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监控告警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监控系统中的报警与告警系统设计

监控系统中的报警与告警系统设计

监控系统中的报警与告警系统设计监控系统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对各类设备、环境和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为我们提供了及时的信息反馈和预警。

其中,报警与告警系统是监控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在设备或系统发生异常时及时通知运维人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围绕监控系统中的报警与告警系统设计展开讨论,探究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可靠的系统。

一、报警与告警系统的定义与作用报警系统是指当监控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时,能够通过报警信号或者声音光线等手段向运维人员发出警报信息,提醒其关注、处理异常。

告警系统在获得参数变化后,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得出结论,然后向运维人员展示相关信息或提供建议。

报警与告警系统在监控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能够及时反馈异常情况,为运维人员提供实时信息,让其能够快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其次,它们能够帮助运维人员定位问题,提供详细的报告和分析,提高问题排查的效率;最后,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报警与告警系统能够帮助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报警与告警系统的设计要素1. 数据采集与处理报警与告警系统的设计首先需要考虑数据采集与处理的问题。

通过合理的传感器布局和数据采集设备的选择,实时监测各类设备和系统的工作状态。

关键是要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可靠,并能够有效地进行处理和分析。

2. 阈值设置合理的阈值设置是保证报警与告警系统性能的关键。

阈值过高可能导致漏报,阈值过低则容易产生误报。

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历史数据和经验,设置适当的阈值,确保系统能够准确捕捉异常情况。

3. 报警与告警条件报警与告警条件的设置直接决定了系统能否及时反馈异常信息。

应根据监控目标和实际需求,定义合理的报警与告警条件。

同时,还应考虑到不同情况下的紧急程度,将报警与告警分级处理,确保运维人员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4. 报警与告警通知方式报警与告警通知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设计方案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设计方案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设计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传统的人力巡逻已经不能满足对安全的要求,因此视频监控系统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安全防护手段。

本方案的目的就是设计一套高效可靠的视频监控系统,以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二、系统需求1.视频监控功能:系统需要具备对指定范围的实时视频监控的能力,以便实时监测潜在的安全问题。

2.视频存储功能:系统需要提供视频存储功能,以便后期检索、回放。

3.告警功能:系统需要能够实时监测异常情况,并及时向相关人员发出告警,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远程监控功能:系统需要支持远程监控,使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查看视频画面。

5.多设备管理功能:系统需要支持对多个设备的管理,包括摄像机、录像机等设备。

三、系统设计1.硬件设备:(1)摄像机:选择高清晰度、广角、夜视等功能的摄像机,以便能够拍摄清晰、全面的画面。

(2)录像机:选择高存储容量、高稳定性的录像机,以便满足长时间、大容量视频存储需求。

(3)网络设备:选择高带宽、高稳定性的网络设备,以便支持大量的视频数据传输。

2.软件系统:(1)视频监控软件:选择功能强大、稳定可靠的视频监控软件,以便实时监控、存储、回放视频画面。

(2)告警系统:设计一套基于图像识别的告警系统,通过对视频画面的分析,判断是否发生异常情况,并及时发出告警,通知相关人员。

(3)远程监控软件:设计一套支持远程监控的软件,使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看视频画面。

(4)管理系统:设计一套集中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多个摄像机、录像机等设备,以便对系统进行统一配置、监控和维护。

3.网络架构:采用分布式网络架构,将各个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4.存储设计:(1)视频存储:选择高容量、高稳定性的硬盘,将录制的视频数据保存在硬盘上,以便后期检索、回放。

(2)存储管理:设计一套合理的存储管理方案,包括视频文件的分层存储、定期清理过期文件等,以便提高存储效率和减少存储成本。

综合运维预警监控系统功能设计

综合运维预警监控系统功能设计

综合运维预警监控系统功能设计1.系统概述2.功能特点3.系统架构4.系统部署5.系统维护6.总结1.系统概述网络统一预警监控系统是一款综合运维预警监控系统,可以对网络中的各种设备、应用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该系统具有多种预警方式,包括邮件、短信、电话等,可以及时通知管理员并采取措施。

2.功能特点该系统具有以下功能特点:1)多种监控方式:可以对设备、应用进行实时监控,包括PING、SNMP、HTTP等多种监控方式,支持自定义监控方式。

2)多种预警方式:可以通过邮件、短信、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预警,管理员可以自由选择预警方式。

