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基础知识燃烧与爆炸-PPT课件
合集下载
燃烧基本知识 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 教学PPT课件

燃烧基础知识
知识点:燃烧的类型 – 爆炸
燃烧基础知识
知识点:燃烧的类型 – 按照爆炸物质分类 – 气体爆炸 (1)气体爆炸分类:
混合气体爆炸:与气体中的可燃气体浓度有关 气体单分解爆炸:临界压力和分解热;
燃烧基础知识
知识点:燃烧的类型 –按照爆炸物质分类 – 粉尘爆炸 (1)粉尘爆炸前提条件:
(2)人的不安全行为:
燃烧基础知识
知识点:燃烧产物 (1)燃烧产物分类:
①完全燃烧产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 ②不完全燃烧产物:一氧化碳、醇类、醛类、醚类 (2)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物: ①木材燃烧产物: <1>干燥准备阶段:水分蒸发、极少量树脂、二氧化碳; <2>有焰燃烧阶段:热分解燃烧,碳化、一氧化碳、氢、 氢碳化合物; <3>无焰燃烧阶段:木炭表面燃烧
①发生多次爆炸,二次爆炸威力往往更大; ②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 ③高压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强,
燃烧基础知识
知识点:燃烧的类型 – 按照爆炸物质分类 – 粉尘爆炸 (4)粉尘爆炸控制: ①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切断所有动力系统的电源; ②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应采用泄爆、抑爆、 隔爆、抗爆的一种或多种控爆方式;
燃烧基础知识
知识点:燃烧的类型 – 按爆炸传播速率分类 – 爆炸极限 (4)爆炸极限的应用:
①评价可燃气体、蒸汽、粉尘的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主要 指标。
②作为确定厂房、仓库防火措施的依据。 ③根据可燃物的爆炸极限,确定相应防爆、泄爆、抑爆、 隔爆、抗爆措施。
燃烧基础知识
知识点:燃烧的类型 – 按爆炸传播速率分类 – 最低引爆能量
燃烧基础知识
知识点:燃烧的类型 – 按燃烧物形态不同分类 – 液体物质燃烧
燃烧与爆炸知识30页PPT

燃烧与爆炸知识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讲义(PPT 36张)

