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的作用

合集下载

浅谈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浅谈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0 — 5 米 练习次数在 4 ~ 0次以上。 06 运 动 员有 自己的生理 和心 理特 点 , 上训 很 多基层教 练对于单纯 力量训 练和速 度训 10 1 0 , 加 练 时间不是很长 ,作 为教练员 要掌握 青少 练都很熟悉 , 练的 内容也很 丰富 , 训 但效果
1 4一 2
作者 单位 : 江苏 徐州 丰县 创 新外 国语
年 短跑 运动员 力量 训练 的原 则 , 能 照搬 并 不好 ,探究其 原 因主要 是力量 训练和速 学校 ( 中部 ) 不 初

的关键 。短跑 速度 获得 的两个 最重要 的因 训 练 , 忽视核心力量 的训练 。第二 , 注重 伸 31 大力 量训 练。最大力量训 练要求 .最 ’ 素是步 长( 身高 、 长 、 韧性 、 调性 ) 髋肌群力量 的训练 。短跑运动速度快 , 腿 柔 协 和 支撑 负重 的重量 大 , 负荷 达到 9 %~ 0 %, 1 0 10 做 步频 ( 动作 速度 )要 想获 得足 够 的步长 和 时 间短 , 乎 没有 落地 支撑 过 渡到 后蹬 的 3个 ,- , 几 3 4组 。最 大力量一 般安排 在准备活
步频力 量是最重要 的条 件 。第一 , 在身 高 、 时 间。向前 的力量 来 自于大 小腿积 极下压 动充分 , 运动员体能状态充沛的情况下完成 , 柔韧性一 定的情况 下 , 发力 的增加 , 爆 人体 后扒 , 也就 是说 途 中跑 中伸髋 肌 群是 前进 在组与组 之间安排积 极性休息 。对 于青少 在跑动 时对 地面 的反作 用力增加 ,每步 的 的动力 , 后蹬的肌 肉群更多 的是起到起跑开 年运动员 , 最大力 量训练 要慎用 , 有利 于运 步长增加 。第二 , 相对力量增 加 , 体克服 始阶段的后蹬加速和落地缓 冲的作用 。 人 阻力 的能力 提高 , 肢体运动频率增 加 , 提高 23力 量训 练要 符 合青 少年 身 体发 育 _ 动员 的身体发 育。 32提高爆发力训练 。主要 采用跳深练 .

青少年田径短跑项目中的力量训练

青少年田径短跑项目中的力量训练

青少年田径短跑项目中的力量训练摘要:短跑训练中力量训练占据了很大比例,因为在青少年田径教学中,力量训练在训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力量训练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力量素质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当前体育教学需要。

因此,应该加强青少年田径短跑教学中关于力量素质训练的重视程度,下文简单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田径短跑;力量训练引言在整个青少年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短跑运动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力量训练作为短跑项目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力量训练质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学生力量训练的重视程度,根据学生的身体特征,选择科学合理的力量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进而增强学生短跑项目当中力量训练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的短跑成绩。

一、优化短跑力量训练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力量素质,科学合理的选择力量训练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训练水平,对力量训练的训练方式和训练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例如,在短跑力量训练中,教师可以选择能够强化学生腿部肌肉、腰腹部肌肉以及肩部肌肉的力量训练内容,如单腿站姿挺髋练习、半蹲起练习以及负重蹲起练习等[1]。

单腿站姿挺髋练习可以让学生在站立时保持平衡,有助于增强学生腿部肌肉和腰部肌肉的力量,使其在短跑过程中能保持稳定的速度,不会出现身体倾斜等情况。

半蹲起练习能够增强学生腿部肌肉力量、腰腹部肌肉力量以及肩部肌肉力量,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在短跑过程中出现的身体晃动和身体倾斜等现象。

负重蹲起是指将重量物品放在运动员的身体两侧进行蹲立练习,在负重蹲起训练中,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小哑铃或沙袋等物品,要求学生在训练中保持正确的蹲立姿势[2]。

