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 三年级(上)知识点

苏教版语文 三年级(上)知识点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1、《让我们荡起双桨》就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就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词作者就是乔羽,曲作者就是刘炽。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诗歌的第一节着重描绘了如画的北海风光。

第二小节表现了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

第三节则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与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3、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就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就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就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与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4、“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她们唱歌不?为什么这样说?答:这句话就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鱼儿不就是真的望着她们,听她们唱歌。

就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5、“我问您亲爱的伙伴,就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就是社会主义祖国。

6、我问您亲爱的伙伴,就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就是谁不?为什么这样问?答:知道。

这样更能表达她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7、“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

为什么要反复?答: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1、理解词语:骄阳似火: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无字词典指的就是生活里的学问。

查无字词典指的就是到生活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答:爸爸结合身边的事物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

聪聪就是背字典上的解释。

4、嚷(rǎng)起来5、学会用“不仅……还……”造句。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知识点归纳引言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是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学习该课程时,归纳和其中关键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本文主要内容是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知识点的归纳。

一、《微笑的鱼》1.生字词1.微笑2. 健康3. 游泳4. 忘记5. 活泼6. 激动7. 环境8. 自然2.重点知识点1.了解鱼的种类以及规律,认识自然环境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了解鱼的生活方式,掌握常见鱼类的特征和习性;3.学会判断“笑”信号,进一步了解生物之间相互关系;4.正确书写“微笑”这个词,理解与“微笑”的相关词汇。

二、《一片树叶飘过来》1.生字词1.节约2. 叶子3. 塞进4. 摇摆5. 缓缓6. 暖和7. 停止2.重点知识点1.了解周围环境,感悟大自然的美好,进一步形成爱护环境、生态保护的思想意识;2.学习环保知识,从日常小事开始,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垃圾等;3.理解“叶子”这个物品的形态结构和生长变化;4.掌握描述叶子动态的语言和表达方法。

三、《蜘蛛和小鸟》1.生字词1.颜色2. 飞行3. 称赞4. 举动5. 表演6. 表示7. 真诚8. 惊奇2.重点知识点1.掌握观察和分析生物世界中的规律,了解蜘蛛和小鸟两种不同的动物特征和习性;2.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和尊重,理解每种生物都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相互作用,相互依赖;3.掌握讲故事的基本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会欣赏、领略和判断美的魅力以及文学作品的内容和价值;4.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情感,表现出真诚、理解、尊重、友爱的情感和关爱小动物的精神。

四、《视线》1.生字词1.视线2. 空地3. 草丛4. 游戏5. 享受6. 别扭7. 逐渐8. 放弃2.重点知识点1.了解人们对自然的重要性和价值,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2.探索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活力,从自身的实际做起,珍惜时光,学会适应环境;3.掌握描述人物情感和状态的表达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4.提升自我认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追求自我完善和生命价值的实现。

苏教版语文三上全册知识点

苏教版语文三上全册知识点

苏教版语文三上全册知识点《让我们荡起双桨》1、全诗表达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2、文中“红领巾”比喻少年儿童。

3、“阳光”比喻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学会查“无字词典”》1、“无字词典”指:生活里的学问。

2、学会查无字词典指: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3、课文告诉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还要从生活中学。

4、表现“生活中学问大”的诗句或谚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处处留心皆学问。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古诗两首》1、坐:因为;泊:停船靠岸;于:比;啼:叫;愁:忧愁。

2、这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都是写秋景的名篇。

3、课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居秋暝》《秋夕》《做一片美的叶子》1、我们要学习叶子: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

2、关于叶子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练习1》1、关于夏天的成语:骄阳似火、汗流浃背、大汗淋漓形容人高兴的成语:兴高采烈喜出望外眉开眼笑和树木有关的成语:根深本固根深叶茂叶落归根描绘自然风光的成语:夕阳西下草长莺飞湖光山色2、会背诵《夜书所见》《北大荒的秋天》1、课文会背、会默。