第九节
火灾爆炸危险与防火防爆措施
•控制和消除火源 •1 明火 (1)加热用火 (2)维修用火 •2 摩擦与撞击 •3、高温热表面 •4 电器火花 •5雷电与静电
第十节 有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加工处理
•1.根据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采取措施。 2.系统密闭或负压操作 •3.通风置换 •4.惰性介质保护 在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惰性气体有氮气、 二氧化碳、水蒸汽及烟道气等。
第十一节
燃烧爆炸敏感性工艺参数的控制
•3.物料成分和过反应的控制 反应物料中 危险杂质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副反应或过反 应,引发燃烧或爆炸事故。防止跑、冒、 滴、漏。 •4自动控制系统和安全保险装置 温度、 压力、液位、流量等自动控制,以及联锁 报警等自动安全保险设施 •紧急情况停车处理 紧急情况有停电、停 水、停蒸汽、停压缩空气。
第十二节
火灾和爆炸的局限化措施
•对于同一车间的各个工段,应视其生产性 质和危险程度适当隔离; •为了便于易燃有害气体的扩散,减少因设 备泄漏造成的易燃气体积聚的危险性,这 类装置或设备应尽可能露天或半露天设置。
第十二节
火灾和爆炸的局限化措施
•2.防爆泄压措施 •可燃蒸气、气体或粉尘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 合 物 , 其 爆 炸 最 高 压 力 可 达 0.4~1.1MPa , 而 0.3m厚的砖墙只能耐受 0.002MPa的压力。建造 能够耐受这样高压力的厂房和库房是不现实的。 通常在具有爆炸危险的厂房设置轻质板的屋顶、 外墙或泄压窗,发生爆炸时这些薄弱部位首先遭 受爆破,卸掉爆炸压力,从而使承重结构免遭倒 塌破坏。 •(乙炔生产厂房要求泄压面积为0.22)
第七节
爆炸性物质的贮存和销毁
• 爆炸性物质必须贮存在专用仓库内。贮 存条件应该是既能保证爆炸物安全.又能 保证爆炸物功能完好。贮存温度、贮存湿 度、贮存期、出厂期等,对爆炸物的性能 都有重要的影响。爆炸性物质贮存时,必 须考虑上述爆炸物本身存在的状况。同时, 爆炸性物质是巨大的危险源,贮存时必须 考虑其对周边安全的影响。所以对于贮存 仓库的位置、要有严格的要求。
燃烧学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三)爆炸极限
1.爆炸浓度极限: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 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
遇火会产生爆炸 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遇 火会产生爆炸 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 性大小的主要依据。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 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二、 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物
1.单质的燃烧产物 一般单质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为该单质元素的氧 化物。
2.化合物的燃烧产物 一些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完全燃烧产物外, 还会生成不完全燃烧产物。最典型的不完全燃烧产物 是一氧化碳(CO2),它能进一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3.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燃烧产物 合成高分子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伴有热裂解,会分 解产生许多有毒或有刺激性的气体,如氯化氢、光气、 氰化氢等。
第二节 燃烧类型
燃烧按其发生的瞬间的特点不同,分为闪燃、着 火、自燃、爆炸。
一、 闪燃
(一)闪燃的含义
定义: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整齐,遇明火 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 因为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速度较慢,蒸发出来的蒸 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 补充维持稳定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
4.木材的燃烧产物 木材是一种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主要以纤维素分子形式存在。木材燃烧主要生成二氧 化碳、水蒸气、甲酸、乙酸、一氧化碳等产物,也会 申城可燃蒸气及颗粒。
三、 燃烧产物的毒性
燃烧产物有不少是毒害气体,往往会通过呼吸道 侵入或刺激眼结膜、皮肤黏膜使人中毒甚至死亡。
据统计,在火灾中死亡的人约80%是由于吸入毒 性气体中毒而致死的。一氧化碳是火灾中最危险的气 体。
1.爆炸浓度极限: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 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
遇火会产生爆炸 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遇 火会产生爆炸 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 性大小的主要依据。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 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二、 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物
1.单质的燃烧产物 一般单质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为该单质元素的氧 化物。
2.化合物的燃烧产物 一些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完全燃烧产物外, 还会生成不完全燃烧产物。最典型的不完全燃烧产物 是一氧化碳(CO2),它能进一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3.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燃烧产物 合成高分子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伴有热裂解,会分 解产生许多有毒或有刺激性的气体,如氯化氢、光气、 氰化氢等。
第二节 燃烧类型
燃烧按其发生的瞬间的特点不同,分为闪燃、着 火、自燃、爆炸。
一、 闪燃
(一)闪燃的含义
定义: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整齐,遇明火 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 因为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速度较慢,蒸发出来的蒸 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 补充维持稳定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
4.木材的燃烧产物 木材是一种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主要以纤维素分子形式存在。木材燃烧主要生成二氧 化碳、水蒸气、甲酸、乙酸、一氧化碳等产物,也会 申城可燃蒸气及颗粒。
三、 燃烧产物的毒性
燃烧产物有不少是毒害气体,往往会通过呼吸道 侵入或刺激眼结膜、皮肤黏膜使人中毒甚至死亡。
据统计,在火灾中死亡的人约80%是由于吸入毒 性气体中毒而致死的。一氧化碳是火灾中最危险的气 体。
《燃烧基础知识》ppt课件101页PPT

引火源
16
河南消防职业培训学校(漯河站) 2019/10/13
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引火源 (也称着火源)。
引火源温度越高,越容易点燃可燃物质。
根据引起物质着火的能量来源不同,在生产生活 实践中点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 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等。
燃烧的充分条件
核爆炸是指由于原 子核裂变或聚变反 应,释放出核能所 形成的爆炸。如原 子弹、氢弹。 实际上,核爆炸也 属于化学爆炸的范 畴。
河南消防职业培训学校(漯河站) 2019/10/13
31
三种爆炸的区别:
(1)物理爆炸本身没有进行燃烧反应, 但它产生的冲击力可直接或间接的造成 火灾。 (2)化学爆炸能够直接造成火灾,具有 很大的破坏性,是消防工作中预防的重 点。 (3)核爆炸也属化学爆炸的范畴。
河南消防职业培训学校(漯河站) 2019/10/13
四、爆炸与爆炸极限
27
爆炸的狭义涵义:是指由于 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 生温度、压力增加或者两者 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广义涵义是指物质从一 种状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种状 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 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爆炸的分类:
物理爆炸
4、相互作用
21
河南消防职业培训学校(漯河站) 2019/10/13
燃烧不仅必须具备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而且还必须是燃烧条件互相 结合、互相作用,燃烧才会发生或持续。否则,燃烧也不会发生
第二节 燃烧类型
22
河南消防职业培训学校(漯河站) 2019/10/13
燃烧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分为闪燃、 着火、自燃、爆炸四种类型。
河南消防职业培训学校(漯河站) 2019/10/13
《燃烧与爆炸》课件

