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形式美法则

合集下载

形式美法则在建筑表现中的应用(四)——对称与均衡

形式美法则在建筑表现中的应用(四)——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同形同量的形态,如果用直线把画面空间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它们之间不仅质量相同,而且距离相等.中外很多古代建筑、教堂、庙宇、宫殿等都以“对称”为美的基本要求.对称的构成能表达秩序、安静和稳定、庄重与威严等心理感觉,并能给人以美感。

图4-01是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的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

图4-02是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的河南嵩山少林寺。

图4-03是世界十大教堂之首的巴黎圣母院。

我们可看到对称与均衡法则在这些建筑中都有着很好的运用,并得到了美的效果。

图4-01图4-02图4-03图4-04是一个图书馆的项目,我们可以看到主题建筑的造型是对称的、建筑前面的喷泉是对称的、喷泉两边的配景植物和走廊是对称的、包括整个地形也是对称的,整张画面构图中对称手法的大量应用给以人安静、稳重、秩序井然的感觉。

另外我们要注意的是在建筑表现的构图中运用对称法则要避免由于过分的绝对对称而产生单调、呆板的感觉,于是我们在整体对称的格局中加入一些不对称的元素,如画面中无续的人物、前景凌乱的植物投影、左右两侧的配景建筑和植物,这些不对称的元素不仅没有破坏整体构图的对称与严禁,反而能增加构图版面的生动性和美感,避免了单调和呆板。

图4-04均衡是同量不同形的形态,是指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形式诸要素之间保持视觉上力的平衡关系。

均衡是根据形象的大小、轻重、色彩及其他视觉要素的分布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

平面构图上通常以视觉中心(视觉冲击最强的地方的中点)为支点,各构成要素以此支点保持视觉意义上的力度平衡对称的事物基本上是均衡的.也有些画面并不一定对称,但它仍然很美,那就是因为它还符合“均衡”的法则.图4-05就是一幅运用均衡法则的画面,可以看出我们着力表现的是图面的左侧,这里的建筑离我们的视点最近,可以比较清楚的观察到其具体的细节,所以我们在这里添加了丰富的视觉元素。

浅谈建筑的形式美

浅谈建筑的形式美

■理论探索建筑是造型艺术,因而也需要贯彻对称、均衡、比例、韵律、对比、统一等基本原则。

一、建筑形式美的表现1.对称与均衡处于中心轴两侧的形象相同或相似称作对称。

对称是美的法则之一。

我国的古建筑造型形式中常用对称的构图。

例如北京故宫的房屋、大殿、天安门城楼及金水桥均采用对称的形式。

对称是我国建筑和民居布置中传统的手法。

对称形式包括反射、平移、旋转、扩大四种。

均衡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使构图的各方面保持平衡关系,它在视觉上产生形态的安定感。

形态即点、线、面的平衡,涉及重量、数量及色彩几个方面。

两点中心的支点是平衡点;水平线有平稳安定感;对称中心的面,安定感更强。

建筑物及其装饰,大为重、小为轻;多为重、少为轻;暗为重,亮为轻;粗糙为重、光洁为轻。

建筑物的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应该给人以平衡,可以在造型上安排一边竖向高起和一边低矮平铺,或一边用一个大体积和一边用几个小体积,以取得体积和数量上的均衡。

2.比例与稳定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美是由一定数量关系构成的和谐。

他指出:直线分割短比长相当于比全的分割关系,即“黄金分割”:将一线段分为长短两段,使“短比长等于长比全”,其长短相差所得的面积也具有同样的比例即1:1:618或5:8、8:13,建筑史上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如古希腊神庙建筑、哥特式天主堂建筑以及法国的凯旋门建筑均采用黄金分割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比例与尺度是建筑物的整体与局部、建筑物与人体之间的关系。

中国庙宇为横长形、西方神庙为纵长形,都有良好的比例。

适宜的尺度给人以美的享受。

尺度效果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人体的大小来度量建筑的实际大小。

幼儿园中各种尺度与其他学校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种是夸张尺度,一般适用于纪念性建筑、宗教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以其崇高、凝重的效果来满足需要。

第三种是亲切尺度,比实际生活尺度小,以示亲切、温和、舒适。

稳定,对于建筑物是一项重要原则。

在人们视觉中,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重心较低的物显然具有稳定感。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在许多伟大的建筑面前,除了通过视觉的愉悦程度感受建筑外在的美,还应该根据一定的法则在深一层次来欣赏建筑的形式美。

