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从山里回优秀学案第二课时 (1)(精品)
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从山里回1长春版精品PPT课件

我从山里回
我从山里回,
心头甜又美,
山里的风儿香,
. 山里的鸟声脆。
. 万花丛中走一趟,
我知道“芳 菲”的意思。
满身的花瓣多芳菲。
采来山花下山来,
引得蜜蜂随我飞。
边听边悟想像当时的画面,从 作者的歌唱中,你有什么感受?
我从山里回,
. 心头醉微微,
山里的水儿甜,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5.同“枝”。如:一枝枪,也可做一支枪; 三枝铅笔,也可做三支铅笔。
只: 1.用于某些成对东西中的一个:
一只耳朵;一只手,两只袜子。 2.用于动物。如一只小白兔。 3.用于某些器具。如:一只箱
子。 4.用于船只。如一只小船。
脆芳
访酒
味支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山里的鱼儿肥。
我会区别 “山寨”和
走进山寨访“乡房亲”,。
香茶米酒多美味。
学一支山歌下山来,
. 唱得白云伴我飞。
从第二段歌中,你又能 感受到什么?
区别支和只作为量词时的区别:
支:1.用于队伍。如一支队伍。
2.用于歌曲。如一支曲子。
3.用于电灯的光度。如:25支光的灯泡。
4.纱线粗细程度的计算单位。1克重的纱线 长100米,就叫100支,沙线愈细支数愈多。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小小的山村》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2)交代这是排比句,写出山村的特点:用石头建造的,古朴、自然、别具一 格。
(3)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请你再一次默读这几个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5.指名说。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词语“铺、盖、砌、垒、贴在、别在、放
牧、流淌”读一读。
3
6.(1)出示连线题
路面 垒
围这是因为从远处看的原因,一切都变得那么小,房子就像一个个小
火柴盒一样贴在了山腰上(师做贴的动作)清泉就像一条银色的带子一样从檐
下流淌(师在黑板上画一画窄窄的清泉),而这小小的山村和这高高的连绵起
伏的群山相比就好比一个小小的珍珠一样,别在了大山上。(师做一个别的动
作)看,这几个动词用得多好啊,把这个句子写得这样生动而又准确。
3.我们来到这样美丽的小山村,还会听到许多声音,你相信吗?
(1)找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听到那些声音?
(2)想象,你还能听到那些声音?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美妙的声音。
4.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段写了什么内容?
(1)教师引读,学生体会房子的建筑美。学生读括号里的部分:“村里,路面 是用(),房屋是用(),围墙是用(),猪窝鸡舍也是用()。”
(2)根据动词,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7.出示两个自然段:
家家户户像贴在半山腰上,一层房子一层楼。那儿,牛在山上放牧,清泉
在檐下流淌。
小小的山村,像一颗珍珠,别在大山的衣襟上。
(1)自读质疑。房子是盖在山腰上,怎么能贴在半山腰上呢?清泉是在房子前 流淌,怎么能在房檐下流淌呢?山村再小也不会像珍珠啊?
(2)讨论。
《小小的山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品析好词佳句,了解小山村的特点,培养学生想象力。 2.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采用“读、悟、赏”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喜爱乡村, 感受乡村的自然之美和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重点 品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品析佳句,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山村的美。 教学方法 采用“读、悟、赏”的教学策略 课前准备 熟知课文,准备教案。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们去听秋的声音》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
2.朗读感受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学习过程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部同学。
(一)自然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二)指名读文
1.指名分节读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用心感受秋的声音。
2.你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三)细读课文,仔细品味,指导朗读。
1.品读第1-
4小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指名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各小节地学习
第一、二小节
a、刷刷嚯嚯是拟省词,表示什么声音?
b、读了这两个小节,你最想说什么?
c、指导朗读
第三小节
a、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b、你能说一说朗读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c、指导朗读
第四小节
a、为什么说秋是一座音乐厅?
指导朗读
b、发挥想象:秋还有什么声音?
(四)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可以自己读,可以与人合作
(5)当堂检测
1.照样子写一写
一排排 —————— —————— ——————
刷刷 —————— —————— ——————
牙刷——刷牙()——()()——()2.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声声()一只只()
一串串()一场场()。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小小的山村》优秀学案第一课时(精品)

