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现状调研报告(1)》.
康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康乐县中药材产业开展调研报告第一,根本情况。
本公司生产的中草药历史悠久、栽培技术成熟、面积大、质量好。
全年实现中药材种植面积7.2万亩,产值2.1亿元人民币,主要品种有当归、党参、柴胡、羌活、黄芪等。
特别是膜侧当归,无论种植规模、品质如何,其种植面积均占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的80%,平均亩产值在2500元左右,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影响。
第二局部,中药产业开展现状。
一是中草药种植的种类和规模。
全县种植中药材的面积为当归3.1万亩,黄芪1.8万亩,柴胡0.67万亩,羌活0.49万亩,防风,牛黄0.21万亩,甘草0.18万亩,其它中药材0.34万亩。
面积7.1万亩,占全县耕地的14%,其中贫困县面积6252亩,占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的8.8%。
,占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43.7%。
贫困地区共种植水稻591亩。
(2)柴胡:该县适宜种植柴胡,于2000年引进我县,采用夏田套种栽培,开展势头强劲,已跃居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第二位,个别年份一度超过当归。
明年将到达0.67万亩的种植面积。
中草药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9.4%,其中贫困地区种植面积1774亩。
牛蒡:从2000年开始引进栽培,以夏地套种为主,全县均适宜种植。
近几年来,我县药农在试验中摸索出全膜玉米秋末冬初套种牛羊,来年牛羊育苗、地膜二次利用,第三年牛羊独长势大、单产高的复合种植模式。
2022年,全县种植中药材0.21万亩,占中药材种植面积的3%,其中贫困地区种植中药材296亩。
黄芪:自2000年引进蒙古黄芪以来,逐步开展了大面积的种植,全县都适宜种植,以胭脂镇晏家村较为集中。
该县全年种植中药材18000亩,占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的25.4%,其中贫困户种植面积887亩。
(5)款冬花:从1990年代开始驯化栽培,种植区域以高寒阴湿区和中部川水地区为主。
2022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0.18万亩,占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的2.5%,其中贫困农户236户。
(6)宽叶羌活: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中药材品种,农业科技人员最早于2022年驯化、种植宽叶羌活,并在县内外推广种植,其分布区域与当归相同。
中药调研报告2篇

中药调研报告2篇市卫生局:根据市卫生局的要求,近日我局组织人力对我县中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认真调研。
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瓜州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县境东西长185公里,南北宽220公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流、沙漠、绿洲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南北高,中间由东向西渐低,海拔在1100--1500米之间;占县境面积8.5%的绿洲被戈壁、山地、丘陵分割为东、西、南三大块,西热东凉和南山地区多泉眼湿地的特点;境内少雨、干旱,平均年降雨量不足50mm,蒸发量却高达4000mm以上,昼夜温差较大,是典型的荒漠、半荒漠气候,境内拥有各类植物资源60余种,其中野生中药材植物约40余种,主要有甘草、锁阳、苁蓉、麻黄、苍耳子、苦豆子、艾叶、青蒿、茵陈、枸杞、蒲公英、车钱子、地肤子、芦根等,人工种植的药材有红花、板蓝根等。
由于我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气候,我县适合中药材种植,种植的药材质量稳定,有效成分高,成本低,易加工,无污染,疗效好,在全国各地中药材市场和制药厂享有较好的声誉和影响,产品供应省内外制药厂,国内外市场需求十分广阔,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二、野生中药材状况由于长期过度采集,使野生植物药材资源日益减少,部分濒临枯竭,呈现原料供应严重不足的局面。
尤其野生甘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产区农、牧民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野生甘草被大量采挖,一方面造成甘草种子遭到严重破坏,天然下种量剧减,野生甘草数量减少,造成野生甘草越挖越少,产量锐减,甚至从局部地区灭绝;另一方面,由于每采挖一株野生甘草要毁坏一株或几株沙生植被,造成我县生态环境恶化。
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县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禁止采挖野生甘草。
麻黄、苍耳子、苦豆子、艾叶、青蒿、茵陈等野生中药材由于数量有限,无法形成规模,仅被群众作为医用或保健时利用。
三、利用本地优势开发中药材资源情况随着近年来市场对甘草、红花、枸杞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县部分农户开始尝试种植具较高经济价值的甘草、红花、枸杞几种中药材,现已有了较为成熟的人工种植技术。
中医药现状调研报告