而且负重蹲起训练能够增强学生腿部和腰部肌肉力量,使其在短跑过程中能保持稳定的速度。

短跑动作是对运动员腿部、腰腹部和肩部肌肉力量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

试论中学生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试论中学生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量、 跳跃力量 和髋关节力量等的训练。 . 二、 中学生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几个主要方法和方法
手段
( ) 一 髋关节的力量训练 髋关节 是人体最粗壮处 , 处在 中心位置 , 髋关 节屈
有强有力地摆臂才能使跑的技术动作平衡 ,技术完善 , 同时有助于提高跑速 。
“ + ” + n + 一 十 - + ” + “ + “ “ — + - + + —- 一 + - + 一 + - + ・
关 键 词 : 跑 ; 量训 练 ; 考体 育 生 ; 关 节 短 力 高 髋
..

短跑是 田径 运动中的速度性项 目, 短跑优异成绩 的 取得是 速度 、 力量 、 柔韧 、 灵敏 、 耐力 的素质综合训 练 的 结果 , 力量素质的训 练尤 为重要 , 实践证 明 , 力量素质 的 增强 , 对于加快短跑技术 的形成 和完善 , 对于 速度 、 爆发
因此他们 的力量训练首先 因抓好小肌 肉群力量 、 关节力
训 练手段 ; 提踝 、 全蹲 向前走 、 、 跳 垫上趴趾走 、 足 单 跳、 向上 弹力跳 。 ( 上肢力量训练 四) 不能错误地认为跑是用下肢 , 上肢力量训练可 以放 松。 其实 , 上肢力量训 练不但不 能放松 , 而且要 加强。只 ・
【 教法研究 】
试论 中学生短跑 运动 员的力量训 练
付 江 ( 陕西省西安市 昆仑 中学 , 陕西 西安 7 04 ) 10 3
摘要 : 短跑项 目是各项体育运 动的基础 , 通过 多年对 高考体育生的训练 , 认识到力 l 1 练对短 跑成绩的提 高有
着重要的作用 , ’ 通过本文对 自己的浅薄之见加 以总结。


个运动生涯起着 十分重要 的作用 和影 响 , 更值得深入探 讨, 科学掌握。中学生运动员 的力量训练与成年运动员 的训练在指 导思想和方法 上都 应有所 区别 。中学 生运 动员正处 在身体成 长阶段 , 他们 的骨骼系统还未完全发

力量在短跑训练中的作用及训练方法

力量在短跑训练中的作用及训练方法

力量在短跑训练中的作用及训练方法作者:刘晓萍来源:《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05期摘要:在短跑的训练问题上,传统的训练方法往往只注重技术和速度的提高,而忽视力量的训练。

阐述力量对短跑的意义,揭示力量训练对短跑的作用,提出力量训练的方法,旨在通过力量训练来提高短跑的成绩。

关键词:短跑;力量;训练1.力量是基础在当今世界的各种重大比赛中,短跑项目竞争越来越激烈,水平也逐渐提高,这主要是因为训练方法、训练设备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以及科学选材和训练后恢复等。

其中在训练方法的科学化上,力量训练已成为许多短跑运动水平高度发达国家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实践证明,力量训练已成为当今短跑训练最重要的发展趋势。

短跑集是速度、技术、力量三位于一体的体育项目。

力量、技术和速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

力量好比硬件,没有高级的硬件做支持是不可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的。

2.力量对短跑训练的意义2.1它能促进身体素质和人体技能更加平衡地发展2.2它能促进速度和力量的结合2.3采用加强髋、膝、踝等主要肌肉群的力量和工作幅度(如步长)来发展高效的赛跑技术2.4提供防止伤害的保护能力。

通过对关节,尤其是膝和踝关节肌肉群的力量练习,使关节格外坚固2.5提高有关肌群的耐久力,增强身体各部分的力量对跑的耐力产生积极效果3.力量对短跑促进作用的生物学分析3.1短跑训练生理因素短跑运动员的力量大小主要由雄激素分泌量、ATP的代谢率、参与工作的肌纤维数量、肌肉横断面的增长等因素决定,因此应通过使这些生理因素发生变化,以达到力量的增长。

