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原理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居住区规划设计教案详细

居住区规划设计教案详细第一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1.1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概念与意义1.2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任务与目标1.3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4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第二章:居住区规划布局2.1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基本类型2.2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2.3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设计方法与步骤2.4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案例分析第三章:居住区道路交通规划3.1 居住区道路交通规划的基本要求3.2 居住区道路交通规划的设计原则3.3 居住区道路交通规划的布局形式3.4 居住区道路交通规划的案例分析第四章:居住区绿地系统规划4.1 居住区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与要求4.2 居住区绿地系统规划的设计原则4.3 居住区绿地系统规划的布局形式4.4 居住区绿地系统规划的案例分析第五章: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5.1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概念与要求5.2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设计原则5.3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布局形式5.4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案例分析第六章:居住区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6.1 生态环境对居住区规划的影响6.2 居住区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6.3 居住区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实践方法6.4 居住区生态规划案例分析第七章:居住区规划设计与建筑风格7.1 建筑风格对居住区规划的影响7.2 居住区建筑风格规划的基本原则7.3 居住区建筑风格规划的设计方法7.4 居住区建筑风格规划案例分析第八章:居住区规划设计与人文关怀8.1 人文关怀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8.2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人文原则8.3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人文实践方法8.4 居住区规划设计人文案例分析第九章:居住区规划设计与技术创新9.1 技术创新对居住区规划的影响9.2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技术创新的应用9.3 居住区规划设计技术创新的未来趋势9.4 居住区规划设计技术创新案例分析第十章: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评价与改进10.1 居住区规划设计评价的标准与方法10.2 居住区规划设计评价的实践案例10.3 居住区规划设计改进的策略与措施10.4 居住区规划设计改进的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解析:本环节需要重点关注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定义、作用以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居住区规划大纲

《居住区规划》教学大纲课程类别:选修课,2学分学时:讲课32学时适用专业:房地产类层次:大专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书是高职高专房地产类专业实用教材之一。
根据房地产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本书主要包括:城市规划概念与基本原理;居住区规划原理与方法;居住区规划技术经济分析与管理。
其中,居住区规划原理与方法是本书的重点。
本书引入了与居住区规划相关的城市规划基本理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前言第1章城市与城市规划1.1 城市与城市发展1.2 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理论1.3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趋势1.4 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拓展学习推荐书目复习思考题第2章城市规划的工作任务、内容与编制程序2.1 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原则2.2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特点2.3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2.4 城市规划的编制层面与主要内容拓展学习推荐书目复习思考题第3章城市构成与发展战略3.1 城市系统构成3.2 城市用地3.3 城市用地评价3.4 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依据3.5 城市性质与规模3.6 城市总体布局简介拓展学习推荐书目复习思考题第4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4.1 居住用地4.2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4.3 居住区的组成与分级规模4.4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4.5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设计要点4.6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4.7 市场调查拓展学习推荐书目复习思考题第5章居住区住宅及其用地规划5.1 住宅类型的选择5.2 住宅群体的组合5.3 住宅群体的组合与日照、通风及噪声的防治5.4 住宅群体的组合与节约用地拓展学习推荐书目复习思考题第6章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6.1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和定额指标6.2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6.3 城市商业区地城市中心拓展学习推荐书目复习思考题第7章居住区道路与交通规划7.1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7.2 居住区道路的功能、分级与规划设计要求7.3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与规划7.4 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技术要求拓展学习推荐书目复习思考题第8章居住区绿地与外部环境设施规划8.1居住区绿地的功能与规划要求8.2居住区公共绿地的规划布置8.3居住区绿化树种选择与植物配置8.4居住区外部环境规划设计拓展学习推荐书目复习思考题第9章居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分析与实施管理9.1衡量用地经济性的几个方面9.2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9.3住宅小区规划审批9.4城市旧居住区的再开发拓展学习推荐书目复习思考题第10章居住区竖向规划与管线工程综合概述10.1居住区竖向规划10.2居住区管线工程综合拓展学习推荐书目复习思考题参考文献三、学时分配(详见表一)学时分配表(表一)四、教学手段1、课堂教学:教师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习题课,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居住区规划设计教案详细