建筑形式美的十大法则基本较全面的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

一、统一统一可以给与人一种很强烈的和谐感,建筑构图为了统一,会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形体,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遵从一定的统一性。

例如造型统一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运用了很多形式相似的拱顶和中央的大穹顶互相协调,使得建筑达到色彩上,文化意义上的统一。

二、对比和微差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一种显着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就形式美来说两者都不可少。

例如巴西议会大厦,其矗立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市的核心三权广场上,整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丰富建筑轮廓,构图新颖醒目。

在巴西灿烂的阳光下,它就象是一曲恢宏的乐章,自由自在地歌唱着,使人震撼,令人陶醉。

三、均衡均衡是指在视觉和感觉上给与人稳定感,例如,下大上下的山,对称的人等等,这些都会带给人稳定感。

而且通过实践证明,均衡的建筑通常都是安全的,感觉上也是十分舒服的。

在古代建筑中这些特点尤为突出。

例如埃及的金子塔,仿佛山的造型,又例如巴黎圣母院的西立面,给人的感觉都均衡稳定的。

四、比例尺度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表示,美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各部分间的和谐比例。

数学上有着名的“黄金分割”理论,以1比的比例的长方形是最理想的。

一个优秀的建筑往往在尺度上会让人觉得舒适。

如果比例尺度失调则会让建筑变得怪异,比如大空间如报告厅,礼堂等,如果层高过低就会显得压抑,进深大,开间小的房间往往采光就有问题。

例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光之教堂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独立式扩建。

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门前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

进入它的主体前,必须先经过一条小小的长廊。

这其实只是一个面积颇小的教堂,大约113平米,能容纳约100人,但当人置身其中,自然会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神圣与严庄。

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建筑形式美的原则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尽管建筑形式千差万别,尽管人们的审美观各不相同,但这些建筑美的规律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建筑创作历史发展中的总结,也是普遍被人们接受的.在设计中应遵循这些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创造出符合美的规律的建筑体形与立面。

建筑的形式美原则主要有:(一)统一与变化(二)均衡和稳定(三)对比与微差(四)韵律(五)比例与尺寸(一)统一与变化统一与变化,即“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法则。

它是一种形式美的根本规律,广泛适用于建筑以及建筑以外的其它艺术,具有广泛的规律性和概括性。

任何建筑,无论它的内部空间还是外观形象,都存在着若干统一与变化的因素。

如学校建筑的教师、办公室、卫生间,旅馆建筑的客房、餐厅、休息厅等,由于功能要求不同,形成空间大小、形状、结构处理等方面的差异。

这种差异必然反映到建筑外观形象上,这就是建筑形式变化的一面。

同时,这些不同之中又有某些内在的联系,如使用性质不同的房间,在门窗处理、层高开间及装修方面可采取一致的处理方式,这些反映到建筑外观形态上,就是建筑形式统一的一面。

因此,建筑中的统一应是外部形象和内部空间以及使用功能的统一,变化则是在统一的基础上,又使建筑形象不至于单调、呆板。

复杂体量的建筑,根据功能的要求,常包括有部分及附属部分。

如果不加以区别对待,都竟相突出自己,或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分主次,就会削弱建筑整体的统一,使建筑显得平淡、松散,缺乏表现力.因此,要强调主次分明的统一。

在建筑体形设计中常可运用轴线处理,以低衬高及体形变化等手法来突出主体,取得主次分明、完整统一的建筑形象。

(二)均衡和稳定建筑造型中的均衡是指建筑体形的左右、前后之间保持平衡的一种美学特征,它可给人以安定、平衡和完整的感觉。

均衡必须强调均衡中心,均衡中心往往是人们视线停留的地方,因此建筑物的均衡中心位置必须要进行重点处理。

根据均衡中心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

建筑形式美

建筑形式美

立面造型 几何分析法是研究建筑造型的方法。用 简单的几何图形来分析或控制建筑形象, 使它符合形态的逻辑。
建筑形式美目录源自原理案例• 造型
比例与尺度 建筑与色彩
立面造型
建筑形式美
• • 造型,形状 比例与尺度 建筑与色彩 比例与尺度
目录
原理
案例
古希腊建筑遵循的美学原理: 和谐就是美——几何关系明确, 具有逻辑性。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 •
比例 谐调的比例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原素是数, 数的原则统摄着宇宙中心的一切现象。 著名的“黄金分割”就是这个学派提出来的。在建筑中,无论是组 合要素本身,各组合要素之间以及某一组合要素与整体之间,无不 保持着某种确定的数的制约关系。这种制约关系中的任何一处,如 果越出和谐所允许的限度,就会导致整体比例失调。1:1.618

