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阅读指导课
红岩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红岩课外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外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本次课外阅读教学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文学作品阅读:选择一本适合目标年级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提供指导材料。
2. 阅读理解与分析:通过阅读指导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分析,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与讨论。
3. 文学创作: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进行写作练习,如创作书评、写作文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通过谈论学生对阅读的看法,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介绍本次课外阅读活动的内容和目标。
2. 阅读指导材料:为学生提供关于文学作品的指导材料,如作者背景介绍、作品梗概、主要人物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3. 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自主阅读文学作品,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笔记和观点,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与交流,帮助彼此理解与解决问题。
5. 集体讨论:组织整个班级进行集体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考成果,并引导他们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与观点。
6. 文学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作文、创作书评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7. 展示与评价: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文学创作作品进行展示,并进行班级评价和讨论,共同提高。
教学评估:1. 阅读反思: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文学作品后,写下自己的阅读反思,包括对作品的理解、感受以及对作者意图的解读等。
2. 创作评价:针对学生的文学创作,进行班级评价与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与进步。
教学资源:1. 文学作品:选择适合目标年级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
2. 阅读指导材料:为学生提供关于文学作品的指导材料,如作者背景介绍、作品梗概、主要人物等。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红岩》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红岩》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红岩》一书,并激发阅读兴趣,体会红岩精神的伟大。
2、教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3、引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培养良好的阅读惯,提高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潜移默化地指导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英雄的事迹,体会红岩精神的伟大。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书对于人类来说是很重要的,好书可以促进研究进步和知识掌握,避免走弯路,利于成功。
名著是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的好书之一,《红岩》就是其中之一。
二)推荐《红岩》1.了解封面出示书的封面,引导学生了解封面和内容的关系。
本书封面由红黑黄三色组成,红色象征烈士的鲜血,黑色象征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黄色象征黎明前的曙光。
红岩上的苍松象征英雄们坚强不屈的精神。
2.了解大体内容,制定阅读计划浏览目录,了解内容。
目录记录了书名、著者、出版和收藏等情况,为反映馆藏、指导阅读、检索图书的工具。
《红岩》讲述了1948年在___统治下,员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败涂地。
在阅读之前,需要制定一个具体的阅读计划。
明确:讲解读书计划的格式及内容。
计划中包含阅读任务、阅读进度和阅读方法。
阅读任务指你想通过阅读获得哪些知识和能力。
阅读进度包括每天的阅读量、用几天时间读到哪、什么时间读完整本书。
阅读方法则指出在读书时需要关注哪些内容,哪些内容需要随读随记,以及在何时与小组进行随机讨论和交流。
指导阅读《红岩》在初步阅读时,应该如何下手呢?老师向学生提出这个问题。
老师总结了两种阅读方法。
第一种是略读,也叫泛读。
在这种方法下,需要将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标出来,并借助工具书研究弄懂。
同时,要了解书的内容,即本书写了什么。
第二种方法是精读,也叫品读。
在这种方法下,需要思考这本书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设计《红岩》》精编完整版

《红岩》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红岩》这本书的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历史意义以及主要内容。
