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教案(4) 中图版必修1

合集下载

地理:1.1《地球在宇宙中》教案(中图版必修1)

地理:1.1《地球在宇宙中》教案(中图版必修1)

只有一个地球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八大行星的位置、基本物理参数和分类;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地外生命的探索。

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高中地理教材“宇宙环境”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的认识,对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地外生命的探讨,让学生意识到,迄今为止,地球是我们发现的唯一具有适合人类和生物生存的星球,我们应该珍惜、爱护地球,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

二、教学目标1.能说出八大行星的分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2.能由地球生命的存在条件、生命形态推想地外生命的存在条件和形态,举一反三,能从多种角度分析同一问题。

3.形成正确的宇宙观、生命观,树立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设计思想】教学从探讨地外生命再回归到珍惜地球,珍惜地理环境。

知识目标设计关注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三、教学重点、难点由地球生命的存在条件、生命形态推想地外生命的存在条件和形态。

四、教学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在本课教学前,先让学生阅读《只有一个地球》一书,并就其中感触最深的部分写一段读后感。

【设计思想】让学生对本课题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铺垫。

(二)新课教学1.让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朗读交流读后感。

2.教师设问:在地球周围有哪些同类别的星球?假如地球环境被严重破坏,人类能搬到这些星球上居住吗?让学生对八大行星排序,认识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设计思想】让学生知道位置排序,认识到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

让学生将八大行星的物理参数比较归类。

预计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思考分析能够归纳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质量小、密度大、中心有铁核)。

巨行星——木星、土星(质量大、密度小、体积巨大)。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距离太阳很遥远)。

【设计思想】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既普通又特殊,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适合人类生存优越环境的行星。

进一步唤起学生珍惜爱护地球、保护生存环境的共鸣,也为下一节课探讨地外生命作铺垫。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教案中图版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教案中图版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教案中图版教案标题: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教案中图版教案目标:1.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包括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概念。

2. 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

3. 学习使用图版和图表来展示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教学资源:1. 图版:包括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示意图。

2. 图表: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大小比较图表。

教学准备:1. 准备图版和图表的打印件。

2. 准备投影仪或黑板,以便展示图版和图表。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并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 提出问题:“你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吗?它与其他行星有什么不同?”-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知识。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使用图版展示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示意图,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概念。

- 强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 介绍地球的特点,如适宜生命存在的气候、水资源等。

3. 图表分析(15分钟):- 展示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大小比较图表。

- 与学生一起讨论地球相对于其他行星的大小,以及这种大小差异对地球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适宜生命存在的原因。

4. 深化理解(15分钟):- 提问学生:“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鼓励学生思考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对我们的生活、科学研究和未来探索的影响。

-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5. 总结(5分钟):- 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关于宇宙的知识。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或图书馆进一步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并制作自己的图版或图表来展示。

2.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对人类的意义和未来的影响。

3. 学生可以进行科学实验,模拟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特点,如重力、光照等,以加深对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的理解。

教案评估:1. 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参与度。

中图版地理1.1《地球在宇宙中》教案2(必修一)

中图版地理1.1《地球在宇宙中》教案2(必修一)

课题:宇宙中的地球编写:审阅审批:课时:1课时班级:高一班姓名:【学习要求】依据知识结构,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认真研究合作探究题,记录不理解的地方,以备小组探究。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学习重点】(1)了解天体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八大行星的共性。

【学习难点】能运用太阳系中九大行星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的有关资料,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理解并熟练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预习】(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结构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因有: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合作探究】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两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地理ⅰ中图版1.1地球在宇宙中教案

地理ⅰ中图版1.1地球在宇宙中教案

地理ⅰ中图版1.1地球在宇宙中教案【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探究指导]〔引导启发〕认识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全面认识地球上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并找出这些现象形成的客观的、正确的原因。

宇宙虽然无边无际,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但是有规律可循的。

搞清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和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

读图指导〕图1.2表达了宇宙是按一定层次和结构组成的有序的物质世界。

四幅小图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逐层展示了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

〔方法步骤〕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2、将〔P3〕图1.2转换为〔P4〕图1.3,或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以多种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3、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

描述层次要清晰。

如:可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的空间尺度顺序描述。

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

[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学习,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设计的图表整理出来。

[交流点评]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用多种形式交流、展示自己的见解,但都需注重科学性,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错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我们在缅怀曾为人类天文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甚至献身的天文学家的同时,也肩负着继往开来,不断探索的使命。

【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探究引导]地球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天体?人类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主要来自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聚焦太阳系,分析一组图表信息,了解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特别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自学、讨论、点评]1.认识地球作为行星的普通性〔学生围绕活动要求,先自学,再分组讨论〕第一步,读P4“太阳系模式图”,说出太阳系的成员、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从中认识地球。

要求运用图表信息说明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第二步,分析P4表中各要素的相关数据,运用基本的数理知识比较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即公转方向、轨道平面夹角、公转轨道形状〕和结构特征〔体积和质量等〕,进一步认识地球。

中图版地理1.1《地球在宇宙中》教案4(必修一)

中图版地理1.1《地球在宇宙中》教案4(必修一)

【课题】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所需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及分析】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分析:“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是以地球为中心事物,周围的太空环境,指的是整个宇宙,但“重点是太阳系”。

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静止还是运动?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对这些了解、掌握后还要有条理地“描述”出来。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行星,而“普通”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共性,“特殊”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个性,“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