3.2肌肉用力特点分析通过生物力学分析短跑运动中参加大腿后蹬动作的肌肉群有:使髋关节伸直的肌群是臀大肌、臀中肌后半部、大收肌、肱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的近侧支撑工作;膝关节伸直的肌群使股四头肌的近侧支撑工作和小腿三头肌的远侧支撑工作;使踝关节跖屈的肌群是小腿三头肌、拇长屈肌、胫骨后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最后,为了前脚掌着地,上述屈足、屈指肌群和保持组功德足跖肌也要极度紧张。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学浅析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学浅析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学浅析作者:朱江来源:《体育风尚》2017年第12期摘要:在所有的体育运动中,力量都是基础,短跑运动更是如此。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力量训练对于短跑运动员的作用,并对当前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供短跑运动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短跑与长跑相比,由于跑步的距离较短,因此对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力量要求非常高,它是一种体现速度极限的运动。

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将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短跑效率和运动的技术水平,做好力量训练,是短跑运动员的一个基础训练科目。

但是,我国目前短跑运动员在力量训练方法上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因此,对于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对于提升短跑技术和相关短跑运动相关从业者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力量训练对于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起到的作用(一)让身体更加的稳定平衡对于青少年正常的身体发展来说,基础力量的形成一般分布在青少年12至15岁之间,而专项力量的训练一般通常会集中在青少年15至17岁之间。

青少年的身体发育阶段正是力量训练的最佳时机,能让青少年的身体更加的稳定平衡。

在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进行基础力量训练的时候,要重点对青少年运动员全身的肌肉进行训练,当然,在训练过程中要对训练的强度进行适当把握,强度过于大的时候,容易对青少年的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强度过于小的话,又很难使训练发挥相应的效果。

青少年运动员在进行运动的过程当中,力量主要是一个传导作用,他将人身体的骨盆和脊柱进行稳定,让人体始终保持一个较为正确的姿势,提升自己的稳定和平衡能力。

而力量则是所有运动的一个发力点,它对于整个上下只可以协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传输作用。

针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来说,要使两个大腿可以快速的进行剪绞,才能实现短跑的速度和技术提升,而完成这一动作,就必须要通过力量来支撑,加大髋关节的活动力度,也就是加大了整个大腿的快速摆动。

核心力量训练在短跑训练中的作用

核心力量训练在短跑训练中的作用

73核心力量训练在短跑训练中的作用刘维 新民市业余体育运动学校摘要:短跑运动是一项十分激烈的运动项目,对于运动员短时间内的稳定性和爆发性有较高的要求。

提升核心力量对于运动员稳定性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主要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在短跑训练中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力量;短跑;训练作为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短跑运动充分结合了运动员的速度、技术以及力量,不同于长跑、攀岩等,短跑运动中功能方式主要为无氧代谢,对运动员的爆发力要求较高,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全身肌肉和精神状态调整到较高的水平,进而使速度迅速达到极限状态。

短跑需要全身肌肉的参与,在竞技中需要运动员保持一个较高的体能水平。

同时,短跑对力量也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在平时训练中进行适当强度的肌肉训练。

但是在传统训练中,训练师以及运动员的训练重心基本停留在四肢肌肉,而很大程度上缺乏对于腰腹肌肉的重视,相关的训练量和技巧也有待进步。

四肢力量固然是短跑运动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实际竞赛中,仅拥有良好的四肢力量并不能使运动员达到较高的水准,只有加强核心力量的训练,才可以保证运动员能够拥有不错的掌控能力,维持自身动作以及姿态的稳定性,这样才可以将力量、技术充分发挥出来,获得可观的成绩。

