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实词

合集下载

2019高考语文实词虚词辨析解题方法(附例题分析).doc

2019高考语文实词虚词辨析解题方法(附例题分析).doc

2019 高考语文实词虚词辨析解题方法(附例题分析)A. 实词现代汉语的词十分丰富,有相当多表达同类概念的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词。

有意义完全相同的,如“生日”与“诞辰”; 有意义相近的,如“危害”与“残害”; 还有一些多义词只在某个意义上构成交叉的同义关系,如“骄傲”在“荣誉感”上与“自豪”构成同义,在“自高自大”上与“自满”构成同义。

在词语辨析上能够从如下角度去考虑:1、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例如:①在那里,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我国的侵略战争。

( 范围)②还是在第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去切断敌人的逃路。

( 范围较小)③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 范围最小)2、词义的轻重不同例如:①但是,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

( 词义较轻)②他永远是一个能以生命相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

(词义较重)③苏维埃共和国是给他们指出解放道路的能够信赖的灯塔。

( 词义最重)3、词义侧重的方面不同例如:①上校同志的话像洪亮的钟声,一句句在大伙儿的心里响着。

(侧重在音域宽宏)②一声长长的嘹亮的呜叫声,从不远的地方传来。

(侧重在音色清脆、高远)③大家又笑起来,比刚才笑得更响亮,更长久。

(侧重在声音响度大)4、词义的个体与集体不同例如:①要想读书看报,至少得掌握最常用的词三千多个。

(表示个体或普遍概念)②一个人如果不认真学习口头和书面语言,他的词汇一定是贫乏的。

(表示集合概念)5、适用对象不同例如:①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了爱护。

②那是标志着学生们对老师衷心爱戴的歌。

③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衣服,穿着格外舒适,也格外爱惜。

(例①“爱护”用于对人或物的保护;用于物多指机器、国家财产。

例②“爱戴”只用于人,且限于下对上、群众对、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与拥护。

例③“爱惜”只用于珍惜会消耗掉的东西。

如时间、生命、粮食等。

)6、搭配对象不同例如:①“拿摩温”为着要对东洋婆表示他管督的严厉,打得比平常格外着力。

2019大一轮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和虚词】讲解含答案

2019大一轮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和虚词】讲解含答案

2019大一轮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和虚词】讲解含答案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和虚词实词高考主要考查近义实词的使用与辨析,侧重考查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而不是静态的词典中的固有含义。

[例1] 在下列句子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并思考从什么角度辨析这些词语。

(1)(2017·天津卷改编)在大多数人的________(观点/观念/理念/心目)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________(内念/涵义/涵养/内涵),真与美就分道扬镳了。

解题指导:观点: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

观念:思想意识;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有时指表象)。

理念:信念;思想;观念。

心目:指内心或视觉方面的感受;想法和看法。

根据语境,大多数人认为“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和看法”,根据这四个词语的意思,可填“心目”。

内含:内心所具有的;内部包含的;内容。

涵义:同“含义”,指(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

涵养:名词,能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动词,蓄积并保持(水分等)。

内涵: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语言、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内在的涵养。

根据语境“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的提示,可填“内涵”。

答案:心目内涵(2)(2016·天津卷)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顿挫缓急,或者________(凝重/厚重)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________(波动/波澜),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________(淌/涌)过纸面,这就是懂得草书了。

解题指导:凝重:端庄,庄重;(声音)浑厚;浓重。

厚重:又厚又重;丰厚;敦厚持重。

由于第一处填入的词语和后面的“如山”一起用于形容墨迹给人的感觉,故应选填“凝重”。

波澜:波涛,多用于比喻。

波动:起伏不定;不稳定。

联系“抚摸得到……的内心”可知,第二处填入的词语应该为名词,故应选填“波澜”。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11-20)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11-20)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11-20)11、曾【词义推导】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

