈②.【注】①本诗作于诗人41岁被免职回老家绍兴时。

②西晋张翰(字季鹰)辟齐王东曹掾,为避乱,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直抒胸臆,慨叹韶华易逝、青春不再,觉得辜负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已经很久了。

B.颈联寓情于景,秋风落叶而觉流年似水,寒流入室而感老病复发,诗人的内心满是悲凉。

C.尾联写诗人陶醉于自己家乡的湖光秋色,嘲笑西晋张翰因为思念家乡的美味而辞官回乡。

D.这首诗即事抒情,触景伤情,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感情真挚,动人肺腑。

15.有人说本诗颔联表达了不必为国事操劳的闲适情怀。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本诗,并联系你学过的陆游诗歌,简述你的理由。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屈原《离骚》中的“,”两句,用反问句的形式表明诗人坚持理想,即使遭受酷刑也不会改变的决心和意志。

(2)荀子《劝学》中“”一句点明了君子跟一般人的天赋没什么区别,但君子的学识和修养却能超过普通人,这是因为君子能“”。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表达诗人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两句是:“,”。

14.C(“陶醉”“嘲笑”错。

诗人并不甘心过着无所事事的日子,而是心系朝廷,渴望在天下纷乱之际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尾联中反用西晋张季鹰的典故,说自己都不用找借口回家乡了,给朝廷上书献策却被免职回乡,内心充满了愤懑和无奈。

)15.示例:不同意。

理由如下:①陆游一贯主张保家卫国、收复河山,内心里总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那就是北伐中原,收复失地,所以,他任何时候都不会放下国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秋思
陆游
雁阵横空送早寒,白头病叟住江干。

风林脱叶山容瘦,霜稻登场野色宽。

万里关河惊契阔,一尊邻曲话悲欢。

书生饿死寻常事,那得重弹贡禹冠。

【注】这首诗作于陆游因不得重用辞官闲居山阴期间。

霜稻登场:即晚稻收割后都堆到了晒场上。

贡禹冠:即贡禹弹冠。

贡禹与王吉友善,汉元帝时,王吉被召任谏议大夫,贡禹听到这个消息,就把自己的官帽取出,弹去灰尘,准备戴用,果然没多久贡禹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诗歌前两联写“秋”,境界苍凉,后两联写“思”,感情深沉。

写景抒情,妙合无垠。

B. 颈联写诗人惊觉与沦陷的国土阔别已久,无奈中只能自斟自饮唱歌解忧。

一个“惊”字, 把对别离的感慨写得淋漓尽致。

C. 诗歌借用贡禹弹冠的典故,感叹自己没有机会像贡禹那样重回官场为国效力,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郁闷和不得志的心境。

D. 全诗首句入韵,中间两联对仗工稳;语言苍劲生动,彰显清旷淡远的诗歌风格,充满苍凉的人生感慨。

15. 请结合全诗,赏析颔联中“瘦”和“宽”二字的表达效果。

(6分)
参考答案:
14.B(“自斟自饮”错,而是跟“邻曲”即邻居一起。

)
15.“瘦”用比拟手法写秋山景象。

秋风起,树叶落,秋山萧条,较之夏季像是瘦了;“宽”是写原野的空阔。

晚稻收割,堆到了晒场,整个原野变得空荡荡的;两个词共同表现了秋天充斥整个空间的萧条衰败感,渲染了心忧国事的诗人沉重苍凉的内心世界。

(每点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