居住区规划设计教案详细第一章: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概念与原则1.1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定义1.2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的与意义1.3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要求1.4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流程与步骤第二章:居住区规划设计与环境的关系2.1 居住区规划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2 居住区规划设计与人文环境的关系2.3 居住区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4 居住区规划设计与城市环境的关系第三章:居住区规划布局与形态3.1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种类与特点3.2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基本形式3.3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设计要点3.4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案例分析第四章:居住区交通规划设计4.1 居住区交通规划设计的概念与原则4.2 居住区交通规划布局的种类与特点4.3 居住区交通规划布局的设计要点4.4 居住区交通规划布局的案例分析第五章: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5.1 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与原则5.2 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布局的种类与特点5.3 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布局的设计要点5.4 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布局的案例分析第六章: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6.1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与配置标准6.2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原则6.3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要点与要求6.4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的案例分析第七章:居住区排水与防水规划设计7.1 居住区排水与防水规划设计的概念与原则7.2 居住区排水与防水规划布局的种类与特点7.3 居住区排水与防水规划布局的设计要点7.4 居住区排水与防水规划布局的案例分析第八章:居住区节能与环保规划设计8.1 居住区节能与环保规划设计的概念与原则8.2 居住区节能与环保规划布局的种类与特点8.3 居住区节能与环保规划布局的设计要点8.4 居住区节能与环保规划布局的案例分析第九章:居住区安全与防护规划设计9.1 居住区安全与防护规划设计的概念与原则9.2 居住区安全与防护规划布局的种类与特点9.3 居住区安全与防护规划布局的设计要点9.4 居住区安全与防护规划布局的案例分析第十章: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10.1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实践应用10.2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案例分析10.3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前景与发展趋势10.4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评估与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定义与目的难点解析:理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核心目标,以及如何通过规划设计提升居住区的品质和居住环境。
《居住区规划设计》授课计划

《居住区规划设计》授课计划一、课程简介《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涉及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设计等多个领域。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居住区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居住区规划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原理,包括居住区规模、功能分区、交通组织、景观设计等方面;2. 学会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包括AutoCAD、SketchUp、Revit等;3. 了解居住区规划的最新发展趋势,提高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1. 理论部分(约40课时)居住区规划概述(1课时)居住区规模与布局(2课时)功能分区与交通组织(3课时)景观设计(4课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课时)最新发展趋势(2课时)2. 实践部分(约20课时)首先,老师将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案例,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并给出设计方案。
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建模和渲染。
其次,学生将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设计思路和经验。
最后,学生将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汇报和修改,以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
同时,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实际案例和相关图片,以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此外,还将邀请业内专家进行讲座和分享,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五、评估方式与成绩评定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将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因素综合评定。
期末考试将采用实际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主要考察学生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
最终成绩将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比例来确定。
六、课程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居住区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学会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