2、多音字“转”3、相同结构形容颜色的词语:银灰、血红、橘黄、金黄、碧蓝、雪白、碧绿4、本课主要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

5、课文第4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

6、(美丽富饶)的北大荒《西湖》1、课文会背、会默。

2、多音字“华”。

3、读熟课后练习4的4句比喻句。

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比喻词说一句比喻句。

建议:背诵积累一两句比喻、拟人句,造句时可以灵活运用。

4、课外描写西湖的诗句: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②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5、(如诗如画)的西湖《拉萨的天空》1、课文会背、会默。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复习知识点(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复习知识点(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复习知识点(苏教版)第一单元1、《让我们荡起双桨》:抒发了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学会查“无字词典”》:“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

学会查“无字词典”即学会留心观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课文告诉我们:要理解词语的意思,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而且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虚心好学、一点就通的聪聪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爸爸3、《山行》《枫桥夜泊》《夜书所见》三首诗都写的是秋天。

《山行》写的景物:寒山、石径、白云、枫林、霜叶构成的山林秋色图。

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词语:石径:石头小路。

斜:曲折。

白云生处:白云飘浮的地方。

坐:因为。

于:比。

《枫桥夜泊》写了看到的景物: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听到的是:乌啼、钟声。

描写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孤寂忧愁的心情。

重点词语:泊:停船靠岸。

到:传到。

《夜书所见》写的景物:梧叶、篱笆、灯光。

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4、《做一片美的叶子》:这是一篇散文诗。

作者金波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与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二单元1、《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都表达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2、祖国山河如此壮美,读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富饶的北大荒,看到了一碧如洗的天空,清澈见底的小河,热闹非凡的原野。

我们仿佛来到风景秀丽的西湖边,欣赏了白天的西湖和月光下的西湖。

拉萨的湛蓝、透亮的天空更是让我们神往。

3、写景文概括内容的方法:抓住文章的总起句,总结句。

4、色彩(名+色):银灰、血红、橘黄、金黄、草绿、火红、雪白、土黄、天蓝5、会写比喻句、拟人句(见书见练习)。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知识点汇总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知识点汇总苏教版

古诗
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4、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集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课文内容复习第一单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本学期,我们要培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①认真写钢笔字;②认真写毛笔字。

2.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坐姿与铅笔字一样,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稳。

3.“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1.让我们荡起双桨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乔qiáo羽。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抒s h ū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z h ì感情。

课文共3个小节,在课文中反复出现的诗句是: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2.“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一句中,“红领巾”指少先队员,“阳光”指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一句中,“谁”指党和人民。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这句诗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

3.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2.学会查“无字字典”1.爸爸意味深长地对聪聪说:“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其中:“有字词典”是指词典工具书,比如:《新华词典》、《成语词典》;“无字词典”是指生活中的学问。

学会查“无字词典”就是指学会留心观察、用心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爸爸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而且还要从生活实践jiàn中学。

2.聪聪和爸爸来到大海边看到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听到山崩地裂的声音。

爸爸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语。

“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niān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3.古诗两首1.《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fēng 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jìng、白云、人家、枫林构成的山林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精选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大全

精选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大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篇一】1 让我们荡起双桨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词作者是乔羽。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3、“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答:这句话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

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2 学会查“无字词典”1、“有字词典”指《现代汉语小词典》等工具书。

“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

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学会留心观察,用心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2、骄阳似火在本文中的解释: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3、“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的解释吗?”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这就是对骄阳似火的解释。

3 古诗两首1、《山行》和《枫桥夜泊》这两首诗都是写秋景的。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句意: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石子小路,弯弯曲曲的伸向远方。

在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的有几户人家。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句意:我停下车子,是因为我喜欢这深秋的枫林晚景。

被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坐:因为。

于:比。

其中“霜叶红于二月花”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句意:月亮渐渐地落下去,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