中医药现状调研报告水发布于:2009-09-21 22:40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于2007年12月20日——2008年1月21日对全市中医药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研工作由市卫生局副局长符中智牵头组织,市医疗卫生老科协会长钱雪峰具体负责,抽调了5位中医药和卫生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调查组,市卫生局医政科负责本次调查的调查表发放回收和统计工作。
本次调查分两条线进行。
一是制订调查表发至全市中医药各有关单位,包括各级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民营中医机构、医药企业,内容涉及机构、固定资产、资金、收支、人员队伍、技术情况、中医特色专科、中药制剂和饮片情况、老中医药人员情况等,调查表回收后由专人进行统计分析。
二是深入到各区县市中医药机构进行入户调查和座谈。
共入户调查了34个单位,包括市级综合医院1家、市级中医医院1家、区县市综合医院5家、区县市中医医院8家、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村卫生室6家、民营中医机构2家(其中市城区、县城区各1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2家、药品超市1家。
在各医疗机构均进行了座谈。
参加座谈的人员多数是中医药人员,少数是西医药人员。
座谈会上发言人数156人,其中老中医药人员36人。
调研组还特地走访了市二中医院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老中医专家吴忠文、原常德卫校名老中医李伟成、澧县红十字会医院院长、市政协委员、老中医周书望、安乡县乡镇卫生院退休老中医李士良、李士军。
调查过程中,调查组还收到了8份关于我市中医药工作的建议书,搜集到市四医院老中医何德生(何足道)10年前出版的论述中医发展道路的专著《中医存亡论》一书、市药监局《常德市中药种植、生产基本情况及发展建议》一文。
调查过程中以及调查结束后,调研组成员多次进行了讨论。
调查报告初稿完成后,调研组成员又进行了讨论修改。
我市中医药事业现状堪忧建国以来,在国家关于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中医政策指导下,我市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医药机构迅速发展,中医药队伍迅速壮大,中医药机构设备条件迅速改善。
亳州中药材市场调研报告

亳州中药材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本调研报告对亳州市中药材市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亳州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东部,地理位置优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中药材的重要产地。
本报告将重点关注中药材市场的规模、发展趋势以及市场上的竞争状况,为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市场规模及概况亳州中药材市场包括丰收市场、药材交易市场和中药材饮片市场等。
据统计,亳州市中药材年产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其中丰收市场的年交易额达到8亿元人民币。
亳州市中药材市场的规模庞大,市场潜力巨大。
3. 中药材市场的发展趋势中药材市场在亳州市经历了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亳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未来几年,亳州中药材市场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3.1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对中药材产业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补贴政策、减税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等,以推动中药材市场的发展,亳州市也将受益于这些政策。
3.2 市场需求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复兴,使中药材市场需求大增。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药食同源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中药材的保健功能,这将带动中药材市场的快速增长。
3.3 技术进步近年来,亳州市加强了对中药材的生产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大幅提高了中药材的质量和保鲜度。
更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将进一步促进中药材市场的发展。
4. 市场竞争状况及主要企业亳州中药材市场虽然规模巨大,但竞争也非常激烈。
主要的竞争者包括亳州当地的中药材种植户、中药加工企业以及其他地区的中药材供应商。
目前,在亳州中药材市场中,以下企业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4.1 亳州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亳州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是亳州市中药材市场的领头羊。
该合作社由一批经验丰富的农民组成,拥有大片中药材种植基地。
该合作社依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生产设备,确保了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
该合作社的产品畅销于全国各地,市场竞争力很强。
4.2 亳州中药材加工有限公司亳州中药材加工有限公司是亳州市中药材市场的主要中药加工企业之一。
中药材扶贫产业调研报告范文

中药材扶贫产业调研报告范文XX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重点贫困地区。
2001年我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全县版图面积2398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办和两个省管开发区,有578个行政村,其中规划贫困村304个,规划老区村433个,总人口100.3万人。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和完成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的工作目标任务。
国务院批复的《大别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提出要把大别山片区建设成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示范区、国家重要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区、红色旅游胜地和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华中和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到2015年承接产业转移取得实效,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全面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为实现《纲要》提出的建设扶贫产业目标,全面了解我县中药材扶贫产业的实施情况,探索扶贫产业发展路径,找准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以便集中扶持,加快发展,县扶贫办、县中药材生产办联合组成调研组,深入我县中药材重点生产基地,通过走访种植大户、加工企业、交易市场,与基层农民、企业及市县领导广泛座谈交流,听取各方面意见,对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依据发展成效和突出问题,提出了促进中药材扶贫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一、我县中药材扶贫产业发展的优势XX县是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素有医圣故里、教授名县、王府胜地、养生之都之美称,自然地理独特,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中药材资源丰富,享有“大别山天然药库”美称,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已形成一条龙,有中药材扶贫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一是具有人文资源的品牌优势。
XX县是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故里,李时珍品牌和《本草纲目》品牌是全国独有品牌;XX自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药材集散地,医药经济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载誉九州,明清时期更为繁胜,素有“千门万户悬菖艾,出城十里闻药香”之说。
中医药调查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智慧。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对健康需求的增加,中医药的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深入了解中医药的现状、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中医药调查实践活动。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中医药市场的调研,了解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参考。
二、调查背景与目的1. 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和投入,中医药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医药行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中药材资源枯竭、中医药人才培养不足、中医药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等。
为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
2. 调查目的(1)了解我国中医药市场现状,包括市场规模、主要品种、消费群体等。
(2)分析中医药产业发展趋势,探讨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主要因素。
(3)总结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提供参考。
三、调查方法与内容1.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进行。
(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中医药消费者、从业者、政府部门等进行抽样调查。
(2)访谈:邀请中医药专家、企业代表、政府部门负责人等进行深入访谈。
(3)实地考察:对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企业、医疗机构等进行实地考察。
2. 调查内容(1)中医药市场现状:市场规模、主要品种、消费群体等。
(2)中医药产业发展趋势: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
(3)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健康服务、文化传播、产业发展等。
(4)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药材资源、人才培养、服务能力等。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中医药市场现状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中医药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主要品种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材等。
消费者群体以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为主,年轻消费者逐渐增加。
2. 中医药产业发展趋势(1)政策支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医药发展,如《中医药法》、《中医药“十三五”发展规划》等。
明水县柴胡种植情况调研报告