建筑形式美

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圆、正方 形、正三角形这样一些简单、 肯定的几何形状具有抽象的一 致性,是统一和完整的象征, 因而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 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也称 赞这些简单的几何形状是美的 体形,因为它们可以清晰地辨 认。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造型
比例与尺度 建筑与色彩
• •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造型 比例与尺度 建筑与色彩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造型,形状 比例与尺度 建筑与色彩
建筑形式美
• • 造型 比例与尺度 建筑与色彩
目录
原理
案例
立体造型 现代建筑的审美重心,从平面转向立体和 空间——立体形象分析。

形式美法则及例子

形式美法则及例子

形式美法则及例子形式美法则是指在设计、艺术、文学等领域中,通过一定的规则和原则来创造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下面是关于形式美法则的十个例子。

1. 对称性:对称性是指作品中元素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平衡和一致。

例如,古代建筑中的对称门廊和对称花坛,以及艺术品中的左右对称的人物形象。

2. 金字塔原则:金字塔原则是指在设计中使用逐渐减少的大小和数量来创造出稳定和有序的结构。

例如,建筑中的塔楼和雕塑中的金字塔形状。

3. 比例:比例是指作品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大小和数量的关系。

例如,绘画中人物的比例要符合现实,建筑中的柱子高度要符合整体比例。

4. 色彩搭配:色彩搭配是指在作品中使用不同颜色的元素来创造出和谐的视觉效果。

例如,绘画中使用相邻色或互补色来增加色彩的对比度,设计中使用冷暖色调的搭配来表达不同的情绪。

5. 节奏:节奏是指作品中元素的有序排列和重复出现,以创造出动态和韵律感。

例如,音乐中的节拍和重复的旋律,建筑中的重复的柱子和窗户。

6. 纹理:纹理是指作品中表面的质感和纹理的感觉。

例如,绘画中使用不同笔触和颜料的厚度来表现不同的纹理,建筑中使用不同材料的纹理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

7. 空间:空间是指作品中元素之间的位置和距离的关系。

例如,绘画中使用近大远小的原理来表现远近的距离,建筑中使用不同层次的空间来创造出深度感。

8. 对比:对比是指作品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例如,绘画中使用明暗对比来强调形状和轮廓,设计中使用粗细对比来突出重点。

9. 协调:协调是指作品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和谐和一致。

例如,绘画中使用相同的色彩和线条来创造出整体的和谐感,建筑中使用相同的材料和风格来增加整体的统一性。

10. 运动:运动是指作品中元素的动态和流动感。

例如,绘画中使用斜线和曲线来表达运动的轨迹,设计中使用动态的形状和布局来创造出流畅的视觉效果。

以上是关于形式美法则的十个例子。

形式美法则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运用这些法则可以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吸引力的作品。

形式美法则对称

形式美法则对称

形式美法则对称对称在设计中是一种重要的美学原则,它能够给人一种和谐、平衡和稳定的感觉。

形式美法则对称是指在设计中使用对称的形式元素,如图形、线条、颜色等,使整体造型呈现出平衡和谐的效果。

对称是一种反映均衡和相等关系的设计手法,它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整体的稳定感和视觉的和谐感。

对称可以分为水平对称和垂直对称两种形式。

水平对称是指以水平中轴线为对称轴,左右两侧的形式元素对称呈现。

这种对称形式在建筑设计中常常被应用,如宫殿、教堂、大型商业建筑等。

水平对称的特点是具有庄重肃穆的氛围,给人一种稳定和谐的感觉。

垂直对称是指以垂直中轴线为对称轴,上下两侧的形式元素对称呈现。

这种对称形式常常出现在平面设计中,如海报设计、书籍封面等。

垂直对称的特点是给人以稳定和谐的感觉,同时也能够凸显出图形的均衡美。

除了水平和垂直对称,还有对角对称和辐射对称等形式对称方式。

对角对称是指以对角线为对称轴,两侧的形式元素对称呈现。

这种对称方式常见于装饰和细节设计中,如花纹图案、地板砖等。

对角对称的特点是能够营造出一种动感和活力的效果。

辐射对称是指以一个中心点为轴心,呈放射状向外延伸的形式元素对称呈现。

这种对称方式常见于标志和图标设计中,能够使设计更加有活力和吸引力。

形式美法则对称在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能够提升设计作品的外观美感,还能够传递一种秩序和和谐的感觉。