只有江边的枫树、晃动的渔火陪伴着我,难以入眠。

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到:送到、传到。

句意:在这充满寒意的半夜,只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传到船上来。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现代诗,也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第一小节描绘了如画的北海风光,第二小节表现了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第三小节抒发了少先队员对祖国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其中“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太阳”指中国共产党,“阳光”指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的关怀,“谁”指党和人民。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文包诗,作者是(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忆:想念。

独:独自。

异乡:他乡。

逢:遇到。

倍:更加。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是:每当遇到美好的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阳节,在这一天,人们有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来驱邪避灾的习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对故乡的一种思念之情。

节日习俗:①春节(放爆竹、贴春联)②元宵节(吃汤圆、赏花灯)③清明节(扫墓、踏青)④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⑤中秋节(吃月饼、赏月)描写人们过节的词语:人声鼎沸、高朋满座、喜笑颜开、欢天喜地、兴高采烈借月抒情的诗句: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③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北宋,苏轼《水调歌头》3、《池上》是写儿童的古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其中,写事的诗句是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借景抒情的诗句是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不解”的“解”描写儿童的诗:《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练习1读读背背,关于亲朋好友分离的痛苦和彼此殷切思念的词语:远走高飞:走,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是刘炽。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诗歌的第一节着重描绘了如画的北海风光。

第二小节表现了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

第三节则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3、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4、“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答:这句话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

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

6、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答:知道。

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7、“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

为什么要反复?答: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1、理解词语:骄阳似火: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

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到生活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答:爸爸结合身边的事物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

聪聪是背字典上的解释。

4、嚷(rǎng)起来5、学会用“不仅……还……”造句。

例:小明不仅学习优秀,还乐于助人,深受大家喜欢。

6、“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变一种说法)答:这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

第三课《古诗两首》1、《山行》和《枫桥夜泊》这两首诗都是写秋景的。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上的意思是向山的远处伸展。

句意: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石子小路,弯弯曲曲的伸向远方。

在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的有几户人家。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句意:我停下车子,是因为我喜欢这深秋的枫林晚景。

被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坐是“因为”的意思。

“于”是“比”的意思。

其中“霜叶红于二月花”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句意:月亮渐渐地落下去,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

只有江边的枫树、晃动的渔火陪伴着我,难以入眠。

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到是“送到、传到”的意思。

句意:在这充满寒意的半夜,只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传到船上来。

6、《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7、《枫桥夜泊》写的是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

作者张继看到了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古寺、客船,听到了乌啼和钟声,勾画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

泊:停船靠岸。

到:送到,传到。

8、再收集一首有关秋天的诗。

《夜书所见》《静夜思》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1、这是一篇散文诗,作者金波通过描写大树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启迪我们要学习叶子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

2、无数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相同的工作指的是: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3、文章第六自然段:绿叶为大树而生。

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底下的根。

1)这一段作者是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写出大树叶子的特点,分别是:叶子嫩绿、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

2)用一个成语概括“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这句话的意思:叶落归根。

3)怎样理解“绿叶为大树而生。

”这句话?答:赞扬了叶子的内在美。

大树和叶子是不可分的整体。

大树因为有了叶子而更茂密,叶子因为大树而有了价值。

4、“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得叶子吧”中大树指的是我们的生活、社会、国家等,句子号召我们做一个无私奉献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5、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答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6、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答:假如我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我会想我和大树是一个整体,是大树给了我生存的价值。

我会对大树说,谢谢你。

我会对人们说,希望你们都来做美的叶子,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我们生活的这棵大树作出贡献。

第五课《北大荒的秋天》1、《北大荒的秋天》描绘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表达了作者的热爱之情。

2、文章第四自然段:原野热闹非凡。

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1)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

中心句是:原野热闹非凡。

中心词是:热闹非凡。

具体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的:大豆、高梁和榛树叶子。

2)从笑声和演唱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梁当作人来写的,这种写法叫做拟人。

3)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3、“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了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比喻句。