2、再现英雄人物及相关事件,性格,表达自己的看法3、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理解和践行红岩精神教学重点:1、了解书中的主要人物的名称、性格特点及主要事件。
2、向周围的人推荐《红岩》这本书教学难点:了解书中的主要人物的名称、性格特点及主要事件。
教学时间安排:阅读课及课余时间教学准备:1、《红岩》小说做到100%的学生人手一本。
2、有关视频、图片、文字材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回顾旧知,感情导入。
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江姐、许云峰、华子良、小萝卜头……听说过吗他们都是革命小说《红岩》中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阅读《红岩》这本书的收获。
板书课题:《红岩》。
二、结合预习,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及背景2、链接相关测试题,了解主要内容三、再现主要人物、相关事件及性格特点——抽签进行小说人物介绍江雪琴? 孙明霞? 李青竹? 许云峰?? 齐晓轩? 余新江?? 彭松涛?? 刘思扬龙光华?? 黄以声?? 陈松林? 蓝胡子?? 老大哥丁长发华子良老石同志成岗? 胡浩小萝卜头—宋振中(1949年9月6日与父亲宋绮云烈士、母亲徐林侠烈士一起在重庆松林坡遇难)双枪老太婆-(烈士,1949年11月27日和次子邓诚烈士同时牺牲于渣滓洞监狱)四、交流收获,学会阅读。
1、若将《红岩》改变成课本剧,你最想呈现原着中哪一个片段,说理由2、红岩精神是什么3、向周围的人推荐《红岩》这本书。
(推荐篇目+作者、体裁、内容,主题+总结)4、鉴赏《红岩》封面。
5、教师小结。
五、推荐书目,升华主题。
1、出示推荐书目与读书网站。
2、发出号召。
我们的红色之旅已经启程,愿大家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贪婪的去读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读书,与英雄人物为友,与红色经典同行,与革命精神为伴,扬帆起航铺就成功的人生之路。
高中语文教案:阅读《红岩》的技巧与方法

高中语文教案:阅读《红岩》的技巧与方法一、《红岩》的背景与简介《红岩》是当代作家蒋捷写的一本长篇小说,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一所中学的师生们为保卫家国、抵抗侵略所展开的斗争。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红岩》以其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深入细腻的情感描写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二、指导学生正确阅读《红岩》的意义正确阅读《红岩》对高中语文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红岩》以抗日战争为背景,通过塑造不同性格特点和命运的人物形象,展示了战争年代下人民群众顽强不屈、坚韧奋斗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其次,小说对复杂问题有深刻思考与探讨,通过情节引发对社会公平正义等话题进行研究,并在认识到个体命运与社会命运相互作用中提出自己独立见解。
因此,引导学生正确阅读《红岩》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三、阅读《红岩》的技巧与方法1.了解历史背景。
对于学生来说,首先需要了解抗日战争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时代背景、社会状况以及人民抗战的直接动因等等。
通过透彻理解历史背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小说情境中,并更好地理解人物行为和心理。
2.关注人物形象塑造。
《红岩》中塑造了一系列丰满而真实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切合现实,卓有个性。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寻找和总结每个角色的特点与命运,并分析原因和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角色之间的异同点以及相互之间如何相互作用与影响。
3.关注故事情节发展。
《红岩》是一本紧张曲折、情节扣人心弦的小说。
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读每一个情节,并去分析故事情节的起伏高潮部分以及作者通过描写细节表达的意义。
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感想与疑问,进行深入讨论。
4.注重情感描写。
《红岩》不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对敌人的抵抗,还充满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作者在小说中运用形象艺术手法表达出来的爱国情怀,以及其中所隐藏的深层次情绪。
5.思考小说主题与社会意义。
《红岩》通过揭示个体命运与社会命运相互作用的关系,探索公平正义、选择困境等当今社会现实问题。
红岩读书交流课教案

红岩读书交流课教案【篇一:《红岩》教案】《红岩》阅读推荐课一、导入。
1、师:同学们最近阅读了哪些课外书籍,分别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阅读的作品真丰富,看来大家都记住了鲁迅的一句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钉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2、师:同学们还记得第二组的几篇课文吗?他们分别是 ?? 学了本组课文,你明白了什么?3、是的,新中国成立的道路是艰辛的。
但革命者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都坚定不移地前进着,请欣赏视频。
4、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人们终于迎来了新中国, 1949 年 10 月 1 日,当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时,全国一片欢腾。
是啊,这是何等的振奋人心。