对称能够让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更加平衡、稳定和整洁,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在进行对称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对称设计需要保持平衡。

左右对称的形式元素应该保持数量和大小的相等,避免出现明显的不对称感。

其次,对称设计需要考虑整体的效果。

对称并不代表所有形式元素都完全相同,可以通过某些细节的变化来增加设计作品的灵活性和个性。

最后,对称设计需要注意空间的利用和布局。

尽量合理安排对称元素的位置,避免出现杂乱无章的效果,同时也要注意元素之间的距离和间隔。

形式美法则对称是一种重要的设计原则,能够给人一种平衡、稳定和和谐的感觉。

建筑形式美法则

建筑形式美法则

建筑形式美法则主和从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区别的,它们存在着主和从、重点和一般、核心和外围的差异。

建筑构图为了达到统一,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体形,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必须处理好主和从、重点和一般的关系。

在一些采用对称构图的古典建筑中,对此作了明确的处理,现代强调形式必须服从功能的要求,反对盲目追求对称,出现了各种不对称的组合形式,虽然主从差异不象古典建筑那样明显,但还是力求突出重点,区分主从,以求得整体的统一。

国外一些建筑师常用的“趣味中心”一词,指的就是整体中最富有吸引力的部分,一个整体如果没有比较引人注目的焦点──重点或核心,会使人感到平淡、松散,从而失掉统一性。

对比和微差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显著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

建筑形式美法则就形式美而言,两者都不可少。

对比可以借相互烘托陪衬求得变化,微差则借彼此之间的协调和连续性以求得调和。

没有对比会产生单调,而过分强调对比以致失掉了连续性又会造成杂乱。

只有把这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既有变化又谐调一致。

对比在建筑构图中主要体现在不同度量、不同形状、不同方向、不同色彩和不同质感之间。

不同度量之间的对比在空间组合方面体现最为显著。

两个毗邻空间,大小悬殊,当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时,会因相互对比作用而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利用这种对比关系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

各类公共建筑往往在主要空间之前有意识地安排体量极小的或高度很低的空间,以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衬托主要空间(图4)。

不同形状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在建筑构图中,圆球体和奇特的形状比方形、立方体、矩形和长方体更引人注目。

利用圆同方之间、穹窿同方体之间、较奇特形状同一般矩形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关系,可以获得变化多样的效果。

如不来梅的高层公寓用有微差变化的扇形单元组成了整体和谐的构图(图5)。

不同方向之间的对比即使同是矩形,也会因其长宽比例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方向性,有横向展开的,有纵向展开的,也有竖向展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形式美法则 主和从 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区别的,它们存在着主和从、重点和一般、核心和外围的差异。建筑构图为了达到统一,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体形,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必须处理好主和从、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在一些采用对称构图的古典建筑中,对此作了明确的处理,现代强调形式必须服从功能的要求,反对盲目追求对称,出现了各种不对称的组合形式,虽然主从差异不象古典建筑那样明显,但还是力求突出重点,区分主从,以求得整体的统一。国外一些建筑师常用的“趣味中心”一词,指的就是整体中最富有吸引力的部分,一个整体如果没有比较引人注目的焦点──重点或核心,会使人感到平淡、松散,从而失掉统一性。

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显著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 建筑形式美法则 就形式美而言,两者都不可少。对比可以借相互烘托陪衬求得变化,微差则借彼此之间的协调和连续性以求得调和。没有对比会产生单调,而过分强调对比以致失掉了连续性又会造成杂乱。只有把这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既有变化又谐调一致。对比在建筑构图中主要体现在不同度量、不同形状、不同方向、不同色彩和不同质感之间。

不同度量之间的对比 在空间组合方面体现最为显著。两个毗邻空间,大小悬殊,当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时,会因相互对比作用而产生豁然开朗之感。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利用这种对比关系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各类公共建筑往往在主要空间之前有意识地安排体量极小的或高度很低的空间,以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衬托主要空间(图4)。 不同形状之间的对比和微差 在建筑构图中,圆球体和奇特的形状比方形、立方体、矩形和长方体更引人注目。利用圆同方之间、穹窿同方体之间、较奇特形状同一般矩形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关系,可以获得变化多样的效果。如不来梅的高层公寓用有微差变化的扇形单元组成了整体和谐的构图(图5)。