化学性质爆炸是指物质发 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 明亮火焰和巨大气体冲击 波。
爆炸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1 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爆炸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和财产损失,因此保证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2 爆炸的危害
爆炸会释放大量能量,产生冲击波、喷射物和火灾等危害。
3 防范措施
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如合理存放、正确操作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烟燃烧
烟燃烧是指可燃物在 缺乏氧气的情况下燃 烧,产生大量烟雾。
爆炸
爆炸是指可燃物与氧 气迅速反应产生巨大 能量释放的过程。
爆炸的定义和分类
1 爆炸的定义
爆炸是指物质在短时间内 迅速放出大量能量,产生 剧烈的声光效应。
2 理性质爆炸
理性质爆炸是指物质的体 积迅速扩大,没有产生明 亮火焰。
3 化学性质爆炸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如木材、 燃油和天然气等。
氧气
氧气是燃烧必需的气体,它 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
引燃源
引燃源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 使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反应并 点燃。
燃烧的类型
明火燃烧
明火燃烧是指可燃物 表面燃烧产生明亮的 火焰。
雾燃烧
雾燃烧是指可燃液体 或固体在空气中形成 细小液滴或悬浮颗粒 后燃烧。
结语
1 总结
燃烧与爆炸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了解它们的原理和应用对我们很重要。
2 展望燃烧与爆炸的未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燃烧和爆炸技术将不断创新和改进,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燃烧与爆炸的应用
燃烧和发电
燃烧可用于发电,如燃煤、燃 油和天然气等。
燃烧和冶金
燃烧在冶金过程中用于矿石熔 炼和金属提取。
爆炸和科学研究
爆炸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1 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爆炸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和财产损失,因此保证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2 爆炸的危害
爆炸会释放大量能量,产生冲击波、喷射物和火灾等危害。
3 防范措施
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如合理存放、正确操作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烟燃烧
烟燃烧是指可燃物在 缺乏氧气的情况下燃 烧,产生大量烟雾。
爆炸
爆炸是指可燃物与氧 气迅速反应产生巨大 能量释放的过程。
爆炸的定义和分类
1 爆炸的定义
爆炸是指物质在短时间内 迅速放出大量能量,产生 剧烈的声光效应。
2 理性质爆炸
理性质爆炸是指物质的体 积迅速扩大,没有产生明 亮火焰。
3 化学性质爆炸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如木材、 燃油和天然气等。
氧气
氧气是燃烧必需的气体,它 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
引燃源
引燃源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 使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反应并 点燃。
燃烧的类型
明火燃烧
明火燃烧是指可燃物 表面燃烧产生明亮的 火焰。
雾燃烧
雾燃烧是指可燃液体 或固体在空气中形成 细小液滴或悬浮颗粒 后燃烧。
结语
1 总结
燃烧与爆炸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了解它们的原理和应用对我们很重要。
2 展望燃烧与爆炸的未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燃烧和爆炸技术将不断创新和改进,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燃烧与爆炸的应用
燃烧和发电
燃烧可用于发电,如燃煤、燃 油和天然气等。
燃烧和冶金
燃烧在冶金过程中用于矿石熔 炼和金属提取。
爆炸和科学研究
燃烧与爆炸基本原理(共134张PPT)

沉积状态的粉尘,使原来不具备粉尘爆炸条件的地区和场所具备了粉尘爆
炸的条件,从而引起二次爆炸。
化学反应失控—放热化学反应如硝化、磺化、氧化、氯化、聚合等失
控引起温度迅速升高、反应速度急剧加快、内压急剧上升。
1.2 爆炸的基本概念
按化学爆炸发生的场合,可分为3类
密闭空间内爆炸—介质燃烧爆炸发生在封闭空间内,如压力容器或管
燃烧的基本概念
➢氧气不足,燃料有剩余, y 。ym在in 这种条件下,只有部分C元
素被氧化为CO,无CO2生成,部分H元素被氧化为H2O,部分S 元素被氧化为SO2,剩余燃料气以气态分子形式存在,
C a H b O c S d y O 2 3 .7 7 y N 2a C O 2 b H 2 O 3 .7 7 y N 2d S O 2 (1 )C aH b O c S d 4 y
C5H12
基本燃烧速度/ m/s 0.40 0.47 0.46 0.45
0.46
气体 丙酮 丁酮 甲醇
氢
一氧化碳
分子式
C3H6O CH3COC2H5
CH3OH H2
CO
基本燃烧速度/ m/s 0.54 0.42 0.56 3.12
0.46
C6H14
0.46
二氧化碳
CS2
0.58
C2H4
0.80
苯
C6H6
燃烧的基本概念
1.1.6 理论火焰温度
火焰温度与燃烧条件有关,燃料特性、混合比、散热条件、约束 条件等都有重要影响。一般采用绝热燃烧温度来衡量燃烧特性。
如果燃烧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未传到外界,而全部用来加热燃烧 产物,使其温度升高,则这种燃烧称为绝热燃烧。
在不计及离解作用的条件下,绝热燃烧时所能达到的温度最高, 这一温度称为理论燃烧火焰温度。
炸的条件,从而引起二次爆炸。
化学反应失控—放热化学反应如硝化、磺化、氧化、氯化、聚合等失
控引起温度迅速升高、反应速度急剧加快、内压急剧上升。
1.2 爆炸的基本概念
按化学爆炸发生的场合,可分为3类
密闭空间内爆炸—介质燃烧爆炸发生在封闭空间内,如压力容器或管
燃烧的基本概念
➢氧气不足,燃料有剩余, y 。ym在in 这种条件下,只有部分C元
素被氧化为CO,无CO2生成,部分H元素被氧化为H2O,部分S 元素被氧化为SO2,剩余燃料气以气态分子形式存在,
C a H b O c S d y O 2 3 .7 7 y N 2a C O 2 b H 2 O 3 .7 7 y N 2d S O 2 (1 )C aH b O c S d 4 y
C5H12
基本燃烧速度/ m/s 0.40 0.47 0.46 0.45
0.46
气体 丙酮 丁酮 甲醇
氢
一氧化碳
分子式
C3H6O CH3COC2H5
CH3OH H2
CO
基本燃烧速度/ m/s 0.54 0.42 0.56 3.12
0.46
C6H14
0.46
二氧化碳
CS2
0.58
C2H4
0.80
苯
C6H6
燃烧的基本概念
1.1.6 理论火焰温度
火焰温度与燃烧条件有关,燃料特性、混合比、散热条件、约束 条件等都有重要影响。一般采用绝热燃烧温度来衡量燃烧特性。
如果燃烧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未传到外界,而全部用来加热燃烧 产物,使其温度升高,则这种燃烧称为绝热燃烧。
在不计及离解作用的条件下,绝热燃烧时所能达到的温度最高, 这一温度称为理论燃烧火焰温度。
燃烧与灭火PPT课件

