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轮式风速计校准规范》不确定度评定
风扇能效测试系统研究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风扇能效测试系统研究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银宝;陈晓怀;张孝军;李红莉;王汉斌【摘要】为了能够获得准确可靠的风扇能效值的计量数据,对风扇能效计量检测的原理进行了研究,并对风量计量进行了探讨.测试系统的上位机通过RS232通信端口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实现对系统运行的控制,保证了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的准确可靠.给出了风量和能效值的计量方法,并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期刊名称】《计量学报》【年(卷),期】2016(037)004【总页数】4页(P415-418)【关键词】计量学;能效标识;风扇;不确定度评定【作者】程银宝;陈晓怀;张孝军;李红莉;王汉斌【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51;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97能效标识是用能产品或设备能源效率等级等性能指标的信息标识,能源效率是指在能源利用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能源量与实际消耗的能源量的比例大小,也就是为终端用户提供的服务与所消耗的总能源量之比[1]。
对于使用广泛、高耗能的家用电器或用能产品,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管理是节约能源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本文结合国家标准中对交流电风扇相关性能的定义以及能源效率等级的相关规定,对交流电风扇的风量和能源效率值的测量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规划出完整的检测方案,提出了明确的输出风量计量和能效值测算的方法。
通过建立输出风量和能效值计量的数学模型表达式,依据GUM对测试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为评估交流电风扇能源效率测试系统的测量可靠性提供了参考依据[2~4]。
本文着重就台扇、壁扇、落地扇和转页扇等常用交流电风扇的能效检测方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吊扇能效检测原理相同,但检测方法略有不同。
吊扇风量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r _ _ 圆环 的平 均半 径 , m m; d 一 圆环 的宽 度 , 等于 8 0 mm。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0 6— 0 7
Hale Waihona Puke 3 . 2 B类标 准不 确定 度评 定 3 . 2 . 1 风速 测量 引入 的不 确定 度分 量
丌 T 胃 两
首 先进 行 1 0次重 复性 试 验 , 试 验数 据如 表 1所示 。
表 1 输 出风 ■ 重 复性 试 验 数 据
测量次数
1
,
吊扇输 出风量 F ( m / m i n )
2 5 5 . 4 6 2 5 5 . 5l 2 5 5 . 4 2 2 5 5 . 5 1 2 5 5 . 9 2 2 5 5 . 4 5 2 5 5 . 48 2 5 5 . 4 4
Me a s ur e me nt Un c e r t a i n t y Ev a l u a t i o n f o r Ou t p u t o f Ai r Te s t o f El e c t r i c Fa n s
Fa ng We n l i
1 . 2 环境 条件
8 9 1 O
2 5 5 . 4 3
2 5 4 . 9 8
环境温度 2 0  ̄ C± 5  ̄ C, 最大相对湿度 9 0 %, 海拔小于
1 0 0 0m 。
平 均值 F
2 5 5 . 4 6
1 . 3 测量 标准 叶轮 式 风速仪 , 风速量程为 ( 0~2 0 ) m / s , 相 对 扩 展 不确 定度 为 ( V ):2 . 5 %( k= 2 ) 。
飘 币 , ‘uJ , 一 r ”
采用不同仪器测定风速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m / s
1 2. 04
器的不确定度 、 测量温度和湿度 的温湿度 计不确 定度以及系统修约所 引起的不确定度组成。 动压 法使 用补偿 式 微 压 计 的不 确 定度 来 源 为 测量 动压 的补 偿 式微 压 计 的 不 确 定 度 、 测 量 大 气 压力的大气压 传感器的不确定度 、 测量温度 和湿
表1 环 形低 速风 洞内空气 密度检验结果
测 大气 压力 温度 湿度 饱和水蒸气 空气密度
点
1
P a
8 8 9 30
℃
24. 7
%R H
5 6. 9
压力 P a
31 03. 6
k s / m
1. 03 2
2 3
4 5
8 8 9 4 0 8 8 9 4 0
( 0— 4 - 2 5 0 0 ) P a , 0 . 2级 。 直 接法 : T F一3 B通 风 机 综 合 测 试 仪 , 差压 ( 0 2 ) k P a , 扩展 不 确定度 U= 0 . 0 0 8 k P a , K= 2 ; 大气
—
度的温湿度计不确定度组成 。 ( 4 ) 实际 风速 v 引起 的 不确定 度 U ( v 。 ) 由于 考 = 1 . 0 0 3为已知常数 , P 可根据 t 计算 可得 , 故 其不确 定度可 以忽略 , 所 以有 四个 输入 量: P 、 t 、 P o 、 , 上式可简化为:
采用不 同仪器测定风速 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刘云春 樊 文君 ( 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 安全技术 中心 , 内蒙 古 包头 0 1 4 0 6 0 ) 摘 要: 要高质量完成煤矿的测风 、 通风 阻力测定 、 风机性 能鉴 定 , 就必须准确 测定风速 , 本文通过对 两种测风 方法的 测量不确 定度分析 , 比较测量方法 的优劣 , 提出具体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
风速不确定度的分析和计算

风速不确定度的分析和计算马友林【期刊名称】《风能》【年(卷),期】2018(000)008【总页数】14页(P102-115)【作者】马友林【作者单位】鉴衡认证中心【正文语种】中文本文主要描述了IEC 61400-12-1 Annex D 和Annex E中不确定度(Uncertainty)相关部分的处理计算,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1)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2)IEC 61400-12-1不确定度介绍。
(3)IEC 61400-12-1风速测试不确定度。
本文主要遵循以下标准的相关内容(下称“标准”):IEC 61400-12-1:2017, Wind turbine-Part 12-1: Powe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of electricity producing wind turbines。
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测量不确定度意指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测试不确定度是基于被测量的概率分布而估计的离散程度,用标准差表示的不确定度又被称为标准不确定度。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对不确定度进行更可靠的估计,即对标准不确定度乘以一个包含因子k得到扩展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分为A、B两类,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其区别在于获取被测量概率分布的方式不同;不能简单地用“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进行区分。
A类不确定度:其概率分布是直接的,通过多次测量的方式得到的。
B类不确定度:其概率分布是间接的,通过数学模型、假定等方式得到的。
将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合并,可以得到合成不确定度。
测量模型为:敏感系数为:如果各分量不相关:式中:U(xi)为不确定度分量。
如果分量相关:[注: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计算主要参考以下标准:JJF1059.1-2012、JCGM 100: 2018 (GUM1995 with minor corrections)]。
风速不确定度一、概述在测试中需要使用传感器采集风速相关数据,针对不同传感器,其不确定度的计算也有所差异。
对风速相关补齐引入的不确定度的讨论

( 5 ) L , …
量 接近一年数据量 ( 5 2 5 6 0个 1 0分钟数据 ) ,因此 , 1 / n很小 , 可 以忽略不计 。同时 , 因为风速 波动很 大 , X , 一 2分布在 ( 0 , 2 0)之间 , 因此 , ∑ ( ‘ 一 ) 很大, ( 一 ) 2 / ∑ ( 一 ) 很 小 ,可 以忽 略不计 。并 且通
风电场的投资 ¨报 的 要求 也越来越高 : 小f } l 『 要求 对 电场所 I 域 的风资源评 更 J J I 】 精 确 、合理 ,川 时还 要求对发 电量 的预测 更加贴近实 际,以降低投
资风险 、存 外 的J x L 电场项 H设计报 告r } 1 ,通 常引
入不确定度这 一概念 来量化 没计 的置信 度币 ¨ 投 资风
重 视不够 。本 文通过对 测风数据相关 性分析涉及 到 的测风 数据补齐 、代表 年订正 问题 ,采用 了一种
新 的计算 方法对补齐后风速不确定度 的量化进行讨论 。
关键 词 :风 速 ;不确 定 度
0 引 言
随 萏J * L ,  ̄ L L 场 没 汁方法的逐渐成熟 ,投 资方对于
此 。在 口I 比较成熟 的r t r 靠性 分析方法巾 .f I c ! 多方
不 确 定 度 测 量 方 面 的 理 论 与 实 践 研 究 经 相
2 测 量 不 确 定 度
成熟 : 陶际 汁量委 员会成 的不确定度表爪工作
组于 1 9 8 0年 ,起 草 丫关于 实验 不确定 度 的表示建 议l j 冲击 r过 去的误 差理 论 表示 体 系 、1 9 9 2年通 过发表相 天 艾件 I ,统一 了不确定 度的评定 ‘ 表, J 方法 ,为测 白 t 结 果 的同际 化标准提 供 丁科 鹾础
风速传感器回归方程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