不同方向之间的对比 即使同是矩形,也会因其长宽比例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方向性,有横向展开的,有纵向展开的,也有竖向展开的。交错穿插地利用纵、横、竖三个方向之间的对比和变化,往往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直和曲的对比 直线能给人以刚劲挺拔的感觉,曲线则显示出柔和活泼。巧妙地运用这两种线型,通过刚柔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可以使建筑构图富有变化。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拱柱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举折变化都是运用直曲对比变化的范例。现代建筑运用直曲对比的成功例子也很多(图6)。特别是采用壳体或悬索结构的建筑,可利用直曲之间的对比加强建筑的表现力。

虚和实的对比 利用孔、洞、窗、廊同坚实的墙垛、柱之间的虚实对比将有助于创造出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的建筑形象(图7)。

均衡和稳定 处于地球重力场内的一切物体只有在重心最低和左右均衡的时候 建筑形式美法则 ,才有稳定的感觉。如下大上小的山,左右对称的人等。人眼习惯于均衡的组合。通过建筑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均衡而稳定的建筑不仅实际上是安全的,而且在感觉上也是舒服的。

对称均衡 对称本身就是均衡的。由于中轴线两侧必须保持严格的制约关系,所以凡是对称的形式都能够获得统一性。中外建筑史上无数优秀的实例,都是因为采用了对称的组合形式而获得完整统一的。中国古代的宫殿、佛寺、陵墓等建筑,几乎都是通过对称布局把众多的建筑组合成为统一的建筑群。在西方,特别是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后期,建筑师几乎都倾向于利用均衡对称的构图手法谋求整体的统一(图9)。 不对称均衡 由于构图受到严格的制约,对称形式往往不能适应现代建筑复杂的功能要求。现代建筑师常采用不对称均衡构图。这种形式构图,因为没有严格的约束,适应性强,显得生动活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这种形式构图应用已很普遍(图10)。

动态均衡 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形式通常是在静止条件下保持均衡的,故称静态均衡。而旋转的陀螺,展翅的飞鸟,奔跑的走兽,所保持的均衡,则属于动态均衡。现代建筑理论强调时间和空间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对人的感觉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促使建筑师去探索新的均衡形式──动态均衡。例如把建筑设计成飞鸟的外形(图11)、螺旋体形,或采用具有运动感的曲线等,将动态均衡形式引进建筑构图领域。

稳定 同均衡相联系的是稳定。如果说均衡着重处理建筑构图中各要素左右或前后之间的轻重关系的话,那么稳定则着重考虑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西方古典建筑几乎总是把下大上小、下重上轻、下实上虚奉为求得稳定的金科玉律。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现代建筑师则不受这些约束,创造出许多同上述原则相对立的新的建筑形式(图12)。

韵律和节奏 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由于有秩序地变化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激起人们的美感,这种美通常称为韵律美。例如投石入水,激起一圈圈的波纹,就是一种富有韵律的现象。蜘蛛结的网,某些动物(包括昆虫)身上的斑纹,树叶的脉络也是富有韵律的图案。有意识地模仿自然现象,可以创造出富有

建筑形式美法则 韵律变化和节奏感的图案,韵律美在建筑构图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古今中外的建筑,不论是单体建筑或群体建筑,乃至细部装饰,几乎处处都有应用韵律美造成节奏感(图13)。无怪有人把建筑比喻作“凝固的音乐”。表现在建筑中的韵律可分为下述四种。 连续韵律 以一种或几种组合要素连续安排,各要素之间保持恒定的距离,可以连续地延长等,是这种韵律的主要特征。建筑装饰中的带形图案,墙面的开窗处理,均可运用这种韵律获得连续性和节奏感(图14)。

渐变韵律 重复出现的组合要素在某一方面有规律地逐渐变化,例如加长或缩短,变宽或变窄,变密或变疏,变浓或变淡等,便形成渐变的韵律。古代密檐式砖塔由下而上逐渐收分,许多构件往往具有渐变韵律的特点。

起伏韵律 渐变韵律如果按照一定的规律使之变化如波浪之起伏,称为起伏韵律(图15)。 交错韵律 两种以上的组合要素互相交织穿插,一隐一显,便形成交错韵律。简单的交错韵律由两种组合要素作纵横两向的交织、穿插构成;复杂的交错韵律则由三个或更多要素作多向交织、穿插构成。现代空间网架结构的构件往往具有复杂的交错韵律(图16)。