虚化为“曾经”(念céng)。

【词义例释】读音一:céng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那里的风景我过去曾经很熟悉。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读音二:曾zēng(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如:曾祖父、曾祖母(2)动词,通“增”,增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忍,增长他的才干。

(3)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或表语气增强,与“不”连用,译为“连……都”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赤壁赋》)――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个寡妇、孤儿都比不上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

【成语助记】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

才有多少时候。

指时间没过多久。

曾经沧海:曾经:以前经历过。

比喻世事变迁之巨及经历之多,眼界非常开阔,不把平常的事物放在眼里。

后用来比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其他如:似曾相识曾母投杼曾参杀人【迁移练习】愚公自曾()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

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齐议移山。

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

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云,笑之。

愚公笑曰:“何曾()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练习答案】愚公自曾(指自己相隔现代的亲属)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

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曾经)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

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通“层”)云,笑之。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编(一):词义推导+词义例释+成语助记+迁移练习+高考链接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编(一):词义推导+词义例释+成语助记+迁移练习+高考链接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编(一):词义推导+词义例释+成语助记+迁移练习+高考链接1、爱【词义推导】“爱”在古代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词义例释】(1)动词①喜爱,(宠爱、关爱、亲爱、心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育孩子。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看见大王宠爱的女儿在野外牧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②惠爱、仁爱(爱护)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对人仁爱,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贤明聪慧又讲忠诚信义,待人宽厚,爱护人民,③怜悯,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爱惜(吝惜、吝啬、贪图)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成语助记】爱不释手:爱:喜爱。

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节用爱民:爱:爱护。

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爱惜羽毛:爱:爱惜,珍惜。

羽毛:比喻人的声望。

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爱才若渴:爱:爱慕。

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像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爱财如命:爱:吝惜;舍不得。

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迁移练习】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2019高考语文文言实词用法:“为”的用法.doc

2019高考语文文言实词用法:“为”的用法.doc

2019高考语文文言实词用法:“为”的用法“为”的用法①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给,替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并序)》)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左忠毅公逸事》)②介词,引进动作的原因,因为,为了何为其然也(《前赤壁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延陵季子将西聘晋》)③介词,引进动作的目的,为了,为着,因为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垓下之围》)④介词,引进动作旁及的对象,向,对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⑤(wéi)介词,引出施动者,表示被动为天下笑者(《过秦论》)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⑥(wéi)语气助词,可构成焉……为、何……为、奚……为⑦(wéi)是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情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核舟记》)⑧(wéi)做,干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⑨(wéi)担任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廉颇蔺相如列传》)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阿房宫赋》)⑩(wéi)治理为国以理,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11(wéi)变成,成为,凝结成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逍遥游》)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冰,水为之(《劝学》)○12(wéi)演奏,弹奏寡人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并序)》)○13(wéi)撰写为一说,使与书俱(《黄生借书说》)○14(wéi)叫做,称为中有双飞鸟,自名为白鹭(《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5(wéi)算作,算是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16(wéi)心情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17(wéi)实行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8(wéi)使用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19(wéi)当作霓为衣兮风为马(《梦游天姥吟留别》)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2019年高考语文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虚词汇编(完整版)

2019年高考语文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虚词汇编(完整版)

2019年高考语文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虚词汇编(完整版)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教育专用】2019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7

【教育专用】2019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7

正确使用词语训练(二) 实词、虚词李仕才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________,从营养成分、________、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________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

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________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色泽终于适量B.鉴别色彩终于适当C.甄别色泽最终适当D.甄别色彩最终适量解析:C [鉴别:辨别(真假好坏)。

甄别:审查辨别(优劣真伪);考查鉴定(能力、品质)。

文中是对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品质进行考核鉴定,故应选“甄别”。

色泽:颜色和光泽;色彩:颜色。

文中是说马铃薯的颜色和光泽,故应选“色泽”。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最终:最后,末了。

文中研究人员并没有事先希望确定哪种马铃薯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故应选“最终”。