泡沫即可喷出。
水灭火器
适用于扑灭固体物质火灾。使用 时,应先拔掉安全别针,然后对 准火源,按下压把,水即可喷出。
不同火源的灭火方法
木材、纸张、布料等固体物质火灾
01
可使用水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扑灭。
液体或气体火灾
02
可使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扑灭。
电气设备火灾
03
应先切断电源,然后使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安全疏散与逃生的方法
熟悉疏散路线
在公共场所和家庭中, 熟悉紧急疏散路线和安
全出口的位置。
保持冷静
在火灾发生时,保持冷 静,不惊慌失措,迅速 判断火势和烟雾方向。
低姿势行进
贴近地面,避免吸入有 毒烟雾和高温气体,用
湿布捂住口鼻。
关闭门窗和电器
在逃生过程中,关闭门 窗和电器,避免火势蔓
延和触电事故。
04
03
燃烧的危害与预防
火灾的危害
01
02
03
04
人员伤亡
火灾可能导致人员烧伤、吸入 有毒烟雾或窒息,甚至死亡。
财产损失
火灾会烧毁房屋、家具、电器 、车辆等财产,造成经济损失
。
环境破坏
火灾可能破坏自然环境,如森 林、草原等,对生态平衡造成
影响。
社会影响
火灾可能引起社会恐慌和混乱 ,影响社会稳定和正常秩序。
燃烧的条件
总结词
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点火源三个条件同时满足。
详细描述
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可燃物是能 够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物质;氧气是反应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点火源是指能够提供足够能量的热源,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燃烧的过程
总结词
水灭火器
适用于扑灭固体物质火灾。使用 时,应先拔掉安全别针,然后对 准火源,按下压把,水即可喷出。
不同火源的灭火方法
木材、纸张、布料等固体物质火灾
01
可使用水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扑灭。
液体或气体火灾
02
可使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扑灭。
电气设备火灾
03
应先切断电源,然后使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安全疏散与逃生的方法
熟悉疏散路线
在公共场所和家庭中, 熟悉紧急疏散路线和安
全出口的位置。
保持冷静
在火灾发生时,保持冷 静,不惊慌失措,迅速 判断火势和烟雾方向。
低姿势行进
贴近地面,避免吸入有 毒烟雾和高温气体,用
湿布捂住口鼻。
关闭门窗和电器
在逃生过程中,关闭门 窗和电器,避免火势蔓
延和触电事故。
04
03
燃烧的危害与预防
火灾的危害
01
02
03
04
人员伤亡
火灾可能导致人员烧伤、吸入 有毒烟雾或窒息,甚至死亡。
财产损失
火灾会烧毁房屋、家具、电器 、车辆等财产,造成经济损失
。
环境破坏
火灾可能破坏自然环境,如森 林、草原等,对生态平衡造成
影响。
社会影响
火灾可能引起社会恐慌和混乱 ,影响社会稳定和正常秩序。
燃烧的条件
总结词
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点火源三个条件同时满足。
详细描述
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可燃物是能 够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物质;氧气是反应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点火源是指能够提供足够能量的热源,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燃烧的过程
总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