比例和尺度 谐调的比例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摄着宇宙中心的一切现象。这个学派运用这种观点研究美学问题:在音乐、建筑、雕刻和造型艺术中,探求什么样的数量比例关系能产生美的效果。著名的“黄金分割”就是这个学派提出来的。在建筑中,无论是组合要素本身,各组合要素之间以及某一组合要素与整体之间,无不保持着某种确定的数的制约关系。这种制约关系中的任何一处,如果越出和谐所允许的限度,就会导致整体比例失调。至于什么样的比例关系能产生和谐并给人以美感,则众说纷纭。

模数比例 一种看法是,只有简单而合乎模数的比例关系才易于辨认,因而是和谐和美的。从这种基本观点出发,认定象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等具有确定数量制约关系的几何形状可以当作判别比例关系的标准和尺度。至于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可以有不同的比,就存在一个什么是最佳比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探索发现,长宽比为 1:1.618的长方形最为理想。这就是模数比例中的黄金分割原理(图17)。

相同比率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若干毗邻的矩形,如果它们的对角线互 建筑形式美法则 相平行或垂直,就是说它们都是具有相同比率的相似形,一般可以产生和谐的关系。同这种情况相似的还有1:匇,1:呑,1:厾的长方形。由于它们能够划分成为2个,3个,5个与原素比率相同的长方形,因而它们之间也保持着和谐的关系。上述几种矩形中,1:厾的矩形最受推重,因为通过对古希腊神庙的分析,发现许多部分都符合这种比率关系(图18)。

模度体系 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把比例和尺度结合起来研究,提出“模度体系”。从人体的三个基本尺寸(人体高度1.83米,手上举指尖距地2.26米,肚脐至地1.13米)出发,按照黄金分割引出两个数列:“红尺”和“蓝尺”,用这两个数列组合成矩形网格,由于网格之间保持着特定的比例关系,因而能给人以和谐感(图19)。

理性的比例 还有人认为良好的比例关系不能单纯按抽象的几何关系来确定。他们强调功能要求、结构、材料以及民族文化传统都会对构成良好的比例发生影响。良好的比例不单是直觉的产物,并且还应当符合理性的。

尺度 同比例相联系的是尺度。比例主要表现为整体或部分之间长短、高低、宽窄等关系,是相对的,一般不涉及具体尺寸。尺度则涉及具体尺寸。不过,尺度一般不是指真实的尺寸和大小,而是给人们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同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虽然按理两者应当是一致的,然而在实践中却可能出现不一致。如果两者一致,意味着建筑形象正确反映建筑物的真实大小。如果不一致,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大而不见其大──实际很大,但给人印象并不如真实的大;二是小而不见其小──本身不大,却显得大。两者都叫作失掉了应有的尺度感。经验丰富的建筑师也难免在尺度上处理失误。问题在于人们很难准确地判断建筑物体量的真实大小。通常只能依靠组成建筑的各种构件来估量整体的大小,如果这些构件本身的尺寸超越常规(人们习以为常的大小),就会造成错觉,而凭借这种印象去估量整体,对建筑真实大小判断就难以准确了。建筑中一些构件如栏杆、扶手、坐凳、台阶等,因有功能要求,尺寸比较确定,有助于正确显示出建筑物的整体尺度感。一般说来,建筑师总是力图使观赏者所得到的印象同建筑物的真实大小一致,但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建筑如纪念性建筑,则往往通过尺度处理,给人以崇高的尺度感。对于庭园建筑,则希望使人感到小巧玲珑,产生一种亲切的尺度感。这两种情况,虽然产生的感觉同真实尺度之间不尽吻合,但为了实现某种艺术意图是被允许的(图20)。

重复和再现 在音乐中某一主旋律的重复或再出现,通常有助于整个乐曲的和谐

建筑形式美法则 统一。在建筑中,往往也可以借某一母题的重复或再现来增强整体的统一性。随着建筑工业化和标准化水平的提高,这种手法已得到愈来愈广泛的运用。一般说来,重复或再现总是同对比和变化给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凡对称都必然包含着对比和重复这两种因素。中国古代建筑中常把对称的格局称为“排偶”,偶是成对的意思,也就是两两重复地出现。西方古典建筑中某些对称形式的建筑平面,表现出下述特点:沿中轴线纵向排列的空间,力图变换形状或体量,借对比求变化;而沿中轴线横向排列的空间,则相应地重复出现。这样,从全局来看,既有对比和变化,又有重复和再现,从而把互相对立的因素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同一种形式的空间如果连续多次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还可以造成一种韵律节奏感。如哥特式教堂中央部分就是由不断重复同一形式的尖拱拱肋结构屋顶所覆盖的空间,而获得优美的韵律感(图21)。现代一些住宅、公共建筑等也每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