“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采用的是中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本节属于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范畴,内容包含了“宇宙的特征”“太阳系的构成”和“地球的特征”。

主要介绍了宇宙的物质多样性和运动的层次性、太阳系的组成及特点、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等知识原理规律。

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前两个知识是后一个知识的基础和运用,在教材体系里面,本节是后面自然地理和许多人文地理知识的基础,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探索自然环境有很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由于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高中天体物理知识的不同步,又缺乏必要的观测仪器,必要的知识准备不足,学生普遍觉得本节课较难学。

加上高一的学生缺乏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阅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相对较差,在学习中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沉闷。

但学生已经有“日月星辰”“我国载人航天”等感性认识,还有从影视媒体中了解了一些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根据学生已有认识、身心发展特点和本节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布置导学提纲,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

地理必修一中图版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教案

地理必修一中图版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教案

地理必修一中图版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教案
【教学目的】
1、经过本课学习,协助先生了解基本的天文知识,可以描画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培育从大尺度认知天文环境的思想质量和才干
2、运用视频、图像,以及野外观测方法的指点,使先生对天文知识具有一定的天文实际力
3、经过地球上生命生命存在条件推测,使先生构成一定的天文综合思想,可以正确看法所处的天文环境,养成迷信的人地观
【教学难点】宇宙的概念天体系统的概念
【教学重点】宇宙中物质的存在方式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教学方法】启示读图小组协作
【教学手腕】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板书设计】
一、宇宙
1、宇宙的概念
2、天体
3、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
1、组成
2、地球——普通的行星
3、地球——特殊的行星。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地球在宇宙中》精品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地球在宇宙中》精品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 教学用具课本插图、课件、讲义及补充材料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师:大家好,古人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那么地理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通过这节课希望大家能对地理有清晰的认识,并掌握基本学习方法,进而爱上学习这门课并在生活中能得到应用。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师精讲]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繁星点点,这些都是天体,你能认识哪些天体?那么什么是天体?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导入提问】什么是宇宙?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总结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从最早对宇宙的认识“天圆地方”开始,到“地心说”、“日心说”等学术说法的不断涌现,体现着人类对宇宙的不断探索和思考,18世纪天文学家开始引进了“星系”一词,之后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地完善。

我们现在认为:“天地四方”──宇──无限空间“古往今来”──宙──无限时间宇宙是包容天地万事万物的总称宇宙是物质世界──天体是宇宙物质的存在形式1.天体及天体的类型最早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变换,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教案 中图版必修1(1)

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教案 中图版必修1(1)

地球在宇宙中【课标要求及分析】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从课标要求来看,本课主要涉及两个知识要点的学习、两个地理技能的培养以及两方面地理情感的教育。

两个知识要点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普通性、特殊性。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科学认识地球的前提条件,也是学习下一个知识点的必要铺垫。

目前人类对于宇宙环境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

宇宙由天体(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各种天体在宇宙中可谓等级森严,每种天体都有自己相应的地位,从而组成了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从天体系统的层次来看,地球是银河系里一恒星系统太阳系里的一颗普通的行星。

从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特点来看,地球在八个兄弟姐妹当中并不特殊,但是地球却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物质的天体。

当然地球的这一特殊性又离不开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其自身特征。

地理技能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表达简单地理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地理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本课主要通过分析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系内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表)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宇宙天体系统层次和太阳系的空间特点描述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地理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包括增强学生对地球——我们家园重要性的认识,增进学生热爱地球、珍惜地球的情感。

本课主要通过对地球的特殊性的分析和对案例火星的探究来增强学生对地球是我们人类目前唯一家园的理解。

【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地理课程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是整个高中地理教材的开篇部分,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积极进入高中地理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科学认识地理环境的态度,珍惜地球的情感。

本节教材从宇宙谈起,先简单介绍了人类认识宇宙环境的发展历程,紧接着提出了宇宙范围和组成物质。

对这部分内容,教材图文并茂,由外及里,由表象到实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认清宇宙环境的物质运动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活动建议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选择一种形式(如写一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向家人或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用肉眼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及体会。

阅读课文或观看电影《宇宙与人》,完成下列活动(建议以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活动1.选择一种形式(如一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向家人和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①设计一幅天体系统的层次简图(表),简明扼要地向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②下面是一张外星人从某河外星系发往我们学校的电报,请你在上面写出我们学校的“地址”
活动2.头脑风暴(快速、多角度、全方位发散思考)
从《太阳系示意图》和从课本P7《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中,你和你的小组能获得哪些信息?
我(小组)能够获得以下信息:
①⑥
②⑦
③⑧
活动3.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课本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活动4.探索地球上有生命生存的条件。

活动5.现代的天文观测和实验,越来越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宇宙间的天体,只要条件合适,就可能产生原始生命,并逐渐进化为高等生物。

假如你承担了寻找外星人的任务,你将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活动6.知识拓展和运用
活动7.案例研究: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
阅读课本P9-10材料,思考:
(1)你认为哪些条件可以作为火星上曾经有生命存在的证据?
(2)与地球相比,火星上的哪些因素不适合人类生存?
(3)搜集“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进展的资料,制作一张资料卡片。

活动8.野外生存技能——在晴朗的夜晚找到北极星
温馨提示.以5-6个同学为一组,制定课本P3“课题1”周密的观察计划。

计划至少要包括小组成员、确定的观察目标、设计观察记录表和明确责任分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