3)多种预警策略: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不同的预警策略,包括阈值预警、异常预警等多种策略。

4)多种报表统计:可以生成各种报表,包括设备状态报表、应用状态报表等多种报表,方便管理员进行统计分析。

5)多种权限管理:可以设置不同的权限,包括超级管理员、普通管理员、只读权限等多种权限,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3.系统架构该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数据采集端、数据处理端、数据存储端、数据展示端四个部分。

数据采集端负责采集设备、应用的状态信息,数据处理端负责处理数据并进行预警,数据存储端负责存储数据,数据展示端负责展示数据。

4.系统部署该系统可以在Windows、Linux等多种操作系统上部署,支持多种数据库,包括MySQL、Oracle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数据库。

系统部署需要满足一定的硬件要求,包括CPU、内存、硬盘等,具体要求可以参考系统部署手册。

5.系统维护系统维护包括数据备份、系统升级、日志管理等多个方面,管理员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工作,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管理员需要及时处理预警信息,解决问题,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6.总结网络统一预警监控系统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综合运维预警监控系统,具有多种监控方式、预警方式、预警策略、报表统计、权限管理等多种功能特点,采用分布式架构,可以在多种操作系统上部署,需要定期进行系统维护。

基于云计算和深度学习的新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云计算和深度学习的新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云计算和深度学习的新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与应用,视频监控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城市安全、交通管理、金融安全等。

而随着云计算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新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设计与实现两方面,介绍基于云计算和深度学习的新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设计方案一、系统框架新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框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视频采集、云端处理和应用。

1. 视频采集方案采集方案需要保证视频质量、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对于现代智能设备,传感器的发展和成本的下降使得高清晰度的摄像头成为可能。

而对于应用场景,如需使用更多的摄像头,通过模块化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扩展。

2. 云端处理方案云端处理部分按照功能分为四个模块:视频分析、存储、网络传输以及安全控制和发布。

视频分析:视频分析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利用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算法,实现画面的识别、分析和分类,可以对视频进行人脸识别、行人跟踪、目标检测等。

同时,也可对视频进行内容分析,如场景分析、人物行为分析等。

存储:视频数据量巨大,对存储的要求也非常高。

因此,系统需要具备高效的存储模块,支持视频流存储、快照数据存储等模式。

网络传输:高速稳定的网络传输也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系统可通过自适应码率控制和多路复用技术来解决数据传输时的延迟和拥塞问题。

安全控制和发布:保证视频数据的安全是保障系统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系统要求有完善的安全控制机制,支持以云应用程序的形式发布。

3. 应用方案应用方案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监控派遣、远程控制以及实时告警。

监控派遣:系统能够自动识别视频内容和特征,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和应用需求,提供画面分析结果,支持自动化派遣监控人员进行处理。

远程控制:利用云平台与终端设备的协同作用,实现对远程控制,通过云平台的虚拟组件,实现视频画面的远程监控与控制。

实时告警:应用场景需要实时响应各种情况,如火灾、交通事故等。

对于这种情况,系统通过特定的算法快速判断画面,实现实时告警,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智能监控与告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监控与告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监控与告警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监控与告警系统旨在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监控数据,并在异常情况下及时发出警报,帮助用户保障安全和提高效率。

本文将介绍智能监控与告警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

一、系统设计原理智能监控与告警系统由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告警规则配置模块、告警处理模块和用户界面等组成。

1. 传感器传感器是监控系统的核心组件,用于采集各种环境参数的数据。

传感器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如温度、湿度、压力、光线等参数。

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2. 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用于接收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进行实时处理。

该模块可以设置数据采集间隔时间、数据存储方式等参数。

通过预设的数据处理算法,该模块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加工,从而更好地反映出监测对象的状态。

3. 告警规则配置模块告警规则配置模块用于设定告警规则,规定了监控系统在何种情况下触发告警。

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设定不同的告警规则,并设置告警级别和告警方式。

例如,当温度超过某个阈值或压力异常时,触发相应告警。

4. 告警处理模块告警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告警信号,并根据配置的告警规则进行相应的处理。

处理方式可以包括发送短信、邮件、声音报警等。

在处理告警的同时,系统应记录相应的时间、地点和告警内容,以便用户后续查询和分析。

5. 用户界面用户界面是智能监控与告警系统的外部接口,用户通过界面与系统进行交互。

用户可以实时监测数据、设定告警规则、查询历史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等。

因此,用户界面应设计简洁、友好、可操作性强。

二、系统实现方法根据系统设计原理,智能监控与告警系统的实现方法如下:1. 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