风速传感器回归方程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王敏;魏根宝;周昌文【摘要】风速传感器线性回归方程的不确定度是进行计量确认的重要参数.文章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理论,详细分析了风速传感器线性回归方程测量不确定度的误差来源,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评定风速传感器线性回归方程不确定度的方法,并介绍了评定步骤.为了清楚展示评定过程,列举了气象用风速传感器线性回归方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实例,得到校准结果为V=-(0.56+0.99V')m/s,U=±0.74 m/s.结果表明:基于最小二乘法评定风速传感器线性回归方程的不确定度是可行的,此方法也可扩展到线性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评定.【期刊名称】《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年(卷),期】2013(030)001【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风速传感器;不确定度;最小二乘法;回归方程【作者】王敏;魏根宝;周昌文【作者单位】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合肥230031;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合肥230031;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14.70 引言风速是描述大气状态的重要参数,是建立常规大气模型、分析大气运动、预报天气情况的基本要素。
在特殊的环境和应用条件下,风速是监测污染、制定生产或应急方案的重要依据。
目前,风速传感器不仅是气象台(站)不可或缺的计量设备,并广泛用于海洋、电力、能源、煤矿、消防等部门[1-3]。
由于风速传感器的指示风速和实际风速一般成线性关系,通常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指示风速和实际风速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使修正后结果接近实际风速。
对于用户来说,为了判断风速传感器的性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需要根据测量不确定度、最大允许误差等技术指标进行计量确认[4]。
由于目前缺少对风速传感器线性回归方程不确定度的评定,这给用户在计量确认时带来困难。
因此,关于风速传感器线性回归方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叶轮式风速计校准规范》试验报告

《叶轮式风速计校准规范》试验报告XXX 单位2019 年 10 月《叶轮式风速计校准规范》试验报告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验证叶轮式风速计是否满足国家校准规范《叶轮式风速计校准规范》报审稿中第5条款:计量特性的要求。
2、试验依据国家校准规范《叶轮式风速计校准规范》3、试验方法根据国家校准规范《叶轮式风速计校准规范》报审稿中第7条款中的校准项目进行校准。
4、试验内容(1)风速测试点的选取在风速计的测量范围内均匀地选取至少7个校准点为测试点。
(2)校准步骤a)准备工作检查主标准器迎风面轴线与风洞试验段轴线平行,正确安装被检风速计,确认计算阻塞比是否符合要求,开启风洞装置。
b)起动风速确认缓慢增加风洞流场风速,测出叶轮起动风速。
c)风速测量点调节调节风机转速,待稳定后,各校准风速点的实际风速与设定风速的最大偏差应符合规范中要求,否则应继续调节直到满足上述要求。
d)数据的记录先记录标准器示值,再记录被校表风速示值,重复三次,当以皮托管为标准器时,期间同步记录试验段内温度、相对湿度及气压值。
取三次标准器示值和被校表风速示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校准点的标准器示值和被校表风速示值。
f)下一测量点重复c)、d)步骤,直到全部风速校准点全部完成。
(3)试验环境条件:温度:18.8℃;湿度:25%RH ;大气压:101.6kPa (4)样品基本情况:型号 准确度等级产品编号 流量范围生产厂家AR826/00326667(1~30)m/s SMART AENSOR(5)主要试验设备名称、型号:名称 型号编号生产厂家准确度等级/不确定度 测量范围环型开式风洞X5601 13038加野麦克斯仪器有限公司 均匀性:0.37%; 稳定性:0.1%(0.2~50)m/s 皮托管 φ6*L300 115上海隆拓仪器设备有限公司K =1.0(5~50)m/s 热式风速仪 6141 NO.01 Kanomax U =0.1 m/s ,k =2 (0.2~5)m/s 微差压计 wsminimeter58/199 GRW MPE :±1 Pa(0~1500)Pa 温度变送器902020/20484625280213:3276JUMOU =0.1℃,k =2(0~50)℃(6)试验数据如下表:表1.1 叶轮风速计校准数据和校准结果(热式风速计为标准器)校准点标准器示值(m/s) 被校表示值(m/s) 示值误差E(m/s)扩展不确定度U(k=2)(m/s)1 2 3 平均值 1 2 3 平均值1 0.9930.9930.9930.993 0.80.80.80.8 -0.193 0.042表1.2 叶轮风速计校准数据和校准结果(皮托管为标准器)校准点微差压仪表读数Pa 风洞试验段标准风速m/s被校表示值m/s 示值误差m/s扩展不确定度U(k=2)(m/s) 1 2 3 平均值温度℃湿度%RH气压kPa密度kg/m31 2 3 平均值2 2.6 2.6 2.6 2.60 18.825 101.6 1.2123 2.07 1.90 1.90 1.90 1.90 -0.17 0.463 5.7 5.7 5.7 5.70 18.825.1101.6 1.2123 3.07 2.80 2.80 2.90 2.83 -0.24 0.344 9.7 9.7 9.7 9.70 18.825.1101.6 1.2123 4 3.80 3.80 3.90 3.83 -0.17 0.265 14.814.814.8 14.8018.825.2101.6 1.2123 4.95 4.80 4.80 4.80 4.80 -0.15 0.226 29.129.129.1 29.1018.825.3101.6 1.2123 6.94 6.70 6.70 6.80 6.73 -0.21 0.227 60 59.959.9 59.9318.825.3101.6 1.21239.95 9.809.809.809.80 -0.15 0.228 135.5135.6 135.6 135.5718.825.3101.6 1.212314.97 14.9015.0015.0014.970.00 0.269 242.6243.2 242.7 242.8318.825.3101.6 1.212320.04 20.0019.9020.0019.97-0.07 0.3210 380.7380.2 380.5 380.4718.825.1101.6 1.212325.08 24.8024.8024.7024.77-0.31 0.384该风速计外观检查符合要求,起动风速0.5m/s, 机械性能检查符合要求。