可就在 1949 年 11 月 27 日,离新中国成立只有三天,国民党特务竟在重庆秘密监狱渣滓洞、白公馆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许多革命者在新中国号角即将吹响时,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没能看到鲜艳的国旗飘扬在天安门上空,没能听到毛主席那庄严地宣告。
同学们,在这众多的人员中,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其中几位。
(出示课件)学生交流。
5、当然,跟他们一起的还有令中国人唾弃的共和国败类。
(出示课件)6、师:从刚才的介绍中,同学们听到一个反复出现的地方——渣滓洞。
(出示课件)这就是国民党监狱渣滓洞。
渣滓洞中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
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他们于 1957 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出示课件)二、介绍内容。
1、翻开扉页,有这样一段介绍。
(出示课件)通过这段介绍,大家猜猜《红岩》这本书将会描写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2、同学们猜的完全正确,《红岩》一书主要描写了 1948-1949 年解放前夕一群与新中国擦肩而过的革命者为迎接解放、为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艰苦决战,将所有读者带进了那一段悲壮的历史之中。
课外阅读《红岩》教学设计.doc

《红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猜人物和片段赏析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的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做有信仰、有抱负的新一代主人。
3.强化阅读革命文学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走一段“红色阅读”之旅,逐步把读书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
教学重点:用猜人物和片段赏析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做有信仰、有抱负的新一代主人。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罢《红岩》,我觉得它展示的是:生命的种种巅峰对抗最自由的追求和最沉重的束缚最繁华的生命场景和最惨痛的毁灭最高贵的生和最卑劣的人性最伟大的死和最崇高的信仰我想是信仰的力量使人“生之高贵,死之伟大”。
二、读懂作品(一)猜人物(读经典情节、猜英雄人物)活动一:根据典型事件猜猜他是谁投影展示:他与无数普通工人在一起;即使是在被捕的紧要关头,他也不忘保护自己的同志;他粉碎了敌人的阴谋诡计,面对诱惑,拒不合作,面对酷刑,泰然自若;他即使被囚禁在与世隔绝、不见天日的地牢里,他依然徒手挖暗道,为同志们开辟出通向自由的道路……留取丹心照汗青——许云峰她有着沉稳的革命态度、丰富的革命经验;她深爱自己的丈夫,却亲眼目睹丈夫的头颅悬挂在城门之上;她深爱自己的儿子,可儿子却因她的意外被捕交由别人抚养,从此和她天各一方;她是女牢中最为弱小的那个,却承受了最为惨无人道的刑罚折磨;人们这样赞美她:“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
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一片丹心向阳开——江雪琴面对死亡,他发出了这样的怒吼!(朗诵)“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白’;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狂沙吹到始是金——成岗(二)读他们(赏析片断、体悟精神)师:人物的经典难忘,得利于作者所描绘的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断,在读书时,你会遇到让你或悲或痛或激动或愤怒或难忘的片断……心里会洋溢着某种情感,激荡着某种震撼。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红岩》阅读指导课

2、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围绕_ 、 两 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 勇无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江姐、许云峰
3、 书中出现的第一个叛徒是 ,被他出 卖的第一个人是 。 甫志高 许云峰 4、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许云峰联络地下 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刊物, 取名《 》。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 一个备用联络站——“ ”。 挺进报、沙坪书店 5、五星红旗是 绣的。 江姐
圈点,就是读书时,用一套自己规定 的符号,在文章上对自己认为重要的、 有用的或应注意的字、词、句、段加以 圈点勾画做标记。 批注就是把批语和注释随手批写在 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 思考。
“眉批” (披在书头上) “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 “夹批”(字行的中间) “尾批”(披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圈点批注法
●●●:标在文中的重点词或优美词语下面 ?: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可以批注 疑问 !:用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边,可以畅言 所感。 ___:画在生字或需要解释的词语下,用以 批注时注音或解词。 ~~~~:画在文章重要的语句下面,以便加 深记忆、理解。
6、__曾在地牢里创造了一个奇迹:把地 牢挖穿了。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 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 虎口。 许云峰