传感器应具备精确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性。

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应具备高速处理能力和良好的数据存储能力。

2. 开发数据处理算法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用户需求,开发适合的数据处理算法。

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

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

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越来越常见。

为了更好地监控和保护网络安全,各种网络监控系统逐渐应运而生。

下文将从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方面来探讨如何打造一个高效、灵活、安全、可靠的网络监控系统。

一、系统概述网络监控系统主要是指对网络设备、网络流量、网络服务等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的一种系统,可应用于企业、政府、学术等各领域的网络监控和维护。

二、系统架构网络监控系统的架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数据传输层、监控管理层和应用服务层。

数据传输层:包括各种网络设备和网络传输介质,负责将各种数据传输到监控管理层。

监控管理层:负责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展示等。

应用服务层:主要是对监控管理层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应用开发和扩展,包括报警系统、分析系统、诊断系统等。

三、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网络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数据源筛选、协议解析、数据过滤和数据分析。

数据源筛选:主要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源,包括网络设备、协议和日志等。

协议解析:根据不同的协议对数据进行解析和分类,如HTTP、SMTP、POP3等。

数据过滤:在数据解析后,对需要监控的数据进行过滤和匹配,如IP地址、MAC地址等。

数据分析:对过滤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如流量和连接数等,以及对异常情况进行检测和报警。

四、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网络监控系统的另一个核心部分,主要包括数据结构设计、数据保存和数据恢复。

数据结构设计: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分类和组织,以便后续查询、分析和展示。

数据保存:数据保存主要是将采集的数据进行结构化存储,包括关系型数据库、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等。

数据恢复:在系统故障或其他情况下,需要对数据进行恢复和备份,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五、用户管理用户管理是网络监控系统的关键,主要包括用户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和操作审计等。

用户身份验证:通过用户身份验证,保证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监控系统,防止非法访问和攻击。

数字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数字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数字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数字监控系统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对监控对象进行实时监测、录制和存储的系统。

本文将介绍一个数字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架构、硬件设备、软件平台和功能模块等方面。

1. 系统架构:该数字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监控端和管理端两个部分。

监控端安装在监控目标处,负责采集图像、音频等信息,并通过网络传输到管理端。

管理端负责实时监控、录制和存储。

2. 硬件设备:监控端需要安装摄像头、麦克风等设备来采集图像和音频,同时需要一台计算机作为监控端的主控设备。

管理端需要一台强大的服务器来存储大量的监控数据,并进行实时处理和管理。

3. 软件平台:监控端的主控设备需要安装特定的监控软件,用于采集、传输和处理图像和音频数据。

管理端的服务器上需要安装监控系统管理软件,用于实时监控、录制和存储。

4. 功能模块:(1)实时监控:监控端通过摄像头采集图像,同时采集麦克风采集音频,通过网络传输到管理端,并在管理端进行实时监控。

(2)录制和存储:管理端将监控数据进行录制和存储,可以设定录制时间、录制区域以及存储位置等参数。

(3)远程访问: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访问管理端,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4)报警功能:系统可以根据设定的报警规则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触发报警,并将报警信息发送给相关人员。

(5)数据分析和查询:管理端可以对存储的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和查询,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方法,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总结:以上是一个数字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采用分布式架构,利用摄像头和麦克风等硬件设备采集监控目标的图像和音频数据,利用网络传输到管理端进行实时监控、录制和存储。

通过安装监控软件和管理软件,实现实时监控、远程访问、报警功能和数据分析等多种功能。

该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监控场景,如公共安全监控、工业生产监控等。

为了进一步完善数字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网络架构:在数字监控系统中,网络架构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监控数据的传输速度和质量。

数据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数据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数据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引言本文档提供了一个数据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数据监控系统用于实时收集、处理和监控大量数据,并提供可视化分析和报告功能。

该系统可应用于各个行业,包括电力、物流、金融等领域。

功能概述数据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数据收集:系统能够从多个数据源(如传感器、数据库、API等)实时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

2.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计算等处理操作,并生成相应的指标和数据集。

3.数据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控数据的状态和趋势,并提供告警功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异常情况。