《叶轮式风速计校准规范》编写说明

JJF XXXX-20XX叶轮式风速计校准规范编写说明规范起草组2019年11月JJF XXXX-20XX叶轮式风速计校准规范编写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2017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文件【国质检量函(2017)25号】和全国流量容量计量技术委员会关于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规范)制定、制订工作的通知,JJF XXXX-20XX叶轮式风速计列入2017年~2020年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制定计划。
JJF XXXX-20XX叶轮式风速计国家计量校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为负责主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天津计量院、北京计量科学研究院、沈阳加野公司为参加起草单位,由以上6个单位组成起草组。
二、规范制订的必要性叶轮式风速计具有起动风速小,灵敏度高,携带简便等特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它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以国防、航天、医药卫生、疾病控制、厂矿系统、公共场所、消防、暖通空调等为主的行业,都在使用叶轮式风速计进行风速的检测。
叶轮式风速计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关系到所使用行业应用的科学性,因此建立叶轮式风速计的校准规范,以实现热式风速仪测量结果的量值溯源具有重大的意义。
然而,叶轮式风速计至今没有国家级的校准规范,检测机构和生产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在参照JJG431轻便三杯风向风速表进行叶轮式风速计的校准,但由于两者测量结构完全不同,JJG431完全不能满足叶轮式风速计的校准要求。
随着叶轮式风速计应用越来越广泛,急需编制《叶轮式风速计校准规范》,以规范叶轮式风速计的校准项目和方法等。
《叶轮式风速计校准规范》的编制不但有利于叶轮式风速计测试结果的量值溯源,还对于我国的计量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可以促进叶轮式风速计测量技术的发展。
三、规范制定计划1、2017年11月组成规范起草组,并召开了首次起草组会议,就规范包含的内容、主要技术指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确定了规范起草的主导思想和起草原则以及规范相对应条款的实验内容,收集与叶轮式风速计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确定工作分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风洞的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计入流场压差测量的 B 类不确定度,风洞稳
定性要求为 0.5%,按均匀分布,则风洞稳定性引入的 B 类相对不确定度为:
0.5% √3
0.29%
5.3 皮托管配合微差压仪表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皮托管配合微差压仪表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包括皮托管、温度、相对湿
度、大气压力、微差压仪表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
度
0.86% 9.95 0.25 m/s
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得到校准风速点 25.08m/s 时,标准器的标准不确定
度分别为 0.212 m/s。
5.8 被校风速计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按 A 类评定。校准点 9.95m/s 时,被校风速计 3
次重复测量的数值为 9.80 m/s、9.80 m/s、9.80m/s。根据极差法计算实验标准
定度分别为 0.3%。
5.4 风洞测量段气流温度 t 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由温度计的校准证书可知,扩展不确定度为 U=0.2℃(k=2),测量时风洞
测量段气流温度 t 为 19.4 ℃,则 t 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0.2
100% 0.034%
2 (19.4 273.15)
5.5 大气压力 P 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定。采用量程为 1600Pa 的微差压仪表,根据所用微差压仪表校准证书,MPE
为±1Pa,则微差压仪表引入的 B 类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