7、在狱中,她受尽折磨,特务把竹签钉进她 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 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 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她是? 江姐
8、 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 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 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 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 狱中的同志。 华子良
1阅读并有所理解和感悟2初步了解阅读小说的方法和技巧3学习圈点批注法1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红岩 阅读指导课件

• 罗广斌、杨益言,他们都是重 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 根据他们的亲身经历在1957年 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 生》,随后在此基础上创作了 长篇小说《红岩》。
内容概括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 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 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 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 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刘思扬: 富家公子哥,大学时入党,后来拒绝了家里安排的 高薪工作,先是负责沙磁区的学运工作,后参与到 挺进报的工作中来,负责新闻稿的收听和撰写,因 叛徒出卖被捕,参与狱中争水斗争和绝食,并作为 代表与所方谈判,在狱中写下诗稿《铁窗小诗》, 后在和谈期间,被敌人当做“幌子”释放,实为被 软禁在家,软禁期间识破了敌人红旗特务的阴谋, 准备出逃时再次被捕,被押往白公馆,取得同室成 岗信任后作为其助手参与狱中斗争,协助成岗发行 狱中挺进报,参与对狱中看守的策反,成岗牺牲后 接替成岗负责越狱准备,在越狱过程中不慎被流弹 打中牺牲。性格特点是浪漫、诚恳、正直、傲骨嶙 嶙、刚中柔外。
中心,牵引出不同的斗争线索,如以许云峰等的活动牵引出地
下斗争的线索,以江姐等的活动牵引出武装斗争的线索,以成
岗等的活动牵引出工人运动的线索,以成瑶等的活动牵引出学
生运动的线索,以甫志高的叛变使众多人物齐聚狱中,牵引出
狱中斗争的线索等等。又以《挺进报》的斗争将这些纷纭繁复
的斗争串联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所有的斗争,又都是
• 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 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他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 下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 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 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 子良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许 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岩》是一部革命体小说。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这部名著是以描写重庆
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基本情节
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
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
区的武装斗争。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
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
了江姐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
狱斗争等。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
刘思扬、余新江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
崇高精神境界。
设计意图:
读书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有效手段,也是培育新世纪读书人口,提高国民素质的需求。无数
事实已经雄辩地证明:一个热爱并善于读书的人才有和谐发展的无限潜能,一个热爱并善于读书的
民族才是富国强邦之根本。
教学目标:
1、弘扬“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的主题,引导学生做有信仰、有抱负的新一代主人。
2、用复述和过电影以及记读书随笔的方法继续提高“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
感“的阅读能力。
3、强化阅读革命文学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走一段“红色阅读”之旅,逐步把读书作
为自己的生存方式。
教学准备:
人手一本《红岩》小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从学生读书现状引出革命小说《红岩》的推荐。
出示课前调查结果:
1、出示本班“读书之星”前三名阅读书目表。(视频展台)
阅读书目一览表
姓名 合计( )本
种类 古、今、中、外 书名 喜爱程度☆
2、评价激励。
学生浏览,从中分别对这三位“读书之星”和同学中对这些书籍有阅读的所有学生给予充分的
表扬,可以从读书的种类,也可以从其读书的数量,还可从古今中外其中一二个方面有所侧重。
3、顺势引导: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烈士的血痕已经浅淡,但是历史不会忘记,民族不会忘