4.数据可视化:系统能够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

5.报告生成:系统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定制化的报告,包括数据分析报告、异常报告等。

系统架构设计数据监控系统的架构设计如下:+-------------------+| 数据源 |+-------------------+|+-------------------+| 数据收集组件 |+-------------------+|+-------------------+| 数据处理组件 |+-------------------+|+-------------------+| 数据监控组件 |+-------------------+|+-------------------+| 数据可视化组件 |+-------------------+|+-------------------+| 报告生成组件 |+-------------------+|+-------------------+| 用户界面 |+-------------------+系统由以下组件组成:1.数据源:数据源可以是传感器、数据库、API等。

系统通过与数据源进行连接,实时获取数据。

2.数据收集组件:负责从各个数据源中收集数据,并将数据导入到系统中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存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新的监控告警系统设计摘要:当前监控告警系统大都是根据用户具体某一种应用需求而设计的,这限制了系统应用扩展性。

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一种新的系统。

系统中相应的传感器对监控区域的信息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然后发送给单片机进行处理。

单片机首先根据收到的各传感器数据对当前环境状态进行判断并向告警装置发送相应工作指令,然后将接收到的数据打包发送给后台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实现监控区域各项数据的可视化以及告警状态的可视化。

系统的特点是能够根据具体应用环境组合搭配启用系统传感器,因此应用范围得到极大扩展。

关键词:传感器;串行数据;监控告警系统;门限值中图分类号: TN948.64?34; TP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6)10?0124?05Design of a new monitoring and alarm system YANG Yujie1,2, WANG Yali1,2, TAO You3(1.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453007, China;2. Henan Engineering Lab of Intelligence Business &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Xinxiang 453007, China;3. China North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Xinxiang 453007, China)Abstract: The current monitoring and alarm systems were mostly designed to meet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requirement of the user, which limited the application scalability of the system.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new system was designed. The corresponding sensor in the system is used to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data of the monitoring area in real time, and sent the data to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SCM) for processing. The SCM firstly judges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status according to the collected sensor data and sends the corresponding work instructions to the warning device, and then packs the received data and sends them to the application software of background computer to realize the visualization of the various data in monitored area and alarmstatus. The feature of the system is to combine and enable the sensor in th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so its application range is expanded widely.Keywords: sensor; serial data; monitoring and alarm system; threshold value0 引言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中对监控告警的应用需求,促使监控告警系统不断朝着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现有的监控告警系统的监控变量单一,无法同时监控多种环境变量,而且系统往往是根据不同的监控环境而设计的,因此会受到监控环境的约束,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应用范围。

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能够进行协同感知。

在入侵活动发生时,前端传感器节点能通过数据处理中心将报警信息传输至后台监控中心,后台监控中心对入侵行为进行识别并执行与之对应的预警动作,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实时主动地防护,这样的系统将成为下一代监控告警系统的发展方向。

为改善当前监控告警系统的应用不足,以及适应下一代监控告警的发展方向,本文提出一种监控告警系统的设计方法。

该系统是以多种传感器为前端的信息采集装置,以单片机为数据处理和控制中心,同时配有一套自主开发的后台应用软件。

前端的传感器实时采集监控环境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数据发送给单片机进行处理分析,单片机将处理分析完毕后的数据打包转发至后台应用软件,后台应用软件根据这些数据信息对监控区域状态进行识别并实现监控区域状态可视化和监控数据可视化。

系统目前可同时接入7种不同的传感器分别监控7种不同的环境变量。

这7种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的监控需求而启用,使得系统的应用范围得到极大的扩展。

开发的后台应用软件能够在后台实时显示监控区域的各项监控信息,实现监控信息数据和告警信息可视化以及对系统的远程控制。

1 系统简介1.1 系统组成图1为该系统的组成图。

系统由传感器、单片机、告警装置和两台安装有监控告警系统应用软件的PC (Personal Computer)机组成。

其中传感器主要包含能够采集温度、湿度、烟雾浓度、人体红外、声音、振动、触摸等信息的7种传感器。

告警装置主要由正常状态指示灯、告警状态指示灯和一个蜂鸣器组成。

单片机与7种不同的传感器直接相连接以便于控制传感器工作,PC机对单片机控制,同时为实现远程管理控制,安装后台软件的PC机可通过接入互联网实现与远端的安装相同后台软件PC机的互联互通,以此达到远程化控制的目的。