适量:数量适宜;适当:合适,妥当。

文中没有数量适宜的意思,故应选“适当”。

]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湖北的国画创作受浪漫瑰丽的荆楚文化的________,源远流长,底蕴丰厚。

当今的湖北画家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________,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②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______。

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______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A.滋润绚丽多彩顽固框定B.滋养绚丽多彩稳固锁定C.滋润多姿多彩稳固框定D.滋养多姿多彩顽固锁定解析:D [历年高考试题表明,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考点中,近义词的运用是常考点。

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

滋养:①养育;培养,如滋养身体;②养分;养料。

如丰富的滋养。

滋润:①湿润,不干燥,如:滋润的土地;②浸润;使湿润,如:雨露滋润禾苗壮。

2019届文言实词推断

2019届文言实词推断

( 一 ) 通 假 推 断 法
试试看: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通“雇”,雇佣 2、卒然临之而不惊
通“猝”,突然 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
3、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4、昌宗从旁趣说,使速言。 通“促”,催促
想一想 (二)语法分析法 (根据语法位置推断) 有规律吗?
① 范增数目项王。 用眼睛示意 视力 ②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名词,台阶)
B.庭除甚芜
除:废弃。
知识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根据对应词语推断) 想一想 (三)观察结构法 有规律吗?
1.追亡逐北
败逃者,逃亡的人 更加,越来越 通“无”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试 ①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谨慎 试 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选择或选拔 看:
2019高考复习
瞻前顾后 合理推求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考纲解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文阅读中考查常见的实词,有“显”和 “隐”之分。 1、“显”是指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 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2、 “隐”是指以翻译题的形式,翻译文中句 子。
杨朱之弟杨布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 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 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向者使女狗白而往, 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韩非子·说林》
(六)语境分析推断法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 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 “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
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 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古今谭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是应当熟悉的重点词,一些词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会遇到的,需要同学想一想,默记一下。

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追究,查办)2、齐人未尝赂,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六国论》)(结交,亲附)3、孔子曰:“吾与点也”。

(《论语·四子侍坐》)(赞同,称许)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招致)5、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于宾客。

(《公子列传》)(介绍,引见)6、自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孔子世家》)(辅助,改动)【(11全国)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7、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让公子曰。

(《公子列传》)(责备)8、以是知公子恨之复反也。

(《公子列传》)(遗憾)9、平伐其功(《屈原列传》)(自夸,炫耀)1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项羽本纪》)(功勋)(逞。

)11、人穷则反本。

(《屈原列传》)(陷入困境)12、厚币委质事楚。

(《屈原列传》)(礼物)13、至,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刺客列传》)(礼物)14、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项脊轩志》)(古代女子出嫁)(归:出嫁)15、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归附)(遗憾)16、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指南录后序》)(没有依靠)(悬赏捉拿)1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项羽本纪》)(悬赏征求)【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购:悬赏捉拿】18、良曰:“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项羽本纪》)(交游,交往)19、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刺客列传》)(助长,帮助)20、原始察终,见盛观衰。

(《太史公自序》)(推究……本源)2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

(《刺客列传》)(迎,迎击,抵抗)22、孔子贫且贱。

(《孔子世家》)(地位低下)【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过论》)(发扬,发展)(功业)24、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进学解》)(都)(具有,占有)【率倜傥非常之人率:全,都】25、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留侯论》)(疲困)26、简能而任之。

(《谏太宗十思疏》)(选拔)27、每有制作,必先以简察,然后施用。

(《书•察列传》)(审阅)28、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情表》)(慰问)29、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监督)30、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给…看)31、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高祖本纪》)(向…表示)32、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指南录后序》)(解除)33、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情表》)(改变)【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强迫】【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屈原列传》)(改变,更改)】【亦不能夺之矣夺:改变。

】34、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虻》)(登上)35、若夫乘天地之正。

(《逍遥游》)(顺应)36、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劝学》)(快速的样子)(碰撞,碰到)37、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