你能再找几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银灰、血红、橘黄、金黄答:乌黑、鲜红、雪白、天蓝、草绿、土黄……4、仿照第四自然段的总分方法写一段话。

秋天的果园热闹非凡。

满树的苹果涨红了脸,像是在向我们微笑;香蕉笑弯了腰,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石榴咧开了小嘴,像在乐呵呵地演唱。

5、练习说话:只有……才……例句:只有平时认真学习,期末才能考出好成绩。

6、背诵: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黄金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7、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答: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8、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北大荒的美?答: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

第六课《西湖》1、《西湖》是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西湖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

2、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

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答:一是明月东升,二是华灯倒映湖中,三是琴声“悠扬”。

3、近义词:犹如-宛如-好像-仿佛例句: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4、造比喻句。

1)秋天到了,树上的黄叶象一只只蝴蝶飘落下来。

2)十五的月亮仿佛一个大圆盘。

5、写一首描写西湖的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课文中写到得景物有:连绵起伏的山、平静的湖面、、环湖树、白堤苏堤、三个小岛。

7、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把句子换个说法)答: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呀。

8、理解“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8、西湖十景有:平湖秋月、曲院风荷、柳浪闻莺、断桥残雪、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映月、宝石流霞、黄龙吐翠。

9、“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苏指“苏州”,杭指“杭州”。

10、课文采用由远到近的描写方法。

第七课《拉萨的天空》1、背诵全文。

尤其是最后一段。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课文中插图上的建筑叫“布达拉宫”。

2、拉萨为什么被称为:“日光城”?答:因为拉萨全年无雾,阳光充足。

3、课文中赞美拉萨天空的词语有: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蓝晶晶4、拉萨:日光城重庆:山城昆明:春城哈尔滨:冰城苏州:姑苏城南京:石头城济南:泉城5、“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拉萨由于地势与天空更近,更能让人感觉到天空的蓝,仿佛拉萨的一切都被蓝所浸润、包容,更能让人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境地。

“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则进一步描绘了蓝天如水的美妙境地。

6、“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句子用“白云和蓝天”“草地和蓝天”对比的手法,更突出了天空的“蓝”。

第八课《蒲公英》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采用拟人手法,写了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有不同,从而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2、用“嘱咐”造句。

例:出门前,奶奶嘱咐我多穿衣服。

3、课文把蒲公英比作了降落伞。

因为它能随风飘荡。

4、ABCC式词语:金光闪闪银花朵朵得意洋洋议论纷纷5、思考:蒲公英种子去了几种地方?结果怎样?6、假如你是太阳公公,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和湖泊里的种子?参考:你们别看那儿金光闪闪、银花朵朵,很漂亮,但那并不适合你们生长,落到沙漠和湖泊,不仅没有财富和快乐,而且还会使你们丢掉性命,还是到泥土中去生长吧。

第九课《三袋麦子》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猴、小牛各一袋麦子。

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

同样是一袋麦子,个人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

2、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

小猪:憨厚可爱。

小牛:勤俭节约小猴:聪明能干3、理解“迫不及待”:着急的不能再等待。

4、小猪、小牛、小猴中你最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参考:小猴的做法更值得提倡,因为他有长远打算,而且聪明能干。

小牛的做法可以赞成或不赞成,理由要成立。

5、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吃一半,种一半)6、续写课文,想一想小猴会用丰收的麦子做什么?提示:本着小猴聪明能干的品质进行续写,参考例文《小猴卖烧饼》。

第十课《哪吒闹海》1、这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封神演义》,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故事。

2、哪吒闹海是要为老百姓出口气,他的两件法宝是混天绫和乾坤圈。

3、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故事。

4、哪吒闹了三次,一闹摇晃水晶宫,动词有:跳、取、摆、掀二闹打死夜叉,动词有:闪、躲、取、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