同时,学生将了解居住区规划的最新发展趋势,提高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居住区规划原理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居住区规划原理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居住区规划原理设计英文名称:Design Theory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54学分:2.0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查占50%,考试占50%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城市建设史、建筑设计、住宅设计二、课程简介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主要从比较理性的和理论的角度来提升学生对居住区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居住区的构成及影响居住区组织与布局的各项因素;在这样的基础上,从规划结构和居住区各项要素的规划安排的角度来具体阐述居住区规划的各项基本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较好地了解城市住宅区设计和居住区详细规划的任务、内容等。
并通过课程规划实践将居住区规划的理论方法灵活地运用到居住区的规划、房地产开发等工作,从而为全面、科学地从事城市规划的实践工作、管理工作以及研究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This courseis designed a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Reside ntial District Planningon the planning structure and the layou tto the residentialelements. Its teachingcontentand the tasks to the design and detailed planning of city residences are expected to be grasped by the student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将经典的居住区规划组织理论、已经建成的居住区的规划特征及其使用的效果和当前居住区规划的实例及其规划方法等穿插在课程内容之中,并且将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知识以及房地产开发的分析等有机地结合在课程的传授之中,使学生在掌握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经典理论和当今实际运用的动态发展形式。
居住区规划原理教案01

居住区规划原理教案01居住区规划原理教案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居住区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居住区规划能够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居住区规划的原理出发,探讨如何实现一个理想的居住区。
一、人文环境的考虑一个理想的居住区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
首先,居住区的规划应该考虑人们的生活需求,如购物、教育、医疗等基本服务设施的配套。
其次,居住区应该注重社区建设,打造一个和谐、友好的社区氛围,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最后,居住区的规划应该注重文化传承和保护,保留历史文化遗产,提供文化活动场所,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二、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居住区规划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居住区应该注重绿化和景观设计,提供足够的绿地和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居住区应该注重生态保护,采取合理的排水和垃圾处理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居住区规划还应该注重节能减排,采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消耗。
三、交通便捷的考虑交通便捷是一个现代居住区的重要特征。
居住区规划应该注重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方便居民出行。
同时,居住区应该注重非机动车道和步行系统的建设,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提倡绿色出行方式。
此外,居住区规划还应该注重交通安全,合理划分道路和人行道,提供安全的交通环境。
四、灾害防治的考虑灾害防治是居住区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居住区规划应该注重防洪、防火等灾害的防治措施,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居住区规划还应该注重地质灾害的预防,避免选址在地震、滑坡等高风险区域。
同时,居住区规划还应该注重应急救援系统的建设,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援措施。
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理想的居住区应该注重社会经济的发展。
居住区规划应该注重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居住区规划还应该注重商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便捷的购物和娱乐场所,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
《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20212 学分:6 总学时:102居住区规划设计 020212 (a)总学时:51 大纲执笔人:姚栋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属于建筑学本科专业基础课,课程目的在于培养与提升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尤其是与居住区规划和住宅建筑设计相关的技能。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学生初步掌握居住区规划、住宅建筑设计、团队组织等三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1.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的基本教学要求包括两个方面,即理解并落实相关规范、规划指标等技术要求(包含容积率和建筑面积、退界、间距、朝向和日照、道路组织和分级、停车、绿化、消防、套型,以及空间布局与用地平衡等10个知识点);以及掌握并运用规划结构、功能布局、空间组织、景观要素等设计技能。
2.2.住宅建筑设计的基本教学要求由基础技能与实验性设计的两个环节组成。
基础技能包括掌握公共住宅建筑设计的基本要点,了解住宅建筑与街区的历史演变、类型发展、地区规范、功能要素、空间形态、建筑防火和绿色节能等方面的要求,具备应对综合问题的设计能力。
实验性设计则强调在对现实批判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思考与设计能力,对大量性的住宅设计课题提出实验性的解决方案。
2.3.团队组织作为本课程基本要求,不仅取决于建筑学本科设计基础课序列中第一个团队成果的性质,也取决于居住区规划的工作方式。
在教学中应强调团队合作设计的组织与协调,提高田野调查、程序规划、模型制作、汇报交流与成果表达等五个环节中的团队组织与合作能力。
并通过团队合作启发学生对于社会性问题的关注,尝试从专业视角对社会议题做出反馈。
三、课程基本内容课程的设计主题为特定城市地块的居住区规划与住宅单体建筑设计,相应形成两个教学单元,第一个规划教学单元由小组团队合作完成,后一个住宅单体建筑设计单元由个人完成。
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居住区原理讲授、基地参观、调研与资料收集、规划设计、建筑单体设计、材料与细部深化与公开讲评等教学环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教案详细

(二)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设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分区规划的任务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为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二)分区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1)原则确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容量控制。