一
中药材种植产业存在的问题
公路 ) 贯穿 全 境 , 明海 、 三 、 与 明 明沈 三 条 二 级 国路 构 成 了 四通
八 达 的 交 通 网 . 哈 尔 滨 市 以北 的 重 要 商 品 集 散 地 。 城距 绥 是 县
野生药材资源缺乏保护 。大宗 中药材 品种生产栽培技术 化 市 13公 里 . 省 会 哈 尔 滨 市 12公 里 。 首 都 北 京 l7 5 距 8 距 50
的 研 究 推 广 力 度 不 够 , 培 、 殖 及 生 产 的 管 理 比较 粗 放 ; 栽 繁 药 公 里 。
第2 9卷 第 2期
Vo. 9 No 2 12 .
绥 化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 uh aUnv ri o r a iu ies y oS t
20 0 9年 4月
Ap 2 0 r. 0 9
明水 县柴胡种植情况调研 报告
王 斌 刘 利 军 侯 林 陈 红 玉 马 艳 秋
退热作用 ; 治疗 病 毒性 肝 炎效 果 较好 。 外 对 肥 胖 病 、 血 压 、 有 关 中药 材 的 质 量 规 范 进 行 。 此 高 以适 应 国 内外 市 场 的竞 争 。 还应 动脉硬化 、 心肌 梗 塞 等用 大柴 胡 汤 相 当有 效 。
建 立 中 医 药 市 场 信 息 库 , 时 掌 握 市 场 动 态 . 便 引导 农 户种 及 以
空 间 。 此 , 植 柴胡 是农 村 农 业 种 植 结 构 调 整 和 农 民脱 贫 致 地 , 与 海 伦 接 壤 , 与 林 甸 毗 邻 , 靠 青 冈 , 依 拜 泉 , 员 因 种 东 西 南 北 幅
中国中药材市场调研报告(doc 75页)

中国中药材市场调研报告(doc 75页)日普(隆德)中药材交易市场中国中药材市场调研报告杭州盖亚策划机构2012-6目录第一章调研背景分析一、调研目的二、调研参考1、中国中药材市场概况2、中国中药材市场发展态势3、中药材市场调研原则第二章调研详情分析一、国家级中药材市场1、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2、康美(亳州)中药城二、西部现代化中药材市场1、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三、周边地区级中药材市场1、西安万寿路中药材批发市场2、兰州安宁路药材市场3、兰州黄河中药材批发市场4、陇西文峰药材交易城5、首阳中药材市场6、渭水源中药材贸易市场7、浙江磐安中药材市场(附加)樟树,安徽的亳州,河北的安国等药材市场已有很长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中草药及中医事业,中草药业开始兴旺。
中药材市场真正进入繁盛时期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批准成立了17个药材交易市场,全面带动了中草药栽培、加工和中药制药行业的发展。
香港药材市场及韩国药材市场成为了我国中药物流的中转港,大部分的药材经过加工后流入到欧美市场。
随着我国对中药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药材种植已被各界关注,而现代中药的兴起无疑给我国中药材种植业带来新的发展,目前各地政府相继出台大力支持中药材种植的政策,鼓励药农种极种植中药材。
近几年来,各地抓住西部开发、退耕还林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中药材生产布局调整的力度。
许多药材主产省,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
贵州、四川、陕西、河北、山西等中药材主产区还制订了当地的优势中药材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了一批大的中药材优势和特色产区。
中药行业是中国国内赢利能力较强的行业,产品利润率高。
在整个医药行业内部,中成药工业的收益水平较高。
中国中药工业与石油工业、橡胶工业等41个工业行业相比,8项经济指标中有7项名列前茅,其中百元固定资产利税率仅次于烟草加工业。
中国中药行业发展迅速,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销售占国内医药市场的四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