一、核心力量与核心力量训练(一)核心力量根据陈小平的观点,利用骨盆以及躯干肌肉来有效控制人的整个身体使核心稳定性的主要体现,在充分调动每个肌肉组群的过程中,核心支撑点可以根据需要产生并传达每块肌肉的力量。

根据黎涌明的观点,人体核心力量水平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大小上,在调节人体稳定性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较强的肌肉力量,同时还需要稳定的神经支配,这样才可以满足目标需求。

(二)核心力量训练为了能够实现核心稳定性的提升,就必须要不断加强核心力量的训练。

如果人体想要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保证自身重心处于恰当的位置,那么人体核心部位就会受到全身力量的作用,在人体姿势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重心也会存在一定的改变,如果缺乏良好的核心力量,那么人体的稳定性以及平衡性就会在这个过程中严重下降,也就是说核心部位对于人体重心有深刻的影响。

提高青少年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探讨

提高青少年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探讨

提高青少年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探讨【摘要】短跑运动是田径运动中速度力量型项目,短跑运动员能否取得优异成绩,取决于速度、力量、柔韧、灵敏、耐力等综合训练素质,专项力量作为短跑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在短跑训练中应充分注重力量素质的提高,使之与速度素质协调发展。

本文通过对短跑运动做出分析与探讨,发现短跑运动的专项力量训练必须加强对力量素质属性和训练原则的深刻理解,注重全身各个环节肌肉力量同步均衡发展,理解关健部位环节肌肉力量素质的发展和相关肌肉对称的关系,重视短跑运动的专项力量训练过程中专项技术观念。

【关键词】青少年;短跑;专项力量训练一、短跑专项力量的概念何谓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这是在从事短跑专项力量训练前所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

有关专家认为,“专项力量是指那些参与完成专项运动的肌肉群的力量”,“有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力量就是专项力量”。

这些观点不乏有很大的片面性,还有的专家认为:“所谓专项力量,是指为充分完善专项技术,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在时空特征上严格符合专项训练和比赛要求的力量。

”换言之,即力量训练的要求必须符合在专项训练和比赛时所表现出的动作特征、用力特征、肌肉工作及心理因素等方面的特征。

我们认为,专项力量是指那些在时间——空间特征上严格符合专项比赛要求的力量。

专项力量练习在接近、符合或超过专项比赛动作要求时,才会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

或者说,专项力量的训练效果主要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能适应专项运动的要求(动作幅度、动作速度、用力特性、肌肉工作的方式以及对供能系统和心理适应性的要求)。

在短跑高速跑动中,着地缓冲的制动力量很小,所以,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主要在提高速度力量中的速度成份,而不是通过大负荷来提高其力量成份。

因此,专项力量练习是指那些有效地发展和促进运动员创造最高专项运动速度的快速力量练习。

二、青少年生理特征分析1.骨骼的特点儿童少年时期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软骨成分较多,骨组织中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为5:5,而成人为3:7,所以,其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易弯曲变形。

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练习效果的探讨

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练习效果的探讨
度 、耐 力 和柔 韧 性 ,力 量在 短 跑 中
力量分布 中有相 当大的程度是下肢
官的退让与超等长收缩能力的提高。
运动实践证 明. 正确的专项力量 练 I I
理论 和技 术 理论 是 运 动 员 取 得 优 异
运动。 下肢相对而言就是运动员的腿
摆动运动 . 脚对地面的接触受到地球 的地心吸力和地面的反作用力, 这种 来 自地面的冲击在快速跑 中通常可 达体重的 3 _5 . -. o 0倍。因此 , 在短跑 中要特别加强下肢力量的训练 。 特别 针对青少年下肢力量的薄弱环节 . 加
1. 士 . 38 O6 7 5 1.  ̄ . 3 6 07 5
1. + . 36 06 2
l0: 8- a 6
16 5 7  ̄ 15 5 9±
l36 8 ̄
肢力量和百米跑成绩 。本文结合 国
内外所研究 的方法 . 据现今青少 根 年生长形态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
现代 短 跑 运 动员 的力 量训 练 应