1.2 系统工作原理系统通过各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信息数据并发送给单片机[1]。

单片机首先根据收到的数据对监控区域的环境状态进行判定,当某一个或几个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出现异常或达到预先设定的门限值,单片机就向告警装置发出告警指令,相应的告警指示灯会发出告警信号。

完成上述工作后,单片机将收到的各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信息数据统一打包并采用串行方式发送给PC机,PC机中的后台应用软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同时控制工作界面会显示当前监控环境的状态信息。

联网的计算机会将环境状态信息发送上网,便于进一步的分析和使用。

当警报解除后,按动图1中的控制按键可以关闭告警,并对系统进行初始化。

2 系统硬件设计2.1 传感器模块设计系统首先要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得环境信息数据,因此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准确度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性能。

为避免各传感器之间的相互干扰及保证系统的灵活性,除了温度和湿度集成在一个模块中,其他各传感器均为独立模块。

为了方便系统的供电,各传感器均采用5 V直流电源供电[2]。

2.1.1 温湿度传感器系统中采用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3]采集监控区域的温度及湿度信号。

DHT11内部由感湿器件、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测温器件、集成单片机等原件组成,以串行方式输出具有较高精准度的信号数据。

该传感器的温度量程范围为:0~50 ℃,湿度量程范围为:20%RH~90%RH,温度分辨率为1 ℃,湿度分辨率为1%RH。

温度精度为±1 ℃,湿度精度为±4%RH。

输出的数据采用串行格式,在一个大约4 ms的通信周期内传输的有效数据为40 b。

数据具体格式如图2所示,其中校验和数据为前4 B数据和的低8位。

DHT11只有在接收到单片机的使能信号并返回响应信号建立通信链路连接后才进行一次温湿度采集,并向单片机发送采集到的40 b的温湿度数据。

在未建立连接前,该传感器不会工作[4]。

当单片机发出时间大于18 ms的低电平使能信号后表示一个通信周期的开始。

使能信号结束后,DHT11发送80 μs低电平响应信号,双方正确读取相应信号后成功建立通信连接,单片机切换到输入模式准备读取传感器发送的数据。

该过程相当于外部处理器和传感器之间的握手过程,如图3所示。

2.1.2 人体红外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采用一种探测性能好、价格低廉的被动式红外探测器PIR(Passive Infrared Sensor)[5]。

工作原理是:凡是温度在绝对0 ℃(-273 ℃)以上的物体都能够产生热辐射,而温度在-273~1 725 ℃之间的物体产生的热辐射光谱则在红外光谱区,同时物体在不同温度时的热辐射波长也是不一样的。

一般人体的热辐射红外波长为3~50 μm,其中一般的波长分布在8~14 μm,而PIR恰好能够感应8~12 μm的红外变化。

PIR作为一种被动式红外探测器,本身不发射任何信号只是被动接受来自环境的红外辐射,通电后经几秒适应环境辐射后,环境无人或动物移动时,PIR受到的红外辐射是稳定的,其输出电信号也将保持稳定。

一旦有人或动物进入监控区域,将会引起PIR输出电信号发生突变。

PIR的探测距离大约为10 m,能够有效满足整个系统的工作需求。

虽然PIR能够在监控环境中出现人体移动时输出突变的电信号,但是由于该信号十分微弱,同时携带的噪声较多,不能直接被识别。

因此采用BISS0001芯片[6]对PIR输出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处理。

当探测到有人体进入监控区域时,传感器输出高电平,触发报警器工作。

2.1.3 振动传感器电路设计系统中的振动传感器在感应到监控环境出现振动时输出高电平,在未感应到振动时持续输出低电平。

电路如图6所示。

振动开关在无振动时处于断开状态,当感应到振动时将处于闭合状态。

所以当监控环境无振动时,振动传感器断路,电压比较器U1A的反向输入电压[7]等于VCC。

由于受到可调电位器R5的分压,电压比较器U1A的正向输入电压将小于VCC,即小于其反向输入电压。

电压比较器输出为低电平0,发光二极管D2导通发光。

二极管在此用来指示振动传感器的工作状态,亮表示振动传感器未感应到振动。

当监控环境中出现振动时,振动传感器导通,电压比较器U1A的反向输入端被断路到地,正向输入端电压不变,所以此时电压比较器U1A输出为高电平,此时振动报警器报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