2)确定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规模。
3)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和控制范围。
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12)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13)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微观作用
——城市规划师作用
1-3 “城市规划是一个过程”
城市规划的真正意义在于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引导、指导和控制的过程。
1-4 城市规划的编制
居住区规划原理教案02
2城市规划的编制
2-1 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是对城镇发展战略的研究,是在一个特定范围内合理进行城镇布局,优化区域环境,配置区域基础设施,并明确不同层次的城镇地位、性质和作用,综合协调相互的关系,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规划原理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居住区规划原理设计英文名称:Design Theory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54学分:2、0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查占 50%,考试占 50%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城市建设史、建筑设计、住宅设计二、课程简介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主要从比较理性的与理论的角度来提升学生对居住区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居住区的构成及影响居住区组织与布局的各项因素;在这样的基础上,从规划结构与居住区各项要素的规划安排的角度来具体阐述居住区规划的各项基本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较好地了解城市住宅区设计与居住区详细规划的任务、内容等。
并通过课程规划实践将居住区规划的理论方法灵活地运用到居住区的规划、房地产开发等工作,从而为全面、科学地从事城市规划的实践工作、管理工作以及研究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a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on the planning structure and the layout to the residential elements、 Its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tasks to the design and detailed planning of city residences are expected to be grasped by the student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就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将经典的居住区规划组织理论、已经建成的居住区的规划特征及其使用的效果与当前居住区规划的实例及其规划方法等穿插在课程内容之中,并且将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知识以及房地产开发的分析等有机地结合在课程的传授之中,使学生在掌握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经典理论与当今实际运用的动态发展形式。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住宅区的构成•目的与要求•掌握住宅区的意义•掌握住宅区的物质系统组成•熟悉住宅区的物质与非物质系统组成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内容1-1 认识住宅区1-1-1 住宅区的概念1-1-2 住宅区的构成•基本概念与知识点住宅区的类型、概念•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住宅区与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关系。
第二节•主要内容1-2 住宅区的类型与规模•基本概念与知识点住宅区的类型与规模概念住宅区的分级与构成•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住宅区的类型如何划分?(掌握)•实践环节课后参观市区各居住区,分析各个不同规模的居住区尺度。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分组讨论、课堂讨论、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二章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目的与要求•熟悉构成社区的四个条件•了解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四大总体原则•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内容2-1 构成社区的四个条件2-1-1 “需求层次”理论与社区的概念2-1-2 社区的构成•基本概念与知识点“需求层次”理论、社区概念•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需求层次”理论与居住区有何关系?(熟悉)第二节•主要内容2-2 住宅区规划与社区规划•基本概念与知识点社区规划的本质与四大原则•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住宅区规划如何体现“需求层次”理论?(掌握)•实践环节课后参观市区各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市民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分组讨论、课堂讨论、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三章结构、规划结构•目的与要求•熟悉规划结构的内涵•熟悉规划结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内容3-1 结构、规划结构3-1-1 结构的概念3-1-2 规划结构•基本概念与知识点结构概念、规划结构•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住宅区规划设计要遵循的基本要求。
(掌握)•实践环节课后参观市区各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市民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分组讨论、课堂讨论、课程设计、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五章空间•目的与要求•掌握外部空间的若干层次与构成要素的内涵及特点;•掌握空间围合的形式及意义特征;•掌握构筑居住空间层次的若干手法;•熟悉住宅群体布局的景观设计要求;•了解与居住空间布局有关的环境因素。
•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内容5-1 空间的层次5-1-1 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5-1-2 外部空间的形成方式5-1-3 空间的围合5-1-4 围合空间的变化•基本概念与知识点“空间”理论、概念•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空间有几种围合形式?(熟悉)第二节•主要内容5-2 住宅群体空间布局的平面组合5-2-1 群体空间的平面组合形式5-2-2 群体空间布局的设计•基本概念与知识点住宅群体空间布局的平面组合的原则•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群体空间的平面组合形式有哪些?(掌握)第三节•主要内容5-3 住宅群体布局的景观设计方法(案例分析、投影仪)5-3-1 群体设计的要求5-3-2 与居住空间布局有关的环境因素•基本概念与知识点空间层次的概念、各空间层次的衔接•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如何使住宅区的空间富有特征并兼具丰富性?(熟悉)•实践环节课后参观市区各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市民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分组讨论、课堂讨论、课程设计、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六章通路•目的与要求•了解住宅区道路的组织方式;•了解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熟悉住宅区道路的组织与路网布局方式;•掌握我国居住区规范中道路的类型与分级规定;•掌握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的设计原则与规定。