对青少年短跑运动 员下肢力罩练 习效帛的探讨
文/ 山 市张 槎 中 学 佛
1 前 言
卢 伟 平

行 下肢 力 量 训 练 , 初 二 () 学 生 对 4班
些针对 性较 强 的训练 方法 和手 段 .
力量是决定运动成绩 的体能要
采用一般上课训练的方法进行为期 五周的训练计划所取得的成绩进行
1 24
小 腿 后 部 肌 群力 量 训 练
师道 ・ 研 教
21 0 0年 第 6期

提高 短跑 运 动 员埘 绝 对 速 度 水平 的下肢 力量 跖屈肌群 伸膝肌群 橱 膝 肌 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的作用南陈集中学吕士军[摘要] 短跑运动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一项田径运动项目,短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代表一个国家的田径水平,短跑训练方法的艺术和技巧不仅可以推动这项运动的发展,而且可以造就许多世界闻名的短跑巨星。

当今短跑训练都更加注重实效性和发挥个人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技术,以“速度”和“力量”为核心全面发展和提高身体能力。

可见力量训练在短跑训练中具有重要的核心作用,而力量训练表现形式愈来愈多,针对性越来越细则是现代短跑训练的发展趋势之一。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总结,从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反应力量、小肌肉群力量及摆臂等力量训练方面分析,对青少年短跑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

1力量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理1.1顺序性原理力量训练应先使肌肉结构得到改善,然后再提高肌肉协调的功能。

同时,由于人体许多肌肉群间的活动会有一定的交叉影响,在组合力量训练的设计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单个力量练习,有目的地发展特定部位地肌肉群,要分清主次,以某个练习为主合理安排力量练习的顺序。

1.2专门性原理任何专项力量的训练,其中一条最基本的原则是要与专项的用力特点相一致。

力量训练中的专门性控制,一是对项目的主要用力部位进行确定,二是对肌肉工作性质的分析和确定。

肌肉工作的性质应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肌肉工作的力学特征,二是肌肉工作时的供能特征。

在对两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后,便可依据这种分析的结果或结论定出项目力量训练的总体方向,然后再依据总体方向的要求,通过力量训练系统内要素结构的特定组合,并通过这种特定的结构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完成对力量训练的专门性控制,以使得专项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超负荷原理运动成绩的不断增长,负荷不断增长是其前提条件,这就要求训练负荷不断超过原有负荷。

因此,力量训练必须建立在使肌肉承受超负荷的基础之上,超负荷的关键是使力量训练比以前的负荷量要大,但并非过度负荷,即在可控的范围内,训练负荷必须足够大,训练频度必须足够搞,严格遵循负荷——恢复——超量恢复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

1.4量化控制性原理所谓量化控制性原理,即在力量训练中,教练员依据一定量化指标进行控制性安排训练,其一是训练内容的量化,其二是运动负荷的量化,以达到训练的要求,实现训练的目的与任务,产生更为有效的训练效果。

负荷强度、重复次数及其作用见表1。

表1 负荷强度、重复次数及其作用强度%重复次数主要作用95 1发展肌肉内协调能力85-95 2-365-85 4-7 促进肌肉肥大40-65 8-12 提高速度力量40以下13以上提高力量耐力1.5周期性原理力量训练的周期性原理,就是将力量训练的自身规律和专项竞技状态周期性发展规律相结合,对力量训练所进行的一种动态控制。

力量训练的周期性控制,主要还是体现在时间发展和训练负荷的协调统一上,是从总体上对全部训练过程的负荷结构作出的一种预先的设计、规划。

周期性力量训练就是使力量训练的负荷结构的总的动态变化曲线保证与专项训练的周期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完成相配合,使力量的稳定增大和运动员的专项能力的发展融为一体。

1.6渐进性原理在力量训练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地增加肌肉负荷,负荷与肌肉力量地增长要保持一致,可以使肌力最大限度的获得力量,一般来说进行3、4周的合理训练后肌肉会获得明显的增长。