记,我们这无数后来的人不会忘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舍生忘死,勇于献身的革命前辈。
我们应当发扬革命先辈无私无畏的伟大精神传统,前赴后继,完成革命先辈未竞的事业,未了的遗
愿,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所以在我们的读书世界中,应该有革命文学的一席之地。《红岩》就是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励志读物”。
二、推荐《红岩》的若干理由。
1、请读过《红岩》的同学自由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预设:①故事特别吸引人,想一口气读完。
②长辈特别推荐,用心良苦。
③看电影和电视剧之后,没看够,想再读读原著。……
2、教师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进行凝炼和补充。
①小说中的很多人物不是虚构的,而是有真实的人物原型——真人。
读过的学生或者看过由《红岩》改编的电影、电视的同学说说给自己留下印象的人物,老师说
他(她)的原型:
江姐,她的原型是江竹筠,江竹筠(1920—1949),原名竹君,曾用名江志
炜,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不久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1944年夏,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入党后,按
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
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8年6月14
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
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
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
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
”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她
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
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
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字幕打出人物原型参考:
江姐 江竹筠 彭松涛彭咏梧 成岗 陈然 小萝卜头宋振中
华子良 韩子栋,1947年8月18日成功越狱(唯一越狱成功的革命志士
)
大特务徐鹏飞原型人物:徐远举
叛徒甫志高原型人物:刘国定、冉益智、李文祥、涂孝文等
③出示图片:这是重庆“红岩纪念馆”雕塑之一,人们仰望他们,抬起的不只是头颅,
更有被这些英烈鼓舞的满腔热血和万丈豪情。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他们的不朽的形象和
伟大的精神被定格在人们心中的底片上,永不褪色,永远闪光。《红岩》的故事取材于真
实的历史——真事。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秘密监狱渣滓洞、白公馆制造了
骇人听闻的“11.27”大屠杀。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
出示字幕:
渣滓洞仅有15人脱险成功:
肖钟鼎、刘德彬、孙重、傅伯雍、周洪礼、张泽厚、杨纯亮、陈化纯、杨培基、刘翰
钦、周仁极、杨同生、钟林、李泽海、盛国玉(女)。
白公馆仅有19人脱险成功:
罗广斌、周居正、毛晓初、郑业瑞、任可风、段文明、贺奉初、杜文博、杨其昌、周绍轩、
尹子勤、王国源、李荫枫、郭德贤(女)、郭小波、郭小可、江载黎、李自立、秦世楷。
学生阅读,谈感受和发现。(罗广斌是《红岩》的作者之一)
④影响深远。
1961年12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可以算作是珍藏版)。在1997年已
经第48次印刷。被译为多国文字,发行量高达千万册,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成长,被誉为
“青少年成长不可不读的作品”
。
三、阅读《红岩》的方法。
1、读过的同学或者喜欢读书的同学谈成功的读书经验——同伴互助。
预设:
①从头至尾按顺序阅读法。
因为这个故事有清晰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所以很适宜从头读到尾,以便清楚地了
解事情前因后果。
②做读书随笔阅读法。(特别推荐)
因为这是一个令人热血澎湃的故事,每一个英雄人物,甚至反面人物都令人过目难忘。
读过之后,信笔写下自己当时的感受,可以更好地把握阅读的主要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感
情,体会作者的感情,与作者及书中的人物心心相印。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
世纪新人。
我们在本月要组织读《红岩》等革命文学作品读书随笔展评活动,本月读书之星也以此作
为条件之一。如果一个小组的同学都在阅读同一本书,可以采用写接力随笔的方法,我们
还将评选读书随笔团体奖。
③浏览与精读相结合。
在浏览目录的基础上,认真读一读前言,对整个故事的梗概有大致的了解。然后选择
最想首先阅读的章节细细读来。
……
2、教师推荐适合这本书的几种读书方法。
①过电影的方法。
读书把语言文字转化成鲜活的形象与画面,这是一个硬工夫,需要我们不断习练。阅
读这本书,可以在自己的脑子里边读边演电影,这样可以读得特别深入,真正做到入眼,
入脑,入心。(播放电视《红岩》视频片断,学生谈感受。)
②复述的方法。
读过某个章节,我们被书中的情节与人物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特别想与人交流和
沟通。那么,我们可以在各自的小组或者在家里与爸爸妈妈绘声绘色地讲一讲所读的章节,
这样还可以练习口语表达,提高口语水平。
四、发出号召。
课堂只有短短的40分钟,我们所能读的内容特别有限。可是如果大家能够做小小读书
娃,在课外“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贪婪地读书,利用一切可以挤出来的时间读书,
相信大家可以成为精神的富翁。我们的“红色阅读之旅”已经启程了,让我们比一比,赛
一赛,看看“读书之星”会花落谁手?
板书设计:
读《红岩》励人生
动笔读:读书随笔
想象读:过电影
创造读:复述故事
把握内容 体会情感