(《报任安书》)(撞,碰撞)38、其不获实行也如故。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能,能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39、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留,久留)40、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晋殽之战》)(停留)41、是天下之大贼也。

(《论积贮疏》)(危害,祸害)42、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情表》)(中药汤剂)43、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廉颇蔺相如列传》)(热水,开水)44、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公子列传》)(拜访、探望)45、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五蠹》)(称赞)【蒙正败,士以此多公称赞】46、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列传》)(称赞)47、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宽容,饶恕)【成语“严惩不贷”“责无旁贷”的“贷”分别是:饶恕,推卸】【贷于人无得借钱】48、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因为)4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因为)50、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柳子厚墓志铭》)(因他人获罪而受牵连。

判……罪)51、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使楚》)(犯……罪)5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公子列传》)(问候,慰问)53、蒯聩玄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

(《太史公自序》)(攻占,巡行)54、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高祖本纪》)(示众)【斩以徇师徇:示众】5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小路→从小路)56、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屈原列传》)(离间)57、侯生乃屏人间语。

(《公子列传》)(私密,私下)58、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诗经·氓》)(差错)【进之布指算,不爽爽:差错】【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爽:差错】59、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女子出嫁)60、计未定,求人可使报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报:回复)61、轲既取图奏之,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刺客列传》(打开,展开))62、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

(《聊斋志异·促织》)(打开,开启)63、“使者至,发书,扶泣,入舍,欲自杀。

”《史记·斯列传》(拆开诏书或书信)64、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项羽。

(《高祖本纪》)(罪,道歉)【及觉,痛咎罪】65、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劝告)二、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虽然在以往的高考中出现不是很多,但经常出现在文言文阅读中,属次重点词,也是同学们应该熟悉的。

1、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孔雀东南飞》)(却:回头)2、但以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情表》)(薄:迫近)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刿论战》)(鄙:见识浅陋)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师》)(鄙:边邑→当作边邑)5、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始得西山宴游记》)(披:拨开,分开)6、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本纪》)(身:身孕)7、田光曰:“敬诺。

”即起,趋出。

(《刺客列传》)(趋:小步快走)【道济趋下阶趋:快走】8、思厥先祖父。

(《六国论》)(厥:他们的)9、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

(《谏太宗十四疏》)(当:主持,掌握)10、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将军列传》)(当:判决)11、质明,避哨竹林中。

(《指南录后序》)(质:正)12、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太后》)(质:抵押,即人质)【常以木枕布衾质钱抵押】13、靖节躬丁晋乱。

(《奇零草序》)(丁:遭逢)【丁忧:遭逢(父母之丧)居丧。

以太夫人忧去官:服丧,居丧。

】14、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引:延请)15、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廉颇蔺相如列传》)(引:掉转)16、漕从西,岁百余万石,更砥柱之限。

(《河渠书》)(更:经历,经过)【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更:经过】17、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逍遥游》)(果:吃饱,充实)18、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视:比,比较)1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楼记》)(国:国都,都城)【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齐人有一妻一妾者》)(国都)】2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私:偏爱)21、孔子自周反于鲁,弟稍益进焉。

(《孔子世家》)(稍:逐渐)22、令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列传》)(迁:贬谪,放逐,流放)2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刿论战》)(狱:诉讼案件)【吏明知狱有枉(案件)】24、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庭:院子里)25、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项羽本纪》)(绐:欺骗)26、东道少回远。

(《将军列传》)(少:稍微,略)27、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太史公自序》)(绍:继承)【远绍绝学,流风未远绍:继承】28、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

(《孔雀东南飞》)(床:坐具)29、邓愈镇,数延见 (延:延请,邀请)30、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介子推不言禄》)(文:掩饰)从全国各地400余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600多个选项中遴选出了100个点击率最高的易误解的文言实词,这些“坑”里已经落下过无数的考生,快来自测!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宾客。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