1.7经常性原理力量训练要保持经常,做到循序渐进。

力量训练增长的慢,停止训练后消退的缓慢;增长的快,停止训练后消退的也快。

所以力量训练应隔日为好,力量增长后,若每周进行一次训练,力量就能基本保持在原有的水平上。

1.8针对性原理它是指在力量训练过程中,要根据运动员的年龄、特点、性别、运动水平、身体条件、承担负荷的能力、技术战术水平和心理品质等各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的确定训练任务、选择方法、手段和安排运动负荷。

2 对短跑力量的重要性的认识短跑运动是人体在大量缺氧的情况下持续高速跑的极限强度运动。

众所周知我国短跑运动的水平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力量不足是影响我国短跑成绩的主要因数。

因此,力量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短跑是一项高强度的周期性运动,要取得好成绩不但要有较好的速度,耐力和柔韧行,力量在短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生物学,生理学,生化学等的角度研究分析证明加强青少年运动员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短跑运动员力量速度和跑技术的发挥,也可以大大的提高百米跑的成绩。

2.1青少年短跑下肢力量训练的特点短跑是以肢体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分为上肢和下肢,在力量分布中有相当大的程度是下肢运动。

下肢相对而言就是运动员的腿摆动运动,脚对地面的接触不但受到地球的地心吸力和地面的反作用力。

这种来自地面的冲击在快速跑中通常可达体重的3.0—5.0倍。

因此,在短跑中要特别加强下肢力量的训练,而青少年正在生长发育期间,对其下肢进行以垂直用力为主的大负荷杠铃练习会响应其骨骼的发育。

而针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薄弱环节进行练习,通过一些针对性较强的下肢的摆动和支撑运动器官的退让与超等长收缩能力的练习,能够达到增强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和提高青少年百米跑成绩的目的。

2.2提高青少年下肢的爆发力训练田径运动中的动作都要求在快速节奏或爆发用力情况下完成。

因此,爆发力是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

爆发力量又称爆发力,对于爆发力的定义有三种:①爆发力量是指肌肉在克服以极限阻力过程产生量大加速度的能力;②爆发力量是指肌肉在抵抗不低于最大力量60—80%负荷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发挥出大力量的能力;③爆发力量只是快速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

确切地说爆发力量是指已经开始张力增加的肌肉以最快的速度进一步发展肌肉力量的能力。

2.3注意爆发力练习的节奏在进行爆发力练习时,一般采用秒表来调整动作速度,如果有可能,采用节拍器的节奏来进行爆发力训练效果会更好。

2. 4注意考虑爆发力训练的疲劳与恢复在训练中,大强度、多量和单一的练习形式容易造成青少年运动员局部肌肉负担过重而产生疲劳和损伤,因此,运动员初期训练中的跳跃练习应形式多样,保持适量。

采用双腿练习,在两腿肌群中很快产生疲劳,所需的恢复时间也较长。

研究表明,当运动员交替进行肢体练习时.一侧肢体在短时休息时另一肢体进行活动,能很快消除疲劳,这就是“积极性休息”。

采用这种方法练习时,两腿交替完成相同的量和强度,两腿交替时间歇6至10秒恢复。

通常要求年龄较小的运动员可先采取双腿练习,直至他们逐渐能采用单腿进行。

跳跃练习一般有较强的技术性,正确的技术动作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疲劳产生。

3 提高青少年下肢的爆发力训练的方法3. 1通过多种方式训练提高下肢爆发力如通过短跑起跑、上坡跑、牵引跑、沙地跑、立定跳远、三级蛙跳、多级蛙跳等形式发展下肢爆发力。

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训练量不宜过大,负荷适中在50—70%的强度,采用多种形式练习。

3.2弹跳练习是青少年下肢爆发力训练的主要手段。

为了提高训练兴趣可进行各种方式的单脚跳双脚跳和跳越障碍物等跳跃练习。

长距离或多跳次练习应在草地或海绵垫上进行。

跳跃练习要注意跳跃动作的正确性。

3.3实验前后指标变化情况表1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对照表注*P<0.05 **P<0.01 ***P<0.001实验结果经过检验后,两个班在实验的前后有着明显的差异。