《小小的山村》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小山村的美丽。
激发学生对小山村的喜爱,对祖国的热爱。
2.掌握本课生字词。
体会“贴、别”在课文中的妙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互助学习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体会小山村的美丽。
2.体会“贴、别”在课文中的作用。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你从文题中知道了什么?
2.你喜欢这山环水绕的小山村吗?
四、参考资料
乡村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从世界范围看,乡村这个特定的经济区域分为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原始型乡村、古代型乡村、近代型乡村、现代型乡村、未来型乡村。
中国乡村目前正处于由近代型向现代型过渡的阶段。
乡村还是一个休闲的地方,那里悠然自在。
现在由于城市环境的恶化,以及城市中心区域的越来越拥挤,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开始选择到乡村去度假或安家。
长春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我从山里回第2课时

串珠问题: 1.一读:第1节抓住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表现了 山里哪方面的特点? 抓住山中有代表性的“风”“花”“鸟”“蜜蜂”
来写,四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构成了一幅和谐优
美的图画。表现了山里的风光美。
2.二思:第2节写出了山里什么样的生活美景?
的巨柱——不周山。只听“轰隆”一声,不周山倒
了。半边天空塌了下来,露出了大窟窿,顿时天河 倾泻,洪水泛滥。后来女娲炼石补天,大地才重回 正常。
拓展积累 【描写山村景色的诗】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山歌热情地歌颂了山里的美景和风土
8 我从山里回
品析释疑
结构主旨课堂拓展来自当堂检测1.想象山里的美好生活,体会作者的喜悦留恋之情。 (重点)
2.喜爱诗歌,学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难点)
美好
核心问题:这首山歌从哪两个
方面来写山里的美好?
一读:第1节抓住了哪些 有代表性的事物写?表 现了山里哪方面的特点?
二思:第2节写出了山里 什么样的生活美景? 四悟:这首山歌表达了作 者什么感情?
与留恋。
我从山里回, 心头醉(zuì)微微,
山里的水儿甜,
山里的鱼儿肥。 “醉微微”不仅是因为这里景色优美,让人陶醉, 也是因为下文所写的自己在山里受到了热情的招待,所 以它为下文做好了铺垫;“水儿甜”“鱼儿肥”说明由
山里清澈的泉水滋养的鱼儿很肥美。由此可见,人们喝
着泉水,吃着肥鱼,生活肯定很幸福美满。
第2节写出了山里的人们生活幸福甜蜜,四邻八舍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长春上册8.我从山里回(课堂实录)

8《我从山里回》课堂实录师:现在同学们快速读一遍课文,回忆一下,这首山歌共分几小节?每小节写了什么?生:共分为两小节,第一小节写了山里的风光美,第二小节写了山里的生活美。
(板书:风光美,生活美)师:谁愿意读第一小节?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几种景物?把它圈画出来。
师:谁愿意说一下你圈画了哪几种景物?生:风,鸟花蜜蜂(板书)师:通过刚才的读我们找出了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四种景物,它们是风、鸟、花、蜜蜂,(出示)“一读明景物”师:现在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师:读完了吗?谁想说?生:通过风儿香我知道了这里的风是香的。
(板书:风儿香)师:这空气中弥漫着清香是从哪里来的呢?生:是花的香味。
师:空气中都有花香的气味,说明了什么?生:花多。
师:你从课文中的哪句话哪些词还能看出山里的花多?(大屏出示:万花丛中走一趟,满身的花瓣多芳菲)生:万花丛,满身的花瓣芳菲师:你能给“芳菲)换个词吗?生:芳香师:花香沁人心脾,(板书:花瓣多芳菲)山里的景物还有什么特点?生;这里鸟的叫声很清脆。
(板书:鸟声脆)师:说明鸟叫的声音怎么样?(好听)师:蜜蜂有什么特点??????(板书:蜜蜂随我飞)这样的美景你们想不想看啊?生:想师;那就和老师一起走进这万花丛中,去欣赏那迷人的美景吧。
(大屏) 13、通过刚才的读,我们找出了这些景物的特点。
出示:“二读抓特点”师: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清脆悦耳的鸟鸣,行走在五彩缤纷的万花丛中,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感受?用书中的话来回答。
生:心头甜又美。
师:你能读出这作者的高兴与幸福的感觉吗?(指读第一小节2人)师:让我们想像画面,读出情感。
齐读。
师:我们第三次读课文时边想画面,边体会作者高兴喜悦的心情。
(出示:三读想画面悟情感)。
师:刚才我们运用了三读法学习了一第一小节,一读明景物,二读抓特点,三读想画面悟情感。
下面让我们运用学习第一小节的方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第二小节,一会各个小组派代表汇报。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从山里回》优秀学案(精品)