•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内容6-1 交通方式与特征6-1-1 交通方式6-1-2 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基本概念与知识点“交通方式”的特征•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住宅区的交通组织有哪几种主要形式?(掌握第二节•主要内容6-2 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6-2-1 人车混行6-2-2 人车分行•基本概念与知识点人车混行、人车分行两个概念及其适用情况•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人车分行”交通组织及路网布局的空间基本形式与布局原则?(掌握)第三节•主要内容6-3 道路的类型与分级6-3-1 道路的类型6-3-2 道路的分级•基本概念与知识点道路、街道两个概念及其区别•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住宅区道路分级衔接的意义?(掌握)第四节•主要内容6-4 道路系统规划(讲授、案例分析)6-4-1 设计原则6-4-2 设计规定•基本概念与知识点道路系统规划的概念及其与居住区用地、景观、公共空间的关系•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试对一个住宅区的交通组织与路网系统进行分析。
(熟悉)•实践环节课后参观市区各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市民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分组讨论、课堂讨论、课程设计、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七章设施•目的与要求•掌握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与内容;•熟悉我国居住区规范中公共服务设施的定额指标的规定;•熟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要求与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需要注意的因素。
•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内容7-1 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与内容7-1-1 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7-1-2 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基本概念与知识点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概念•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住宅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布置中要满足哪些要求?(掌握)第二节•主要内容7-2 公共服务设施的定额指标7-2-1 配建指标的控制7-2-2 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基本概念与知识点定额指标、配建指标的概念与控制•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定额指标”的含义?(掌握)第三节•主要内容7-3 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要求7-3-1 配建水平7-3-2 服务半径•基本概念与知识点配建水平的控制•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配建水平”的含义?(掌握)第四节•主要内容7-4 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7-4-1 规划布局需考虑的因素7-4-2 几种常见的规划布局7-4-3 实例分析•基本概念与知识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服务半径”在住宅区公共建筑配置中的作用?(掌握)•实践环节课后参观市区各居住区,分析各个不同规模的居住区尺度。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分组讨论、课堂讨论、课程设计、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八章户外环境景观•目的与要求•熟悉不同户外环境景观设计的要求;•了解住宅区用地竖向设计的目的与一般步骤。
•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内容8-1 软质景观(讲授、提问)8-1-1 绿地与植物种植8-1-2 绿地的规划设计•基本概念与知识点环境景观设计的概念•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住宅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熟悉)第二节•主要内容8-2 硬质景观8-2-1 步行环境8-2-2 车行环境•基本概念与知识点步行环境、车行环境的类型、车行环境的布局•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车行环境与步行环境设计的主要特点?(熟悉)第三节•主要内容8-3 地坪竖向8-3-1 住宅区用地竖向设计的目的8-3-2 用地竖向设计的用地使用要求8-3-3 住宅区竖向设计步骤•基本概念与知识点场地竖向设计的概念•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住宅区竖向设计的工作原则。
(熟悉)2)、什么就是管线综合?(熟悉)•实践环节课后参观市区各居住区,分析各个不同规模的居住区尺度。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分组讨论、课堂讨论、课程设计、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章住宅区的构成•目的与要求•掌握住宅区的意义•掌握住宅区的物质系统组成•熟悉住宅区的物质与非物质系统组成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内容1-1 认识住宅区1-1-1 住宅区的概念1-1-2 住宅区的构成•基本概念与知识点住宅区的类型、概念•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住宅区与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关系。
第二节•主要内容1-2 住宅区的类型与规模•基本概念与知识点住宅区的类型与规模概念住宅区的分级与构成•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住宅区的类型如何划分?(掌握)•实践环节课后参观市区各居住区,分析各个不同规模的居住区尺度。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分组讨论、课堂讨论、课程设计、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九章指标•目的与要求•掌握规划用地平衡表的内涵及意义;•了解我国现行住宅区设计规范中对技术经济指标的规定与计算公式。
•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内容9-1 规划用地平衡表9-1-1 规划用地平衡表9-1-2 住宅区各项用地平衡控制指标9-1-3 住宅区各类用地的划分•基本概念与知识点规划用地平衡表的作用•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住宅区用地平衡表的内容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