0.96% 压差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100%
∆
,∆
,∆
0.098% 0.96% 0.96%
按照同样的方法得到校准风速点 25.08 m/s 时,流场压差的相对标准不确
||
(2.6)
∆
273.15
0.378
5 不确定度评定
5.1 风洞均匀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将风洞的均匀性引入的不确定度计入流场压差测量的 B 类不确定度,风洞
均匀性要求为 1%,按均匀分布,则风洞均匀性引入的 B 类相对不确定度为: 1% 0.58% √3
5.2 风洞稳定性引入的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5~50)m/s (0~1600)Pa
1.000 ;MPE:±0.5% MPE:±1Pa
风洞
(1~50)m/s
稳定性 0.5%;均匀性 1%
配套设备
温度计 湿度计
(0~50)℃ (10~95)%RH
U=0.2℃(k=2) U=1.5%RH(k=2)
气压计
(500~1050)hPa
MPE:±0.07kPa
0.29%
5.3.2 压差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
校准风速点为 9.95m/s 时,采用微差压仪表重复性测量 3 次压差∆ 的值分 别为 60.0 Pa,59.9Pa,59.9 Pa。计算得到微差压仪表重复性测量的 A 类相对
不确定度 , ∆
0.098%。
用微差压仪表测量流场压差,微差压仪表本身引入的不确定度按 B 类评
书,扩展不确定度为 U=1.5%RH(k=2),测试时相对湿度为 37%,则空气相对湿
度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1.5% 2 37%
100%
2.03%
5.7 ( 0.378 )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0.378
由式(2.3),计算得到在校准环境温度 t 为 19.4 ℃时,饱和水蒸汽压力
2253.61Pa,则 0.378
用空盒气压表进行大气压力测量的不确定度按 B 类评定。根据所用空盒气
压表的校准证书,MPE 为±0.07kPa,按均匀分布,测试时大气压力为
101.9kPa,则大气压力 P 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0.07
100% 0.04%
√3 101.9
5.6 空气相对湿度 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用湿度计进行风洞测量段内空气相对湿度测量,根据所用湿度计的校准证
0.44
3 测量模型
皮托管配合微差压仪表校准风速计的示值误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2.1)
其中,
23.961
√∆
. .
(2.2)
(2.3)
23.961
√∆
. .
(2.4)
4 不确定度传播率 引起示值误差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 和 分量彼此独立,依据公式
∑
∙
,则:
式中:
灵敏系数
1,
Hale Waihona Puke 1。因此, (2.5)
由式(2.2),再考虑风洞均匀性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可得:
差:
1.69
0m/s
则由被校风速计测量重复性引入的 A 类标准不确定度为:
√3 0m/s 按照同样的方法得到校准风速点 25.08 m/s 时,被校风速计测量重复性引入 的 A 类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0.059m/s。 5.9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根据式(2.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按下式计算得到:
具体计算结果见表 2。
6 扩展不确定度 取 2,则
,各校准风速点的扩展不确定度见表 2。
表 2 各校准风速点的扩展不确定度
标准风速 m/s
被校准风速 m/s
示值误差 E (m/s)
合成标准不确定 度 (m/s)
扩展不确定度 U (k=2) (m/s)
9.95
9.80
-0.15
0.25
0.5
25.08
24.8
-0.28
0.22
70381.03Pa
0.378
0.378
e 0.378
0.378
0.378
(2.7)
由式(2.3),可得:
e
2
7.0128Pa
综上根据式(2.7),计算可得:
因此,
0.378
17.267598 Pa
0.3846
. .
0.025%
校准风速点 9.95m/s 时,根据式(2.6),可得:
| | 0.025% 根据式(2.2)计算得到标准器风速测量值 为 9.95 m/s,则标准不确定
测试时校准环境温度为 19.4℃,相对湿度为 37%,大气压力为 101.9kPa。
5.3.1 皮托管系数 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皮托管系数 K 的不确定度按 B 类评定。根据所用皮托管的校准证书,皮托
管的系数 K=1,MPE 为±0.5%,按均匀分布,则皮托管系数 的相对标准不确定
度为:
0.5% √3
叶轮式风速计校准不确定度评定
1 概述 被测风速计测量范围为(1~30)m/s,根据本规范的校准方法,以 9.95m/s、
25.08 m/s 校准点为例,对被校风速计示值误差进行校准。 2 测量标准
所用标准器及配套设备名称及技术指标见表 1。
表 1 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分类
名称
测量范围
技术指标
标准器
皮托管 微差压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