差异原因是因为以上的练习方法能有效提高肌肉快肌纤维的力量,可使肌肉在收缩时募集高比率快肌纤维可产生高水平力量,但维持收缩时间较短。

通过提高快肌纤维可以有效增大下肢肌肉的收缩力和横截面积,有助于起跑、起跑后加速度和途中跑瞪地时的爆发力。

由此可见摆脱以垂直用力为主的大负荷杠铃练习,重视下肢的摆动和支撑运动器官的退让与超等长收缩能力的提高,对青少年运动员短跑速度的提高有重大影响。

4 提高青少年反应力量训练的练习方法“反应力量”是指肌肉在由离心式拉长到向心式收缩时,利用弹性能量在肌肉中的储存与释放,以及神经反射性调节所爆发出的力量。

1972年原苏联的维尔霍山斯基在其《专项力量训练的基础》一书中首次提出“反应力量”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素质。

之后,许多学者,如科米、比勒、惠京、高豪夫、福瑞克等人,对该力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认同了维尔霍山斯基的观点。

至此,“反应力量”在欧美,苏联等国家被认定是一种与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等相等同的,相对独立的力量素质。

我国在80年代初期就对“反应力量”进行了研究,但至今还未被作为一个独立的力量素质看待,也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许多教练员在训练中忽视对“反应力量”的专门训练,没有认清其重要性,以致影响到整个运动水平的提高。

因此,对“反应力量”的训练,作为一项专项力量素质练习,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1以髋为轴摆动力量练习现代短跑运动,实质上就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有人曾形象地把短跑运动员的跑动比作为一个轮子在跑道上滚动,这并非没有道理。

可见,影响跑速的关键乃是摆动,并非是传统理论认为的那种以后蹬为主的蹬伸,所谓的后蹬应认为是摆动动作的继续。

因此,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练习乃是短跑运动员首选的专项力量练习手段。

常用的高抬腿跑主要是改善屈大腿上摆力量能力,如果把快速抬大腿和快速下放大腿相结合进行,增加练习难度,这个练习就接近短跑的肌肉用特点。

4.2以掌趾和踝关节为主的小肌肉群的练习资料研究表明,着地瞬间动作技术效果首先取决于掌趾和踝关节小肌肉群的退让收缩能力,但在传统的训练过程中,很多教练员往往忽视了这一环节,只重视大小腿等大肌肉群的负重蹬伸,致使训练走入了一个误区,因而使很多优秀运动员的成绩停留在一定程度上而难有大的突破,我认为这一点是一定的原因所在。

为此,发展掌趾和踝关节等小肌肉群的力量练习乃是短跑运动员在进行专项力量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可等闲视之。

4.3摆臂练习摆臂练习在短跑训练中是必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摆臂练习大都没有注意摆臂练习的质量和其重要性。

实际上,以肩为轴的上肢摆动力量是短跑运动十分重要的一环。

摆臂的方向、速度直接影响跑的节奏、速度效果,在进行短跑摆臂练习中,应遵循“松、大、快”的原则,可轻负荷或徒手,并与跑的技术相吻合。

所谓“松”,乃为“放松”,即是在摆臂练习过程中要使整个上肢的肌肉,尤其是肩部的肌肉放松,避免僵硬、紧张;所谓“大”,即是摆动幅度在一定范围内要大;所谓“快”,即是摆动要快速,因为上肢的摆动与下肢的摆动是相互协调的,如果上肢的摆动做不到“快速”这一环,那么下肢的摆动也一定快不了。

5力量训练要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5.1 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区别对待。

因每个运动员的形态、机能、结构、运动技术、战术心理、智力有差异,所承受的负荷量不同,因此训练要因人而异。

如有的运动员绝对力量好,速度力量差,有的运动员相对力量好,速度力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