《我从山里回》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认识本课的生字同时会写5个生字。
2.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重点难点
1.能体会到作者的喜悦留恋之情。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说说山里的生活怎么样?
2.第一小节给你什么感觉?
四、参考资料
山是象形字。
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
“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以山做意符的字多与山有关。
山,汉字意思为:
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
2.形状像山的,山墙。
3.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
4.姓氏。
地理学上,山是地壳上升地区经受河流切割而成的。
自上而下分为山顶、山坡、山麓三部分。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从山里回精选习题第二课时(精品)

《我从山里回》习题——第二课时1、基础题1.我能认真写一写。
我从山里回,心头甜又美,山里的风儿香,山里的鸟声脆。
万花丛中走一趟,满身的花辨多芬菲。
采来山花下山来,引得那蜜蜂随我飞。
2.用下列词语写一句话。
(1)美味(2)清脆(3)采访2、综合题句子排序()小脸蛋鼓鼓的,像嘴里含着里两个核桃。
()身上穿着大翻领西装和蓝色直筒裤。
()我的“小顽童”真逗人喜爱。
()脚穿一双特大号皮鞋。
()眉毛下两只眼睛,仿佛在转动。
()他头上戴着一顶红白相间的西瓜帽。
3、提高题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老马 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选出语句分析不当的一项()A“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马的负重与悲苦。
B老马“把头沉重地垂下”、“有泪只往心里咽”,看出老马逆来顺受、不思反抗心胸狭窄的情态。
C表面是写马,而实际是写人。
写旧中国倍受奴役的劳苦大众。
D诗人善于用动词,“扣”、“垂‘”、“咽”等词语,都严重地烙上了作者深深的感情。
2.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这首诗只截取了装车那一刻的情景,画面也突现了老马头部的动作,却表现出老马凄惨的处境和悲苦的命运。
B诗中的老马肉体和精神上都受着沉重的压力,它在苦难的生活中挣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坚韧,更有不屈的反抗。
C这首诗,有人认为表现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有人认为有诗人的影子,也有人认为诗人要表现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
读者如何理解,自可见仁见智。
D这首诗语言朴素而传神,像“横竖”、“扣”本是极平常的口语,用于诗中却能真切地反映出老马的命运及诗人对它的深切同情。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要求不出现错别字,字体美观漂亮。
2.(1)美味妈妈做的菜真是美味啊!(2)清脆水滴落在湖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3)采访新华日报的记者正在采访一位博学多识的文学大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从山里回》学案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了解“支”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读、悟、赏、画、唱,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3.情感目标:想象山里的美好生活,体会作者的喜悦留恋之情。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激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学习过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遍,读准字音。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独立完成下列词中加点的字注音。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为下列生字注音
酒.支.脆.伴.微.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酒( ) 支( ) 伴( )
洒( ) 枝( ) 半( )
2.默读一遍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为什么我的心头甜又美、醉微微?从诗中的哪些词语能够感受到?
(2)假如是你来到山里,受到山里人热情的款待,心里会怎么想呢?会有
什么感受呢?
(3)文中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三、学生活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美好的景象或事物,你想不想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对它的喜爱之情呢?试着创作小诗。
使用“手机”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